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幾個歷史典故的管理啟示
施氏與孟氏
——管理都是有「背景」的
魯國一戶姓施的人家,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好學儒家仁義之術;另一個兒子愛好軍事。好學儒術的那個兒子,用他的儒家思想去游說齊王:齊王採納了他的意見,叫他做了兒子們的老師。愛好軍事的那個兒子到了楚國,用他的法家主張去游說楚王。楚王很高興,叫他擔任軍事長官。他們賺的錢,使家庭很快富裕起來了,他們顯赫的爵位,使親屬們也覺得榮耀異常。
施家的鄰居姓孟,也有兩個兒子,他們所學的也和施氏兄弟相同,卻總為貧窮所困擾;孟家很羨慕十分富裕的施家,因而向施家請教取得地位和富貴的方法:施家的兩個兒子把經過如實地告訴了他們。
於是,孟家好學儒術的那個兒子跑到秦國,用儒術游說秦王。秦王說:「現在各國諸侯都靠實力進行斗爭,所追求的無非是兵力、糧食而已。如果用仁義來治理我的國家,這是走向滅亡的道路。」於是,閹割了他,再把他趕走。
孟家的另一個兒子到了衛國,用權術去游說衛王。衛王說:「我們衛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對於大國我們恭敬地侍奉它,對於小國我們好好地安撫它,這才是求得安全的好辦法。如果依靠兵力和權謀,那我們的國家很快就要滅亡了。但我如果好生生地送你回去,你一定再跑到別的國家去宣傳你的主張,給我們帶來很重的禍患!」於是,便砍斷了他的腳,再把他押送回魯國。
做什麼事情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順勢者昌盛,逆勢者敗亡。學習別人的經驗時,要務必弄清:別人當時為什麼要這么做,前因後果是什麼,絕不能割斷歷史與環境。
⑵ 能人管理有哪些歷史典故 企業管理方面的
海爾的管理模式也許會幫助你
⑶ 求一則管理學方面的小故事
老農移石
在一塊老農的農田當中,多年以來橫放著一塊大石頭。這塊石頭碰斷了老農的好幾把犁頭,還弄壞了他的中耕機。老農對此無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種田時揮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頭打壞之後,想起巨石給他帶來的無盡麻煩,終於下決心了結這塊巨石。於是,他找來撬棍伸進巨石底下,卻驚訝地發現,石頭埋在地里並沒有想像那麼深,那麼厚,稍使勁道就可以把石頭撬起來,再用大錘打碎,清出地里。剎那間,老農腦海里閃過多年被巨石困擾的情景,再想到可以更早些就把這樁頭疼事處理掉,他禁不住一陣苦笑。
從這則寓言故事中,我們可以領悟出企業管理中的道理:遇到問題應立即弄清根源,有問題更須立即處理,決不可拖延。
企業管理活動中,往往會遇到反復出現的問題或不良現象,如若諱疾忌醫或拖延了事,積壓下來,就必然給企業造成困難,甚至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無法正常進行,嚴重時還會威脅到企業的生存。所以,對企業管理中出現頻率較多的問題,不應迴避,而應抓住苗頭,及時調查,追根溯源,盡快找出解決的途徑和辦法。
蜘蛛修網
一座破舊的廟里住著兩只蜘蛛,一隻在屋檐下,一隻在佛龕上。一天,舊廟的屋頂塌掉了,幸運的是,兩只蜘蛛沒有受傷,他們依然在自己的地盤上忙碌地編織起蜘蛛網。沒過幾天,佛龕上的蜘蛛發現自己的網總是被搞破。一隻小鳥飛過,一陣小風颳起,都會讓它忙著修上半天。它去問屋檐下的蜘蛛:「我們的絲沒有區別,工作的地方也沒有改變。為什麼我的網總是會破,而你的卻沒事呢?」屋檐下的蜘蛛笑著說:「難道你沒有發現我們頭上的屋檐已經沒有了嗎?」
修網自然很重要,但了解網破的原因更重要。經常會看見忙得團團轉的管理者,這些在管理中充當救火隊員的管理者就像那隻忙碌的蜘蛛一樣,沒有考慮過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老鷹餵食
老鷹是所有鳥類中最強壯的種族,根據動物學家所做的研究,這可能與老鷹的餵食習慣有關。
老鷹一次生下四五隻小鷹,由於它們的巢穴很高,所以獵捕回來的食物一次只能餵食一隻小鷹,而老鷹的餵食方式並不是依平等的原則,而是哪一隻小鷹搶得凶就給誰吃,在此情況下,瘦弱的小鷹吃不到食物都死了,最兇狠的存活下來,代代相傳,老鷹一族愈來愈強壯。
這是一個適者生存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公平」不能成為組織中的公認原則,組織若無適當的淘汰制度,常會因小仁小義而耽誤了進化,在競爭的環境中將會遭到自然淘汰。NBD
紀昌學箭
紀昌向飛衛學射箭,飛衛沒有傳授具體的射箭技巧,卻要求他必須學會盯住目標而眼睛不能眨動,紀昌花了兩年,練成即使椎子刺來眼睛也不眨一下的功夫。
飛衛又進一步要求紀昌練眼力,標准要達到將體積較小的東西能夠清晰地放大,就像在近處看到一樣。紀昌苦練三年,終於能將最小的虱子看成車輪一樣大;紀昌張開弓,輕而易舉地一箭便將虱子射穿。飛衛得知結果後,對這個徒弟極為滿意。學習射箭必須先練眼力,基礎的動作扎實了,應用就可以千變萬化;企業的經營也是一樣,基本的人事、財務、技術、業務一定要好好掌握,那麼後續就可以鴻圖大展了。辦企業有如修塔,如果只想往上砌磚,而忘記打牢基礎,總有一天塔會倒塌。
⑷ 中國古代成語或者歷史故事中蘊含哪些管理思想
畫蛇添足:做事要把握好分寸、切忌自以為是多此一舉。
⑸ 歷史上善於管理自己的人有哪些
1、諸葛亮
諸葛亮雖身為蜀國丞相和三軍統帥,軍政大權在握,卻是廉潔奉公的表率。他教育兒子要進行品行高尚的養成,即要用儉朴的生活來養德,用淡泊富貴來樹立大志,用靜心學習增長才幹,用振奮精神來革除享樂怠惰,等等。諸葛亮正是這樣做而實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名言的。他在生命垂危之際寫給劉禪的信中說:「我在成都的家只有桑樹800棵,薄田15頃,子孫靠它生活還是挺富裕的。我在外面(老家以外的地方)再沒有別的財產,隨時的衣食,全部仗給於官家,不另外謀取生財之道來增加點滴私產。我死的時候,不使家屬內有多餘的布帛,外有多餘的財產。」諸葛亮在臨終前不但勸諫後主,規劃國事,而且有針對性地陳述家事,預先謝絕賞賜,以免後代因錢財而不成大器。高風亮節,這太難能可貴了!
諸葛亮的這種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2、岳飛
岳飛是中國古代將帥中廉潔奉公,為人師表的楷模。他從嚴治軍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嚴以律己。岳飛提出過國泰民安的兩個著名口號:「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他身體力行,嚴守一不貪財,二不愛色,三不娶妾,四是山河未復滴酒不進的「四不」規定。他個人的日常生活極其清苦。他平常的飯菜大多是主食加一個菜。有一次,岳飛吃到一種名叫「酸餡」的食品,他覺得味道不錯,嘗了幾個以後,就叫隨從收起來留到下頓再吃,以免浪費。岳飛在16歲時娶的一位劉姓夫人,因他從軍遠離,家鄉淪陷後,生活無著,被迫轉嫁。南渡以後,岳飛另娶了一位李姓夫人,夫妻之間的感情甚篤。他的部屬同事們曾出於對岳飛這位主帥的尊敬,出錢買了一個年輕美貌的土族女子,送給他做姬妻。岳飛未曾見面就婉言謝絕了。在當時的南宋士大夫社會官吏多是三妻六妾和「西湖歌舞幾時休,直把臨安作汴京」的環境中,岳飛能如此潔身自好,真是清淡如水,廉潔為鏡,高風亮節,實在難得!
3、古代嚴於律己的小故事
東漢時期,有個清官叫楊震。他在荊州做官的時候發現了才華橫溢的王密,就推舉他做了昌邑縣令,當揚震東萊出任太守途經昌邑時,王密為答謝楊震以前對自己的舉薦之恩,趁夜深人靜懷揣10錠黃金到驛館拜見楊震。楊震對王密此舉很是生氣,毅然拒絕。王密四下瞅了瞅說:「夜黑人靜,是不會有人知道的。」楊震義正辭嚴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麼說沒有人知呢?」說完他生氣地將黃金擲於地上。好一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雖然你不說我不說就每人知道了,但心知道了就整個世界知道了啊。
4、
晏嬰嚴於律已的故事
晏嬰,字仲平,春秋時齊國大夫,歷仕靈公、庄公、景公三世。
晏嬰才華出眾嚴於自律。很受齊國國君賞識。《晏子春秋》中有很多這方面的記載。
他雖位高權重,但生活極為儉仆,從不搞特殊,他的住房低矮簡聘,環境又差,齊國國君,要為他另蓋新房,被他婉言拒絕了。齊景公看勸不動他,就趁他出使魯國期間。為他擴建了住房,他回來後,停車在郊外,不肯進城回家。景公無奈,只得恢復住房原貌晏嬰才肯回家。
晏嬰平時著裝簡朴,駕乘的是駑馬破車,齊景公就派人給他送來壯馬華車,晏嬰拒不接受。他對齊影公說:「我節衣縮食,是為了給黎民百姓做表率,以防奢華浪費之風盛行。如果我們君臣都講究穿漂亮衣服,騎良馬,追求奢靡享樂。老百姓也就會仿效,其結果會導致品行不端,社會風氣敗壞。到那時再糾正就難了,所以我不能接受您的賞賜。」齊景公接受了晏嬰的意見。
⑹ 急求中國古代關於職場或者管理學的寓言小故事!!!越多越好
(一)
一隻烏鴉坐在樹上,整天無所事事。一隻小兔子看見烏鴉,就問:「我能象你一樣整天坐在那裡,什麼事也不幹嗎?」烏鴉答道:「當然啦,為什麼不呢?」於是,兔子便坐在樹下,開始休息。突然,一隻狐狸出現了。狐狸跳向兔子……並把它給吃了。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要想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幹,你必須坐(做)得非常非常高。
(二)
一隻火雞和一頭公牛在聊天。「我非常想到那棵樹頂上去,」火雞嘆口氣道,「但是我沒有那份力氣。」「這樣啊,那你為什麼不吃點我的糞便呢?」公牛答道,「那裡面充滿了營養。」火雞吃了一團牛糞,發現它真的使自己有力氣到達樹的第一個分叉處。第二天,在吃了更多的牛糞以後,火雞到達了樹的第二個分叉處。最終,兩星期後,火雞非常驕傲地站在了樹的頂端。但不幸的是,沒多久,它就被一個農夫盯上了,並且農夫非常利索地就將火雞射了下來。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牛糞(狗屎運)也許能使你抵達頂峰,但它不能使你永遠呆在那兒。
(三)
一隻小鳥正在飛往南方過冬的途中。天氣太冷了,小鳥凍僵了,從天上掉下來,跌在一大片農田裡。它躺在田裡的時候,一隻母牛走了過來,而且拉了一泡屎在它身上。凍僵的小鳥躺在牛屎堆里,發掘牛糞真是太溫暖了。牛糞讓它慢慢緩過勁兒來了!它躺在那兒,又暖和又開心,不久就開始高興地唱起歌來了。一隻路過的貓聽到了小鳥的歌聲,走過來查個究竟。順著聲音,貓發現了躲在牛糞中的小鳥,非常敏捷地將它刨了出來,並將它給吃了!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
1)不是每個在你身上拉屎的都是你的敵人。
2)不是每個把你從屎堆中拉出來的都是你的朋友。
3)而且,當你陷入深深的屎堆當中(身陷困境)的時候,閉上你的鳥嘴!
(四)
表演大師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徒弟訴他鞋帶鬆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系。
等到徒弟轉身後,又蹲下來將鞋帶解松。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為什麼又要將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事松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徒弟呢?」「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鬆了,並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於為什麼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人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點,才是真正的人才。
(五)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另一隻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該買哪只呢?兩只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八百元。這人趕緊將老闆叫來:這只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店主說:不。這人奇怪了:那為什麼又老又丑,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呢?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只鸚鵡叫這只鸚鵡老闆。
這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領導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相反許多能非常強的人卻因為過於完美主義,事必躬親,什麼人都不如自己,最後只能做最好的攻關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領導人。
(六)
曾經有個小國的人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壁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的人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
2009-5-15 03:21 回復
lxllxl302
1位粉絲
2樓
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臣。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老天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去掉自己身上的氣味!
一隻鴿子老是不斷地搬家。
它覺得,每次新窩住了沒多久,就有一種濃烈的怪味,讓它喘不上氣來,不得已只好一直搬家。
它覺得很困擾,就把煩惱跟一隻經驗豐富的老鴿子訴苦。
老鴿子說:「你搬了這么多次家根本沒有用啊,因為那種讓你困擾的怪味並不是從窩裡面發出來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
寓言啟示錄:與團隊格格不入,問題來自於自己!
有些人會不斷埋怨別人的過錯,指責別人的缺點,他們覺得周圍的環境和人處處跟自己作對;或者是認為自己「曲高和寡」,一般人無法理解自己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實際上,他們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問題不是來自於周圍,而是來自於他們自己。
像這樣的人,必須試著認清自己,試著認真而深刻地反省自己。
而一個組織也沒必要為了失掉這樣一隻「鴿子」而遺憾。
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領導能力不是天生的,人們完全可以透過後天的努力獲得這種能力。因此,領導者要想成功地改變員工,首先就必須改變自己的領導特質。
對領導者而言,出色的管理能力仍然是必需的。領導者擁有這種管理能力,不是為了控制和命令員工,而是為了支持、幫助員工的發展與成長。
在這變幻莫測的全球競爭時代,公司高層與其苦苦追尋「先進」的管理方法與手段,不如將眼光放遠,鎖定員工的才智與熱情,這是公司取之不盡的寶藏,公司必須找到適當的途徑將他們釋放出來。實現這個目標的唯一途徑,就是讓管理從控制員工,轉向為相信員工潛力、鼓舞員工熱情。
(七)辭職
a對b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b建議道:「我舉雙手贊成你報復!!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a問:為什麼?b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你應該趁著在公司的機會,拚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獨擋一面的人物,然後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a覺得b說的非常在理。於是努力工作,事遂所願,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後,他有了許多的忠實客戶。再見面時b問a:現在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哦!a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准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其實這也正是b的初衷。一個人的工作,永遠只是為自己的簡歷。只有付出大於得到,讓老闆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於位置,才會給你更多的機會替他創造更多利潤。
(八)選擇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給他們三個一人一個要求。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而猶太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三年過後,第一個沖出來的是美國人,嘴裡鼻孔里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了。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裡抱著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裡牽著一個小孩子,肚子里還懷著第三個。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系,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們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我們的抉擇將決定我們三年後的生活。我們要選擇接觸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趨勢,從而更好的創造自己的將來。
(九)
兩個人在森林裡,遇到了一隻大老虎。a就趕緊從背後取下一雙更輕便的運動鞋換上。b急死了,罵道:「你幹嘛呢,再換鞋也跑不過老虎啊!」a說:「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紀,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特別是入關在即,電信,銀行,保險,甚至是公務員這些我們以為非常穩定和有保障的企業,也會面臨許多的變數。當更多的老虎來臨時,我們有沒有準備好自己的跑鞋?
(十)
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裡。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表妹脫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這三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都脫光了躺在一張床上了,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備回家。店老闆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闆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種嗎?戴斗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表妹脫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秀才一聽,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⑺ 歷史故事9個
故事名稱:秦王政誅嫪毐
時間(時代):秦
地點:秦國
主要人物:秦王嬴政、嫪毐
故事大致經過:
秦王政母趙太後私通呂不韋。隨著秦王政逐漸長大,呂不韋恐事泄被誅,於是將門下舍人嫪毐推薦給太後以代替自己。經事先買通主事者,嫪毐得以不受腐刑,只拔去須眉而入宮侍奉太後,後與太後私通。太後非常喜歡他,賞賜了豐厚的財物。秦王政八年(前239)封為長信侯,嫪毐與太後私生有二子,因此以秦王「假父」 自居。秦王政九年(前238),秦王政22歲,親自主持國政。有人告嫪毐並非宦官及太後姦情。嫪毐見事不妙,與是盜用秦王御璽和太後璽,發兵攻打秦王政所住的雍都蘄年宮。秦王得知,便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領兵攻擊嫪毐,戰於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斬首數百,嫪毐極其黨羽全部被抓獲。秦王將協同嫪毐作亂的官吏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20人梟首,車裂嫪毐,滅其三族,殺死與太後所生二子,遷太後於故都雍(今陝西鳳翔南)別宮,嫪毐的門客舍人或罰徒役3年,或奪爵遷蜀。免呂不韋相國。嫪毐之亂平息。
故事名稱:呂後誅殺韓信
時間(時代):漢
地點:漢
主要人物:呂後、韓信
故事大致經過:
楚漢戰爭一結束,韓信被改封為楚王。漢高祖六年(前201)十月,劉邦再次採用陳平計謀,誘捕韓信。十二月,將韓信貶為淮陰侯。韓信鬱郁不得志,稱病不參加朝廷活動。漢高祖十年(前197)九月,劉邦寵臣陳豨反叛,自立為趙王,劫掠趙、代屬地。劉邦用羽檄徵召天下兵士,並親自率兵征討陳豨。韓信一向與陳豨交情不錯,於是稱病在家,不聽從劉邦詔令,暗地裡派人去向陳豨聯絡,謀求里應外合,並准備與家臣乘夜偽稱詔令大赦諸官罪犯和奴役,發兵襲擊呂後和太子。當時韓信舍人得罪了韓信,韓信想殺掉他。舍人弟懷恨在心,向呂後告發韓信謀反情況。呂後想召韓信,又擔心他的黨羽作亂,便與丞相蕭何商討計策,將韓信抓了起來並斬殺於長樂宮鍾室,還滅其三族。韓信最初是被蕭何推薦給劉邦的,現又是蕭何將其騙入宮的,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故事名稱:趙高指鹿為馬
時間(時代):秦朝
地點:秦國
主要人物:趙高
故事大致經過:
趙高自知權利大,想要檢驗朝官是否俯首聽命,便在朝會時獻上一隻鹿,並指著它說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搞錯了,指鹿為馬!」又問左右群臣是鹿是馬,有人沉默不語;有人害怕趙高而回答是馬;也有人則據實而言。事後趙高陰謀殺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從此,人人自危,沒有人再敢說趙高有錯。
故事名稱:腰斬李斯
時間(時代):秦朝
地點:秦國
主要人物:秦二世、趙高、李斯
故事大致經過:
自從陳勝、吳廣起事後,各地義軍此伏彼起。這時,秦二世聽從郎中令趙高的建議,深居宮中,一切政事都由趙高決斷。趙高與李斯有夙怨,趙高就趁機誣陷李斯想割地稱王,又誣陷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與義軍私通。李斯想上書申辯,卻被趙高扣下。趙高派人四處搜捕李斯的宗族,又對李斯嚴刑拷打。李斯不堪酷刑,被迫認罪,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八月被腰斬於咸陽,並夷滅三族。李斯死後,秦二世任命趙高為丞相,事無大小,都由趙高決斷。
故事名稱:管仲輔佐齊桓公
時間(時代):春秋時朝
地點:齊國
主要人物:管仲、鮑叔、齊桓公
故事大致經過:
魯庄公九年(前685)齊魯乾時之戰,魯軍失敗後,齊大夫鮑叔率領軍隊,代表齊桓公前往魯國,表達齊國的意願。公子糾被殺以後,其輔佐管仲隨鮑叔返齊。回國以後,鮑叔對齊桓公說,管仲是天下奇才。您若僅僅治理齊國,那麼由高傒和我輔佐即可;您若要稱霸天下,則非管仲不可。齊桓公不記射中帶鉤之仇,以親自出城迎接之禮禮遇管仲,任命他為齊相,主持國政。管仲相齊後,一心輔佐齊桓公的霸業,對齊國很多方面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採取了若干有利於農業、手工業發展的政策;在管理上,他主張禮法並用,禮以使人知廉恥,法以使人守規矩。在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得到穩定和改善的基礎上,管仲積極促使齊桓公採取尊王攘夷、爭取與國的方針,以建立霸權。管仲的這些政策為齊國稱霸准備了物質條件。
⑻ 我要一則關於歷史方面的小故事
http://www.huaxia.com/wh/jdgs/lsgs.html
如:
婦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即祖庚、祖甲的母輩「母辛」,生活於前世紀前半葉武丁重整商王朝時期,是我國最早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據甲骨卜辭記載,婦好曾多次主持各種類型和名目的祭祀和占卜活動,利用神權為商王朝統治服務。此外,婦好還多次受武丁派遣帶兵打仗,北討土方族,東南攻伐夷國,西南打敗巴軍,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馬功勞。武丁對她十分寵愛,授與她獨立的封邑,並經常向鬼神祈禱她健康長壽。然而,婦好還是先於武丁辭世。武丁十分痛心,把她葬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西北約100米處。墓葬在1976年發掘於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西北,保存完好。其中所出玉器共755件,是商代玉器出土最多、最集中的墓,另有63件石器,47件寶石器。婦好墓所出玉石雕刻種類很多,形態各異,展示了當時很高的制玉水平,這些玉石雕刻品中的人像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了解研究商代雕塑藝術、商代人種、服飾制度、階級關系、生活情態等方面的寶貴資料。這些雕刻作品供佩戴、插嵌裝飾而用,非獨立的雕塑,但所反映出的商代雕塑創作中已具備較准確地掌握頭部五官位置和身體比例,並能在小型器上有意放大頭部的寫實能力;注重發式、冠式的服飾等已顯示人物不同社會地位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等都是很有價值的。而其中人物面部無表情、雙目突出的特點又正是當時流行的雕刻裝飾手法的體現(這在許多青銅器的獸面紋飾中較普遍),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