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故事主要內容

歷史故事主要內容

發布時間:2021-02-28 07:46:22

A. 講歷史人物的故事簡單些的主要內容

1、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

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陳蕃願掃除天下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3、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

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4、宗愨(què)乘風破浪

宗愨,字元干,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後志向是什麼?他回答:「希望駕著大風刮散綿延萬里的巨浪。」(宗炳說:「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結婚的當晚就遭到強盜打劫。

當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宗炳因為學問高,大家都喜歡跟著他讀儒家經典。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因此不被同鄉稱贊。

6、畫家趙廣不屈

趙廣是合肥人,本來是李伯時家裡的書童。李伯時作畫的時候就侍奉在左右,時間長了就擅長畫畫了,尤其擅長畫馬,幾乎和李伯時所作的一樣。建炎年間,他落在金兵手裡。金兵聽說他擅長畫畫,就讓他畫擄來的婦人。

趙廣毅然推辭作畫,金兵用刀子威脅,沒得逞,就將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趙廣其實是用左手作畫的。局勢平定以後,趙廣只畫觀音大士。又過了幾年,趙廣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識分子所藏的李伯時的觀音畫,大多是趙廣的手筆。

B. 說兩個歷史小故事的主要內容

1、扇枕溫衾漢朝黃香
漢。黃香。年九歲。失母。思慕惟切。鄉人稱其孝。香內躬執勤苦。一意容事父。夏天暑熱。為扇涼其枕席。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褥。太守劉護表而異之。有詩為頌。
詩曰。冬月溫衾暖。炎天扇枕涼。兒童知子職。千古一黃香。
2、親嘗湯葯西漢文帝劉恆
西漢文帝。名恆。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後。帝奉養無擔。母嘗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葯非親嘗弗進。仁孝聞於天下。系詩頌之。
詩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載玻湯葯必先嘗。

C. 歷史故事內容

赤壁之戰
曹操統一了北方之後,剩下能與他對抗的,就只有在長江一帶的孫權和在湖北一帶的劉備了。
公元208年,曹操帶了20萬大軍(對外號稱 80萬)南下。劉備退守湖北武昌,此時他只有軍士兩萬多人。在軍師諸葛亮的建議下,他決定與孫權共同抗曹。諸葛亮向孫權指出,曹操雖然人多,但其中有七八萬是剛投降的荊州士兵,這些人主要是水軍,是作戰的主力,但他們不一定真心服從曹操。而北方的曹操士兵,不善於水戰,長途而來生病的也很多。這些分析使孫權看清了形勢,同意派大將周瑜帶領三萬軍士與劉備一起戰斗。
曹軍駐扎在赤壁(今湖北嘉魚縣東北,又一說在今湖北赤壁市),曹操下令用鐵索把戰船鎖在一起,以便北方士兵在船上行走。諸葛亮和周瑜都決定用「火攻」的方法進攻曹操。一天夜裡,颳起了東南風。周瑜派部下黃蓋假裝投降曹操,帶著十艘戰船,船上裝著灌了油的柴草,向曹軍駛去。接近曹軍時,他們同時點火,火船頃風向曹操的戰艦駛去,曹軍戰艦因為鎖在一起,一時無法解開,不一會便成了一片火海。火又燒到了岸上,曹軍死傷很多。
赤壁之戰後,全國形勢發生了變化。曹操退回北方。曹操死後,公元220年,他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立,國號為「魏」,都城為洛陽。劉備乘機占據了荊州大部分地方,又向西發展,在公元221年,也自立為帝,國號為「蜀」,建都成都。孫權則鞏固了在長江中下游的勢力,公元 222年稱王,國號「吳」,都城為建業(今南京)。三國鼎立的局面,直至公元280年西晉滅吳才結束。

D. 中國歷史故事內容

1、大約四千七百多年前,軒轅(即黃帝)聯合炎帝戰勝九黎族蚩(版chi)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權」,之後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為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後人將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又稱為「炎黃子孫」。
2、堯是黃帝以後比較著名部落聯盟首領,堯去世後,舜建議把帝位讓給堯的兒子丹朱,諸侯不拜丹朱卻拜舜,推舜為帝。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
3、鯀(gun)的兒子禹採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有功,受舜禪讓成為新的部落聯盟首領。
4、禹禪讓帝位給伯益,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自此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堯」、「桀驁不馴」都出於此人。

E. 寫出一個自己熟悉的歷史故事的主要內容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F. 歷史人物故事的主要內容

XXX(歷史人物)自幼家境貧寒,在母親的教導下,發奮圖強.經過幾次失敗後,XXX終於考取了進士,後來清正廉明,為民請命,成為一代名臣.

G. 歷史故事是哪些內容分別是什麼

指鹿復為馬——趙高霸王別姬制——項羽暗度陳倉——劉邦負荊請罪——廉頗烽火戲諸侯——周幽王望梅止渴——曹操圍魏救趙——孫臏田忌賽馬——田忌紙上談兵——趙括完璧歸趙——藺相如聞雞起舞---祖逖草木皆兵---苻堅身在...

H.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主要內容概括20字以內

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與澠池會盟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回。廉頗很不服氣,揚答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8)歷史故事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故事道理——

1、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要像廉頗一樣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真誠道歉。

2、不能居功自傲,像廉頗一樣,自以為天下的事都是靠自己一個人的功勞。

3、要以大局為重,像藺相如一樣,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從國家利益出發,舍小我全大我。

I. 誰知道歷史故事的主要內容

1、蘇武牧羊
蘇武,西漢杜陵人。漢武帝時期,他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貴族要逼他投降,他寧死不降,被關進地窖里,後又被流放到冰天雪地、荒無人煙的北海去牧羊。
但他威武不屈,困苦不移,「渴飲雪,飢吞氈」,堅持十九年如一日,直至最後勝利回到長安。蘇武這種堅貞不渝的民族氣節,兩千多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傳頌。

2、唐僧取經
唐僧,法號玄奘 ,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也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翻譯家。他十幾年的取經途中,足跡遍布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家和地區,跋涉五萬余里,帶回了六百五十多部佛教書籍。
接著,他又用了十九年的時間從事翻譯工作。譯成佛經 75 部,1335 卷。還寫了一部世界名著《大唐西域記》。為祖國文化、為中印等國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貢獻。

3、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今河南湯縣人,是南宋時傑出的抗金英雄。他少年貧窮,勤學務農,20 歲時投軍報國,39 歲時即遭投降派殺害。十九年中屢建戰功,曾大敗金兵,打得金兵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他雖身遭殘害,但他的英雄本色和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為人們所歌頌。

4、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
司馬光是北宋大臣和歷史學家,他花了十九年的時間,搜集通閱了公私史書、史料,考遍了歷史的真偽,主編了《資治通鑒》這本空前的編年體巨著,上起戰國,下至五代的 1362 年的歷史,共 294 卷,為我國系統地、完整地保存古代歷史資料,作出了巨大貢獻。另外,該書敘事簡要,文字精練,語言生動,又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

5、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6、庖丁解牛

這一天,庖丁被請到文惠君的府上,為其宰殺一頭肉牛。只見他用手按著牛,
用肩靠著牛,用腳踩著牛,用膝蓋抵著牛,動作極其熟練自如。他在將屠刀
刺入牛身時,那種皮肉與筋骨剝離的聲音,與庖丁運刀時的動作互相配合,
顯得是那樣的和諧一致,美妙動人。他那宰牛時的動作就像踏著商湯時代的
樂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時所發出的聲響也與堯樂《經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覺看呆了,他禁不住高聲贊嘆道:「啊呀,真了不起!
你宰牛的技術怎麼會有這么高超呢?」
庖丁見問,趕緊放下屠刀,對文惠君說:「我做事比較喜歡探究事物的規律, 因為這比一般的技術技巧要更高一籌。我在剛開始學宰牛時,因為不了解牛 的身體構造,眼前所見無非就是一頭頭龐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 年的宰牛經
歷以後,我對牛的構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時,出現在眼前的就不再是 一頭整牛,而是許多可以拆卸下來的零部件了!現在我宰牛多了以後,就只 需用心靈去感觸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麼地方可以下刀, 什麼地方不能。我可以嫻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構造,將刀直接刺入其筋骨 相連的空隙之處,利用這些空隙便不會使屠刀受到絲毫損傷。我既然連骨肉 相連的部件都不會去硬碰,更何況大的盤結骨呢?一個技術高明的廚師因為 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換一把刀;而更多的廚工則是用刀去砍骨頭,所 以他們一個月就要換一把刀。而我的這把刀已經用了19年了,宰殺過的牛不 下千頭,可是刀口還像剛在磨刀石上磨過一樣的鋒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 牛的骨節處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極薄的刀鋒插入牛骨的間隙,自然顯得寬綽而游刃有餘了。所以,我這把用了19年的刀還像剛磨過的新刀一樣。盡 管如此,每當我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難以下手,這時就要特別警惕,瞪大眼睛,動作放慢,用力要輕,等到找到了關鍵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將 牛剖開,使其像泥土一樣攤在地上。宰牛完畢,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環顧四周, 不免感到志得意滿,渾身暢快。然後我就將刀擦拭乾凈,置於刀鞘之中,以備下次用。」
文惠君聽了庖丁的這一席話,連連點頭,似有所悟地說:「好啊,我聽了您的 這番金玉良言,還學到了不少修身養性的道理呢!」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世間萬物都有其固有的規律性,只要你在實踐中做有心人,
不斷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會做得十分漂亮。

7、智子疑鄰
出處
《淮南子·說林訓》
春秋時,有一次楚靈王親自率領戰車千乘,雄兵10萬,征伐蔡國。這次出征非常 順利。楚靈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棄疾留守蔡國,全權處理那裡的軍政
要務,然後點齊10萬大軍繼續推進,准備一舉滅掉徐國。楚靈王的這個弟弟棄疾, 不但品質不端,而且野心極大,不甘心僅僅充當蔡國這個小小地方的首腦,常常 為此而悶悶不樂。棄疾手下有個叫朝吳的謀士,這個人非常工於心計,這一天, 他試探道:「現在靈王率軍出征在外,國內一定空虛,你不妨在此時引兵回國, 殺掉靈王的兒子,另立新君,然後由你裁決朝政,將來當上國君還成什麼問題嗎!
」棄疾聽了朝吳的話,引兵返楚國,殺死靈王的兒子,立哥哥的另一個兒子子午 為國君。楚靈王在征討途中聞知國內有變,兒子被弟弟殺死,頓時心寒,想想活
在世上沒有意思,就上吊自殺了。在國內的棄疾知道楚靈王死了,馬上威逼子午 自殺,自立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BR>另一個故事是:晉獻公寵愛驪 姬,對她的話真是言聽計從。騙姬提出要將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齊立為太子,晉獻公滿口答應,並將原來的太子,自己親生的兒子申生殺害了。驪姬將這兩件事做完了,但心中還是深感不踏實,因為晉獻公還有重耳和夷吾兩個兒子。此時,這
兩個兒子也都已經成人,領姬覺得這對奚齊將來繼承王位都是極大的威脅,便建議殺了重耳和夷吾兄弟倆,晉獻公竟欣然同意。但他們的密謀破一位正直的大臣探聽到,立即轉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聽說後,立即分頭跑到國外避難了。
《淮南子》的作者評論這兩件事說:「聽信壞人的話,使父子、兄弟自相殘殺就 像砍去腳指頭去適應鞋的大小一樣(猶削足適履),太不明智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故事主要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