❶ 動漫中的歷史人物
織田信長(1534年6月23日—1582年6月21日)是活躍於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出生於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他成功控制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但後來遭到部將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斷本能寺,織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總見院殿贈大相國一品泰岩尊儀,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時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
《新撰組異文錄》中
坂本龍馬
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的維新志士,倒幕維新運動活動家,思想家。1835年1月3日出生。原名直柔。1861年加入土佐勤王黨,參加尊王攘夷運動。1862年入幕府軍艦奉行勝海舟門下,受其開明思想影響。後經勝海舟介紹,結識西鄉隆盛,並得到薩摩藩(今鹿兒島縣)的援助,於1863年在長崎龜山創建「社中」(又稱龜山隊),從事海運貿易,為倒幕派購入槍枝彈葯及軍糧。1866年奔走游說於薩摩藩、長州藩(今山口縣)倒幕派之間,促致兩藩於同年 3月締結「薩長倒幕聯盟」密約 。1867 年回土佐藩,改組「社中」,成立附屬於藩的海援隊,自任隊長。海援隊實際上成為倒幕派兵站。同年7月 10~13日 ,在從長崎到兵庫(今神戶市一區)的航行中,提出「船中八策」,強調政權歸還天皇朝廷,並設想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新的國家政權體制。經過他的努力 ,7月23~27日 ,又先後締結薩摩、土佐兩藩盟約(薩土盟約)和薩土藝三藩約定(藝即安藝,在今廣島縣),進一步擴大了倒幕統一戰線。後通過同藩的後藤象 二 郎說服藩主山內豐信 ,促其勸告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奉還大政」。1867年12月10日夜,在京都與同藩倒幕派人士、陸援隊隊長中岡慎太郎商談時,被刺客暗殺。
沖田總司
天保十三年(1842年),沖田總司出生於江戶,幼名沖田宗次郎。父親沖田勝次郎是白河藩阿部正備的家臣。
總司十歲時,便跟近藤周助學習天然理心流劍術。並且由於天資聰穎,最早獲得了天然理心流的真傳,後來可以說是新撰組第一高手。跟齋藤一一樣,總司的劍法偏重於刺突。他的絕招名為「無明劍」,是以三段突刺為攻擊手段的劍術:先以「平晴眼」起勢,然後以極快的速度踏前並向對手刺突攻擊,連續刺突三次,一氣呵成。
文久三年(1863年),總司與近藤勇、土方歲三等試衛館一門加盟進京浪士組,並一同留在了京都。新撰組成立後,總司擔任了組里的劍術教練,並兼任一番隊隊長。
元治元年(1864年)六月五日,池田屋事件爆發。在池田屋一戰中,總司斬殺了長州藩維新派重要人物吉田稔麿跟肥後的松田重助。當新撰組正准備凱旋迴邸時,總司突然吐血昏倒。此後,總司便開始長年與病魔纏斗。
慶應四年(1868年),戊辰戰爭爆發。伏見鳥羽一戰後,新撰組隨幕府敗走江戶。由於長年的肺結核病,重病在身的沖田總司在植木屋平五郎宅中療養。同年五月二十九日夜,總司夢到一隻黑貓,並在夢中將此一黑貓斬殺。第二日,總司便撒手人寰,去世時只有二十六歲。
土方歲三
生於天保6年五月五日(1835年5月31日),卒於明治2年五月十一日(1869年6月20日),為新選組副長。諱義豊,雅號豊玉。化名內藤隼人。新選組鬼副長土方歲三為幕末之佐幕派大將。在明治維新後,他成為德川幕府和武士道精神直至最後一刻的末代武士之代表人物。
出身
武藏國多摩郡石田村(現在東京都日野市石田)出生。一般認為他是六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土方家出身為平民。出生前父親已過世,六歲時母親亦過世,而由二哥喜六夫妻倆扶養長大。
十一歲時在江戶上野的「松坂屋和服店」(現在松坂屋上野店)當學徒,但不久即因和前輩爭執而返回日野。十七歲時至江戶傳馬町的和服店工作,亦因為和上司不和而回到日野。之後以其家相傳的秘方傷葯「石田散葯」四處行商,並在此時至各地的劍道道場修業及比試。在日野的佐藤道場, 通過姐夫佐藤彥五郎結識了之後的天然理心流第四代傳人島崎勝太(之後的新選組局長近藤勇)。歲三在安政6年(1859)3月29日、正式成為天然理心流的入門弟子。文久3年2月,歲三隨著近藤道館的師兄弟一起參加了幕府上京都的浪士組召募。
新選組副長
文久3年(1863年)八月十八日政變後,他與近藤勇所參加的壬生浪士組因功賜名為新選組。近藤勇原本與芹澤鴨、新見錦共同領導,但芹澤與新見二人在京都經常酒醉鬧事,甚至勒索,後新見錦切腹、近藤派並肅正了芹澤和其黨羽、自此近藤勇終於得以一伸報國之志,而土方則就任副長,負責京都的治安警護維持。
新選組的權力集中在局長,出謀劃策則由副長歲三承擔。
元治元年(1864年)6月5日池田屋事件時、歲三率隊前往長州土佐藩士進出頻繁的四國屋進行搜索,卻不見可疑人物,旋即前往池田屋支援近藤等人。新選組在池田屋事件之後得到破格的恩賞。
《少年陰陽師》中
安倍晴明
安倍晴明是活躍於平安時代中期的陰陽師。平安時代是一個高層外表文治、和平,而內部卻充滿了骯臟的貴族權力斗爭的時代。再加上當時日本京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天災人禍:大地震、大火、洪災等情形不斷涌現,因此人心惶惶,鬼神之亂甚囂塵上,不僅上位者言之鑿鑿,連百姓間也流行起來。貴族們對方位、日期的吉凶之說深信不疑,每逢出門均要挑日子挑方位,一有疾病災禍就託言鬼物生靈作祟或碰上百鬼夜行等不潔之物。因此,當時的貴族熟知陰陽道的各種禁忌,嚴格遵守其禮儀及法令,就連起床、洗漱、吃飯等日常生活瑣事都有相應的禁忌。而朝廷行事的吉凶也要依照這一原則。所以說當時的陰陽道不但在國家擁有專屬的部門--陰陽寮(陰陽寮是中務省管轄下的六寮之一,負責觀測天文、氣象以及占卜、制定歷法等,除官員外,還有陰陽師、陰陽博士、陰陽生、歷博士、歷生、天文博士、天文生、漏刻博士、守辰丁等職員),同時也影響著國家政策的實施,這一時期的陰陽道不再是一種單純的以禁忌和咒術為主的信仰,而是具有一定的政治意義了。陰陽師因此作為平安時代的「國家公務員」而活躍與政治舞台上。
安倍晴明是歷代陰陽師中最優秀,最傑出,最偉大的一個,他的能力遠遠超過任何一代,任何一個陰陽師。從野史(古典)《今昔物語》的記載來看,晴明在出生的時候就曾經看見憑依在其家女傭身上的靈體。根據《宇治拾遺物語》和《古事談》的記載,晴明的正體是位有很高道行的高僧的轉世,在修業中又獲得了操控鬼神和精靈的能力。
❷ 宋朝的歷史,人物什麼的,我同學寫漫畫用
宋朝簡史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因國君姓趙,又為區別於南北朝時期之南朝宋(劉宋),故亦稱「趙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為火德,故又別稱「火宋」、「炎宋」。宋時北方政權契丹和西夏以宋朝位處其南方,稱其為「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於其東南,特稱其為「東朝。
宋朝建於五代末宋太祖趙匡胤發動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宋統一各藩鎮後,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二帝發動宋代僅有的幾輪北伐,宋代前中期疆域大致定型。此後宋朝一直採取重內輕外的消極防守策略,很少對北再興干戈。建國之初,趙匡胤為避免重蹈唐後期藩鎮割據和宦官頻繁干政引發的悲劇,將軍權歸於中央,採取崇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一方面宋朝少有廷臣豪強亂政,經濟、科技發達,文化極為繁榮;另一方面,也導致北宋自初立之後武備積弱,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對西夏、契丹用兵屢遭挫敗[注 9]。宋於1126年—1127年發生靖康之難,徽、欽二帝皆被金人擄去,宋室被迫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與入侵的金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史稱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時期的宋稱作北宋。1276年,都城臨安陷落,南宋亡於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
相對而言,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據研究,北宋時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
儒家復興,社會上彌漫尊師重道之風,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詳見宋朝科技),政治也較開明廉潔,終宋一代沒有嚴重的宦官亂政和地方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人口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250萬增至大觀四年(1110年)的1億1275萬。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而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大有人在。與宋以前的朝代不同,趙宋是通過軍事政變而非武力攻奪建立的。宋朝的開國君主趙匡胤,原任後周一朝殿前都點檢(即禁軍統領),由於戰功卓著,受後周世宗信任,成為其左膀右臂。顯德六年(959年)世宗崩,年僅7歲的恭帝繼位,趙匡胤有了代立之心。顯德七年(960年)春節之際,趙匡胤的黨羽製造遼國南下的假情報,時後周宰相范質急令趙匡胤率軍出城御敵。正月初三,趙匡胤抵達陳橋驛駐扎,當天夜裡他酣睡之時,被手下將卒加黃袍於身(黃袍加身),高呼「萬歲」,被擁為天子,時年33歲,是為宋太祖。後周廷臣得知時城內空虛,只得承認現實。後周恭帝被迫遜位[參 7]。趙匡胤曾為歸德節度使,駐於宋州,春秋時期宋州為宋國故地(今河南商丘一帶),故定國號為「宋」,定都開封,改元建隆。
建隆元年,趙匡胤平定南北李筠、李重進二人的叛軍。建隆二年(961年)七月、開寶二年(969年)十月,他聽從趙普的意見前後兩次「杯酒釋兵權」,將手握重兵的將軍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張令鋒、趙彥徽、羅彥環等和地方武將的軍事指揮權予以剝奪,委以虛職,改以文官帶軍,並將軍權與財政大權全部集中到中央。兩宋因此得以避免唐時藩鎮割據的局面。然而,這項國策也導致地方軍事資源減少,使宋朝在對外戰爭中始終處於下風。
政權穩固後,趙匡胤著手掃除五代殘餘割據,一統天下。趙匡胤在與趙普雪夜商討後,決定以先南後北為戰略順序,先取經濟富庶的南方六國以鞏固國力,再掉頭北伐契丹附庸北漢。他先行假虞滅虢之計,攻滅荊南和湖南割據政權,之後又滅亡後蜀、南漢、南唐三國。趙匡胤一心希望恢復唐時北方領土,設立封樁庫儲蓄錢財布匹,以期日後從遼人手中贖回被石敬瑭出賣的燕雲十六州。開寶九年(976年)八月,他再度北伐,卻於當年十月十九日突然去世,留下千古謎團,統一大業暫告停止。其弟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
太宗穩固皇帝位後,繼續統一事業。其後,割據福建漳泉兩府的陳洪進,割據吳越錢氏相機歸降。太宗遣大將潘美揮師北上圍攻北漢都城太原,擊退遼國援兵,滅亡北漢,終於結束安史之亂後近二百年藩鎮割據的局面。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五月,太宗不顧眾臣反對,趁伐取北漢之勢,從太原出發展開北伐。北伐初期一度收復河北易州和涿州。太宗志得意滿,下令圍攻燕京,宋軍與遼人在高粱河畔展開激戰[參 10]。太宗親臨戰場,結果受傷中箭,乘驢車倉惶撤離,北伐未果。七年後的雍熙三年(986年),太宗遣潘美、楊業、田重、曹彬、崔彥五位大將分東中西三路,以東路為主再行北伐。西路、中路軍進軍順利,而主力東路軍屢遭遼軍挫敗,糧道被切斷,終未能與中西二路匯合,於岐溝關大敗而潰。中、西二路亦只得南撤。西路主將楊業因掩護軍民南撤被遼軍俘虜,在獄中絕食三日而死。之後,北宋在對西夏黨項族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戰役中屢次失敗,但因其厭戰,與宋廷議和。淳化四年(993年)二月,四川爆發王小波和李順發動的農民起義。起義軍所到之處調發富家大姓除生活品外一切財產於眾,得到蜀地農民呼應。次年正月,起義軍占據成都,建立大蜀政權,太宗得知後派遣兩路大軍討之,起義軍終於至道二年(996年)徹底失敗。幾次邊陲防線的失利、後方起義的爆發遏制了北宋進一步開辟疆土,太宗的施政也不得不轉為重內虛外。太宗本人附庸風雅,喜好詩賦,政府也因此特別重視文化事業,宋朝重教之風因而展開。太宗喜好書法,善草、隸、行、篆、八分、飛白六種字體,尤其善書飛白體,宋朝的貨幣淳化元寶也是太宗親自題寫的。
太宗即位之事甚為蹊蹺,是為「燭影斧聲」之事,為確保政權合法性,趙光義拋出其母杜太後遺命之說,即「金匱之盟」。金匱之盟起源於杜太後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命,稱要趙匡胤死後先傳其弟光義,再傳光美(後改名為廷美),再傳德昭(趙匡胤長子)。這份遺書藏於金匱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然而,太宗卻先後逼死太祖之子德昭和德芳,又貶黜廷美到房州,兩年後廷美死於謫所。太宗長子元佐因為同情廷美被廢,另一子元僖暴死,最後襄王元侃被立為太子,改名恆[參 12]。至道三年(997年),太宗崩,李皇後和宦官王繼恩等企圖立元佐為帝。時宰相呂端處置得當,趙恆順利即位,廟號真宗。宋朝始步入安穩守成時期。
真宗奉行太宗末年的黃老政治,無所作為。自雍熙北伐後,遼國就經常在宋遼交界搶劫殺掠,到景德元年(1004年)終於演變成大規模侵宋戰爭[參 14]。宰相寇準力主抗戰,結果真宗親征,宋軍士氣大振,與遼軍相持在澶州城下,遼軍求和。經過幾番交涉,兩國議和成功。和約主要內容是:宋每年給遼絹廿萬匹,銀十萬兩,雙方為兄弟之國。史稱該和約為「澶淵之盟」。歷代觀點以批評者為主,認為真宗收回燕雲十六州的戰略目的並未達到,且軍事勝利者卻要年年向戰敗者贖巨款買和平,甚為屈辱。肯定者認為,擊退南侵本身已是勝利,宋時經濟發達合約負擔並非巨大,難以說成城下之盟。
寇準漸漸失寵,終被罷相。真宗開始信用佞臣王欽若。王欽若長於逢迎,深知真宗希望天下呈現一派祥和的氣象,於是與另外一位宰相王旦聯手,於各地製造「祥瑞」之象,極力鼓吹真宗封禪,深得真宗之意。真宗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一年內先後三次封禪,嚴重損耗民力[參 16]。真宗與皇後劉氏無子,真宗偶爾一次臨幸劉氏侍女李氏,結果李氏於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產下一子趙受益,就是後來的仁宗。而後,劉氏與另一名嬪妃楊氏共同撫養這名孩子。天禧二年(1018年)中秋,真宗正式封趙受益為太子,改名趙禎。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廿日,真宗駕崩。太子趙禎即位,劉皇後被尊為皇太後,在仁宗成年前代理軍國大事。從此開始劉太後十一年的垂簾聽政時代[參 17]。仁宗執政早期一直處在劉氏的陰影之下,直到劉氏死後他才得以施展抱負
西夏李元昊於大慶三年(1038年)稱帝後,宋夏之間爆發持續數年的戰爭,宋軍屢戰屢敗。宋夏戰爭主要經歷五個時期,即宋仁宗-夏景宗時期,宋英宗-夏毅宗時期,宋神宗-夏惠宗時期,宋哲宗-夏崇宗時期,宋徽宗-夏崇宗時期。宋軍的失利使遼國趁機施壓,導致重熙增幣的發生[參 19]。宋夏戰爭不利後,仁宗罷免宰相呂夷簡,任用范仲淹、富弼、韓琦等名臣推行慶歷新政,取得良好效果。任用包拯管理京城和御史台。在邊疆上,任用大將狄青,先後弭平南蠻壯族儂智高叛亂和西夏的挑釁。北宋進入立國以來最繁榮的階段。然而,一些守舊派人物指稱這些改革派官吏拉幫結伙,互相吹捧,是為朋黨。仁宗一向厭惡廷臣結黨營私,這些新政官員後來多被貶為地方官,短暫的慶歷新政就此結束。
仁宗死後,英宗趙曙即位。他是真宗之弟商王趙元份之孫。嘉祐七年(1062年)被立為皇太子。英宗多病,最初朝政由曹太後掌管。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以後英宗始才親政。英宗親政僅半個月就爆發濮議,這場爭論長達十八個月。起因是宰相韓琦提請討論英宗生父名分的問題,朝中因此分成兩派,一派認為應稱英宗生父濮王為皇伯,另一派認為該稱皇考。最終曹太後下旨稱皇考,才平息這場爭論。總體來說,英宗是一位有為的君主。他繼續任用前朝能臣,也大膽挖掘新人。英宗非常重視書籍的編修,《資治通鑒》便是英宗發起的。
英宗死後,其長子神宗趙頊即位。神宗在位期間,宋初制訂的制度已產生諸多流弊,民生出現倒退,北方遼與西夏又虎視眈眈。因此,神宗銳意改革。神宗啟用著名改革派大臣王安石推行新法,任其為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包括均輸、青苗、免役、市易、保甲、保馬、方田均稅等。但是,新法的實行遭到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的強烈反彈。加之天災不斷,神宗實行新法的決心有所動搖[參 22]。熙寧七年(1074年),北方大旱,官員鄭俠向神宗呈上流民圖一幅,圖中景象慘不忍睹,神宗受到極大震撼。次日,神宗就下令暫罷青苗、方田、免役等十八項新法。盡管這些法令不久後被恢復,但神宗與王安石之間開始不信任。熙寧七年四月,王安石首次被罷相,出知江寧府。後來變法派中的官員呂惠卿肆意妄為,王安石因此復職回京,但依然受到保守派的堅決阻撓。熙寧九年(1076年)六月,王安石長子去世,王安石借機堅決求退,神宗於十月再罷相位,此後王安石便不問世事。
後人對熙寧新法的看法非常兩極,但無庸質疑的是,新法的推行效果遠不如預期。新法的實行雖然大大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和耕地面積,但是卻嚴重增加平民負擔。熙寧新法在軍事上的改革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軍隊戰鬥力無明顯改善。加上王安石立意求新,把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化」的十餘項改革措施於數年內全盤推行,使變法陷入欲速不達的困境[參 24]。且新法實施後期,條文與執行效果偏差越來越大,一些措施從利民變成擾民。新法執行過程中用人不當也是最後失去民心的原因,變法派如呂惠卿、曾布、李定和蔡京等都是品性飽受爭議之人,以致被視作小人。對於歷史上這次改革,黃仁宇曾評論道:「早我們之前九百年,中國即企圖以金融管制的辦法操縱國事,其范圍與深度不曾在世界裡其他地方提出。但現代金融是一種無所不至的全能性組織力量,它之統治所及概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與它類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禮。」。
王安石被罷後,神宗繼續改革事業,號為「元豐改制」。元豐改制雖與熙寧變法並稱為「熙豐新法」,但力度無法同熙寧變法相提並論。改制後國力漸強,神宗將重點轉移到外患上,決心一舉消滅西夏,以絕外患。熙寧五年(1072年)五月,神宗開始西征,取得大捷,大大鼓舞神宗的信心。9年後的元豐四年(1081年)四月,西夏發生政變,神宗藉此再征西夏,不想遭遇慘敗,神宗因此一病不起。元豐八年(1085年)正月初,神宗立六子趙佣為太子。神宗頒布的新法雖然短暫地被其母高太後廢,但不久又陸續恢復,其中不少沿用到南宋時期[參 26]。神宗崩後,太後高氏垂簾聽政,對剛即位的哲宗趙煦[注 12]嚴加鉗制。高太後信用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冷落哲宗,結果引發嚴重的新舊黨爭,是為元祐黨爭。哲宗親政後,貶斥舊黨,信用新黨,變法事業因此得到持續。
哲宗沒有留下子嗣,死後由弟弟趙佶[注 13]即位,是為宋徽宗。徽宗自幼愛好筆墨、丹青、騎馬等,好享樂,對朝政毫無興趣。趙佶生活奢侈迷醉,喜逛青樓,聽信道士之言大興土木,在開封東北角修萬歲山,後名為艮岳,方圓十餘里,其中芙蓉池、慈溪等勝地,亭台樓閣、飛禽走獸應有盡有。徽宗在兩浙路蘇杭地區設立應奉局與造作局,專在南方搜集奇花異石,是為花石綱,引得民怨沸騰,釀成民變[參 28]。重和元年(1118年),黃河泛濫,河北、京東四路遭受水災,流民失所、無可謀生,淮南宋江發動民變,起義軍一度占居京東、淮南、河北數縣。兩年後的宣和二年(1120年),宋江等三十六名起義首領接受朝廷招安,起義結束。同年十月初九(11月1日),方臘在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西北)舉義,各地農民聞風響應,不久發展至萬人。三個月內,義軍佔領兩浙六州五十餘縣城。次年正月,徽宗派童貫南下征討,屢敗義軍,終於七月生擒方臘。
徽宗寡理朝政,政務都交給以蔡京為首的廷臣,時稱六賊。蔡京以恢復新法為名大興黨禁,排斥異己。蔡京當政次日,就下達禁止元祐法的詔書,即謂元祐奸黨案,正直的大臣因此全被排出政治中心。徽宗本人好大喜功,當他看到遼國被金國進攻後,便於重和元年(1118年)春,派遣使節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雙方商議共同攻遼,北宋負責攻遼「南京」和「西京」;滅遼後,燕雲之地歸宋,過去宋給遼的歲幣改繳金國。此即海上之盟。然而宋軍被金軍打得大敗,金兵乘勝掠去燕京人口返北,並剋扣營、平、灤三州。
宣和七年(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趙佶大驚失色,後依李綱建議傳位其子欽宗趙桓。欽宗在啼哭中登上皇位,在戰和之間舉棋不定,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啟用李綱保衛東京。李綱暫時抵擋金軍。 金軍於靖康元年(1126年)二次南下,兵分二路直取開封。開封城被金軍圍困,城內疫病流行,餓死病死者不在少數。閏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因為郭京作祟,完顏宗望、完顏宗翰與諸將破城,俘宋徽宗、欽宗二帝。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金擄妃嬪公主貴戚及宗婦、族婦、歌女等數千人到金國五國城(今黑龍江哈爾濱依蘭縣)[注 14],廢徽、欽二帝,貶為庶人,史稱靖康之變[注 15]。被擄走的女眷或被金兵輪流蹂躪致死,或被打入洗衣院(金國官妓院)終身為妓,或被金人霸佔為妾。金人在五國城侮辱徽欽二帝,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最後二人皆客死異鄉。金朝攻滅北宋後,又扶持張邦昌、劉豫,建立「大楚」和「大齊」兩個傀儡政權。
南宋歷史
朝在靖康之難中俘虜眾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趙構得以倖免。靖康二年(1127年),趙構從今天的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之後趙構一路南行,過淮河渡長江,建炎三年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今南京市)作為行都,稱「東都」。紹興元年(1131年)升杭州為臨安府(今杭州市)作為「行在」,紹興八年正式定臨安為行都,建康改為留都。金朝也一路南撲,直逼臨安,高宗無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溫州沿海漂泊四個月之久。由於南方天候潮濕河道縱橫,加上南宋軍民的英勇抗戰,金主帥完顏兀術撤兵北返。在北撤鎮江時,被宋將韓世忠截斷退路,被逼入黃天盪。宋軍以八千兵力圍困金兵十萬之眾,竟相持四十八日,最後金軍用火攻才打開缺口,得以北撤,途中又在建康被岳飛打敗,從此不敢渡江。
在南宋「中興四將」中,最著名者當推岳飛。通過北伐,南宋奪回金扶植的偽齊政權土地。宋高宗趙構因為種種政治原因一心議和,和岳飛的北伐意向始終相左。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撕毀和議,再度南侵,由於宋朝軍民抗戰英勇,金軍在川陝、兩淮的進攻皆告失敗。七月,金將兀術南攻不利,轉攻郾城,被岳飛打敗,轉攻穎昌,又為岳飛敗。岳家軍乘勝追擊,一直打到距開封僅四十五里的朱仙鎮,兀術出逃開封,北方各地義軍紛紛響應,以至於金人南望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就在此時,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班師,北伐之功毀於一旦。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與金於書面達成《紹興和議》,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參 34]。宋割讓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趙構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岳飛與其子岳雲、部將張憲於臨安(今杭州)[注 16]。《紹興和議》實現,宋高宗生父徽宗的靈柩和生母韋氏本人被送回南宋
高宗任用秦檜為相。秦檜在靖康年間曾主張抗金,後被金人掠去。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秦檜南返,由於他奉行投降政策,與高宗之意甚合。秦檜歸朝僅三月就成為副宰相,八月後又成為右丞相。由於秦檜大力提倡的「南自南,北自北」[注 18],當時尚與高宗相左[注 19],一年後被高宗罷免。罷相後的秦檜韜光養晦,侍機而動。紹興八年(1138年)五月,高宗復任秦檜為右丞相。秦檜上台後,迫害與自己意見不同的官員,聯姻外戚,結交內臣。高宗對於秦檜的行為採取默許。秦檜後來權勢巨大,引起高宗警覺。高宗親下命令,使秦檜的孫兒失去狀元。秦檜的權勢日漸下降。紹興廿五年(1155年)秦檜病重策劃讓其子接替相位,被高宗否決,不久後一命嗚呼。
秦檜死後,高宗一方面打擊其餘黨,一方面重用投降派官員。高宗沒有生育能力,因此他從太祖的兩名後裔趙瑗和趙璩中選擇繼承人。最後趙瑗勝出。紹興卅二年(1162年),趙瑗被立為太子,並改名趙昚。紹興卅一年(1161年),金帝海陵王完顏亮南侵,被虞允文在採石之戰中擊退。此時金國發生內亂,金帝海陵王被殺,金軍北返。此事讓高宗萌生退意。紹興卅二年六月,五十六歲的高宗下詔退位,太子趙昚[注 20]即位,是為孝宗。他自己稱太上皇,居德壽宮,高宗成為太上皇以後,縱情享樂,花費巨大。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八日,高宗逝世。
孝宗即位後,改革朝政,力圖恢復,宋朝相對進入相對復興時期,孝宗平反岳飛冤獄,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隆興元年(1163年)四月,孝宗令李顯忠、邵宏淵等出兵北伐。北伐一度勝利,但由於各路將領不和加之思想輕敵,歷時僅廿日就告失敗。之後,孝宗不得已與金和談,隆興二年(1164年)十二月,宋、金正式簽定和議,史稱隆興和議。但孝宗仍然念念不忘恢復中原,繼續整頓軍備。不過由於虞允文等一批主戰派將領的辭世,北伐事業不了了之。內政上,孝宗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加強集權,重視農業生產。總體說來,宋朝的內政形勢有所改觀。高宗死後,孝宗對政治日益冷淡,最後決定讓位於其子趙惇[注 21],也就是光宗。光宗即位不久就患精神疾病,對孝宗十分不敬。紹熙五年(1194年)七月,孝宗去世
光宗性好猜忌,非常不信任孝宗朝的大臣,因此即位兩年後日漸瘋癲。紹熙五年七月孝宗病逝後,光宗不服喪。臨安城內混亂不堪,局勢不穩。宗室趙汝愚和趙彥逾秘密策劃另立新君。最後,太皇太後下詔,光宗被奉為太上皇。1195年,他的兒子趙擴即位,是為寧宗,改元慶元。六年後,光宗去世。史載寧宗「不慧」,智商低下。寧宗一朝被韓侂胄和史彌遠兩名權臣操控
內憂外患
寧宗初期,趙汝愚任宰相。趙汝愚本人政治操守良好。但由於皇室任職宰相無先例不合禮,加上韓侂胄煽風點火,最後被罷去相位。南宋民間依然十分懷念他,臨安城門上每天都有悼念的詩文。韓侂胄為了徹底清除趙汝愚的影響,假借學術之名,製造慶元黨禁,將理學稱為「偽學」。當時朝中信仰理學的大臣大多反對韓侂胄,韓侂胄藉此將這批士大夫全部趕出朝廷。慶元六年(1200年)間,韓侂胄見理學已不成威脅,解除了黨禁。黨禁不得人心,為了籠絡士人,韓侂胄又借北伐的名義蠱惑人心[參 39]。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胄貿然進行開禧北伐,很快就遭到失敗。北伐的失敗讓韓侂胄成為眾矢之的,政敵史彌遠藉此與主和派和韓的反對派結成聯盟,金人又以殺韓侂胄作為和談條件之一。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三日,史彌遠等偽造密旨,將韓侂胄殺死。從此之後開始史彌遠專政時期。史彌遠與楊皇後勾結,大權獨攬。
寧宗本有八子,但都夭折了,於是立沂王的兒子趙竑為太子。趙竑對史彌遠專政非常不滿,因此史彌遠廢趙竑太子,改立趙昀為皇位繼承人。嘉定十七年(1224年)閏八月三日,寧宗去世,趙昀即位,是為理宗。理宗即位,史彌遠繼續專政,趙昀也就奉行韜晦之策。紹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彌遠去世,理宗終於擺脫史彌遠,次年改元端平,實施一系列改革,史稱「端平更化」。理宗將史彌遠舊黨盡數罷斥,朝政一度得到改觀。其時,金朝在蒙古帝國步步緊逼下面臨亡國,朝中的對外政策也分成兩派,一派認為應該聯蒙抗金;另一派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和海上之盟的教訓,援金抗蒙,使金成為宋的藩屏。
紹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使商議宋蒙合作夾擊金朝,由於金國主力已在「三峰山之戰」被蒙古軍殲滅,呈亡國之態,宋廷當朝大臣大多贊同聯蒙滅金,只有趙范反對。理宗答應蒙古的要求,蒙古也允諾滅金之後將河南還給宋朝。但是蒙宋口頭協定沒有留下書面文件,埋下後患。金哀宗得知,也派使節來宋陳述利害,希望聯合抗蒙,被理宗拒絕。理宗任命史嵩之主管滅金事宜。紹定六年(1233年),宋軍攻克鄧州。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蔡州被克,金哀宗自縊,金朝滅亡。宋將孟珙將金哀宗遺骨帶回臨安。理宗將金哀宗遺骨供奉於太廟,以告慰徽、欽二宗在天之靈。
金朝滅亡後,蒙軍北撤,河南空虛,理宗意圖據關(潼關)、守河(黃河),收復三京(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南京歸德),光復中原。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趙葵為主帥,全子才為先鋒,下詔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收復南京。七月五日,宋軍進駐開封。但由於糧草不濟,貽誤戰機,進攻洛陽時被蒙軍伏擊,損失慘重。各路宋軍全線敗退。「端平入洛」宣告失敗,宋於此役損失慘重,大量精兵與物資付諸流水,也為之後蒙古侵宋提供借口。「端平入洛」之後,理宗怠於政事,沉迷於聲色犬馬,朝政大壞。
端平二年(1235年),三路蒙軍分別大舉入侵川陝四路,荊湖北路和淮南西路,都被擊退。蒙軍並不甘心,於次年九月和第三年再次兵分三路大舉南侵,前鋒接近長江北岸。由於宋軍奮勇作戰,打敗蒙軍,再一次挫敗蒙軍佔領川陝四路從而渡江南下的企圖。而後,南宋軍民又在抗蒙將領曹友聞、王堅、孟珙、孟瑛、余玠、張鈺等人的指揮下,多次擊敗蒙軍,使其不得不繞道而行。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汗蒙哥在征戰合州時受宋軍流矢所傷死於軍中。其弟忽必烈正於鄂州與宋軍交戰,聽到蒙哥死訊,又得知幼弟阿里不哥准備在和林稱汗,准備撤軍以爭大汗之位,宋臣賈似道借機與忽必烈議和,以保太平。忽必烈返回北方自立為汗。
理宗兩子早夭,因此擇其弟趙與芮之子趙禥[注 22]為皇儲。由於其母曾在懷孕期間服過墮胎草葯,因此趙禥先天不足。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詔立趙禥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廿六日,理宗去世,趙禥即位,是為度宗。趙禥即位後不理朝政,右丞相賈似道因此擅權。賈似道結黨營私,排斥異己,終日在葛嶺別墅中與妻妾玩樂,由於他好鬥蟋蟀,時人稱他為「蟋蟀宰相」。他禁止讓前線戰事讓度宗了解。襄陽、樊城被圍三年後,度宗才得知此事。咸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中都(今北京市)建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咸淳十年七月九日(1274年8月12日),度宗去世,終年35歲。
宋度宗去世後,其長子趙隰即位。當時,宋朝已進入癱瘓狀態。德祐元年(1275年)春,元軍攻克軍事重鎮安慶和池州,威逼建康,長江防線崩潰。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賈似道能出征,結果宋軍大敗,賈似道被貶,在赴任途中被監押官鄭虎臣所殺。德祐元年十一月廿日,常州淪陷,元軍遂屠城。不久平江也告淪陷,臨安人心惶惶。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臨安城舉行受降儀式,趙隰退位,南宋亡。但趙隰之弟趙昰和趙昺被大臣保護逃出臨安。
趙昰在福州即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但是,小朝廷內部斗爭不斷,景炎元年十一月,元軍逼近福州,十一月十五日,朝臣陳宜中、張世傑護送趙昰和趙昺乘船南逃,從此小朝廷只能海上行朝。景炎三年(1278年)春,小朝廷抵達雷州。四月十五日,年僅十一歲的趙昰去世。陸秀夫與眾臣擁戴趙昺為帝,改元祥興(1278年)。在元軍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遷往崖山。元軍將領張弘范領軍緊追在後,對崖山發動總攻,宋軍無力戰斗,全線潰敗,史稱崖山海戰。趙昺隨陸秀夫及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至此宋朝皇族徹底消滅。張弘范在石壁上刻「鎮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於此」十二字而還,宋朝到此徹底滅亡。崖山海戰極為慘烈,據估計,宋軍在此役中陣亡十萬,海上都是屍體。身在元營的文天祥親自目睹慘狀,作詩雲:「羯來南海上,人死亂如麻。腥浪拍心碎,飆風吹鬢華。」此外,據宋王台公園《九龍宋皇台遺址碑記》記載,昰昺二帝南逃期間,「有金夫人墓,相傳為楊太後女[注 25],晉國公主,先溺於水,至是鑄金身以葬者」,葬於今九龍城區,人稱「金夫人墓」,後來由於該址興建聖三一堂,「金夫人墓」也隨之湮沒。
❸ 這是哪個歷史人物的漫畫
衛介
❹ 有什麼漫畫歷史書
您好,歷史類的抄漫畫書籍也是襲非常多的,比如說早些年流行的畫冊大都是歷史類的,它們在一定成都上也屬於漫畫類的。
比如說三國演義漫畫書,西遊記漫畫書,水滸傳漫畫書等等,還有許多歷史類的漫畫書,比如說古代名人或者英雄人物的事跡編成的漫畫形式的書籍等。
您想了解漫畫書也可以通過網路或者圖書館去尋找,一般而言每個地方都有新華書店,那裡應該有您想要的漫畫書,如果您具體尋找可以通過網上渠道,現代網路市場發達,您要的書籍應該會滿足您的。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建議,希望對您的問題有所幫助。
❺ 人物被歷史偉人天才附體類的漫畫
有這個漫畫嗎?
請把人物或是作者之類的告訴我行嗎?
我再幫您解答
謝謝
❻ 關於歷史的漫畫作品
<<凡爾賽玫瑰>><<花冠安琪兒>>我就想到這兩個了,如果你要找中國的歷史漫畫.我就不知道了
❼ 歷史漫畫怎樣畫
歷史漫畫……是某個真實的歷史時期嗎?
1、首先要了解那歷史回時期的歷史背景;2、要確定圍繞哪答個人物展開故事;3、然後要把那個時期的服飾,文化等等了解清楚。4先打好故事大綱,想好故事的經過結果等;5、畫好人設。
個人覺得,歷史題材,特別是真實的歷史題材比較難,一定要對自己的作品負責,不能誤導讀者,比如畫唐朝,不要出現到了清朝才有的東西,人物和詩句……你要是認真的要畫的畫,最好了解透那個時代,畫起來也得心應手些。最好是自己熟悉的時代。
總之,要想畫出來,肯定是比普通的漫畫難的多,(少女戀愛漫沒以上的困難)你想畫的話一定要認真,要有耐心……咱大中華的文化,不能崩掉的~~!!
多看一些書,多查一些資料,個人覺得……越到近代,資料越多,越好畫。。。
❽ 求世界歷史人物漫畫形象
去相關的貼吧找 保證找得到 就算沒有的話 發個帖子 也會有人幫你的
❾ 初一上學期的歷史事件人物做成歷史漫畫
我也在找,(握手)
❿ 麻煩給找一些古代清正廉潔人物的漫畫謝謝,急
公正清廉鑄天平
——記北京市門頭溝區法院法官湛建國
作者:裴凌晨 發布時間:-05-25 15:40:30
湛建國自 1980年復員後到北京市門頭溝區法院參加工作。在二十年的法院工作生涯中,不論是當法警、機要辦事員、人事幹部,還是從事執行工作和經濟審判工作,他始終把自己看作是一名老兵,嚴格以共產黨員的標准要求自己。他以做一名好法官、好公僕為己任,勤奮認真地學習,扎實勤勉地工作,恪守廉政紀律,依法秉公辦案,堅決捍衛法律尊嚴,切實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樹立了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贏得了同行和群眾的贊譽。他連續多年被評為院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被區政法委評為「人民滿意的政法幹警」,兩次榮立三等功。
在成績與榮譽面前,湛建國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把過去贏得的榮譽作為對自己的鼓勵和鞭策,繼續勤勤懇懇地奮斗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
公正審判,注重效果
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公正是審判工作的生命和靈魂,是每一個法官的神聖職責。湛建國深刻銘記這段話,身體力行著對公正審判的承諾。
某俱樂部上訴到法院,請求判令某公司償還支票上所列會議費5萬元。湛建國經過仔細調查發現,所謂的會議費實際是該公司前任總經理張某利用公款進行的娛樂高消費。原告出示的原始消費記錄與所訴金額完全相符。但是湛建國考慮到,簡單地依據庭審中出示的證據判決被告還款,等於助長了領導用公款享樂的壞風氣,於是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會議費的主張不實,並以證據不足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他在判決中將查明事實寫得一清二楚,雙方當事人均心服口服。
另有一案,門頭溝區某廠拖欠承運人運費,臨近春節,被數十名承運人告到法院。湛建國經調查審理發現本案事實清楚,該廠亦承認所欠數額,只是當時拿不出那麼多錢還債,承運人們則聲稱不還款就在春節期間鬧事。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湛建國在認定清楚事實的基礎上准確適用法律,從速判決,穩住了承運人的情緒;與此同時,他多次耐心地做該廠領導的工作,讓他們盡可能地籌措資金,先還部分運輸費,好讓承運人回家過年。該廠領導被湛建國的工作精神感動了,一口答應下這個要求。就這樣,湛建國平息了一場可能發生的風波。
湛建國就是這樣,對待每一起案件都做到公正審理,准確適用法律,顧全大局,及時裁判,十幾年如一日。追根溯源,湛建國是個知本知足的人。因為知本,他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他堅持一條理念:身為人民法官,就要用好手中權力依法辦案,高效審判。他傾其所能捍衛法律威嚴,為主持人間正義而不懈奮斗;因為知足,他感激黨組織對自己的信任,滿足於法官待遇的日益提高。他總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然有法可依,法官就要做到有法必依,查明事實,適用法律,秉公裁判,這樣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勤勉敬業,機智辦案
自1994年到經濟審判庭以來,湛建國審結了大量的經濟糾紛案件,每一件案件的審理都傾注了他的心血與智慧。為查清事實他不厭其煩,絕不錯過一個細節;適用法律、法理他思量再三,力求准確無誤,就這樣攻克了一起起疑難案件,化解了一次次矛盾沖突,他以兼顧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大局意識辦出了許多漂亮案件。
在審理原告運輸設備廠訴被告凈化設備廠加工承攬合同糾紛一案中,被告方的兩位代理人均是教法律的教授,他們對案件事實及適用的法律堅持不放。為了查清案件事實,掌握准確的第一手資料,他深入現場,下到滿是灰塵的地溝里查看機器設備的使用情況,找工人了解有關機器使用特點,終於查清了涉案機器的皮帶質量、零配件更換數量等問題,為案件的判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案件判決後,被告不服上訴到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由於案件事實清楚,認定準確,適用法律恰當,中級法院維持了一審判決。
湛建國對待每一個案件都一絲不苟,克服困難,開動腦筋,摸索當事人心理,研究詢問技巧,依法裁判。每當說起他審理的案子,無論時隔多久,他都能清清楚楚地講清原由。他說,每審結一起案件尤其是疑難案件,他都感到由衷的高興。
湛建國有個習慣,就是把自己審過的案子都一一記錄下來,以後再重新審視,仔細回味研究。他要求自己對待知識必須精益求精,對知識點要求其深,求其廣。這個習慣和精神支持著已過不惑之年的湛建國依然學習不息,奮斗不止。
潔身自好,清廉如水
從事審判工作十四年來,湛建國始終把清正廉潔作為信條。面對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沖擊,面對部分當事人和代理人的請客送禮,湛建國總能保持一份平常心,不為金錢所動,不為人情所累,秉公執法,給百姓以保護,還世間以公道。截至目前,他審理經濟案件500餘起,接觸的當事人不計其數,其間托關系、找人情、送禮品者不在少數;朋友、當事人向他施加壓力和困擾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但他敢理直氣壯地說,自己經受住了考驗,用實際行動奉守住了人生信條。
有一次,一起案件審結後,當事人單位為表示感謝,派人送來2000元錢,非要他收下不可。湛建國板起面孔,嚴肅地對他們說:「當事人肯定我的判決,就是對我最好的感謝、最大的鼓勵;用錢謝我,那反而是貶損我的人格。你們應當相信人間自有正氣在!」一番話說得當事人慚愧難當,只好收回禮金。
另一案在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受他人「開導」,為了打贏官司,給湛建國送來一個鼓鼓囊囊的大信封,湛建國當即回絕。他教育當事人說:「事實明了,依法辦理,這對於一名法官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你們不要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送禮,是對法官的不信任,這使當事人經濟受損,也讓法官名譽蒙羞。」當事人聽後感激而滿意地連連點頭。
某資信公司涉案的多起案件由湛建國審理,湛建國細致耐心地查證,公正高效地裁判,為該公司挽回了巨額經濟損失。為表謝意,該公司於當年春節前夕給他及全庭同志送來了6條名牌領帶,湛建國再三推脫不掉,只好將領帶上交法院監察室處理。
諸如此類拒禮拒請的事例,湛建國已記不清有多少次了。有人說他死性,說他不講情面,還有人說他膽子小,難成大事。但無論別人怎麼說,他還是堅守自己的准則。久而久之,湛建國死心眼兒、不給面子、不收禮的名聲傳開了,送禮的人也就少了。用湛建國自己的話說:當事人聽說他辦案就犯怵,因為他「難接觸」。他說在這個問題上還是死性點兒好,為了撈取一點私利,卻要讓正義的天平蒙上恥辱,讓法律的尊嚴受到玷污,這在他這里是絕對不允許的。正如明代郭允禮所言:「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這句人生座右銘激勵著湛建國公正高效、勤勉廉潔地戰斗在審判一線上。
湛建國一直認為,法官換穿法袍的舉措是極好的,這身黑色的長袍子,讓人覺得看不透,神聖而神秘。他認為法官就該潔身自好,嚴格控制自身言行與社交活動,不給居心不正的人以可乘之機,不讓群眾對法官產生不公正不廉潔的合理性懷疑。湛建國非常喜歡美國的一位大法官說的話:「當我的法官生涯結束時,無論在明天早上還是三十年後,別人都會說我的工作是完美的,為人是誠實的……我希望能夠有效、有序地主持法庭,使其能夠成為作出公正判決的法庭,同時,也讓所有出庭的人感到公正和客觀。」湛建國把這段話銘刻於心,將此作為自己的工作標准和人格策勉。他要用正義之劍劃破夜空,閃出耀眼光芒,用公正與廉潔鍛鑄法律天平,弘揚人間正氣。
包拯(999-1062),字希仁,漢族,北宋廬州(今合肥)人,天聖進士。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奉使契丹還,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裕六年(1061),任樞密副使。後卒於位,謚號「孝肅」。因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清正廉潔,其事跡被後人改編為小說、戲劇,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戶曉,歷久不衰。
中文名:包拯 別名:包公、包青天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北宋廬州(今合肥) 出生日期:999年 逝世日期:1062年 職業:官員 謚號:孝肅 年代:北宋
天聖五年(1027年):大理評事,知建昌縣(不赴),監和州稅(不赴)。
景佑四年(1037年):大理寺丞,知天長縣。
康定元年(1040年):殿中丞,知端州。
慶歷三年(1043年):監察御史里行,勾當東排案司。
慶歷四年(1044年):監察御史,權度支判官,三司戶部判官。
慶歷六年(1046年):京東轉運使。
慶歷七年(1047年):直集賢院,工部員外郎,陝西轉運使。
慶歷八年(1048年):刑部員外郎,河北轉運使(未及上任),三司戶部副使。
皇佑二年(1050年):天章閣待制,兵部員外郎,知諫院。
皇佑四年(1052年):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高陽關路都部署安撫使。
皇佑五年(1053年):知揚州(後知廬州)。
至和二年(1055年):兵部員外郎,知池州。
嘉佑元年(1056年):刑部郎中,右司郎中,知江寧府(後權開封府)。
嘉佑三年(1058年):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兼理檢使,領轉運使、提點刑獄、考課院。
嘉佑四年(1059年):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
嘉佑六年(1061年):給事中,禮部郎中(後禮部侍郎),三司使,樞密副使。
嘉佑七年(1062年):禮部尚書(五月卒贈)。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漢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官至一品,曾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國人的敬仰。
查看精彩圖冊
中文名:林則徐 別名:林元撫 國籍:中國 出生地:福建省侯官 出生日期:1785年8月30日 逝世日期:1850年11月22日 職業:湖廣總督 主要成就:虎門銷煙 鴉片戰爭 代表作品:《試帖詩稿》、《使
西門豹,中國戰國時期魏國人(故里在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安邑一帶),,生卒年不詳。魏文侯(公元前446~前396年在位)時任鄴(今河南省安陽市區北18公里處)令,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戰功。
西門豹
他初到鄴城時,看到這里,草百業人煙稀少,田地荒蕪蕭條,一片冷清。後來才趁河伯娶妻的機會,懲治了地方惡霸勢力,遂頒布律令,禁止巫風。教育了廣大的百姓。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園。同時,他又親自率人勘測水源,發動百姓在漳河開圍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為旱澇保收的良田。
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還實行「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鄴城民富兵強,成為戰國時期魏國的東北重鎮。
狄仁傑(630—700)字懷英,生肖虎,漢族,唐代並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區)人;唐--武周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武皇帝武則天洛陽稱帝後,任武周宰相。舉明經。歷官並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寧州、豫州刺史,武則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後為來俊臣誣害下獄,貶彭澤令,轉魏州刺史,神功初復相,後入為內史,後又封為梁國公。在武則天當政時,以不畏權貴著稱。死後埋葬於神都-國都洛陽東郊白馬寺。
查看精彩圖冊
中文名:狄仁傑 別名:狄懷英、狄梁公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山西太原 出生日期:630年 逝世日期:700年 職業:宰相 主要成就:輔國安邦,斷案如神 所處朝代:唐/周(武則天當政) 國都:洛陽 追贈:文昌右相、司空 謚號:文惠
狄仁傑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2.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3.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錢太守」。
4.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5.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入京》於謙(明)
絹帕麻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得閭閻話短長。
《廉泉》張好寧(明)
香花墩上有奇泉,
飲罷頭痛始覺貪。
爭得長江大河水,
悉於廉泉得其源!
【懸鵝示眾】
明時,周新擔任司法按察使後,一天,有人給他送來一隻烤鵝,他堅決不受,但送禮人已經搶先出門了。於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鵝掛在屋子後面,以後凡是送禮者,他就讓家人領著去看那隻已經風幹了的烤鵝。從此,再沒人自討沒趣了。
================================
【立檄拒禮】
康熙19年,於成龍改任直隸巡撫。大名縣縣官遵循舊習,在中秋節前給他送了一份「中秋禮」。於成龍嚴詞拒收,還特地頒布了《嚴禁饋贈檄》,通報了大名縣縣官的送禮行為,並明令所屬官員,今後如果發現逢年私送者,「決不寬恕」。
================================
【棒打送禮】
南北朝時,南朝的中書通事舍人顧協,雖位高權重,但為政清廉。他曾說:「送禮納賄,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門生因有事相求,送禮向他行賄。顧協怒不可遏,責令將這個門生重打二十大板,趕出了門外。
================================
【厚謝婉拒】
宋時,劉溫臾在朝中身居要職,一個自稱他門生的人送給他一車糧草,劉溫臾推辭不掉,當即答謝回贈他一套華麗的衣服,其價值高於一車糧草的數倍,那人見達不到送禮行賄的目的,只好將糧草拖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