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山西歷史人物500字

山西歷史人物500字

發布時間:2021-02-28 10:19:01

㈠ 500字歷史人物傳記5篇,求

1、姬昌

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陝西岐山縣)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在位四十二年後,正式稱王,史稱周文王。在位期間,克明德慎罰,勤於政事,重視農業生產。

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為軍師,制定軍國大計,收服虞國和芮國,攻滅黎國(今山西長治市)、邘國(今河南沁陽市)等國,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

建都豐京(今陝西西安市),為武王伐紂滅商奠定基礎;演繹《周易》,創立周禮,得到後世儒家所推崇,孔子稱為「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駕崩,享壽九十七歲,葬於畢原(西周王陵位於今陝西岐山縣鳳凰山南麓)。公元前1046年,嫡次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追謚姬昌為文王。

2、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在「廢王立武」事件後成為皇後,上元元年(674年)加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參預朝政。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後」,以皇後身份入葬乾陵。其後累謚為「則天順聖皇後」。

3、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

4、李勣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唐朝初年名將,與衛國公李靖並稱。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崗軍,後隨李密降唐。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

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他出將入相,功勛卓著,被朝廷倚為干城,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歷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

總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冊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謚號「貞武」,陪葬昭陵。後配享高宗廟庭。

5、林則徐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福建侯官縣人,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虎門銷煙使中英關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

盡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姬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則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諸葛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林則徐

㈡ 山西著名的歷史人物

山西名人歷史名人
一、山西帝王列表
春秋霸主晉文公重耳
胡服騎射趙武靈王
簡襄功烈趙簡子
簡襄功烈趙襄子
鮮卑驕子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漢國皇帝劉淵
漢國皇帝劉聰
前趙皇帝劉曜
後趙皇帝石勒
後趙皇帝石虎
中國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
後唐太祖李克用
後唐庄宗李存勖
後唐明宗李嗣源
後晉高祖石敬瑭
後晉出帝石重貴
後漢高祖劉知遠
北漢皇帝劉崇
北漢末帝劉繼元
二、各個時期的歷史名人

史前
(3人):堯、舜、禹
先秦
(27人):箕子、傅說、叔虞、晉武公、荀息、重耳(晉文公)、狐偃、介子推、祁奚、趙盾、董狐、程嬰、韓厥、士丐、魏絳(魏莊子)、師曠、羊舌肸、董安於、尹鐸、趙鞅、智伯、豫讓、趙毋恤、猗頓、屍佼、藺相如、荀況(荀子)、趙雍、李冰
漢魏
(19人):郅都、衛青、霍去病、霍光、班婕妤、溫序、郭泰、郭大、衛覬、王烈、關羽、張遼、賈逵、毋丘儉、樂詳、王昶、王沈、裴秀、貂蟬(正史無記載) 、徐晃
兩晉十六國
(23人):賈充、孫楚、王渾、王濟、裴頠、賈南風、郭璞、鄧攸、溫嶠、魯勝、衛鑠(衛夫人)、孫盛、孫綽、郭澄之、慧遠、法顯、劉淵、劉聰、劉曜、石勒、石虎、慕容永、衛玠
南北朝
(19人):周續之、裴松之、王玄謨、裴駰、柳惲、裴子野、王僧辯、拓跋珪、拓跋燾、拓跋宏、王慧龍、王遵業、爾朱榮、賀拔岳、曇鸞、高歡、高洋、斛律光、王峻、裴讓之、唐邕、獨孤信
隋唐
(58人):薛道衡、王通、薛世雄、薛舉、柳biàn(四聲){字型:上「巧」下「言」}、裴蘊、裴寂、劉武周、王劭、裴矩、溫大雅、王珪、裴世清、武士彟、王績、尉遲恭、王方翼、王勃、窺基、裴行儉、薛仁貴、裴炎、武承嗣、狄仁傑、武則天、武三思、宋之問、薛稷、薛曜、薛訥、張守珪、王之渙、裴耀卿、王翰、王鉷、封常清、王維、王昌齡、薛嵩、王縉、盧綸、呂溫、柳宗元(祖籍山西)、白行簡、王播、王涯、裴度、張彥遠、呂岩、柳冕、溫庭筠、聶夷中、唐彥謙、司空圖、張果老,楊玉環
五代
(15人):李克用、李存孝、荊浩、郭崇韜、李存勖、安重誨、李嗣源、史匡翰、石敬瑭、武漳、劉知遠、劉崇、劉承鈞、李筠、毋昭裔
宋遼
(33人):司馬光、王全斌、黨進、王溥、刑抱朴、楊業、楊弘信、劉繼元、呼延贊、畢士安、文彥博、郭若虛、楊延昭、楊文廣、高克明、狄青、孫復、劉羲叟、司馬池、 司馬康、王掘、王居正、王詵、王彥、馬遠一家、蕭照、趙鼎、楊存中
金元
(41人):胥持國、郝天挺、胥鼎、高汝礪、楊雲翼、陳規、雷淵、馮廷登、馮妙真、孫威、宋德芳、劉祁、劉郁、元好問、段克己、段成己、麻革、李俊民、張存惠、張德輝、陳賡、郝經、薛景石、許國禎、許扆、關漢卿、姚天福、孫拱、白樸、溥光、高克恭、察罕、同恕、劉致、喬吉、賈魯、呂思誠、石俊寶、薩都刺、鄧光祖
明朝
(29人):高巍、侯琎、羅貫中(祖籍山西)、薛瑄、常倫、韓文、陳卿、喬宇、王瓊、李瀚、周鈇、任環、楊博、孔天胤、王崇古、張四維、王國光、褚鈇、劉東星、王家屏、張養蒙、麻貴、張銓、曹於汴、張鳳翼、孫傳庭、韓爌、鮑承先、張慎言
清朝
(48人):白胤謙、賈漢復、程康莊、朱之俊、傅山、於成龍、於准、戴廷栻、閻若璩、吳雯、吳琠、張泰交、范鄗鼎、陳廷敬、田從典、李毓秀、裴幰度、劉璋、任舉、孫嘉淦、宋廷魁、徐昆、宋鑒、宋在詩、張佩芳、康基田、祁韻士、李鑾宣、安清翹、張敦仁、曹順、栗毓美、祁貢、仝卜年、張穆、李鎔經、祁世長、楊尚文、徐繼畲、喬松年、范守義

㈢ 山西歷史人物

山西歷史名人

人 物 出生地 出生時間 簡 介
重耳 前697~前628 初因晉室內亂被迫流亡19年。62歲返晉,銳意改革,晉國實力大增。城濮之戰大敗楚軍後,會盟諸侯於踐土(今河南滎陽東北),為春秋五霸第二位霸主。
師曠 山西洪洞人 他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瞑臣。為晉大夫,亦稱晉野。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以「師曠之聰」聞名於後世。他藝術造詣極高,民間附會出許多師曠秦樂的神異故事。
李悝 魏國人 前455~前395年 戰國法家之始祖。魏文侯時為相,在魏推行變法,創立封建法制,使魏成為戰國初期強國之一。所著《法經》成為秦以後法律的藍本。韓國人申不害,是法家「術」派始祖,慎到是「勢」派始祖,韓非子(韓國人)綜合三家集法家大成。
張儀 魏國人(今山西萬榮縣) ?~前310年 縱橫家,初期游說諸國,後入秦。曾以獻商於(今陝西商縣至河南內鄉一帶)之地六百里為誘餌,破壞齊楚聯盟,使秦乘機奪楚漢中(今陝西南部漢中盆地)之地。秦武王即位,入魏為相,不久病死。
荀況 趙國人 約前313~前238年 即荀子,儒家八派首領之一,主性惡說。曾在齊稷下(今山東臨淄西北)講學,三任祭酒。到燕遊歷,去秦考察政治,晚年任楚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蘭陵鎮)令,著書終老於此。李斯、韓非都是他的學生。其學術源於儒家,但又吸取各家之長,是先秦唯物主義的集大成者。
關羽 河東解州人 ?~219年 三國時蜀漢名將,受封漢壽亭侯。為劉備鎮守荊州,兵敗被殺。為人忠義,事跡為後人推崇神化,影響民俗至深。
裴松之 河東聞喜人 372~451年 著名史學家。劉宋時奉文帝命為《三國志》作注,一改過去作注偏重訓釋文義的傳統,重點在史實的增補與考訂。參考各家史籍140餘種,注文史料豐富,文字超過正文三倍,價值不亞於正文,開創了作注新例。另有《晉紀》行世。
王勃 絳州龍門人 650?~676年 初唐四傑之冠。在他27年的短暫生命中,遭遇坎坷,懷才不遇,但其即席所賦的《滕王閣序》歷代傳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詩句千百年一直膾炙人口。
武則天 並州文水人 624~705年 中國惟一的女皇帝。14歲入宮,初事唐太宗為才人。31歲時為高宗皇後,66歲時稱帝改唐建周。實際執政的近半個世紀中,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對祖國統一也做出了積極貢獻。是一位非常傑出的政治家。
王維 山西永濟人 701~761年 別號「詩佛」。唐開元進士,曾官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因對李林甫擅權不滿,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安史之亂後,避世隱居,拜佛念經。其作品主要是田園山水詩,大多吟詠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藝術上頗見功力,「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兼通音樂、繪畫。有《王右丞集》。
柳宗元 山西永濟人 773~819年 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柳河東。永貞革新時積極參與,失敗後貶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曾提出「文以載道」、「輔物及時」,提倡文章為刷新政治、補救時弊服務,與韓愈同倡古文運動,並稱「韓柳」。他存世的400多篇散文,文筆生動,思想性強,說理透徹,有很高的成就,又工詩,風格清峭。學問廣博,儒、道、佛不研究,哲學上屬樸素唯物主義,有《天說》、《天對》等論著。
白居易 祖籍太原 772~846年 晚唐著名詩人。晚年寓居洛陽香山,號香山居士。其詩大多反映社會現實,在藝術上具有形象生動、純朴自然、通俗曉暢的獨特風格。與元稹同倡新樂府運動,並稱「元白」。其作品以組詩《新樂府》和《秦中吟》為代表,《長恨歌》和《琵琶行》為傳世名篇。
荊浩 五代後梁沁水人 唐末五代後 唐末五代山水畫第一人。後因隱居於太行山洪谷,自號洪穀子,過著隱士兼畫家的生活。他博通經史,精於儒學,又善書法,對美術理論造詣頗深,撰有《筆法記》和《山水訣》各一卷。一生進行了大量豐富的創作實踐,留下來很多作品,為歷代名家所嘆賞。著名的有《寒林圖》、《匡廬圖》等。
楊業 河曲一帶人 ?~986年 北宋抗遼名將。曾以輕兵擊敗遼十萬大軍於雁門,被遼軍譽為「楊無敵」。宋二次北伐時,任西路軍副統師,曾收復雲、應、寰、朔四州,後因東路軍兵敗,被迫撤退。由於統帥潘美指揮錯誤,他陷於孤軍作戰,重傷被俘,拒不降遼,絕食三日亡。其夫人及子孫在以後的抗遼戰爭中都立下赫赫戰功,後人把他們的事跡演義成故事、評書等,廣為傳唱。
司馬光 山西聞喜縣涑水鄉人 1019~1086年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學家。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退居洛陽,奉命設居專事修史,邀集范圍禹、劉恕、劉侵入等主要助手,歷時19年書成,神宗賜名《資治通鑒》,為我國第一部分編年體通史。哲宗繼位後,入朝掌政,廢新法、復舊制,任相八個病死,封溫國公,謚文正。
關漢卿 山西解州人 生於金末,卒於元 傑出的戲劇家,元雜劇的奠基人。他長期生活在大都(今北京)下層人民中間,一生從事戲劇創作,而且有豐富的舞台經驗。比莎士比亞早兩個世紀,作品比莎氏多一倍。留傳下來的《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195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羅貫中 太原清徐人 約1330~約1440年 元末明初傑出的戲曲、小說作家。成年後離鄉外出漫遊,曾入張士誠幕府。一生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全傳》、《隋唐兩朝全傳》、《殘唐五代史演傳》、《粉妝樓全傳》等長篇小說,《趙太祖龍虎風雲會》等劇本。他的小說作品,開拓和確立了中國古代白話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體制,使「小說」登上大雅之堂,成為與詩、詞、散文等雅文學形式並駕齊驅的重要一翼。
傅山 山西陽曲人 1607~1684年 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醫學家和書畫藝術家。明亡後,曾出家為道士,故以朱衣道人為號。一生為反清復明而斗爭,與顧炎武、屈大均等著名反清人士交往很深。康熙時受清廷禮遇,但他不為所動,表現了堅定的遺民氣節。學術思想不重視理學,獨辟蹊徑研究子學,是清之後研治諸子的開山祖。主張詩文應該「生於氣節」,以是否有利於國家和民族為衡量標准,其畫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書法更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醫學造詣頗深,尤以婦科為最。
楊深秀 山西聞喜縣人 1849~1898年 清末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光緒進士。博學多識。梁啟超稱他為「山西通儒」。為官剛正清廉。甲午之恥,促使他走上變法維新之路。發起關學會,以言官身份屢請變法。新法失敗的前夕拒絕出走,在獄中寫道:「久拼生死一毛輕,臣罪偏由積毀成」,「縲紲到今終不怒,未知誰復請長纓」,慷慨赴死。
渠本翹 祁縣城內人 1862~1919年 山西第一票商和最早的實業家。光緒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後以外務部司員駐日本橫濱任領事一年。他目睹清政府日趨腐敗,對政界十分冷淡,把一生的主要精力放在興辦實業和教育上。曾創辦山西省最早的民族工業雙福火柴公司(今平遙火柴廠的前身)。他還領導了山西人民收回礦權的斗爭,任保晉礦務公司第一任總經理。他創辦祁縣中學,曾任山西大學堂監督。民國以後,寓居天津,專門從事書畫收藏和著述,1919年病故。
趙樹理 山西沁水人 1906~1966年 貧農家庭。在省立第四師范學校讀書期間開始接觸「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並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被捕。出獄後開始創作生涯。抗戰期間入黨,在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從事抗日宣傳工作。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之後,他創作了小說《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及一些戲劇、曲藝作品,在實踐文學大眾化方向上影響深遠。「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趙樹理的創作和文學主張,指出了一條具有強烈民族特色的大眾化風格的道路,影響著一代文風,尤其在著名的「山葯蛋」流派中起著領軍作用。
高君宇 靜樂縣人 1896~1925年 中國共產黨早期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山西黨組織創始之一。曾參加中國共產黨「二大」、「三大」和國民黨「一大」,赴蘇聯參加了共產黨國際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和各民族革命團體代表大會,為建立革命統一戰線也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終因積勞成疾,29歲時病逝。其女友石評梅(平定人,文學家)在其墓碑上鐫刻了高君宇生前自題像片的詩句:「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輝光,我願死如慧星之迅忽」,形象地概括了高君宇光輝短暫的一生。
劉胡蘭 文水縣雲周西村人 1932~1947年 8歲時就為八路軍站崗放哨,13歲擔任村婦救會秘書,14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十分惡劣的環境下從事地下工作。1947年劉胡蘭為救助群眾遭閻匪軍逮捕。在敵人威逼利誘目睹六位同志被殘酷屠殺時,給敵人以響亮的回答:「怕死不當共產黨員!」,最後在敵人的鍘刀下壯烈犧牲。毛澤東題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㈣ 山西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山西歷史名人

人 物 出生地 出生時間 簡 介
重耳 前~前628 初因晉室內亂被迫流亡19年。62歲返晉,銳意改革,晉國實力大增。城濮之戰大敗楚軍後,會盟諸侯於踐土(今河南滎陽東北),為春秋五霸第二位霸主。
師曠 山西洪洞人 他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瞑臣。為晉大夫,亦稱晉野。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以「師曠之聰」聞名於後世。他藝術造詣極高,民間附會出許多師曠秦樂的神異故事。
李悝 魏國人 前455~前395年 戰國法家之始祖。魏文侯時為相,在魏推行變法,創立封建法制,使魏成為戰國初期強國之一。所著《法經》成為秦以後法律的藍本。韓國人申不害,是法家「術」派始祖,慎到是「勢」派始祖,韓非子(韓國人)綜合三家集法家大成。
張儀 魏國人(今山西萬榮縣) ?~前310年 縱橫家,初期游說諸國,後入秦。曾以獻商於(今陝西商縣至河南內鄉一帶)之地六百里為誘餌,破壞齊楚聯盟,使秦乘機奪楚漢中(今陝西南部漢中盆地)之地。秦武王即位,入魏為相,不久病死。
荀況 趙國人 約前313~前238年 即荀子,儒家八派首領之一,主性惡說。曾在齊稷下(今山東臨淄西北)講學,三任祭酒。到燕遊歷,去秦考察政治,晚年任楚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蘭陵鎮)令,著書終老於此。李斯、韓非都是他的學生。其學術源於儒家,但又吸取各家之長,是先秦唯物主義的集大成者。
關羽 河東解州人 ?~219年 三國時蜀漢名將,受封漢壽亭侯。為劉備鎮守荊州,兵敗被殺。為人忠義,事跡為後人推崇神化,影響民俗至深。
裴松之 河東聞喜人 372~451年 著名史學家。劉宋時奉文帝命為《三國志》作注,一改過去作注偏重訓釋文義的傳統,重點在史實的增補與考訂。參考各家史籍140餘種,注文史料豐富,文字超過正文三倍,價值不亞於正文,開創了作注新例。另有《晉紀》行世。
王勃 絳州龍門人 650?~676年 初唐四傑之冠。在他27年的短暫生命中,遭遇坎坷,懷才不遇,但其即席所賦的《滕王閣序》歷代傳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詩句千百年一直膾炙人口。
武則天 並州文水人 624~705年 中國惟一的女皇帝。14歲入宮,初事唐太宗為才人。31歲時為高宗皇後,66歲時稱帝改唐建周。實際執政的近半個世紀中,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對祖國統一也做出了積極貢獻。是一位非常傑出的政治家。
王維 山西永濟人 701~761年 別號「詩佛」。唐開元進士,曾官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因對李林甫擅權不滿,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安史之亂後,避世隱居,拜佛念經。其作品主要是田園山水詩,大多吟詠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藝術上頗見功力,「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兼通音樂、繪畫。有《王右丞集》。
柳宗元 山西永濟人 773~819年 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柳河東。永貞革新時積極參與,失敗後貶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曾提出「文以載道」、「輔物及時」,提倡文章為刷新政治、補救時弊服務,與韓愈同倡古文運動,並稱「韓柳」。他存世的400多篇散文,文筆生動,思想性強,說理透徹,有很高的成就,又工詩,風格清峭。學問廣博,儒、道、佛不研究,哲學上屬樸素唯物主義,有《天說》、《天對》等論著。
白居易 祖籍太原 772~846年 晚唐著名詩人。晚年寓居洛陽香山,號香山居士。其詩大多反映社會現實,在藝術上具有形象生動、純朴自然、通俗曉暢的獨特風格。與元稹同倡新樂府運動,並稱「元白」。其作品以組詩《新樂府》和《秦中吟》為代表,《長恨歌》和《琵琶行》為傳世名篇。
荊浩 五代後梁沁水人 唐末五代後 唐末五代山水畫第一人。後因隱居於太行山洪谷,自號洪穀子,過著隱士兼畫家的生活。他博通經史,精於儒學,又善書法,對美術理論造詣頗深,撰有《筆法記》和《山水訣》各一卷。一生進行了大量豐富的創作實踐,留下來很多作品,為歷代名家所嘆賞。著名的有《寒林圖》、《匡廬圖》等。
楊業 河曲一帶人 ?~986年 北宋抗遼名將。曾以輕兵擊敗遼十萬大軍於雁門,被遼軍譽為「楊無敵」。宋二次北伐時,任西路軍副統師,曾收復雲、應、寰、朔四州,後因東路軍兵敗,被迫撤退。由於統帥潘美指揮錯誤,他陷於孤軍作戰,重傷被俘,拒不降遼,絕食三日亡。其夫人及子孫在以後的抗遼戰爭中都立下赫赫戰功,後人把他們的事跡演義成故事、評書等,廣為傳唱。
司馬光 山西聞喜縣涑水鄉人 1019~1086年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學家。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退居洛陽,奉命設居專事修史,邀集范圍禹、劉恕、劉侵入等主要助手,歷時19年書成,神宗賜名《資治通鑒》,為我國第一部分編年體通史。哲宗繼位後,入朝掌政,廢新法、復舊制,任相八個病死,封溫國公,謚文正。
關漢卿 山西解州人 生於金末,卒於元 傑出的戲劇家,元雜劇的奠基人。他長期生活在大都(今北京)下層人民中間,一生從事戲劇創作,而且有豐富的舞台經驗。比莎士比亞早兩個世紀,作品比莎氏多一倍。留傳下來的《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195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羅貫中 太原清徐人 約1330~約1440年 元末明初傑出的戲曲、小說作家。成年後離鄉外出漫遊,曾入張士誠幕府。一生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全傳》、《隋唐兩朝全傳》、《殘唐五代史演傳》、《粉妝樓全傳》等長篇小說,《趙太祖龍虎風雲會》等劇本。他的小說作品,開拓和確立了中國古代白話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體制,使「小說」登上大雅之堂,成為與詩、詞、散文等雅文學形式並駕齊驅的重要一翼。
傅山 山西陽曲人 1607~1684年 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醫學家和書畫藝術家。明亡後,曾出家為道士,故以朱衣道人為號。一生為反清復明而斗爭,與顧炎武、屈大均等著名反清人士交往很深。康熙時受清廷禮遇,但他不為所動,表現了堅定的遺民氣節。學術思想不重視理學,獨辟蹊徑研究子學,是清之後研治諸子的開山祖。主張詩文應該「生於氣節」,以是否有利於國家和民族為衡量標准,其畫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書法更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醫學造詣頗深,尤以婦科為最。
楊深秀 山西聞喜縣人 1849~1898年 清末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光緒進士。博學多識。梁啟超稱他為「山西通儒」。為官剛正清廉。甲午之恥,促使他走上變法維新之路。發起關學會,以言官身份屢請變法。新法失敗的前夕拒絕出走,在獄中寫道:「久拼生死一毛輕,臣罪偏由積毀成」,「縲紲到今終不怒,未知誰復請長纓」,慷慨赴死。
渠本翹 祁縣城內人 1862~1919年 山西第一票商和最早的實業家。光緒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後以外務部司員駐日本橫濱任領事一年。他目睹清政府日趨腐敗,對政界十分冷淡,把一生的主要精力放在興辦實業和教育上。曾創辦山西省最早的民族工業雙福火柴公司(今平遙火柴廠的前身)。他還領導了山西人民收回礦權的斗爭,任保晉礦務公司第一任總經理。他創辦祁縣中學,曾任山西大學堂監督。民國以後,寓居天津,專門從事書畫收藏和著述,1919年病故。
趙樹理 山西沁水人 1906~1966年 貧農家庭。在省立第四師范學校讀書期間開始接觸「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並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被捕。出獄後開始創作生涯。抗戰期間入黨,在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從事抗日宣傳工作。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之後,他創作了小說《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及一些戲劇、曲藝作品,在實踐文學大眾化方向上影響深遠。「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趙樹理的創作和文學主張,指出了一條具有強烈民族特色的大眾化風格的道路,影響著一代文風,尤其在著名的「山葯蛋」流派中起著領軍作用。
高君宇 靜樂縣人 1896~1925年 中國共產黨早期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山西黨組織創始之一。曾參加中國共產黨「二大」、「三大」和國民黨「一大」,赴蘇聯參加了共產黨國際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和各民族革命團體代表大會,為建立革命統一戰線也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終因積勞成疾,29歲時病逝。其女友石評梅(平定人,文學家)在其墓碑上鐫刻了高君宇生前自題像片的詩句:「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輝光,我願死如慧星之迅忽」,形象地概括了高君宇光輝短暫的一生。
劉胡蘭 文水縣雲周西村人 1932~1947年 8歲時就為八路軍站崗放哨,13歲擔任村婦救會秘書,14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十分惡劣的環境下從事地下工作。1947年劉胡蘭為救助群眾遭閻匪軍逮捕。在敵人威逼利誘目睹六位同志被殘酷屠殺時,給敵人以響亮的回答:「怕死不當共產黨員!」,最後在敵人的鍘刀下壯烈犧牲。毛澤東題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㈤ 山西的家鄉的名人作文 500字

我們村的"開荒王"
我們村的宋茂林叔叔,被村裡人稱為"開荒王"!
說起這個稱號,宋茂林叔叔給我們介紹了他開墾荒山的過程.宋叔叔原來是一個工廠的職工,1998年下崗了.為了生活,宋叔叔決定承包老家的200畝(1畝~666.7平方米)荒山。可荒山上沒有路、沒有電、沒有食物,平時很少有人到那裡去,怎麼辦?在親戚朋友的幫助和支持下,宋叔叔招用了四名下崗職工,硬是靠雙手修了一條能通一輛農用車的盤山小路。路有了,還得通電。可是從村裡往山上架線通電,需要很大一筆費用。為了解燃眉之急,他只好買了一台風力發電機,供日常照明用。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宋叔叔帶領著下崗職工在山下平出了十幾畝土地,種上莊稼和蔬菜。
解決了基本生活問題,宋叔叔合計著將這200畝荒山先載樹,後養家禽。於是,他買來樹苗,在山上栽上了成片的果樹和板栗樹。讓他想不到的是,2001年夏季,在栽樹的過程中,遇上了天災,大風連帶暴雨,毀掉了大多數的樹木。看著自己的希望就這樣唄風雨捲走了,宋叔叔並沒有放棄,而是重新買來樹苗栽上。
創業過程中最難的是不懂技術。創業初期,宋叔叔對果木種植,山林養護和家禽養殖都一竅不通,為此,宋叔叔在創業道路上又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由於不懂技術,他培育的第一批果樹沒幾天就生病了;養第一批雞時,趕上下大雨,雞都被淋死了。
一次次的失敗和挫折沒有讓宋叔叔退縮。為了學好技術,他從書店買來科技讀本,從理論實踐刻苦鑽研。
如今,宋叔叔承包的200畝荒山已經綠樹成蔭、雞鴨成群了。談起往事,宋叔叔動情地說:「不要失去信念,不要心存埋怨。伸出手就有希望,邁出腳就有收獲。」

㈥ 歷史上的山西名人

1、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回名將,早期答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2、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3、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

4、溫庭筠(約812年—約866年),本名岐,字飛卿,唐代詩人、詞人。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

溫庭筠是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有「溫八叉」之稱。

5、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又名元宏。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生母李夫人。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即位時僅5歲,改年號為延興。

㈦ 山西的著名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山西名人歷史名人
一、山西帝王列表
春秋霸主晉文公重耳
胡服騎射趙武靈王
簡襄功烈趙簡子
簡襄功烈趙襄子
鮮卑驕子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漢國皇帝劉淵
漢國皇帝劉聰
前趙皇帝劉曜
後趙皇帝石勒
後趙皇帝石虎
中國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
後唐太祖李克用
後唐庄宗李存勖
後唐明宗李嗣源
後晉高祖石敬瑭
後晉出帝石重貴
後漢高祖劉知遠
北漢皇帝劉崇
北漢末帝劉繼元
二、各個時期的歷史名人

史前
(3人):堯、舜、禹
先秦
(27人):箕子、傅說、叔虞、晉武公、荀息、重耳(晉文公)、狐偃、介子推、祁奚、趙盾、董狐、程嬰、韓厥、士丐、魏絳(魏莊子)、師曠、羊舌肸、董安於、尹鐸、趙鞅、智伯、豫讓、趙毋恤、猗頓、屍佼、藺相如、荀況(荀子)、趙雍、李冰
漢魏
(19人):郅都、衛青、霍去病、霍光、班婕妤、溫序、郭泰、郭大、衛覬、王烈、關羽、張遼、賈逵、毋丘儉、樂詳、王昶、王沈、裴秀、貂蟬(正史無記載) 、徐晃
兩晉十六國
(23人):賈充、孫楚、王渾、王濟、裴頠、賈南風、郭璞、鄧攸、溫嶠、魯勝、衛鑠(衛夫人)、孫盛、孫綽、郭澄之、慧遠、法顯、劉淵、劉聰、劉曜、石勒、石虎、慕容永、衛玠
南北朝
(19人):周續之、裴松之、王玄謨、裴駰、柳惲、裴子野、王僧辯、拓跋珪、拓跋燾、拓跋宏、王慧龍、王遵業、爾朱榮、賀拔岳、曇鸞、高歡、高洋、斛律光、王峻、裴讓之、唐邕、獨孤信
隋唐
(58人):薛道衡、王通、薛世雄、薛舉、柳biàn(四聲){字型:上「巧」下「言」}、裴蘊、裴寂、劉武周、王劭、裴矩、溫大雅、王珪、裴世清、武士彟、王績、尉遲恭、王方翼、王勃、窺基、裴行儉、薛仁貴、裴炎、武承嗣、狄仁傑、武則天、武三思、宋之問、薛稷、薛曜、薛訥、張守珪、王之渙、裴耀卿、王翰、王鉷、封常清、王維、王昌齡、薛嵩、王縉、盧綸、呂溫、柳宗元(祖籍山西)、白行簡、王播、王涯、裴度、張彥遠、呂岩、柳冕、溫庭筠、聶夷中、唐彥謙、司空圖、張果老,楊玉環
五代
(15人):李克用、李存孝、荊浩、郭崇韜、李存勖、安重誨、李嗣源、史匡翰、石敬瑭、武漳、劉知遠、劉崇、劉承鈞、李筠、毋昭裔
宋遼
(33人):司馬光、王全斌、黨進、王溥、刑抱朴、楊業、楊弘信、劉繼元、呼延贊、畢士安、文彥博、郭若虛、楊延昭、楊文廣、高克明、狄青、孫復、劉羲叟、司馬池、 司馬康、王掘、王居正、王詵、王彥、馬遠一家、蕭照、趙鼎、楊存中
金元
(41人):胥持國、郝天挺、胥鼎、高汝礪、楊雲翼、陳規、雷淵、馮廷登、馮妙真、孫威、宋德芳、劉祁、劉郁、元好問、段克己、段成己、麻革、李俊民、張存惠、張德輝、陳賡、郝經、薛景石、許國禎、許扆、關漢卿、姚天福、孫拱、白樸、溥光、高克恭、察罕、同恕、劉致、喬吉、賈魯、呂思誠、石俊寶、薩都刺、鄧光祖
明朝
(29人):高巍、侯琎、羅貫中(祖籍山西)、薛瑄、常倫、韓文、陳卿、喬宇、王瓊、李瀚、周鈇、任環、楊博、孔天胤、王崇古、張四維、王國光、褚鈇、劉東星、王家屏、張養蒙、麻貴、張銓、曹於汴、張鳳翼、孫傳庭、韓爌、鮑承先、張慎言
清朝
(48人):白胤謙、賈漢復、程康莊、朱之俊、傅山、於成龍、於准、戴廷栻、閻若璩、吳雯、吳琠、張泰交、范鄗鼎、陳廷敬、田從典、李毓秀、裴幰度、劉璋、任舉、孫嘉淦、宋廷魁、徐昆、宋鑒、宋在詩、張佩芳、康基田、祁韻士、李鑾宣、安清翹、張敦仁、曹順、栗毓美、祁貢、仝卜年、張穆、李鎔經、祁世長、楊尚文、徐繼畲、喬松年、范守義

㈧ 山西的人文作文500字。

環保小來衛士

感謝您——自環保小衛士,你辛勤的勞動,為的是讓我們擁有一個美麗和諧、干凈整齊的校園。
環保小衛士,你每天給校園里的樹木澆水,讓它們茁壯成長,保衛我們的校園;你日日澆灌花朵,讓它們更加美麗,美化校園;你天天打掃校園,讓我們擁有一個干凈的校園;你日日為我們打掃廁所,讓我們有一個干凈的廁所……
記得前一時間,我們學校舉行了大掃除,同學們都動了起來,有的擦窗子,有的掃地,有的擦黑板……大家都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大掃除結束了,眼看效果明顯出來了,窗子被擦得一塵不染,地被掃得乾乾凈凈,桌子被排得整整齊齊……整個校園煥然一新。
環保小衛士,你像一位媽媽,操心著家園;你像一位園丁,愛護著我們的校園;你更像一位戰士,日日夜夜保衛著我們的校園……
來吧,拾起地上的紙,讓我們爭做環保小衛士,保衛我們美麗的校園!

㈨ 山西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山西名人
歷圝史名人
一、山西帝王列表 春秋霸主晉文公重耳 胡服騎射趙武靈王 簡襄功烈趙簡子 簡襄功烈趙襄子 鮮卑驕子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漢國皇帝劉淵 漢國皇帝劉聰 前趙皇帝劉曜 後趙皇帝石勒 後趙皇帝石虎 中國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 後唐太祖李克用 後唐庄宗李存勖 後唐明宗李嗣源 後晉高祖石敬瑭 後晉出帝石重貴 後漢高祖劉知遠 北漢皇帝劉崇 北漢末帝劉繼元 二、各個時期的歷圝史名人 史前 (3人):蒲伊(堯師)堯、舜、禹 先秦 (27人):箕子、傅說、叔虞、晉武公、荀息、重耳(晉文公)、狐偃、介子推、祁奚、趙盾、董狐、程嬰、韓厥、士丐、魏絳(魏莊子)、師曠、羊舌肸、董安於、尹鐸、趙鞅、智伯、豫讓、趙毋恤、猗頓、屍佼、藺相如、荀況(荀子)、趙雍、李圝冰 漢魏 (19人):郅都、衛青、霍去病、霍光、班婕妤、溫序、郭泰、郭大、衛覬、王烈、關羽、張遼、賈逵、毋丘儉、樂詳、王昶、王沈、裴秀、貂蟬(正史無記載) 、徐晃 兩晉十六國 (23人):賈充、孫楚、王渾、王濟、裴頠、賈南風、郭璞、鄧攸、溫嶠、魯勝、衛鑠(衛夫人)、孫盛、孫綽、郭澄之、慧遠、法顯、劉淵、劉聰、劉曜、石勒、石虎、慕容永、衛玠 南北朝 (19人):周續之、裴松之、王玄謨、裴駰、柳惲、裴子野、王僧辯、拓跋珪、拓跋燾、拓跋宏、王慧龍、王遵業、爾朱榮、賀拔岳、曇鸞、高歡、高洋、斛律光、王峻、裴讓之、唐邕、獨孤信 隋唐 (58人):薛道衡、王通、薛世雄、薛舉、柳biàn(四聲){字型:上「巧」下「言」}、裴蘊、裴寂、劉圝武周、王劭、裴矩、溫大雅、王珪、裴世清、武士彟、王績、尉遲恭、王方翼、王勃、窺基、裴行儉、薛仁貴、裴炎、武承嗣、狄仁傑、武則天、武三思、宋之問、薛稷、薛曜、薛訥、張守珪、王之渙、裴耀卿、王翰、王鉷、封常清、王維、王昌齡、薛嵩、王縉、盧綸、呂溫、柳宗元(祖籍山西)、白行簡、王播、王涯、裴度、張圝彥遠、呂洞賓、柳冕、溫庭筠、聶夷中、唐彥謙、司空圖、張果老,楊玉環 五代 (15人):李克用、李存孝、荊浩、郭崇韜、李存勖、安重誨、李嗣源、史匡翰、石敬瑭、武漳、劉知遠、劉崇、劉承鈞、李筠、毋昭裔 宋遼 (33人):司馬光、王全斌、黨進、王溥、刑抱朴、楊業、楊弘信、劉繼元、呼延贊、畢士安、文彥博、郭若虛、楊延昭、楊文廣、高克明、狄青、孫復、劉羲叟、司馬池、 司馬康、王掘、王居正、王詵、王彥、馬遠一家、蕭照、趙鼎、楊存中 金元 (41人):胥持國、郝天挺、胥鼎、高汝礪、楊雲翼、陳規、雷淵、馮廷登、馮妙真、孫威、宋德芳、劉祁、劉郁、元好問、段克己、段成己、麻革、李俊民、張存惠、張德輝、陳賡、郝經、薛景石、許國禎、許扆、關漢卿、姚天福、孫拱、白樸、溥光、高克恭、察罕、同恕、劉致、喬吉、賈魯、呂思誠、石俊寶、薩都刺、鄧光祖 明朝 (29人):高巍、侯琎、羅貫中(祖籍山西)、薛瑄、常倫、韓文、陳卿、喬宇、王瓊、李瀚、周鈇、任環、楊博、孔天胤、王崇古、張四維、王國光、褚鈇、劉東星、王家屏、張養蒙、麻貴、張銓、曹於汴、張鳳翼、孫傳庭、韓爌、鮑承先、張慎言 清朝 (48人):白胤謙、賈漢復、程康莊、朱之俊、傅山、於成龍、於准、戴廷栻、閻若璩、吳雯、吳琠、張泰交、范鄗鼎、陳廷敬、田從典、李毓秀、裴幰度、劉璋、任舉、孫嘉淦、宋廷魁、徐昆、宋鑒、宋在詩、張佩芳、康基田、祁韻士、李鑾宣、安清翹、張敦仁、曹順、栗毓美、祁貢、仝卜年、張穆、李鎔經、祁世長、楊尚文、徐繼畲、喬松年、范守義
近代名人
老一輩ge命家 高君宇、續范亭、賀昌、薄圝一圝波、彭真、傅作義、華圝國圝鋒、李雪峰、冀朝鑄、紀圝登圝奎、姬圝鵬圝飛、程子華、柴澤圝民、常芝青 晉籍開國將領 (元圝帥1人):徐圝向圝前;(上將2人):趙爾陸、董其武;(中將1人):常乾坤;(少將43人):王曉、王展、王蘭麟、王慶生、車敏瞧、牛明智、史進前、史景班、白雲、呂義山、劉蘇、劉忍、劉靜海、許志奮、李文一、李懋之、楊文安、吳效閔、谷景生、張圝政、張子珍、張子明、 張中如、張文舟、張世珍、張廷楨、張英明、張柱國、張梓楨、張獻奎、范富山、胡尚禮、胡榮貴、茹夫一、段士楷、柴啟琨、高圝德西、閻捷三、梁中玉、智生元、薛克忠、賀 明、馮 梓。
晉籍將領 (已退役或現在軍中少將以上100餘人)傅全有、徐小岩、張工、張圝志堅、裴懷亮、邢永寧、徐春陽、王作義、章圝沁圝生、王繼堂、李圝買圝富、王圝偉、劉亞紅、王吉連、霍玲、張學義 政圝界名人 薄圝熙圝來、任建新、王圝岐圝山、劉圝雲圝山、令圝計圝劃、李圝毅圝中、胡富國、李立功、令圝狐圝安、王圝君、康日新、劉圝京、王雲龍、趙圝沁圝平、高虎城、焦圝煥圝成、霍士廉、支樹平、 劉鐵男 科學界 范守善、牛憨笨、任之恭、李靜海. 社科界 馬洪、胡乃武、李方桂 勞動模範 李順達、郭鳳蓮、陳圝永圝貴、申紀蘭、陳步亮、李雙良、宋立英、車安奎 書畫名人 程兆星 王朝瑞 姚天沐 著名作家 趙樹理、柴勇、石評梅、馬烽、西戎、李健吾、趙瑜、張圝平、趙冰玉、鄭淵潔(祖籍山西)、張行健、韓石山、唐朝 李銳、鍾聲揚、曹乃謙、笛安(太原五中的)、80後作家王寒星 演藝名人 著名導演:賈樟柯、張繼鋼、牛朝圝陽、寧浩、張勇手 著名演員:趙子岳、張勇手、邢佳棟、成泰燊、張艾嘉、崔倓、李圝冰冰、聶鑫、張延、石爻、郭達(祖籍山西)、賀剛 著名音樂人:張亞東、郭峰、趙焱.. 著名歌唱家: 郭蘭英、馬玉濤、關貴敏、聶建華、俞淑琴、單秀榮、閻維文、譚晶、盧秀梅、牛寶林 、陝軍、 殷秀梅、成方圓 著名歌手: 阿寶、辛禮生、高保利、石占明、王蓉、趙焱、張琳、都智文、王圝新平、陶燕青、崔倓 戲曲名家:丁果仙、牛桂英、郭蘭英、王愛圝愛、田桂蘭、郭鳳英、程玉英、花艷君、馬玉樓、張鳴琴、宋轉轉、郭彩萍、張愛珍、吳國華、張保平、郭圝明娥、付永亮、陳素琴、張圝志明、郭孝明、杜玉梅、李愛梅 其他名人 孔祥熙、閻錫山、程志強、宋月強、景海鵬、陳保國,王圝福(抗美援朝特級戰斗英雄四人之一,其餘三人為邱少雲,黃繼光,楊根思)
當代名人
85年後名人 陳鵬,出生於山西,1987年生人,著有微小說《eilikochen京都生活記》,稱為時尚微小說創始人。2011年中旬又在各大微博線上發表《eilikochen語錄》,發表於微博後受到網友極大的好評。 體壇名人 周曉蘭、江鑄久、宋力剛、張圝勁松、葉江川(山西長大)、王濤、郗恩庭、袁曉超。 IT界名人 李彥宏、張亞勤、陳年、黃治華、劉文斌、李月斌、馮鑫、劉興亮 央視名人 邢質斌(祖籍昔陽)、李修平、柴靜、任志宏、李文靜、月亮姐姐、衛晨霞、張蕾、張騰岳 奧圝運名人 趙焱(中國首位奧圝運火炬形象大使)、郗恩庭、袁曉超。 商界名人 郭台銘(祖籍晉城)、李彥宏、李圝海倉、孫宏斌、陳圝峰、蘇敬軾、秦曉、孫玉麟.、翟雋、張躍進

㈩ 山西有哪些名人 作文(500字 一個)

閻錫山、 關羽

閱讀全文

與山西歷史人物5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