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2月只28天或29天2月有什麼傳說
二月的天數之所以不固定是因為每四年就會有一個閏年,每到閏年二月的天數就會多出一天。其實二月一開始是固定地29天,相傳是一位名叫奧古斯特的羅馬帝王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才將原本有29天的2月給改為28天。眾所周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花費的時間為一年,而一年為365天(歷年)。其實一年365天這個概念並不算很准確,實際上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是365.2444天(回歸年)。
原本29天的二月後來之所以又會變成28天,據說是一個名叫奧古斯特的羅馬帝王不滿自己出生的八月是個小月,所以就將八月改為了大月。而八月變大月後多出來的一天就需要另找地方扣除,最後這被扣除的一天也落到了二月身上,所以二月就變成了28天。不過由於閏年的存在,原本只有28天的二月份每隔四年就會變成29天。
㈡ 閏年的來歷
來源:閏年是為了彌補因人為歷法規定造成的年度天數與地球實際公轉周期的時內間差而設立的。補上時間容差的年份為閏年。閏年共有366天,閏年2月有29天。
地球繞太陽運行周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公歷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歸年短約0.2422 日,所餘下的時間約為每四年累計一天,故第四年於2月末加1天,使當年的歷年長度為366日,這一年就為閏年。
判定方法
1、非整百年:能被4整除的為閏年。比如:2008年就是閏年,2002年不是閏年.
2、整百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閏年。比如:2000年是閏年,1900年不是閏年。
3、對於數值很大的年份:這年如果能被3200整除,並且能被172800整除則是閏年。如172800年是閏年,86400年不是閏年。
4、根據閏年演算法,公元4年是閏年,且周期是4年,如果公元有0年,即為閏年。因為公元沒有0年,那公元前1年就是是閏年。
5、口訣:4年1閏,400年97閏,3200年(97*8-1)閏,86400年(27*(97*8-1)+1)閏(20926閏)
㈢ 歷史中有沒有二月三十號
歷史上出現過2月30日。2月30日出現過三次。
其實我們現在使用的歷法是從古羅馬儒略歷演變而來的。到公元前46年的時候,歷法已相當混亂,於是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儒略·凱撒決定改革歷法,制訂新歷,新制訂的歷法就叫儒略歷。凱撒在改歷命令中規定:每隔三年安排一個閏年,也就是說每四年中有一個閏年;平年每年365天,閏年每年366天。
當時平年365天的月份安排完全符合我們的思維,即按大月、小月、大月、小月、大月、小月、大月、小月、大月、小月、大月、小月展開,剛好是六個大月和六個小月。當然大月是31天,小月是30天,但經過計算不難發現這樣的12個月共有366天,比實際的365天多出了一天。因此要在某個月中減少一天,可以看出歷法中是在2月份里減少這一天的。
在教宗格來格里一世的時候發現,每隔四年多一天其實又太多了些,最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每4年一閏,但逢百年時,例如2100、2200年就不閏,不過逢400年時又需要再閏一天,例如2000、2400年。
也就是說,在2月30日出生的是最少的!而且也是最短命的(四百年才一次生日)。
(3)閏年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神話故事
平年365天的月份安排完全符合我們的思維,即按大月、小月、大月、小月、大月、小月、大月、小月、大月、小月、大月、小月展開,剛好是六個大月和六個小月。現在的陽歷是公元前46年由羅馬凱撒大帝定的。
最初他規定每年12個月,單月31天,雙月30天,這樣每年都有366天。但是當時的羅馬每年2月都要處死一批犯人,所以2月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月份。結果,凱撒就把2月減少了一天,剩下29天。後來凱撒被人殺了,奧古斯做了皇帝,他發現凱撒出生的七月份有31天,而自己出生的8月份只有30天,他就又從2月減去一天加到8月份。
這樣2月剩下28天,8月成為31天。同時,他把以後的幾個月天數也做了改變,就成為現在這個樣子了。不過對於這事,歷史並沒有其他歷史證據,而且它很可能只是一個神話,盡管是一個很古老的神話。
㈣ 關於清明節的傳說
傳說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重耳自幼長在宮中,咽不下野菜。其中有個侍從叫介之推,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煮成湯端給重耳喝,說是麻雀湯。重耳喝完後連稱味道好,後來在趕路時,重耳發現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經過追問才明白真相,重耳感動不已,並許諾回國後定當重賞介之推。
十九年後,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
有人為其鳴不平,便作詩來諷刺晉文公忘恩負義,這首詩在市井流傳開來,並很快傳到了晉文公耳中。晉文公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親自帶著大臣們前往綿山迎介之推出山為官,介之推不從,趙衰、狐偃等人非常嫉妒,便獻奸計,告訴晉文公說三面燒山,介之推是孝子,為了母親必定下山。
晉文公不知是計,信以為真,而趙衰、狐偃等人卻四面燒山,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於是又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4)閏年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後續發展
融匯了寒食與上巳兩個節日習俗的清明節,在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的禁火冷食風俗與上巳郊遊等習俗活動相融合定型的傳統節日。明清大體承接前代舊制,清明節仍然堅持並發展著其在春季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大節的地位。
民國時期,清明節這天,除了原有的掃墓、踏青等習俗,植樹也被確定為常規項目,這實際上不過是對民間長期延續的植樹風俗的一個官方認定。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
㈤ 閏年的歷史童話故事啊啊開
閏年(Leap Year)是為了彌補因人為歷法規定造成的年度天數與地球實際公轉周期的時間差而設立的。補上時間差的年份為閏年。閏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別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此外還有美國的喜劇電影「閏年」。
凡陽歷中有閏日(二月為二十九日)的年,或陰歷中有閏月(一年有十三個月)的年;閏余(歲余置閏。陰歷每年與回歸年相比所差的時日)。 詳細解釋 指陽歷中有閏日(即二月為二十九日)或農歷中有閏月(一年有十三個月)的年份。 宋·蘇軾 《監洞霄宮俞康直郎中所居四詠·退圃》:「園中草木春無數,只有黃楊厄閏年。」 宋·陸游 《蝸舍》詩:「麥因多雨損,蠶遇閏年遲。」 清·俞樾 《茶香室叢鈔·茨菰應閏月》:「茨菰一根,環十二子,閏年十三子。」
http://ke..com/view/29649.htm
㈥ 歷史上5月29日都有什麼事情發生
·1382年5月29日東羅馬帝國滅亡
·1382年5月29日朱元璋設立錦衣衛
·1910年5月29日飛機與火車賽跑回
·1917年5月29日美國答前總統肯尼迪出生
·1934年5月29日美國放棄在古巴的權利
·1935年5月29日中央紅軍強渡大渡河
·1936年5月29日「國防文藝運動」在全國蓬勃興起
·1948年5月29日曹禺首次從影
·1953年5月29日人類首次征服珠穆朗瑪峰
·1958年5月29日呼拉圈風靡全世界
·1960年5月29日林伯渠病逝
·1972年5月29日美國總統首次訪問蘇聯
·1975年5月29日胡薩克就任捷克斯洛伐克總統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逝世
·1982年5月29日羅馬教皇四百五十年來首次出訪英國
·1985年5月29日海瑟爾足球慘案發生
·1985年5月29日陳雲提出兩個文明要一起抓
·1988年5月29日美蘇首腦在莫斯科會晤
·1989年5月29日中國國際體育電影節開幕
·1997年5月29日中國決定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1998年5月29日我國最大規模的禁毒展在北京開幕
㈦ 什麼叫正閏有什麼典故
正閏,主要是指史學中的正統和非正統。最先完整出現「正閏」這個詞是在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魏文帝黃初二年》中:「據漢傳於魏而晉受之, 晉傳於宋以至於陳而 隋取之, 唐傳於梁以至於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 魏 、宋 、齊 、梁 、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號,以紀諸國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閏之辨也。」說的是把曹魏作為正統得以延續,從而更進一步地證明了宋朝統治者地位的合法性。正閏之辨,其實也就是「夷夏之辨」。南宋葉適《兵部尚書蔡公墓誌銘》:「若夫不別夷夏,不分正閏,恬其仇我,俛焉並立,甚至以為戎狄之德,黎民懷之,若天眷命而然,則尤公師友之所諱也。」
自春秋時代開始,中原地區所形成的「夏夷」(夷是指周邊少數民族,即四夷(東夷、西戎、北狄、南蠻);夏是指諸夏,即中國。中國是禮儀文教之邦,四夷則是未開化的少數民族)之說,強調「尊夏攘夷」、「以夏變夷」的思想,對各民族之間的平等交往形成障礙。例如在史學領域極具影響的「正閏」說,主張「四夷不得正統」,將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權,與「竊國」、「篡國」者並列,納入非「正統」序列,事實上對其他民族政治文化形成排斥。由於元朝亦屬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統治者為了確立自身地位的合法性,需要努力扭轉這一傳統觀念。在編纂《遼》、《宋》、《金》史時,三史都總裁官、中書右丞相脫脫(見注釋)力排眾議,「獨斷曰:『三國各與正統,各系其年號。』議者遂息。」這一舉措結束了自遼朝滅亡後200多年的「正統」之辯,同時也在中國史學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義肯定了各民族政權的合法地位。其意義正如韓儒林先生所總結的那樣:「這一決定確定了三史以平等看待的基本原則,它符合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的客觀實際,也符合遼、金、宋三朝互不相屬的歷史狀況,因而是正確的,所以脫脫對三史的貢獻不能忽視。」
註:脫脫(1314年-1355年) 亦作托克托,蒙古族,字大用,蔑里乞氏。幼養於伯顏家,從浦江吳直方學。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當時伯顏為中書右丞相,權傾朝野,向為順帝所忌,脫脫恐受其累,與順帝密謀除伯顏。後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曾參加鎮壓徐州芝麻李紅巾軍起義,執意屠城,軍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師。十四年,討伐高郵(今屬江蘇)張士誠起義軍,被士誠擊敗。至正十五年(1355年),被流放雲南,後被元順帝派人毒死。二十二年,昭雪復官。
至正三年(1344年),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
㈧ 中國陰歷的來歷關於它的故事
陰歷是中國傳統歷法之一,也被稱為"殷歷"、"古歷"、漢歷、"黃歷"、"夏歷"和"舊歷"等。
來歷:所有古老文化的國家如埃及、巴比倫、印度、希臘、羅馬和中國,最初都是用陰歷的。因為月亮的盈虧朔望周期非常明顯,所以把29天或30天稱為一個月,把12個月稱為一年,便成為古老國家最初的年歷。
故事:
陰歷一月之長,即月亮繞地球周期約為29天半;而太陽年一年之長,即地球繞日的周期約為365天又四分之一日。如以12個月為一年,只有354天或者355天,與太陽年相差幾乎11天。過10多年,就有6月降霜下雪、臘月揮扇出汗、冬夏倒置的毛病。
古代國家農業慢慢地發展以後,就發現純粹用陰歷歷法、月份和春、夏、秋、冬四季,農業節候配合不上,為了解決這陰、陽歷的矛盾,古代有兩種辦法:
一種辦法是放棄陰歷月亮盈虧作為計算月份方法,而以太陽回歸年即365又四分之一天為一年,把年分為12個月,平年365天,閏年366天,4年一閏。這是公元前46年西洋羅馬所採取的辦法。
另一辦法是找出陽歷年的日數和陰歷月的日數兩者之間的最小公倍數,這就是我國古代顓頊歷的十九年七閏的辦法。因為陰歷的235個月的日數卻等於19個陽歷年的日數。
(8)閏年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陰歷的演算法:
陰歷,其計算方法是: 以太陰圓缺一周為一月,歷時29日12小時44分2.8秒,太陰圓缺十二周為一年,歷時354日8小時48分33.6秒。每一年的12個月中,6個單數月份(即1、3、5、7、9、11月)為「大建」,每月為30天; 6個雙數月份(2、4、6、8、10、12月)為「小建」,每月為29天;在逢閏之年,將12月改大月為30天。
該歷以30年為一周期,每一周期里的第2、5、7、10、13、16、18、21、24、26、29年,共11年為閏年, 不設置閏月,而在12月末置一閏日,閏年為355日,另19年為平年,每年354日。故平均每年為354日8小時48分。
按該歷全年實際天數計算,比回歸年約少10日21小時1分,積2.7回歸年相差一月,積32.6回歸年相差一年。該歷對晝夜的計算,以日落為一天之始,到次日日落為一日,通常稱為夜行前,即黑夜在前,白晝在後,構成一天。
㈨ 歷史上3月20日名人的故事
3月20日重大事件
1127年——金朝皇帝金太宗下詔廢掉在靖康之變中俘獲的宋朝皇帝宋欽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北宋滅亡。
1413年——亨利五世繼承英格蘭王位。
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
1815年——拿破崙·波拿巴返回巴黎復辟,百日王朝開始。
1852年——美國作家比切·斯托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所著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正式出版單行本。
1860年——英國強行佔領九龍。
1896年——清朝建立郵政,標志中國郵政正式誕生。
1913年——國民黨代理事長、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遭袁世凱爪牙被刺殺,22日逝世。
1926年——蔣介石製造反共的「中山艦事件」。
1931年——《西線無戰事》獲第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1933年——納粹第一座集中營在慕尼黑城外16公里達豪城附近的舊火葯廠成立。
1943年——毛澤東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
1956年——摩洛哥和突尼西亞獲獨立。
1959年——中國政府平息西藏叛亂。
1970年——貝內特彗星到達近日點。
1973年——美國破壞智利阿連德大選未遂。
1980年——李立三、賈拓夫追悼會在北京舉行。
1986年——雅克-希拉克正式就任法國總理。
1989年——七屆人大二次會議召開。
1990年——七屆人大三次會議舉行。
1990年——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低溫核供熱反應堆試運行成功。
1991年——伊拉克議會宣布撤銷對科威特的兼並。
1992年——七屆人大第五次會議舉行。
1993年——俄羅斯政局發生激烈動盪。
1993年——西藏拉孜地區發生6.6級地震。
1995年——日本東京地鐵5列電車內發生沙林毒氣殺人案,致使12人死亡,數千人中毒。
1995年——土耳其軍在伊拉克北部清剿庫爾德軍。
199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海和南海進行海空實彈演習。
1996年——英國瘋牛病恐慌震全球。
1999年——經國務院批准,中保財產保險公司繼承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品牌,恢復為中國人民保險公司。
1999年——人類首次成功乘熱氣球環球飛行。
2000年——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發布第285號國務院令,公布《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並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實行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是中國儲蓄存款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
2003年——美國和盟國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打擊開始,標志著伊拉克戰爭正式爆發
2004年——台灣當局執意舉辦所謂「和平公投」。
2006年——香港的Now寬頻電視旗下NOW財經台正式啟播。
2008年——美國科學家藉助卡西尼號探測器發現土衛六地表下可能潛藏著水和氨構成的海洋。
2008年——伊夫·萊特姆就任比利時總理,結束了比利時長達九個月沒有政府的狀態。
2009年——微軟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四地同步發布了最新版的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 8,IE8將被合成在微軟最新系統windows 7內,並且兼容windows xp和windows vista。
2009年——吉爾吉斯斯坦議會召開特別會議,決定將總統選舉日期定於7月23日。
2009年——美國海軍一艘核潛艇在海灣地區的霍爾木茲海峽水域與一艘美國軍艦發生相撞事故,造成至少15名船員受傷,但潛艇的核推進裝置未受損。
2013年——首屆3·20國際幸福日暨世界福發布會。
2015年——北大西洋、北冰洋部分海域可觀測到2015年日全食,全食持續最長的地點有2分46.9秒,在挪威海中。全世界能看見全食的陸地只有法羅群島和斯瓦爾巴群島。中國除新疆大部能在日落前看見日偏食外,均不可見。[1-2]
2016年——吳奇隆劉詩詩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