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名人洪皓

歷史名人洪皓

發布時間:2021-02-28 06:10:40

① 古代姓洪的名人以及它們背後成長的故事

洪秀全(公元1814~1864年),原名洪仁坤,廣東花縣福源水村,後來移居到官祿布村(今廣東花都)。著名清朝中葉太平天國天王,在位時間從公元1851~1864年為期十三年,終年五十歲。
洪承疇(1593~1665),中國明末降清大臣,字彥演,號亨九,福建南安人,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進士 。崇禎七年(1634)任兵部尚書,兼督河南、山西、陝西、湖廣等處軍務,鎮壓農民軍。
洪皓(公元1088~1155年),字光弼,饒州鄱陽人(今江西樂平)。著名宋朝大臣、詞人、史學家。洪皓是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進士。歷台州寧海主簿,秀州錄事參軍。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以徽猷閣待制假禮。
洪適(公元1117~1184年),字景伯,晚年自稱盤洲老人,饒州鄱陽人(今江西樂平)。著名南宋學者、金石學家。洪適的父親洪皓,曾任徽猷閣直學士、提舉萬壽觀兼權直學士院,封魏國忠宣公。洪適少年時即能日誦書三千言。
洪升(1645~1704),中國清代戲曲作家,詩人。字昉思,號稗畦、稗村,又號南屏樵者。浙江杭州人,生於世宦家庭,或說生於順治二年(1645)。
洪邁(生卒年不詳),洪適三弟,饒州鄱陽人(今江西樂平),著名南宋大臣、史學家。舉博學鴻詞科,累遷中書舍人兼侍讀、直學士院、翰林學士、龍圖閣學士、端明殿學士。著有《野處類藁》、《容齋隨筆》、《夷堅志》等。
洪鍾,字宣之,錢塘人,明朝刑部尚書,太子少保兼左都御史。弘治初,再遷四川按察使。馬湖土知府安鰲恣淫虐,土人怨之刺骨,有司利其金置不問,遷延二十年。僉事曲銳請巡按御史張鸞按治,鍾贊決,捕鰲送京師,置極刑。
洪仁玕(1822—1864),字益謙,號吉甫,清末政治家,清末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後期主要領導者,「拜上帝會」創始人之一。漢族,廣東花縣(今廣 干王洪仁玕 州市花都區)人,洪秀全族弟。洪熙官。

② 江西古代的名人有哪些

陶淵明、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晏殊、晏幾道、黃庭堅、朱熹、陸九淵、楊萬里、姜夔、文天祥、樂史、李覯、劉敞、劉攽、劉恕、洪皓、洪邁、洪適、洪遵、曾幾、劉過、劉辰翁、謝枋得、王欽若、王安國、王雱、解縉、湯顯祖、宋應星、黃子澄、楊士奇、況鍾、嚴嵩、夏言、譚綸等。

一、陶淵明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等職。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二、歐陽修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

三、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宋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出生於臨川軍之新淦縣(今江西新干縣)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四、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五、湯顯祖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葯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③ 江西歷史上的名人

僅挑選大家比較熟悉的: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十一世紀改革家)、歐陽修(政治家)、曾鞏
詩詞名家:黃庭堅(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書法「宋四家」之一)、文天祥(政治家、詩人、民族英雄)、陶淵明(田園詩第一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晏殊(宋詞大家、政治家)、楊萬里(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藝術家:八大山人朱耷(中國畫一代宗師)、董源(五代繪畫大師、北宋三大家)、
文學家:解縉(明朝三大才子、《永樂大典》主編)、姜夔、蔣士銓(乾嘉三大家)、
哲學家:朱熹(儒學集大成者)、陸九淵(陸王心學開創者)、李覯、吳澄(理學家)、
政治家:王安石(十一世紀改革家)、嚴嵩(明朝權臣)、周必大、楊士奇(明朝首輔「三楊」之首)、陳寶箴(維新變法實權派風雲人物)
軍事家:陶侃(武廟七十二將)、譚綸(抗倭名將)、鄧子龍(抗倭名將)、李烈鈞(
科學家:宋應星(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天工開物》)、
戲劇家:湯顯祖(東方莎士比亞)、
建築家:樣式雷
宗教家:許遜(道教四大天師之一)
地理學家:汪大淵(航海家、《島夷志略》)、朱思本(《輿地圖》)、樂史(《太平寰宇記》)、
著名王侯:吳芮(長沙王)、
近代:陳寅恪(國學大師)、傅抱石(「新山水畫」代表畫家)、詹天佑(中國鐵路之父)、方誌敏(革命家)、張勛(北洋軍閥)、張國燾(中共創始人)、胡先驌(中國植物學奠基人)、吳有訓(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 楊杏佛(中國人權運動先驅、中國管理科學先驅)、饒毓泰(中國物理學先驅者之一)、李瑞清(中國近現代教育家、書畫家)、柳子谷(畫壇「金陵三傑」之一)
當代: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黃家駟(醫學家)、歐陽自遠(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高行健(諾貝爾文學獎)、古龍(著名武俠小說家)、劉瑜(學者)、汪東興、舒同(書法家)、曾慶紅(國家副主席)、吳官正(政治局常委)、李井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段永平(企業家)、程維(企業家)

④ 洪姓的起源歷史上有哪些姓洪的名人

[洪氏屬地]
敦煌郡,今甘肅敦煌縣。《百家姓》注居豫章,今江西南昌縣。

[洪氏來歷]
《元和姓纂》記載:「共工氏之後。本姓共氏。因避仇,改洪氏。」《通志·氏族略》也記載:「洪氏,本共氏,因避仇改為洪。」也就是說,洪氏是源自共氏的,而共氏是由上古時的共工氏省略而來。共工,傳說是上古時期伏羲之後,是堯的臣子,因荒淫怠事,被舜流放於幽州,失去官位,其子孫乃開始以共為姓。此後又因避仇而在原姓「共」字左邊加上了三點水,成了今日之「洪」,稱為洪氏。《通志·氏族略》中還記載:「豫章有弘氏,因避唐明皇諱改為洪。」《元和姓纂》亦記載:「毗陵監察御史洪察,常州人,本姓弘氏,避孝敬諱,改稱洪氏。生子輿,起居舍人。生經綸,諫議大夫。」可見,洪氏除了源自共工氏一支外,還有源自於唐明皇時江西南昌的弘氏和唐德宗時江蘇武進的弘氏。這三支洪氏共同組成了今日之洪姓大家族。

[洪氏名望]
歷史上的洪姓名人有很多,但最為著名的恐怕要數太平天國的領袖洪秀全了。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廣東花縣人,他於1851年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舉行起義,建立了太平天國,稱天王,建都南京,與清政府抗衡了十四年之久。
除了洪秀全之外,唐代侍御史洪子輿,宋代文學家洪皓、洪邁、吏部尚書洪擬、錢幣學家洪遵,明代詩畫家洪孝先,清代將領洪承疇、戲曲家洪升、學者洪亮吉、太平天國革命領袖之一洪仁玕等也是洪姓家族中的佼佼人才。

⑤ 江西有哪些歷史名人

1、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復興南宋和收復失地有望,所以這一時期寫的詩歌的特點是清新、明快、豪放,感情特別豐富,濃郁,常以飽滿的戰斗精神勉勵自己,使人讀之如飲郁香的葡萄美酒,沁人肺腑。

2、江萬里

江萬里(1198-1275),字子遠,號古心,南康軍(江西都昌縣林塘柏樹下江村)人。南宋愛國丞相,教育家。自幼神雋穎異,年輕有文名,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進士,為官40餘年,歷官91任,也曾坐事閑廢12年。宋度宗即位,官至左丞相兼樞密使。

秉性峭直,力主抗元。咸淳九年,予祠。元兵至,為游騎所執,後伺機脫歸。元兵攻破饒州時,江萬里率子江鎬等投水殉國。著有《宣政雜錄》。 江萬里是都昌縣宋代的傑出人物,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3、嚴嵩

嚴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號勉庵、介溪、分宜等,漢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縣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進士。他是明朝著名的權臣,擅專國政達20年之久,累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師,少師、華蓋殿大學士。

63歲拜相入閣。嚴嵩書法造詣深,擅長寫青詞。《明史》將嚴嵩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稱其「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 透過戲曲和文藝作品、歷史典籍,嚴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間。

4、林士弘

林士弘,饒州鄱陽(江西鄱陽)人,隋末南方農民起義軍領袖。林士弘豪邁爽直,好武功,通謀略。 大業十二年(616年),林士弘隨同鄉操師乞率眾起義,任大將軍,攻佔豫章郡。操師乞戰死,林士弘繼領其眾,大敗隋軍於鄱陽湖,殺隋將劉子翊,眾至十餘萬。

初稱南越王,後稱帝,國號楚,定都豫章,年號太平。一度據有北起九江南達番禺(今廣東廣州)的廣大地區。武德五年(622年),戰敗投降,後又退守安成(今江西安福東南)山洞,不久病死。

5、姜曰廣

姜曰廣(1583~1649)明末抗清官員,與史可法、高弘圖並稱「南中三賢相」。字居之,號燕及,晚號浠湖老人,江西南昌新建(今江西豐城市同田鄉浠湖村)人。

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崇禎朝官至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福王時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為馬士英所忌,乞休歸。後從金聲桓反清,兵敗投水死。

⑥ 姓洪的歷史名人

洪 皓: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宋代大臣、詞人。政和進士。曾以禮部尚書之職出使金國,被扣十五年才被放回,有宋之蘇武之美譽。後因與秦檜不合,被貶。他學識淵博,著有《帝王通要》、《松漠紀聞》、《鄱陽集》、《鄱陽詞》。
洪 適:宋代名醫。洪皓之子,少時聰慧。與弟洪遵、洪邁同中博學宏詞科,時稱"三洪"。以文章著稱於時,好收藏金石拓本,並以據訂正史傳的訛誤。
洪 邁:南宋大臣、史學家。洪適三弟。亦舉博學鴻詞科,累遷中書舍人兼侍讀、直學士院、翰林學士、龍圖閣學士、端明殿學士。有《野處類藁》、《容齋隨筆》、《夷堅志》等。二哥洪遵乃錢幣學家,有《泉志》。
洪 炎:南昌人,黃庭堅外甥,南宋詩人。進士出身,累官至秘書少監。詩屬江西派,有《西渡集》。
洪 升:字方思,號稗畦。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劇作家、詩人。雜劇代表作為《長生殿》,現存還有《四嬋娟》。另有詩集《稗畦集》、《稗畦續集》、《嘯月樓集》。
洪 仁:洪秀全族弟。太平天國後期重要領導人之一。1858年輾轉到天京後,被封為干王,總理朝政。他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並寫出《資政新篇》,主張向西方學習。天京淪陷後,輔佐幼主,以圖恢復。後被俘於江西石城,不屈被殺。
洪 鈞:江蘇省吳縣人,清末外交官。同治年間中狀元,歷任提督江西學政、翰林院侍讀學士等職。後出使俄、德、荷、奧諸國,官至兵部左侍郎。著有《元史譯文證補》。著名交際花賽金花即為其妾。
洪咨夔:字舜俞,號平齋。臨安於潛(今浙江省臨安西)人,南宋大臣、詞人。嘉定進士,歷任刑部尚書,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後加端明殿學士。詞學蘇、辛,以淡雅見長。有《平齋詞》、《平齋文集》、《春秋說》。
洪子輿:江蘇省常州人,唐代大臣。睿宗時官至侍御史。
洪覺范:宋代新昌人,以其書而出奇,同縣人鄒元佐以其命而出奇,彭淵材以其音樂而出奇,人稱新昌三奇。
洪興祖:字慶善(1090-1155),南宋丹陽人。與孔端明、張炳、周林同時被召赴翰林院考試,名列第一,官秘書省正字。
洪亮吉:陽湖(今江蘇省常州)人,清朝史學家、經學家、文學家。乾隆進士,任翰林院編修、貴州學政。一生著述頗豐,尤精於史學與地理沿革。有《春秋左傳訓詁》、《補三國晉書地理志》、《洪北江全集》等。
洪秀全:清朝人。1843年創立了農民革命組織「拜上帝會」,自稱是"天帝"次子。著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1851年,在廣西桂縣與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天王。太平天國十四年,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起義失敗。
洪亮吉:清代學者兼文學家。乾隆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工篆書,著有《洪北江全集》。
洪學智:安徽省金寨人,中共高級將領。有勇有謀,抗美援朝時任志願軍副總司令,1955年被中共中央軍委授予上將軍銜。

⑦ 歷史上那些姓洪的名人

家族名人

洪秀全:清朝人。1843年創立了農民革命組織"拜上帝會",自稱是"天帝"次子。著專有《原道救世歌屬》、《原道醒世訓》等。1851年,在廣西桂縣與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天王。太平天國十四年,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起義失敗。

洪覺范

宋代新昌人。以其書而出奇,同縣人鄒元佐以其命而出奇,彭淵材以其音樂而出奇,人稱新昌三奇。

洪興祖

南宋丹陽人。公元1090-1155年,字慶善。與孔端明、張炳、周林同時被召赴翰林院考試,名列第一,官秘書省正字。

洪適

南宋鄱陽人。字景伯。與其弟遵、邁先後考中詞科,從此三洪文章名滿天下。

洪皓

南宋鄱陽人。公元1088-1115年,字光弼。曾出使金國,被扣十五年,始終不屈,時人將其與蘇武相比。初官寧海主簿,代行縣令事,減賦稅,撫恤貧民,深得人心。

洪亮吉

清代江蘇陽湖人。公元1746-1809年,字君直。進士出身,官編修。精研經史、音韻及輿地學,詩文亦佳,著作頗豐。幼喪父,靠教書養母。曾繪《機聲燈影圖》,懷念母親的辛勞與教誨。

洪咨夔:南宋詩人。嘉定進士,官至刑部尚書,翰林學士。

⑧ 歷史上有才的洪姓人物

家族名人

洪秀全:清朝人。1843年創立了農民革命組織"拜上帝會",自稱是"天帝"次子。著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1851年,在廣西桂縣與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天王。太平天國十四年,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起義失敗。

洪覺范

宋代新昌人。以其書而出奇,同縣人鄒元佐以其命而出奇,彭淵材以其音樂而出奇,人稱新昌三奇。

洪興祖

南宋丹陽人。公元1090-1155年,字慶善。與孔端明、張炳、周林同時被召赴翰林院考試,名列第一,官秘書省正字。

洪適

南宋鄱陽人。字景伯。與其弟遵、邁先後考中詞科,從此三洪文章名滿天下。

洪皓

南宋鄱陽人。公元1088-1115年,字光弼。曾出使金國,被扣十五年,始終不屈,時人將其與蘇武相比。初官寧海主簿,代行縣令事,減賦稅,撫恤貧民,深得人心。

洪亮吉

清代江蘇陽湖人。公元1746-1809年,字君直。進士出身,官編修。精研經史、音韻及輿地學,詩文亦佳,著作頗豐。幼喪父,靠教書養母。曾繪《機聲燈影圖》,懷念母親的辛勞與教誨。

洪咨夔:南宋詩人。嘉定進士,官至刑部尚書,翰林學士。

洪 皓: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宋代大臣、詞人。政和進士。曾以禮部尚書之職出使金國,被扣十五年才被放回,有宋之蘇武之美譽。後因與秦檜不合,被貶。他學識淵博,著有《帝王通要》、《松漠紀聞》、《鄱陽集》、《鄱陽詞》。
洪 適:宋代名醫。洪皓之子,少時聰慧。與弟洪遵、洪邁同中博學宏詞科,時稱"三洪"。以文章著稱於時,好收藏金石拓本,並以據訂正史傳的訛誤。
洪 邁:南宋大臣、史學家。洪適三弟。亦舉博學鴻詞科,累遷中書舍人兼侍讀、直學士院、翰林學士、龍圖閣學士、端明殿學士。有《野處類藁》、《容齋隨筆》、《夷堅志》等。二哥洪遵乃錢幣學家,有《泉志》。
洪 炎:南昌人,黃庭堅外甥,南宋詩人。進士出身,累官至秘書少監。詩屬江西派,有《西渡集》。
洪 升:字方思,號稗畦。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劇作家、詩人。雜劇代表作為《長生殿》,現存還有《四嬋娟》。另有詩集《稗畦集》、《稗畦續集》、《嘯月樓集》。
洪 仁:洪秀全族弟。太平天國後期重要領導人之一。1858年輾轉到天京後,被封為干王,總理朝政。他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並寫出《資政新篇》,主張向西方學習。天京淪陷後,輔佐幼主,以圖恢復。後被俘於江西石城,不屈被殺。
洪 鈞:江蘇省吳縣人,清末外交官。同治年間中狀元,歷任提督江西學政、翰林院侍讀學士等職。後出使俄、德、荷、奧諸國,官至兵部左侍郎。著有《元史譯文證補》。著名交際花賽金花即為其妾。
洪咨夔:字舜俞,號平齋。臨安於潛(今浙江省臨安西)人,南宋大臣、詞人。嘉定進士,歷任刑部尚書,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後加端明殿學士。詞學蘇、辛,以淡雅見長。有《平齋詞》、《平齋文集》、《春秋說》。
洪子輿:江蘇省常州人,唐代大臣。睿宗時官至侍御史。
洪覺范:宋代新昌人,以其書而出奇,同縣人鄒元佐以其命而出奇,彭淵材以其音樂而出奇,人稱新昌三奇。
洪興祖:字慶善(1090-1155),南宋丹陽人。與孔端明、張炳、周林同時被召赴翰林院考試,名列第一,官秘書省正字。
洪亮吉:陽湖(今江蘇省常州)人,清朝史學家、經學家、文學家。乾隆進士,任翰林院編修、貴州學政。一生著述頗豐,尤精於史學與地理沿革。有《春秋左傳訓詁》、《補三國晉書地理志》、《洪北江全集》等。
洪秀全:清朝人。1843年創立了農民革命組織「拜上帝會」,自稱是"天帝"次子。著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1851年,在廣西桂縣與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天王。太平天國十四年,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起義失敗。
洪亮吉:清代學者兼文學家。乾隆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工篆書,著有《洪北江全集》。
洪學智:安徽省金寨人,中共高級將領。有勇有謀,抗美援朝時任志願軍副總司令,1955年被中共中央軍委授予上將軍銜。

⑨ 姓洪的名人有哪些

洪經綸:唐朝黜陟使。
洪皓:宋朝忠良,民族英雄,太師,魏國公。
洪邁:宋朝作家,忠良,民族英雄,副丞相,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
洪適:左丞相,宋代名醫,宋代三大金石學家,太師,魏國公。
洪遵:「三洪」之一,副丞相,太師,信國公,宋朝錢幣學家。
洪咨夔:南宋詩人。嘉定進士,官至刑部尚書,翰林學士。
洪鍾:明朝刑部尚書,太子太保兼左都御史。
洪垣:明朝御史,南京太僕少卿。
洪文衡:明朝太常卿,工部右侍郎。
洪雲蒸:明朝忠烈,御史大夫,列明史列傳第一百四十八熊文燦列傳。
洪信文:明朝孝義人士,列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四孝義。
洪升:清朝作家。
洪亮吉:清代學者兼文學家,著有《洪北江全集》。
洪秀全:太平天國君主。
洪學智:中國將軍。
洪虎:中國政治人物原吉林省省長。
洪天貴福:太平天國君主。
洪騰雲:清朝商人。
洪紀:清朝政治人物。
洪仁玕:太平天國政治人物。
洪承疇:明末清初軍事人物,太傅,清朝首輔。
洪熙官:武術家,洪拳創始人。
洪毓琛:清朝政治人物。
洪清田:中國作家。
洪汛濤: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理論家,「神筆馬良」之父。
洪金寶:香港藝人。(1952年1月7日—) 乳名三毛,父母來自上海。香港著名演員,祖籍浙江寧波,是20世紀80年代香港影壇的「大哥大」、「雜家小子」。洪金寶對電影的涉獵很廣,曾經擔任的工作包括演員、動作指導、導演、監制、編劇以及舞龍舞獅。

⑩ 歷史上姓洪的有哪些名人

洪姓洪姓人口雖然不多,但是來源相當復雜,源於黃帝的有兩支,具體情況如下:
一、出自翁姓。周昭王姬瑕庶子食采於翁山(今浙江),子孫後代便以翁為氏,世代沿襲。下傳至宋朝翁乾度,生有六個兒子,人人都有出息,先後進士及第,他便讓六個兒子一個人姓一個姓,除老三繼續姓翁之外,其他五個兒子都改了姓,從老大到老六依次姓洪、江、翁、方、龔、汪,老大處厚易姓為洪,並繁衍至今。這六個姓的血緣關系,被姓氏學者稱為「六桂聯堂」。很顯然,出自翁乾度長子之後的這一支洪姓,理所當然是黃帝後裔。
二、山東省汶上縣、河南省偃師市《姬氏志》都介紹:「洪姓,系出安樂郡,姬姓,衛大夫弘演之後。到唐始避高宗子李弘之諱,改為洪姓。」此支洪姓顯然也是黃帝後裔。
三、其他來源:1、出自共氏,為炎帝之後。2、古代共工氏部落後裔,由祁連山一帶逐步往東遷徙至河南靈寶以至朝鮮、日本,有的姓共,後來又有的加一個三點水,姓了洪。譬如:漢武帝時,共工氏後裔共勛之子共普,為躲避朝廷內亂,去敦煌後改為洪姓,叫洪普,洪普被不少洪氏人信封為始祖。3、唐朝豫章宏姓,為避諱唐太子宏而改為洪姓。4、宋朝宋太祖的祖父叫趙弘,江西、江蘇的弘姓人、劉姓人因避諱,改為洪姓。
洪姓鼎盛於閩、粵、台。唐朝長安人洪扈遷居福建仙游;宋朝慶歷年間又有洪忠去福建;傳至洪浩之孫遷居廣東。太平天國革命領袖洪秀全以及妹妹洪宣嬌、兄長洪仁達、洪仁發,親屬洪仁政、洪全福、洪和元,兒子洪天貴福,都是廣東花縣人。起義失敗後,紛紛逃至南洋、美國。
洪姓名人還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的妹妹嫁給洪家生第四子,長子洪朋隨黃庭堅學詩法,弟弟洪芻、洪炎、洪羽的詩文都不錯,被譽為「四洪」。洪普後裔、宋朝洪皓與金人談判,被扣留10年,他的三個兒子洪適、洪遵、洪邁,都有成就,洪邁擔任龍圖閣學士,著有歷代政治家所鍾愛的《容齋隨筆》。宋代重臣洪咨夔、學者洪興祖,明朝萬曆進士、崇禎時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洪承疇,清朝文學家洪亮吉,戲曲家洪升,出任德國、澳大利亞、荷蘭大使的洪鈞,當代將軍洪學智,黨政要員洪虎、洪蘭友、洪陸東、洪紱(音伏)曾、洪峰,等。
洪姓郡望:敦煌郡(今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宣城郡(今安徽省東南部)、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市)。
洪姓堂號:
雙忠堂(宋朝洪皓,以禮部侍郎的身份出使金國。金人扣留了他,皓堅決不屈服。被扣15年,他經常暗自派人向宋朝廷金國的情況,人們把他比作蘇武。他的兒子洪邁,又以翰林學士的身份出使金國,金人強迫他稱「陪臣」,他堅決拒絕,因此被金人扣留。他父子都為了祖國恪盡忠誠,人稱「父子雙忠」)。
三瑞堂:源自洪皓,他在公元1115年登進士,狀元及第,中進士後任海寧主簿時,蠲免賦稅,撫恤貧民,縣中的荷、桃、竹都成連理,便命名自己的住房為「三瑞堂」。
飛白堂、平山堂(以望立堂)、 敦煌堂(以望立堂)、義居堂、招隱堂、積德堂、聽彝堂、務本堂、懷本堂、敦本堂、本立堂、楚寶堂、永錫堂、和順堂、敬愛堂、洪福堂、著存堂、光裕堂。

閱讀全文

與歷史名人洪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