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只識琴棋書畫的歷史人物

只識琴棋書畫的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2-28 12:11:59

① 有關琴棋書畫的名人故事(不要米芾學書和常昊學棋),要故事內容,少一點也可以。要快

學藝須先立德
潘天壽有一學生名朱培鈞,常常跟從潘老學畫。
一次,朱培均畫了一幅《蘭石圖》,拿到潘老家,想請潘老指導。潘老看了以後,大加贊賞,只是覺得缺了些什麼,於是欣然提筆,在畫中空白處題了一首詩:「最愛湘江水蔚蘭,幽香無奈月初三,楚騷已是傷心史,何況當年鄭所南。」此時,正值抗日戰爭前夕,潘老見了蘭石,不禁憂國憂民之心,溢於言表。
雖然是寫蘭花,但潘老的感情卻沉鬱深遠,含蘊著一種高尚的品德和中國士人應有的情操氣節。使朱培均深深懂得了學藝須先立德的道理。
「傳神妙筆」的吳道子
吳道子是我國古代畫家中最負盛名的,千餘年來被奉為「畫聖」、民間畫工尊為「祖師」。
吳道子曾一度任兗(yǎn)州瑕丘(今山東兗州)縣尉,主管典獄捕盜之事。有一次,捕住一個強盜,關入監牢。可是由於看守人的失職,竟被強盜越獄逃走了。公差把此事報知吳道子,吳道子大怒,下令追拿。但衙役們找了很久也沒有任何線索。正無奈之時,吳道子突發奇想,憑著記憶用筆墨將此盜賊的形貌畫了下來,張貼各地,通緝捉拿。沒過幾天,終於在汶上(今屬山東)捕獲了逃犯。
從此,吳道子目識心記的過人本領和繪畫上形神兼備的技能遠近聞名。
顧愷之募錢
有個瓦棺寺剛剛落成,眾和尚想請人捐錢,可是數月過後,錢款仍不多,頗使和尚們發愁。一天,一位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來到廟里,在緣簿上寫下捐錢一百萬。和尚們都很驚訝,以為他空口說大話。年輕人說「你們在廟里准備好一堵素白的牆壁,我自有募錢的辦法。」和尚們半信半疑地照辦了。年輕人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牆壁上畫了一幅佛教傳說中的人物畫——《維摩詰的經變圖》。此畫筆法流暢,人物神情必現,氣宇軒昂。他畫好後對和尚們說「第一天進來看壁畫的要求每人布施十萬錢,第二天看的人五萬錢,第三天隨意布施。」
消息傳出後,大家都來看這幅壁畫,把廟門都快擠破了,就這樣,一下子就募得許多錢,大大超過了一百萬。
這個年輕人就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畫大家顧愷之.
蘇軾畫扇
蘇軾是北宋的大文人、大畫家。在他為官期間,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這些事一直被民間廣為傳頌。
一次,有位做綾絹買賣的商人上堂起訴,狀告一個制扇的人欠他一萬綾絹錢,遲遲不還。於是蘇軾命人將制扇之人帶上堂問話。制扇人哭訴道:「我家是以制扇為業,前不久父親染重病已欠下一筆葯錢,今年開春又是數月陰雨,我的扇子實在是賣不出去了。一時,拿不出錢還帳,並不是故意的。」蘇軾聽後甚為同情,思考了好一會兒,對制扇人說:「你把你家的扇子取來,我自有辦法幫你賣出去。」於是那人回家取來所有扇子呈上,蘇軾挑選了其中的二十把白團夾絹扇,當堂在扇子上又書又畫。不一會兒,他交於制扇人說:「拿著這些出去賣,換了錢還人家的帳吧。」制扇人連連點頭謝恩。由於當時蘇軾的畫名聲很大,所以那二十把扇子不多時就全賣完了,制扇人不僅還清了綾絹錢,而且還還清了葯錢,感動得他淚流滿面。

② 琴棋書畫上的名人都有誰

太多了,一來般來說,從有紙張以來源,中國的藝術底蘊,就在不斷蓬勃積累著,而琴棋詩書畫馭茶,就是讀書人休閑的主題,名人是說不完的:
建安七子、三曹(詩賦文);
二王、竹林七賢(琴棋書畫,七子之一的嵇康,就是《廣陵散》一曲的完善者);
六朝四家(畫);
唐宋八大家(詩詞文),加一個詩琴雙絕的王維;
宋四家(詩詞書,特別是書法,當然裡面的蘇軾面面俱到,是千年不出的才子)
元四家(畫);
明代江南吳門四才子(琴棋書畫、篆刻都有所涉獵);
揚州八怪(同上)......
不過在畫上,最為巔峰的應該為六朝四大家、揚州八怪、當然也可以把畫聖吳道子加上。(個人喜歡黃公望)......
至於書,張旭、懷素、二王,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宋四家......(個人喜歡近代的啟功).......
一家之言,望採納~謝謝~~

③ 關於琴棋書畫的名人的故事800字以上

文化者,人文教化而已,然而在歷史背景下的文化已經變得尤為寬泛,基本上歷史所沉積的關於文學、語言、哲學、宗教、科技、藝術等一切人類所創造的文明價值.
中國歷史文化背景下所沉積的人文價值有著獨立的形式與個性.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大多掌握在那些文人身上,而文人們的文化素養往往統一集中的體現在琴棋書畫的建樹上面,然而的古代文人所好的棲居環境又與琴棋書畫渾然一體,那就是中國古典園林. 文化是一個寬宏廣博的領域.關於中國文化不妨在古典園林下的琴棋書畫中聊以品味.
中國文化背景往往是以儒家思想作為正統思想,中國文人墨客儒雅莊重,注重自身的文化修養,且熱愛自然,崇尚自由.喜歡典雅清幽的園林環境,不要開門見山,反倒要曲徑通幽,讓人有柳暗花明的豁然開朗.關於那些園林小道也不要平鋪直敘,只有直中有曲,曲中跌宕蜿蜒,才更有自然的幽然境曲,才更有含蓄的美麗意境.有這些還不夠,還要有山有水,清泉依山而繞,山石靠水而立,一種陽性與陰柔的和諧,一種高狂與雅緻的碰觸.雕梁畫棟中井然有序,千徑萬竹中自然寫意;山水相諧,動靜結合.這是文人們生活且精神依託的環境,一種立於世俗著重自身修養的情懷.這樣的環境中運量著中國古代象徵著文人素養的琴棋書畫,它們全部是統一的整體,它們的每一種特點都能夠文人們的身上找到相應的影子.
其實古典園林與文人是相輔助成的,文人因為自身的情趣愛好構造了這些清幽宜人的環境,而這樣的環境卻又觸發了文人的歸隱情絲和對於自身修養上的渴望.
首先是在琴上的造詣,對於琴在今自然不是僅僅是古琴,在這里不妨把它當作音樂的代表.首先古琴在傳統音樂上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嵇康在百玩不厭中曾說:眾器之中,琴德最優.傳說是伏羲造琴,這自然沒法歷史考證.文人凝聚在音樂上的共性在古琴上表現得淋漓精緻.古琴聲音清雅低渾,彈者痴醉忘我,聽者幻然入境,身為弦樂,音樂隨靈動起伏的手指而流出,飄渺如風,如夢如幻,其清、和、淡、雅中凝聚著文人凌風傲骨,有如斷頭台前凜然撫琴的嵇康,其蘊含的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又囊括了多上文人門的深思.何所謂知音?惜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琴音實為人之性情,人之心靈之交合.聲之動情如泣如訴,感人肺腑,催人淚下,那《廣陵散》不知奪走了多上人的淚水,只是嘆息:於今絕矣.其實關於琴與樂理作為儒家創始人的孔子該是一位大師,其酷愛彈琴,在任何時候操琴弦歌之聲不絕,其修理四書五經,在音樂上面對後人也起了一個很好的帶頭作用.也許正因為古琴的本色,古琴與文人門的關系,古琴音樂象徵著中國古典音樂的靈魂與精髓.倘想一種情景:在高閣廣廈之下一個青衫文人手撫素琴,靈音婉轉,繞梁不絕,時而跌宕起伏,始而幽雅輕盈.音樂在房梁間回盪,旋律在珠璣間繚繞,徐徐的慢慢的彌漫了整個院子,透進了山之心底,水之深處,由此山更青了,水更幽了.葉綠了,花開了,人醉了.聲音還在飄飛,人已不在,只是穿越了千年的時空.
對於棋,它具有悠遠的文化背景.影響最大的當屬圍棋,從上古時期便在人類中流行的古老游戲,經歷了多上歷史的沖洗,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的變遷,它仍然傲立與文化之林屹立不到.對弈是古代文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已部分,但是關於棋的歷史典故卻並不是很多,比較知名的要算是弈秋教棋和舉棋不定了,當然這其實只是關於為人學習和決定上的道理,而對於棋之文化,卻也只能看見棋在當時文化上的一些影響.而另外一個於棋山柯爛的典故可以反應出棋本身具有如同仙人一樣的神秘與高妙,對於文人們清雅飄逸,追好仙人的生活可見一斑.傳說圍棋是舜所創,但實質卻早於之前,圍棋對與當時的天文、軍事、以及農事都有影響,其契合著宇宙空間的許多本性,圍棋棋盤標准正方形,由縱橫各19秒條線垂直、均勻相交而成,構成一幅對稱、簡潔而又完美的幾何圖形.如果你久久凝視棋盤,會產生一種渾然一體,茫然無際的感覺.如仰視浩瀚蒼天,如俯瞰寥廓大地.中國圍棋大師吳清源考證說:圍棋其實是古人一種觀天工具.棋盤代表星空,棋子代表星星.而這種重重為疊的棋盤同時又讓人感覺出了重重天界,本來是古代人類為了探尋宇宙奧秘的工具慢慢演化成了一種益智游戲,而後成了文人們賴以依存的生活之一.棋的高深與玄妙,以及它在宇宙空間所暗含的契機正好映照了文人所追求的一種高狂自由的生活,下棋最好在一個飛翼小亭之下,旁有青松古柏蒼天而立,飛鳥懸空,清風如絲.深思凝住,靈魂早已離開肉體,在棋局裡怡然自樂.
對於書,是一種線條的藝術,一種濃墨飛灑的意境.其對古典園林的裝飾可謂發揮到了極致.書畫之初,寫字就是畫畫,畫畫就是寫字.文字沒有出現以前往往繪畫描摹實景以交流,既是書法之初也是繪畫之初.而文字與繪畫的分離卻是人類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慢慢分離的,象形文字便是文字最初開始形成的狀態,而通過轉注、假借、會意、、、、、、慢慢演變出其他抽象的文字體系.現今發現的最早的文字體系,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種成熟的文字,文字的寫法和結構已經完全統一,由於是契刻在龜甲和牛骨之上,所以線條清凈秀雅,轉角交疊古絀,尖起尖收,一種悠遠的意境.是眾多好古書法家所青睞的一種書法形式.從商以後流行著一種陶鑄在青銅器上的銘文,這便是金文,金文古樸端莊,歷史氣息凝重渾古,是甲骨文後文字進一步發展的結果,春秋戰國時期,地方割據嚴重,各個地方的文字發展也嚴重不能統一,直到秦統一全國,統一清秀庄典的小篆,把以前文字統稱為大篆,中國文字出現了一個真正由多變到成熟統一的大轉變,並在此時出現了第一個書法家——李斯,同時隸書和草書在此慢慢發展開了,西漢而隸書成熟,章草流行,東漢末年楷書草書成熟並隨後出現了中和真草的行書,而二王對其發揮到了極致.隨後書法在文人墨客間蓬勃的發展開來,以盛唐時期發展到了極致,書法已經儼然和文人們融為了一體,雖然字如其人並不能真實的反映一個人的品質德行,但它卻能夠真實的反映出一個的文化素養,書法是一種性情的藝術,是一種中國所特有的中國式文人的藝術形式.書法可以靜若處子,端莊遒美,可以蒼勁古樸,也可以蔓延飛動,是一種靈活多變,能夠囊括文人各種情感的藝術.
而作為繪畫藝術來說,在漫長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個追求意境,追求更高精神體現的高妙境界.繪畫如同書法一樣在人類之初就已經開始形成,書畫分離後,在另一方面卻得到了更高的統一,形式上的分離,精神上的統一,比如王維的詩畫被人稱作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有時候中國古典園林便是一種詩意的寫照.中國式繪畫的透視法則和歐美的焦點透視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散點透視往往氣勢恢弘,綿延千里的山川呈於一紙之上,游歷畫卷讓人流連難釋.中國式山水畫往往用筆時而凝重,時而清淡,用墨空間變化很大,對比強烈,意境深幽.而對於人物畫用筆細膩,盡顯個人風情.工筆畫往往是在典雅中追求新奇,規矩中傳達個性.對於不同的畫風,互相融合,細膩可以入微,奔放可以若風,動靜結合,再結合書法的筆法,在精神表現上鬼斧神工便是繪畫上高超的境界.中國古代多少文人畫家拿著自己的那支畫筆,勾畫著自己的理想,勾畫著自己遙遠的夢幻,然而對於自身很多卻是一身窮困潦倒,比如一生命運坎坷的唐寅,雖然一生畫名顯赫,卻最後病死在自己的葬花處.畫永遠不會是真實的,她看若真實卻和實際有著差別,這點差別不是其他的,而是畫家在上面附加的靈魂,是這點靈魂讓這些沉寂在歷史上的東西飛動了起來,呈現著各個讓人驚嘆的意境,述說著各個讓人潸然淚下的故事,一支枯老的筆,一灘乾涸的墨,一個蒼老的魂.
本來古典園林和琴棋書畫間沒有什麼關系,但在文人的牽引下琴棋書畫在以古典園林為背景的下如雨後春筍般轟然勃發.琴棋書畫是在獨立而互相交織的發展著,最終融為了一體,而琴是在園林的雕梁畫棟下繞梁不絕,而棋是在園林的蒼松勁柏下的古亭對戰開來,而書是在書房之內案幾之上揮墨豪放,而畫是在園中山石之間綠水之旁潑墨開來.
在這樣環境中自然讓人油然升起一種恬然與淡漠,一切學識修養好似一瞬間融為一體,然後在這玉瓦飛檐間凝固:在春雨澆注下,雨擊芭蕉猶如清幽弦音在耳前縈繞不絕;在夏日夜空下,滿天繁星儼然對弈中星羅密布的棋局;在秋風的吹動下,片片嬌雲和流動的落葉儼然翰筆下流動的驚龍線條;在冬日漫天白雪中,那傲雪更香的寒梅的魂兒早已陳留在了白紙黑墨的空隙之間.當猛然驚醒,歷史始終是歷史,中國古典文人的這種情懷在當今些許文人嚴重是一種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想小隱於朝,但金錢名利不知在什麼時候模糊了自己雙眼,想回頭卻只是嘆息生不由己;想中隱於市,但又始終看不慣世間的種種事態,不經意間便捲入一場場糾紛之中;大隱於野,首先沒有這種勇氣,害怕別人指責逃避現實,其次這個世界容納不了這種大隱的情懷.
關於這些夢,永無止境的做著是不容譴責的,作為一種已經融入血液的情懷,我們要做的將是性靈上的一種大隱,一種琴棋書畫完全融合在精神之中,一種精神超越肉體的狀態,一種真正的自然的境界.一種肉體出世,而靈魂儼然入世的高度.

④ 在古代琴棋書畫有造詣的人都有誰

王維: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版。
蘇軾評價其:「味摩權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蘇東坡: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葯、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

唐伯虎: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准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
唐寅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游、題畫、感懷之作,以表達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⑤ 自古以來天下第一的「琴棋書畫」的名稱是什麼

康熙書法
天下第一福,為康熙所書,據傳為其祖母孝庄皇後所寫。頗多吉祥含義。
</B>
「廣安市岳池縣北城鄉一深山絕壁上,發現刻於元初的王羲之《蘭亭序》碑!」天下第一行書

⑥ 琴棋書畫,的名人都有哪些,說說他們各人

王維: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內。
蘇軾評價其:「味摩詰容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蘇東坡: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葯、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

唐伯虎: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准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
唐寅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游、題畫、感懷之作,以表達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⑦ 歷史上有誰是三教九流、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一、

狹義上說,主要講琴棋書畫方面的全才……不考慮那些交際花一類的女性

應當專首推徐文屬長

徐文長,名渭,文長是他的字。又號青藤山人、天池生、田水月等

他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能獨樹一幟,給當世及後代留下深遠影響

他的詩,袁中郎尊之為明代第一,他的戲劇,受到湯顯祖的極力推崇,至於繪畫,他更是我國藝術史上成就最為特出的人物之一。鄭板橋對徐文長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稱「青藤門下走狗」。近代藝術大師白石老人,也對他深為傾慕。

從軍政上,他是胡宗憲的幕僚,經略東南,發掘了的名將戚繼光,另一位名將李如松也是他的弟子。

二、

廣義上說,經世濟國、三教九流的全才

天下無雙的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528年),字伯安,號陽明

浙江餘姚人。

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

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

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平定了藩王叛亂,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因他曾在餘姚陽明洞天結廬,自號陽明子,故被學者稱為陽明先生

現在一般都稱他為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

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家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⑧ 古人常說「琴棋書畫」,那麼歷史上有哪些琴藝很厲害的人物呢

我認為琴棋書畫中的琴大概是指古琴吧。原本古琴有五根琴弦,加了兩根成為了七根。琴棋書畫行在四者之首,可見古人是非常重視古琴的。當然,歷代中都出過很多優秀的彈琴者。

我們曾學過一篇文章是伯牙與鍾子期。伯牙是春秋戰國時的人,他談的琴也非常的厲害,有一種高山流水的感覺。

郭沔是南宋浙派古琴的創始人。他創作了「泛滄浪」「飛鳴吟」「秋雨」「步月」等很多琴曲。而《瀟湘水雲》一曲則成為流傳至今的著名作品。也是近代最受歡迎的琴曲之一。

《瀟湘水雲》一曲藉助瀟湘河流,雲水蒼茫的景色,抒發了山河破碎,身世飄零的感慨。旋律開闊,跌宕起伏。他無論是思想內容,曲式結構,技術技巧都比較完善。至今不失為琴家絕唱被眾多琴家所推崇。

⑨ 琴棋書畫領域中最傑出的人物都有哪些

宋代張擬模仿《孫子兵法》撰寫了《棋經十三篇》,對後世的圍棋理論及實踐有深遠影響回。北宋時期的劉仲甫答對圍棋著述甚多,有《忘憂清樂集》、《棋勢》、《造微》、《精理》、《棋訣》等。北宋時期的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等文人、忠臣,也都有很高的圍棋造詣
,「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嵇康,聽說山濤要向朝廷推薦 他 為「選官」,他拒絕接受,並寫了《與山巨源絕交書》,表示了對官場的厭惡,以及為官的 種種不堪,公開宣稱:「老子、莊周,吾之師也」(《晉書·嵇康傳》),表示了自己「入 山林而不反」的意願和「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晉書·嵇康傳》)的思想境界, 可以說,他也 是一位「迴避以全其道」的曠達之士。他為「全道」而獻出了生命,死於司馬昭的屠刀之下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魏晉士人的楷模。
書法主要有鍾鰩<<宣示表>> 2王的書法 <<快雪時晴帖>><<鴨頭丸帖>> 唐有 顏 柳
<<裴將軍帖>><<玄密塔碑>>

宋主要有 蘇東坡 黃庭堅 米芾 ,繪畫有張擇端的<<清明上科圖>> 趙佶的<<宣和畫譜>>
齊白石 任伯年和清代 八大山人都是繪畫大家,還有近代的 李苦禪 徐悲鴻 ..等

閱讀全文

與只識琴棋書畫的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