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千古完人」的曾國藩如何戒色,方法簡單,為何常人卻難以做到
曾國藩是晚清時期有名的大儒學家,不過他年輕的時候也是非常喜歡留戀煙花之地的,後來他在清朝居於高官之後,便自律其身,好色便被他戒掉了,他戒色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讓自己非常忙碌,然後沒有時間可以想那些男女之事,自然也就是清心寡慾了。
曾國藩不止一次在自己的日記中反思自己好色之心,他感到羞恥,決心戒掉這個惡習,於是他想了很久,後來發現當一個人非常忙碌的時候,還真就沒有心思去想這些男女之事,如果沒有心思了也就沒有色心了,於是曾國藩便讓自己非常忙碌,最後長時間清心寡慾,他也就將色給戒掉了。
⑵ 歷史上有誰戒色過
少林寺的方丈!
⑶ 曾國藩在歷史上是個好色之徒,他是怎麼改掉好色的毛病的
曾國藩,晚清名臣,品格及個人修養很少有人能與匹敵,更是個有大學問者,被後世推崇,甚至被稱為“聖人”。然而,就這樣一個“聖人”也曾是個好色之徒,更是傳奇的是曾國藩最後改掉了這個好色的毛病。戒色可不是一個輕易的事情,那麼,曾國藩到底是如何改掉好色的這個毛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跟著曾國藩學戒色。
正是在曾國藩的不斷反思下,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他最後不僅改掉了自己好色的毛病,而且還成為一代“聖人”,實屬難得!色字頭上一把刀,戒色要趁早,我們不妨跟著曾國藩一起來學戒色,畢竟他就是這樣成功的。
⑷ 孔子的君子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為什麼把戒色看得最重
孔子之所以要把君子三戒中的戒色,放在首位,這也是結合人的生理特點以以及歷史上發生的一些事情做下來的評判:
大家都知道周朝的上一個朝代也就是商朝,商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也就是商紂王,也是各種迷戀美色,做出了各種荒淫無道的事情,把國家大事放在一邊,對於忠臣提出的意見並不採納與的意見並不理會,最後斷送了整個國家。
⑸ 「色」字頭上一把刀!「千古完人」曾國藩如何戒色
大家都知道曾國藩是晚清名臣,他一手創辦的「湘軍」,在清朝後期曾經起了很大的作用,曾國藩也因此倍受人尊敬,但是曾國藩早期並非如此一帆風順,而是飽受挫折,大家知道最多的可能就是曾國藩和小偷的故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曾國藩戒色的故事。
他還將自己的日記給自己的朋友看,像朋友懺悔自己的言行,並希望朋友能夠監督自己,自己不要再犯錯誤。就這樣,曾國藩通過了自己的意志力,最終完成了戒色,後來也是不斷努力,最終成為了一代名臣。
⑹ 為什麼古代聖賢都提倡戒色
孔聖人論性慾
不要以為性慾是有傷大雅的事情,在古代,各類名人、大家都次都有特別的見解,雖然理論可能不一樣但是目的相同,人需要性生活,性生活要健康、和諧。也許很多人不會相信,孔聖人孔子對性慾同樣有獨到的釋義。
孔子認為,性慾是人們的共同需要,是無師自通,與生俱來的。他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一個人要想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修養,「先天」是幫不了什麼忙的,必須靠後天的教育和培養。
而「好色」(即情慾)則不然,它可說是出於天性自然,凡健康的成年男女,都有要求滿足性慾的本能。但人的性慾要受道德、法律和社會輿論的約束。因此,對於人的性慾必須因勢利導,使之遵守性愛道德,行為有所規范,不能放縱,性生活要有節制。這樣,既不會損傷身體,也不會給社會帶來危害。
孔子也曾教誨弟子說:「君子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乃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講,一個人處在青少年時期,生理上初步發育成熟,性機能日趨旺盛,男子精滿自溢,女子月經按時來潮,性慾萌動勃發,頗有躍躍欲試之態。
但此時一定要有所約束,因為此時身體並未完全發育成熟,如果極情縱欲,則無異於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給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傷;青壯年時期,生理上雖已完全發育成熟,但性生活也要有一定的剋制,絕不能肆意房中,放縱情慾。這樣不僅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甚至會釀成難以預測的後果,因而強調「戒之在斗」。而人至暮年,血氣已衰,則要「戒之在得」。
⑺ 為了「戒色」,曾國藩想了一個方法,雖然簡單,為何一般人卻很難做到呢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性情與品格是很難改變的,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正是這個道理。就連《中庸》裡面都說:「天命之謂性」。簡言之,就是,品性似乎就是天註定的,很難再改變。再者,多年的積累與沉澱已經把一個人的性情牢牢地定格在某一個維度上,因此,人的性格和飲食男女之性,是不容易發生改變的。
但是,請注意,《中庸》裡面所說到的「天命」之性,是沒有善與不善之分的,但是,人在後天的環境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以後,其性情與品格就會有天命的成分,同時也有後天的影響因素。這樣的話,對於受後天影響而形成的品行實際上還是可以改變的。既然人的性格和品格可以改變,那麼對於『食色之性』也就可以改變。雖然食色之性並沒有善惡之分,但是卻有適度與否的問題。如果不適度,那麼就會對其身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實際上這是一種習慣,而一個人的性格和品性在很大程度上與後天環境中的習慣有關。
對於曾國藩來說,也是如此。
曾國藩像
為了將來的作為,曾國藩嚴格的控制著自己的情慾,甚至連夫妻之間正常的情感交流也有了很大的約束。他「戒色」的方法已經很明了了,並不是利用什麼主觀嚴厲的方法,而是自己的自律之心。那自律又要怎麼做到呢?這就得靠強大的意志力經過長時間的磨礪才能做到的。這也是曾國藩能被世人稱為「千古第一完人」的原因之一。
雖然儒家說:「食色,性也」,但是在曾國藩看來,人的私慾、情慾一旦膨脹起來就會一發不可收拾,終究還是會妨礙事業的發展,所以,只有嚴於律己,為自己設立明確的目標,那麼才能最終取得成功。但是這一方法,也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
⑻ 曾國藩為了戒色做了什麼舉動
慎獨和寫日記,這是曾國藩為了戒色而展開的行為。
但凡是歷史上有作為的人都有不少的精力,曾國藩在年輕的時候就在科舉中得到名頭。中了進士之後的曾國藩春風得意,像所有的年輕人那般放縱自己。但是隨著學識的增長,曾國藩看到了一個約束自己的要求。「存天理,滅人慾」,曾國藩開始學會去控制色慾的發展。
在一次曾國藩和妻子行事的時候,多耽誤了一些時間在上面。事情過後曾國藩就在日記中痛罵自己的不恥行為,告誡自己不能繼續這樣做。尤其是次數多了,隨著知識和眼界的增加。曾國藩對於色慾的把握成功了,在43歲的時間還抓住了太平天國運動,打造了極具規律的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在清末時期的漢族大臣中,曾國藩是最具權威的。
⑼ 曾國藩為了戒色,做出哪些常人難以做出的舉動
曾國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對清朝的政治、軍事、文化和經濟等方面做了巨大的貢獻。他與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並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並排名之首。但是曾國藩有一個毛病,就是好色,他覺得做大事的人是要嚴格要求自己的,那麼曾國藩為了劫色都做了哪些舉動呢?
正是曾國藩以極高的標准來要求自己,他才會越來越成功,雖然辦法很笨,但是很有效。曾國藩除了自己的夫人歐陽氏,一生只有一個小妾,還是歐陽氏主動提起的,可惜陪了曾國藩19個月就因病死了。不僅對於古代人,對當代人來說也是色字頭上一把刀,人的情慾一旦膨脹便會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做大事的人就應該像曾國藩一樣嚴以律己,不斷提升自己,完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