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任不齊是什麼歷史人物

任不齊是什麼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2-28 13:22:24

㈠ 古代有哪些名人姓任

【任姓得姓始祖——任不齊】
春秋時期楚國人,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為當陽侯。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其中被賜以任姓者,其後裔就以任為姓。然而,也許是由於這個姓氏的歷史實在太久遠了,所以歷來對於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幾種不同的考證。譬如,《唐書宰相世系表》上說:「黃帝少子禹陽,受封於任,以國為氏」;《通志氏族略》則說:「任,為風姓之國,實太昊之後,今濟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眾說紛紜。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屬傳說,莫衷一是的情形,實際上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為源自黃帝,一為源自更古遠的伏羲氏。那麼,究竟哪一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關於這個問題,在《辭海》所提供的答案是這樣的:「任姓之任,與任國之任,子孫皆以任為氏。」以上關於任姓姓源的考據,全部都是正確的。也就是說,數千年來的任姓,有黃帝的後裔,也有伏羲的後裔,他們有的是因被賜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國為氏。歸根究底,所獲的結論是:「任姓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古姓。」但在習慣上,人們把歷史上第一個任氏大名人任不齊作為其得姓始祖。
【任姓其他古代名人】
任仁發:元朝水利家、畫家。他曾主持修吳凇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練湖和海堤工程。善畫馬,其鞍馬與趙孟頫齊名。著名的《二馬圖》是他的代表之作。
任伯雨: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北宋著名經學家,宋哲宗的駙馬都尉。其深通經述,文力雄健。與寇準、李綱、趙鼎、文學家詩人蘇軾、蘇轍、秦觀、名臣胡銓、李光、王岩臾九人,世稱「十賢」。著有《春秋絳聖新傳》。
任囂:任不齊七世孫,在距今二千二百零五前。他肩負著開發嶺南的重任,率領秦軍挺進嶺南。他文武兼備,治粵七年;善於安撫土著居民,搞好民族團結,促進民族融合。為嶺南歷史由原始社會末期飛躍到封建社會,作出了傑出貢獻。
任敖:(公元前?——公元前179年),秦代沛縣人,西漢開國名臣。初為沛縣獄史,素與劉邦相善。劉邦初起時,敖以客從,為御史。亡秦後,劉邦立為漢王,與楚霸王項羽爭天下。劉邦東擊項籍,敖遷為上黨太守。高後當政時,封任敖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賜謚號「懿侯」,葬於廣阿縣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間隆平縣知縣袁文渙曾吊以詩曰:
廣阿城外夕陽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煙分野色,殘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業光青史,十載勛名起漢劉。
豐沛當年成往事,蕭蕭葉落老松揪。
任敖墓位於隆堯縣城東偏北2.5公里處的丘底村南。此墓高10米,佔地12畝。該墓系土封墓葬,雖經兩千餘年的風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肅穆壯觀。該墓墓頂有樹木數株,並立有隆堯縣「重點文物保護」標志。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漢代筒瓦和卷雲紋瓦當。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的「鄉賢漢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該碑現已搬遷到隆堯縣文物保管所保存。現在,任敖墓基本完好,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任安: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軍使者護軍等職。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處以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實則近於宦官,為士大夫所輕賤。任安此時曾寫信給他,希望他能「推賢進士」。司馬遷由於自己的遭遇和處境,感到很為難,所以一直未能復信。後任安因罪下獄,被判死刑,司馬遷才給他寫了回信《報任安書》。關於此信的寫作年代,一說是在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說是在漢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南陽宛(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後人又將二十八將配入古代天文學四方二十八星宿之中,任光為南方「朱雀」柳宿。古代將星空分為四組,四方和四種動物:東方蒼龍,北方玄武(龜蛇合體),西文白虎,南方朱雀。每組有七宿(宿—星的位次。柳宿系南方朱雀的第三位次,有星八顆)。任光曾跟劉秀在昆陽大戰,破王莽(外戚王莽篡位,建新王朝)兵百萬立過功。劉玄遷都洛陽,派任光為信都太守。任光在戰爭中能爭取民心,為漢光武帝左大將軍,土阿陵侯。
任峻:字伯達,河南中牟人,三國時魏國典農中郎將。曾主持屯田,數年中,所在積谷,倉廩皆滿。《三國志卷十六·魏書十六》載:「峻寬厚有度而見事理,每有所陳,太祖多善之。於飢荒之際,收恤朋友孤遺,中外貧宗,周急繼乏,信義見稱。官渡之戰,太祖使峻典軍器糧運。賊數寇抄絕糧道,乃使千乘為一部,十道方行,為復陣以營衛之,賊不敢近。軍國之饒,起於棗祗而成於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為都亭侯,邑三百戶,遷長水校尉。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子先嗣。先薨,無子,國除。文帝追錄功臣,謚峻曰成侯。復以峻中子覽為關內侯。」
任棠: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人,東漢著名學者。有學問,不做官,修居教書,有氣節,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廣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話。《後漢書·龐參傳》載:「『(龐)參拜為漢陽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節,隱居教授。參到,先候之。棠不與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戶屏前,自抱孫兒伏於戶下。主簿白以為倨。參思其微意,良久日:『棠是欲曉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擊強宗也;抱兒當戶,欲吾開門恤孤也。」唐高適《東平旅遊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贊其事:「不改任棠水,仍傳晏子裘。」
任延:字長孫,宛城(今河南南陽)人,東漢名吏。十二歲時,熟讀《春秋》、《易經》等,有「任聖童」之稱。二十三歲時任九真(今屬越南)太守,延教以墾關配匹之道,五年之後,糧食豐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為名。《後漢書》載《任延善政》:顯宗拜潁川太守。永平二年,征會辟雍,因以為河內太守。視事九年,病卒。
任詢:字君謨,易州軍市人。金代著名書畫家。父貴,有才,善畫,喜談兵,宣、政間游江、浙。詢生於虔州,為人慷慨多大節。書為當時第一,畫亦入妙品。評者謂畫高於書,書高於詩,詩高於文,然王庭筠獨以其才具許之。登正隆二年進士第。歷益都都勾判官,北京鹽使。年六十四致仕,優游鄉里,家藏法書名畫數百軸。年七十卒。
任昉(460-508):南朝梁著名文學家,字彥升,樂安博昌(今山東壽光)人,仕宋、齊、梁三朝。16歲舉秀才,為太常博士。南齊時,官至中書侍郎、司徒右長史。他與蕭衍都是「竟陵八友」中人,並相友善。永元三年(501),蕭衍進軍建康,任昉為記室。次年,蕭衍代齊立梁,禪讓文告即出自任昉手筆。入梁,拜黃門侍郎、吏部郎,出為義興(今宜興)太守,召為御史中丞、秘書監。又出為新安太守,逝世於任所。追贈太常,謚號敬子。任昉是南朝的散文大家,以擅長表、奏、書、啟等實用文體知名於時,與詩壇聖手沈約齊名,史稱"任筆沈詩"。其藏書多至萬余卷,與沈約、王僧儒並稱為三大藏書家。《隋書·經籍志》有《任昉集》34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任彥升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又《文章緣起》及《述異記》二書,舊均題為昉作。」事見(《南史·任昉傳》)。
任雅相:唐高宗時宰相,在位時間不長,六五九年,以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安樂縣公,兩年後卒於軍中。
任仁發(1255-1327):元朝水利家、畫家,字子明,號月山道人,松江青龍鎮(今上海青浦)人。曾主持疏浚吳淞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練湖和海堤工程。官至浙東道宣慰副使。善畫人物,尤長畫馬,常與趙孟頫並提,著名的《二馬圖》為其代表作。
任環:今山西長治人,明代著名抗倭將領。一五五五年,與俞大猷在陸涇壩等地連破倭寇,以敢戰著稱。著有《山海漫談》。
任熊(1823-1857、一謂1820-1856):清代畫家,字渭長,號湘浦,浙江蕭山人。工書善畫,長於人物、花鳥、山水。繼承陳洪綬的傳統,造形古硬,敷彩鮮艷,富有裝飾意趣。《大梅山房詩意圖冊》120幅,是其代表作。史上與任熏、任頤合稱"三任",又加其子任預(1853-1901),合稱"四任"。
任熏(1835-1893):清代畫家,任熊之弟,字阜長,又字舜琴,工人物、山水,尤擅花鳥。
任頤(1840-1895):清末名畫家,初名潤,字小樓,後改字伯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師任熊、任熏,工人物肖像、擅花鳥。
任大椿:江蘇興化人,清代著名學者。任禮部主事,兼《四庫全書》修纂官。有《弁服釋例》、《字林考逸》等。
任伯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清代著名畫家。擅畫鳥、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獨到之處,所作寫照,神采奕奕,其與任熊、任薰合稱「三任」。
任化邦(?-1867):又名任柱,安徽蒙城人。清末捻軍起義首領,太平天國魯王。1865年在山東曹州殲滅僧格林沁軍,1866年粉碎曾國藩圍剿計劃,屢敗湘、淮清軍。後在江蘇贛榆被叛徒殺害。

㈡ 春秋戰國時期的任不齊兄弟幾人

春秋戰抄國時期的任不齊兄弟襲幾人沒有相關記載。

任不齊(前545-前468),字子選,漢族,春秋戰國時楚國(今湖北)人。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排名第十七位,被唐朝皇帝追封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為當陽侯。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女吉、儇、依。其中被賜以任姓者,其後裔就以任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屬傳說,習慣上人們把歷史上第一個大名人任不齊作為其得姓始祖。

㈢ 孔子弟子任不齊 不是楚國人嗎

任不齊(前545-前468),字來子選,漢族自,春秋戰國時楚國(今湖北)人。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排名第十七位,被唐朝皇帝追封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為當陽侯。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女吉、儇、依。其中被賜以任姓者,其後裔就以任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屬傳說,習慣上人們把歷史上第一個大名人任不齊作為其得姓始祖。

㈣ 任不齊的介紹

任不齊(前545-前468),字子選,漢族,春秋戰國時楚國(今湖北)人。孔子七十二賢內弟子之一,排名第十容七位,被唐朝皇帝追封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為當陽侯。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女吉、儇、依。其中被賜以任姓者,其後裔就以任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屬傳說,習慣上人們把歷史上第一個大名人任不齊作為其得姓始祖。

㈤ 姓任的歷史名人

一、任光

任光(?-29年),東漢武將。字伯卿,南陽宛人。漢光武帝功臣雲台二十八將第24位(《後漢書》列傳12)。少年時忠厚誠實,在鄉里被人喜愛。開始做宛縣卿嗇夫、郡縣吏。劉玄的漢兵至宛,見任光冠服華美,便令他脫衣,將殺死他來奪得衣服。

正好光祿勛劉賜(劉秀族兄)至,視任光有長者的容貌,便救了他。劉賜以他為安集掾、偏將軍,昆陽之戰大破王莽的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

二、任安

任安(124年-202年),字定祖,東漢末年文士,廣漢綿竹人,俱事楊厚,與同鄉人董扶齊名,學習圖錄讖緯。母姚氏。

三、任峻

任峻(?-204年),字伯達,河南中牟人,東漢末年和曹操勢力的官員。

任峻的主要功績還在任典農中郎將,管理屯田獲得極大收獲,陳壽對此的評價是國家富饒,其開始歸功於屯田制的提議者棗祗,而其實行則歸功於任峻。

四、任愷

任愷(223年-284年),字元褒,三國時曹魏樂安郡博昌(今山東省博興縣)人。曹魏太常任昊之子,尚魏明帝之女齊長公主,歷事魏晉兩朝。任愷在處理公務上勤勞恪慎,獲得朝野的贊譽,但與賈充有朋黨之爭,仕途受阻。

五、任忠

任忠字奉誠,小名蠻奴,南朝陳、隋人。汝陰(今安徽阜陽)人。

出身卑微,善騎射,譎詭多計略,州里少年皆附之。鄱陽王蕭范將其置於左右。侯景之亂時,聚數百人起兵,以功授盪寇將軍。

入南朝陳時,歷官安湘太守、右軍將軍。再升遷為霍州刺史,陳後主時封梁信郡公,與孔范不合。隋軍攻陳,陳後主以任忠為鎮東大將軍,自吳興入赴,屯守朱雀門。

㈥ 任姓起源於什麼時代歷史中有那些傑出人物

任任姓來源有五: 1、任不齊。春秋時期楚國人,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為當陽侯。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其中被賜以任姓者,其後裔就以任為姓。然而,也許是由於這個姓氏的歷史實在太久遠了,所以歷來對於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幾種不同的考證。譬如,《唐書宰相世系表》上說:「黃帝少子禹陽,受封於任,以國為氏」;《通志氏族略》則說:「任,為風姓之國,實太昊之後,今濟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眾說紛紜。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屬傳說,莫衷一是的情形,實際上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為源自黃帝,一為源自更古遠的伏羲氏。那麼,究竟哪一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關於這個問題,在《辭海》所提供的答案是這樣的:「任姓之任,與任國之任,子孫皆以任為氏。」以上關於任姓姓源的考據,全部都是正確的。也就是說,數千年來的任姓,有黃帝的後裔,也有伏羲的後裔,他們有的是因被賜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國為氏。歸根究底,所獲的結論是:「任姓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古姓。」但在習慣上,人們把歷史上第一個任氏大名人任不齊作為其得姓始祖。 2、由遠古妊姓衍傳。與女性妊娠有關,可認為是母系氏族社會產生的古姓之一。 3、出自風姓。《通志·氏族略》記載,認為任姓子孫是太昊之後:為風姓之國,故址在今山東濟寧一帶,其後子孫以國為氏。 4、其他改姓而來。如元代王信之子宣,為避難改姓任,其後代亦稱任氏。 5、少數民族改姓而來。據《魏書》所載,巴(即板木盾族)夷帥有任姓;另外古代少數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今瑤、回、滿、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名人有任不齊,任安 任弼時等

㈦ 姓任的歷史人物

任不齊:(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68年)周朝靈王二十七年三月——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鄉,墓在濟寧城北房葛鋪。
任鄙:任不齊五世孫,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時代。著名勇士。《史記》有秦人諺語記載:「力則任鄙,智則樗里。」任鄙當時是大力士,「扛鼎抃牛者」。
任囂:任不齊七世孫,在距今二千二百零五前。他肩負著開發嶺南的重任,率領秦軍挺進嶺南。他文武兼備,治粵七年;善於安撫土著居民,搞好民族團結,促進民族融合。為嶺南歷史由原始社會末期飛躍到封建社會,作出了傑出貢獻。
任延:漢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曾任九真郡太守(九真即今越南河內以南一些地區)。施政寬弛,大體保持著安定局面。他教民用牛犁地,因此田畝年年增闢(《後漢書任延傳》)。
任敖:(公元前?——公元前179年),秦代沛縣人,西漢開國名臣。初為沛縣獄史,素與劉邦相善。劉邦初起時,敖以客從,為御史。亡秦後,劉邦立為漢王,與楚霸王項羽爭天下。劉邦東擊項籍,敖遷為上黨太守。高後當政時,封任敖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賜謚號「懿侯」,葬於廣阿縣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間隆平縣知縣袁文渙曾吊以詩曰:
廣阿城外夕陽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煙分野色,殘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業光青史,十載勛名起漢劉。
豐沛當年成往事,蕭蕭葉落老松揪。
任敖墓位於隆堯縣城東偏北2.5公里處的丘底村南。此墓高10米,佔地12畝。該墓系土封墓葬,雖經兩千餘年的風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肅穆壯觀。該墓墓頂有樹木數株,並立有隆堯縣「重點文物保護」標志。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漢代筒瓦和卷雲紋瓦當。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的「鄉賢漢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該碑現已搬遷到隆堯縣文物保管所保存。現在,任敖墓基本完好,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任安: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軍使者護軍等職。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處以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實則近於宦官,為士大夫所輕賤。任安此時曾寫信給他,希望他能「推賢進士」。司馬遷由於自己的遭遇和處境,感到很為難,所以一直未能復信。後任安因罪下獄,被判死刑,司馬遷才給他寫了回信《報任安書》。關於此信的寫作年代,一說是在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說是在漢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南陽宛(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後人又將二十八將配入古代天文學四方二十八星宿之中,任光為南方「朱雀」柳宿。古代將星空分為四組,四方和四種動物:東方蒼龍,北方玄武(龜蛇合體),西文白虎,南方朱雀。每組有七宿(宿—星的位次。柳宿系南方朱雀的第三位次,有星八顆)。任光曾跟劉秀在昆陽大戰,破王莽(外戚王莽篡位,建新王朝)兵百萬立過功。劉玄遷都洛陽,派任光為信都太守。任光在戰爭中能爭取民心,為漢光武帝左大將軍,土阿陵侯。
任峻:字伯達,河南中牟人,三國時魏國典農中郎將。曾主持屯田,數年中,所在積谷,倉廩皆滿。《三國志卷十六·魏書十六》載:「峻寬厚有度而見事理,每有所陳,太祖多善之。於飢荒之際,收恤朋友孤遺,中外貧宗,周急繼乏,信義見稱。官渡之戰,太祖使峻典軍器糧運。賊數寇抄絕糧道,乃使千乘為一部,十道方行,為復陣以營衛之,賊不敢近。軍國之饒,起於棗祗而成於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為都亭侯,邑三百戶,遷長水校尉。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子先嗣。先薨,無子,國除。文帝追錄功臣,謚峻曰成侯。復以峻中子覽為關內侯。」
任棠: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人,東漢著名學者。有學問,不做官,修居教書,有氣節,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廣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話。《後漢書·龐參傳》載:「『(龐)參拜為漢陽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節,隱居教授。參到,先候之。棠不與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戶屏前,自抱孫兒伏於戶下。主簿白以為倨。參思其微意,良久日:『棠是欲曉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擊強宗也;抱兒當戶,欲吾開門恤孤也。」唐高適《東平旅遊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贊其事:「不改任棠水,仍傳晏子裘。」
任延:字長孫,宛城(今河南南陽)人,東漢名吏。十二歲時,熟讀《春秋》、《易經》等,有「任聖童」之稱。二十三歲時任九真(今屬越南)太守,延教以墾關配匹之道,五年之後,糧食豐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為名。《後漢書》載《任延善政》:顯宗拜潁川太守。永平二年,征會辟雍,因以為河內太守。視事九年,病卒。
任詢:字君謨,易州軍市人。金代著名書畫家。父貴,有才,善畫,喜談兵,宣、政間游江、浙。詢生於虔州,為人慷慨多大節。書為當時第一,畫亦入妙品。評者謂畫高於書,書高於詩,詩高於文,然王庭筠獨以其才具許之。登正隆二年進士第。歷益都都勾判官,北京鹽使。年六十四致仕,優游鄉里,家藏法書名畫數百軸。年七十卒。
任昉(460-508):南朝梁著名文學家,字彥升,樂安博昌(今山東壽光)人,仕宋、齊、梁三朝。16歲舉秀才,為太常博士。南齊時,官至中書侍郎、司徒右長史。他與蕭衍都是「竟陵八友」中人,並相友善。永元三年(501),蕭衍進軍建康,任昉為記室。次年,蕭衍代齊立梁,禪讓文告即出自任昉手筆。入梁,拜黃門侍郎、吏部郎,出為義興(今宜興)太守,召為御史中丞、秘書監。又出為新安太守,逝世於任所。追贈太常,謚號敬子。任昉是南朝的散文大家,以擅長表、奏、書、啟等實用文體知名於時,與詩壇聖手沈約齊名,史稱"任筆沈詩"。其藏書多至萬余卷,與沈約、王僧儒並稱為三大藏書家。《隋書·經籍志》有《任昉集》34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任彥升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又《文章緣起》及《述異記》二書,舊均題為昉作。」事見(《南史·任昉傳》)。
任雅相:唐高宗時宰相,在位時間不長,六五九年,以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安樂縣公,兩年後卒於軍中。
任伯雨: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經學家。其深通經述,文力雄健,著有《春秋絳聖新傳》。
任仁發(1255-1327):元朝水利家、畫家,字子明,號月山道人,松江青龍鎮(今上海青浦)人。曾主持疏浚吳淞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練湖和海堤工程。官至浙東道宣慰副使。善畫人物,尤長畫馬,常與趙孟頫並提,著名的《二馬圖》為其代表作。
任環:今山西長治人,明代著名抗倭將領。一五五五年,與俞大猷在陸涇壩等地連破倭寇,以敢戰著稱。著有《山海漫談》。
任熊(1823-1857、一謂1820-1856):清代畫家,字渭長,號湘浦,浙江蕭山人。工書善畫,長於人物、花鳥、山水。繼承陳洪綬的傳統,造形古硬,敷彩鮮艷,富有裝飾意趣。《大梅山房詩意圖冊》120幅,是其代表作。史上與任熏、任頤合稱"三任",又加其子任預(1853-1901),合稱"四任"。
任熏(1835-1893):清代畫家,任熊之弟,字阜長,又字舜琴,工人物、山水,尤擅花鳥。
任大椿:江蘇興化人,清代著名學者。任禮部主事,兼《四庫全書》修纂官。有《弁服釋例》、《字林考逸》等。
任伯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清代著名畫家。擅畫鳥、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獨到之處,所作寫照,神采奕奕,其與任熊、任薰合稱「三任」。
任化邦(?-1867):又名任柱,安徽蒙城人。清末捻軍起義首領,太平天國魯王。1865年在山東曹州殲滅僧格林沁軍,1866年粉碎曾國藩圍剿計劃,屢敗湘、淮清軍。後在江蘇贛榆被叛徒殺害。
任弼時(1904-1950。10。27):原名二南,培國,湖南湘陰唐家橋(今屬汨羅)人。1920年,加入毛澤東、何叔衡組織的俄羅斯研究會。在"八七"會議上被選入政治局,成為黨史上最年輕的政治局委員。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長征中是紅六軍團和後來紅二方面軍的最高政治領導人。在延安時,任中共中央秘書長。1945年,中共"七大"後,與毛、劉、周、朱並列,成為領導全黨的"五大書記"之一。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打響的次日,即10月26日晚,研究戰局,思考對策,長時積勞,病情惡化,次日去世。葉劍英在追悼他時評價說:"他是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走著漫長的艱苦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可見其精神在黨內影響至深。

㈧ 姓任的古代名人有哪些都有哪些事跡呢

一、任不齊

任不齊(前545-前468),字子選,漢族,春秋戰國時楚國(今湖北)人。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排名第十七位,被唐朝皇帝追封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為當陽侯。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女吉、儇、依。

其中被賜以任姓者,其後裔就以任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屬傳說,習慣上人們把歷史上第一個大名人任不齊作為其得姓始祖。

生於周靈王二十七年三月,死於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鄉,墓在濟寧城北房葛鋪。唐朝皇帝追封其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為當陽侯,明朝改稱「先賢任子」。

二、任丘

任丘(公元前51—公元14),姓任名丘,字鳳嶺。西漢渤海郡狸康縣城南九龍崗(今河北省任丘市長豐鎮南)人。兄弟二人,長兄任山,字鳳巔。出生於武術世家,祖父任天祥雙刀技藝聞名遐邇,父親任金梅精通武術,善射箭,人稱「射箭王」。

任丘歷官西漢成、哀、平三朝,初為縣令,後至漢室侍衛軍之統帥中郎將,鄚州巡海使(防禦使、知州)。

三、任棠

字季卿,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人,東漢著名學者。有學問,不做官,修居教書,有氣節,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廣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話。《後漢書·龐參傳》載:「龐參拜為漢陽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節,隱居教授。參到,先候之。棠不與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戶屏前,自抱孫兒伏於戶下。主簿白以為倨。

參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曉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擊強宗也;抱兒當戶,欲吾開門恤孤也。」唐高適《東平旅遊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贊其事:「不改任棠水,仍傳晏子裘。」

四、任伯雨

任伯雨(約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市)人。孜子。神宗元豐五年(1082)進士(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調清江主簿,知雍丘縣。哲宗元符三年(1100),召為大宗正丞,旋擢左正言(《鶴山集》卷六○《跋任諫議伯雨帖》)。

徽宗初政,條疏章惇、蔡卞罪狀,章、蔡貶官。居諫省半載,大臣畏其多言,尋出知虢州。崇寧元年(1102),以黨事編管通州(同上書),徙昌化軍、道州。宣和初卒,年七十三。淳熙十二年(1185年),追謚「忠敏」 。

五、任武

(公元?-1863):清末陝西回民起義軍領袖。回族。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陝西團練大臣張帶強迫回民抽拔壯勇,又在華州(今華縣)虐殺回民。

他率回民殺張芾,起兵攻克華州、大荔、高陵,圍攻西安,號稱十八營,佔領渭河流域,屢敗清軍勝保和多隆阿,後多隆阿攻破渭南、大荔一帶回民村莊,英勇戰死。

㈨ 歷史上最著名的任姓人物是誰

1、任不齊

任不齊(前545-前468),字子選,漢族,春秋戰國時楚國(今湖北)人。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排名第十七位,被唐朝皇帝追封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為當陽侯。

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女吉、儇、依。其中被賜以任姓者,其後裔就以任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屬傳說,習慣上人們把歷史上第一個大名人任不齊作為其得姓始祖。

2、任詢

[金]字君謨,一作君謀,號南麓先生,易州(今河北易縣)軍市人,其父任貴,有才幹,善繪畫,宋徽宗宣和、政和年間,離鄉遠游江、浙,生任詢於虔州(今江西贛州)。正隆二年任詢(1157)進士及第,歷省掾、大名總幕、益都都勾判官、北京鹽使。

課殿,降職泰州節廳。時無借力者,故連蹇不進。年六十四致仕,優游鄉里,晚年家藏書法名畫數百軸,日夕展玩,後皆散失。卒年七十。

3、任昉

任昉(460年—508年),字彥升,小字阿堆,樂安郡博昌(今山東省壽光市)人。南朝文學家、方誌學家、藏書家,「竟陵八友」之一。

任昉幼年時刻苦好學,才華橫溢,知名鄉里。十六歲時,被劉宋丹陽尹劉秉聘為主簿,後被朝廷徵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參軍。齊永明二年(484年),被丹陽尹王儉聘為主簿。後來進京官拜尚書殿中郎,隨後又調任為竟陵王蕭子良的記室參軍,後因父喪而辭官。

服喪期滿後被任命為太子步兵校尉,掌管東宮書記。永元末年,任司徒右長史。梁高祖蕭衍即帝位後,任命任昉為黃門侍郎,接著又升任吏部郎中。天監二年(503年),出任義興太守。此後先後出任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秘書監、領前軍將軍。天監六年(507年)春,出任寧朔將軍、新安太守。

天監七年(408年),任昉在任上去世,終年四十九歲。追贈太常卿,謚號「敬子」。

4、任光

東漢時期人,雲台二十八將之一,他忠厚孝順,成年後被舉薦為鄉嗇夫、郡縣吏。任光後來跟從劉賜,被任命為安集掾。更始帝劉玄到了洛陽之後,任命任光為信都郡太守。

任光同劉秀等人北上,傳檄周邊各郡縣,繼續招募士兵,號召各地投軍討伐王郎,又派諸軍四處攻城,聲威大震。劉秀稱帝後第二次大封功臣,更封任光為阿陵侯,食邑達萬戶。

5、任延

東漢時期人,更始元年(23年)任命任延為大司馬部屬,授予他會稽都尉一職。建武初年,任延請求辭官回鄉,皇帝讓他做九真太守。後來任延因擅自殺害羌人被降職為召陵令。永平二年(59年)劉庄召他到學校,接著任命他為河內太守。九年後,任延病逝。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任詢

網路-任昉

網路-任不齊

㈩ 任不齊的人物生平

任不齊,生於周靈王二十七年三月,死於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鄉,墓在濟寧城北房內葛鋪。容唐朝皇帝追封其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為當陽侯,明朝改稱「先賢任子」。任不齊通六藝,工詩、禮,尤精通於樂。孔子死後,他守靈三年後方返回故鄉桃鄉(今山東省濟寧任城)。楚王聽說他的賢明,想聘為上卿,他拒絕了,然後在家作詩傳,禮緯注,樂經,述孔子言作逸語三篇。
著有《任子遺書》十二篇:《三才》、《為學》、《忠孝》、《言行》、《治道》、《進賢》、《刑賞》、《禮教》、《樂訓》、《燕居》、《問答》(上、下篇)。

閱讀全文

與任不齊是什麼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