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故事問答

歷史故事問答

發布時間:2021-02-28 10:03:42

歷史故事問題

1.是周文王姬昌吃了自己兒子伯邑考的肉吧,據說後來吐出來就變成了兔子
2沒印象,不過好像春秋時期有個人是把自己的孩子煮了給國王吃的

㈡ 巧妙回答的歷史故事

1. 1971年,基辛格博士為恢復中美外交關系秘密訪華。在一次正式談判尚未開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周恩來總理提出一個要求:「尊敬的總理閣下,貴國馬王堆一號漢墓的發掘成果震驚世界,那具女屍確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寶啊!本人受我國科學界知名人士的委託,想用一種地球上沒有的物質來換取一些女屍周圍的木炭,不知貴國願意否?」

周恩來總理聽後,隨口問道:「國務卿閣下,不知貴國ZF將用什麼來交換?」基辛格說:「月土,就是我國宇宙飛船從月球上帶回的泥土,這應算是地球上沒有的東西吧!」

周總理哈哈一笑:「我道是什麼,原來是我們祖宗腳下的東西。」基辛格一驚,疑惑地問道:「怎麼?你們早有人上了月球,什麼時候?為什麼不公布?」

周恩來總理笑了笑,用手指著茶幾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認真地對基辛格說:「我們怎麼沒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就有一位嫦娥飛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廣寒宮住下了,不信,我們還要派人去看她呢!怎麼,這些我國婦孺皆知的事情,你這個中國通還不知道?」周恩來總理機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讓博學多識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2 .「派克」筆的來歷

50年代,有一次,周恩來和一位美國記者談話時,記者看到總理辦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鋼筆,便帶著幾分諷刺,得意地發問:「總理閣下,也迷信我國的鋼筆嗎?」周恩來聽了風趣地說:「這是一位朝鮮朋友送給我的。這位朋友對我說:「這是美軍在板門店投降簽字儀式上用過的,你留下作個紀念吧!」我覺得這支鋼筆的來歷很有意義,就留下了貴國的這支鋼筆。」美國記者的臉一直紅到了耳根。

㈢ 歷史故事題目及故事內容,要300字左右。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公元前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地方,發生一場大戰。

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咽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准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乾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范蠡(音lí)。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兇猛。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

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拼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大湖一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勾踐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范蠡說:"懊悔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步田地。現在該怎麼辦?"

范蠡說:"咱們趕快去求和吧。"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里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願意投降的意思說了一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文種回去後,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文種回去向勾踐報告了。勾踐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范蠡到吳國去。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間石屋裡,叫勾踐給他喂馬。范蠡跟著做奴僕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一嘗苦味,還自己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傳誦的"卧薪嘗膽"。

㈣ 關於「問答」的歷史故事

成功: 1李斯《諫逐客書》
2 觸龍《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後》
3伍舉 有名的成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出處。
4諸葛亮 進諫劉備聯吳
5趙普 宋太祖時宰相,進諫太祖削將之兵權。
6耶律齊 進諫成吉思汗採納漢文化。

觸龍《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後》:
趙太後新掌權,秦國猛烈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說:「必須用長安君作為人質,才出兵。」趙太後不同意,大臣極力勸諫。太後明確告訴左右:「有再說讓長安君做人質的,我老婆子一定朝他的臉吐唾沫。」
左師觸龍說希望謁見太後。太後怒容滿面地等待他。觸龍進來後慢步走向太後,到了跟前請罪說:「老臣腳有病,已經喪失了快跑的能力,好久沒能來謁見了,私下裡原諒自己,可是怕太後玉體偶有欠安,所以很想來看看太後。」太後說:「我老婆子行動全靠手推車。」觸龍說:「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後說:「就靠喝點粥罷了。」觸龍說:「老臣現在胃口很不好,就自己堅持著步行,每天走三四里,稍為增進一點食慾,對身體也能有所調劑。」太後說:「我老婆子可做不到。」太後的臉色稍為和緩些了。
左師公說:「老臣的劣子舒祺,年紀最小,不成才。臣子老了,偏偏愛憐他。希望能派他到侍衛隊里湊個數,來保衛王宮。所以冒著死罪來稟告您。」太後說:「一定同意您的。年紀多大了?」回答說:「十五歲了。雖然還小,希望在老臣沒死的時候先拜託給太後。」太後說:「做父親的也愛憐他的小兒子嗎?」回答說:「比做母親的更愛。」太後笑道:「婦道人家特別喜愛小兒子。」回答說:「老臣個人的看法,老太後愛女兒燕後,要勝過長安君。」太後說:「您錯了,比不上對長安君愛得深。」左師公說:「父母愛子女,就要為他們考慮得深遠一點。老太後送燕後出嫁的時候,抱著她的腳為她哭泣,是想到可憐她要遠去,也是夠傷心的了。送走以後,並不是不想念她,每逢祭祀一定為她祈禱,祈禱說:『一定別讓她回來啊!』難道不是從長遠考慮,希望她有了子孫可以代代相繼在燕國為王嗎?」太後說:「是這樣。」左師公說:「從現在往上數三世,到趙氏建立趙國的時候,趙國君主的子孫凡被封侯的,他們的後代還有能繼承爵位的嗎?」太後說:「沒有。」左師公說:「不只是趙國,其他諸侯國的子孫有嗎?」太後說:「我老婆子沒聽說過。」左師公說:「這是他們近的災禍及於自身,遠的及於他們的子孫。難道是君王的子孫就一定不好嗎?地位高人一等卻沒什麼功績,俸祿特別優厚卻未嘗有所操勞,而金玉珠寶卻擁有很多。現在老太後給長安君以高位,把富裕肥沃的地方封給他,又賜予他大量珍寶,卻不曾想到目前使他對國家做出功績。有朝一日太後百年了,長安君在趙國憑什麼使自己安身立足呢?老臣認為老太後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了,所以我以為你愛他不如愛燕後。」太後說:「行啊。任憑你派遣他到什麼地方去。」於是為長安君套馬備車一百乘,到齊國去作人質,齊國就出兵了。
子義聽到這件事說:「君王的兒子,有著骨肉之親,尚且不能依靠沒功勛的高位,沒勞績的俸祿,而佔有著金玉珍寶等貴重的東西,更何況作臣子的呢?」

㈤ 歷史問答

武則天這一舉動,想舉賢任能,使人才向著自己,以保自己的江山穩定。
值得後人稱頌的地方:
1.從傳統上和輿論上打擊和削弱一貫反對自己的士族官僚集團,扶植和依靠新興的庶族地主階級。這樣使士族官僚不再有人仕做官的優越條件,也不能因出身豪貴而為所欲為。而對庶族出身的官員,也不再因門第貧賤而受恥受辱於人。
2.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她認為「九域之廣,豈一人之強化,必佇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國」、「定邊疆」的人才,她不計門第,不拘資格,一律量才使用。為了廣攬人才,她發展和完善了隋以來的科舉制度,放手招賢,允許自舉為官、試官,並設立員外官。此外,她還首創了殿試和武舉制度,為更多更廣地發現人才,搜羅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比如,中唐名將郭子儀,就是「自武舉異等出」。這樣,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始終有一批「文似仁傑」,「武類休武」的能臣干將為其效命,有力地維護著武周的政權。
3.重視農業生產。她說:「建國之本,必在務農」,「務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人富」。她規定,能使「田疇墾辟,家有餘糧」的地方官升任;「為政苛濫,戶口流移」的「輕者貶官,甚至非時解替」。這樣,在她執政的年代裡,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據當時統計,永徽時全國戶數為38O萬戶,到則天臨終的神龍元年,漸增為615萬戶,幾乎增長一倍。僅此一點即可看出這一時期的農業經濟發展情況。
4.在抗擊外來入侵,保護邊境安寧,改善相鄰各國的關系方面,則天施政時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對吐蕃貴族的入侵和騷擾,則天給予堅決的抵禦和反擊。長壽二年(692年)她派大將王孝傑擊敗吐蕃,收復安西四鎮,復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之後,又在庭州設置北庭都護府,鞏固西北邊防,打通了一度中斷的通向中亞地區的「絲綢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堅持邊軍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間,婁師德檢校豐州都督「屯田積谷數百萬,兵以饒給」。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涼州都督,堅持屯田五年,「軍糧可支數十年」。武氏的這種大范圍的長期屯田。對邊區開發、減輕人民轉輸之勞,以及鞏固邊防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㈥ 歷史答題

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有了很大發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那裡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時期開鑿的。莫高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壁畫和無數形象生動的彩色塑像,窟內保存的大量佛經、文書等也極為珍貴。莫高窟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敦煌壁畫不僅僅是藝術品,同時又是歷史的畫卷,它以絢麗多彩的畫面描繪了魏晉南北朝以來各個朝代多方面的社會面貌,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牆壁上的圖書館」。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的貢獻。

難點: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

(1)書法

原因:隋唐時期,我國書法藝術步入又一個高峰。隋朝書法融合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為唐代書法創新奠定了基礎。

代表:隋唐書法,名家輩出,最著名的當推顏真卿和柳公權。

顏真卿創立了雄渾敦厚的新書體,人稱「顏體」,他是繼王羲之之後,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

柳公權博採眾長,別出新意,自成「柳體」。他的字方折俊麗,骨力勁健。

(2)繪畫

特點:隋唐時期,繪畫藝術高度發展。宗教畫的生活氣息越來越濃厚,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已經大量出現。對後世影響較大的畫家,有唐朝的閻立本、吳道子等。

代表:閻立本擅長人物故事畫。他的畫,筆力剛健,線條像盤屈的鐵絲,人物神形兼備。代表作有《歷代帝王圖》和《步輦(niǎn)圖》。

吳道子畫技高超,後世稱他為「畫聖」。他的畫,注重線條變化,立體感強,風格奔放,開後世寫意畫先聲。他的名作有《送子天王圖》等。

三、學法指導

1.明確概念。書法:是文字的書寫藝術,既有語言文字所具有的實用價值,也具有其欣賞性的藝術價值。它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公元前後流行到日本等國。書法是書法家文化修養、個性、思想情感的體現,它通過特有的藝術手段,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

人物畫:以人物活動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傳統畫科。因題材類別的不同分為許多支科:描寫歷史故事與現實人物者稱人物,描寫仙佛僧道者稱道釋,描寫社會風俗者稱風俗,描寫婦女者稱仕女,肖像畫稱寫真。又因畫法樣式上的區別分為若干類別:刻畫工細勾勒著色者名工筆人物,畫法洗練縱逸者名簡筆人物或寫意人物,畫風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潑墨人物,純用線描或稍加墨染者名白描人物,以線描為主但略施淡彩於頭面手足者名吳裝人物。人物畫是中國畫里直接反映現實的畫科。

寫意畫是融詩、書畫、印為一體的藝術形式。即是用簡練的筆法描繪景物,多畫在生宣上,縱筆揮灑,墨彩飛揚,較工筆畫更能體現所描繪景物的神韻,也更能直接地抒發作者的感情。寫意畫主張神似,注重用墨、強調作者的個性發揮,多以書法的筆法作畫,同時寫意者的用筆也極大地豐富了書法的表現形式,所以寫意畫家多半是書法家。

山水畫:以自然風景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傳統畫科。其支科雖僅有山水與屋木兩種,但名山大川、風景佳勝、田野村居、城市園林、樓觀舟橋、歷史名勝均可入山水畫。中國山水畫不但表現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美,更集中體現了中國人的自然觀與社會審美意識,甚至從側面間接地反映了社會生活。

花鳥畫: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鳥之外,還包括了畜獸、蟲魚等動物,以及樹木、蔬果等植物。以描寫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為工筆花鳥畫和寫意花鳥畫(又可分為大寫意花鳥畫和小寫意花鳥畫);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異,分為水墨花鳥畫、潑墨花鳥畫、設色花鳥畫、白描花鳥畫與沒骨花鳥畫。

2.列表法。本課知識點較多,可以按類別、作者、朝代、成就、影響將本課內容歸納一表,學會利用圖表概括歸納歷史問題,總體掌握本課內容。

類別

作者

朝代

成就

影響或特點

書法

顏真卿

唐朝

創立了 「顏體」,

是繼王羲之之後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

柳公權

唐朝

柳公權自成「柳體」。

他的字方折俊麗,骨力勁健。

繪畫

閻立本

唐朝

閻立本擅長人物故事畫。

筆力剛健,線條像盤屈的鐵絲,人物神形兼備。

吳道子

唐朝

他的名作有《天王送子圖》等。

後世稱他為「畫聖」。開後世寫意畫先聲

石窟

敦 煌
莫高窟

隋唐

窟里有大量壁畫和無數塑像、佛經、文書等。

莫高窟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對書法、繪畫家列表掌握:

藝術家

美稱

代表作

作品特點

顏真卿

「顏體」

《顏氏家廟碑》

雄渾敦厚

柳公權

「柳體」
「顏筋柳骨」

《玄秘塔碑》

骨力勁健

閻立本

《歷代帝王圖》、《步輦圖》

擅長畫人物故事畫
人物形神兼備

吳道子

「畫聖」

《送子天王圖》

注重線條變化,立體感強、風格奔放

㈦ 歷史故事問題(歐洲歷史)

有的呀。
比如法國的啟蒙運動,把宗教說得一文不值,可是今天宗教在內道德約束方面卻有著不容可忽視的力量。
基督教為了和猶太教劃清界限,有人甚至想否定四本舊約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都將中世紀稱為黑暗世紀,但今天那個時期的藝術作品也在逐漸得到重視,大學也是從那個時期發起的,很多過去否定的東西,現在也在一點點的得到正名

㈧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問答題答案

你有什麼問題盡管問吧。

㈨ 歷史 問答

指南針的發明並無確切的時間及發明者出現,在北宋曾公亮的《武經總要》中曾提及在行軍時用「指南魚」來幫助辨別方向,至於「指南魚」則是一片薄如魚狀的鋼片,五分寬,兩寸長,肚皮處有下凹,形狀有如小船般,在經過磁化的步驟後,浮於水面! 指南針 談到指南針,許多人都會聯想到黃帝大戰蚩尤的故事。 但是實際上故事中所提到的指南器具並非指南針,當然黃帝更非指南針的發明者。傳說中的指南器具是指南車,並非指南針。 指南車是利用齒輪讓木車上的木人手指永遠指向南方,完全和磁性無關,而指南針卻得利用磁體的指極性製作,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事物。 指南針的起源 談到指南針的起源就得上推至戰國時代,當時有一種稱為「司南」的指南器具,那就是指南針的雛形。 在戰國時代,采玉的工人四處去采玉時,往往需要帶著「司南」以幫忙指引方向。至於「司南」究竟形狀、使用方法為何,依據東漢王充在《論衡》一書中的敘述,它應該是以一塊天然的磁石仔細雕琢成勺子的形狀,南極位在勺子的長柄,在雕琢過程中還需使勺子的重心位在底部中心,再加上由「四維」(即乾、坤、巽、艮)、「八干」(即今之天干)、「十二支」(即今之地支)組成二十四向而雕刻其上的底盤。 其使用方法,則是先把底盤放正,再把「司南」放上讓其旋轉,一旦「司南」停止,長柄所指之處就是南方。 指南針的發明 指南針的發明並無確切的時間及發明者出現,在北宋曾公亮的《武經總要》中曾提及在行軍時用「指南魚」來幫助辨別方向,至於「指南魚」則是一片薄如魚狀的鋼片,五分寬,兩寸長,肚皮處有下凹,形狀有如小船般,在經過磁化的步驟後,浮在水面就能辨別南北。 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更記載往後對於指南針的製作方法、及世上最早發現磁偏角、人工磁化製作指南針這三件關於指南針的相關記載,除了記錄下當時發展,沈括更把製作方法加以比較出優劣,成為了解當時指南針發明的最佳參考資料。 指南針的發展 一般談到指南針的發展,就讓人立刻聯想到「羅盤」。 所謂的「羅盤」指得是磁針和方位盤的相結合,它又稱為「羅經盤」,我國在南宋時代就出現了,當時稱為「地螺」。 「羅盤」依照磁針在方位盤的放置方法而分為水針和旱針兩種,兩者分述如下: 水針 出現年代:宋代 製作方式:磁針用水浮法放在方位盤上 史書證明:1、徐競所著之《宣和奉使高麗田經》 2、《事林廣記》中所稱之指南魚 旱針 出現年代:宋末元初 製作方式:不用水浮法者即是 史書證明:1、於《事林廣記》中所稱之指南龜│ 外傳與影響 指南針大約在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之際,傳到阿拉伯,然後又由阿拉伯傳入歐洲,後來歐洲演變出旱羅盤,再於明代時經日本傳回我國。 指南針對西方最大的影響莫過於西方開始海外大探險。 結合當時國家有計畫的海外探險,以及天文、地理、造船、航海技術的配合,再加上羅盤的使用,因而造成西方一連串的海外探險。 在各國相競的向外發展下,新航線、新大陸逐一被發現,讓歐洲人在短時間內看到更多不同的事物與民族,進而促使歐洲人以客觀的觀察和比較的眼光來看待不同的民族與文化,是為指南針的另外更深遠的影響

㈩ 關於歷史故事的題目

不明來白你的意思自,是找歷史故事嗎,這里倒有幾個http://www.yapage.cn/lsgs/

閱讀全文

與歷史故事問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