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朝代順序及相應歷史人物
夏:大禹,啟,少康,桀
商:湯,盤庚,紂
周: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姜子牙,周厲王,周幽王(西周)
周平王,齊桓公 晉文公 秦穆公 楚莊王 宋襄公 吳王夫差 越王勾踐等諸侯,孔子 老子 孟子 莊子 墨子 韓非子等諸子百家的創始人及代表人物,孫武(孫子) 吳起 孫臏的軍事家,管仲 田忌 范蠡 伍子胥等士大夫,四大美女之西施 扁鵲 (魯班)公輸班(春秋戰國)
秦:秦始皇(嬴政)二世(胡亥)趙高 李斯 王翦 白起,陳勝吳廣 項羽虞姬
西漢:漢高祖(劉邦)蕭何韓信 漢文帝漢景帝 漢武帝(劉徹)衛青 霍去病 董仲舒 王昭君 蔡倫 王莽
東漢:光武帝劉秀 張衡
三國:(魏)曹操曹丕曹植 司馬懿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等建安七子,(蜀)劉備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 諸葛亮,(吳)孫權周瑜黃蓋魯肅呂蒙,董卓 呂布 袁紹 貂蟬 華佗 張仲景等
西晉:司馬炎
東晉:謝安 王羲之 王獻之 顧愷之 葛洪 羊欣 等
南北朝:拓跋弘等
隋:隋文帝 隋煬帝楊堅
唐:高祖李淵 太宗李世民 武則天 唐玄宗,魏徵 杜如晦 房玄齡 長孫無忌 狄仁傑,郭子儀 李光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王勃 李商隱 杜牧等等著名的詩人
吳道子 楊貴妃 孫思邈
五代十國:李煜等
遼宋金西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宋太祖趙匡胤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西夏皇帝元宏 宋徽宗 等皇帝 :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著名詞人;岳飛,寇準的民族英雄;張擇端等著名畫家 宋括
元:成吉思汗鐵木真,太祖忽必烈,關漢卿 賈仲明等著名作曲家
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明成祖朱棣,萬曆皇帝,崇禎皇帝等;吳承恩,羅貫中,施耐庵等小說家;魏忠賢等著名宦官;戚繼光,鄭成功,袁崇煥的民族英雄
清: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光緒,溥儀等皇帝;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洋務大臣;曹雪芹等小說家
❷ 歷史人物
秦檜的故事
南宋高宗年間。有一天,皇後在後宮設宴,召集各位官太太和貴婦人參加。
席間,御廚端上來一道菜——淮青魚。這種魚因為產量稀少,因此相當名貴。皇後很得意地招呼大家享用,還特別問宰相秦檜的老婆王氏:「你吃過這種魚嗎?」
王氏不假思索,回答道:「經常吃,我們家比這大的淮青魚都有,娘娘您要想吃,我明天就給您進奉幾條。」
王氏以為找到了一個拍皇後馬屁的好機會,回到家裡就把這事對秦檜說了,沒想到秦檜聽後大驚失色,說:「你這個蠢女人,闖了大禍了知不知道?」
王氏生氣地說:「我是為你在宮內鋪路,你不領情還罷了,反過來還責罵我。」
「唉!」秦檜嘆了口氣,也不理王氏,在房裡皺著眉頭來回轉悠。忽然,他的眉頭一展,高聲對外面喊道:「來人啊!去,買幾條大草魚,明天讓夫人送去宮里。」
「什麼?你讓我送草魚?」王氏莫名其妙,「那值幾個錢!而且它雖然看起來像淮青魚,但皇後娘娘可是行家,一看就知道。你想魚目混珠,不要命了?」
「你送淮青魚才真的叫不要命了!聽我的,明天就送大草魚進宮。」秦檜冷冷地說道。
第二天,皇後看到王氏送來的草魚,大笑道:「我昨天還跟皇上說,淮青魚天下珍饈,不信秦愛卿家會比皇家還要多。原來是你給搞錯了,把這些普通的大草魚當成淮青魚了,哈哈哈……」
❸ 中國著名歷史人物
中國著名歷史人物有:
1、韜略鼻祖、兵家之宗——呂尚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創建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
2、春秋第一霸的主謀者——管仲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譽,對內政外交政策進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方針策略,被齊恆公任為上卿,尊稱「仲父」。
執政四十年,因勢制宜,分設各級官吏,選拔士子,賞勤罰惰,征賦稅,統一鑄造、管理錢幣,制定捕魚、煮鹽之法;對外採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
他秉政三年,齊國大治,成為「五霸之首」。
3、奇謀成霸業、經商成巨富——范蠡
范蠡(lǐ),字少伯,漢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邑(今河南淅川縣)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謀士和實業家。後人尊稱「商聖」。
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後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為相。范蠡辭而不受,後遷往陶地(今山東肥城湖屯鎮陶山,幽棲寺本名「陶公幽棲寺」,俗稱西幽寺,始建於宋代,緊鄰范蠡墓。)經商積資巨萬,世稱「陶朱公」。
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乃中國儒商之鼻祖。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4、計關秦王朝興衰成敗——李斯
李斯(約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駐馬店上蔡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千古一相。
李斯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秦統一之後,李斯參與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眾議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提出並且主持了文字、車軌、貨幣、度量衡的統一。
李斯貢獻巨大,但是害死了韓非,後被趙高所害。
5、輔佐劉邦創建西漢王朝的謀略家——張良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潁川城父(今河南省寶豐縣李庄鄉古城村)人。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後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雲游。張良去世後,謚為文成侯。
《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現出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後世敬其謀略出眾,稱其為「謀聖」。
❹ 了解符姓的來源和符姓歷史名人
符姓,出自姬姓,起源於琅琊,始祖符雅公。
根據《姓纂》所記載的:「魯回頃公 孫 公雅為秦 符璽令,答因為氏,琅邪」,應該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
最著名的符姓現在莆田和海南一帶。莆田符氏入瓊而籍居的海南符氏先祖符有辰、符渚、符大本公都遷自莆田縣,為今海南省各支符姓始祖。
歷史名人:東漢符乾人、學者符融。
後晉符蒙,官至禮部侍郎。
唐代符令奇,官吏,監察御史、詩人符載。
北宋初有大將符彥卿。
宋代有中奉大夫符授。
明代有廣西按察司僉事符驗。
清代有詩人符曾。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音pú)堅。苻姓和符姓是不同的。苻氏,依照《晉書苻洪載記》的記載,則是由蒲氏更改,算起來是夏禹姒姓後裔,始見於距今約1600多年以前的南北朝時期而符姓得姓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
❺ 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人物
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論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2、孫武(約公元前535-?),字長卿,漢族,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一說博興,或說廣饒)人。著名軍事家。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3、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趙政(趙正。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秦莊襄王之子,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4、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盡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5、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在後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詩人杜甫也有贊揚諸葛亮的《蜀相》名篇傳世。
6、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曾出現另一個民間起義的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後(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後(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❻ 符姓有當今哪些名人
符 堅 教授。男,1944年10月,海南文昌人。大學。廣東省農工商管理幹部學院黨委書記兼院農。廣東企業文化研究全常務理事,廣支科學決策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歸僑優秀知識分子。1949年起在海南農墾局、廣東農墾總任於事、副處長、副院長、院長等職,從事行政、教學管理和政治理論教育工作。主編《思想教育選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實用美學》等書,參加編寫《哲學簡明教程》等書。發表文章近百篇50多萬字。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理論。
符 忠 男,1946年7月出生,大學文化,著名書畫家。並擅長中醫、園林藝術。長期對書畫藝術進行全面的基礎理論研究。藝術實踐面廣,努力創作健與美的藝術形象,書畫作品變革出新,風格獨特;入選參加國內外展銷,多次獲獎,被多處收藏,入編《世界當代書畫名家大辭典》等幾十部辭書與大型畫冊。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受聘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藝術系兼職副教授等職。
符策華 政工師,男,高級工程師。1942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於龍門高中學校。現任定安縣南扶水庫工程管理處副主任。主要業績:從事水利工程技術管理工作30多年。在發展養魚業推廣應用高產網箱養魚新技術方面取得顯著成績。主持完成的「冬季網箱養殖福壽魚試驗」,獲省科技進步四等獎。參與「水庫網箱養殖羅非魚高產技術試驗」,獲省進步四等獎。參與「水庫網箱養殖羅非魚兩種致病菌引起的病及防治研究」,獲省農業廳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網箱養殖福壽魚技術應用」獲省漁業豐收一等獎,獲全國水庫漁業豐收二等獎。個人撰寫的《網箱養殖福壽魚技術》論文,在全國水庫漁業學術會上宣讀交流。並獲全國優秀論文證書,收錄在《實用科學技術成果資料庫》。發表《水庫網箱養殖羅非魚兩種致病引起的病及防治研究》、《網箱養殖福壽魚技術》論文被省社會科學院載入《科教興國系列叢書》以及《網箱養殖福壽魚技術報告》、《網箱養魚技術》等,其實用專利技術在亞洲「1996年中華實用專利技術轉讓及成果開發洽談會」上進行學術交流和專利轉讓。曾多次獲縣、省與全國先進工作者證書。被評為全國科技先進工作者和獲六個部門聯合發給榮譽證書及獎金,連續四年被評為縣優秀共產黨員,多次獲得國內外論文作者證書。
符春久 男,1939年11月生,河南內鄉人。中共黨員。1963年畢業於西安郵電學院無線電系,現任職於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研究員。30多年來,主要從事氣體放電等離子體物理和微波電子學領域的研究工作。多年來主持並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共十多項,其中獲得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兩項,獲中國科學院科研成果二等獎兩項、三等獎一項、五等獎一項、中科院電子所技術革新三等獎一項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人事部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中國科學院授予中國科學院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等。
符光利 男,漢族,1947年3月31日生,雲南省宣威市人。1982年雲南中醫學院中葯系本科畢業。1994年又取得中醫專科高教自考文憑。1978年考入雲南中醫學院前,曾在農村當了近十年的「赤腳醫生」。現為宣威市中醫醫院醫務科科長,副主任中葯師,宣威醫葯學會理事。從事中醫內、婦科臨床和中葯工作。在應用民間草葯和中醫葯治療風濕類疾病,婦科不孕和其他一些疑難雜病方面療效頗好。撰有「辯證分型治療坐骨神經痛的體會」、「民間治療痹證的草葯拔萃」等14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或省級以上學會上發表或交流。目前重點進行中草葯治療類風濕、婦科病、肺癌等的臨床觀察研究。
符國璦 高級工程師。男,漢族,1934年9月出生。畢業於廣東林學院。現暫任河南省林業局森林植物標本室負責人。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理事,海南省資深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主要業績:長期以來,一慣從事海南熱帶天然林植物分類與木材粗視構造研究工作;因研究工作之需經常深入林區調查研究,故能獲得較多的第一手資料,既積累實踐經驗,又採集了3萬多份植物標本與783種木材標本,為充實海南林科所與海南林業局森林植物標本室作出了應有貢獻。與此同時,在國內各類刊物上發表《海南島五指山森林垂直分布及其特徵》、《海南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紅樹林》、《我國翠柏屬一新變種》、《中國櫻屬一新種》等62篇學術論文,取得發現海南翠柏、海南櫻花、波葉錐、文昌錐、廣卵葉紅花荷、褐毛青皮竹、光鞘石竹、海南斑竹、紫竹仔、山風凰竹、平昌錐、黑節茶稈竹、五指山毛蕊茶……等18種新植物;以及與人共同發現馬鞭草料膜萼藤屬與蓮葉桐科蓮葉桐屬2個新分布屬的科研成果,還編著出版了《海南省保護植物》(第一冊)與《海南島主要經濟木本植物》2本小書;以及編寫《海南島用村植物新名錄》、《海南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植物名錄》等10個地區性植物名錄;故有人譽其為海南省唯一的樹木分類專家或海南省權威樹木分類專家。從1988—1995年,曾獲得海南行政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個、四等獎2項,廳級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中國華城信息網路科技信息研究中心評定的優秀論文獎一等獎1項,海南省植物學會評定的優秀論文獎三等獎1項。
符榮輝 男,53歲,1969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現就職於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設計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全國項目法研究會副會長、武漢建築業聯合會副會長。一直從事於土木工程建設,出色地承擔了港口碼頭、泵房、水廠、船台、滑道、特大型橋梁等近20個重要工程的施工,對水下作業、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液壓滑模、光面爆破、強夯、樁基施工、鋼板樁格型結構施工、特大型橋梁施工等方面的專門理論和技術頗有建樹。參加了「六五」科技攻關項目「大口徑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樁鑽孔嵌岩工藝與設備及側向承載力的研究」;主持施工的廣州港新沙港區1號至5號泊位填補了我國格型鋼板樁結構碼頭的空白,獲武漢科技進步一等獎、交通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組織指揮了世界上連續長度最大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連續剛構橋施工,創造了一整套建造特大型橋梁深水墩施工的新工藝、新技術;作為主要完成者,組織研製的GZY-3000型工程鑽機為我國自創、達國際先進水平,獲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卓有成效地組織了世界第四、中國最大跨度的江陰長江大橋的施工;總結了國內領先水平的大型工程施工管理經驗,被聘為全國工程項目管理委員會高級顧問。主要論文有《沙市鋼管廠碼頭施工總結》、《川江船廠後張預應力魚腹式鋼筋混凝土梁施工技術總結》、《重慶石棉製品廠深水取水工程施工總結》、《中國第一座格型鋼板樁碼頭施工綜述》、《黃石長江大橋深水墩施工管理與施工技術綜述》等。被選入編《當代中國科學家與發明家大辭典》、《中國當代名人錄》、《中華科技精英大典》等。「全國施工企業優秀項目經理」、「武漢市優秀專家」、國家級政府津貼獲得者。
符逸公 男,1954年生,湖南長沙人。生於書香世家,博覽文史,兼工書畫。原統戰新聞《聯合參考報》副總編,兼《文藝家》通訊主編、香港國際交流出版社顧問編委,新加坡神州藝術院顧問、加拿大世界書畫家總會顧問、中國汪德祖藝術館顧問、第三屆中國書畫大展顧問等職。是當代海內外有廣泛影響的文藝學者和書畫藝術家,湖南電視台等新聞媒體曾多次報道,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其作品和生平事績散見於中外報刊,並入選多種大型辭書。其書法擅長篆楷行草、神彩飄逸、韻度豐美,繪畫偏重文人寫意,生機雋永,禪趣盎然,篆刻則雄渾沖淡,別具風格。周恩來紀念館、毛澤東誕辰百周年書法集,現代國際書法集、世界書畫家經典、李白紀念館等多有收藏。
符永江 男,1928年6月生。中共黨員。畢業於機關高中,大專。總教練。經濟師、武功研究員、客座教授。現任餘姚精武會榮譽會長。曾任中共餘姚縣委農工部副部長,區委副書記等職。學武教武已六十年,師承姚電俠,擅長精武拳械,太極拳,修煉「六字訣」氣功和千斤力氣功。創編《神速二指神功》、《飛龍陰陽指》等武功絕技。1988年創建餘姚精武體育會。1990年創辦餘姚市飛龍精武館、任會長、館長、總教練。任氣功科學研究會副會長。共同創建世界精武體育會聯誼機構,是成員會成員。曾在1991年出訪馬來西亞,赴七個州表演武術和指功絕技七場,轟動了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的南洋商報、中國報、星洲日報、新明日報四大報館大幅刊登該會運動員彩照和通訊文章。1997年赴港慶回歸、世界各國精武友會代表團參加武術大匯演、該會表演了《飛龍陰陽指》和手掌劈石、二指斷石、全場觀眾轟動起來。大公報只刊登餘姚的一指倒立的彩照。先後八次領隊參加國際性武術比賽及其它武術表演交流研討活動。獲得武術比賽的多枚金、銀、銅牌等獎牌和表演獎,還獲得書法繪畫的一等交、優秀獎。主編《精武神功》和參與編寫有《浙江省武術券械錄》,發表多篇論文,國際性兩篇論文、有較大影響。與20餘個國家30餘家精武會建立了友好關系。國內外有80餘個報刊等新聞單位刊登該會的報道有二百餘篇。榮獲地級武術挖掘整理工作先進和地級亞運積極分子稱號和縣市體育工作先進。連續被評上市級團體先進。他已入選《中國網路專家人物傳集》、《中國當代武術家辭典》、《中華武林著名人物傳》、《世界名人大辭典》等十餘部名典。
❼ 姓符的有沒有歷史人物
歷史名人:東漢符乾人、學者符融。
後晉符蒙,官至禮部侍郎。
唐代符令奇,官吏,監察御史、詩人符載。
北宋初有大將符彥卿。
宋代有中奉大夫符授。
明代有廣西按察司僉事符驗。
清代有詩人符曾。
❽ 歷史有符申這個人物
這個人名是虛構的,用於影視的創造。電視叫《大漢巾幗》,里邊的人物。回
符申即西漢初長沙國相軑侯利蒼答。
符申是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男主人,他的夫人叫辛追(就是現在湖南省博物館,保存完好的那具漢代女屍)。
❾ 姓符的歷史名人有嗎詳細說說。
姓氏起源 : 源於官名:春秋時期,魯頃公的孫子公雅,在秦國任符釜令的官職,他的子孫便以官名為姓,相傳姓符。 聚集地 : 堂號 《廣韻》記載:魯頃公孫公雅,仕秦為符奎令,因以為氏。望出琅邪。 歷史名人 : 符堅——字永固,又名文玉。十六國時前秦皇帝。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縣東南)人。初為東海王,後殺符生自立,任用漢族地主王猛改革內政,加強中央集權;興修關中水利,發展農業和交通事業,促進了前秦政治、經濟的發展。在位期間,先後攻滅前燕、前涼。代國,統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區,並奪取了東晉的益州(今四川成都)。為了消滅東晉,於建元十九年(383年),強征90萬大軍南下,結果在淝水之戰中被晉軍打得大敗。其後,原來歸附前秦的各族首領乘機起兵自立,符堅為羌族首領姚萇所殺。年47歲。 符彥卿——字冠侯,宋朝宛丘人。出身武將世家。他13歲能騎射,25歲當了吉州刺史,討王都於定州,大破遼兵於嘉山,擊退圍陽城的遼兵,封魏王。 符確堅——廣東(今海南)文昌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長征, 抗日戰爭爆發後,調至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歷任軍政治部組織部幹部科科長、新四軍直屬總兵站政治委員、新四軍第一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蘇中軍區獨立第二旅政治部主任。1946年後,歷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二師副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第二十三軍政治部副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第二十三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1952年起,任第三十一軍政治委員。1955 年9月, 被授予少將軍銜。
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