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霍歷史名人

霍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2-28 03:26:01

歷史名人。。。。

孔子其人
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3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安貧樂道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識,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記》載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於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
與人為善
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毋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Ⅱ 姓霍的古代帝王

沒有這個姓的帝王。

霍姓名人有霍去病、霍光、霍元甲、霍英東、霍建華、霍思燕等內。

還有過霍容國。霍國是中國周朝分封的一個姬姓諸侯國,伯爵。周武王姬發滅商之後分封自己的七弟姬處於霍(今山西霍州一帶),是為霍叔處,此即霍國之始,一直到春秋時代,公元前661年被晉國所滅。

公元前661年,霍國傳至求為霍伯,求認為從前周成王對其祖先霍叔處安置不當,遂自稱霍公,史稱霍哀公,變伯爵為公爵。晉獻公得知求自稱霍公後,心中不平,於是出兵滅霍。霍國被滅後,求逃至齊國。是年,晉國大旱,晉獻公使人占卜,說是因滅了霍國,霍山神降罪於晉國,有此大旱之災。於是晉獻公即命人將求從齊國找回來,讓他負責霍山神祭禮事宜。求的後人指國為姓,遂有百家姓中的霍氏。因此中國之姓霍者皆為霍叔處之子孫。霍州是霍氏的發源地,古霍國遺址今白龍鎮陳村為霍氏祖庭。天下霍姓出霍州,應為定論。

Ⅲ 有誰知道姓霍的名人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霍姓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影響的姓氏,尤其是在漢代,霍姓因為霍去病和霍光這一文一武兄弟的功績而聲名顯赫,從而成為家喻戶曉的姓氏。幾千年過去了,霍姓的歷史名人廣為流傳,但人們卻很少知曉天下霍姓出霍州這一不爭的事實。
尋根溯源,始祖於霍。霍州乃海內外霍姓始祖開基的地方。根據《姓纂》和《廣韻)等書記載,霍姓的來源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紀,距今已3100多年前的西漢初期,周武王臨朝執政之後,封其弟叔處(又名叔武)於霍,建立了霍國(當今山西霍州市)。霍州不久前發現的清乾隆三年的霍叔遺址碑,就是歷史上霍國存在的又一史實佐證。叔武受封後,被人們稱為霍叔,周武王滅商後,既想讓商代貴族安居樂業,又提防他們叛逆造反,將部分貴族遷於山東、山西一帶,並命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負責監督之責,權力之大,被稱為「三監」。到周成王時,管叔、蔡叔勾結紂王之子武庚叛亂,也就是歷史上的「管蔡之亂」,失敗後霍叔受到牽連,被廢為庶民,但霍國依然存在,井由霍叔之子繼任國君。直到春秋戰國時期,也就是公元前661年,霍國被晉太公所滅,霍地歸晉,稱為霍邑。霍君的後人遂以原國名為姓,稱霍姓。因此遠古的霍州是霍姓中國人的最初發源地,也是霍氏開宗立姓、繁衍、槽遷的地方。
歷史滄桑,當今霍州的霍氏族人已為數很少,屈指可數,但距離很近的臨汾市堯都區高堆村,就居住著霍氏人家,是漢代驃騎大將軍的後裔,立有霍光牌位,霍光祠殿門柱上還掛著概括霍光一生的楹聯。他們在這里已世代繁衍、生活了兩千多年。
歷史之名,威武之名。山西的霍氏在我國早期歷史上稱盛。從一代西漢青年名將霍去病一家便一目瞭然。霍去病河東平陽人,18歲就擔任票姚校尉,帶兵打戰,先後六次出擊匈奴,解除了西漢以來的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立下了赫赫軍功,被漢武帝劉徹封為驃騎大將軍,是中國古代偉大的軍事活動家之一。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更是一代名臣(《史記》卷十三注霍光平陽人,平陽今晉州霍邑),他先後輔政20年,輔佐漢代三朝皇帝處理國事,從未有過差錯。霍去病、霍光兄弟二人系漢朝杜稷的兩位大功臣,一文—武、出將入相,相得益彰,使得山西霍氏聲名天下。霍氏歷史名人還有清宣統年間霍元甲、元甲之子霍東鬧、明代禮部尚書霍韜,明代畫家霍元瞻等。霍姓當代名人香港工商巨子、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先生,原名霍好劍,按霍氏近十世的家譜中的好字起名,一九三九年後.霍先生有感於日寇入侵、國土淪喪.遂改名為英東,以英姿勃發於世界之東方而自勵。他是一位譽滿全球的知名企業家和政治界著名人物,一位真正的愛國主義者。霍先生富而思源.對祖國的教育、體育及家鄉的交通、港口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對香港的回歸和繁榮起到了積極作用,不愧為繼霍去病、霍光之後的霍氏歷史名人,功在千秋。霍姓下代後起之秀要看排前十大華商之首的霍建寧先生,他跟隨李嘉誠多年,93年憑高超的金融財務本領榮升為和記黃埔集團董事總經理,單憑其收人一項就可見其經營業績和很強的敬業精神。報載他年薪2.174億港元,月薪2283萬港元,日薪75萬港元,每日按12小時上班計算,每上班一分鍾,銀行帳戶町進帳超過1040港元。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著荀子所說的每個人都可成為禹的至理名言,以人為鏡,可見得失;以史為鏡,可知興亡。霍建寧先生在發揚霍氏先祖及「禹」的精神.回報社會、造福人民之時,也是他載人霍氏歷史名人之日。古往今來,霍姓名人,不愧為歷史之名,威武之名。
生存播遷,遍布神州。晉太公滅霍後,晉國的政治和社會陷入混亂之中,漢獻帝時,天下大亂,軍閥混亂,外來入侵,世事艱難,災禍綿綿,王朝更迭,不絕於史書的天災人禍。據有關資料表明,霍姓人氏由其發源地向外遷移的歷史,始於秦漢之際,最初向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遷徙,到宋朝時期,便開始向廣東、誨南、江蘇、福建等地遷移,廣東佛山市石灣區瀾石鎮石頭村,就建有明清時期霍氏祠堂,明末清初,居住廣東、福建沿海一帶霍姓族人,經彭湖列島,開始向台灣遷移,形成了台灣今天的霍姓族氏。霍姓人氏向外遷徙不是孤立的,與中原的移民有著同樣的社會背景,朱元璋下令山西向外移民,從洪武三年(1370)至永樂十年(1416)明朝先後八次移民。洪武年間洪洞大槐村移民,霍氏子孫部分遷往異地他鄉,也有外出居官,或甘肅或廣東,逐居外地,據霍興成撰文,明朝洪武二十四年,臨汾霍裔向下為官,讓其子弟某隋肅王朱瑛到甘肅、蘭州練兵.官至參將或副將,其子孫散居於靖遠、會寧、海源一帶。時至今日,霍氏後代播遷於全國,描遷於海外,乃至全球。
霍州是霍氏後裔最「真」的源,最早的「宗」;最深的「根」。霍氏後裔子孫從這里離開平陽走出黃河,走到長江,走向海外。無論是天涯海角,都擋不住霍氏子孫對故土和祖先的眷戀,自覺的民族意識,世代相傳,一脈相承,體現了中華民族兒女強烈認同和血濃於水、葉生於根、水出於源的凝聚力。上下幾千年,霍州的一切無不打上霍字的烙印,霍山(霍岳、霍泰山、霍太山、霍太)、霍王、霍叔、霍國、霍邑、霍氏、霍君、霍公故居、霍伯、霍汾、霍山王、霍山公、霍泉、霍水、霍州署、霍陶、霍瓷、霍窯、霍州、霍縣、霍汾縣,直至現代的霍電、霍礦、霍煤、霍中,等等,無不與霍字有緣。一個「霍」字、萬中情懷,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不到霍州來,不知始祖情

Ⅳ 中國歷史上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李氏,皋陶為堯大理,因官命族為理氏。商朝末年,理征改理氏為李氏。其後代世系:
一是秦朝發源於隴西郡的李家。他們的始主是李崇,秦朝隴西守。第四代孫子叫李仲翔,是河東太守,征西將軍,後戰死沙場。
以後,這支李氏傳了20多代,到隋朝,出了滅隋建唐的唐太祖李淵。隴西李氏名人輩出,僅唐朝一代就出了21位宰相。漢將李廣,西涼主李暠等都是隴西李氏之後。真是人才濟濟。
從漢朝到唐朝,隴西李氏共分衍出13個房支,它們是:范陽李氏,尊李崇6世孫李向(尚弟)為始祖;頓丘李氏,奉李廣孫李忠為祖;渤海李氏,始祖李恬;申公房李氏,始祖李潛;丹陽李氏,始祖李倫;安邑李氏,始祖李蓋;鎮遠將房李氏,始祖李愔;平涼李氏,始祖李系;姑藏李氏,始祖李函;敦煌李氏,始祖李茂;僕射房李氏,始祖李沖;絳郡李氏,始祖李成禮;武陵(後為武陽)李氏,始祖李剛。
一是西漢時期發源於趙郡的李氏。他們的始祖是李璣,他是李崇的四弟,在秦朝任太傅的官職。他的兒子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趙國丞相李牧。趙郡李氏在唐朝以前的聲望高於隴西李氏。
趙郡李氏共分衍出10多個房派郡族,主要有:中山李氏,開基祖為李璣第三子李齊;穎川李氏,始祖李秉,為李牧5世孫,漢穎川郡守,遂居穎川;遼東李氏,奉李齊13世孫李寶為祖;江夏李氏,奉李秉5世孫李就為祖;漢中李氏,奉李秉6世孫李頡為祖;襄城李氏,有李膺,為李秉8世孫;常山李氏,奉李楷為祖。李楷為李膺6世孫,於晉代避趙王倫之亂,徒居常山平棘,他有5子,分居三處,形成東祖、西祖、南祖3房,通稱平棘李氏;廣陵李氏,為江夏李氏分支,奉李就18世孫李元哲為祖。趙郡李氏支派繁多,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是僅次於隴西李氏的大族。
唐朝以後,還有一些人是朝廷賜姓而形成的李氏大家族。這些人大多為少數民族,他們在中國北方和西北發展,後不少向江南移居。這其中主要有:
柳成李氏:有兩支。一支是唐朝大將李光弼的家族發展來的,後稱金陵李氏。另一支是成德節度吏李寶臣的家族。
代北李氏:出自沙陀部族李國昌。李國昌以功授代北節度使,其子李克用為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勛建立後唐,稱霸一時。
武威李氏:唐將李抱玉,本姓安。祖先為安息國世子,入中國居洛陽,後裔避亂徙居武威,衍為大族。至抱玉時,賜姓李,徙籍京兆,其族遂為京兆李氏。
比較有名的
李氏第一人——老子在中國正史記載中,老子是李姓的第一人。老子姓李名耳,在周平王時任太史,相傳是周朝御史大夫理乾的兒子。老子是中國道家思想的創始人,有〈道德經〉留世。
秦王朝宰相——李斯李斯輔助秦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隨後對對文字進行整理,為統一文字作出一定貢獻。
飛將軍——李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是從這兩句話,便一切不用說了。
天可汗——李世民唐代皇帝。唐高祖李淵次子。隋末,李淵先後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太原留守,負責鎮壓今山西地區的農民起義和防備突厥,李世民隨父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當時農民起義風起雲涌,力量日益壯大。李淵、李世民父子看到隋朝將亡,乃於大業十三年(617)在晉陽起兵,接著南攻霍邑(今山西霍縣),西渡黃河,攻取長安(今陝西西安)。太原起兵之初,李淵以長子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左三軍;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都督,統右三軍。
愛江山亦愛美人——李隆基不管怎麼說,大唐雄威在此時最為盛世,雖然後來頹敗,也是歷史之必然。唐明皇,這個詞也是絕對響當當的。
詩仙——李白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如果有人不知道李白,那肯定貽笑大方!
夢里不知身是客——李煜註定是錯位的一生,不是好皇帝卻是好詞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老子知多少,孟子偷著笑!小樓昨夜又東風,孔子無聊,孔明言妙。故國不堪回首,始皇哀悼,明皇推車貴妃笑!」作為中國歷史唯一一位帝王詞人,無限悲涼灑江山!江山卻看不見。
中國歷史唯一一位女詞人——李清照女人能夠在歷史上在詩詞方面有如此成就的確是不簡單的。特別是宋朝,女人的地位最底,然而時代出英傑,也沒辦法。「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中國葯聖——李時珍一本《本草綱目》,我國葯物學的空前巨著。有哪個中國人不知道他的話,只有一個理由值得原諒,就是一輩子沒有生病,一生病立馬去天國了。
平民闖皇宮——李自成明王朝被自己人推翻了,卻讓外族入侵了,想想歷史還真蠻可笑。成功就墮落,歷史的真理。中國正史卻沒有把他算做皇帝,實在又是一個遺憾!畢竟人家也是揮霍多年的血汗的。

Ⅳ 霍嘯霖歷史人物是誰

原型是【孫永勤】(1898~1935)抗日民族英雄。原承德縣人(現屬興隆縣)。出身於富裕農民家庭。他身高力大,手腳快,槍法准,經常夜讀《說岳全傳》、《水滸傳》等歷史小說,淡泊錢財,崇尚忠義,愛為貧弱排憂解難。九一八事變後,出任防匪護村的民團團總。熱河事變後,在共產黨人關元有等協助下,於興隆縣黃花川舉行抗日武裝暴動,建立民眾軍,打起「天下第一軍,均富又濟貧」的大旗,沒收了地主張祿增的財產,全部分給當地貧民,不久即發展到5000多人。1934年5月,在興隆縣五指山雙塘子一帶休整時,中共遵化縣委派軍事幹部徐英與孫永勤會晤,使之接受中共的抗日主張,將「民眾軍」改為「抗日救國軍」。軍隊設立了稽察處,由地下共產黨員張志全負責,在整肅軍紀時,將多次搶劫民眾財物的中隊長陳志處決。抗日救國軍轉戰熱河、冀東數百里,搗毀日偽據點上百座,斃傷俘日偽軍5000多人。1935年5月24日,孫永勤等抗日將士400餘人,同日軍血戰於遵化茅山,光榮殉國。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所發表的《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中,稱孫永勤為抗日民族英雄。?
孫永勤民眾抗日救國軍名單
建軍時間:1933年12月11日
救國軍部隊總人數:5000人
地點:河北省承德縣下板城鎮路通溝三霄洞
事件:十八位英雄兒女在這里飲血同盟,發誓抗日救國,起義軍建立老梁革命根據地,轉戰長城內外,後血戰茅山。主要人員先後被捕,余部參加了八路軍十三團,活捉日軍赤本大佐。
人物:
孫永勤:黃花川民團團總,趙林的外甥,——義勇軍軍長,茅山戰役犧牲。
關元有:黨員,王寶石村人。孫永勤的表弟,——副軍長兼參謀長,茅山戰役犧牲。
趙四川:原29軍軍人,山西米脂人。孫永勤的朋友,——義勇軍副軍長。茅山戰役犧牲。
王殿臣:原29軍軍人,山西米脂人。孫永勤的朋友,——義勇軍副參謀長。下落不明。
雷常玉:河南大峪民團團總,孫永勤的內弟,——第一總隊長。茅山突圍後,1935年底被日軍刨腹犧牲,屍體投入灤河。
王福友:河東峪民團團總,————第二總隊長。未參加茅山戰役。後被捕。
孫成:三霄洞道士,——義勇軍軍師。茅山戰役犧牲。
趙林:路通溝民團團總——財務處處長,未參加茅山戰役,後被捕。
張福奎:路通溝村民(張氏三傑老大)——軍法稽查處副處長,茅山戰役犧牲。
張福城:路通溝村民(張氏三傑老二),茅山戰役犧牲。
張福山:路通溝村民(張氏三傑老三)————直屬隊隊長,茅山突圍後被捕。
趙來:趙林堂弟。文書。茅山戰役犧牲。
趙有:趙林堂弟——軍法稽查處處長,茅山戰役犧牲。
趙永文:趙林侄子,未參加茅山戰役。
趙永賓:趙林長子,茅山戰役犧牲。
趙永江:趙林次子,茅山戰役犧牲。
趙秀風:趙林女兒,茅山戰役犧牲。
馬玉德:遵化人,趙林摯友——財務處副處長,茅山戰役犧牲。
後續加入的主要領導:
楊長青:率偽軍百餘人起義,興隆縣人——義勇軍副參謀長,茅山突圍後回東北。
李連貴:葦子峪人,——第三總隊長,茅山突圍後抗戰被捕。
張福義:大營子八卦領民團團總率眾參加。——第三總隊長,茅山突圍後抗戰被捕。
吳化一:孫永勤妹夫,茅山戰役犧牲。
單英:下板城火車站工人(原東北軍張作霖保衛隊隊長)率八十人起義。——直屬隊副隊長,至遵化抗戰,參加地下黨工作。
沈同舟:熱河省醫院主治醫師,茅山戰役犧牲。
呂家琳、呂家寶、呂小玉:原老梁義軍,錦州人——參謀,茅山戰役犧牲。
劉玉堂:黨員,第一總隊中隊長,下落不明。
年煥興:興隆縣藍旗營人,第四總隊。參加八路軍,文革期間病逝。
劉峻岳:遷西人,第一總隊班長長,回遷西抗戰,病逝。

Ⅵ 全世界從古至今的歷史名人(包括神話)

君王:黃帝、炎帝、顓頊、帝嚳、公共、祝融、堯、舜、禹、啟、後羿、寒促、少康、夏桀、湯、盤庚、武丁、商紂、周文王、周武王、周厲王、周宣王、周幽王、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鄭庄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夫差、越王勾踐、趙襄子、齊威王、趙武靈王、燕昭王、楚悼王、楚懷王、秦孝公、秦昭王、秦始皇、項羽、秦二世、劉邦、漢武帝、王莽、漢光武帝、漢獻帝、曹丕、孫權、劉備、劉禪、司馬炎、苻堅、石勒、劉淵、李雄、冉閔、石虎、慕容皝、劉裕、梁武帝、魏孝文帝、陳霸先、陳後主、楊堅、隋煬帝、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朱溫、石敬瑭、柴榮、李後主、趙匡胤、宋太宗、耶律阿保機、遼聖宗、李元昊、宋徽宗、完顏阿骨打、完顏亮、宋高宗、鐵木真、忽必烈、朱元璋、陳友諒、朱棣、明英宗、明孝宗、崇禎、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袁世凱、張勛、段祺瑞、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蔣介石、汪精衛、毛澤東、鄧小平
名臣:倉頡、鯀、伯益、伊尹、姜尚、周公旦、管仲、百里奚、伍子胥、子產、范蠡、文種、商鞅、申不害、鄒忌、李悝、蘇秦、張儀、屈原、晏嬰、范雎、藺相如、呂不韋、李斯、蕭何、張良、陳平、趙高、周勃、晁錯、司馬遷、主父偃、東方朔、霍光、丙吉、匡衡、董賢、鄧禹、董宣、竇憲、梁冀、董卓、袁紹、曹操、諸葛亮、張昭、魯肅、法正、龐統、司馬懿、賈充、司馬倫、王猛、王導、王敦、謝安、桓溫、司馬道子、宇文化及、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長孫無忌、姚崇、狄仁傑、宋景、張柬之、張說、武三思、上官婉兒、張九齡、李林甫、楊國忠、李輔國、魚超恩、王叔文、王丕、馮道、寇準、呂端、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包拯、蔡京、童貫、李綱、張邦昌、秦檜、賈似道、韓托胄、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耶律楚材、伯顏、脫脫、阿合馬、胡惟庸、劉伯溫、方孝孺、黃子澄、鄭和、解縉、楊士奇、楊溥、王振、劉瑾、於謙、張居正、嚴嵩、楊繼盛、夏完淳、魏忠賢、吳三桂、史可法、鄭芝龍、鄭成功、李岩、多爾袞、鰲拜、施琅、葛爾丹、渥巴錫、於成龍、明珠、年羹堯、紀昀、劉墉、朱珪、和珅、耆英、林則徐、曾國藩、洪仁玕、李鴻章、左宗棠、奕、張之洞、翁同和、鄧世昌、丁汝昌、曾繼澤、李宗仁、宋子文、孔祥熙、周恩來、朱鎔基
皇後公主:妹喜、妲己、褒姒、西施、趙姬、呂後、竇太後、王昭君、趙飛燕、趙合德、孫尚香、賈後、馮太後、獨孤皇後、長孫皇後、太平公主、韋後、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梅妃、楊貴妃、花蕊夫人、劉太後、蕭燕燕、蕭觀音、乃馬真後、馬皇後、萬貴妃、客氏、孝庄太後、慈禧太後、珍妃
軍事家:孫武、孫臏、龐涓、田單、樂毅、吳起、李牧、廉頗、白起、趙奢、趙括、王翦、韓信、張良、彭越、英布、章邯、項羽、李廣、周亞夫、霍去病、衛青、趙充國、李廣利、馮異、馬援、周瑜、關羽、夏侯惇、張遼、呂蒙、陸遜、張飛、馬超、姜維、鄧艾、鍾會、杜預、王濬、祖逖、慕容恪、謝玄、檀道濟、韓擒虎、秦瓊、尉遲恭、李靖、程知節、李績、薛仁貴、蘇定方、張守珪、高仙芝、裴行儉、哥舒翰、張巡、顏杲卿、郭子儀、李光弼、李愍、李從厚、王彥章、曹彬、楊業、狄青、呼延贊、宗澤、岳飛、韓世忠、吳玠、虞允文、金兀術、伯顏、張弘范、徐達、湯和、李善長、常遇春、藍玉、戚繼光、俞大猷、袁崇煥、多鐸、李定國、盧象升、施琅、葛雲飛、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馮子材、劉永福、馮國璋、蔡鍔、閻錫山、馮玉祥、葉挺、張獻忠、杜聿明、王耀武、張靈甫、孫立人、傅作義、李宗仁、左權、林彪、朱德、羅榮桓、劉伯承、彭德懷、葉劍英、陳毅、粟裕、陳賡、聶榮臻、徐向前、許世友
補充:
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范增、張角、孫恩、盧循、黃巢、王小波、李順、鍾相、方臘、宋江、韓山童、劉福通、唐賽兒、劉六、劉七、李自成、陳近南、張自忠、洪秀全
1、穆罕默德
2、牛頓
3、耶酥基督
4、釋迦牟尼
5、孔子
6、保羅
7、蔡倫
8、谷登堡
9、哥倫布
10、愛因斯坦
11、巴斯德
12、伽利略
13、亞里士多德
14、歐幾里得
15、摩西
16、達爾文
17、秦始皇
18、奧古斯都
19、哥白尼
20、拉瓦錫

21、君士坦丁大帝
22、瓦特
23、邁克爾·法拉第
24、麥克斯韋
25、路德
26、喬治·華盛頓
27、卡爾·馬克思
28、萊特兄弟
29、成吉思汗
30、亞當·斯密
31、愛得華·德·維爾(莎士比亞)
32、約翰·道耳頓
33、亞歷山大大帝
34、拿破崙·波拿巴
35、托馬斯·愛迪生
36、安東尼·范·列文虎克
37、威廉·莫頓
38、馬可尼
39、希特勒
40、柏拉圖

41、克倫威爾
42、亞歷山大·貝爾
43、亞歷山大·弗萊明
44、洛克
45、貝多芬
46、海森堡
47、路易斯·達蓋爾
48、西蒙·玻利瓦爾
49、笛卡兒
50、米開朗琪羅
51、烏爾班二世
52、歐麥爾一世
53、阿育王
54、奧古斯丁
55、威廉·哈維
56、歐納斯特·盧瑟福
57、約翰·加爾文
58、孟德爾
59、馬克思·普朗克
60、利斯特

61、奧托
62、皮薩羅
63、科爾特斯
64、托馬斯·傑弗遜·傑弗遜
65、伊沙貝拉一世
66、斯大林
67、愷撒
68、威廉一世
69、弗洛伊德
70、愛德華·詹納
71、倫琴
72、巴赫
73、老子
74、伏爾泰
75、開普勒
76、費密
77、歐勒
78、盧梭
79、馬基亞維里
80、馬爾薩斯

81、約翰·肯尼迪
82、平克斯
83、摩尼
84、列寧
85、隋文帝
86、達·伽馬
87、居魯士大帝
88、彼得大帝
89、毛澤東
90、弗郎西斯·培根
91、福特
92、孟子
93、瑣羅亞斯德
94、伊麗莎白一世
95、戈爾巴喬夫
96、美尼斯
97、查里曼
98、荷馬
99、查士丁尼一世
100、摩訶毗羅

Ⅶ 霍姓的歷史名人

漢朝名將霍去病

霍去病是當世名將衛青的外甥,衛青對這個外甥特別喜愛,恐其成為庸才,故從小教授兵法武藝。

因為衛青的身份,霍去病從小就能出入皇宮,也深得漢武帝喜愛。

被漢武帝任命為票姚校尉,兩次隨舅舅衛青擊匈奴於漠南。



此戰為漢朝北擊匈奴最遠的一次,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廷」,匈奴再也不敢侵犯大漢了,自戰國時起的匈奴大患終於解除。


但是為之可惜的是,霍去病23歲時因病去世,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票騎冠軍,猋勇紛紜。

長驅六舉,電擊雷陣。

飲馬瀚海,風狼居山。

西規大河,列郡祁連。

這是班固對漢朝名將霍去病的評價。

任何將領,能夠做到其中一點,都足以後世留名。

霍去病,全部做到了。

望採納。

Ⅷ 霍州有沒有出過歷史名人

梁衡:當代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任《內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現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記者協會全委會常務理事、人教版中小學教材總顧問。 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學史章回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新聞三部曲《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創作方面,過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傳統,行文草本有靈,水石有韻。近年來又致力於人物散文,特別是歷史名人的寫作,《覓渡,覓渡,渡何處?》《紅毛線、藍毛線》等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 有散文集《夏感與秋思》《只求新去處》《紅色經典》《名山大川感思錄》《人傑鬼雄》《當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庫——梁衡卷》等.學術論文集:《為文之道》《壺口瀑布》《梁衡理科文集》《繼承與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有《晉祠》《夏感》《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桿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選中等學校課本,另《梁衡理性散文》中的《壺口瀑布》被入選上海初一課文。
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合舉辦的「心繫中華」散文徵文優秀獎。有散文三篇《晉詞》、《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近年《海思》也被選入鄂教版語文中學教材。

楊川平 山西臨汾地區霍州人
個人簡歷
個人資料
中 文 名 楊 川 平
星 座 獅 子 座
出生日期 8月15日
身 高 180公分
體 重 65公斤
眼 睛
語 言 國語
專 長 演唱 作詞 作曲 游泳
表演 武術 駕駛
學 歷 山西武術學院
2005年5月-推出首張個人創作專輯《宗澀戀歌》
主打歌曲:《只想帶你去遠飛》
2004年參加演出:北京電視台《東芝動物樂園》-《八方食聖》,安徽電視台《超級大贏家》,遼寧電視台《七星大擂台》,河北電視台《綜藝黃金檔》,蕪湖電視台《流星花園》,汕頭電視台《快樂新陣地》,周口電視台《群英薈萃》擔任演唱嘉賓。
2005年7月12號成立藍色星球音樂工作室。
愛情,是一個永遠有市場的主題,是一個永遠寫不完的主題;關於愛情的歌曲,也是一個永遠有市場、寫不完的歌曲。只不過不同的時期,愛情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楊宗倫是一個經歷復雜情感的創作型歌手,他經歷過愛情的彷徨、掙扎、迷茫,甚至墮落,但是他仍然像執著的追求音樂一樣執著地追求著屬於他的愛情,他用自己對於愛情的復雜體味,用歌曲這種形式給予了熱情鞭撻與謳歌。這種矛盾的心情,收錄於音樂之中,別有一番滋味和感動,如果你聽的話。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楊宗倫也不例外,他為著自己的夢想遠離故土,一個人在浩瀚的星河中艱難行走,他不知道自己的未來究竟要走到哪一個軌道,但是他知道:夢想,就在前方!所以,愛情並不是他的全部,還有一種叫做精神的東西在他的身上釋放著光彩,就象星星閃光的外衣,雖然那個光環並不是他自己的,但是,只要努力著,他,就會擁有。
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總是這樣矛盾:年輕的時候滿懷理想卻無人喝彩,堅持,努力,和自己賽跑,等名利、掌聲、美色所有的夢想都成為現實,最初的那份純真卻已被歲月蠶食殆盡。而楊宗倫不是,當許多少男還在做著青春夢的時候,他已經開始了自己的音樂魔幻之旅,雖經歷了無數痛苦和磨難,但他卻堅持著,太多的人難以堅持。
有一種聲音叫做「天籟」,聽這種聲音就是「用耳朵喝酒」,輾轉口耳間已把你灌醉。楊宗倫在毫無防備的時候已經把音樂做到了「醉人」的高度,不但難得,而且可貴。
在時間的洪流里,總有一些什麼值得期待,幸好,我們遇見了這個經歷著痛楚的歌者。
同樣是面對青春,面對愛情,面對生活,面對生命中世俗而又無常的晦明時刻,楊宗倫不同於任何一個歌手,他無法復制,無法歸類,他只代表他自己。
從孤寂、苦悶、憂郁的歌聲中,你會看到一幕幕流動的記憶:初次流淚、縱情放歌、莫名的寂寞、錯失的愛情。或許,這就是一種預兆。
我們在這張專輯都可以聽到,更可以感受到,這就是音樂的魅力,這就是楊宗倫的魅力,一個不靠長相嘩眾取寵的實力歌手!值得期待,值得聆聽!
感悟人生真諦,聆聽最反樸歸真的音樂

曹元寶 - 老紅軍和抗戰英雄

曹元寶, 原總後太辦軍械處政委(副軍職、十二級),1914年1月出生,1936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12月入黨,山西霍縣人。土地革命時期參加過「區子鎮」戰斗、「三城堡戰斗。抗戰時期參加過著名的平型關戰役、黃土嶺戰斗。1939年10月,帶一排兵力,經過敵七軍七支隊時,活捉了隊長蔣傳道,全排榮記集體三等功。後參加百團大戰,晉察冀反掃盪戰斗。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大同戰斗、新保安戰斗和解放張家口戰斗。被授予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和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職級:副軍級出生年月:1914年1月;參加革命時間:1936年2月;入黨時間:1936年12月;參加戰斗:平型關戰役、黃土嶺戰斗;當時所在部隊及職務:115師獨立團

周厲王(?~前828)西周第十位國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兒子。在位37年。 公元前858~前841年在位

曹端,字正夫,澠池人。永樂六年舉人。五歲時看到《河圖》《洛書》,就摹畫在地上問他父親。等到長大,專心於研究大道理。他學習大道理,努力從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學的道理靜心存留於心作為主要的。他讀宋代儒學著作《太極圖》《通書》《西銘》,感既道:「大道理就在這裡面了。」於是專心致志在研究,座位下踏腳的地方,兩塊磚都磨穿了。他對父母極孝順。父親當初極信佛教,曹端寫了題為《夜行燭》的一封信送給父親,信中說:「佛教把空作為要義,這不是人類社會規律的要義。道教把虛作為理論,這不是依從本性的理論。」他父親愉快地依從了他所說的道理。後來經歷了父母雙亡的痛苦,他各種有滋味的東西都吃不進去。安葬父母後,築廬冢守墓六年。
曹端剛開始讀謝應芳的《辨惑編》時,極信其中所講的道理,所有關於佛教的、巫術的、陰陽風水、時日吉凶的道理都除去不用。寫信給縣令,毀掉濫設的祠堂百餘座,給百姓修土地廟,建谷壇,讓他們祈報年成。遇到荒年,鼓勵(富戶)救濟災民,救活了許多人。做霍州學正時,研究整理儒學,學生們都遵循他的教誨,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當作可恥的事。知府郭晟請教他治理政事的方法,曹端說:「也許是公和廉吧。做到公了百姓就不敢不敬了,做到廉了小吏就不敢欺瞞了。」郭晟拜謝欣然接受。曹端遇父母的喪事回故里,澠池、霍州的眾多學生到曹端守墓的地方來聽從他教誨。服喪期滿,改任蒲州學正。霍州、浦州兩地各自上奏章爭著要曹端,霍州的奏章先得到批准。
霍州的李德跟曹端是同時代的人,也在霍州講學,等到他見過曹端,回來對他眾弟子說:「學而不厭,教而不倦,這是曹先生的高尚品德。至於他懂得古今,通曉社會變化,沒涉及的學問很少。古語說:」得到一位講戲的老師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誨做人的老師難。'你們得到一位教誨做人的老師了。「於是李德不再講學要離開霍州。曹端也稱贊李德的品行與情誼,讓眾弟子請他回來,一起講解合乎正道的學問。
曹端先後在霍州十六年,宣德九年辭世於任上,時年五十九歲。他的眾多弟子服喪之年,霍州百姓連買賣都不做了,街巷中充滿哭聲,孩子們都痛哭流涕。曹端因清貧而不能回故鄉安葬,於是留葬在霍州。

陳希愈,1911-2000,山西霍州賈孟村(原霍縣賈孟村)人。1935年參加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畢業於北平師范大學體育系。曾任冀南銀行副行長、八路軍野戰衛生部副部長、中州農民銀行總經理。建國後,歷任中國人民銀行中南區行行長,中共中央中南局財貿委員會副主任,財政部副部長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顧問。是中共八大、十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陳峰 - 航空巨子與學術名流

陳峰,男,漢族,1953年6月出生,山西霍州人,高級經濟師,1994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4年畢業於聯邦德國漢莎航空運輸管理學院;1995年獲得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位;2002年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進修高級管理課程。曾在民航總局、國家空中交通管理局工作多年,後擔任海南省省長航空事務助理(主持組建海南省航空公司)職務。現任海航集團董事局董事長,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共第十六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海南航空(600221)董事長陳峰摘得「2005年亞洲最佳商業領袖」桂冠。

http://tieba..com/p/659923033?pn=2

Ⅸ 山西臨汾歷史名人有哪些

1、衛青: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後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於,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2、霍去病: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時期名將、軍事家,名將衛青外甥,大司馬霍光兄長。善於騎射,勇猛果斷。十七歲,拜驃姚校尉,追隨大將軍衛青,率領八百驍騎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騎兵,拜驃騎將軍,封為冠軍侯。

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兩次參加河西之戰中,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漠北之戰後,封狼居胥,大捷而歸,拜大司馬,與大將軍衛青同掌軍政。

3、柴紹:字嗣昌,晉州臨汾(今山西臨汾市)人 。唐朝初年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幼以任俠聞,矯捷有勇力。初仕隋朝,為元德太子千牛備身,迎娶唐國公李淵之女平陽昭公主為妻子。唐國公李淵起兵,領馬軍總管,率先登城陷陣。

武德初年,從秦王李世民征戰四方,積功封為霍國公。貞觀初年,拜右衛大將軍,出為華州刺史,轉左衛大將軍。參與定襄之戰,從滅東突厥,累加鎮軍大將軍,平定梁師都,改封譙國公。

4、霍光:字子孟,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大臣,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馬霍去病異母弟、漢昭帝皇後上官氏外祖父、漢宣帝皇後霍成君之父。身材魁梧,皮膚白皙,眉目疏朗,胡須長美。不學無術,忠誠勤懇。

初以門蔭,選為郎官,歷任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宿衛公正,勤勞國家。漢武帝臨終時,拜大將軍、大司馬,受命託孤輔政,封為博陸侯。輔佐漢昭帝,解除上官桀擁立劉旦陰謀,廢立昌邑王劉賀,擁立漢宣帝即位,掌權攝政,權傾朝野。

5、賈充:字公閭,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東北)人,三國曹魏末期至西晉初期重臣,曹魏豫州刺史賈逵之子。西晉王朝的開國元勛。賈充曾參與鎮壓淮南二叛和弒殺魏帝曹髦,因此深得司馬氏信任,其女兒賈褒(一名荃)及賈南風分別嫁予司馬炎弟司馬攸及次子司馬衷。

與司馬氏結為姻親,地位顯赫。晉朝建立後,轉任車騎將軍、散騎常侍、尚書僕射,後升任司空、太尉等要職。更封魯郡公。咸寧末,為使持節、假黃鉞、大都督征討吳國。吳國平定後,增邑八千戶。

Ⅹ 歷史人物霍嘯林背景

電視劇《勇敢的抄心》中,主襲人公霍嘯林的人物原型是孫永勤。

孫永勤1893出生,熱河興隆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人。孫永勤自幼習武,崇尚忠義,性格直爽,敢於鋤強扶弱。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孫永勤積極進行抗日救亡活動。全心全力為抗日貢獻自己的力量。後來熱河淪陷,成立民眾軍抗菌侵略武裝。後因掩護主力部隊突圍時壯烈犧牲。享年42歲。

閱讀全文

與霍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