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姓蘇的歷史名人 姓蘇的名人有哪些
蘇秦 蘇定方 蘇洵 蘇軾 蘇轍
『貳』 蘇姓的歷史名人
蘇姓,是一個華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2位,在現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5位。
歷史上部分姓蘇的名人
蘇秦(前?——前317年),字季子,戰國時期的洛陽(周王室直屬)人,是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蘇秦最為輝煌的時候是勸說六國國君聯合,堪稱辭令之精彩者。於是身佩六國相印,進軍秦國,可是由於六國內部的問題,輕而易舉就被秦國擊潰。
蘇代,戰國時縱橫家。東周洛陽人。蘇秦族弟。初事燕王噲,又事齊愍王。還燕,遇子之之亂,復至齊、至宋,燕昭王召為上卿。或雲秦兄弟五人,兄代、厲、辟、鵠,並游說。秦最少,故字季子。案秦弟代,代弟厲,《戰國策》、《史記·蘇秦傳》皆同,唯譙周《古史考》、魚豢(《典略》為異。
蘇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中國西漢大臣。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死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蘇峻(?-328年),長廣郡掖縣(今屬山東)[1]人,字子高。晉朝將領,士族,仕郡為主簿。永嘉之亂,他結壘於本縣,後率所部數百家泛海南行,至於廣陵(今江蘇揚州)。王敦叛亂前夕,蘇峻先後為東晉淮陵內史和蘭陵相。蘇峻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各自所統流民之帥。西晉末年,糾合流民數千家結壘自保。後率眾南渡,元帝任為鷹揚將軍。以破王敦功,進使持節、冠軍將軍、歷陽內史,有銳卒萬人。庾亮執政,解除蘇峻兵權,征為大司農。他於咸和三年(328年),以討庾亮為名,與祖約起兵反晉,攻入建康,大肆殺掠並專擅朝政。不久溫嶠、陶侃起兵討伐,蘇峻戰敗被殺。
蘇綽(498-546)南北朝時期西魏大臣。字令綽。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西)人。少即好學,博覽群書,尤善算術,深得宇文泰信任,拜為大行台左丞,參與機密,助泰改革制度。曾創制計帳、戶籍等法,精簡冗員,設置屯田、鄉官,增加國家賦稅收入。
蘇章,字儒文,東漢扶風平陵(今屬陝西咸陽西北)人。蘇章年少博學,善作文,曾負笈從師,不憚千里之遙。安帝時,舉賢良方正,為議郎。舉陳朝政得失,語言率真懇切。後出任武原縣令,時逢荒年,他開倉放糧賑飢,使三千多戶度過飢荒。順帝時任冀州刺史。後來,蘇章調任並州刺史,摧折豪強,觸怒了當權者,因而被免官,乃隱居鄉里。當時東漢政治日漸腐朽,民生凋蔽,有人向朝廷舉薦蘇章,認為他是定國安邦之賢才,朝廷也願再任用他,蘇章終以年大推辭。蘇章家居趙郡,其後代至蘇則為魏東平宰相,家族繁衍,形成蘇氏趙郡派系。
蘇威(534-623):隋代宰相。字無畏。其家是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大族。父蘇綽,西魏名臣。北周時,蘇威襲爵美陽縣公。隋代建立,隋文帝楊堅任他為太子少保,兼納言、民部尚書。他建議減輕賦役,被採納。後又兼任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蘇威很有才能,歷任要職,與高熲參掌朝政,齊協力輔佐隋文帝。政刑大小,均參與籌劃。文帝修訂隋代典制,律令格式多為蘇威所定。開皇九年(589)被任為尚書右僕射。十二年,有人告發他和主持選舉的吏部官員結為朋黨,任用私人,遂被免除官爵。此後,屢次起用,屢被免官。大業元年(605),他繼楊素為左僕射。三年,因事罷免,後又以太常卿、納言參掌朝政,加開府儀同三司,頗受尊重,不久又被罷免。他對隋煬帝不敢直言進諫,遇事多承望風旨。隋末,反賊宇文化及弒煬帝,以蘇威為光祿大夫。化及敗,蘇威降李密;李密敗,蘇威又歸王世充。世充稱帝,署蘇威為太師。唐平王世充後,蘇威求見秦王李世民和唐高祖李淵,均遭拒絕。武德六年(623)病死於長安。
蘇良嗣(606年-690年2月24日),封爵溫國公,唐朝官員,陝西雍州武功人(今屬西安市),蘇世長之長子。受父親影響,蘇良嗣剛正不阿,高宗時,擔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後為雍州長史。武則天臨朝,蘇良嗣遷工部尚書,封溫國公。後為西京留守,武則天為之賦詩餞行,賞遇甚厚。不久,蘇良嗣被遷為文昌左相,同鳳閣鸞台三品。因遭人誣陷、牽連,心中郁悶,抱疾而亡,終年八十五歲。武則天為此輟朝三天,舉哀於觀風門,敕令百官至宅赴吊。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
蘇漢臣,北宋末南宋初畫家。生卒年不詳。汴梁(今河南開封)人,一說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曾為北宋宣和畫院待詔,南渡後又復職,隆興初畫佛像稱旨,任承信郎。
蘇天爵(1294~1352)元代文學家。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少時從安熙學習,後又以吳澄、虞集等為師。
蘇天福(?-1863)清朝捻軍起義首領。一作添福。河南商丘永城市裴橋鄉蘇平樓人,回族。曾做過販羊、賣油生意。開過粉坊,是貧苦農民兼小商販。1853年太平天國北伐軍打到河南,他結捻聚義,占據永城。1854年在安徽亳州與張樂行組成捻軍,舉行捻黨起義,控制了淮北地區的廣大農村和城鎮。曾在夏邑擊敗河南團練大臣徐廣縉,在歸德(今商丘)城包圍了以祝□為首的團練。1855年各路捻軍齊集雉河集,舉行會議,他被推為五大旗頭領之一,任黑旗總目,稱「順天王」。次年雉河集失守,隨張樂行率部南下,活動於正陽關、三河尖一帶,1857年接受太平天國領導,被封為「立天候」。1861年隨部北歸雉河集。1863年雉河集再度失守,與張樂行同清軍僧格林沁部決戰,失敗後,被殺害於亳州義門集附近的周家營。
蘇兆征,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香港海員大罷工、省港大罷工、廣州起義的領導人。
姓蘇的男明星:
蘇有朋、蘇國梁、蘇照彬、蘇醒、蘇永康、蘇打綠、蘇志燮等等。
姓蘇的女明星:
蘇笠汶、蘇幼珍、蘇青、蘇岩、蘇玉華、蘇怡賢、蘇明明等等。
『叄』 蘇氏名人都有哪些
蘇遂禮:蘇軾的少子,妾王朝雲所生。因蘇軾之禍,送養於梁姓,取名梁師成,深得徽宗,欽宗寵信,官至太尉。
蘇漢臣:南宋畫家
蘇天爵:元朝名臣
蘇宣:明朝篆刻家
蘇四十三:清代甘肅回族和撒拉族軍首領
蘇三娘:太平天國將領
蘇元春:清末湘軍將領
蘇天福:捻軍首領
蘇曼殊:(公元1884~1918年),原名子戩,小名三郎,學名玄英,原名玄瑛,後為僧,法號曼殊;廣東香山人(今廣東中山)。著名近代文學家、佛學家。
蘇步青(公元1902~2003年),原名蘇尚龍,浙江省平陽縣人,著名數學家。
蘇光銓(公元1869~1919年),字學金,號蘊玉;福建德化得中鄉寶美村人。著名近代德化瓷雕藝術家,何朝宗優秀雕塑風格和技法主要傳人。
蘇兆征(公元1885~1929年),廣東香山人(今廣東中山),著名中共工運領袖之一。
蘇景三 (公元1888年~1968年),字逸興,甘肅白銀人氏,曾為同盟會會員,民國時期任甘肅省長公署參事一職。後在甘肅靖遠一帶對教育,交通,水利做出大的貢獻。
蘇振華(公元1912~1979年),原名蘇七生;湖南平江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
蘇靜(公元1910~1997年),福建海澄人(今福建漳州龍海)。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
蘇炳文(公元1892~1975年),字翰章;遼寧新民古城子鄉村人。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前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蘇祖馨(公元1896~1963年),字馥甫;廣西容縣楊梅鎮新塘村人。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前第二十一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四十八軍軍長。
蘇文欽(公元1907~1996年),字日晴;湖南醴陵人。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前台灣省「國防部」戰史編纂委員會主任。
蘇國平(生卒年待考),蘇東坡第三十三世孫;江蘇江陰人。著名當代蘇氏族譜續修者。
『肆』 歷史上蘇姓名人有哪些
蘇秦(約342—前284):東周洛陽軒里人據人,戰國時期的韓國縱橫家。
蘇代:戰國時縱橫家,蘇秦族弟。
蘇洵: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
蘇轍(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宰相。
蘇武(前140—前60):杜陵(今陝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
蘇峻(?-328年),字子高,長廣郡掖縣(今屬山東) 人,安樂相蘇模之子,晉朝將領。
蘇綽(498年—546年),字令綽,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西)人。南北朝時期西魏名臣,三國時曹魏侍中蘇則九世孫,與從兄蘇亮並稱為「二蘇」。
蘇威(542年—623年),字無畏,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人。北周至隋朝大臣,曹魏侍中蘇則十世孫,西魏度支尚書蘇綽之子。
蘇良嗣:官至唐朝宰相陝西雍州武功人(今屬西安市),蘇世長之長子。為人剛烈耿直,注重法治。
蘇瑰:唐中宗神龍元年(705),任尚書右丞。二年(706)升為戶部尚書兼侍中,剛正不阿。
蘇頲(tǐng,670-727):唐朝大臣、文學家。京兆武功(今今陝西武功)人。
蘇檢:武功(今江蘇武功)人。字聖用。官至唐朝宰相。
蘇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於世。漢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縣)人。唐朝傑出的軍事家。
蘇源明(?——約公元764年),初名預,字弱夫,京兆武功(今陝西省咸陽市武功縣附近)人,生平不詳,中唐時期詩人。
蘇惠,字若蘭,十六國時期東扶風人(現今陝西咸陽武功人),生於公元357年,前秦詩人。
蘇過(1072-1123),北宋文學家。字叔黨,號斜川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市)人。蘇軾第三子,時稱為小坡。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詞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時遷至開封(今屬河南)。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等職位。
蘇頌(1020年-1101年):天文學家兼葯學家。廈門同安人,父蘇紳進士。
蘇漢臣(1094年―1172年),汴梁(今河南開封)人,一說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代畫家。
蘇天爵(1294年-1352年),字伯修,號滋溪先生,真定(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人,元代文學家,史學家、理學家。
蘇宣(1553~1626後)明代著名篆刻家,明代五大家之一。字爾宣,一字嘯民,號泗水,朗公,新安(治今安徽歙縣)人。
『伍』 姓蘇的歷史名人
蘇姓來源:
一:「蘇」出自「己」姓。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周武王時,司寇忿生,受封於蘇國,後遷於溫,稱為蘇忿生,春秋時,蘇國被狄族所滅,其子孫以國名為氏。
二 : 為鮮卑族復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復姓「拔略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蘇」氏。
蘇姓名人
蘇氏受姓後至西周時期,蘇氏出現蘇忿生(司寇),他是西周的開國功臣,與周公、召公齊名。戰國時代,東周洛陽出現蘇秦,他用合縱之說拒秦,拜六國相印,顯赫一時。
漢平陵侯分為六個派系
蘇健,封平陵侯,居長安,葬武功。其後代遂居家於此。蘇氏至此稱武功人,武功成為蘇姓總派系。今世界各地蘇氏皆宗武功,後分為六派:
趙郡蘇氏 東漢冀州刺史蘇章,其後人在邯鄲做官定居,趙郡(今河北趙縣)始有蘇姓,蘇味道最為顯赫。
襄陽蘇氏 魏都亭侯蘇則,其後人遷徙於襄陽,這支蘇姓,蘇灌最為知名。
武邑蘇氏 前燕那公蘇青之後,為信都武邑(今河北武邑縣)之蘇氏,顯赫者為蘇禮、蘇克忠、蘇列。
武疆蘇氏 魏衛少卿蘇備,為長樂武疆(今河南安陽以東)之蘇氏,有名者為蘇瓊。
藍田蘇氏 唐刑部尚書蘇珦之後,自武功徙藍田(今陝西),蘇晉、蘇瞻、蘇弘最有名望。
河南蘇氏 後魏恆州刺史蘇強,遷徙於河南(今洛陽),顯赫者為蘇孝慈、蘇康
蘇秦 (前?~前317)
字季子,洛陽人,戰國時縱橫家。與張儀同學於鬼穀子。早年曾外出遊說,然窮困而歸,後佩六國相印,為縱約長,使秦不敢東出函谷關,達十五年之久。後客於齊,被殺。
蘇武牧羊典故中的 蘇武
蘇武 (前143?~前60)
字子卿,西漢杜陵人(今陝西省長安縣東南)。武帝時出使匈奴,單於脅降,不屈,被留十九年,仍持漢節。昭帝時,匈奴與漢和親,始得還,拜典屬國。宣帝立,賜爵關內侯,圖形麒麟閣。其著作流傳於今者,有詩四首、答李陵詩及別李陵等。
蘇建是蘇武的父親。杜陵人。曾經擔任校尉跟隨大將軍衛青進攻匈奴,有功被封1100戶,為平陵侯。
唐派三蘇
蜀派 蘇瓌,(唐中宗景龍年間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進封許國公,謚「文貞」)。其長子蘇頲六世孫蘇傳(荊州刺史)避廣明亂,遷徙四川鹽泉(今川南筠連縣西一帶)。蘇傳長子蘇振為銅山縣(今四川中江縣)令,孫蘇協(刑部侍郎)定居開封。蘇協長子蘇易簡(宋太宗年間,參知政事、禮部尚書),其長子蘇壽(知歙州),這一支派為新安派。
閩派 蘇瓌(唐許公國)第三子蘇詵六世孫蘇益(隰州刺史)定居閩(福建)中,幼子蘇光誨(屯衛大將軍)世代為泉州同安縣人,故稱為閩派。蘇光誨三世孫蘇紳(魏國公),葬潤州(今鎮江市)京口(今丹陽)。蘇紳之子頌(宋元佑時宰相)定居京口,這一支派為京口派。
眉派 蘇味道(唐鳳閣侍郎後貶為眉州刺史)留一子蘇份居眉州(今四川眉山市)。其後人蘇序生蘇東坡父子。宋元佑期間的宰相蘇頌曾與文安公蘇洵敘宗盟。有詩曰:「嘗論平陵系,吾宗代有人。」又曰:「源流知自子卿孫。」三派都是平陵侯蘇建的後代,這一支派為眉陽派。
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 蘇洵 蘇軾 蘇轍
蘇洵與二子蘇軾、蘇轍皆有文名,世稱為「三蘇」。宋˙蘇軾˙次韻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見寄詩四首之三:「氈毳年來亦甚都,時時舌問三蘇。」醒世恆言˙卷十一˙蘇小妹三難新郎:「老蘇生下兩個孩兒:大蘇、小蘇。……天下稱他兄弟,謂之二蘇。稱他父子,謂之三蘇。」
蘇軾 (1038~1101)
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人,為蘇洵長子。詩、詞、文、書、畫均有名,為文雄渾奔放,詩亦清疏雋逸,為北派大宗。王安石倡行新法,軾上書痛陳不便,得罪安石,被連貶數州。在黃州時,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累官至端明殿侍讀學士。卒謚文忠。著有東坡集、東坡詞等。
還有蘇洵的女兒 蘇小妹 (因為是男權社會所以不是太出名)
蘇杲(公元944年——994年), 生於晉少帝開運元年,卒於宋淳化五年,享年五十一歲。蘇序之父,蘇洵的祖父,蘇軾的曾祖父。娶妻宋氏。《湛淵靜話》載:「眉州蘇先生杲,老泉之祖,輕財好施,急人之急,孜孜若不及。歲凶,賣田賑濟其鄉里。逮秋熟,人將償之,終憐之,屢辭不受,久致破業,厄於飢寒;然未嘗以為悔,而好施益甚。」蘇杲以曾孫蘇轍登朝贈太子太保,夫人宋氏追封昌國太夫人。
蘇序(公元973——1045),生於宋太祖開寶六年,卒於慶歷五年,享年七十五歲。蘇序是蘇杲九個兒子中唯一倖存者。字仲先,排行第七,人稱蘇七君。娶妻史氏,生子三人:蘇澹、蘇渙、蘇洵。蘇洵《族譜後錄下篇》載:「先子(序)少孤,喜為善而不好讀書。晚乃為詩,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數十年得數千篇,上自朝廷郡邑之事,下至鄉閭子孫畋漁治生之意,皆見於詩。」曾鞏《贈職方員外郎蘇君(序)墓誌銘》:「為人疏達自信,持之以謙,輕財好施,急人之疾,孜孜若不急。」蘇序因蘇渙登朝贈大理評事,後累贈職方員外郎,夫人史氏,贈蓬萊縣太君。慶歷八年二月,葬於眉山縣修文鄉安道里先瑩之側。
蘇邁(1059——1119)字伯達,蘇軾長子。蘇軾前妻王弗生於眉山。邁歷任饒州德興尉、房州軍事推官、知河間縣令。1094年,蘇軾貶官嶺南,邁居宜興。軾卒,邁居潁昌。1107年出任嘉禾令,1112年罷歸潁昌,卒年約六十歲,葬郟縣。娶妻石氏(中書舍人石昌言孫女),生二子:簞、符。女一:阿巽,嫁范石祿之孫范潩。
蘇遲,字伯充,號湧泉先生,蘇轍長子。小名梁,生年不詳,卒於紹興二十五年(1115),享年約八十歲。娶妻梁氏(宋狀元梁顥之曾孫)。紹聖元年(1094)蘇遲留居潁昌。蘇轍晚年閑居潁昌同蘇遲頗多唱和。建炎初,累官尚書右司員外郎,直秘閣,知婺州(今浙江金華),有政聲,婺州父老為立碑祠。後召為中書門下檢正諸房文字,知泉州,太常少卿。集賢殿修撰,知處州。權刑部侍郎,權工部侍郎。紹興五年告老,充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葬南溪靈洞山。
蘇適(1067——1122年)字仲南,小名羅。生於治平四年眉山老家。娶妻黃氏,為龍圖公黃寔之女。以蘇轍郊恩授承奉郎,任郊社局令。後改陳州糧料院。蘇轍北歸,蘇適復出守太常寺太祝。黨禍復起,罷、領宮祠六年。不止一次回蜀祭先墳。後監西京河南倉,授信陽軍司錄事。中山帥趙公述薦判廣信軍,卒於任,年五十五歲。生男:籀、范、築。
蘇遠(又名蘇遜)字叔寬,又名虎兒。隨父蘇轍至雷州。娶妻黃氏,也是黃寔之女。大觀元年,蘇遠出監淮西酒,曾回蜀通判瀘州潼川府。卒於靖康元年(1126),年僅四十八歲
蘇過(1072——1123年)字叔黨,後妻王閏之生於杭州。蘇軾貶嶺南,蘇過一直隨侍身邊。蘇軾去世後,蘇過閑居潁昌十年。40歲時出監太原稅,三年後知偃城縣,1123年權通判中山府,卒於鎮陽(今正定)行道中,年五十二歲。娶妻范氏,范鎮孫女,范百嘉之女。蘇過能文,有《斜川集》二十卷行世。亦能書畫。蘇軾把他的畫與文可的畫相提並論:「老可能為竹寫真,小坡今與石傳神。」宋徽宗曾宣召蘇過入宮作壁畫。葬於河南郟縣。生男七人:龠、籍、節、笈、簟、篴、竺;孫男二人:嶠、峴。
蘇符(1086——1156年)字仲虎,蘇邁之妻石氏所生,蘇軾之孫。蘇符自幼力學,負大志,隨侍蘇軾十五年。蘇轍去世,以遺恩授假將仕郎。後改宣教郎,擢國子丞,改司農丞,遷倉部職方外郎,知蜀州(今崇慶)。紹興五年,賜進士出身,除尚書司勛外郎,起居郎,中書舍人,試給事中,充賀金正旦使,攜陷金之蘇過孫蘇嶠、蘇峴歸宋。十年,權禮部尚書。十二年,提舉江州長太平觀,除知遂寧府。十六年,復敷文閣待制,乃還蜀,以後就再未出川。二十六年七月丁未卒,享年七十歲。有制誥表章十卷、文集二十卷,特贈左中奉大夫,累封眉山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蘇符娶妻王氏,一子蘇山倖存。
蘇箕(1088——1150年)又名蘇紹箕,字嗣良,號晴川,蘇迨之子。生於廣東南雄珠璣巷。二十歲入武舉,歷經抗金,為宋高宗南渡護駕,官至太尉。後岳飛遇害,便以傷殘為由回鄉養病。紹興二十五年,蘇紹箕卒於白雲山月溪寺,葬於摩星嶺側,享年六十二歲。墓前建有碧江蘇公祠。
蘇嶠,字季真,蘇過長子蘇龠之子。曾為江東從事,湖北憲曹司屬官,右朝奉郎,尚書吏部員外郎;歷諫省,給事黃門,待制顯謨閣。乾道九年,宋孝宗曾作《御制文忠蘇軾文集贊並序》賜蘇嶠。序雲:「雄視百代,自作一家,渾涵光芒,至是而大成矣。」蘇軾忠言讜論,立朝大節,一時廷臣,無出其右。
蘇峴(1018——1183年)字叔子。蘇龠之子,蘇嶠之弟。蘇迨繼室歐陽氏生一子無後,蘇峴過繼於蘇簣。蘇峴初為海陵縣丞,後為太常寺主簿,知邠州,福建轉運使,秘閣修撰等。淳熙十年病逝,享年六十六歲。蘇峴娶曾氏(宰相女),贈 人。生男六人。蘇峴學有家法,喜作詩,有《綺語編》三卷。葬於宜興縣芙蓉山南平原上,曾夫人同葬於此。
蘇簡,字伯業,蘇遲長子。以祖恩補承務郎。宣和初調鄭州司刑曹,監華州錢監,改京兆府漕。居婺州。建炎年間,充江浙制置書寫機宜文字,通判宣州,饒州。除守嚴州,知處州,直秘閣,帥廣東,轉朝議大夫,封眉山縣男。升直徽猷閣,尋除直龍圖閣。帥洪州,轉中散大夫,復龍圖閣致仕。乾道初,封中大夫。乾道二年卒,贈少保。有《山堂文集》二十卷。
蘇籀,字仲滋,蘇適長子。蘇轍歸潁昌至去世,蘇籀隨侍九年。後以祖蔭官陝州儀曹椽,太府監丞、將作監丞、參議會稽,請祠歸卒。終年當在六十五歲以上。著有《雙溪集》十五卷、《欒城遺言》一卷行世。
蘇諤,字伯昌,蘇遲之孫,蘇簡長子。以蘇遲恩,初任浙東帥屬,知台州仙居縣,知柳州、邵州、韶州。除寧國通判,直秘閣,遷江西提刑。後奉祠、卒官,贈朝議大夫,累贈至政議大夫。有《拙齋集》。
蘇詡,蘇適之孫,蘇籀之子。宋孝宗淳熙六年權知筠州,曾刊家藏本《欒城集》。又刊其父蘇籀的《雙溪集》。
當然,還有商朝的蘇妲己
『陸』 姓蘇的歷史名人都有哪幾位
說到“蘇氏的歷史名人都有哪幾位”,那首先要從蘇氏發祥說起。蘇氏發祥於河南溫縣,當時處於中國古代周朝。周朝遷都洛陽,史稱東周,蘇姓為官者及其蘇氏族人,也都隨之遷徙洛陽。因而“蘇氏的歷史名人”,要從周朝說起。
1.周朝,蘇忿生,西周開國功臣之一,與周公、召公齊名。因封於蘇,故稱蘇忿生。
11.明朝,蘇民,兵部右侍郎;蘇佑,蘇克明之玄孫,文學家,兵部尚書。
12.,清朝,蘇明良,雍正年間任台灣總兵官,後官至福建陸路提督;蘇四十三,撒拉族人,反清起義領袖;蘇元春,清末湘軍將領。
因為民國時期和現代,已經不屬於“古代”范疇了,所以就不繼續列舉了。
『柒』 姓蘇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戰國縱橫家蘇秦,漢朝使節、牧羊的蘇武,唐朝名將蘇烈,宋朝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
『捌』 歷史上姓蘇的名人有那些
1、蘇秦: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蘇秦與張儀同出自鬼穀子門下,跟隨鬼穀子學習縱橫之術。學成後,外出遊歷多年,潦倒而歸。
隨後刻苦攻讀《陰符》,一年後游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蘇秦到趙國後,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
2、蘇洵:字明允,自號老泉,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並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擅長於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
3、蘇綽:字令綽,京兆郡武功縣(今陝西武功西)人。南北朝時期西魏名臣,三國時曹魏侍中蘇則九世孫,與從兄蘇亮並稱為「二蘇」。
蘇綽年少即好學,博覽群書,尤善算術,深得宇文泰信任,拜為大行台左丞,參與機密,助其改革制度。曾創制計帳、戶籍等法,精簡冗員,設置屯田、鄉官,增加國家賦稅收入。
4、蘇武: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西漢大臣。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
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
5、蘇良嗣:雍州武功(今陝西武功)人,唐朝宰相,巴州刺史蘇世長之子。蘇良嗣出身於武功蘇氏 ,早年以門蔭入仕,歷任周王府司馬、洛州長史、冀州刺史、荊州長史、雍州長史、工部尚書等職。他在武後攝政時拜相,擔任納言,封溫國公,後升任文昌左相、同鳳閣鸞台三品。
『玖』 蘇姓人口多嗎 歷史上有什麼姓蘇的名人嗎
蘇姓不像李、張、陳姓等那麼常見,但是也並不少見。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有蘇軾、蘇武、蘇洵 蘇澈 蘇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