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上禍從口出的故事

歷史上禍從口出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8 07:30:42

❶ 歷史上有哪些真實的禍從口出的事件呢

這事兒必須得有寫《陋室銘》的劉禹錫一席之地,這位仁兄把禍從口出這個成語演成一出連續劇,在歷史上也算曠古爍今的。

劉禹錫出生在唐代,出生地是中山,故此這哥們和三國時期那個大耳朵共同聲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出身這玩意大抵他怎麼說別人就怎麼信,可恨的是現代一些吃飽撐壞的考據黨,他們論證出“劉郎”可能有匈奴血統,這就比較卡臉了。

至於吐槽機叫他“劉郎”的原因,這就得從第一個故事說起了。

沒有Triple Kill了,劉郎再沒回過長安,當他變成劉老漢的時候去了洛陽,在那裡結束了自己狂躁的一生。吐槽機覺得雖然劉郎這半輩子被人安排的明明白白,但他依然是條漢子,扯淡完畢。

❷ 禍從口出事例

賀若弼父子的杯具都是因為禍從口出。

賀若弼.隋滅陳名將.其父賀若敦為南北朝北周時的大將.以威猛出名.曾任金州總管.在參加平定湘州之戰中立有大功.自以為能受朝廷封賞.但沒想到因被奸人所誣.不賞反被降職.心中憤憤不平.當著使者的面就大怒.大發怨言.當時北周權臣宇文護也許早就對他不滿.有除之而後快之意.這次聽到使者回來一說.馬上把賀若敦調回,迫其自殺.臨死之前賀若敦對兒子賀若弼說:'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當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說完拿錐子狠狠地刺破兒子的舌頭.想以痛感讓賀若弼記住他的臨終遺言和血的教訓.
轉眼十幾年過去.已是大隋天下.賀若弼也成了隋的右領軍大將軍,以吳州(揚州)總管鎮守江北.成為滅陳的前線.滅陳戰役中任行軍總管.滅陳後和韓擒虎爭功.使文帝楊堅心有不快.認為他貪功邀寵.特別是他認為不如自己的楊素都坐上尚書右僕射的高位.而他還是一個將軍.不滿之情溢於言表.一些好事之人便把他說的氣話告之楊堅.楊堅把他下獄責備一番念他有功放了.誰知他不但不能警覺和收斂.反而誇耀他和太子楊勇的關系密切.後來楊勇失寵被廢.他又為楊勇鳴不平.文帝又把他招來質問:我用高穎,楊素為宰相,你在眾人面前多次大發厥詞,說他們什麼也不能幹,只會吃飯.什麼意思?言外之意是說我這個皇帝也是廢物不成?..........賀若弼只能伏地求寬恕.文帝把他消職為民.一年後復其爵位.但不重用.楊廣篡位後因議煬帝太奢侈.被隋煬帝所殺.
賀若弼父子的悲劇讓我們對孔子的那句'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有更深的體會.當說才說.不當說則不說.不能意氣用事.更不能發一些徒勞無益.與事無補的怨言.也許對不平和偏見最好的處理方式是淡然處之,心平氣和.不努不怨.知"止"節欲.

❸ 禍從口出來源的故事

禍從口出的意思是災禍從口裡產生出來,指說話不謹慎容易惹禍。出自晉代傅玄《口銘》:「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意即病從口中進入人體,禍患也從口中說出。

典故:

山裡人的冬天,格外寒冷。每到夜晚三五成群,大家都聚到一家,圍著火爐——「講古」(也就是吹牛、講故事、侃大山)。

張家坳有一個五十來歲的張知府,這天家裡住了個販羊子的客人。將買來的20多隻山羊關在他家過夜。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到了夜晚,聚集了十來個鄰居在張知府家「講古」,打發漫長的黑夜。

大家開始講古,一人一個故事,挨到挨到來。你方唱罷我登台,氣氛濃烈。第一輪下來,都講了,只有這外來客人沒有講。張知府說:「這個客人,我們都講了,你也講一個?」這客人說:「我講不好,你們繼續講,我聽便宜。」

緊接著又將了一輪,張知府又說:「這個客人,你光聽便宜不得行,你一定要講一個!」這客人說:「我真的講不好,你們繼續講。」

第三輪講完後,張知府說:「不行,不能光讓你聽便宜,你無論如何也要講一個。」其他人也跟著附和「講一個」、「講一個」。

這客人看著眾怒難犯,只好講了一個。不巧的是這位客人講到了馬棒(馬棒,川東地區過去一種自製的吸煙工具)。恰在此時,這張知府嘴裡叼桿長煙袋正在爐子上點煙,於是大怒,跟這羊兒客大罵起來了。

張知府一怒之下來到羊圈邊,打開圈門,將這客人的20來只山羊趕出了圈外。

可伶的羊兒客,半夜三更,寒天冷凍,荒山野嶺獨自趕著一群羊兒行進在荒原,好不凄慘。

這便是「禍從口出」的典故。

(3)歷史上禍從口出的故事擴展閱讀:

禍從口出的故事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常被武則天壓制,對她心存不滿,想要將她廢為庶人,他找到了上官婉兒的爺爺上官儀商議。

上官儀說:皇後專橫,海內失望,應廢黜以順人心。唐高宗就讓他起草廢後詔書,武則天很快得到消息,向高宗申辯。李治心軟了,又怕武則天怨恨,就說:這都是上官儀教我的。

上官儀卒,被武則天抄家。

❹ 歷史上有哪些真實的禍從口出的事件

這事兒必須得有寫《陋室銘》的劉禹錫一席之地,這位仁兄把禍從口出這個成語演成一出連續劇,在歷史上也算曠古爍今的。

劉禹錫出生在唐代,出生地是中山,故此這哥們和三國時期那個大耳朵共同聲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出身這玩意大抵他怎麼說別人就怎麼信,可恨的是現代一些吃飽撐壞的考據黨,他們論證出“劉郎”可能有匈奴血統,這就比較卡臉了。

至於吐槽機叫他“劉郎”的原因,這就得從第一個故事說起了。

沒有Triple Kill了,劉郎再沒回過長安,當他變成劉老漢的時候去了洛陽,在那裡結束了自己狂躁的一生。吐槽機覺得雖然劉郎這半輩子被人安排的明明白白,但他依然是條漢子,扯淡完畢。

❺ 「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歷史上有哪些禍從口出的故事

我覺得最著名的禍從口出的故事應該就是李重潤

❻ 有些話多說多錯,歷史上有哪些禍從口出的故事

寇準做人很囂張,他任宰相的時候有一次大家一起吃飯,寇準的鬍子被湯打濕了,當時副手丁謂很殷勤的過來幫他擦鬍子,寇準就斜著眼諷刺丁謂:你一個朝廷大員給長官溜須還要臉么?這就是溜須的來歷。羞愧難當的丁謂懷恨在心,最後想方設法的攻擊寇準,最後導致寇準被貶到了廣東。

宋朝的時候有個和尚找到趙光義,說求皇帝幫忙修一下天台國清寺,趙光義問我修寺有什麼好處,和尚說我無以為報,只好等寺成自焚以報(……)。行!於是趙光義派了個侍衛帶著和尚一起修廟去了,等修完了侍衛說來吧,寺修好了,柴火我也給你准備好了,快到碗里來吧。和尚痛哭流涕,死活不幹,說我得面見皇上和他謝恩再說……侍衛大怒,把和尚叉起來扔火堆里燒死了。《燕翼詒謀錄》

❼ 歷史上有哪些禍從口出的故事

成語詞目 禍從口出 成語發音 huò cóng kǒu chū 成語解釋 災禍從口裡產生出來。指說話不謹慎容易惹禍。 成語典故 晉·傅玄《口銘》:「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成語造句 在這樣「~」之秋,給自己也辯護得周到一點罷。(魯迅《華蓋集續編·再來一次》)

❽ 歷史上發生過哪些禍從口出的故事

晉孝武帝司馬曜

《晉書·卷九》載「時張貴人有寵,年幾散失,帝戲之曰:『汝以年當廢矣。』貴人潛怒,向夕,帝醉,遂暴崩。」《晉書·卷十一》載「為張貴人所弒。」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禍從口出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