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古代十大愛情故事
梁祝化蝶、牛郎織女、白蛇傳、長恨歌、西廂記、
鳳求凰、孔雀東專南飛、天仙配、嫦娥奔月屬,紅樓夢。
1、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是中國人民最早關於星的故事。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里有這么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
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它是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七夕情人節也是由此而來,它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2、長恨歌
《長恨歌》是中國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這首詩是作者的名篇,作於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詩的主題是「長恨」。
『貳』 王在相愛王源扮演者是誰
王謜
演員任時完(成年);南多凜(少年)
他是一個內心隱藏著強烈征服欲,性格分明的兩面派人物。以高麗王的兒子、元朝皇帝的外孫的身份出生,3歲時成為世子。作為歷史上第一位混血王世子,人們厭惡、害怕他。因為討厭人們對自己的厭惡,所以討厭權力。同時因害怕孤獨,所以隱藏了天生的聰明。為了守護自己喜歡的女人和唯一的朋友,他喚醒了善良背後的殘酷。
『叄』 《王在相愛》王麟是誰演的結局是什麼
洪宗玄在劇中飾演是氣質高雅品性耿直,對愛情強烈熱情的王族 「王麟」一角。是專朝鮮第一王族修司公的屬第三個兒子,也是混血世子 「王源」(任時完 飾)唯一的朋友,後變為情敵。
洪宗玄(홍종현),1990年2月2日出生於韓國首爾,模特、演員。
2007年作為模特出道。2008年正式進入演藝界,以模特演員雙身份活動。2008年12月,主演電影《戀人們》。2009年,主演電影《向著大海,再一步》。2010年,以男主角的身份出演KBS2的電視劇《叢林的魚2》。2014年6月,加入MBC綜藝《我們結婚了》第四季,作為固定嘉賓;8月,主演MBC周末劇《媽媽-世上無所畏懼》;12月,在MBC演藝大賞中獲得年度New Star賞。 2015年,主演中國網路劇《象牙塔》。2016年,參演SBS月火劇《步步驚心:麗》 。
2017年7月17日,主演的浪漫史劇《王在相愛》在韓國MBC電視台的月火檔播出。
『肆』 歷史上有什麼著名的愛情故事
1、《鳳求凰》
傳說中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一個是被臨邛縣令奉為上賓的才子,一個是喪夫新寡的佳人。他們的故事,是從司馬相如作客卓家開始的。
臨邛縣里的富人很多,如卓王孫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鄭家也有數百人。二人相互商量說:「縣令有貴客,我們備辦酒席,請請他。」一並把縣令也請來。
當縣令到了卓家後,卓家的客人已經上百了。到了中午,去請司馬長卿,長卿卻推辭有病,不肯前來。臨邛令見相如沒來,不敢進食,還親自前去迎接相如。
相如不得已,勉強來到卓家,滿座的客人無不驚羨他的風采。酒興正濃時,臨邛縣令走上前去,把琴放到相如面前,說:「我聽說長卿特別喜歡彈琴,希望聆聽一曲,以助歡樂。」
相如辭謝一番,便彈奏了《鳳求凰》等一兩支曲子。這時,卓王孫有個女兒叫卓文君,剛守寡不久,很喜歡音樂,所以相如佯裝與縣令相互敬重,而用琴聲暗自誘發她的愛慕之情。
相如來臨邛時,車馬跟隨其後,儀表堂堂,文靜典雅,甚為大方。待到卓王孫家喝酒、彈奏琴曲時,卓文君從門縫里偷偷看他,心中高興,特別喜歡他,又怕配不上他。
宴會完畢,相如就派人以重金賞賜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轉達傾慕之情。於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門,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趕回成都。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回成都之後,面對家徒四壁的境地(這對愛情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大大方方地回臨邛老家開酒肆,自己當壚賣酒,終於使得要面子的父親承認了他們的愛情。
2、《梁祝化蝶》
東晉時期,會稽郡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會稽郡城(今紹興)訪師求學。英台開始了女扮男裝的求學生涯。
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會稽郡上虞縣的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
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去會稽郡城(紹興)求學。
途中,邂逅了赴會稽郡城(今紹興)求學的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兄弟」。不一日,二人來到會稽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
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
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窮,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會稽郡下轄鄮縣(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
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鄮城九龍墟。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3、《白蛇傳》
白素貞是一條修行千年的白蛇精。傳說為黎山老母弟子,在青城山和峨眉山修煉得道,法術高強。
她美貌絕世,明眸皓齒,傾國傾城賽天仙,集世間美麗優雅而高貴於一身。天性善良菩薩心腸,用岐黃醫術懸壺濟世造福黎民百姓,功德無量。
白素貞和許仙邂逅於西湖,而後一見鍾情,喜結連理。金山寺僧法海蠱惑許仙,離間其夫婦,許仙聽信讒言,棄家出走金山。白素貞至金山索夫,與法海發生爭斗致使水漫金山。
法海用強力拆散他們,把白素貞壓在雷峰塔下。二十年後白蛇兒子許仕林中狀元孝感動天,白蛇終得出塔,歸位仙班。
4、《牛郎與織女》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
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慌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
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天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
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瞬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
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天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初七相會一次,相傳,每逢農歷七月七日,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橋相會。
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5、《孟姜女哭長城》
相傳秦朝時,秦始皇建長城時,勞役繁重,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剛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為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
孟姜女身穿寒衣,歷盡了千辛萬苦才終於來到了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長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長城就此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屍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後於絕望之中投海而亡。
『伍』 王在相愛王謜是高麗第幾任君主 王謜歷史原型是誰
王璋(1275年-1325年),高麗王朝第26任君主(1298年、1308年-1313年在位)。初名謜,字仲昂,號海印居士版 ,蒙古名益智禮普化(意為小公權牛)。
父為高麗忠烈王王昛(王諶),母為元世祖之女元成公主忽都魯揭里迷失(追贈齊國大長公主,謚庄穆王後)。他是第一位與蒙古人混血的高麗國王,自己也娶了元朝宗室女寶塔實憐(追贈薊國大長公主)。大德二年(1298年)接受忠烈王禪讓而即位,任內實行改革,七個月後因得罪權門勢族及宗主國元朝而被廢,滯留中國十年之久,在此期間改名為"璋"。
大德十一年(1307年)扶植元武宗即位有功,被元朝封為沈陽王(後改稱沈王),至大元年(1308年)忠烈王去世後再次即位為高麗國王,他復位後主要通過在元傳旨來控制朝政。皇慶二年(1313年)禪位於兒子王燾(高麗忠肅王),短暫回國後再次來華定居,延佑三年(1316年)又將沈王王位傳給侄兒王暠,自稱"太尉王"。延佑七年(1320年)元英宗繼位後將他監禁起來,後以學佛為名流放吐蕃。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死後獲赦,泰定二年(1325年)薨於元大都,元朝賜謚號忠宣,葬於德陵,高麗恭愍王加謚宣孝。
『陸』 《王在相愛》當中允兒到底喜歡誰啊
我也看的暈!估計兩個都喜歡!
『柒』 如何評價《王在相愛》
首先王愛的定位是一部史劇,也是愛情劇。作為一部電視劇首先看它的受眾。目前來看,受眾到底偏向哪一邊要看它未來的劇情到底偏重政治斗爭還是愛情線。就我個人而言希望它能在前期輕喜劇的時候好好鋪墊 後期虐起來的時候把人物間的關系,政治爭奪刻畫的細膩一點,這樣才能吸引各個年齡層的觀眾。其次依據韓網評論,三個主演的演技上是沒有問題的,顏值就更沒有問題了。這種時候決定收視率的關鍵完全是劇情豐富程度和走向縝密程度(也是決定收視率最大的因素)。王愛作為事前製作劇少了根據觀眾反饋調整的機會,但同時也有因為時間充裕和沒有外在壓力,所以爛尾可能性較小的優勢。劇組曾說劇會給林允兒較大的發揮空間,所以她的確承擔著不小的壓力,希望後面的劇情能看到她更優秀的表現,如同高贊的觀點,她的時間和機會確實不多了。另外,mbc正因為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忙著它的那些破事丑聞,這次的宣傳讓我不禁想要把麵包車和之前打死不讓餐車應援的sm打包一起寄到IS總部。南韓有幾個人知道這劇播了?不過某些人也先別急著跳腳。王愛不同於之前sm自製、sm投資然後塞給林允兒的傻白甜雷劇,是一部構思完善的劇,現在開始吐酸水,小心日後被打臉爬不起來啊。當然,一個人撐起一部戲是不存在的,收視率也沒辦法長期由一個人的影響力決定,希望之後的劇情走向越來越好,也望小允控們多多努力宣傳,,畢竟,王愛真的很好看啊。
『捌』 歷史上高麗光宗王昭最愛的人是誰 解樹最後怎麼死的
歷史上高麗光宗王昭時期,解樹因為什麼原因去世的?
王昭派人監視王貞和解樹,王貞故意假裝恩愛給人看,結果王昭知道後極為憤怒。崔知夢向王昭解釋,解樹與王貞素來有感情,解樹也從來不避忌男女之嫌,讓王昭不要太在意,可王昭還是忍不住去看一看解樹和王貞。
解樹懷有王昭的孩子,為了保住孩子甚至於不顧自己的身體,王貞知道解樹懷孕的事,只得細心地照顧解樹,哄著她開心不想讓他們有事,卻讓王昭誤以為王貞與解樹有了夫妻之實,下令不要再匯報王貞和解樹的事情。
高夏珍昏迷了一年後醒來,只要做夢就會夢到王昭,然後情不自禁地流淚,她不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一天,高夏珍在高麗時代化妝支援企業的特別展台上碰到了崔知夢,突然想起了很多與王昭有關的事來。
高夏珍覺得身體極為不適,想先休息一下,結果看到了高麗時代的風俗畫見到了王昭的畫像,才知道夢里所見的一切都是真的,她特別傷心將王昭獨自一個人留在了高麗。
崔知夢離開了,伯牙也在解決了王旭的事後也離開了,只留下王昭一個人無比孤獨,他留下了一句浮生感慨,離開人世去另一個世界尋找解樹,而王胄則挽著相愛的人的手,幸福地相守著。
『玖』 你知道哪些歷史人物「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唐玄宗和楊貴妃,陸游和唐婉。
『拾』 中國歷史上有幾位君主得到了真愛
順治帝 這是我找的資料 中國的歷史上,從來都是英雄與美人共存。其中四大美人最為知名,她們都得到了帝王們無與倫比的寵愛。可是,她們都並非能得到真正愛情的女子。包括那禍國殃民的褒姒、趙飛燕等,盡管帝王門對她們寵愛有加,但帝王們如若是知道要以自身性命或者以皇位江山等為代價,這些帝王們還是萬萬不肯的。就像唐玄宗雖然極度寵愛楊貴妃,但安祿山之亂時,為了保住皇位,還是同意叛軍將楊貴妃賜死。這些皇帝,最多迷戀的是她們的美色,倘若說這也算愛情,那麼無疑是踐踏了這個詞了。帝王身邊,往往都是佳麗三千,他們很難轉情於某一位女子,所以君王的愛情尤其珍稀和可貴。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順治皇帝無疑是個異端。他的另類,他出生、死亡、愛情、功過,短暫的一生,卻都帶著傳奇的色彩。順治帝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生於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即位,改元順治,在位18年。卒於順治十八年(1661),終24歲。順治是一位頗有作為的皇帝,他審時度勢,更張成法祖制,且倚重漢官,整飭吏治,推行與民生息的政策,清代初期從他親政開始逐漸鼎盛起來。他熱愛寫詩,並極具才情。他曾寫過一首《贊僧詩》是這樣的: 天下從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肩難。 朕為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閑。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不如不來又不去,來時歡喜去時悲。 悲歡離合多勞慮,一日清閑有誰知。 若能了達僧家事,從此回頭不算遲。 世間難比出家人,無憂無慮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皆因夙世種菩提。 個個都是真羅漢,披塔如來三等衣。 兔走鳥飛東復西,為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乾坤一局棋。 禹開九洲湯放桀,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今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卧土泥。 黃袍脫換紫袈裟,只為當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討幾時休, 我念撒手歸山去,誰管千秋與萬秋。 在這首詩里,可看的出這位天子多愁善感,他的浪漫與惆悵,使他不像政治家,倒更像一位詩人。他羨慕出塵脫俗的僧家生活,不留戀榮華富貴、江山皇權。這點在中國歷朝歷代的皇帝中,也不多見。同時順治皇帝還是一位歷史上罕見的痴情的皇帝。他固執,率性而為,一旦痴迷,則難以自拔。就像他痴迷佛學,深愛董鄂妃一樣。因為痴迷佛學,他甚至要放棄皇位,皈依佛門。因為深愛董鄂妃,他可以不顧任何政治影響、不顧天下人的唾棄,最後董鄂妃一去世,他便也不再留戀塵世。關於他和董鄂妃的愛情傳說,幾百年下來經久不衰。 董鄂妃的身世至今仍是個歷史之謎,一直眾說紛紜,主要有兩個版本。一是說董鄂妃就是一代名妓董小宛。但這個版本很快就被歷史學家們否決。還有一個版本則真實性比較高,據《清史稿》後妃傳記載,董鄂氏(即董鄂妃)是內大臣鄂碩的女兒。清代有選秀女的制度,但限制是13歲到16歲,而董鄂氏18歲才進宮。所以可以斷定,董鄂氏不是通過正常的渠道進入皇宮的。據考證,董鄂氏在順治十年入選秀女,被指配給襄親王,那年董鄂氏16歲。襄親王名叫博穆博果爾,是皇太極的第11個兒子,順治的同父異母弟弟。也因為這個,便註定了順治皇帝和董鄂妃的愛情悲劇。順治皇帝與他第二個皇後大婚時,按照當時清代的規定,王爺們的福晉要進宮侍宴。順治皇帝由此與襄親王的福晉董鄂氏相識相愛,襄親王博穆博果爾也因此憤而自殺。博穆博果爾死的同年,順治皇帝冒天下之大不韙,把董鄂妃接到宮中,封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後。順治皇帝還一度要廢第二任皇後,而冊封董鄂妃為皇後,可由於皇太後和大臣的反對,以及政治影響,他無奈只好作罷。可是,董鄂妃在宮中的待遇和所受的恩寵早已超過那個平庸的皇後。 順治皇帝對董鄂妃的寵愛有史可查,從為董鄂妃舉行隆重的冊妃典禮上就可以看出來。頒布詔書,大赦天下。在清代歷史上,因為冊立皇貴妃而大赦天下的,這也是絕無僅有的一次。順治皇帝要把自己的喜悅之情與天下人分享,給予董鄂妃他所能給予的極致。可惜董鄂妃一直體弱多病,所生的四皇子夭折後,更是一病不起,終於在順治十七年病逝於承乾宮,年僅22歲。董鄂妃病逝,順治皇帝痛不欲生,哭的死去活來,甚至尋死覓活,使得當時他的母親孝庄太後不得不讓左右的人看守他,以防他自殺。為了表達他的悲痛,順治皇帝在景山建水陸道場,大辦喪事。將宮中太監與宮女30人賜死,讓他們在陰間侍候自己的愛妃。同時令全國服喪,官員一月,百姓三日。順治帝讓學士撰擬祭文,命朝中大臣,皇親國戚都去哭陵。並親手撰寫了飽含深情,長達四千字的《端敬皇後行狀》來悼念愛妻,回憶了董鄂妃的種種往事,追封她為「孝獻庄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多情天子的歡喜與哀痛,也只能通過這些方式表達。順治死後,陵墓旁葬著兩位皇後,其中一位就是董鄂妃。 董鄂妃一死,順治皇帝悲痛欲絕,原本就痴迷佛學的他,更是消極厭世。在董鄂妃去世的當月,他就為自己舉行了剃度儀式,據說還取了個法號叫「行痴」,一心想遁入空門。這遭到當時他母親孝庄太後以及朝中大臣的強烈反對,順治皇帝無奈只好讓自己的身邊的太監替自己出家。最後,心愛之人的去世,又出家不成,順治皇帝終於積郁成疾,在董鄂妃去世僅僅三個多月後,就溘然離世。 能讓一代天子痴情至此,由此可見,董鄂妃絕非一般女子。那麼董鄂妃到底有多美呢,順治皇帝形容董鄂妃,曾用「嫵媚」這個詞來形容。也正是這個形容詞,讓文人墨客們臆想,滿洲女子很少有稱得上「嫵媚」的。董鄂妃的母親應該漢族的江南人,否則怎麼可能生出這般絕塵的女子。可惜,清代存有許多嬪妃的畫像,卻唯獨沒有董鄂妃的。更奇怪的是,順治皇帝本人非常擅長繪畫。他的山水畫,以及手指螺紋墨畫《渡水牛圖》都堪稱一絕。還尤其擅長人物速寫,據說有一次,他看見一大臣,忽然命令其跪下,這位大臣嚇出一身冷汗。順治對他凝目熟視片刻後,取筆當即畫了一幅畫像,遞給左右諸臣傳閱,這位大臣轉驚為喜,請順治將畫像賜給自己,順治卻笑而不答,隨手將畫像付之一炬。可見,順治皇帝的畫畫甚為不凡。可是,也許是經久失傳,或者是其它原因,偏偏沒有董鄂妃的畫像流傳下來,因此,董鄂妃的容顏自然也成了個千古之謎。 順治皇帝一生,有很多無奈,他壯志難酬,治國理念得不到支持;他無力自主的婚姻,不能把自己最愛的人封為皇後,這些都給予了他無限的傷感。據當時的傳教士湯若望記述,順治皇帝在沒有遇到董鄂妃之前,也曾縱情於聲色,董鄂妃進宮後,少年天子忽然轉了性子,專情起來。正所謂是萬千寵愛於一身,「六宮粉黛無顏色」。很想知道,在幾百年前,順治皇帝和董鄂妃那該是怎樣驚世駭俗的相遇,譜寫了這樣刻骨悲壯的愛情故事。兩個如此相愛的人,雖然不能活著白頭偕老,死後能葬在一起,終也算美滿了。雖然董鄂妃的容顏是個迷,但我想,也許她不一定是傾國傾城,順治所愛的,並不是她的外貌。順治的第一位皇後博爾濟吉特氏便是蒙古知名的美人。卻在最後因為性情刁蠻、奢侈無度而落得個被廢的下場。順治皇帝之所以這般寵愛董鄂妃,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據順治在《端敬皇後行狀》中回憶,「他下朝時董鄂妃總是親自安排飲食,飯菜做好後更要先品嘗。當他批閱奏章時,董鄂妃常陪伴在他身邊。更難得的是,她時常勸說順治,處理政務要服人心,審判案件要慎重。連宮女太監犯錯誤時,她也往往為他們說情。」我想,這些就是董鄂妃能得到天子愛情的真正原因。順治皇帝如此深情的回憶董鄂妃的往日種種,可見,董鄂妃的離世,確實給予這個少年天子致命的打擊。一個女子若是太受皇帝寵愛,在歷史上則容易留下罵名。董鄂妃卻是個例外,在她陪伴順治皇帝身邊的時候,順治皇帝從未怠慢國事。他勵精圖治,安邦定國。反而是在董鄂妃死後,他才萬念俱灰。可見,董鄂妃不但是他的紅顏知己,還是他精神的支柱,董鄂妃一離世,順治皇帝所有意志、所有在塵世中的留戀都跟著消散了。 不久前,曾看過凌力的小說《少年天子》,書中描述了順治皇帝短暫傳奇的一生,描述了他的種種治國方略,他所處身的錯綜復雜的政治環境。還有他和董鄂妃的愛情故事更是尤其感人。書中,他們彼此傾慕,彼此相愛。不是因為他是皇帝,不是因為榮華富貴,不是因為世俗的任何東西。愛情在他們之間是平等的,沒有尊卑貴賤。這部小說讀過之後,久久都不能忘懷。後來追看由此書改編的電視劇《少年天子順治篇》,也是近年來電視劇中難得的佳作。劇中痴情的天子,溫婉嫻雅的董鄂妃,彷彿真是其人一般。對其中一場戲尤其記憶深刻,順治皇帝問重病彌留之即的董鄂妃「冷嗎?」,董鄂妃回答「冷」。順治連忙給董鄂妃蓋上一層被子,又問「還冷嗎?」,董鄂妃又回答「冷」,順治又蓋上一層被子,問「還冷嗎」,董鄂妃回答還是 「冷」,順治只好把董鄂妃抱在懷里,可是董鄂妃仍是不斷的說「冷」。這個時候的順治皇帝幾乎崩潰,手足無措,一邊流著眼淚一邊喊「我沒辦法了啊」。身為天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卻始終挽留不住心愛之人的生命。那種悲痛與絕望,讓我忍不住跟著他一起流淚。 我們生在這個年代,不能親眼見證順治皇帝與董鄂妃這一段曠古之戀。但若有轉世,也希望這一對不平凡的戀人能生生世世相愛下去。正如《少年天子順治篇》這部電視劇的歌曲里所唱的:「西風烈,殘陽斜,生與死永相別。來去之間,重重疊疊,雲中夢中不見天階。蒼茫人生,古來陰晴圓缺。愛過恨過,臨行依然不覺。笑聲伴淚水,奔流年年月月,此生悲喜難決。但原風雨路上獨行夜,你如花,我如葉,如泣如訴。我是飄零葉,此去永相別,來生相逢處,淚難歇。」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