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馬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馬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2-28 10:45:21

㈠ 歷史姓馬的名人有那些

歷史姓馬的名人有:
漢朝
馬援:(前—49)扶風郡茂陵縣(今陝西咸陽興平)人。東漢開國名將,漢族,字文淵。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建武17年任伏波將軍,封新息侯,後在進擊武陵「五溪蠻」時,在軍中病逝。
馬皇後:(39-79)扶風郡茂陵縣人,東漢名將馬援之女,漢明帝的皇後。
馬武: (?~61年)南陽郡湖陽縣(今河南唐河縣)人,東漢開國名將,光武帝劉秀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劉秀稱帝後,馬武任捕虜將軍,封楊虛侯。
馬成: (約前12-56)南陽郡棘陽(今河南新野縣)人,東漢開國名將,光武帝劉秀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劉秀稱帝後,馬成任揚武將軍,封平舒侯,後改封全椒侯。
馬融:東漢右扶風茂陵人,著名哲學家。
馬宮:西漢大臣,東海戚縣人,莽新時期授任師疑。
馬良:東漢文士,學問好,才氣又高,文章動人。馬良還有四個弟弟,也是當時的才子,他們兄弟五個中馬良最才高,他眉毛花白,人們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三國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漢末涼州(今甘肅武威)軍閥、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劉備稱帝後,拜為驃騎將軍、涼州牧,封為斄鄉侯。
馬岱: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生卒不詳。三國時期蜀漢武將,蜀漢名將馬超的從弟。官至平北將軍,陳倉侯。
晉朝
馬隆:字孝興,東平平陸(今山東汶上)人,西晉名將,兵器革新家,官至東羌校尉、宣威將軍、平虜護軍、西平太守,封奉高縣侯。
隋朝
馬文舉:隋代禁軍驍果軍將領,參與發動江都兵變,害死隋煬帝。
唐朝
馬三寶:(?-629年)唐朝開國名將,初為柴紹家僮。晉陽起兵,護送平陽公主,聚兵數萬,唐國公李淵封馬三寶左光祿大夫,帶兵到竹林宮軍門拜見秦王,跟隨平定京城,任太子監門率。後又在北山擊敗判胡劉拔真,隨軍平定薛仁杲。後與柴紹攻打吐谷渾,斬殺名王,俘獲數千人,因功封爵新興縣男。貞觀初年,任左驍衛大將軍,又晉升公爵。貞觀三年(629年)去世,唐太宗為之廢朝,謚曰忠。
馬周:(601年-648年)字賓王,貞觀朝宰相,博州茌平(今山東省茌平縣茌平鎮馬庄)人。歷任博州助教、監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諫議大夫、中書侍郎、檢校晉王(李治)府長史、中書令,太子右庶子,代理吏部尚書。貞觀二十二年病逝,陪葬唐太宗昭陵,追贈幽州都督。唐高宗即位追贈高唐縣開國公,尚書右僕射,配享高宗廟廷。
馬懷素:(659―718)字惟白。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幼時家境貧寒,苦讀經史,擢進士第,累遷御使。唐玄宗開元初,為吏部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累封常山縣公。兼昭文館學士,四遷左台監察御史。有詩作《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製得酒字》。年六十病逝,上特為之舉哀,廢朝一日,贈潤州刺史,謚曰文。
馬璘:(721年—777年 )字仁傑,岐州扶風(今屬陝西)人。唐代中期名將。開元末,仗策從軍安西都護府,以功升金吾衛將軍。安史之亂爆發,統精甲三千赴鳳翔,唐肅宗李亨委以東討,升任鎮西節度使,戰衛南,河陽等地。昭覺寺之戰時,以所部五百人突入十萬叛軍中,取得大捷,叛軍首領史朝義率輕騎數百向東遁逃,馬璘因功獲授試太常卿。唐代宗李豫時期官至四鎮北庭行營節度使多次與吐番交戰。大歷九年(774年)五月,代宗任命他為檢校尚書左僕射、知省事,封扶風郡王。大歷十一年(777年),馬璘在涇州軍中去世,唐代宗廢朝以示哀悼,追贈司徒,謚號「武」。
馬季龍:大唐中期名將北平郡王馬燧之父,右扶風(今陝西扶風)人,後遷徙至汝州郟城(今河南郟縣)。唐玄宗開元九年(721)「知合孫吳,可以運籌決勝」科登第,官至嵐州刺史。
馬燧:(726年-795年)字洵美,河南郟縣人,唐德宗三大名將之一。少時博覽群書,又攻兵書戰策,多謀略。歷任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趙城尉、左武衛兵曹參軍、河陽三城節度使、河東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司徒兼門下省侍中,封北平郡王,唐德宗李適繪馬燧像於凌煙閣,位列開國元勛之後。貞元十一年(795年)於長安私宅病逝,唐德宗為其輟朝四日,追贈太尉(一作太傅),謚號庄武。
馬炫: (713~791年)河南郟縣人,大唐北平郡王馬燧之兄。博學工文,不求聞達,隱居蘇門山,得到太尉李光弼賞拔,授孝義縣尉、幕府管記,遷殿中侍御史、太子中允、刑部郎中。唐德宗時期任銀青光祿大夫、刑部侍郎、兵部尚書、上柱國、潤州刺史、封爵漢陽郡公。貞元七年,薨於長安,追贈太子少保。
馬異:唐朝中期詩人,才子,代表作《送皇甫湜赴舉》、《貞元旱歲》、《答盧仝結交詩》。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年),進士第二人及第,後不知所終。馬異和盧仝詩風相近,集有《唐才子傳》傳世。
馬總(?-823年)字會元,扶風(今陝西)人。唐朝中期大臣、學者。早年曾任大理評事,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年),任義成軍節度使從事。唐憲宗元和年間任虔州刺史、安南都護、本管經略使兼御史中丞、桂管經略觀察使、桂州刺史、刑部侍郎。長慶年間,任天平軍節度使、檢校尚書左僕射、戶部尚書。長慶三年(823年)八月去世,唐穆宗追贈他為右僕射,謚號「懿」。馬總生前論著頗多,摘錄諸子要語,撰《意林》。
馬植:陝西扶風人,鳳州刺史馬勛之子,唐朝宰相。唐憲宗時期任饒州刺史。唐文宗時期遷安南都護、御史中丞、安南招討使。唐武宗時期任大理卿。唐宣宗登基升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侍郎、禮部尚書、天平軍節度使、許州刺史、檢校刑部尚書。
五代十國
馬縞:五代十國時期文士,著有《中華古今注》。
馬殷:五代十國時期割據政權馬楚的建立者。
宋朝
馬依澤:(921~1005)號漁叟,西域魯穆國人,是一位通天文精歷算的伊斯蘭星歷學家。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應詔入華。入華以後,即協助王處納在962年至963 年間編制《應天歷》 ,後封爵世襲司天監。
馬令:北宋史學家,宜興人,著有《馬氏南唐書》。
馬廷鸞:南宋宰相,饒州樂平人(今江西樂平市),最終因政敵排擠被迫辭官回鄉,宋亡後拒絕蒙元授予的官職,不與之合作。
馬鈺:宋代進士。傳說,大定年間他遇重陽子王嘉,授以道術,與妻孫氏同時出家,孫先仙去。鈺後游萊陽,入仙宮羽化,賜號丹陽順化真人。
馬遠: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濟縣附近)人,南宋時著名畫家。擅畫山水。初師李唐,能獨辟蹊徑,自成一家。多作「一角」、「半邊」之景,構圖別具一格,有「馬一角」之稱。與夏圭、李唐、劉松年合稱「南宋四家」。與夏圭並稱「馬夏」。
元朝
馬致遠: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的雜劇和散曲作家,為「元曲四大家」之一。
馬琬: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人,元末明初畫家,曾官至撫州巡府。擅畫山水,兼工書法,能詩。
明朝
馬皇後:(1332-1382),朱元璋妻秀英,朱元璋稱帝時封後,生於宿州市北70里閔子鄉新豐里。
馬士英:明末官員,後任弘光朝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人稱馬閣老。
馬中錫:明代文學家,山東故城人,著有《東田集》《中山狼傳》等。
馬歡:今浙江紹興人,明代航海家,曾多次參加鄭和的下西洋航行,任翻譯,著有《瀛涯勝覽》。
馬愉(1395~1447),字性和,號澹軒,明朝官吏,山東省臨朐縣朱位村人。
馬世龍:明末將領。(1594~1634) 字蒼淵。寧夏衛(今寧夏銀川)人。
清朝
馬註:雲南保山人,明末清初伊斯蘭學者,回族,對佛學和伊斯蘭教義頗有研究,著有《臣權》、《樗樵》、《清真指南》。
馬化龍:清朝回族穆斯林人事變主要領導人。
馬荃:清朝女畫家,字江香,江蘇省常熟人,馬逸妹,龔克和妻。
...............

㈡ 歷史上馬姓的名人有哪些他們的事跡是什麼

歷史上馬姓 馬援馬援
(前14—49)東漢名將。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曾為新莽新城大尹(漢中太守),後依附隴西隗囂,終歸劉秀。建武十一年(35年)任隴西太守,破先零羌。後任賁中郎將、伏波將軍等。十七年(41年),任伏波將軍,鎮壓交趾征側、征貳起義,封新息候。在進擊西北羌人、北方匈奴、烏桓、南方蠻夷及交趾等戰爭中建立威名。建武二十四年(48年),病死於南征五溪蠻的軍中。 精於相馬術,著有《銅馬相法》。東漢初年大將軍。字文淵,陝西扶風縣人。公元前14年生,公元49年卒。新莽末,為新城大尹(漢中太守),後依附割據隴西的隗囂,繼歸光武帝劉秀,參加攻滅隗囂的戰爭。漢建武11年任隴西太守,率軍擊破先零羌。建武17年任伏波將軍,封新息侯,後在進擊武陵「五溪蠻」時,病死軍中。 曾在西北養馬,得專家傳授,發展了相馬法,著有《銅馬相法》。馬援為扶風馬家祖先,後世出過許多名人。馬騰、馬超、馬均等為其後裔
馬融:東漢右扶風茂陵人,著名哲學家。為馬氏家族史上第一位很有學問的人,經學家、文學家,對古代經典研究非常之深,學生有千餘人,他講課時座在高堂,有女子奏樂,很有氣派。一生注群經外,兼注《老子》、《淮南子》。
馬良:東漢文士,學問好,才氣又高,文章動人。馬良還有四個弟弟,也是當時的才子,他們兄弟五個中馬良最才高,他眉毛花白,人們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馬超:字孟起,馬騰之子,右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三國名將,出身於涼州豪強家族。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西征關隴,超據潼關拒守,操用離間計,使超與韓遂相互猜疑,一舉擊敗之。超率羌胡退出關中,轉戰隴上,殺涼州刺史,並其眾,自稱征西將軍,督涼州軍事。不久,原刺史故吏楊阜起兵,殺其妻子,超遂奔漢中依張魯,不得志。建安十九年歸劉備,助備擊破劉璋於成都。諸葛亮稱他文武全才,勇猛過人。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官至驃騎將軍,領涼州牧。次年卒。
馬謖:字幼常(190-228),襄陽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南)人。初從劉備取益州,官至越嶲太守。謖才氣過人,好論軍計,深得諸葛亮器重,而劉備臨終對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亮不以為然,以謖為參軍。蜀漢建興六年(228年),亮出軍祁山,不理眾人反對,以謖為先鋒。謖違反亮之法度,結果在街亭為魏將張郃所敗,士卒離散。亮進退無據,引軍還漢中,第一次北伐失敗。亮下謖於獄中,按律處死。亮為之流涕。
馬 鈞:扶風(治今陝西省興平東)人,魏時機械製造家,因改革綾機而聞名,曾製造翻車,指南車等,其所用機械原理比國外早七、八百年。
馬 周:博州茌平(今屬山東省)人,唐代大臣,被唐太宗賞識,任監察御史,主張少興徭賦,反對實行世封制,成為當時有名的政治家。
馬皇後:馬援之女(39-79),明帝的皇後。建武二十八年(52年)入太子宮,永平三年(60年)被立為皇後。終明帝一朝,不以自家私事干預朝政,也不提拔自己家的親戚。章帝即位後為太後,多次拒絕章帝賜封馬氏兄弟。後馬防平叛有功,章帝封馬防、馬廖、馬光三兄弟為列侯,馬太後認為即使他們因軍功受封,也不合先帝制度,馬氏兄弟只得「受封爵而退位歸第」。 馬端臨:江西省樂平市人,宋元之際著名史學家。一生博覽群書,歷二十年著成《文獻通考》,為記述歷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
馬致遠: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的雜劇和散曲作家,為「元曲四大家」之一。他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被譽為「元曲四大家」,其作品大都清麗高雅,意境高遠。一生寫下了大量的散曲和雜劇,以描寫王昭君的《漢宮秋》為其代表作。
馬皇後:名秀英(1332-1382),朱元璋妻,漢族,朱稱帝時封後,生於宿州市北70里閔子鄉新豐里。其父因仗義殺人攜女逃往定遠,將女兒託付給郭子興。郭子興夫婦遂把她收為義女,授以史書,教以女紅。馬氏長得雖不漂亮,但端莊溫柔,老成干練,再加上善解人意,知詩書,精女工,所以博得養父母的歡心和鄉親們的稱贊。元順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興率數千人響應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占據了濠州(今鳳陽)。在皇覺寺當和尚的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由於他有勇有謀,連立戰功,得到郭子興的青睞,便將義女馬氏許配給朱元璋為妻。 鄭和:明代航海家,武術家,本姓馬,回族。

現代名人
馬寅初:浙江省嵊縣人,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歷任幾大名校校長,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兼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 馬連良:當代京劇演員,工老生。字溫如(1901-1966 ),北京人,回族。9歲入北京喜連成科班,受業於葉春善、蔡榮桂、蕭長華、郭春山、茹萊卿等。先習武生,後改老生,10歲登台,演出《定軍山》、《打棍出箱》等劇。出科後向孫菊仙、賈洪林、劉景然諸名家學習,並吸收余(叔岩)派藝術之長,經長期藝術實踐,發展為獨樹一幟、風格卓異的馬派藝術。
馬本齋(1901~1944),原名馬守清,經名尤素夫·馬本齋,回族,河北獻縣人。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的創建人,抗日民族英雄。
馬英九 台灣地區領導人 19馬本齋像
50年7月13日出生於香港,祖籍湖南省衡山縣。1952年隨家人移居台灣。1967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72年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留學,獲美國紐約大學法學碩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2008年3月22日,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舉行了投票。中國國民黨籍候選人馬英九獲勝。[1] 馬珏雯 當代博物學家,生於1928年,祖籍江蘇揚州,幼年移居上海,就讀於晏摩士女中(現北郊中學),後畢業於交通大學,抗戰時期並入西南聯大,同楊振寧為同期校友。後赴美留學,獲康奈爾大學植物學、動物心理學博士學位,終身教授。主要涉足植物學,昆蟲學,參與<植物學>早起譯本翻譯,晚年主攻動物心理學研究,涉及領域為動物夢境及閾下知覺分析。

㈢ 姓"馬"的,有什麼歷史名人

名人精粹
馬融:右扶風茂陵人,為馬氏家族史上第一位很有學問的人,經學家、文學家,一生注群經外,兼注《老子》、《淮南子》。馬援:扶風茂陵(今陝西光平東北)人,東漢初被譽為伏波將軍,後歷任太守,發展了相馬法。著《銅馬相法》。馬武:南陽湖陽(今河南唐河南)人,一代名將,新莽末,參加綠林起義軍,歸劉秀,被封為揚虛侯。馬騰:右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東北),初為涼州刺史司馬,曾與韓遂割據涼州,後被曹操所殺。馬超: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三國名將,出身於涼州豪強家族,劉備建蜀後,任驃騎將軍。馬鈞:扶風(治今陝西興平東)人,魏時機械製造家,因改革綾機而聞名,曾製造翻車,指南車等,其所用機械原理比國外早七、八百年。馬周:博州茌平(今屬山東)人,唐代大臣,被唐太宗賞識,任監察御史,主張少興徭賦,反對實行世封制,成為當時有名的政治家。馬殷:許州鄢陵人(今屬河南),五代時楚國的建立者,在位二十七年。馬瑞臨:今江西樂平人,宋元之際著名史學家。一生博覽群書,歷二十年著成《文獻通考》,為記述歷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馬遠: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縣附近)人,南宋時著名畫家,擅畫山水,與夏圭並稱「馬夏」,為「南宋四家」之一。馬致遠: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的雜劇和散曲作家,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寫下了大量的散曲和雜劇,以描寫王昭君的《漢宮秋》為其代表作。馬琬:江寧(今江蘇南京市)人,元末明初畫家,曾官至撫州巡府。擅畫山水,兼工書法,能詩。馬註:雲南保山人,明末清初伊斯蘭學者,回族,對佛學和伊斯蘭教義頗有研究,著有《臣權》、《樗樵》、《清真指南》。馬歡:今浙江紹興人,明代航海家,曾多次參加鄭和的下西洋航行,任翻譯,著有《瀛涯勝覽》。馬建忠:浙江丹徒人,清末語言學家,曾赴國外留學,精通多國語言,著有《馬氏文通》,為中國第一部較全面系統的語法著作。馬敘倫:浙江餘杭(今浙江杭州)人,早年曾任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次長,後參加革命,歷任人大常委,政協、民盟副主席,民促主席等。

㈣ 姓馬的歷史名人的歷史事跡

1、馬良

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馬謖之兄。建安十四年,劉備擔任荊州牧[2],徵召馬良為州從事。建安十六年,劉備進入蜀地,諸葛亮也隨後跟從前去,馬良留守荊州,輔佐關羽。

章武元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政權,任命馬良為侍中。章武二年,劉備東征東吳,派遣馬良招納安撫武陵一帶的五溪蠻各部,各部首領們都接受蜀漢的印信封號,相繼響應劉備。同年六月,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兵敗,馬良也遇害身亡。劉備封馬良的兒子馬秉為騎都尉。

2、馬武

馬武,字子張,南陽郡湖陽縣人。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之一。馬武年輕時因避仇,在江夏客居。王莽末年,竟陵、西陽三老起兵於郡界,馬武也參加了,後來進入綠林軍中,於是與漢軍會合。更始立,以馬武為侍郎,隨劉秀在昆陽大戰中破王尋等。

建武四年,與虎牙將軍蓋延等討伐劉永,馬武另擊濟陰,攻下了成武、楚丘,拜捕虜將軍。建武五年,龐萌造反,攻桃城,馬武先與交戰,攻破龐軍;恰好帝車駕到,龐萌於是敗走。

3、馬殷

馬殷,字霸圖,許州鄢陵人,五代十國時期南楚開國君主。馬殷自稱伏波將軍馬援之後,早年家中困苦,以木匠為業。884年(中和四年),秦宗權據蔡州(今河南汝南)叛亂,馬殷應募從軍,成為忠武決勝指揮使孫儒與龍驤指揮使劉建峰的部下,以勇武聞名軍中。

895年(乾寧二年),唐昭宗任命劉建鋒為檢校尚書左僕射、武安軍節度使,馬殷為內外馬步軍都指揮使。不久,蔣勛向劉建鋒求取邵州刺史,被拒絕後,便與鄧繼崇一同起兵攻打湘潭。896年,馬殷平定蔣勛之亂。

4、馬援

馬援,字文淵。扶風郡茂陵縣人。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新朝末年,天下大亂。王莽的堂弟王林任衛將軍,廣招天下豪傑,選拔馬援為掾,並把他推薦給王莽。王莽於是任命馬援為新城大尹。

建武九年(33年),馬援被任命為太中大夫,作為來歙的副手,統領諸軍駐守長安。從新朝末年開始,塞外羌族不斷侵擾邊境,不少羌族更趁中原混亂之際入居塞內。金城一帶屬縣多為羌人所佔據。來歙就此事上書,說隴西屢有侵擾禍害,除馬援外,無人能平。

5、馬謖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

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漢來伐後,派大將張郃總督各路軍馬在街亭阻擋馬謖。由於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放棄水源將部隊駐扎在南山上,部隊分置調度混亂,馬謖的先鋒王平連續多次勸諫馬謖,馬謖不採納他的計謀。

而且馬謖仗恃南山的地勢,不在山下據守城邑。張郃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並大敗馬謖 ,馬謖的士兵敗逃四散。諸葛亮進軍沒有落腳據點,只得攻取西縣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漢中。

㈤ 古代姓馬的有哪些名人

馬援:(前-49年)漢光武帝時,拜為伏波將軍,世稱「馬伏波」
馬融:(79-166年)東漢經學家
馬騰:三國時期軍閥之一,亦是馬超、馬鐵、馬休之父
馬超:(176-222年)征東將軍馬騰之子,三國時蜀漢武將之一
馬良:三國時蜀漢將領,鄉中諺語:「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馬謖:三國時蜀漢將領,因失守街亭被諸葛亮所殺
馬鈞:(又作馬均)三國時期曹魏發明家,曾發明水車、指南車,有「天下之明巧」稱號
馬元贄:唐朝中葉宦官
馬道一:(709-788年)唐朝禪宗高僧,即道一。曾於江西傳揚禪學,後人尊稱「江西馬祖」,又稱「馬祖」
馬殷:(852-930年)五代時建立楚國
馬依澤:北宋,應天歷創作者
馬鈺:全真七子之首,為馬援後代,是全真第二代宗師
馬遠:南宋畫家,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並稱「南宋四大家」
馬丹陽:(即馬鈺)(1123-1183年):全真道全真七子之一
馬致遠:元朝戲曲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
馬歡:
明代通事(翻譯官),曾隨鄭和三下西洋,著有《瀛涯勝覽》,今南沙群島北部有以他命名的馬歡島
馬大用:
清朝(雍正-乾隆年間)武官官員,官累「福建水師提督」
馬三寶:即鄭和原名,明代航海家,回族。
馬化龍:(約1810-1871年)回族,西北地區回教白山派教主
馬相伯:(1840-1939年)愛國老人,天主教徒。
馬元章:(1854-1920年)回族,伊斯蘭教哲赫林耶第七輩沙溝門宦教主。
馬君武:(1881-1940年)中國近代詩人、教育家,曾任孫中山非常大總統府秘書長、廣西大學校長等職。
馬一浮:(1882-1968年)國學大師。

㈥ 歷史上姓馬的名人有哪些

1、馬援:字文淵。扶風郡茂陵縣(今陝西省咸陽市楊凌區)人。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新朝末年,馬援投靠隴右軍閥隗囂麾下,甚得其器重。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

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官至伏波將軍,封新息侯,世稱「馬伏波」。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受到後人的崇敬。

2、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馬謖之兄。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華名氣,而馬良是五人中最為出色。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稱白眉馬良。因此有「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贊譽。建安十四年(209年),劉備擔任荊州牧,徵辟為州從事。

馬良與諸葛亮關系友善,曾奉命出使東吳,受到孫權恭敬接待。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政權,任命馬良為侍中。章武二年(222年),劉備東征東吳,派馬良招納五溪少數民族。同年,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兵敗,馬良遇害身亡。

3、馬岱: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馬超的從弟。早年追隨馬超大戰曹操,反攻隴上,圍攻成都,漢中之戰等。後在諸葛亮病逝後受楊儀派遣斬殺了蜀將魏延。曾率領軍隊出師北伐,被魏將牛金擊敗而退還。官至平北將軍,陳倉侯。

4、馬鈺:道教支派全真道二代掌教,原名從義,字宜甫,入道後更名鈺,字玄寶,號丹陽子,世稱馬丹陽。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人。道教全真道道士。在出家前,馬鈺與孫不二是夫婦。

馬鈺是全真道祖師王重陽在山東收下的首位弟子。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陽逝世後,馬鈺成為全真道第二任掌教。在道教歷史和信仰中,他與王重陽另外六位弟子合稱為「北七真」。

5、馬遠:南宋畫家,字遙父,號欽山,河中(今山西永濟)人,生長在錢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繪畫世家,南宋宋光宗、宋寧宗兩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人物、花鳥,山水取法李唐,筆力勁利闊略,皴法硬朗,樹葉常用夾葉,樹干濃重,多橫斜之態。

樓閣界畫精工,且加襯染。喜作邊角小景,世稱「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鳥常以山水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並稱「南宋四家」。

㈦ 馬的名人歷史有哪些

馬援來(前14年-49年),字文淵,扶風源郡茂陵縣。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馬援投靠隴右軍閥隗囂麾下,甚得其器重。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官至伏波將軍,封新息侯,世稱「馬伏波」。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受到後人的崇敬。
建武二十五年(49年),馬援在討伐五溪蠻時身染重病,不幸逝世。死後遭人構陷,被劉秀收回新息侯印綬,直到漢章帝時才獲得平反,追謚「忠成」。

㈧ 姓馬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馬頭娘
亦稱"馬明王"。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蠶神,相傳為馬首人身的少女(荀子《蠶賦》:"身婦女好而頭馬首。"),故樂。居《通俗編》引《原化傳拾遺》記載,古代高辛氏時,蜀中有蠶婦女父為鄰人劫走,只留乘馬。其母誓言:有將父找回者,即此婦女許配。馬聞言迅即賓士而去,旋父乘馬而歸。從此馬嘶鳴不肯飲食。父如其故,怒而殺之,曬皮於庭中。蠶婦女由此經過,為馬皮卷上桑樹,化而為蠶,遂春為蠶神。
馬融
(79-166)農漢經學家、文學家。字季長,右扶風茂陵(陝西興平東北)人。曾任校書郎、議郎、南郡太守等職。從摯恂學。遍注《周易》、《尚書》、《毛詩》、《三禮》、《論語》、《孝經》,使古文學達到成熟的境地。生徒常有千餘人,邶玄、盧植都郵其門。他除注群經外,兼注《老子》、《淮南子》。又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先徒,後列婦女樂,對魏晉清談家的破棄禮教有一定影響。著作已佚,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黃奭《漢學堂叢書》都有輯錄。另有賦、公布等二十一篇。有集已佚,明人輯有《馬季長集》。
馬臻,漢人,順帝時,任會稽太守。永和五年(公元140),在會稽、山陰兩縣(今浙江紹興)境內創建周圍三百餘里的灌溉、蓄洪水庫,即鏡湖(後又名鑒湖、長湖),灌溉農田聯九千多煩。湖高田丈余,小少泄湖灌田,水多泄田歸海,民受其利。

㈨ 歷史上有幾個姓馬的名人

馬融:右扶風茂陵人,為馬氏家族史上第一位很有學問的人,經學家、文學家,一生注群經外,兼注《老子》、《淮南子》。
馬援:扶風茂陵(今陝西光平東北)人,東漢初被譽為伏波將軍,後歷任太守,發展了相馬法。著《銅馬相法》。
馬武:南陽湖陽(今河南唐河南)人,一代名將,新莽末,參加綠林起義軍,歸劉秀,被封為揚虛侯。馬騰:右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東北),初為涼州刺史司馬,曾與韓遂割據涼州,後被曹操所殺。
馬超: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三國名將,出身於涼州豪強家族,劉備建蜀後,任驃騎將軍,五虎大將之一。
馬鈞:扶風(治今陝西興平東)人,魏時機械製造家,因改革綾機而聞名,曾製造翻車,指南車等,其所用機械原理比國外早七、八百年。
馬周:博州茌平(今屬山東)人,唐代大臣,被唐太宗賞識,任監察御史,主張少興徭賦,反對實行世封制,成為當時有名的政治家。
馬殷:許州鄢陵人(今屬河南),五代時楚國的建立者,在位二十七年。
馬瑞臨:今江西樂平人,宋元之際著名史學家。一生博覽群書,歷二十年著成《文獻通考》,為記述歷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
馬遠: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縣附近)人,南宋時著名畫家,擅畫山水,與夏圭並稱「馬夏」,為「南宋四家」之一。
馬致遠: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的雜劇和散曲作家,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寫下了大量的散曲和雜劇,以描寫王昭君的《漢宮秋》為其代表作。
馬琬:江寧(今江蘇南京市)人,元末明初畫家,曾官至撫州巡府。擅畫山水,兼工書法,能詩。
馬註:雲南保山人,明末清初伊斯蘭學者,回族,對佛學和伊斯蘭教義頗有研究,著有《臣權》、《樗樵》、《清真指南》。
馬歡:今浙江紹興人,明代航海家,曾多次參加鄭和的下西洋航行,任翻譯,著有《瀛涯勝覽》。
馬建忠:浙江丹徒人,清末語言學家,曾赴國外留學,精通多國語言,著有《馬氏文通》,為中國第一部較全面系統的語法著作。
馬敘倫:浙江餘杭(今浙江杭州)人,早年曾任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次長,後參加革命,歷任人大常委,政協、民盟副主席,民促主席等。

㈩ 歷史上的馬姓名人

馬謖失街亭、馬超、馬 融:東漢右扶風茂陵人,著名哲學家。
馬 良:東漢文士,學問好,才氣又高,文章動人。
馬 援:東漢扶風茂陵(今陝西省光平東北)人,東漢名將。
馬 武:南陽湖陽(今河南省唐河南)人,一代名將,新莽末,參加綠林起義軍,歸劉秀,被封為揚虛侯。
馬 騰:右扶風茂陵人
馬 超:字孟起,馬騰之子,右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
馬謖:字幼常(190-228),襄陽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南)人。
馬鈞:扶風(治今陝西省興平東)人,魏時機械製造家,因改革綾機而聞名,曾製造翻車,指南車等,其所用機械原理比國外早七、八百年。
馬周:博州茌平(今屬山東省)人,唐代大臣
馬殷:許州鄢陵人(今屬河南省),五代時楚國的建立者,在位二十七年。
馬鈺:宋代進士。
馬遠: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濟縣附近)人,南宋時著名畫家。
馬 琬: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人,元末明初畫家,曾官至撫州巡府。
馬 註:雲南保山人,明末清初伊斯蘭學者,回族,對佛學和伊斯蘭教義頗有研究,著有《臣權》、《樗樵》、《清真指南》。
馬 歡:今浙江紹興人,明代航海家
馬 荃:清女畫家,字江香,江蘇省常熟人,馬逸妹,龔克和妻。
馬 可:當代作曲家,音樂學家。江蘇徐州人 。生於1918年6月27日,1976年7月27日卒於北京 。
馬師皇:黃帝時代著名獸醫,善醫馬,又喜醫龍,據說「乘龍仙去」。他被後世尊為獸醫始祖。
馬皇後:馬援之女(39-79),明帝的皇後。
馬瑞臨:今江西省樂平人,宋元之際著名史學家。
馬致遠: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的雜劇和散曲作家,為「元曲四大家」之一。

閱讀全文

與馬的歷史名人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