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寫一個中國近現代史中的歷史人物
推薦給你個人物----王炳耀
他首推的文章使用標點符號的建議是有一定建樹的,很適內合作為一容個冷門名人來介紹 畢竟他推出的標點符號也是影響了一代眾多名人的 像魯迅 胡適都用過的
下面是他的介紹
王炳耀 (生卒年不詳),東莞人,著名學者。
我國的古籍向來沒有標點符號,往往引起文字含義上的混亂與錯誤。王炳耀根據我國傳統的斷句方法,吸收外國的新式標點符號,經過反復研究,在1897年提出了他草擬的十種標點符號:「,」為讀號,「.」為句號,「。」為節號,「v」為段號,「:」為句斷意連號,「——」為接上續下號,「!」為慨嘆號,「I」為驚異號,「?」為詰問句,「<>」為釋明號。這十種標點符號,後來大多數被我國「五四」文學運動的先驅者魯迅、周作人、陳望道、胡適、錢玄同等人所採用,並在推廣白話文的同時,逐步完善為適用於白話文的新式標點符號。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出53號訓令,通告全國採用的12種新式標點符號,就是直接從王炳耀倡用的十種標點符號演變而來,與我國現行使用的14種標點符號也有極密切的淵源關系。
❷ 1、請對中國近現代歷史人物(如李鴻章、左宗棠、梁啟超、孫中山、毛澤東等)的某一思想或行為進行分析與評
1孫中山先生畢生堅持「三民主義」,堅持民主、共和救中國和三民主義救中國的信念與理想。
我們現在實行的新民主主義就是繼承了孫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義 他勇於探索的精神值得肯定
2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通過對中國多次發動侵略戰爭,強迫中國訂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 {壓迫}
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一個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一個是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矛盾)
戊戌維新派的政治改革運動
3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而所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
我們應當認識到,當代愛國主義是一種比其他任何時候都更強烈的期望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願望。在新的歷史時期,這種愛國主義應該體現出理性的思維、開放的心態和發展的眼光。
4理性愛國。勿忘國恥 以史為鑒 加強綜合國力建設
以開放的眼光和胸懷面對競爭 求合作 求發展
PS:這個不太會,上面的都是政治書上的
❸ 中國近現代史上重要歷史人物 1949年以前的 不要國共斗爭
毛澤東(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卓越的領導者,政治家、軍事家。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沖一個農民家庭,1943年到1976年間,毛澤東都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時代雜志》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個人物。
孫中山,本名孫文,1866年11月12日出生,廣東香山翠亨村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在北京逝世。陵墓位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生於清朝末年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今浙江省寧波市奉化縣)。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務。1949年國民黨和共產黨內戰失敗後退守台灣,1975年逝世於台灣台北的住所士林官邸內。
❹ 湖北近現代歷史名人
湖北近現代歷史名人:(還有很多)
1、黨政軍 ·
李先念 董必武 劉華清 徐海東 項英 楊獻珍專 王平屬 ·
惲代英 施洋 王樹聲 許世友 聶鳳智·
陳錫聯 郭天民 秦基偉 王建安 韓先楚 ·
周純全 林彪 伍修權 黎元洪 ·
陳潭秋 錢瑛 李書城 李漢俊
·向忠發 謝富治 周志堅 何世昌 楊業功 羅友禮·
魏天祿 湯化龍 徐復觀 等等
2、科技 ·
李四光 葉盛東 朱光亞 彭桓武 李俊 等等
3、文化
·楊守敬 聞一多 胡風 黃侃 張光年 王亞南 ·
葉君健 熊十力 郭超人 曹禺 等等·
❺ 中國近現代史名人故事
1、溥儀
溥儀讀書極不用功,除經常生病不上學外,還不時讓太監傳諭老師放假。他讀書的興趣遠不如對毓慶官外那棵大檜柏樹的勃勃興致。溥儀常常蹲在那兒看螞蟻,一蹲半天,玩得把吃飯都忘掉。後來又被蛐蛐、蚯蚓所吸引,叫人搬來大批古瓷盆缸喂養這些昆蟲。
老師們對於這個學生無可奈何,只好採用權宜辦法,每天早晨起來後,由總管太監張謙和站在卧室外,把昨天的課文大聲誦讀幾遍給溥儀聽;在溥儀到太後面前請安時,則以「見面禮「,讓他在太後面前把書從頭念一遍,促使他記憶。
這樣,學了幾年,當然背不出幾篇文章。滿文學得更糟,連字母都沒學會,隨著師傅伊克坦的去世而徹底了結了這門功課。老師們為促進溥儀學習,想了個伴讀的辦法。
伴讀的學生每月可以拿80兩銀子的酬賞,另外還賞「紫禁城騎馬」,即從東華門、西華門進宮以後還可以在宮內騎一段路程再下馬,這是朝廷對臣下的一種特殊恩典和榮譽。
先是由貝子溥倫之子毓崇伴讀漢文,後來又增加溥儀的弟弟、醇親王次子溥傑伴讀漢文。這時溥儀稍有長進,當著老師面能在書房裡坐住凳子;老師對溥儀的過失也可以用訓斥伴讀生的辦法加以規勸、訓誡。
❻ 中國近現代歷史人物傳記及其評價
1、《孫中山傳》以豐富的史料為事礎,記錄了孫中山的一生活:「貧困的農家子」、在黑暗中探索、從「醫人」到「醫國」、創建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的創建、和宋慶齡的結合等。孫中山結束了一個時代。孫中山開創了一個時代。
毛澤東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評價了孫中山的一生。
他說「孫中山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旗幟」,強調紀念他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豐功偉績。紀念他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的豐功偉績」;
「孫中山是一個謙虛的人。從他注意研究中國歷史情況和當前社會情況方面,又從他注意研究包括蘇聯在內的外國方面,知道他是很謙虛的。」、「他全心全意地為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周恩來傳》是2011年7月1日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英)迪克·威爾遜。該書是由外國知名學者迪克·威爾遜撰寫的周恩來傳記,是周恩來傳記中最全面、生動和暢銷的版本之一。
該書作者自1960年第一次與周恩來見面後,便開始收集該書的寫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來的同事們的廣泛回憶及國內外可供查尋的文獻資料。
周恩來同志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發展、壯大,同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同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緊密聯系在一起。
他毫無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在中國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我們緬懷周恩來同志,就是要永遠銘記和認真學習周恩來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斷發揚光大。
3、《曾國藩 》是 唐浩明所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經過多年潛心研究,結合史實,深刻形象地描述了曾國藩毀譽參半的人生歷程,發人深思。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4、《李大釗傳》是2009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成甲。本書主要闡述李大釗在1918年進入北京大學以前的人生歷程。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佔有崇高的歷史地位。
5、《蔣介石傳》由美國著名傳記作家兼歷史學者布賴恩·克羅澤撰寫的。拋開兩岸意識形態差異,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客觀、審慎、敏銳地考察了蔣介石波瀾起伏的傳奇一生。在西方出版以來引起巨大反響,被譽為第一部真正尊重歷史與當事人的權威的蔣介石傳記。
蔣介石是中國現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深刻影響了近現代中國的歷史走向。長久以來,人們對其功過是非的評價呈現多極趨勢,中外史學界也熱衷於研究、挖掘蔣介石的生平、性格及思想。
(6)近現代歷史人物譚呈祥擴展閱讀:
人物傳記是通過對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領域進行系統描述、介紹的一種文學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達到對人物特徵和深層精神的表達和反映。人物傳記是人物或人物資料的有效記錄形式,對歷史和時代的變遷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要使傳記真實可信,首先必須全面搜集、佔有豐富翔實的資料,使傳記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跡准確無誤,完整無缺。這些資料一般包括五個基本方面的內容:
(1)人物的姓名、性別、籍貫、民族。
(2)人物的生卒年月。
(3)人物的學歷、簡歷、黨派、職務。
(4)人物的貢獻功績、科技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風貌本質特徵的典型事件。
對於收集的大量資料,又要細心鑒別,嚴格選材,作一番「棄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分析、研究、考證工作,嚴格堅持史實的可靠性、准確性。這樣,才能為社會所公認,才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如果史實錯了,立論也就不正確了。因此編寫傳記時,一定要佔有豐富、翔實、真實可靠的資料後,方能動筆。
梅林為了寫作《馬克思傳》,用了幾乎二十年時間,搜集並深入鑽研有關馬克思的資料。司馬遷寫《史記》,經歷了十年,如果加上他搜集史料,調查研究所花去的時間,可以說一部《史記》傾注了他的畢生精力。
❼ 青海省近現代史上(1919年至今)的歷史人物有誰
馬家軍馬步芳
❽ 廣東省近現代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陳垣(歷史學家)梁啟超(著名學者)冼星海(音樂家)康有為(維新領袖)洪秀全,孫中山,詹天佑(工程學家),廖仲愷(革命家)容閎 (留學生事業的先驅)葉劍英(十大元帥)等等
❾ 求中國近現代史歷史人物
張謇是晚清的狀元,立憲派領袖人物.但他並沒有熱心官場,而是以愛國熱枕創辦實業.對發展民族工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