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能給我歸納一下外國美術史
以下按照歷史順序:
一、原始、古代美術
(一).古代兩河流域、埃及美術
古代兩河流域地區
1、 美爾-阿卡德時期 (公元前3500-前2000)這時期,宗教在社會生活中起主要作用
對藝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建築:沖積平原沒有建築石料,蘇美爾人用粘土製成磚坯,作主要建築材料,為使建築防水,鑲嵌碎陶片,這方法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成為該地區建築一種特有的裝飾。當地人崇拜天體,也崇拜山嶽,把廟宇稱為「山的住宅」,所以建造塔廟,烏盧克神廟是塔廟的典型代表。
雕刻 :
蘇美爾人雕刻(重刻劃頭部和內在精神),在特勒阿斯布爾的阿布神廟發現13座蘇美爾人雕像是其代表作。
阿卡德人的雕刻 (具有更強的寫實性),薩爾貢王青銅頭像(刻劃寫實,神情莊重威嚴,個性堅毅)是兩河地區第一次發現的真正的帝王肖像,《納拉姆辛浮雕石板》。
繪畫 蘇美爾人的繪畫代表作是烏爾城出土的軍旗(在刷有瀝青的木板上用貝殼、閃綠岩、粉紅色的石灰石鑲嵌成戰爭和慶賀的場面)。《烏爾徽牌》鑲嵌木版畫。
工藝美術:蘇美爾人的工藝美術是古代東方工藝美術的精華。1、烏爾城出土的《公山羊與樹》,閃綠岩、貝殼、黃金製成。2、蘇美爾人的牛頭豎琴是最古老的精美樂器。牛頭是天青石和金箔製成,琴架黃楊木製作,正面在瀝青上用貝殼鑲嵌人和動物。
2、巴比倫時期 (前1900-前1600)
巴比倫人在文化上繼承蘇美爾—阿卡德人的傳統。現存最完整的是《漢漠拉比法典石碑》,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石上,上部為浮雕,下部為文字。
3、亞述時期(前1000-前612)
建築 亞述人的藝術主要為世俗生活服務,具有很強的現實性。亞述人不重來世,不修陵墓,他們的藝術僅見於宮殿。這時期建造了兩河歷史上最宏偉富麗的宮殿建築。胡爾西巴德的薩爾貢二世宮是主要代表。
浮雕:裝飾亞述王宮的石板浮雕高達2-3m,鑲嵌在宮殿內部牆上。它用長幅記載歷代亞述王軍事討伐、重大事跡、宮廷生活等等。既有裝飾作用又有紀念意義。《亞述軍隊圍攻要塞》。 7世紀滅亡後,亞述藝術也隨之銷聲匿跡。
4、新巴比倫時期(前612-前539)
建築 新巴比倫歷經10代國王,發展成為西亞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貿易和手工業中心。這一時期的美術集中體現在新巴比倫城的建築上。巴比倫城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城市。巴比倫城是一座正方形的城市,長達11英里,幼法拉底河從中穿過。
5、古埃及美術
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作為藝術,古埃及更是以其獨特的民族傳統和風格特徵,在世界藝術史上有著重要的位置。
建築 埃及的建築龐大而宏偉,深蘊著極強的宗教觀念和精神力量,並顯現著永恆的紀念意義。
金字塔是古埃及最早的一種陵墓建築,它是埃及王權神聖的象徵。最具代表性的是埃及首府開羅一西的基澤金字塔,分別是第四王朝法老考拉、哈夫拉和胡夫三座大型金字塔組成的法老陵墓。
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埃及的主要建築是神殿。其中最重要的有中王國時期的孟圖荷太普三世陵墓建築群,新王國時期卡爾納神廟和盧克神廟、哈特謝普蘇特女王陵墓以及阿布?辛貝爾的石窟神廟等。
雕塑 埃及雕塑無論在精神內容,還是在藝術表現上,都具有十分明顯的規范性和程式化要求。埃及巨型雕塑的偉大傑作是古王國時期哈夫拉金字塔前的獅身人面像。
浮雕與壁畫 埃及浮雕和壁畫在內容和形式上幾乎有著相近的風格。埃及的浮雕刻線淺顯,基本保持平面感,並追求線用線條造型的裝飾趣味。《納美爾岩板》是早王國時期第一王朝的浮雕傑作。
總之,埃及美術以其豐富的內容展示了古老的文明之國的文化精神。總結起來埃及美術基本特徵是十分明顯的。首先,它強調功利性。其次,表現出強烈的宗教意識和神性觀念。
(二).愛琴美術、古代希臘美術
古代希臘美術
1、古希臘美術的巔峰——雕塑
荷馬時期的雕塑
公元前11世紀至前9世紀,是荷馬時期。這時期的雕塑在各方面是比較稚拙的。
古風時期的雕塑藝術
公元前8世紀至前5世紀是古風時期。縱觀整個古風時期希臘雕塑的發展,已經基本形成頗為明晰的民族化風格。
古典時期的雕塑藝術
公元前449年至前334年,史稱古典時期。希臘古典雕塑對西方美術最大的貢獻,在於它完整而理想地確立了寫實主義原則。特別是對人體藝術的創造與探索,為人類的藝術寶庫開辟了最具魅力的美感空間和塑造了十分精粹的藝術典型。那些由米隆、菲迪亞斯、波利克里托斯、普拉克西特列斯、斯珂帕斯、利西普斯等雕塑大師完成的藝術品,至今仍是人類藝術史上熠熠生輝的珍珠。
希臘化時期的雕塑
公元前334年至前30年的300餘年被成為「希臘化時期」。概括起來,首先是雕塑的藝術風格變得多樣與豐富。再就是雕塑的藝術精神不斷向現實性和自然性發展。三是雕塑的藝術功能具有明顯的宮廷化和享樂性特徵。
繼普拉克西特列斯之後,女人體雕塑在希臘化時期達到鼎盛,最具代表的是《米洛斯的阿芙羅蒂德》(即維納斯)。《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是希臘本土此期最具特色的神話雕塑。羅德島的雕塑以《拉奧孔》最為著名,米隆《擲鐵餅者》。
古希臘的建築與瓶畫
莊重而神聖的建築
古希臘建築藝術的最高成就是神廟建築。奧林匹亞的赫拉神廟、宙斯神廟以及以弗所的阿耳特彌斯神廟就是這種格局與柱式的典型代表。古典盛期則發展為以神廟建築為中心的衛城式格局,
精美多樣的瓶畫
(三).古羅馬美術
一、伊特拉里亞美術
伊特拉里亞美術是古羅馬美術的基礎,共和末期和帝國前期的美術是其輝煌的頂峰。
二、實用與功利性的建築
科洛西姆競技場是羅馬城貴族和自由民族觀看斗獸和奴隸角斗的娛樂場所,可容納8萬多名觀眾。羅馬萬神廟是宗教建築最傑出的代表。凱旋門是羅馬統治者為炫耀武功和獎勵征戰,而在勝利者必經的道路上樹立的紀念碑式建築。紀念柱是古羅馬統治者歌功頌德的紀念性建築。水道是羅馬統治者建設的公共性設施。
三、寫實與個性化的雕塑
四、華麗與裝飾性的繪畫
最為著名的是龐貝城的壁畫,除此之外,在羅馬城、赫庫蘭尼姆等地也有十分精美的壁畫。羅馬鑲嵌畫藝術也頗為恢宏的景象。
二、歐洲中世紀美術
早期基督教美術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15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開始)並認為這段歷史是野蠻黑暗的時代,處於文明與復興之間的時代,故稱「中世紀」——在東方文化、古希臘羅馬文化傳統和蠻族文化的基礎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藝術。
拜占庭美術
拜占庭的建築主要繼承羅馬風格,早期的教堂建築主要沿用羅馬陵墓圓形或多邊形的平面結構和萬神廟式的圓穹頂。聖索非亞大教堂就是拜占庭藝術的輝煌成就之一。
鑲嵌畫在拜占庭藝術佔有特殊的地位,這種以小彩色玻璃和石子鑲嵌而成的建築裝飾畫,成為教堂內部裝飾的主要形式。
羅馬式藝術與哥特式藝術
羅馬式藝術:公元10世紀-12世紀,建築普遍採用類似古羅馬的拱頂和樑柱結合的體系,並大量採用希臘羅馬紀念碑式的雕刻來裝飾教堂,因此被稱為羅馬式。英國杜勒姆教堂建成為標志,作為代表的還有德國的聖基列阿達教堂、義大利的比薩教堂。
哥特式藝術:12-13世紀——15世紀,哥特式藝術是整個歐洲中世紀藝術發展的一個頂點,它開始於建築方面,而後才逐漸波及到雕塑和繪畫。哥特式建築的特點:平面是「十字架」型,外部多用高高的尖塔樓,內部輕盈,窗戶多事五彩的玻璃鑲嵌的。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築是法國的巴黎聖母院。德國的瑙姆堡教堂、科隆大教堂也很著名。
雕塑
羅:羅馬式藝術的復興另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石雕的復興。
哥:。最能代表哥特式藝術雕刻成就的法國的夏特爾教堂。
繪畫
羅:手抄本的聖經插圖和壁畫。
哥:彩色玻璃畫。
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是指14世紀到16世紀西歐與中歐國家在文化思想發展中的一個時期。「文藝復興」原意是「在古典規范的影響下,藝術和文學的復興」。這是是一場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其核心人文主義精神,人文主義精神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本質是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在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的運動、
早期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畫派)
喬托(約1266-1337)是佛羅倫薩畫派的創始人,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者之一。
其代表作《逃往埃及》。
馬薩喬(1401-1428),繼承和發展喬托的藝術傳統,代表作是《出樂園》,《納稅錢》。
桑德羅?波提切利(1444-1510)15世紀佛羅倫薩畫派的最後一位大師,代表作是《維納斯的誕生》和《春》。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三傑
達?芬奇 是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天才不僅表現在藝術上,而且在數學、機械工程、醫學、地質學等方面都有所反映。1482年到米蘭,重要作品有《岩間聖母》和《最後的晚餐》,在《岩間聖母》這幅作品中,芬奇使用明確的幾何結構來安排人物,即人物被框在一個等腰三角形,而這個等腰三角形的頂點是瑪利亞的頭部,他的這一做法為當時金字塔型的構圖奠定了基礎。同時他又用天使和嬰兒加重右下角的分量,並通過左上方的光源使得整個畫面得以平衡,象這樣在復雜的動態中取得平衡的手法為後世藝術家廣泛運用。1503年,芬奇回到佛羅倫薩,完成名作《蒙娜麗莎》。
米開朗基羅 走的是和芬奇不同的道路,他不象芬奇那樣充滿科學精神和哲理思考,而是在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激情。
1501-1504年,米開朗基羅為家鄉創作了《大衛》雕像,表現了一位建功立業前充滿憤怒和力量的年輕人,大衛成為文藝復興時代英雄的象徵。1508-1512年,他受教皇朱諾二世的委託創作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創世紀》
朱諾二世死後,新教皇里奧十世命他設計朱的陵墓。,其中《摩西》最令人震撼。晚年的祭壇畫《最後的審判》1534-1541年,畫於西斯廷禮拜堂。這件藝術品是對作者人生的總結和對當代歷史的裁判。
拉斐爾 以優美、詩一般的繪畫語言體現人文主義理想,他的美的樣式成為後來學院派古典主義的標准之一。他是描畫女性形象的大師,《西斯廷的聖母》是最有名的。1508年,應建築家布拉曼特之邀來到羅馬,為梵蒂岡宮繪制三幅壁畫《雅典學院》、《聖典辯論》表現一個人文主義者對真理和幸福的追求。
提香和威尼斯畫派
喬爾喬涅(1478-1510),代表作《入睡的維納斯》
提香,代表作《酒神的狂歡節》。
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美術
尼德蘭文藝復興的原因:歐洲西北部重要的水陸交通中心,手工業發達、商業繁榮,當時資本主義經濟發達地區。
揚?凡?埃克——尼德蘭畫派的主要奠基人:主要作品有《教堂中的聖母》、《根特祭壇畫》、《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尼姑拉斯?羅林的聖母》、《凡?德爾?巴力的聖母子》等等。
團體肖像畫家代表之一揚?凡?斯科列里,主要作品:《十二個耶路撒冷朝拜者》、《抹大拉的馬利亞》。
揚?戈薩爾特:代表作品,《丹娜埃》、《維納斯和愛神》、弗蘭斯?佛洛里斯 。
彼得?勃魯蓋爾——偉大的農民畫家(1525-1569),16世紀尼德蘭風俗畫大師。農民風俗畫《農民的舞蹈》、《農民婚禮》,《農民婚禮》是勃魯蓋爾最完美的人間喜劇。風景畫《收割乾草》、《收割》、《牧歸》、《雪中獵人》、《暗日》表現了尼德蘭農村的風景。反映尼德蘭人民反抗西班牙的統治斗爭的作品《伯利恆的戶口調查》、《伯利恆的嬰兒虐殺》、《絞刑架下的舞蹈》。勃魯蓋爾以藝術作為武器,深刻的反映他所處的時代,從而成為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
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美術
西班牙地方畫派中最著名的畫家是埃爾?格列柯(1541-1614),格列柯原名多米尼加-泰奧托科普里,來自希臘克里特島,因此人稱「格列柯」即希臘人。「第一位打開西班牙繪畫黃金時代的人」
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
阿爾布雷希特?丟勒(1471-1528) 是德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阿兒科的眺望》。丟勒還用版畫反映更廣闊社會生活,是歐洲最早表現下層人民的生活的畫家之一。銅版畫《農民和他的妻子》、《三個農民在談話》、《農民舞蹈》,1513-1514年《騎士、死神和魔鬼》、《憂郁1》、《書齋中的聖哲羅姆》。
小漢斯?霍爾拜因(1497-1543) 是那個時代北歐最為重要的肖像畫家。《伊拉斯莫》,《科勒菲》。
四、巴洛克河洛可可美術
(一)、17、18世紀義大利美術
義大利學院派美術
歐洲的美術學院最早產生於義大利,當時最著名的學院是波倫亞學院,建於1590年,創始人是畫家卡拉契兄弟。
卡拉契三兄弟 是波倫亞學院的第一代代表,尤其是阿尼巴?卡拉契最為有名。阿尼巴?卡拉契善作壁畫。主要代表作品:《酒神巴庫斯和阿里阿德涅》,《美惠女神為維納斯梳妝打扮》,《女聖使在復活的基督墓前》》等。
巴洛克美術
巴洛克是17世紀廣為流傳的一種藝術風格。特點:1、豪華的特色,既有宗教的色彩又有享樂主義的特色;2、一種激情藝術,強調藝術家的想像力,具浪漫主義色彩;3、極力強調運動,運動是巴洛克藝術的靈魂。4、關注作品的空間感和立體感5、強調各種藝術形式的綜合;6、有濃厚的宗教色彩;7、大多數巴洛克藝術家遠離生活和時代。
喬凡尼?洛倫佐?貝尼尼(1598-1680)義大利的雕刻家兼建築師,是十七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大師。代表作,組雕《阿波羅與達芙娜》,祭壇雕塑《聖德列薩祭壇》。貝尼尼也是一位建築大師,1656-1667年間,受教皇委託建造聖彼得教堂前的廣場及柱廊。貝尼尼最滿意的一件作品是克維里那列教堂,這是一件典型的巴洛克建築。
彼得?保爾?魯本斯(1577-1640)不僅是佛蘭德斯最偉大的畫家,而且可以代表17世紀巴洛克繪畫風格在整個西歐的代表。代表作《強劫留西帕斯的女兒》、《下十字架》、蘇珊.芙爾曼像》。
(二)、17、18世紀的西班牙美術
維拉斯貴支 是西班牙17世紀最著名的繪畫大師,代表作《宮娥》。
弗朗西斯科?戈雅(1746-1828),是西方美術史上開拓浪漫主義藝術的先驅。代表作:《裸體的瑪哈》、《拿水罐的少女》。
(三)、17世紀荷蘭美術
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1606 - 1669)是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現實主義的繪畫大師。主要作品:《蒂爾普教授的解剖課》、《夜巡》、《畫家和他的妻子》等,銅版畫《三棵樹》、《基督救治病人》等。
哈爾斯,17世紀荷蘭傑出的肖像畫家、荷蘭現實主義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吉普賽女郎》、《蘭普和他的情人》,團體肖像畫《聖喬治射手連軍官的宴會》、《聖亞德烈射手連軍官的宴會》等。
(四)、17、18世紀法國美術
洛可可藝術
洛可可藝術,巴洛克風格與中國裝飾趣味結合起來的、運用多個S線組合的一種華麗雕琢、纖巧繁瑣的藝術樣式。
讓?安東尼?華多是法國18世紀羅可可時期最重要的也最有影響力的一位畫家。代表作有《愛之園》、《舟發西苔島》等
弗朗索瓦?布歇(1703—1770),法國畫家、版畫家和設計師,是一位將洛可可風格發揮到極致的畫家。代表作《浴後的黛安娜》。
古典主義
尼古拉斯?普桑(1594-1665),是17世紀法國巴洛克時期重要畫家,也是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繪畫的奠基人。代表作《阿卡迪亞的牧人》、組畫《四季》等。
五、19世紀法國美術
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
雅克?路易?大衛(1748 -1825)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繪畫風格的著名代表,代表作《荷拉斯兄弟之誓》、《拿破崙加冕式》。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1780—1867) 19世紀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代表作《泉》、《貝爾登肖像》。
法國浪漫主義美術
席里柯(1791-1824)主要作品:《梅杜薩之筏》、《受傷的胸甲騎兵》、《羅馬無鞍馬的比賽》、
德拉克洛瓦(1798-1863),浪漫主義畫派的典型代表。代表作:《希阿島的屠殺》、 《自由領導人民》、《但丁之舟》。
現實主義
柯羅,法國19世紀現實主義風景畫的傑出代表。代表作《蒙特芳丹的回憶》。
米勒(1814-1875)法國現實之一畫家,巴比松畫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拾穗者》、《晚鍾》、《牧羊女》。
庫爾貝
杜米埃,代表作,《三等車廂》
奧古斯迪?羅丹(1840-1917)法國著名雕塑家。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他的《青銅時代》、《思想者》、《雨果》、《加萊義民》和《巴爾扎克》。生平作了許多速寫,別具風格,並有《藝術論》傳世。
六、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
印象主義
印象主義在19世紀60一70年代以創新的姿態登上法國畫壇,其鋒芒是反對陳陳相因的古典畫派和沉緬在中世紀騎士文學而陷入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印象主義吸收了柯羅、巴比松畫派以及庫爾貝寫實主義的營養,在19世紀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光學理論和實踐)的啟發下,注重在繪畫中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印象主義畫家提倡戶外寫生,直接描繪在陽光下的物象,從而據棄了從16世紀以來變化甚微的褐色調子,並根據畫家自己眼睛的觀察和直接感受,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
愛德華?馬奈(1832—1883)雖《草地上的午餐》,《吹短笛的男孩》。
克勞德?莫奈(C1840—1926) ,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代表作,《印象?日出》《盧昂大教堂》睡蓮系列。
德加,代表作《舞台上的舞女》
雷諾阿,是印象畫派以描繪兒童,婦女肖像出名的畫家
新印象主義
喬治?修拉生活在印象主義畫派的初期,而且推動了了印象主義的發展。他對色彩的專門研究,使得他的作品層次分明,而他自己也成為新印象主義——「點彩派」的代表。代表作,《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
現代主義的起源——後印象主義
保羅?塞尚(1839—1906),後印象主義的代表畫家,西方現代畫家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或「現代繪畫之父」。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的繪畫以其原始性與象徵性的傾向,以及所謂「綜合主義」的畫風,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獨樹一幟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代表作《星夜》、《向日葵》、《有烏鴉的麥田》等。
七、西方現代美術
20世紀初期,主要有以下流派:野獸派、立體主義、純粹主義、奧弗斯主義、未來主義、形而上畫派、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
馬蒂斯和野獸主義美術
20世紀最初的先鋒美術運動是「野獸主義(Fauvism)。「野獸」一詞正好在這里「用來形容他們的繪畫,他們的作品中那令人驚愕的顏色、曲扭的形態、明顯地與自然界的形狀全然相悖」。
亨利?馬蒂斯是法國著名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代表作《生命的喜悅》、《舞蹈》。
畢加索和立體主義
立體主義是20世紀最重要的先鋒運動。它對後來各種現代派藝術都產生過程度不同的影響。 立體主義的創始人是巴勃羅?畢加索和參加過野獸派活動的喬治?勃拉克。
巴勃羅?魯伊斯?畢加索(1881~1973),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代表作《亞威農少女》、《三個女人》、《裸女》。
喬治?勃拉克
愛德華?蒙克,表現主義代表人物(表現主義強調表現和宣洩感情的重要性),代表作《吶喊》。
康定斯基,抽象主義代表(認為繪畫是以各種基本的色調,通過形式的規定來表達人的內在情感)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維也納分離派繪畫大師奧地利畫家。代表作《埃赫特男爵夫人》、《吻》。
波丘尼,(未來主義),代表作《空間中的獨特形式之連續》。
彼埃?蒙德里安(1872 -1944),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代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代表作《紅、藍、黃構圖》。
薩爾瓦多?達利(1904-1989)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級人物,代表作《記憶的永恆》。
達達主義與杜尚,杜尚代表作《泉》
莫迪里阿尼(巴黎畫派),代表作《仰卧的裸女》。
八、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美術
在抽象表現主義畫派中,除了以波洛克、德?庫寧等人為代表的行動畫派之外,還有另外一派以紐曼、斯蒂爾、羅斯科等為代表,其作品被稱為色域繪畫(colour—fieldpaint)。
波普藝術是流行藝術(popular art)的簡稱,又稱新寫實主義。它代表著一種流行文化, 在美國現代文明的影響下而產生的一種國際性藝術運動,多以社會上流的形象或戲劇中的偶然事件作為表現內容。
安迪?沃霍爾(1927—1986)。他是美國波普藝術運動的發起人和主要倡導者,他的所有作品都用絲網印刷技術製作,形象可以無數次地重復,給畫面帶來一種特有的呆板效果。代表作《瑪麗蓮?夢露》。
奧普(OPArt)藝術
B. 外國美術史中最有特點的畫家有哪些特點是什麼
通過以下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可以看到佛羅倫薩早期文藝復興美術的特點:
A:吉貝爾蒂
吉貝爾蒂(Lorenzo Ghiberti,1378--1455),是一位體現了從哥特式美術向文藝復興美術過渡的人物。他具有較為廣泛的才能,創作活動涉及不同領域,但最大的成就,還是在雕塑領域。 代表作品有《天堂之門》(1424--1452)是為佛羅倫薩洗禮堂大門完成的青銅浮雕。借鑒繪畫手法,利用高低不同的凸起,細膩地塑造著一個個人物的形體和面目;利用透視手段來再現人物的位置、空間環境的深度。在人物動作和衣紋的處理上,仍然保留了一些國際哥特式的優美風格。
B:布魯涅列斯齊
布魯涅列斯齊(Fil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在開創新道路、新風格方面,做出了更大貢獻。他是位多才多藝的人物,最初他從事雕塑和金銀工藝製品的創作,是文藝復興建築藝術的偉大代表之一。他創造性地把古羅馬建築形式與哥特式結構融匯在一起。架在鼓形座上的教堂竄窿清晰地突出在空中,莊重、輕快、優美,具有強烈的視覺感染力。布魯涅列斯齊希望使建築設計建立在數學這門科學的基礎上,把比例和諧視為古典建築的本質。他利用古典建築語匯獲得了明快、單純、優美、和諧的效果,使建築具有一種理性的美。他對繪畫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他在線透視方面的研究成果,給新的繪畫創作提供了科學依據。藉助線透視製造真實空間的錯覺,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畫家的重大抱負和傑出成就。
C:多納泰羅
多納泰羅(Donatello,1386--1466)是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第一代美術家,也是15世紀最傑出的雕塑家,對古典美術的推崇和借鑒,可以說是文藝復興義大利美術家的共同特點。多納泰羅在其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生氣盎然、莊重從容的雕塑作品。 代表作品: 《大衛》(約1430--1432)是第一件復興了古代裸體雕像傳統的作品。多納泰羅運用古希臘人創立的"對應"構圖方式,向人們展現一位形體比例和結構都十分准確的少年形象。這位聖經人物不再是概念性的象徵,而是一個活靈活現、有血有肉的生命。 《聖喬治像》(1415--1417) 《加塔梅拉達騎馬像》(1445-1450)
D: 馬薩喬
馬薩喬(Masaccio,1401--1428?)在文藝復興繪畫發展歷程中卻是一位影響重大的關鍵人物。在他的創作中,徹底擺脫了晚期哥特式繪畫的優雅風格和裝飾意味,把塑造真實形象和真實空間擺在了首位。
C. 西方繪畫史上的代表人物
印象派:莫奈 雷洛阿 德加 西斯萊
野獸派:馬蒂斯 安德烈·德蘭 杜飛 郁特里羅
D. 國外十個歷史人物簡介 100字左右
拿破崙·波拿巴(1769年~1821年),出生於法國的科西嘉島,是一位世界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官,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於1804年11月6日加冕稱帝。對內他多次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頒布了《法國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體系,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傳播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對外在法國執政期間多次對外擴張,發動了拿破崙全面戰爭創造了一系列軍政奇跡與短暫的輝煌成就。
路易十四,以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法蘭西王國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使法語成為整整兩個世紀里整個歐洲外交和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使自己成為法國史上最偉大、也是世界史上執政最長久的君主之一,與康熙同時代的西方大帝,時人尊稱「太陽王」。
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他繼位後積極興辦工場,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繼而發動了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可以說,近代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史無不源於彼得大帝時代。
伊麗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間開始確立。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在英國歷史上在位時被稱為「黃金時代」。
查理大帝(Charlemagne或Charles the Great,公元742---814年),或稱為查理曼、查理、卡爾大帝,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的奠基人。他建立了那囊括西歐大部分地區的龐大帝國。公元800年,由羅馬教皇加冕「羅馬人的皇帝」。他在行政、司法、軍事制度及經濟生產等方面都有傑出的建樹,並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是他引入了歐洲文明,他被後世尊稱為「歐洲之父」。
克洛維(Clovis 法語:Clovis I,481——511)法蘭克王國創立者。中世紀早期曾統治西歐大片領土。圖爾內的法蘭克軍事首領希爾德里克一世之子。481年其父死後成為薩利克法蘭克人部落首領,竭力向南推進,向高盧擴張。486年在蘇瓦松擊敗羅馬在高盧的末代統治者西亞格利烏斯,使他的威力進入索姆河和塞納河的整個地區。
屋大維內戰結束後成為羅馬唯一的統治者。獲「奧古斯都」(意為神聖者、至尊者)尊號。後世即以此稱之。曾先後獲得執政官、保民官、大將軍、大祭司長等職銜,實為羅馬皇帝。為加強統治,對軍隊進行改革:強化職業軍隊,實行雇傭兵制度;建立禁衛軍,駐守羅馬和義大利;規定士兵服役期限;為退役老兵建立軍事殖民區,給軍隊各級單位賦予固定番號。對外繼續擴張,向西完成對西班牙的征服,向北推進至多瑙河、萊茵河一線。他善於審時度勢、進退有節,處事機智果斷、謹慎穩健。他所採取的一系列順乎形勢的內外政策,開創了相對安定的政治局面,為帝國初期的繁榮打下基礎。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又譯蓋烏斯·朱利葉斯·凱撒、朱利亞斯·凱撒),即愷撒大帝,羅馬共和國(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區)末期傑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愷撒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隨後出任高盧總督,在8年的時間里征服了高盧全境(今法國一帶),還襲擊了日耳曼和不列顛。公元前49年,他率軍佔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制定了《儒略歷》。公元前44年,愷撒遭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身亡,享年58歲。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或21日或22日- 前323年6月22日,生肖:牛),亞歷山大帝國皇帝,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愷撒大帝,拿破崙)。20歲繼位,先後統一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亞,盪平波斯帝國,不費一兵一卒而佔領埃及全境,大軍曾到達印度河流域。他的遠征促進了希臘古文化的繁栄和發展、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亞歷山大大帝在32歲時就完成了征服世界的夢想,至今無人超越。
E. 外國美術史的心得體會
幻覺的發展和繪畫的表現
在整個世界中,無論是雕刻、素描或油畫的描述都是獲得視覺藝術最基本的一種手段:即在大自然中眼睛所看到的由五彩繽紛的色塊所組成的獨立的物體。在法國和西班牙洞窟中我們獲悉人類最早的繪畫作品勾勒的動物線條與大地或天空都毫無關系,即與視覺的直觀無關,而與某種精神世界相聯系的。如後來出現的復合重疊動物群和再後來有明確形象的,並結合著結構圖案創造的畫面也是如此。甚至某些非常復雜精緻的二度空間藝術形式中的形象都屬於這范圍,畫面一般被具體化了,不再是含糊不清的背景了,但是在西方人觀念中這並不是背景。在古埃及畫面經常覆蓋著象形文字,在中國是刻寫銘文。加上色彩來點綴圖象,勾勒線條和區分它們的各部分。
色彩被作為繪畫的表現形式,而不用線條勾勒輪廓,在歐洲是16世紀才開始的。在西方,繪畫技巧的採用是特殊的歐洲繪畫觀念的反應,正如它是現實或者遐想世界的一個窗口。它結合著透視的發展,從單一視點表現空間中的各個物體;或採用陰影的明暗技法來塑造形象的空間感,用微妙的色調層次表現距離和物體的固有色與物體上反光色之間的細微變化。盡管這些發現足以使畫家"欺騙"觀眾的眼晴,但是幻覺手法並不是它自身追求的目的。不管怎樣,它們導致獨特的西方藝術形式的出現--架上繪畫--畫在畫布上,並掛在牆上,欣賞其技巧,也就是被捕獲和傳達的視覺世界,還包括色彩的和諧和對比,筆觸的柔美和雄壯,構圖的單純和復雜。這種繪畫中的寫實主義形式的發展成為16世紀到19世紀藝術史中的中心議題,它與文藝復興崇拜的"美"是一致的,同時它們也控制著西方藝術的實踐和原理。這就導致了一種逐漸獲得成功的感覺的產生--畫家朝著視覺真實感的目的靠近--只是到了19世紀才被藝術家們看作是嚴重的問題。同時,作為主要藝術形式的架上繪畫在西方的出現,在藝術家、藝術作品和公眾之間的關繫上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原來架上繪畫不是為放在一個特定場所而畫的,而現在卻成為室內陳設,或者藝術畫廊中的展覽品。畢加索說:"畫鉤是繪畫的禍根,"繪制一幅繪畫作品,為的就是盡快被買來掛在牆上,它變成一種裝飾形式。
藝術史的某些方面是可以與文學史相比擬的。兩者都有延續性和變化,而發展卻不同。在文學和藝術上不斷出現傑作,這些傑作超越了各種限止,脫離了作者的創作意圖,有時甚至與其目的是相矛盾的。不管怎樣,藝術史完全依靠現存的物質對象,甚至依靠當代機械製作的作品。誠然,藝術史比文學史的時間長得多。很多年來,我們只有通過視覺藝術作品了解到人類的各種慾望和追求。
偉大的藝術品不僅僅是美學欣賞物,也是人類技藝和聰明才智的結晶:它們使我們增強對自己和其它事物的洞察力;它們促使我們從自己宗教和其它宗教信仰中覺醒過來,它們擴大了我們對可以選擇的、經常是外國生活方式的理解,--簡言之,它幫助我們開拓和理解我們人類自身的天性,藝術史是人類發展的最基本的一部分。
F. 外國美術史
外國美術史部分
第一章 原始與古代美術
第一節 原始美術
重點∶洞窟壁專畫。母神鵰像。
第二屬節 古希臘美術
重點∶古希臘美術的特點。雕刻。
第二章 中世紀美術
重點∶中世紀美術的特點。哥特式教堂建築。
第三章 文藝復興美術
重點∶文藝復興美術的特點。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第四章 十七世紀美術
第一節 巴洛克美術
重點∶巴洛克美術的特點。貝尼尼。魯本斯。
第二節 其他代表美術家及其作品
重點∶委拉斯貴支。
第四章 十八世紀美術
第一節 羅可可美術
重點∶羅可可美術的特點。華多。布歇。弗拉戈納。
第二節 其他代表美術家及其作品
重點∶戈雅。
第五章 十九世紀美術
第一節 新古典主義美術
重點∶新古典主義美術的特點。大衛。安格爾。
第二節 浪漫主義美術
重點∶浪漫主義美術的特點。席里柯。德拉克洛瓦。
第三節 現實主義美術
重點∶現實主義美術的特點。庫爾貝。米勒。羅丹。列賓。
第四節 印象主義美術
重點∶印象主義美術的特點。莫奈。德加。雷諾阿。
第五節 新印象主義美術
重點∶新印象主義美術的特點。修拉。
第六節 後印象主義美術
重點∶後印象主義美術的特點。塞尚。梵谷。高庚。
G. 西方古代人物畫的特點
請進一步說明你所指的「西方古代人物畫」是指那個時代!《搗練圖》是唐張萱的作品,而這內一時容期歐洲正在黑暗的中世紀中徘徊,中世紀突出的的藝術成就更多的表現在建築上而不是繪畫。
但是,中西方繪畫的區別可根本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使用的材料不同,中國繪畫一水性材料為主,繪制在宣紙或絹上;西方繪畫使用的材料主流是油性顏色。2.對於透視法的處理,中國畫使用的是散點透視或無透視的平面效果,《搗練圖》就是屬於後者;而西方繪畫卻是建立在真實的焦點透視體系中的。3. 在對於體積的處理上,西方繪畫更強調三度空間的真實立體感,而中國畫則是以平面效果為主的。4.支配中國繪畫效果的實質是意境得傳達,何為意境呢?齊白石先生曾經說過:「杯土代南山,意術也." 這就是意境;在西方繪畫的發展史中,則始終貫穿著對自然探索科學精神,不停地強調利用畫面真實地反映客觀世界,這一發展歷程從古希臘一直持續到塞尚的出現。
中西方繪畫的不同,根源於其歷史文化發展的的不同,從哲學意義上講將其拿來比較是毫無意義的,如果你真的想學好美術史,還是應先從基本概念概念入手,循序漸進為上!!!
H. 外國美術史重點
外國美術史
第一章 史前美術
一、 舊石器時代美術
1、洞窟藝術:(1)法國拉斯科洞窟:發現於1940年,最精彩的是「公牛大廳」。
1)畫家用粗壯簡練的黑線勾畫出輪廊。
2)用紅、褐、黑色渲染出動物的體積和結構。
3)氣勢雄壯,富有動感,充滿粗獷的原始氣息和野性的生命力。
(2)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窟:發現於1879年,代表是「受傷的野牛」。
1) 壁畫輪廓線比較細,有明暗、粗細濃淡變化。
2) 與色彩渲染結合緊密,表現動物身體的結構。
3) 明暗起伏更為豐富,富有感情色彩。
2、小型雕塑藝術:代表是奧地利威倫道夫女性雕像,被稱為「威倫道夫的維納斯」。
出土的一系列女性圓雕和浮雕,誇張了女性的生理特徵,體現出原始人對於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識。
【簡述舊石器時代晚期美術的風格及主要作品:
舊石器時代最傑出的繪畫作品發現於法國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區。這里有幾處洞窯,其中也包括泥塑和浮雕。表現內容皆以動物為主,手法寫實而生動。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法國的拉斯科洞窯,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窯壁畫。】
二、中石器時代
1、拉文特岩畫:中石器時代的岩畫藝術,主要分布在西班牙東部地中海沿岸的拉文特地區。
1) 表現人類狩獵活動的情節性繪畫。
2) 以人物、動物的運動和速度為特點,把運動中的形象加以拉長和誇張動作,強調動勢。
3) 狩獵場面緊張活力。構圖具有濃厚的情節性和生活氣息,但忽略細節刻畫,用色單純。
三、新石器時代
1、建築:英國南部的巨石陣,又稱「斯通亨治」石環。是新石器時代巨石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原始美術特徵:
1、重現實,表現題材多與戰爭和武力有關。
2、宏偉雄健的氣質加活潑情調。
3、藝術處理隨意而自由。】
第二章 古代兩河流域美術
兩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內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地區,古希臘人稱之「美索不達米亞」。
一、蘇美爾人美術
1、楔形文字——《吉爾伽美什史詩》
2、建築:廟塔的成就最為傑出
3、雕塑:大多與宗教有關。《公牛豎琴》、《還願雕像》
【舉例說蘇美爾圓雕神像的造型特徵
蘇美爾雕刻注重表現人物的內在精神,身體造型程式化,傾向於圓錐體活圓簡形,著重刻畫頭部和眼睛。在台爾阿斯馬爾的阿布神廟的地窯中發現的13尊蘇美爾人立像是其代表作。這些雕像身體呈圓柱形,雙手捧於胸前,姿勢虔誠,面部表情平靜安詳,眼睛睜得很大,流露出純真,朴實,專注的表情。】
二、阿卡德人的美術
1、《納拉姆辛石碑》
三、巴比倫和馬里美術
1、《漢謨拉比法典》:最古老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岩石碑上,上部為浮雕,下部為文字。
四、亞述美術
藝術遺跡豐富,以宮殿和雕塑最為著名。表現戰爭和狩獵的緊張場面、手法極為寫實。充滿激烈動勢的浮雕,用來宣揚並炫耀亞述的政權與軍事力量。
【簡述亞述浮雕的特點及代表作品:
亞述浮雕以長幅的畫面記載了歷代亞述諸王的戰爭,狩獵,祭祀儀式和宮廷生活。尤其那些以寫實手法表現的戰爭,狩獵等驚心動魄的場面,充滿著激烈的動勢和緊張的氣氛,顯示出亞述諸王特有的強悍和暴戾。特別是亞述浮雕中獅子的造型,在古代世界動物雕刻中幾乎無可匹敵。亞述浮雕擅長刻畫復雜而龐大的場面,有著比較成熟的群像組合與敘事,構圖能力。】
五、新巴比倫美術
以建築最具代表
1、伊斯塔爾門
2、空中花園
3、馬杜克廟塔
六、赫梯和埃蘭美術
1、獅子門
七、波斯美術
建築雕塑最具代表
1、 波斯波利斯行宮
I. 西方繪畫所有流派的特點和代表人物
從16世紀開始整理----------------------------------
西方美術史
近代美術(公元15世紀~公元19世紀)
U2 巴洛克與洛可可美術
1. 巴洛克美術(baroque)17th盛行 葡萄牙語「不合常規的 特別是那些外形有疵點的珍珠」 隱含有貶抑之色彩
義大利|
拉卡瓦喬《聖母之死》《基督的埋葬》《聖彼德的受難》《召喚聖馬太》
貝爾尼尼《聖德麗莎的幻覺》《聖彼得大教堂廣場》
荷蘭|
哈爾斯《吉普賽女郎》
倫勃朗《夜巡圖》《杜普老師的解剖課》
維米爾《讀信的少女》
弗蘭德斯|
凡代克《查理一世像》
西班牙|
委拉斯開茲(velasquvz)《教皇英洛森十世》《紡織女》
格列柯《奧爾加斯伯爵的葬禮》
牟利羅《吃甜瓜與吃葡萄的孩子》
2. 洛可可美術 法語「貝殼形」 法國大革命前置園林中用以裝飾店堂的嶙峋的假山石。原為對洛可可藝術纖細溫柔的嘲笑和鄙視,所以時而稱之為洛可可時而稱之為「蓬芭杜式」
法國|
華多(wedau)《愛情島朝聖》
布歇《浴後的黛安娜》
弗拉戈納爾《鞦韆》
夏爾丹《餐桌上的廚具》《蘇比士別墅》
英國|
庚斯博羅《藍衣少年》
巴洛克在藝術的語言上,多採用具有強烈運動感的波狀曲線,波徑的幅度達,色彩厚重熱烈。力求使建築、繪畫、雕刻、融為一體,造成一種具有幻覺和神秘感的天地。洛可可在藝術語言上,多採用委婉的波狀曲線,波經的幅度比巴洛克笑,室內裝飾多以貝克、藤蔓、卷葉和花卉為主題。喜用青、黃和嬌嫩的色調,造成一種現實人間的生活享受。
巴洛克和洛可可都是不同歷史時期上流社會審美趣味的反映,但藝術手法和技巧卻非上層社會所專有,同樣可用來反映普通人民的生活,義大利的卡拉瓦喬、荷蘭的弗朗斯哈爾斯、法國的夏爾丹、西班牙的牟利羅都是比較明顯的例子。不過總的來說,巴洛克仍然是維護教權和王權,反宗教改革和炫耀皇家貴族威嚴的藝術,洛可可仍然是皇家貴族享樂的案情說愛的藝術。
U3 學院派、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美術
1. 學院派的基本特徵:重規范 重典雅 重傳統 重技巧
2. 古典主義與新古典主義美術特徵
新古典主義美術特徵:重古代 重理性 重道德 重格律 重宮廷
法國|
普桑《阿卡迪亞的牧人》
大衛(新古典主義兩位大師)《賀拉斯兄弟的宣誓》
安格爾(新古典主義兩位大師)《泉》
U4 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美術
1. 浪漫主義(romanticism)美術:作為一種美學思想,浪漫主義強調主觀、個性、感情和非理性。作為藝術發展歷史的概念,它是對古典主義所持的常理和冷漠的說教,是對嚴謹、規范、自覺的否定和破壞。
基本特徵:重中古 重自然 重感情 重形式 重對比
法國|
籍里柯《梅杜薩之筏》
德拉克洛瓦《希阿島的屠殺》
西班牙|
戈雅《1808年5月3日午夜的槍殺》
2. 現實主義(realism)美術特徵:重現實 重科學 重客觀 重批判
法國|
庫爾培《石工》《奧爾南的葬禮》
米勒《拾穗》《晚鍾》
杜米埃《三等車廂》
俄羅斯|
克拉姆斯柯依 「巡迴展覽協會」-打破了當時美術展覽只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展覽的格局,不斷到外省展出,因而被稱為「巡迴展覽畫派」 主張是堅持車爾尼雪夫斯基「美,就是生活」的藝術思想,反對俄羅斯藝術上的西歐化,強調民族特點。以反映本國人民的生活與苦難為己任,堅持民主主義的現實主義精神。
列賓《伏爾加河纖夫》
蘇里柯夫《近衛兵行刑的早晨》
希施金(巡迴畫派創始人之一)
列維坦
U5 印象主義與新印象主義美術
1. 印象主義美術(impressionism):印象主義在1860th-1870th以創新的姿態登上法國畫壇,鋒芒直指反對古典畫派和浪漫主義。印象主義名字的由來是源於1874年莫奈的展品《印象日出》被一位保守的記者借用嘲諷,稱這次畫展是「印象主義畫家的展覽會」。注重繪畫中對光的研究表現。摒棄了從16th以來的褐色調子,並根據畫家自己的觀察和感受,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
印象主義美術特徵:重外光 重瞬間 重視覺 重氣氛
法國|
馬內《浴》《奧林匹亞》
雷諾阿
德加《歌舞團芭蕾舞學校的舞蹈課》
莫奈《印象日出》《池塘睡蓮》
美國|
惠斯勒《藝術家母親的肖像》
2. 新印象主義美術(new impressionism):這個名稱,表示是最近的而且是改造和革新過的印象主義
特徵:重科學 重和諧 重理性
修拉《大傑特島的星期天下午》
現代美術(公元20世紀)
U1 現代美術的前奏
3. 現代美術的基本特徵:後印象派(post impressionism)即是印象派之後背離了印象派風格的藝術流派,一般指塞尚、高更、梵高、勞特累克和雷東等人的繪畫。
塞尚、梵高、高更
納比派(nabi)
波納爾、維亞爾
U2 現代美術中的現代主義美術
一戰前
1. 野獸派(Fauvism):20世紀初在法國興起的第一個現代主義畫派。1905年,以馬蒂斯為首的一群在象徵派大師莫羅畫室中學習的青年,送作品參加巴黎的「秋季沙龍」展出。這些作品大多色彩曠野、筆觸飛揚、形象怪異,使觀眾們大吃一驚,頓時轟動了巴黎。當時有位評論家比喻這批作品像一群野獸正在吞食那些溫文爾雅學院派美術,從此「野獸派」之名傳播開來。這些畫家認為繪畫最重要的是色彩,強調色彩的對比,大膽使用純色,敢於突破形體的拘束,追求強烈情感的表達和個性的解放成為他們的共識和行動宗旨。其實他們既無明確綱領,也無嚴密組織,只是在野獸派這個名稱下的一個多派系的鬆散組織。野獸派繪畫運動在1905年至1906年形成高潮,頂峰期很短,但對後來的現代派藝術,尤其是德國的表現主義影響極大。之後他們各自的作品不再出現相同的面貌,野獸派也就自行解體。代表畫家有馬蒂斯、德蘭、杜飛、弗拉芒克、凡東根、魯奧、雅弗林斯基等。
馬蒂斯、弗拉芒克、德蘭、
2.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蒙克、克里姆特、凱爾希納
3. 立體主義:畢加索《亞威農少女》《格爾尼卡》
勃拉克
4. 未來主義(futurism):巴拉、波丘尼
5. 達達主義(dadaism):
杜尚《下樓梯的裸女》《LHOOQ》
兩次大戰之間
1. 超現實主義(super realism)
達利《記憶的持續性》
恩斯特、馬格麗特、米羅
2. 抽象主義
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克利
4.包豪斯:格羅皮烏斯、米斯凡德羅
二戰之後
1. 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50年代第一個出現於美國的重要現代主義繪畫流派和藝術思潮。繼承了從梵谷到超現實主義追求藝術的抽象化,直接性,自動性和表現潛意識的自我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它強調作者行動的自由性和無目的性,把創作行為本身提高到重要位置。其中已經孕育著以創作者的行為作為藝術傳播媒介的因素。抽象表現主義思潮適應了二戰後美國人的心理狀態和審美要求。
戈爾基、波洛克、德庫寧、紐曼、路易斯
2. 極少主義(minimalism):發端於抽象主義,又反叛於抽象表現主義
3. 波普藝術(pop art):波普一詞(pop)含通俗、大眾、流行之意,這是由英國藝術評論家阿勞威提出的,他在給利用大眾影像為內容的美術命名時所作的一個統稱,後來被評論界所接受而廣泛採用。
勞申柏、沃霍爾
4. 照相寫實主義:60年代末在美國興起,大量抽象作品使人感到厭倦,於是一部分從事波普藝術的畫家轉向殘酷似而逼真的對現實的復制,這顯然是朝保守迴流。
克洛斯、漢森、
5. 歐普藝術(op art):歐普藝術為光效藝術之簡稱,是60年代同波普藝術一同發展起來的,但較晚才獲得社會的注意。它植根於抽象主義藝術,是由抽象主義發展起來的新圖式。一般通過靜態色彩圖案,使觀眾產生錯覺、旋動、發光等視覺效果。是抽象美術在幻覺上的新發展。
瓦薩萊利
6. 概念藝術(Conceptual art):科蘇恩
8. 大地藝術:克里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