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劇本

歷史人物劇本

發布時間:2021-02-28 01:18:57

A. 求歷史短篇話劇劇本

劇本——完璧歸趙

時間:春秋戰國時期

地點:1.在趙國宮里 2.在秦國皇宮里 3.在賓館。

主要人物:

??藺相如??秦王??趙王??廉頗??大臣1??大臣2??大臣3??大臣4??趙國僕人??秦國使者

第一幕:

大臣3 大王,秦國使者到,可否召其晉見。

趙王 快快有請。

大臣3 傳秦國使者晉見。

秦使 (沒有行禮)這兒有一封信,大王叫我交給你。(說完就一聲不吭地走了) [大臣們都十分生氣,都在罵秦國使者的無禮。]

趙王 (看完信後)秦王說他願意以十五座城,來換我國的鎮國之寶和氏璧,可否交換呢?

大臣1 萬萬不可,大王,臣以為秦王換璧是假,騙璧是真呀!

大臣2 大王,臣以為如果秦王以此為借口來攻打我們怎麼辦?

廉頗 大王,如秦王來犯,定叫他有來無回,我願領軍抵擋,萬萬不能把寶物白白送給秦王呀!

大臣2 大將軍萬萬不可,雖然你十分勇猛,但是秦軍實力強大,光士兵就是我國的十幾倍,所以現在我們不能硬拼。

廉頗 那怎麼辦?難道還要把這和氏璧送他不成?

大臣2 現在唯一的辦法只有智取。

[大臣們紛紛議論。但商量不出一點頭緒。]

趙王 誰有良策?本王重重有賞。

大臣4 小臣有一主意,推薦一個人選,此人勇敢機智,我料想此事肯定難不倒他。

趙王 誰?

大臣4 此人乃是藺相如也。

趙王 此人本王早有耳聞,確實是個人才,快傳藺相如晉見!

[大臣3火速去請藺相如來宮,一個時辰後,藺相如到達宮里,大臣們都在紛紛議論藺相如。]

藺相如 草民藺相如參見大王。

趙王 快快請起,本王有一個重要事情與你商量,(趙王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藺相如)你對此事可有什麼看法?

藺相如 (藺相如想了片刻)草民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完璧歸趙。那時侯秦國理屈,不能持強凌弱,就沒有動兵的理由。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趙王 眾愛卿,還有異議嗎?

大臣們 大王英明,我等擁護大王決策。

趙王 如無異議,那就這么辦吧!來人,把和氏璧交給藺先生。

大臣4 臣在。

趙王 你化裝成僕人陪同前往,沿途要絕對保證和氏璧和藺相如的安全。

大臣4 臣遵旨。

第二幕:

[過了幾天後,經過充分的准備,藺相如和大臣4就帶著和氏璧去秦國,直接進入了秦國宮殿。]

藺相如 小臣參見秦王。

秦王 請起。

藺相如 小臣已把寶物帶來,(藺相如雙手奉上和氏璧)

秦王 (接到和氏璧)這真不愧是和氏璧,雪白無暇,真是絕世無雙的寶物!(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藺相如 (看到這種情形)大王,在這塊璧上有點小毛病,是否要我指給您看。

秦王 果真有此等事?快指給本王看看。(說完就叫宦官把璧遞給了藺相如)

藺相如 (剛接到和氏璧就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以十五城換取和氏璧,現在璧可是在我的手上,您要是強迫我,您就看不見這塊璧了,我的腦袋將和這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

(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 (秦王很著急)一切都好商量,不要急。來人把我國地圖拿上來。本王一定把這十五座城劃歸趙國。(說著把手指的十五座城給藺相如看)

藺相如 好,秦王果然守信用,但是和氏璧乃是無價之寶,豈能隨隨便便交付與他人,必須舉行一個隆重的典禮。

秦王 好,五日後,本王就為和氏璧舉行一個隆重的典禮。

第三幕:

(藺相如進入了賓館後。)

藺相如 大臣4,你連夜帶著和氏璧速速返回我國,把璧親自交給大王。沿途晝伏夜行,絕對不可走漏半點風聲。

大臣4 是,但您也要注意自己安全,因為您和和氏璧一樣重要,沒有您就沒有和氏璧。(說完大臣4含淚要走)。

藺相如 (默默地點了點頭)慢著。

大臣4 請問先生還有什麼吩咐?

藺相如 你這身打扮會引起秦王和秦臣們的注意,你去打扮成秦國的平民百姓,然後抄小路走。

大臣4 多謝先生指點。

第四幕:

[五日後,藺相如再次走進秦王的宮殿。]

秦王 本王已如期行事,應該把和氏璧交給本王了吧!

藺相如 和氏璧早已送回我國,您要是有誠意,就把十五座城交付於我國,我國一定把璧送回來。

秦王 大膽,你知道欺君之罪是要斬首的嗎?

藺相如 您殺了小臣也沒有用,天下人都會知道秦國是最不講信用的。你以後何以誠信服天下。

[秦王氣得雙眼冒煙,但也沒辦法,只得客客氣氣把藺相如送回趙國。藺相如立了大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B. 歷史劇本

劇本:完璧歸趙
背景:戰國
人物:趙王、藺相如、秦王(芹菜)、趙臣(3個)、秦臣(4個)、小兵兼馬車夫兼小六

第一場:時間:趙王早朝 地點:趙王宮

趙王:(邊上邊唱)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比較煩,總覺得心神不定也睡不好覺。自從這和氏壁來到我的手中,總擔心它被人搶走。唉!(說)有事稟告,無事退朝。
小兵:(氣喘吁吁地沖上)報—報-報-報-
趙王:報報報,報完沒?
小兵:沒,有飛鴿傳書一封!
趙王:到底有還是沒有?
小兵:有!
趙王:呈上來(小聲)可別是那秦王寫的。(小兵雙手呈上,跑出)哇噻!怎麼這么巧!還真是那秦菜寫的,(看一眼)字還是那麼爛!(仔細看完)好不容易弄塊和氏璧,那秦菜又看上了,要拿城池來換。各位大臣有何意請舉手發言。
臣甲:(舉手)偶以為秦王不過是想把和氏璧騙到手罷了,那麼我們就不去,就裝不知道,就說鴿子飛到半路出了車禍,摔了個二等殘廢,正在我國治療,信也丟了。
臣乙:(指甲,怒)說什麼哩呀!那秦菜會信嗎?別又讓人家找個借口,一原子彈加一氫彈打你老窩去!
趙王:嘟!——別人還沒打你呢!自己怎麼先打起來了!!還有你(怒視乙),為什麼不舉手就發言!
大臣丙:大——大王——王,息——息怒!吾以為應該讓藺相如去,他四肢簡單,頭腦發達,剛好和「秦菜」相反。
趙王:OK!小藺呀!你去嗎?
藺相如:去!不去白不去,去了不白去!佛曰:吾不入秦國,誰入秦國?
趙王:好!那就別羅嗦了,賜:防彈衣,皮手套,棉衣,棉褲各一件,明日起程!記住!你可能是第250個犧牲在「秦菜」那兒的人。
藺相如:我終於可以公費出國了!耶!(第一場完)

第二場:送別 地點:城外

趙王與藺相如邊跳邊唱;自古兒女為情憂,海誓山盟魂相就,飛歌一曲過樓頭。誰解心中思悠悠。漁陽鼙鼓動地來,霓裳羽衣黯然收。星撒淚雨月如舟,載不動千古情愁。秦關漢月總依舊,大江東去浪不休。幾多長恨唱風流,留做故事寫春秋(《大唐飛歌》片尾曲)(跳完站定)
藺相如:(英勇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定復還!(風很大)那邊的大哥把吹風機關了中不?頭可斷,發不可亂!(對趙王)你還有什麼事嗎?
趙王:(清嗓子唱)雄赳赳,氣昂昂,走上黃土坡,為國家,為人民,就是為家鄉!(眾大臣捂耳)
藺相如:趙老大,可以了,我……(欲言又止)
趙王:有什麼就說吧!趁現在還活著,像那個殘劍啦,飛雪啦,無名啦,都死了,想給也給不了了。
藺相如:(神色莊重,表情嚴肅)這是我最後的請求(眾人專心聽),我想吃碗燴面!(眾人暈倒)
趙王:記住,食有時,你只要能回來,就給你。
(藺相如轉身走)
眾人唱:再見!再見!相會在太平間(眾人邊唱邊退,藺繞場一周,背景音樂:《一路向北》)

第三場 地點 秦大殿

(宮外)藺相如:哇噻!要是早知道這兒這么冷,我就多穿個保暖內衣了,有風度又有溫度。
(宮內)秦王:(上台唱)哦算了吧忘了吧丟開吧微笑吧我最愛吃芹菜,就算苦苦的澀澀的酸酸的甜甜的味道卻更自然!(說)外國人呢?
臣一:就在外面。
秦王:快凍死了吧?
臣二:馬上就凍死了!
秦王:帶上來!
眾臣:威——武——
藺相如:(走上前,吸鼻子)哎呀媽呀,你這兒咋怎冷呢?我沒走錯吧?
秦王;沒走錯,東西呢?
藺相如:(小聲)先拍拍他馬屁!(大聲)大王!我對你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下面讓我用歌聲來表達我對你的仰慕(唱)你就像那冬天裡的一把火,熊熊火焰照亮了我,你的大眼睛,明亮又閃爍,彷彿天上群星最亮的一顆。你就像那……
秦王:Stop! 東西呢?!!
藺相如:帶來了。城呢?
秦王:你先讓我看,我再你看。
藺相如:我先看!
秦王;想比劃比劃?
藺相如:來吧!
(背景音:《十面埋伏》的前幾個音,二人相視圍轉,摩拳擦掌)
螃蟹一呀爪八個,兩頭尖尖這么大的個,眼一擠呀脖一縮,爬呀爬呀過沙河,哥倆好呀,誰先喝!(秦王贏)
秦王:哈哈哈!姓嬴一定贏!拿來!
藺相如:(無奈,拿出在秦王面前晃)
秦王:(見玉,喜,對玉唱)解開我,最神秘的等待,星星墜落風在吹動,終於能夠見到和氏璧,再眼前晃動,相信我,不變的真心,千年等待有我承諾,無論經過多少的寒冬,我決不放手(一把搶過和氏璧,在手中把玩)
藺相如:(對秦王手中玉唱)yi cai na ya sao na cha ku nu lu da ma you, wu li cha long hai do na you san gang ka ba you, wu li nao mu cha lang hai shao a pa shao nai you, sho lu cha lang ha do na yow mou tai shao nai you (韓語音譯)
合唱:和氏璧是唯一不變美麗的神話(《神話》主題曲)。
秦王:哇!美!美!精美絕倫呀!真是天上地上,只此一塊,有如仙女下凡之動人,傾國傾城之美貌,閉月羞花,沉魚落雁……
藺相如:秦王,那個城……
秦王:(還在看玉)什麼城?城什麼?
藺相如:你們不守信用!
眾大臣:(唱)Hu – Baby hu baby boy say ! boy say! Hu baby hu baby, 我們正壞到剛剛好!
藺相如:(低頭思索了一會兒,突然想到了)秦王,你知道和氏璧受了幾個力嗎?
秦王;這還用說,兩個!
藺相如:錯!其實它受三個力,這就是它的特殊之處!
秦王:是么是么?快講!
藺相如:那和氏璧先拿來一下。(秦王把和氏璧給藺)
秦臣:我們大王就是這么愛學習。
藺相如:(手捧和氏璧,激動)Ladies and gentlemen,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首先,我要感謝我們的趙老大(掌聲),是他給了我這次出國深造,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其次,我要感謝我家的馬車夫,是他拉著那匹他還以為是馬的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地送我到這么冷的地方,最後還要感謝秦王!(秦王作驚喜狀)原因我就不多說了。現在,我要分析了,它,受一個重力,受一個支持力!
秦王:還有一個呢?
藺相如:就是我用來騙你的腦力呀!
秦王:什麼是腦力?
眾臣:大王,這小子騙你呢!
秦王:(醒悟)哦!你敢騙我!
藺相如:我就騙你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說,城池給還是不給?
秦王:給怎樣,不給又怎樣?
藺相如:不給?(做手舉炸葯包狀)我身上捆的全是烈性炸葯,就和玉一起炸死在這兒!
秦王:不要啊!你死不要緊,關鍵是和氏璧不能碎,還有就是別弄臟了大殿。又是血又是腦漿的,你知不知道,清潔工阿姨每天已經很辛苦了,你還無視她的勞動成果,真是沒愛心,沒素質!好啦,你先拿著玉吧!明日再談,退朝!
眾臣:解——散——
大臣:我們秦國就是這么有紀律。
秦王;(邊走邊唱:我總是心太軟,心太軟……)

場景四 地點 客棧

藺相如:小六!小六!!小六!!!
小六:來了!有事嗎?
藺相如:你…你不是馬車夫嗎?
小六;我做兼職。
藺相如:你把和氏璧帶回趙國,我對你放心,事成之後,賞你幾塊大洋。
小六:(邊哭邊說)大人,我走了可怎麼好?你萬一回不去了,那,那,那誰給我那幾塊大洋啊!
藺相如:說什麼哩呀!快走!
小六:哦!

第五場 地點:秦大殿

秦王:傳藺使者!
眾臣:威——武——
秦王:藺使者,這里有幾座城池,你挑挑吧!(拿上地圖)
藺相如:(邊挑邊說)這個太小,這個人少,這個太遠,這個飢荒,有沒有好一點的?
秦王:那你想要哪個?
藺相如:咸陽,不是咸陽就免談。
秦王:(怒火上升至98%)美得很嘞你!想要咸陽,怎麼不要倫敦呀!馬上驅逐出境!
眾臣:好——嘞——(將藺趕出)
藺相如:真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沒想到這么容易就能回國了,還光明正大,我本來還以為要偷渡呢。

第六場 地點:趙宮

趙王:(日思夜想,唱)歸來吧!歸來呦!我最親愛的小藺,歸來吧!歸來呦!這里有燴面等你。
藺相如:(上台,大叫)我回來了!我回來了!(奔跑上前,躲過趙王,擁抱小六)
趙王:(藺拐回與趙王握手)好,回來就好,帶啥特產沒?
藺相如:帶了芹菜(左右翻找,沒有)呀,路上吃完了!
趙王;沒關系,咱有白菜!
藺相如:我能活著回來,那全是獎品的力量。
趙王;(唱)Only you, 能保護和氏璧,Only you, 能安全回來……(眾臣捂耳,痛苦狀)
藺相如:老大,燴面!
趙王:當然不會忘的(鄭重地)賜,藺相如燴面一碗,羊肉串十支,欽此!
藺相如:謝大王!我以後一定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國效力,不搞對象。(End)

C. 短篇歷史劇本

商鞅變法的歷史劇本
時間:公元前356年
地點:秦國都城咸陽
人物:商鞅 士兵 農民甲,農民乙,農民丙,阿獃,母親

旁白:秦孝公任命商鞅變法,商鞅為獲取民心,在咸陽南門口立了一根木頭,凡將此木移至北門口者,賞金10兩

第一幕 咸陽左庶長府內,商鞅低頭踱步
士兵:報告大人!南門之木已立三天,尚未有人將其搬至北門口!
商鞅:什麼?都三天了,還沒有人搬它嗎?
士兵:是的,大人。
商鞅:(若有所悟)可能是賞金太低了。傳令下去,凡將此木移至北門口者,賞金50兩!
士兵:是,大人。(士兵退下)
商鞅:這回應該有人搬了吧!

第二幕 咸陽南門,人們議論紛紛
農民甲:聽說有個叫公孫鞅(商鞅)的當了左庶長。
農民乙:是啊,你看,還在這兒放了根木頭,說是誰把它搬到北門賞金50兩,這誰信啊?
農民丙:城裡面的人這幾天都在說他,說他好像要變法。
農民乙:那他豎著根木頭干什麼?
農民甲:不知道。
農民乙:而且這木頭似乎我們都扛得動啊!
農民丙:看看再說吧!

旁白:這時,人群里走出了一個結實的小夥子(阿獃),肌肉倒是挺發達,不過呆頭呆腦的。

阿獃:娘——娘——!阿獃去把它搬到北門,我想我行的!
母親:阿獃啊,好好想想,就扛這根木頭走段路,會給你50兩黃金?
阿獃:啊?這個……那也要去試試嘛!好不好啊?娘——!
母親:好吧好吧,小心點啊!
(阿獃上前,摩拳,擦掌,彎腰,踢腿)
阿獃:呀!哈!我來了!(說完他扛起圓木,一直扛到北門口,人群中一片歡呼)

第三幕 左庶長府內,士兵來報
士兵:報告大人,有一人將圓木搬至北門口!
商鞅:哦?快快請來!
士兵:帶阿獃——!
(士兵下,阿獃上)
阿獃:拜見大人!
商鞅:呵呵,你就是那位勇士?不錯,不錯!來人啊,賞黃金50兩!
旁白:阿獃這回真呆了,眼睛盯著那金燦燦的黃金不放。
阿獃:謝謝大人,謝謝……謝謝……
商鞅:哈哈哈哈!

旁白:商鞅立木賞金的這件事很快就在咸陽城裡傳開了,老百姓們議論紛紛,大家都說:「咱們左庶長可真講信用,以後,他讓我們干什麼,准沒錯!」就這樣,商鞅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變法也得以開展起來。

全劇終

D. 求歷史短劇劇本

歷史短劇──文成公主入藏(作者:陳長福)


(投影)第一幕 吐蕃使者求婚(音樂起,大唐音樂)

小太監:吐蕃使者到。

祿東贊:尊敬的天可汗,祝您永遠安康!天可汗仁慈愛民,大唐人傑地靈,贊普久仰中土文明。我們奉贊普之命,特來大唐求婚。這里有黃金5000兩,珍寶數百件,作為聘禮,請天可汗收下。(太監收下)

唐太宗: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愛之如一。贊普千里迢迢派使臣向唐朝求婚,朕深感欣慰。不過目前已有回紇,突厥等族的使臣前來求婚。眾多使臣都來求婚,令朕左右為難。還需找出一個擇婿的萬全之策。

小太監:宣眾使臣進見。(眾使臣上)

唐太宗:(眉頭一皺,計上心頭)現在朕出三個考題,如有哪國使臣能答出、答好,朕就把公主嫁給誰的君主。出題!

宮女:請聽題。第一題:御馬苑裡有100匹小馬駒關在左邊的馬圈裡,有100匹母馬關在右邊的馬圈裡,請你們找出一個好的方法為100匹小馬駒找到自己的母親。開始答題。(回紇使臣和吐蕃使臣舉手)

回紇使臣:尊敬的天可汗,回紇使臣已有答案。把100匹小馬駒一一宰殺,母馬聽到自己的孩子哀鳴,定會痛苦嘶鳴。用此法,可一一辨出小馬駒和母馬。

祿東贊:起奏天可汗,吐蕃使臣另有更好的方法解決此難題。

唐太宗:說來聽聽。

祿東贊:此法是:把小馬駒餓一整天,然後放他們出來,小馬駒定會跑到母馬處吃奶。這樣既不傷害小馬駒性命,又能讓其和母馬團聚,還能體現天可汗的寬厚仁慈,何樂而不為呢?

唐太宗:此法甚妙。出下一題。

宮女:這里有一顆九曲明珠,幾束絲線。請你們想出辦法把絲線穿過明珠中間的孔。

小太監:這顆明珠中間的空彎彎曲曲,所以叫九曲明珠。要想用一根軟軟的絲線穿過去,談何容易。(幾位使臣拿著絲線直發愁)

祿東贊:起奏天可汗,吐蕃使者有一辦法。我可以找來一隻螞蟻,用一條馬尾鬃毛拴在螞蟻的腰上。然後,把螞蟻放在九曲明珠的孔內,然後不斷的向孔里吹氣。螞蟻不久就會從另一端的孔中鑽出來。我再把絲線接到馬尾鬃毛上,輕輕一拉,絲線就穿過了九曲明珠。

唐太宗:(哈哈大笑)此法甚好。還有最後一題。請看!(眾宮女如仙女般走出來,裝束打扮相似)這里有30位美女,其中一位是文成公主)你們要在一刻鍾時間內從中找出文成公主。

祿東贊:(哈哈大笑)贊普久聞文成公主芳名,傾慕公主良久。文成公主出生於皇宮,自然氣度不凡,風華絕代,與眾不同。臣已經辨認出來。

唐太宗:(詫異)哦,指出來,給朕瞧瞧。

祿東贊:公主知喜事而來,額頭上有紅痣乍現,且祥瑞出現,身後有彩蝶飛來。

(太宗、眾宮女紛紛望著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摸摸額頭,不僅嫣然一笑)

唐太宗:(哈哈大笑)吐蕃使臣果然機智非凡,想必贊普更是聰明絕倫。既然吐蕃使者一一破解難題,那文成公主就嫁於吐贊普。

祿東贊等:多謝天可汗!祝天可汗萬歲,萬歲,萬萬歲!!!

(過渡)唐太宗已決定把文成公主許配於松藏干布,那麼文成公主又是如何嫁到吐蕃去的呢?

(投影)第二幕 西行入吐蕃

旁白: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將要起程去吐蕃

唐太宗:女兒呀,路途漫漫,遠嫁千里,你一定要好好保重呀。朕怕你思鄉心切,特地命人鑄造了兩面黃金寶鏡給你。這兩面寶鏡名叫日月鏡。寶鏡能照見中原河山,讓你思鄉時使用。

文成公主:父皇陛下,請放心。女兒會好好保重的,你們也要多保重身體。我走了。(悲戚狀)

江夏王:(跪下)陛下,臣就此告辭。(眾人起程)

旁白:文成公主一行人來到唐朝和吐蕃的交界地。

文成公主:(拿出寶鏡東照西照,不禁潸然淚下)離別家鄉已經千里,舉目四望,茫茫蒼蒼,寶鏡使人兒女情長,肝腸寸斷,留此物何用呢?(扔掉日月寶鏡,繼續西行)

祿東贊:公主殿下,前面有一條河,渡過此河,我們就進入到了吐蕃地界,。

文成公主:(回首故土,失聲痛哭)天下河水盡向東,惟我一人向西行。

祿東贊:公主殿下,你看,你看,河水改變方向了,掉頭向西流淌了。

文成公主:(擦乾眼淚)河水是引領我們西行呀,快過河吧!!

旁白: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跋涉,在春暖花開的時候終於來到了邏些城。男女老少奏樂歡舞,歡呼「贊蒙來了」。

(唱民謠)今天文成公主來西藏,

獅子進了大森林,

孔雀落在了大平原,

不落的太陽高高升起,

西藏從此幸福太平……

松贊干布:歡迎大唐使臣送公主前來,請江夏王明日按照唐朝儀式主持婚禮。

江夏王:好!好!婚禮明日舉行。

江夏王:(婚禮音樂起)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入洞房。(百姓高呼「扎西得勒」三聲)

(投影)第三幕 文成公主在吐蕃

(過渡)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喜結良緣,有情人終成眷屬,兩人婚後生活怎樣,看了第三幕我們就知道了。

旁白: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後與松贊干布相親相愛。

松贊干布:(對祿東贊)我族我父,從未有通婚大唐皇朝的先例,我今天能得到大唐公主為妻,實為有幸。我要為贊蒙築一座城池作為紀念,讓子孫後代都知道。祿東贊就由你主持布達拉宮。

祿東贊:臣這就去辦。

文成公主:親愛的贊普,此次來吐蕃,臣妾帶來了各種穀物,蔬菜種子,葯材,茶葉和各種書籍。一批工匠、樂師、農技人員也隨同而來。臣妾想為贊普分憂解難。

松贊干布:贊蒙知書達禮,見解獨到。你就參與朝政,協助我來共同來治理好吐蕃。

文成公主:請喝茶。

松贊干布:好茶,好茶,喝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文成公主:這是臣妾為了合吐蕃人的口味,特地泡製的奶茶。下面請贊普來欣賞漢族樂舞。

(漢族宮女翩翩起舞,眾漢族樂師演奏音樂)

松贊干布:好!好!(贊不絕口)

旁白:很快富麗堂皇的布達拉宮建成。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搬了進去。

松贊干布:贊蒙,如有雅興何不去布達拉宮參觀一番。(松贊干布帶領文成公主參觀,介紹繪畫和雕刻)

旁白:文成公主在吐蕃和睦邦交,促進了漢藏友好,對吐蕃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吐蕃人民用詩歌形式來表達他們對文成公主的尊敬和喜愛。

(詩歌)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

帶來了各種糧食三千八百種,

吐蕃糧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

各種手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土蕃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

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

帶來了各種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種,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從此年年豐收。


E. 歷史故事劇本!急!

演蔡文姬吧。
《蔡文姬 》郭沫若
《蔡文姬 〔1〕 》

(第四幕第三場)
丞相府後園中的松濤館,有蒼松古柏甚為暢茂,花壇中芍葯盛開。同日辰時。
曹操在館中席地坐在正面,右賢王去卑與周近並坐在右翼。在曹操的左側,曹丕坐在左翼,與周近相對。
曹操:(對右賢王)謝謝你和呼廚泉單於,你們送了那麼多禮物來。
去卑:對中原來說,我們匈奴的駱駝恐怕比較稀奇得一點,所以呼廚泉單於特別貢獻二十頭,以表示誠意。
曹操:真真多謝你們。右賢王,我想請問你。左賢王和你是不是親弟兄?
去卑:不,他是我伯父的兒子。呼廚泉單於和我是親弟兄。
曹操:你們還和睦嗎?
去卑:(遲疑了一會)不那麼太好。
曹操:為什麼呢?
去卑:左賢王豪強得很,他一心想學我們的祖先冒頓(墨毒)單於〔2〕,他自己也就取名為冒頓。我們照著漢字的音,背地裡喊他是「矛盾」。
曹操:哈,我也聽人這樣說過。
去卑:他對於漢朝是不心服的!這一次送回蔡文姬夫人在他實在是萬分勉強,他認為是把他的家庭破壞了。我們真怕他會鬧出什麼亂子呢!
曹操:可他和董都尉很要好,不是嗎?
去卑:是的,那倒是件稀奇的事。起初倒也並不那麼好,在我們臨走的那一天,他請董都尉去和蔡文姬見面,不到幾刻工夫,不知道怎的,他們竟成為「生死之交」,相互以刀劍相贈了。
曹操:唔,董都尉在途中對於你們的態度還好嗎?
去卑:人倒是滿和氣的,就只是文姬夫人沿途總是在夜裡彈琴唱歌,董都尉有時在深更半夜裡陪著她,弄得我們好些人都睡不好覺。
此對待者由左翼隅上場,向曹操跪稟。
侍者:稟報丞相,蔡文姬夫人來了,懇求拜見丞相。
曹操:(遲疑)她來了?請夫人接見她吧。
曹丕:(插話)父親,好不就請文姬夫人到這兒來,當著周司馬的面,把她和董祀的情形再弄清楚一下?
曹操:(略加思索後)也好。(向待者)你去請她進來。
侍者下。
去卑:(向曹操行禮)耽誤丞相的時間太久,我告辭了。
曹操:好,我們以後還會見面的,希望你多住幾天。(向曹丕)子桓〔3〕,你陪送右賢王出園。你關照他們,要以藩王禮接待右賢王,不得怠慢。
曹丕:是。(領右賢王下場。不一會,復入場,歸還原位。)
曹操:(向周近)周司馬,你可以多留一會。把這悶葫蘆打開,也可以使文姬心服,使董祀死而無憾。
周近:(鞠躬)這是小官的萬幸。
侍琴和侍書扶文姬入場,立在階下。文姬披發跣足〔4〕,憔悴不堪,曹操見之,不勝詫異。
文姬立階下向曹操敬禮。
文姬:蔡文姬拜見丞相,我感謝丞相把我贖回來了。可我今天來,是來向丞相請罪的。我是有罪之人,不敢整飭儀容,特來請求處分。
曹操:我不曾說你有罪呵,文姬?
文姬:丞相,我聽說你已經飭令屯田都尉董祀在華陰服罪自裁〔5〕,罪名是「暗通關節,行為不端」,而且和我有關。既是董祀之罪當死,那麼文姬之罪也就不容寬恕。因此,我不召而來,請求處分。但請丞相把罪情明白宣布,文姬不辭一死,死了也會感恩懷德的。
曹操:(考慮了一下)好,把事情說清楚也有好處的。我先說明董祀的「行為不端」。我聽說董祀在歸途中,對於夫人缺乏尊重,不能以禮自守。他同夫人每每深夜相會,彈琴唱歌,致使同行的人不能安眠。這是真的嗎?
文姬:丞相,在這之外,還有什麼其他不端的行為?
曹操:這已經足以構成死罪了,你請先說,這總不是冤枉他吧?
文姬:丞相,如果沒有其他的罪行,那「行為不端」的罪名實在是冤枉呵!
曹操:怎麼?你如果能夠解釋,就請你解釋吧。
文姬:(一面陳述,一面作適當的行動)沿途我在夜裡愛彈琴唱歌,這是我的不是。我這次回來留下了我的一雙幼兒幼女,這悲哀總使我不能忘懷。我在到長安以前,日日夜夜都是沉淪在悲哀裡面。我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在夜裡就只好彈琴唱歌,以排解自己的悲哀。我彈的不是靡靡之音,我唱的也不是桑間濮上〔6〕之辭,我所彈的唱的就是我自己做的《胡笳十八拍》,是訴述自己的悲哀。這歌辭,我聽說董都尉已經抄呈丞相,丞相可以復按〔7〕。
曹操:是的,你的《胡笳十八拍》,我已經拜讀了。
文姬:就因為我沉淪於自己的悲哀,董都尉倒經常對我勸告。我不否認,他對我有深切的關懷; 丞相知道,我們是親戚,從幼小時就是一道長大。我們是同學同鄉,如姐如弟。但我們是相互尊重的,並不曾「不能以禮自守」我們在深夜相會就只有過一次。
曹操:是那樣的嗎?
文姬:那是到了長安,在我父親的墓上。我夜不能寢,趁著深更夜靜,大家都已經睡熟,我獨自一人到父親墓上哭訴。一時暈絕,被侍書、侍琴救醒過來。我因為在天幕里感覺氣悶,便留在墓亭上彈琴,也唱出了一兩拍《胡笳詩》。現在想起來,我實在太不應該。我以為夜靜更深,別人都熟睡了,不會驚醒。這都是由於我只沉淪於自己的悲哀,沒有餘暇顧及別人。我真是萬分有罪。然而在深夜裡彈唱畢竟擾了別人的安眠。董都尉那時也被我擾醒,他走到墓亭下徘徊,最後給予我以深切的勸告。他的話太感動人了,使我深銘五內〔8〕。他責備我太只顧自己,不顧他人。他教我,應該效法曹丞相,「以天下之憂為憂,以天下之樂為樂」。像我這樣的沉溺在兒女私情裡面,毀滅自己,實在辜負了曹丞相對我的期待。他的話太感動人了,可惜我不能夠照樣說出。董都尉說的那番話,侍書、侍琴都是在場傾聽的,我可以質諸天地鬼神,我沒有絲毫的粉飾。
曹操:(有些憬悟)原來是那樣的!侍書,侍琴,你們是在場嗎?
侍書:是的。
侍琴:自從文姬夫人離開匈奴龍城,我們是朝夕共處的。
曹操:那你們就是很好的證人了。董都尉的話,你們都記得?
侍琴:和文姬夫人所說的差不離。
侍書:只有遺漏,沒有增添。我記得,董都尉說過,如今黎民百姓安居樂業,已和十二年前完全改變面貌了。這是天大的喜事,他怪文姬夫人為什麼不以天下的快樂為快樂。
曹操:董祀的話是有道理的。文姬夫人,你還有什麼話說?
文姬:自從董都尉勸告了我,我的心胸開朗了。我曾經向他發誓:我要控制我自己,要樂以天下,憂以天下。自從離開長安以來,我就不曾在夜裡彈琴唱歌了。我覺也能睡,飯也能吃了。我完全變成了一個新人。但是,我萬沒有想到,畢竟由於我而致董都尉陷於死罪!這是使我萬分不安的。
曹操:(受感動,感到自己有些輕率,誤信了門面之辭,意態轉和緩)文姬夫人,這一層,看來是把董祀冤枉了。但我聽說左賢王是有野心的人,他想恢復冒領(墨毒)單於的雄圖,自名「冒頓」,他也輕視本朝。這些可是事實嗎?
文姬:(點頭)是事實,全是事實。
曹操:他不肯放你回來,更不肯放你的兒女回來,作了種種的刁難,對於我派遣去的使臣也加以監伺,這些可也是事實嗎?
文姬:(點頭)是事實,全是事實。
曹操:那就好了。人各愛其妻子、兒女,這在左賢王,我倒認為是不足奇怪的。但奇怪的是屯田都尉董祀啦。聽說在你臨走的一天,他被左賢王引去和你見面。他們兩人便立地成為了「生死之交」。左賢王贈刀於董祀,董祀把我給他的玉具劍和朝廷的命服也都贈給了左賢王。這樣的奇跡又該怎樣解釋呢?
文姬:這些是不就是構成「暗通關節」的罪狀的原因?
曹操:是呵,恐怕只好作這樣解釋吧?
文姬:丞相,如果只是這樣,那又是冤枉了好人了!
曹操:怎麼說?文姬!你不好一味袒護。
文姬:我決不袒護誰,丞相,請允許我慢慢地說吧。(停一會)左賢王是一位倔強的人,我和他做夫妻十二年都沒有能夠改變他的性格,我很慚愧。但他是一位直心直腸的人,我也能夠體諒他。他是不肯放我回來的,但他終於讓我回來了。他要我回來遵照丞相的意願,幫助撰修《續漢書》。他說這比我留在匈奴更有意義。左賢王的改變,這倒要感謝董都尉的一番開誠布公的談話啦。(略停,調整思索。)
曹操:文姬夫人,我們迎接你回家的用意,正是你所說的那樣,大家都期待著你能夠回來,幫助撰修《續漢書》。你知道,這是你父親伯喈〔9〕先生的遺業呵。就和前朝的班昭繼承了他父親班彪的遺業,幫助了她的哥哥班固撰修了《前漢書》一樣,你也應該繼承你父親的遺業,幫助撰修《續漢書》。這件事,我們改天再從長商議。現在我看你是太疲勞了,你請休息一下吧。(向侍書與侍琴)你們把文姬夫人引下去替她穿戴好了,再服侍上來。
文姬:感謝丞相的關切。
侍書與侍琴扶文姬下。
曹操離座步下館階,曹丕與周近隨下。
曹操在園中徘徊,有所思索。
曹操:(止步,向周近)周司馬,看來事情是有些錯綜啦。
周近:(惶恐地)我可終不能了解,董都尉和左賢王何以會立地成為了「生死之交」。要說是奇跡,實在也是一個奇跡。
曹操:(向曹丕)我現在感覺著我們有點輕率了。昨天晚上我們如果把侍琴和侍書調來查問一下,不是也可以弄清些眉目嗎?
曹丕:是呵,我在今天清早才想到。我曾經調侍琴來詢問過一下,但因時間倉卒,我沒有問個仔細。我也認為,她們或許不知道。
曹操:古人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看來是一點也不錯的。我們這回可算得到了一次教訓了!
侍琴與侍書扶文姬登場,衣履整飭。發已成髻著冠。文姬向曹操、曹丕、周近等分別敬禮。
曹操:文姬,請你坐下講吧。(指示一株大樹下的天然石)你已經站了好半天啦。
侍琴與侍書扶文姬坐於石上。
文姬:謝謝丞相的關切。請讓我繼續講下去吧。我得承認,在我臨走的一天,到底是走還是不走,我都還沒有決定的。讓左賢王引董都尉來和我見面,的確是出於我的請求。我最初也不知道他就是陳留〔10〕董祀,我只聽說是「金師都尉」啦,見了面,我才知道是他。(向周近)周司馬,你是不是向左賢王說過:如果不讓我回
來,曹丞相的大兵一到就要把匈奴盪平?
周近:(有些不安,勉強地)是,我是曾經說過。
文姬:你這話,很刺傷了左賢王,也幾乎使我改變了回來的念頭。左賢王誤認為你們都是帶兵的人。你們一位是都尉,一位是司馬啦。他認為你們一定有大兵隨後。在我也認為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是師出無名,我也寧肯死在匈奴。因此,我讓左賢王把董都尉請來。由我當面問他。我是叫左賢王潛伏著偷聽,讓我單獨和董都尉見面,誘導他說出實話。董都尉是帶著侍書和侍琴一同來的。我要感謝丞相,給了我一具焦尾琴和幾套衣冠,還派遣貼親的人侍書和侍琴來陪伴。那時董都尉對我所說的一番話,侍書和侍琴也是在場的。
曹操:(向侍琴和侍書)你們都聽到嗎?那好, 文姬夫人,請你休息一下,你讓侍琴講吧!侍琴,你講!董都尉到底說了些什麼?
侍琴:董都尉人很誠懇,他首先交了丞相帶去的禮品,接著他便宣揚了丞相的功德,宣揚了丞相的文治武功。他說,他自己只是屯田都廚,周司馬也只是屯田司馬,並沒有大兵隨後。他說,丞相是愛兵如子。視民如傷的。丞相用兵作戰是為了平定中原,消弭外患。他說,丞相善用兵,但決不輕易用兵。正因為這樣。才成為「王者之師,天下無敵」。他也體諒了左賢王,說他不肯放走兒女是人情之常。他要文姬夫人體貼丞相的大德,丞相所期待的是四海一家。他勸文姬夫人以國事為重,把天下人的兒女作為自己的兒女。他所說的還多,可惜我記不全了。
曹操:(向文姬)文姬夫人,侍答說的沒有錯嗎?
文姬:她說得很扼要。我要坦白地承認呵,董都尉的話感動了我,但更有力的是感動了在旁偷聽著的左賢王。左賢王突然露面,向董都尉行了大禮。十分感動地把自己的佩刀獻給董都尉,還對董都尉發誓:「從今以後決心與漢朝和好!」
曹操:(深受感動)看來左賢王倒是一位傑出的人物啦。侍琴,侍書,這話你們也確是聽到的?
侍書,侍琴:(同時)他確是那樣發誓的。
文姬: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董都尉也感激地把自己所佩的玉具劍解贈給左賢王,他也聲明這是曹丞相賞賜給他的,在他是比自己的生命還要寶貴的物品。
曹操:(已恍然大悟)呵,是那樣的!
文姬:再說到贈送衣服的事吧。那是匈奴人的習慣,對於心愛的朋友,要贈送本民族的服裝。左賢王照著這種民族習慣又贈送了董都尉一套匈奴服裝,而且讓他穿戴上了。董都尉也是出於一時的感激,他就把他身上脫下的衣服冠帶也留給左賢王,但卻沒有想到這是以朝廷的命服輕易贈予外人。實在也要怪我,當時我也沒有注意到,沒有從旁勸止他。……
在文姬陳述中,在場者表情上須有不同的反應。曹操須表示感動而憬悟,時作考慮之狀。周近漸由疑慮而惶恐,以至失望。曹丕則處之以鎮靜,不動聲色。侍書、侍琴應時時相視,表示對文姬的關心、對周近的懷疑,她們已覺悟到事情是出於周近的中傷離間。
曹操:(不等文姬再說下去,便插斷她的話頭)文姬夫人,這一切我都明白了,謝謝你。你今天來得真好,我是輕信了片面之辭,幾乎錯殺無辜。(向曹丕)子桓,你取出鉛槧〔11〕來,為我記下一道飭令。
曹丕:(取出鉛槧)請父親口授吧。
曹操:「華陰令即轉屯田都尉董祀:汝出使南匈奴,宣揚朝廷德惠,迎回蔡琰〔12〕,招徠遠人,克奏膚功〔13〕,著晉職為長安典農中郎將。傷愈,即行前往視事。毋怠! 建安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
曹丕書畢,晉呈曹操簽署。
曹操:(向曹丕)你趕快派人選乘駿馬,星夜兼程前往華陰投遞,務將前令追回繳消。不得有誤。(向周近)周近! 你知罪嗎?
周近:(叩頭)小官萬分惶恐,死罪死罪。
曹操:本朝和南匈奴和好,得來不易,險些被葬送在你的手裡。
文姬:丞相,周近司馬看來也未必出於有心,他是錯在片面推測。好在真相已經大白,請丞相從寬發落吧。
曹操:好,我也太不周到。既然文姬講情,子桓,你把周近帶下去,從寬議處。
周近:(再叩頭謝恩)感謝丞相的大恩大德!(回頭又向文姬敬禮)感謝文姬夫人。
文姬答禮無言,周近隨曹丕下。
曹操:(十分和藹地向文姬)文姬,真是辛苦了。讓我親自引你去見見我的夫人,她是很惦念你的。
文姬:謝謝丞相。還有一件事要稟白丞相。
曹操:什麼事?
文姬:侍琴和侍書服待我將近兩個月,我感謝她們,我也感謝丞相。現在我的生活自己可以照管了,請丞相允許她們立即回丞相府服務。
曹操:啊,這是小事情。你也不能沒有人照拂啦,我看就把侍琴留在你身邊,讓侍書回來好了。我們進後堂去吧,慢慢商量,慢慢商量。
曹操先行,二婢扶蔡文姬隨下。
—一幕徐閉

【注釋〕
〔1〕選自一九七八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沫若劇作選》,劇本作於一九五九年五月。
〔2〕冒頓(墨毒)單於:漢初匈奴領袖,曾打敗漢高祖劉邦,並侮謾呂後。單於,匈奴最高領袖的稱號。
〔3〕子桓:曹丕字子桓。
〔4〕跣:赤腳。
〔5〕自裁:自刎。裁,刎頸。
〔6〕桑間濮上:桑間在濮水之上,古衛國地。舊時文人多用指男女幽會之地。
〔7〕復按:進一步審察。
〔8〕五內:五臟。
〔9〕伯喈:漢末大作家。
〔10〕陳留:今河南陳留縣。
〔11〕鉛槧:古代用鉛條和木片作為文書。
〔12〕蔡琰:蔡文姬名。
〔13〕可奏膚功:很快地見效。

F. 求一個近代歷史劇本

歷史課本劇《甲午中日戰爭》 旁白:世紀末,經過了明治維新的日本,國力大盛。為了解決國內各種復雜的矛盾,侵略成性的日本統治集團把魔爪伸向了他昔日的老師——中國。發動了一場旨在侵吞土地,掠奪財富的罪惡戰爭…… 第一幕:求和基調 人物:李鴻章 慈禧太後 左寶貴 葉志超等人 地點:坤寧宮西暖閣 時間:1894年夏 李鴻章:啟稟太後,中日開戰,前方戰事吃緊,海軍衙門上來奏摺,要求增加海軍軍費,以供戰需。 慈禧:哦,那就撥一些過去吧。 李鴻章:是,可前一時期,各國賠款剛付清,所以國庫緊張萬分,海軍大臣懇請……懇請…… (李鴻章猶猶豫豫,吞吞吐吐,面帶難色) 慈禧:懇請什麼呀? 李鴻章:懇請太後把辦60大壽慶典維修頤和園的費用暫時移挪一用? 慈禧:什麼?(把眯著的雙眼猛的睜開)要挪掉這筆銀子!哼!(站起,來回渡步,後背對李鴻章站定)我好不容易辦個壽宴,現在竟打起我的主意來了!告訴他們不可能,今天誰讓我不高興,我以後讓他一輩子不高興!(滿面怒容)與日本之戰,能和則和,我可不要到時讓我沒了好興致! 李鴻章:是,太後,臣一定照辦!(緩緩退出) (天津北洋大臣衙門議事廳) 李鴻章:各位將軍,中日雖然交戰,但是,仍然要以和為貴,國際友人正在幫我們調停,能不戰最好不戰。當前我方,應先定守局,再圖進取,更何況過些時日老佛爺就要搞「萬壽慶典」。在這個節骨眼上,我們可不要壞了她老人家的好興致啊! 左寶貴 葉志超等人:是,中堂大人!(齊聲) 第二幕:平壤失守 人物:左寶貴 葉志超 士兵甲 地點:朝鮮平壤城 時間:1894年夏 (牆外槍炮聲驟緊,喊殺聲震天) 士兵甲:左將軍,日軍已分多路圍我平壤城,形勢危急! 左寶貴:來,隨我上城牆應敵。(急忙出營) (城牆上死屍累累,已有多處被炮彈擊中) 左寶貴:各部聽令,集中火力,向日軍開炮!……啊!開炮!……啊!(做痛苦狀,犧牲倒下,鮮血染紅了城牆磚) 士兵甲:左將軍,左將軍……(失聲痛哭) 士兵甲:(跑向葉志超營)葉將軍,左將軍他……他……他……他犧牲了!(痛苦流淚) 葉志超:啊!看來,此城已守不住了!來啊!我們從後城門撤退! 旁白:葉志超一路狂奔,夜行500里;一直逃到鴨綠江邊,方才敢喘一口大氣,無怪乎,當時老百姓傳「文官三隻手,武官四隻腳,四腳 脫如飛,還恐被捉了」。 第三幕:黃海受制 人物:丁汝昌 鄧世昌 士兵乙 李鴻章 地點:黃海海面 士兵乙:報告提督大人,我軍前方遭遇日艦襲擊。 丁汝昌:好,傳令下去,准備迎戰! 旁白:激戰中,致遠號被擊中且已彈盡糧絕,船體發生傾斜。 士兵乙:鄧大人,我們中彈了! 鄧世昌:還擊!狠狠的打! 士兵乙:鄧大人,我們已經沒有炮彈了! 鄧世昌:什麼!沒有炮彈了?!(神情怒視著日本的吉野艦)好!那我們就與他們同歸於盡!傳令下去,全力加速,目標吉野艦!(雙手做轉盤狀) 士兵乙:(眼含熱淚,但神情堅毅)是!大人! 旁白:就在致遠艦沖向敵艦的時候,不幸被敵魚雷擊中,全艦240餘名士兵與艦同沉大海! (天津北洋大臣衙門) 丁汝昌:中堂大人,我軍致遠號和經遠號都被擊沉(聲音低沉),但日艦隊也受到重創,我請求下令北洋其餘艦只一起迎敵。 李鴻章:不可!我軍已是傷亡慘重,應好好休整,我命令你將北洋艦隊開入威海衛,不許出海迎敵,如違令出戰,雖勝亦罪! 丁汝昌:是(很委屈的樣子,搖搖頭做無可奈何狀,退出) 旁白:就這樣,因為李鴻章的避戰自保方針,使的日本輕松獲得了黃海制海權。以至這支號稱亞洲最強的北洋艦隊在後來的威海衛之戰中全軍覆沒! 第四幕:屈簽條約 旁白:威海一戰北洋海軍損失殆盡,日本軍隊直指京津,清政府慌忙派出李鴻章以頭等全權大臣的身份赴日本馬關乞和。 人物:李鴻章 伊藤博文 時間:1895年4月 地點;日本馬關春帆樓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出示一份早已擬好的包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萬萬兩,割佔台灣島等共11條的條款文本,示意李鴻章簽字,李鴻章看後大驚失色。) 李:請允許鄙人略述己見。首先,賠款二萬萬兩,數額過巨,實非今日我國所能承擔。能否再減輕? 伊:如既已言明,本備忘錄是在盡量予以減輕而後所擬定,實無再減之餘地,尚乞諒解。今後如戰爭繼續,賠款數額將不止於此。 李:如我方第一次復文中所詳述,核計貴國開銷之數,遠不及二萬萬兩。今提出如此苛刻條件,以我國一國之力,無論如何亦難負擔如此巨款,必借洋債。洋債為數既多,本息甚巨,中國實無償還此等債務之財源。 伊:鄙人不敢遽然贊同閣下之說。貴國土地富饒,人民眾多,富源廣大無比。 李:即使我國富源廣大,但尚未開發,毫無辦法。 伊:貴國人多,超過四億,比我國人口多出十倍,如欲開發富源,實輕而易舉。 李:雖國大人多,無人傑可奈何! 伊:國步艱難之際,英雄輩出,至執掌國政者亦有之。即可用以開源。 李:(微笑)願向我國進建議,禮聘閣下為鄙國宰相如何? 伊:(亦微笑)鄙人一身已獻給我國天皇。如蒙陛下恩准,不拘何時,亦不拒絕為貴國竭盡微力。 李:今日我國實困難至極,希閣下給以充份同情與體諒。縱令現在得以訂立講和條約,賠款金額如此巨大,將立即為世人所知曉。外國之資本家將乘我國困難之機,貪圖非常之高利,彼時,我國必將陷入更加困難之境地。 伊:關於此事,以鄙人之地位不能進行任何談論。 李:當然。但另方面,若訂約即不可更變,否則我國將成為不履行條約之背約行為,必將再惹貴國以背約作為再開戰端之理由。故在尚未發生此種不幸之前,不能不再乞閣下減輕所提條件。切望閣下斟酌我國情形,再加以考慮。 伊:條約一旦締結,貴國則不能不認真履行。如貴國背約,我方不得已而將再次訴諸武力,當然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李:正因為如此,鄙人才不得不再請求閣下採取寬大措施,使條件減至今日我國可能履行之程度。 伊:此備忘錄之條件,已充份體諒貴國情形,在可能減輕之限度內,業已減輕,因此不能允許再減輕分毫。時至今日,但有允與不允兩句話而矣! 李:貴國為戰勝者,我國為戰敗者。戰勝者之要求,無論何等條件,敗者亦必服從。但以如此苛刻條件指令我國,終非我國所能忍受。 伊:如此,即當遣兵至台灣。我一聲令下,即將有六七十艘運輸船,搭乘增援之大軍,陸續開往開戰之地,到時恐北京之危實也不堪設想矣! 李:台地瘴氣甚大,從前日兵在台,傷亡甚多。台民大都吸食鴉片煙,以避瘴氣。怕貴軍不能持久。 伊:但看我日後據台,必禁鴉片。 李:台民吸煙,由來久矣。 伊:鴉片未出,台灣已有居民。倭國鴉片進口,禁令甚嚴,故無吸煙之人。 李:台灣已是貴國口中之物,何必著急呢? 伊:還沒咽下去,餓的厲害!(李默然,遂持筆簽字) (談判結束,李鴻章與伊藤博文握手告別,再次請求將賠款大幅減少。伊藤搖頭) 伊:送君一聯:「內無相,外無將,不得已,玉帛相將。」(笑看李反應,李面露難色) 李:鄙人對:「天無度,地無量,這才是,帝王度量。」 (伊大笑,遂散。) 旁白: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來,舉國嘩然,紛紛反對割地議和。台灣人民高呼:「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此後,台灣人民展開了英勇卓絕的反割台斗爭,直至台灣光復! 演出結束 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您的採納將是我們回答的動力

G. 誰有關歷史人物的小品(要劇本)

負荊請罪,五年級語文書上有.

H. 多人參加的歷史小短劇的短劇本

甲午風雲歷史小劇本
第一幕 求和基調 人物:李鴻章,慈禧太後
李鴻章:啟稟太後,中日開戰,前方戰事十分緊張,海軍衙門上奏章,要求增加海軍軍費,以供戰需.
慈禧太後:哦,那就撥一些過去吧
李鴻章:是!可太後前一時期各國賠款剛付清,所以國庫現在已是十分緊張,所以海軍大臣懇清太後,是否可將60大壽慶典維修頤和園的費用暫時移挪一用
慈禧太後:什麼!要挪掉這筆銀子!哼,我好不容易辦個壽宴,現在竟打起我的主意了,告訴他們!不可能,今天誰讓我不高興,我以後讓他一輩子不高興!與日本之戰,能和即和,我可不要到時讓我沒了好興致!
李鴻章:是,太後,臣 定照辦!
李鴻章:各位將軍,中日雖然交戰,但是仍要以和為貴,能不戰,最好不戰,當前我方"應定守局,再圖進取",更何況過些時間老佛爺就要搞"萬壽慶典",在這個節骨眼上,我們可不要壞了她老人家的好興致啊!
左,葉等人:是,中堂大人!
第二幕 平壤失守 人物:李鴻章,左寶貴,葉志超,士兵甲
兵甲:左將軍,日軍已分路圍攻平壤,形勢危急
左:來,隨我上城頭迎敵,各部聽令,集中火力,向日軍開火!......啊,(做痛苦狀,犧牲倒下)
兵甲:左將軍,左將軍(擦完淚)
兵甲:(跑向另一邊)葉將軍,左將軍,他,他英勇犧牲了!
葉:啊,看來,此城守不住了,來啊,們從後城門撤退!
旁白:葉志超一路狂奔,夜行500里,一直逃回鴨綠江邊,方才敢喘一口大氣,無怪乎,當時老百姓傳:"文官三隻手,武官四隻腳,四腳脫如飛,還恐被追了.
第三幕 黃海受制 人物:提督大人丁汝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
士兵乙,李鴻章
兵乙:報告提督大人,我軍前方遭遇日艦襲擊
丁:好,傳令下去准備迎戰!
旁白:激戰中,致遠號被擊中,而且,此時已是彈盡糧絕
兵乙:鄧大人,我們已經沒有炮彈了
鄧:什麼!沒有炮彈了,(神情注視日本的吉野艦)好,那我們就與他同歸於盡!
下令下去,全力加速,目標吉野號(雙手做轉盤狀)
兵乙:(眼含熱淚,但神情堅毅)是大人!
旁白:就在致遠號沖向敵艦的時候,不幸被敵人的魚雷擊中,全艦官兵與艦隊同沉大海!
丁:中堂大人,我軍致遠號和經遠號都被擊沉(聲音低沉),但日艦隊也受到重創,我
請求下令北洋其餘艦一起迎敵.
李鴻章:不可,我軍已是傷亡慘重,應好好做調整,我命令你將北洋艦隊開入威海衛,不許出海迎敵.
丁:是(很委屈的樣子),(輕微搖頭,作無可奈何狀)
旁白:就這樣,又是因為李鴻章的避戰自保的方針,使得日本輕松獲得了黃海制海權,為後面號稱亞洲最強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埋下了致命的隱患.

I. 求 一個歷史故事小劇本

1負荊請罪劇本
2完璧歸趙劇本
劇本——完璧歸趙

時間:春秋戰國時期

地點:1.在趙國宮里 2.在秦國皇宮里 3.在賓館。

主要人物:

藺相如秦王趙王廉頗大臣1大臣2大臣3大臣4趙國僕人秦國使者

第一幕:

大臣3 大王,秦國使者到,可否召其晉見。

趙王 快快有請。

大臣3 傳秦國使者晉見。

秦使 (沒有行禮)這兒有一封信,大王叫我交給你。(說完就一聲不吭地走了) [大臣們都十分生氣,都在罵秦國使者的無禮。]

趙王 (看完信後)秦王說他願意以十五座城,來換我國的鎮國之寶和氏璧,可否交換呢?

大臣1 萬萬不可,大王,臣以為秦王換璧是假,騙璧是真呀!

大臣2 大王,臣以為如果秦王以此為借口來攻打我們怎麼辦?

廉頗 大王,如秦王來犯,定叫他有來無回,我願領軍抵擋,萬萬不能把寶物白白送給秦王呀!

大臣2 大將軍萬萬不可,雖然你十分勇猛,但是秦軍實力強大,光士兵就是我國的十幾倍,所以現在我們不能硬拼。

廉頗 那怎麼辦?難道還要把這和氏璧送他不成?

大臣2 現在唯一的辦法只有智取。

[大臣們紛紛議論。但商量不出一點頭緒。]

趙王 誰有良策?本王重重有賞。

大臣4 小臣有一主意,推薦一個人選,此人勇敢機智,我料想此事肯定難不倒他。

趙王 誰?

大臣4 此人乃是藺相如也。

趙王 此人本王早有耳聞,確實是個人才,快傳藺相如晉見!

[大臣3火速去請藺相如來宮,一個時辰後,藺相如到達宮里,大臣們都在紛紛議論藺相如。]

藺相如 草民藺相如參見大王。

趙王 快快請起,本王有一個重要事情與你商量,(趙王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藺相如)你對此事可有什麼看法?

藺相如 (藺相如想了片刻)草民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完璧歸趙。那時侯秦國理屈,不能持強凌弱,就沒有動兵的理由。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趙王 眾愛卿,還有異議嗎?

大臣們 大王英明,我等擁護大王決策。

趙王 如無異議,那就這么辦吧!來人,把和氏璧交給藺先生。

大臣4 臣在。

趙王 你化裝成僕人陪同前往,沿途要絕對保證和氏璧和藺相如的安全。

大臣4 臣遵旨。

第二幕:

[過了幾天後,經過充分的准備,藺相如和大臣4就帶著和氏璧去秦國,直接進入了秦國宮殿。]

藺相如 小臣參見秦王。

秦王 請起。

藺相如 小臣已把寶物帶來,(藺相如雙手奉上和氏璧)

秦王 (接到和氏璧)這真不愧是和氏璧,雪白無暇,真是絕世無雙的寶物!(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藺相如 (看到這種情形)大王,在這塊璧上有點小毛病,是否要我指給您看。

秦王 果真有此等事?快指給本王看看。(說完就叫宦官把璧遞給了藺相如)

藺相如 (剛接到和氏璧就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以十五城換取和氏璧,現在璧可是在我的手上,您要是強迫我,您就看不見這塊璧了,我的腦袋將和這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

(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 (秦王很著急)一切都好商量,不要急。來人把我國地圖拿上來。本王一定把這十五座城劃歸趙國。(說著把手指的十五座城給藺相如看)

藺相如 好,秦王果然守信用,但是和氏璧乃是無價之寶,豈能隨隨便便交付與他人,必須舉行一個隆重的典禮。

秦王 好,五日後,本王就為和氏璧舉行一個隆重的典禮。

第三幕:

(藺相如進入了賓館後。)

藺相如 大臣4,你連夜帶著和氏璧速速返回我國,把璧親自交給大王。沿途晝伏夜行,絕對不可走漏半點風聲。

大臣4 是,但您也要注意自己安全,因為您和和氏璧一樣重要,沒有您就沒有和氏璧。(說完大臣4含淚要走)。

藺相如 (默默地點了點頭)慢著。

大臣4 請問先生還有什麼吩咐?

藺相如 你這身打扮會引起秦王和秦臣們的注意,你去打扮成秦國的平民百姓,然後抄小路走。

大臣4 多謝先生指點。

第四幕:

[五日後,藺相如再次走進秦王的宮殿。]

秦王 本王已如期行事,應該把和氏璧交給本王了吧!

藺相如 和氏璧早已送回我國,您要是有誠意,就把十五座城交付於我國,我國一定把璧送回來。

秦王 大膽,你知道欺君之罪是要斬首的嗎?

藺相如 您殺了小臣也沒有用,天下人都會知道秦國是最不講信用的。你以後何以誠信服天下。

[秦王氣得雙眼冒煙,但也沒辦法,只得客客氣氣把藺相如送回趙國。藺相如立了大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J. 歷史小故事劇本

《屈原》劇本 編劇:馬悅 導演:張笑塵 副導演:王鵬宇 雷子騰旁 白:歷史上竟有這樣的奇跡,一個人的存在與死亡溶入了永恆的宇宙,結合於大自然的輪回,兩千多年來成為華夏子孫一代又一代的精神、品格的追求!創造這個奇跡的是一位詩人--屈原。讓我們回到兩千二百年前,聽一聽他的心聲…… ——郭沫若全體上台介紹自己的角色第一幕 屈原與嬋娟漫步橘園,共同朗誦《橘頌》屈原:後皇嘉樹,橘徠服兮。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壹志兮。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圓果摶兮。 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內白,類任道兮。 紛緼宜修,姱而不醜兮。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 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 嬋娟: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 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 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願歲並謝,與長友兮。 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歲雖少,可師長兮。 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屈原:楚國,我的國家,我願為他獻出我的一切,哪怕是生命。嬋娟:先生為國而生。無論先生作出什麼決定,嬋娟願意一直陪著先生。屈原:讓你受苦了!嬋娟!嬋娟:為了先生,這些都沒什麼的。屈原與嬋娟停下觀賞美景屈原:多美的景,但願楚國永遠有這樣的美景嬋娟:是啊!宋玉上宋玉:先生,嬋娟,你們都在這兒啊!屈原:是啊!這有我剛寫的一首詩,給你吧!一定要好好做人,報效國家!宋玉: 謝謝先生!我會謹尊先生的教誨!做一個跟先生一樣正直、愛國的人!楚國大殿楚王:百官來說說對待目前秦國,齊國的方案吧靳尚:臣以為我們應當和秦國結盟,不要中了齊國的計謀宋玉:我同意大人的話屈原:我不同意,大王,秦國虎視眈眈,明著想和我們結好,背後一定想除掉我們,不能和他們結盟.楚王:既然意見不同,這件事以後再說吧鄭袖斜坐在椅上,侍衛甲站在身後。張儀上,站在幾步開外。太監(嗓音尖細):秦國丞相張儀到。侍衛甲:宣張儀上殿張儀向前走兩步: 秦國丞相張儀參見南後娘娘。侍衛給二人倒茶,張儀喝了一口.鄭袖:無事不登三寶殿,丞相此番前來,還帶了這么貴重的禮品,一定有重要的事吧.張儀抬頭:娘娘英明,臣是為了秦楚友好而來,秦國想和貴國一起創作千秋大業,可是偏偏有人心懷鬼胎,要與我國打仗.此人居心叵測啊.鄭袖笑,抬手在桌上(黑板)寫一字「原」道:丞相與本宮可想的是一人。張笑:自然和娘娘想的一樣齊下第二幕鄭袖和靳尚一起走(繞教室一周),侍衛甲乙跟後。鄭袖:大夫才高八斗,讓我國日漸富強,可是現在的楚國卻有小人為非作歹,暗下與齊國聯盟,主張出戰秦國,想滅亡我國,實在是不可不除。我心中悲切,卻又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請大夫相助。靳尚:敢問娘娘所指的是何人?鄭袖(怒):大人又何必揣著明白裝糊塗,我們是一條線上的螞蚱,如今之計是想辦法快快除掉屈原這大患,好保護你我的地位。靳尚:娘娘息怒,臣已經想了一個絕妙的辦法,請娘娘側耳來聽。靳尚一陣耳語,鄭袖喜。靳尚下鄭袖:宣屈原上見太監(嘹亮):宣屈原上見鄭袖對侍衛乙;快快告訴懷王,就說妾身有危險,趕緊趕來相見。給侍衛幾兩銀子.侍衛下,屈原上。屈原:參見娘娘,不知娘娘叫屈原來有什麼事鄭袖向前走: 屈原 假裝腳滑跌倒,屈原扶鄭袖。楚王上(後跟侍衛乙丙),大怒:好你個屈原,竟然敢調戲我的王後,真是膽大包天,免除官職,立刻押下去。屈原(鞠躬) ;臣冤枉 ,是娘娘不小心滑了一下,臣為了娘娘的安全採取扶她的.鄭袖(哭):他對臣妾心懷不軌,還花言巧語,說是為了臣妾的安全,而且他為非作歹,還要和齊國聯合,好滅亡我們楚國,大王明鑒,請為臣妾做主.楚王:王後莫不是誤會了,屈原是一個高尚的人呀.靳尚上:大王,王後所言句句是真,這是屈原私下與敵國串通的書信,請大王明鑒.楚王看信,摔信怒楚王:大膽屈原,你還有什麼話好說.傳令下去,立刻召見張儀,與秦結好,把屈原免官,押下去 侍衛: 下官明白齊下第三幕張儀上,:傳宋玉,本官要見他.太監:宋玉到宋玉,鞠躬:不知丞相找下官有什麼事張儀:宋玉,聽說你是屈原的學生,宋玉:在下是和他有些交往張儀:你是個聰明人,屈原賣國求榮,大勢已去.不知你有何打算宋玉,鞠躬:下官早知屈原人品不端,和他交往並不深.我願跟隨丞相左右,為丞相效犬馬之勞.張儀,拍拍宋玉肩:你放心,你要你為本官效力,本官不會虧待你的宋玉:謝丞相栽培屈原上,嘆著氣喃喃地說:楚國啊,你又要受難啦,可嘆我作為楚國的一分子,卻不能阻止這種悲劇的發生,真是有愧於楚國的歷代君王呀.我九泉之下,又有什麼臉去見他們.嬋娟上,敬茶:先生保護身體,不要埋怨自己了,不要去理會那些小人的陰謀了.屈原道:嬋娟,我知道你是為我好,可我是楚國人,死也不能看到楚國遇到危險啊! 嬋娟:我會陪在先生左右,為先生分憂宋玉上:喲,這不是大名鼎鼎的屈原嗎,怎麼也淪落到這般境地,馬上要過牢獄生活了.你何苦如此想不開,何不入宮向大王認錯,識時務者為俊傑嘛.屈原(怒指):你這個無恥小人,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學生.宋玉(不屑):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來人,把他抓入監獄。侍衛丙丁上,抓住屈原。嬋娟; 先生,你是君子,一定不會做有違良心的事,弟子願陪著先生,要死也一起死。宋玉:有幾分氣節,把他們都抓走齊下 第四幕楚懷王,鄭袖,張儀(上)同游。侍衛甲乙跟。侍衛;召見屈原屈原,嬋娟;宋玉一行人上,宋玉:參見大王王後,參見張丞相。屈原,嬋娟不行禮。張儀:大膽屈原,見了大王還不行禮,真是目無王法.屈原:我屈原只跪值得我跪的人。秦國明明想破壞楚國和齊國的聯盟,好收復楚國,你們卻助紂為虐,不明真相,誣陷忠良。根本不值得我下跪.楚王怒,真是無法無天鄭袖,張儀:大王息怒鄭袖 向前:瞧瞧,你是嬋娟吧,想不到屈原大夫入獄還有人陪著呀,但若你改邪歸正,本宮仁慈,會放你一條生路。嬋娟:你這個妖婦,為了一己之私,毀了整個國家。我嬋娟願意陪著先生,即使是和他一起死了,也是光明正大的。張儀:都押下去,不要打擾大王的雅興.宋玉:屬下明白侍衛押著屈原,嬋娟下。後齊下第五幕靳尚給侍衛丁一杯酒:王後已經秘密下了命令,毒死屈原,此事事關重大,如果你能辦好,本官自然不會虧待你的.侍衛丁:小的明白,會盡心盡力,完成大人的交代.屈原凜然地站著(雷電頌200)侍衛丁上,獻酒給屈原:這是大王賞你的,必需喝下,領賞吧。下屈原正端起酒杯嬋娟:先生!屈原:嬋娟,你怎麼來了?!嬋娟:嬋娟不放心先生,所以嬋娟來陪先生了。屈原:我一個人受苦就行了,怎麼能連累你呢?嬋娟:先生這是哪裡的話,嬋娟願意一直跟著先生。屈原:唉,真是對不住你!嬋娟:先生,你憔悴了好多!定又是為國家的事發愁吧!有什麼就跟嬋娟說吧!屈原:唉,這個等會再說。看你面色蒼白,風塵僕僕的。快,我這有一杯酒,給你暖暖身子吧!嬋娟接過酒嬋娟:謝謝先生關心!嬋娟飲完酒,突然面色難看,頭暈目眩,瞬間倒地。屈原抱起嬋娟。屈原:嬋娟!嬋娟!你怎麼了?怎麼回事?嬋娟:(語速緩慢,無力)先生,這酒有毒。有人想陷害你。替你死,我值了。我們在一起的這段時間,我很滿足。我不怨你,不怨你的心中只有國家……屈原流淚,痛苦的說:嬋娟,你別說了!嬋娟:不,再不說,就沒有機會了。先生,你做的一切我都看到了,我理解你。你是我心中的英雄,你也是國家的英雄。繼續走你的路吧!我走了,如果有來世,我們還在一起!屈原:不!不!嬋娟!你不能離開我!嬋娟:對不起,先生,嬋娟對不住你,嬋娟,嬋娟先走了!嬋娟死去,屈原抱著嬋娟,淚如泉涌。屈原仰天長嘯:上天啊!你不公,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好人沒有好報啊!嬋娟!!尾聲旁白:頃襄王二十一年,一個睛天霹靂般的消息把屈原擊昏了:秦將白起進攻楚國,佔領郢都,楚國的宗廟和陵墓都被毀了。 楚國要亡了!他決定回到郢都去死在出生的土地上。他頭也不梳,臉也不洗,昏昏沉沉的走了幾天,到了汩羅江邊。他在清澈的江水裡看見了自己的滿頭白發,心裡像波浪一樣翻騰起來。
江畔屈原看著江水,不禁激動地說:"我們是楚國人、楚國馬,死也要死在楚國的土地上!"旁白:他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賣國的小人,激發全國百姓的愛國赤忱。 這里的土地沒被秦兵踐踏過,是干凈的。他解下衣服,包著江邊的石頭,用帶子緊緊縛在自己身上。奮力向江心一跳。同時屈原跳: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濁我足.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劇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