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湖南歷史上的事件和故事
1、芷江受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侵華日軍正式投降之前,派出今井武夫作為受降使節,在此地與中國陸軍人員,商定日軍向中國投降的所有事宜,並在日本投降時注意事項備忘錄上簽字。「芷江受降」,標志侵華日軍開始同中國接觸討論投降的具體細節。
隨後的9月9日,中國戰區范圍內的日軍,在南京大禮堂正式無條件投降。因洽降地點位於湖南省芷江縣城東的七里橋村磨溪口,史稱「芷江受降」,時間為1945年8月21日下午4時。
2、彭德懷等發動平江起義
1927年7月22日,駐湖南平江等地的國民黨一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舉行了起義,即平江起義。1928年春,共產黨在國民黨湖南獨立第五師中秘密建立了自己的組織,該師第一團團長彭德懷也在這時參加了共產黨。不久,獨立第五師調到平江地區擔負「清剿」任務。
平江處於湘鄂贛三省交界地,具有革命斗爭的傳統。早在大革命時期,平江的工農運動就風起雲涌,是全省有名的革命地區之一。大革命失敗後,這里的斗爭仍然沒有停止,群眾在縣委的領導下,組織了臨時政府和義勇軍,與反動派進行堅決的斗爭。
3、四次湘北會戰
1938年10月,日軍佔領了武漢,為確保武漢周圍地區安全,日軍於11月初繼續向鄂南、湘北進攻,11日攻佔岳陽,即停止南進,與中國軍隊在新牆河南北隔水對峙,從此,中國的抗日戰爭開始進入最艱苦的戰略相持階段,湖南也就成為了中國抗日戰場的重要主體。
為了攻下長沙,日軍差不多准備了一年時間。湘北是會戰的正面戰場,是日軍的主攻方向。而新牆河兩岸作為中國守軍阻止日軍進犯的第一道屏障,成為了中日兩軍激戰的重要關隘。震驚世界的三次湘北大會戰,都是從湘北新牆河發起的。
9月18日早晨,日軍主力約5萬多人由岡村寧茨指揮,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新牆河以北的中國守軍五十二軍發起攻擊。中國守軍奮起抗擊,堅守金龍山、斗篷山和草鞋嶺陣地。他們採取肉搏和白刃戰前赴後繼,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日軍的反撲,最後與敵人同歸於盡。
趙公武部的胡春華營,與敵人激戰了兩晝夜,除七名重傷士兵事先轉移外,胡春華和其餘官兵全部壯烈殉國。
4、鍾相楊么起義
南宋王朝一面對金朝屈辱求和,一面加緊對人民剝削,加重稅捐,使老百姓遭到重重災難。公元1130年,金兵攻佔了潭州,搶掠了一陣走了。接著,有一個被金兵打敗的宋朝團練使孔彥舟,帶著一批敗兵殘卒在那裡趁火打劫,催糧逼租。
當地百姓忍無可忍,在鍾相帶領下舉行了起義。鍾相是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在金兵南下的時候,他曾經組織過抗金民兵,沒得到朝廷的支持,就回家鄉組織農民自衛。他用宗教的形式在農民中宣傳,自稱「天大聖」,能夠解救人民疾苦。
他說:「現在朝廷的法把人分成貴賤貧富,這不是好法。我行的法,就是要不分貧富貴賤,人人平等。」一些受盡官府、地主壓迫的農民,聽到這些話,怎麼不高興?大家把鍾相稱做「老爺」,要求入「法」的人就越來越多。
當孔彥舟的騷亂激起民憤的時候,鍾相就宣布起義。他自稱楚王,建立政權。附近各縣的農民紛紛參加起義軍,鍾相分派起義軍攻佔城池,焚燒官府,打擊豪強大戶,不出一個月,起義軍就佔領了洞庭湖周圍十九個縣。
南宋朝廷十分恐慌,任命孔彥舟擔任捉殺使,鎮壓起義軍。孔彥舟知道正面攻打敵不過鍾相,就先派一批奸細,假扮成貧民,混進鍾相起義軍隊伍。公元1130年三月,孔彥舟發起進攻,埋伏在內部的奸細里應外合,起義軍措手不及,打了敗仗,鍾相和他的兒子鍾子昂被捕,遭到殺害。
鍾相被害後,起義軍推楊么當首領,繼續和官軍作戰。楊么原來名叫楊太,因為他年紀輕,當地群眾親密地稱他叫楊么(么音yāo,「幼小」的意思)。起義軍在楊么領導下,在洞庭湖沿岸建立營寨,又在湖裡和各個港汊上集中了大批船隻,平時生產,戰時打仗,隊伍越來越壯大。
南宋王朝又派程昌寓(音yù)擔任鎮撫使,鎮壓起義。程昌寓到了鼎州,不惜工本製造了大批車船,每船可裝載水軍一千人,由人踏車就可以使船進退。有一次,程昌寓指揮水軍使用車船攻打起義軍水寨,水寨灘頭水淺,車船開進港汊,擱在淺灘里動彈不得。
5、紅軍二萬五千里的長征大幕,在大湘南的桂東縣開啟。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在嚴峻形勢面前,為保存革命力量,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進行戰略大轉移。7月23日,中共中央書記處、中央軍委向湘贛蘇區發出訓令,「命令紅十七師、紅十八師組成紅六軍團,離開湘贛蘇區,轉移到湖南中部去發展游擊戰爭,創立新的蘇區。」
1934年8月7日,紅軍長征先遣部隊——由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9700多人臨危受命,從江西省遂川縣開始突圍。8月12日,在湖南省郴州市桂東縣的寨前圩河灘上,紅六軍團舉行了西征誓師大會——長征開始。
這是中央紅軍和紅六軍團西征史上的一件重大歷史事件。時任紅六軍團軍團長的蕭克在後來的回憶錄中說:「紅六軍團突圍西征,比中央紅軍早兩個月,為中央紅軍長征起到了偵察、探路的先遣隊作用。」
1934年,這里建立了紅軍長征後湖南的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如今,一些村中還有紅軍留下的標語、戰壕、堡壘。土橋鎮黃家村有毛主席住過的房子、濠頭鄉紅軍樓、延壽阻擊戰舊址,村中流傳著「讓出擔架」、「半床棉被」的故事。
② 長沙定王台背後有什麼歷史故事呢
漢文帝後第七年(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去世,太子劉淇即位,即西漢第六位皇帝漢京皇帝。景帝登基後,把所有成年的王子都封為諸侯,並各自去封國。因為他的母親唐姬出身寒門,不被自己當回事,就沒有被授予北方和東方富強的國家。相反,他在景帝前兩年(公元前155年)被登記為長沙王,南部的長沙縣地勢低矮潮濕,狹長偏僻,當時被封為國家,13歲的劉翔含淚告別了母親唐姬,踏上了自己的長沙王國之旅。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三十八歲的劉發死在長沙。漢武帝接到同父異母兄弟去世的消息後,頒布詔書安慰他,並賜他“丁”或“長沙丁王”。在他二十八年的長沙王生涯中,劉發在政治上並不突出。然而,劉發所建的“望母台”是當時長沙市最突出的建築,遠近聞名。因為劉發的遺名是“長沙之王”,這座高台後人稱之為“定王台”。
③ 湖南有那些歷史名人歷史古跡歷史故事
湖南歷代名人
古代
蔡 倫 東漢造紙術發明人 黃 蓋 三國名將
歐陽詢 唐代書法家 懷 素 晉代書法家
周敦頤 儒學大家 李東陽 明代詩人
王夫之 明代哲學家 鄧顯鶴 清代學者
陶 澍 清代名吏 魏 源 晚清思想家
丁取忠 近代數學家 曾國藩 中興名帥,湘軍創立者和統帥
左宗棠 晚清軍政重臣、湘軍名帥 譚嗣同 清末維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近現代
黃 興 民主革命家、軍事家 蔡 鍔 民國初著名軍事家
宋教仁 近代民主革命家 楊 度 清末明初學者 愛國民主人士
毛澤東 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 劉少奇 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
彭德懷 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 賀 龍 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
李立三 中國工人運動的領袖 任弼時 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
粟 裕 軍事家 徐特立 革命家、教育家
毛澤覃 革命活動家 鄧 華 解放軍高級將領
鄧中夏 早期工人運動領袖之一 左 權 軍事家
甘泗淇 解放軍高級將領 朱良才 解放軍高級將領
向警予 早期婦運領袖 湯 平 解放軍將領
許光達 解放軍高級將領、軍事家 李 濤 解放軍高級將領
楊昌濟 清末民初教育家 田 漢 劇作家、詩人
李 達 哲學家 周 揚 文藝理論家
翦伯贊 歷史學家 周谷城 歷史學家
丁 玲 著名女作家 王人美 電影表演藝術家
馬非百 歷史學家 馬宗霍 文字學家
葉 紫 作家 白 薇 作家
劉大傑 文學家 齊白石 著名畫家
方壯猷 歷史學家 成仿吾 教育家
金岳霖 哲學家、邏輯學家 黃松齡 經濟學家
劉敦楨 建築史學家、建築教育家 呂振羽 歷史學家
向 達 歷史學家 楊樹達 漢語語言文字學家
黎錦熙 漢語言學家 劉大年 歷史學家
王超塵 書法家 湖南省文史館館員(自傳) 馬積高 古文學家 湖南省文史館館員(自傳)
王憨山 畫家 湖南省文史館館員(自傳) 史 穆 書法家 湖南省文史館館員(自傳)
伏家芬 詩詞作家 湖南省文史館館員(自傳) 李 立 金石書法家 (自傳)
聶南溪 美術家 湖南省文史館館員(自傳) 顏家龍 書法家、畫家 湖南省文史館館員(自傳)
楊應修 工藝美術家 李元洛 詩人 文藝評論家
周昭怡 書法家 曾曉滸 畫家
艾國祥 太陽物理學家 曹建猷 電氣工程學家
陳能寬 金屬物理、工程物理學家 陳希孺 數理統計學家
陳耀祖 分析化學家 丑紀范 氣象學家
戴元本 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 丁夏畦 數學家
方智遠 蔬菜遺傳育種專家 傅家謨 地球化學與沉積學家
何繼善 應用地球物理學家 黃宏嘉 微波電子學家
黃祖洽 理論物理學家 雷天覺 機械工程學家
黎 鰲 燒傷外科專家 黎介壽 外科專家
黎磊石 腎臟病專家 李惕碚 高能物理學家
李文采 鋼鐵冶金學家 李星學 地質古生物學家
廖山濤 數學家 劉 筠 魚類生理學家
劉大響 航空發動機專家 劉更另 土壤肥料專家
劉新垣 生物化學家 孟少農 汽車設計製造專家
潘自強 核輻射防護專家 彭司勛 葯物化學家
沈其震 醫學生理學家 沈緒榜 計算機專家
沈志雲 機車車輛專家 譚靖夷 水電施工專家
唐稚松 計算機科學與軟體工程專家 田奇雋 地質學家
魏 曦 醫學微生物學家 蕭紀美 材料科學家
蕭 健 宇宙線、高能物理學家 謝義炳 氣象學家
楊弘遠 植物生殖生物學家 姚紹福 導彈總體設計專家
俞大光 電工學家 張履謙 電訊工程專家
張孝騫 內科學家、醫學教育家 周光召 理論物理學家
周後元 化學葯品合成專家 朱建士 流體力學專家
陳慶雲 有機化學家 黎念之 化工分離專家
劉昌明 水文水資源學家 劉耕陶 肝臟生化葯理學家
湯飛凡 醫學微生物學家 田奇雋 地質學家
曾士邁 植物病理學家 曾昭掄 化學家
袁隆平 雜交水稻之父 院士 王肇勛 心臟學專家
龍伯堅 古中醫學專家
杜修嗣 湖南省文史館館員(自傳) 楊必中 數學家 愛國人士
李默庵 國民黨將領 愛國人士 宋希濂 著名將領 愛國民主人士
陳雲章 民主愛國人士 肖學良 愛國民主人士
周世釗 教育家 愛國民主人士 鄭洞國 抗日名將 愛國民主人士
徐君虎 民主愛國人士 章士釗 學者 愛國民主人士
程 潛 起義將領 愛國民主人士 李燭塵 實業家 愛國民主人士
陶峙岳 著名將領 愛國民主人士 唐生智 著名將領 愛國民主人士
陳明仁 著名將領 愛國民主人士 王季范 教育家 愛國民主人士
仇 鰲 愛國民主人士
④ 長沙的故事和傳說有什麼
長沙有「楚漢名城」之稱,「長沙」之名始於西周,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古井自然遍及各個角落。在長沙小有名氣的如四眼井、太傅井、白鶴泉等,但久負盛名的依舊要數白沙井。
關於白沙井的由來有個傳說。傳說很久以前,這里並沒有山,也沒有井,那時,當地的人吃水、用水全靠一口水塘,後來,不知道從哪裡飛來一條黑龍,落到塘里,成天在裡面滾呀、翻呀,把一口塘水攪提象鍋泥漿,人、畜喝了常常鬧病,有天早晨,一位老農下地勞動,路過水塘,見塘邊躺著一隻緊閉雙眼的丹頂白鶴,老農想,這只白鶴一定是喝了塘里的水,中毒了,便連忙把它捧回家,采些草葯熬好湯,一匙一匙地喂進它的嘴裡,不一會,白鶴蘇醒過來,對著農夫點點頭,然後展展翅膀圍著老農轉了一圈後飛走了。過幾天後從外鄉來了一位叫白沙的姑娘在那裡開起了一個面鋪,黑龍聽說有漂亮姑娘開面鋪於是便變成一黑臉男子去店裡吃面,殊不知面條到了黑龍肚後卻變成了鐵鏈,就這樣黑龍給白沙姑娘牽住了肚腸,接著白沙姑娘把筷子穿過鏈環,往地上一插,變成一根粗長的鐵棒,鎖住了黑龍,這時,一隻耀眼的丹頂鶴騰空而起,接著一座小山從天而降壓住了盤蜷掙扎著的黑龍身上,白鶴飛下來勒令黑龍吐清水,於是小山角下便出現了一口水井,不斷湧出清水,人們便把這井水叫為白沙井。
鴛鴦古井長沙城北的幸福橋西側,它與白沙古井分處市區的南北兩端,遙遙
相對。井有兩個較大的泉眼,伊如一對佳偶,故稱鴛鴦井。該井的水四時不涸,
非常明凈。相傳,古時用這里的水洗胭脂,顏色特別鮮艷。又傳取該井水盛在碗
內,碗中有一對鴛鴦戲水,人們一旦伸手抓之,頃刻不見。因為有這么一些富有
神奇和感情色彩的傳說,鴛鴦井與幸福橋就緊緊聯在一起為人們所熟悉。現井用
花崗石砌築,建有護欄,石刻「鴛鴦古井」四字。
⑤ 長沙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歷史性息
上網路查一查就知道了
⑥ 湖南有什麼傳說故事和風俗習慣
一、故事:蘇仙傳說
「蘇仙傳說」是歷史悠久的地方民間傳說故事。蘇仙,名耽,桂陽人。蘇耽早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一年瘟疫流行,他與母親用桔葉、根、井水配馬嶺山桃石熬制湯劑,救治了病人。後隨道士出遊,民間傳說他已跨鶴成仙。
2014年11月11日,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申報的蘇仙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中國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風俗習慣:
1、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話、贛方言、客家方言,另外,還有湘南土話、鄉話這一些尚未確定歸屬的方言。湖南是一個方言復雜的地區。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許多人既能說本民族語言,又能用漢語方言進行交際。
2、湖南戲曲
湖南省現有地方戲曲19種,藝術表演團體近100個,其中最有影響的是湖南花鼓戲。花鼓戲《老表軼事》入選2007——2008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實現了在國家級精品劇目評選零的突破。大型山水實景節目《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成功上演。
3、湖南小吃
長沙火宮殿臭豆腐,口味蝦,水煮魚頭,鴨脖子,唆螺、魚頭豆腐、豆腐乾、津市牛肉粉、耒陽壇子菜、荷葉包飯、臘魚、臘肉、臘腸、剁辣椒、三角乾子、龍脂豬血、岳陽燒烤、瀏陽蒸菜。
(6)長沙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湖南的一些風景名勝:
1、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中部湖南省西北部,東經110°20'30"~110°41'15"、北緯29°16'25"~29°24'25"之間。由張家界市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慈利縣的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和桑植縣的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合而成,後又發現了楊家界新景區。方圓369平方公里,奇山異峰3000多座,其中海拔在千米以上的有243座。
2、韶山風景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著名革命紀念地,國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韶山位於湖南省湘潭縣境內,距長沙市108千米,是長株潭城市群中一顆美麗的明珠,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的故鄉,也是他青少年時期生活、學習、勞動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
⑦ 長沙有哪些歷史故事、歷史人物、歷史信息
1、歷史故事:
(1)古長沙的史前文化有許多動人的傳說。炎帝教耕,「崩葬於長沙」。黃帝 「南至於江,登熊湘」,熊、湘兩山即在長沙。舜帝南巡,「葬在沙零陵界中」。禹分九州,長沙在荊州境內。相傳大禹治水,到過長沙,至今嶽麓山還留有禹碑、禹跡蹊等勝景。
(2)夏商時期,長沙屬古三苗國地;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南方經濟、文化、軍事重鎮;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時期,設長沙郡,為全國36郡之一;西漢封長沙國,都城為臨湘;東漢復置長沙郡;三國時屬吳國;兩晉南朝置湘洲,又為湘洲治所;
(3)隋、唐兩代幾度稱潭州;五代十國時,楚踞湖南,以長沙府為國都;宋代屬荊湖南路;明代改為長沙府;清代為湖南省治;公元1922年定為湖南省會;1933 年正式設長沙市;1949年8月5日長沙和平解放。古城長沙歷盡滄桑之變,城區在斷擴大,但城址卻原封未動,這在世界城市發展史中實為罕見。
2、歷史人物
(1)肖勁光 (1903-1989) 湖南長沙嶽麓山朱張渡人。中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國家和軍隊的優秀領導人,人民海軍的主要創建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將。誕生於1903年1月4日,1920年在長沙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和「俄羅斯研究會」。
(2)劉少奇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傑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1898年11月24日生於湖南省寧鄉縣。少年時期上過私塾(中國舊式初級學校),1919年中學畢業。1920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3)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si,第四聲)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復生,號壯飛,又號華相眾生、東海褰冥氏、廖天一閣主等。漢族,湖南瀏陽人,清末湖北巡撫譚繼洵之子,出生於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邸第,母親徐五緣。善文章,好任俠,長於劍術。著名維新派人物。
3、歷史信息
(1)長沙(Changsha),別稱星城,古稱潭州,是湖南省省會,華中地區重要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大城市之一,湖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傳媒和金融中心,中南地區重要的交通、航運和科教中心,是著名的山水洲城、快樂之都、娛樂之都,全球綠色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兩型社會試驗區,中南地區重要工商業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
(2)長沙早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息繁衍,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達3000多年之久。古人觀星授時,分周天星空為28宿,又按星宿分野。南方朱雀七宿中的軫宿"長沙"星所對應的這片地方叫長沙,因而「長沙」又有星沙之雅稱。史書記載長沙之名最早見於《逸周書·王會篇》,書中所載獻周王的貢品有「長沙鱉」之稱。
(3)此外, 還有「萬里沙祠」、「長沙洲」、「沙如米」、 「祭祀女神之地」等諸多說法。長沙西瀕湘江,東瞰臨湘山,代長沙郡治設於湘縣,漢代改為臨湘縣,故長沙又稱「湘城」。
⑧ 長沙人文歷史典故200字以內
陽明心學一代宗師王守仁來嶽麓講學。王守仁及其弟子在嶽麓書院的講學是繼南宋湖湘學派之後,嶽麓書院的又一次重要學派活動,導致了嶽麓書院又一個學術繁榮期的到來。
⑨ 長沙有沒有歷史悠久的故事
長沙白沙井的傳說
長沙南門城外有一座小山,叫回龍山,山下有一口井,叫白沙井。周圍好幾里地的老百姓都愛來這里打水喝。長沙有名的白沙液酒,就是用這井水釀制的。
傳說很久以前,這里並沒有山,也沒有井,當地人靠一口水塘生活。後來,不知從哪飛來一條黑龍,落到水塘里,成天在裡面滾呀、翻呀,把一口塘水攪得象鍋泥漿,人、畜喝了常常鬧病。
有天早晨,一位老農下地勞動,路過水塘,見塘邊躺著一隻緊閉雙眼的丹頂鶴。老農想,這只白鶴一定是喝了塘里的水,中毒了。連忙把它捧回家,采些草葯熬好湯,一匙一匙地喂進它的嘴裡。不一會,白鶴蘇醒過來,對著農夫點點頭。然後展翅飛走了。
幾天後,一位名叫白沙的漂亮姑娘,來此開了一個小面鋪。心懷歹意的黑龍變成一個黑漢子假裝喝醉了酒,想要調戲白沙姑娘,白沙姑娘笑盈盈地招呼黑漢子坐下,端來一碗香噴噴的面條,黑漢子美滋滋地大口大口往肚裡吞。白沙姑娘又不慌不忙地拿起撣塵朝面碗前一揚,面條頓時變成了一串鐵鏈,牽住了黑漢子的肚腸。黑龍知道上了當,大吼一聲,身子一抖,現了原形掙紮起來,剎那間攪得飛沙走石,天昏地暗。
這時,只見一隻耀眼的丹頂白鶴騰空而起,接著一座小山從天而降,不偏不倚地壓住了盤蜷掙扎著的龍身。白鶴又飛下來勒令黑龍不斷地吐清水。
鄉親們見到這奇事,十分驚異。歡呼著去尋找白鶴和白沙姑娘,可是找了半天,白鶴和白沙姑娘沒有找著,卻看見小山腳下,出現了一口水井,不斷湧出清水,一嘗,又甜又涼。這口井,後來就叫做「白沙井」。
長沙市化龍池的傳說
長沙市天心區有條小街叫化龍池,相傳古代這條街上,有家鐵匠鋪。鋪里有一個老店主和一個小學徒。店主自私貪婪惡毒;學徒善良忠誠老實。有一天,店主生病了,他抓著學徒說:「我死後,不要埋,就丟在門外的井裡,只是每逢初一、十五,你要丟一隻公雞到井裡去。」店主死後,學徒按店主的囑咐,把店主屍體丟到井裡,每逢初一、十五,丟一隻公雞到井裡。不久,學徒娶了個賢慧的妻子,生活得十分美滿。
一年後,葬著店主的井中每到深夜就會發出陣陣響聲,日子越長;響聲越大,後來連地都震動起來。人們十分驚恐,晝夜不寧;學徒夢見店主抓著他說:「你用公雞祭我,我身上沾了公雞的血,變成了一條龍,近日就要東歸大海去了。到時,長沙城會變成一片汪洋。但你不用怕,只要這幾天不倒鐵水到井裡去,我是不會害你的。退水後長沙城的人都淹死了,你還可以獨占長沙。否則,你就性命難保。」 學徒醒來,才知道井裡的響動原來是店主所為。他決心捨身救全城人的性命。他把想法告訴了妻子,妻子滿眼淚水,但二話沒說就幫助他熔鐵。鐵水熔好了,夫妻倆趕緊抬出一桶,對著井裡一例,就聽得井中發出轟隆轟隆的響聲,接著,地面開始震動起來;他倆趕緊又倒出第二桶,井裡的響聲更大了,地面抖動起來;他倆趕緊倒出第三桶,只聽得一聲巨響,井邊的地塌了下去,夫妻倆也跟著陷了進去……並不見了,響聲沒有了,地不再震動了,孽龍被鐵水熔化,夫妻倆為此獻出了生命。再後來,井塌之處變成了一口小池塘,人們為紀念學徒磨 倆勇斗孽龍,就把這個小池塘叫「化龍池」;後來,小池塘沒有了,卻有了「化龍池」街名,並一直流傳下來。
⑩ 長沙榔犁的歷史故事
榔梨集鎮始建於晉朝,鎮內有1500餘年歷史的「陶公廟」。1992年被定為長沙市、縣小城回鎮重點建設示範鎮,答1997年納入長沙市中心城鎮建設范疇,2001年被納入長沙縣「一區五園」的重點建設范疇,2004年被評為「長沙地區歷史文化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