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諸葛亮歷史故事

諸葛亮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8 03:15:11

㈠ 關於諸葛亮的故事

初出來茅廬、火燒赤壁、諸葛亮巧自收姜維、舌戰群儒、智激周瑜、增灶退兵、諸葛亮造木牛流馬、七擒孟獲、揮淚斬馬謖、空城計。

(1)諸葛亮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空城計

諸葛亮兵出祁山,收姜維後繼續向魏國進軍,魏國派司馬懿抵擋蜀軍,在街亭打敗馬謖,而諸葛亮城中空無一人,兵都出去解圍去了,城中只有一些老弱病殘,諸葛亮心生一計,命令打開城門,派幾個老兵在打掃衛生。

自己帶兩個兒童在城樓上面彈琴,司馬懿的兵來到城外,看到四個城門大開,諸葛亮又在上面唱歌,司馬懿命令兵不動,自己上前一看,看諸葛亮神情自若、琴聲不亂,懷疑有伏兵,這才命令撤軍。

舌戰群儒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准備並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才有之後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㈡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經典故事有哪些

1、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2、舌戰群儒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准備並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3、祭七星壇借東風

周瑜為沒有東南風而病倒在床上。諸葛亮給周瑜開了個「葯方」,上面寫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說他能借來東風,他讓周瑜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壇,然後自己在壇上做法。幾天之後,果然颳起了東南風。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殺諸葛亮。然而諸葛亮早有預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4、孔明巧布八陣圖

劉備兵敗,陸遜追至夔關,遇此陣,土人言:「此處地名魚腹浦。諸葛亮入川之時,驅兵到此,取石排成陣勢於沙灘之上。自此常常有氣如雲,從內而起。」遜入陣不得出,後被孔明岳父黃承彥放出。

八陣圖「名八陣圖。反復八門,按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每日每時,變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

5、武侯彈琴退仲達(空城計)

諸葛亮屯兵於陽平,把部隊都派去攻打魏軍了,只留少數老弱殘兵在城中。忽然聽到魏軍大都督司馬懿率15萬大軍來攻城,諸葛亮臨危不懼,傳令打開城門,還派人到城門口灑掃。

諸葛亮自己卻登上城樓,端坐彈琴,態度從容,琴聲不亂。司馬懿來到城前,見此情形,心生疑竇,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貿進,便下令退兵。

㈢ 有關諸葛亮的歷史典故

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為什麼沒算到上方谷的大雨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從正史上看,沒有哪裡提及到到上方谷戰役,有沒有還是個未知數,權當沒有吧。諸葛亮和司馬懿正面交鋒只有幾次,一次是鹵城大戰,司馬懿大敗;一次是空城計,諸葛亮退卻,再一次就是巾幗之辱,司馬懿堅守不戰。

司馬懿劇照

那麼按演義的說法,既然都算準不會下雨的天氣為什麼還會下雨呢?我們從今天的科學角度來分析。

首先從上方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深谷,兩邊高山林立,出入口很小,適合藏一些東西在裡面。

其次這個季節正是雨季時候,經常下雨,所以上方谷裡面肯定有充分的水氣,比較潮濕。

再次,當諸葛亮的火點著之後,溫度的升高導致這些水汽慢慢升高,最終形成水滴雲,又因為是谷地地形,也沒有風勢,這些水滴雲沒辦法從其他地方散去,最後越積越多,形成了雨降了下來,最後成為了一場人工降雨。

演義裡面的諸葛亮手段已經很通天了,但是利用的都是現有的天氣變化得出的結論,完全沒有想到通過這樣的方法也能夠降雨,最終諸葛亮歸咎為上天的安排。

㈣ 諸葛亮的歷史故事概括

1.三顧草廬
諸葛亮他很拽,劉備前兩次去都不在家,第三次到他家才把他盼來了,說明版這個男人,他不顧家
2.赤壁之戰
眾所周權知的赤壁之戰,本來是孫權和周瑜的功勞,可是就因為諸葛亮的所謂「借東風」不用一兵一卒,獨佔了這個功勞,最後還「氣死」周瑜.劉備很惡毒,居然挑撥孫權和曹操作對,也是這個諸葛亮給他出的主意,這個諸葛亮實在是,是個「壞東西」
3.華容道
關羽華容道為什麼要放走曹操?因為關羽,他不夠狠,作為黑社會三大頭目之一,膽敢反叛當時的正規軍曹操.可是諸葛亮卻夠惡毒,居然派這個心慈手軟的關羽去砍曹操,壞事都讓關羽去做,好事功勞都給自己攬~
4.斬馬謖
因為自己的用人失誤,拉不出屎怪茅坑,把馬謖砍了
5.魏延之亂
諸葛亮死後,魏延沒有叛亂,只是不同意撤軍,希望能夠自己率領一支部隊繼續北伐,結果被楊儀陷害死.而魏延這個悲劇,完全是因為諸葛亮用他們兩個人,卻沒有分清他們兩個人的職責,最後導致他們兩個的惡性競爭,最後兩個人都沒好果子吃,蔣琬搶了他們倆的飯碗

㈤ 古代英雄諸葛亮的故事和簡介

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故事
躬耕隴畝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3]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漢獻帝已從長安李傕手中逃出,遷到了曹操的許縣。諸葛亮此時已16歲,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幹。[4]
他與當時的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發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但也有一種說法指黃月英本人極美,因此遭到鄉里其他年輕女性的嫉妒而詆毀她的容貌。
隆中對策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於新野。後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卧龍(諸葛亮)、鳳雛(龐統)。」[5] 諸葛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6]
劉備便親自前往隆中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與諸葛亮相見後,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他提問:「「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贊,力邀諸葛亮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系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7]
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裡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准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麼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麼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麼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哪裡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㈥ 諸葛亮的歷史故事

三國時,蜀漢建興九年,諸葛亮命人製造木牛流馬運輸軍糧,再次出兵祁山,專第四次伐魏。魏明帝曹屬睿親自到長安指揮戰斗,命令司馬懿統帥諸將領,帶領大軍三十萬直撲祁山。面對兵多將廣、來勢洶洶的魏軍,諸葛亮不敢輕敵,命令士兵占據險要地勢,嚴陣以待。魏蜀兩軍,旌旗在望,鼓角相聞,戰斗隨時可能打響。
蜀軍長史楊儀認為,前幾次興兵,軍士疲勞,糧草補給困難。建議分兵兩班,以三個月為期,二十萬之兵,只領十萬出祁山,住了三個月,卻教這十萬替回,循環相輔。這樣則兵力不乏,然後徐徐而進,可得中原。諸葛亮認為這正是長久用兵之法,遂採納該計,兵分兩路,一百日為期,循環相轉,違限者按軍法處治。

㈦ 諸葛亮的故事的著名典故

  1. 三顧茅廬
    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內廬之中。」

  2. 神機容妙算 草船借箭
    在《三國演義》中, 赤壁之戰前,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3. 空城妙計
    在《三國演義》中, 蜀國諸葛亮面對曹魏司馬懿大軍進襲,故意大開城門,坐在城上焚香操琴,讓司馬懿以為城內有伏兵,因而退兵。

  4. 三氣周瑜
    根據三國演義,周瑜因為受傷後又受孔明三次之氣而憤死,死前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
    (一氣周瑜是『幾郡城池無我分,一場辛苦為誰忙』;二氣周瑜是『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周瑜是『一著棋高難對敵,幾番算定總成空』)

  5. 七擒七縱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6. 孔明燈
    相傳諸葛孔明曾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

㈧ 有關諸葛亮的10個故事

1、初出茅廬(第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

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雲回來擔任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

曹將夏侯悙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2、火燒新野(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3、舌戰群儒(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准備並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4、三氣周瑜

當時曹操正在鄴郡慶賀銅雀台落成。在銅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並將一件西川錦袍掛在樹上,下設箭靶,射中箭靶的人就可以得到戰袍,武將們個個爭先,想展現自己的武藝。

武將射畢,曹操又讓文官吟詩作賦,記錄銅雀台落成之事。曹操正在興頭上,也賦詩吟唱。

忽報東吳使節華歆前來。曹操看罷表章,與謀士定計使孫、劉相吞並。便上表奏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華歆為大理寺少卿。

周瑜就職南郡太守後,便想報仇,遂上書孫權。要魯肅討還荊州,魯肅無奈,只好前往荊州。

魯肅來到荊州,劉備依孔明之計放聲大哭,孔明從旁說還了荊州,便無處安身。觸動劉備心中傷處,而大哭不止,孔明於是要魯肅轉告孫權,暫緩討回荊州。

5、用奇謀孔明借箭(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周瑜刁難諸葛亮,令其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卻立軍令狀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動,暗中叫魯肅備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個。

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霧迷漫,諸葛亮率船到曹軍水寨前擂鼓吶喊佯攻,曹軍怕中計,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這一妙計使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務。

6、祭七星壇借東風(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周瑜為沒有東南風而病倒在床上。諸葛亮給周瑜開了個「葯方」,上面寫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說他能借來東風,他讓周瑜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壇,然後自己在壇上做法。幾天之後,果然颳起了東南風。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殺諸葛亮。然而諸葛亮早有預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7、孔明巧布八陣圖(第八十四回 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圖)

劉備兵敗,陸遜追至夔關,遇此陣,土人言:「此處地名魚腹浦。諸葛亮入川之時,驅兵到此,取石排成陣勢於沙灘之上。自此常常有氣如雲,從內而起。」遜入陣不得出,後被孔明岳父黃承彥放出。

八陣圖「名八陣圖。反復八門,按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每日每時,變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

8、武侯彈琴退仲達(空城計)(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

空城計:諸葛亮屯兵於陽平,把部隊都派去攻打魏軍了,只留少數老弱殘兵在城中。忽然聽到魏軍大都督司馬懿率15萬大軍來攻城,諸葛亮臨危不懼,傳令打開城門,還派人到城門口灑掃。

諸葛亮自己卻登上城樓,端坐彈琴,態度從容,琴聲不亂。司馬懿來到城前,見此情形,心生疑竇,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貿進,便下令退兵。

9、揮淚斬馬謖(第九十六回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發賺曹休)

馬謖自告奮勇駐守街亭,遇到了魏將張郃所率主力部隊的抵抗。馬謖違背了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聽從部將王平的建議,在眾寡不敵的形勢下,居然不下據城,而舍水上山,結果被張郃軍隊切斷水道,殺得大敗。

街亭失守,使諸葛亮十分被動,一場十分有利的戰局頓時變成敗局。盡管諸葛亮十分愛惜馬謖的才華,但是,為了嚴明軍紀,他毅然按照軍法處斬了馬謖,還上疏朝廷,自請貶官三級,追究個人「不能訓章明法」、用人不當的責任。

10、白帝城託孤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斬殺曹操名將夏侯淵,擊敗曹操、占據戰略要地漢中。在這樣節節勝利的情況下,劉備部將關羽孤軍北伐曹魏,雖然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圍曹仁於襄陽,達到軍事上的最高峰。

但是荊州後方空虛,東吳違背湘水劃界,在背後對盟友倒戈一擊,呂蒙以白衣渡江乘機奪取荊州(主要是江陵和公安),最後關羽被吳軍擒獲,遭到殺害,「失荊州」使得劉備元氣大傷,蜀漢政權也開始走下坡路。

劉備聞後盡起全國大兵去討伐吳國,為關羽報仇,被陸遜擊敗,劉備兵敗退到白帝城。

劉備在白帝城一病不起,召諸葛亮等人託孤,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度吧。」諸葛亮哭著說:「我一定盡我所能去中興大漢,為了大漢竭智盡忠,直到死那一刻。

(8)諸葛亮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主要成就:

廉政建設

身為丞相,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僅帶頭廉政,樹起一面旗幟。

同時還把廉政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設來抓,對蜀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諸葛亮時期的廉政建設,首先表現在對蜀漢宮城規模和惠陵規模的嚴格控制上。

在諸葛亮執政時期,年青的後主,常欲采擇以充後宮。當時負責宮中事務的董允以為古者天子後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終執不聽。

後主皇妃之數是一個復雜問題,涉及到皇宮規模建制等諸多問題,非董允所能決定。當時,「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亮皆專之」。「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

諸葛亮在蜀漢上層創造了一個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圍,蜀國官員以諸葛亮為榜樣,為官節儉,力戒奢華,造就了整整一個廉政時代。

㈨ 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

1、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雲回來擔任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

曹將夏侯悙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2、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3、舌戰群儒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准備並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4、草船借箭

周瑜刁難諸葛亮,令其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卻立軍令狀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動,暗中叫魯肅備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個。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霧迷漫,諸葛亮率船到曹軍水寨前擂鼓吶喊佯攻,曹軍怕中計,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這一妙計使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務。

5、祭七星壇借東風

周瑜為沒有東南風而病倒在床上。諸葛亮給周瑜開了個「葯方」,上面寫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說他能借來東風,他讓周瑜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壇,然後自己在壇上做法。幾天之後,果然颳起了東南風。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殺諸葛亮。然而諸葛亮早有預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閱讀全文

與諸葛亮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