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青城歷史故事

青城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8 00:09:05

㈠ 都江堰都有什麼故事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馬遷奉命出使西南時,實地考察了都專江堰。他在《史屬記·河渠書》中記載了李冰創建都江堰的功績。

東漢順帝時(公元126~144年),張陵從洛陽越秦嶺到鶴鳴山修道,漢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弟子來青城山結茅傳道。

元世祖至元年間(公元1264~1294年),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從陝西漢中騎馬,行20餘日抵成都,游覽了都江堰。

1942年清明節,四川省政府及灌區14縣官員齊集都江堰舉行開水典禮,典禮由當時正住在灌縣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主持。

1941年、1942年、1945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數次在灌縣、青城山居留。抗日戰爭勝利前夕,馮玉祥寓居青城山真武宮。

㈡ 青城山的歷史

青城山名稱由來:
青城山古名天倉山。唐開元十八年(730)更為現名。相傳軒轅黃專帝遍歷屬五嶽,封青城山為「五嶽丈人」,故又名為丈人山。名為青城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終年常綠,諸峰環繞,狀若城廓。故為「青城」山。另一種是青城山原名為「清城山」,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代時佛教發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發生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兒,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詔書將「清城」寫成了「青城」,所以改稱青城山,此據並非傳說,山上至今保留有唐代碑文詔書全文以佐。

㈢ 青城山的傳說

青城山歷史源遠流長,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御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並建觀(丈人觀)紀念。

在古時與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陝西景福山合稱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盪魔大帝、五嶽丈人寧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護道天尊、廣援普度天尊。

西漢末年,被稱為「蜀中八仙」之一的陰長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張道陵。

東漢順帝初年,他入鶴鳴山(今成都市大邑縣境內)修道,創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師道。鶴鳴山與青城山同屬古岷山山脈,張道陵最早從鶴鳴山來到青城山結茅傳道,並羽化山中。

公元143年(東漢漢安二年),在寫畢二十四道書兩年後,張道陵到達青城山,在此結茅傳道,創立了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為了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唐宋時期,青城武術在吸收外來武技的同時,與丹道、自然辟穀、易學、醫學交融互匯形成獨特完整體系,成為中國武林四大門派之一。

(3)青城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青城山人鬼大戰的傳說:

東漢末,有道人張道陵,修行多年,斬妖捉怪,為民除害,立下功勞。太上老君嘉許他道心堅定,遂傳給他正一盟威秘錄、雌雄寶劍一對、印章一枚。

並對他說:「近來蜀中(四川)有六大鬼神,殘害人民,你替我去整治一番,使得人鬼有別,晝夜各分,以降福生靈。這樣你功德無量,可以名登仙籍了。」

張道陵連忙口稱受命,率領門人王長等人,一路往蜀中而來。卻說在蜀中作怪的鬼神,為首的有八個:劉元達專門施雜病,張元伯專放瘟,趙公明傳痢疾,鍾子季播下瘡腫。

史文業散發瘧疾,范巨卿讓人渾身酸痛,姚公伯灑下五毒,李公仲帶來瘋顛病。他們手下鬼兵億萬,到處為害百姓,遭他們暴行枉死的人不計其數。

張道陵到了蜀中,選定青城山為戰場。先設置琉璃高座,列成法壇。八大鬼帥率部來攻,一時飛沙走石,空中飛箭如雨,張道陵用手一指,化一朵蓮花拒敵。

鬼兵們燃起無數火炬,一哄而上,張道陵手一指,那火反而向鬼兵燒。鬼帥們遙望形勢,高聲叫道:「你本來住在峨眉山修仙,為什麼跑來侵犯我們的地盤?」

張道陵答道:「你們殘害生靈,所以奉老君之命來討伐。」劉元達等聽了大怒,率領鬼兵再次攻上,將張道陵團團圍住。張道陵忙用筆向空中遙畫一個陣勢。

鬼眾被這無形陣勢困住,個個倒仆不起。八大鬼帥叩頭求饒,張道陵將筆倒揮,鬼兵又個個活了過來。張道陵對鬼帥們說道:「你們過來聽從吩咐,從今開始趕快遠離此地。

不要再在人間傳播疾病。」鬼帥分辯說:「降災給老百姓,是我們本來的職責,怎麼把這權利盡數都剝奪了?不如還留一半地盤給我們享用。」張道陵不答應,喝令他們快避去。

鬼帥們心中不服,第二日又糾集了六大魔王,領兵百萬,再次攻將上來。王長見狀大驚,說道:「鬼兵勢盛,如何抵擋?」張道陵說:「毋需驚慌,看我頃刻退敵。」

再次揮筆一畫,鬼眾們仍然死於當場,只有六大魔王不死,但也仆翻在地,爬不起來,叩頭救饒。張道陵不許,用筆豎著一砍,將面前山峰劈為兩半。魔王再無法飛越山頭。

大聲哀求說:「我們再不敢為非作歹,懇求饒命,此後一定在西方世界居住,再不來此地。」張道陵這才放他們歸去,餘下的鬼帥,也表示受管束。

張道陵仍怕他們心中不服,於是對他們說道:「看來你們心中不服,且再給你們一個比試的機會,如果斗得過我,便讓你們自由。」劉元達等一聽,正中下懷,答:「好,就這么辦!」

張道陵命人燒起一堆火來,投身在火中,卻腳底生青蓮,踩著蓮花徐徐出來,鬼帥們也拿出神通,跳入火中,誰知神通不靈,被火燒著。張道陵又在木、水、土石中進出自如。

鬼帥們卻處處碰壁,一怒之下,八大鬼帥變成八隻大老虎撲來。張道陵變做一隻巨獅,將八虎趕走。鬼帥又變成八條飛龍徑來抓人。張道陵搖身一,成為專吃龍屬的大鵬金翅鳥。

來啄龍的眼睛,八龍只好倉皇逃走。這樣變化鬥法多時,看看鬼神已近技窮,張道陵用手一指,化一重萬余斤的巨石,用藕絲懸著,掛在鬼兵陣營上空,又變成兩只老鼠竄上去啃藕絲。

那巨石眼見立即要掉下來,鬼帥們這才同聲哀求:「請饒我們,一定遠離此地,再不敢虐害百姓。」張道陵於是下令五方八部、六大鬼王統統會盟於青城山。

使人住陽間,鬼居幽冥,六大鬼王回到酆都,八部鬼神流放西域。那些鬼眾捨不得四川的好地盤,還賴著不想走。張道陵發起怒來,畫一幅符送上雲霄,片刻之間。風雨雷電轟鳴。

空中飛來無數刀箭,鬼兵這才逃得無影無蹤。青城山人鬼大戰,端的是驚心動魄,迄今在青城山還留有遺跡:天師洞後有一座十數丈高的巨石,裂成兩半,傳說便是當年天師誅魔,用筆劃開的。

㈣ 青城山傳奇故事

青城山普照寺傳奇故事 :
普照寺早期叫「金花廟」,供奉的是鎣華祖師,是由一座家族棄祠改建而成的貧窮小廟,「無食以養僧,無房以妥神」。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窮廟子,卻在乾隆三十年以後,突然大興土木,廣置田產,到道光二十九年前後,經百餘年間的連續擴建,普照寺一躍成為川西四大叢林之一,遠近聞名。據估算,這段時間普照寺修建費用在萬兩金銀以上,而普照寺碑文載:未受捐施,不假募助。那麼,這巨大的耗資從何而來呢?這便是令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普照寺突然興旺之謎。
成都民間曾經流傳過一首民謠:「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這首民謠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歷史之謎。傳說明末張獻忠起義,推翻了明朝在四川的統治,建立了自己的農民政權「大西國」。後來清兵入關,四川境內發生連年混戰,張獻忠不得不退出成都,「大西國」被吳三桂滅亡。民謠就是說的張獻忠兵敗退出成都時,把「大西國」的金銀財寶秘藏起來,為了將來能找到所藏之寶,不至於因年代久遠而迷失,便設計了石牛和石鼓作藏寶記號,誰發現了石牛石鼓,就有可能找到「大西國」的神秘寶藏。
因此,圍繞藏寶之謎,就有許多傳說和猜想。有說財寶埋在錦江河底的,也有說寶藏隨船沉入岷江的,也有認為張獻忠的財寶埋在青城山的,等等。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成都還掀起過尋寶熱,甚至有人還拿出了藏寶圖,一時間許多人躍躍欲試,要成立尋寶機構。其實尋找張獻忠寶藏已非一日之事,也話自大西國滅亡以後,民間就有人開始尋寶,在抗日戰爭期間,成都就成立過錦江淘銀公司,在九眼橋下大張旗鼓地淘銀,經過一年多努力,果然在河底淘出一隻石牛,一隻石鼓,著實讓人們興奮不已,證明民謠傳說不假。但繼續淘下去,卻見不到寶藏影子。淘銀行動不了了之。
要弄清張獻忠藏寶的秘密,首先要知道張獻忠究竟有沒有可藏之寶。傳說大西國成立之初,張獻忠把他在戰爭中獲得的奇珍異寶,特別是明成都皇室成員寶庫中的金銀財寶,在皇城舉辦斗寶大會,24間房子擺滿奇珍異寶、金器銀錠。其目的一方面為了展示皇親國戚、富紳劣商的奢糜;另一方面炫耀他的富有。但這卻引起了世人的關注,待到大西國滅亡,誰都想得到這筆財寶。據傳大西軍兵敗成都時,十餘艘大船從新津出發,沿岷江順流而下,在彭山境內就被清軍預先埋設的鐵鏈攔住。大西國押運船隻的兵將眼看敵不住清軍的圍攻,於是鑿沉船隻,棄船登岸逃走。清軍早就知道張獻忠有大量金銀想要從成都運走,以為截獲了運寶船隊,欣喜若狂地登上還未完全沉沒的一些大船,才發現船中裝載著石塊。
自從張獻忠的寶藏隨著大西國的滅亡消失以後,寶藏之謎就困擾著一代又一代關注這件事的每一個人。特別是成都和新津都先後發現數量不小的大西國「大順通寶」錢幣和銀錠,更使尋寶人相信張獻忠那24間大屋展示過的財寶就藏在成都或成都周邊,其中關於青城山藏寶之事,更有許多奇聞和謎案。
奇案之一:普照寺暴富。
普照寺是座落在青城山大觀鎮境內的著名佛教寺院,最早建寺的年代已無從考察,只知原寺明末毀於兵燹。清代光緒三十二年(1873年)都江堰貢生高履和曾在《普照寺源流記》中說:「寺歷數朝,世有傳人,明末火於獻。」明確指出普照寺是被張獻忠焚毀的。清代康熙年間開始恢復,是一座僅佔地半畝的簡易小廟。乾隆中期,約在1776年左右,普照寺開始擴建。道光年間,方丈鑒山在未向社會各界民眾化緣的情況下,突然大興土木,修成佔地400畝,殿宇五重,與二十四諸天暗合的24個天井,與黃道貌岸然周天同數的365間堂舍的宏偉大寺院。如果沒有數萬銀子是很難建成的。按正規渠道的說法,是因為有神相助。清同治年間(1868年)任灌縣知縣的錢璋在《重建普照寺並建藏經樓記並贊》的文章中說:「道光庚子,接代鑒山主方丈事,念累世之祖劬思懋建,真功德精誠所結,可格蒼穹,即於是冬天示神奇,山裂石出,不勞雕琢,不煩輦運,自致良材以顯名勝。靈峰於是因舊基而重新之,不加募助,添修廣廈數十楹。」一下子修起幾十幢房子,都是「天示神奇」,石頭自己裂開,不雕刻、不搬運,自己就到工地上了,而且憑空就造成了一座大寺院,這絕對是不可能的。而民間流傳的另一種說法是當時普照寺有一個叫果時的小和尚,到與普照寺相鄰的雪山寺割豬草時,發現一處地方青草長得十分茂盛,而且今天割了第二天又很快長出來。此事被方丈知道了,心知有異,不事聲張,暗地組織寺內各尚挖掘,卻挖出一窖金銀!這才有了普照寺大興土木的資金來源。
奇案之二:張獻忠青峰山採石之謎。
張獻忠在明崇禎十六年(1627)攻克武昌後建大西政權。崇禎十七年(1628)第二次進川攻克成都,並定都成都,於1646年戰死西充。大西政權在四川共計只有18年時間。在大西國滅亡的前幾年,張獻忠最為倚重的義子張可旺率兵進駐灌縣,並在民間搜羅了300石匠到大觀鎮境內的青峰山採石。青峰山是青城山的一支支脈,位於大觀鎮境內,普照寺就建在青峰山麓。奇怪的是,張可旺監督數百石匠採石,卻並未運出山,也未在山中修建任何建築物或用鋪路。採石半年,卻連300石匠也未見走出山來,消失在青峰山中。合理的解釋是,張可旺可能奉張獻忠密令,在青峰山以採石為掩護,秘密挖掘山洞或修建地宮,用來藏寶,因為根據時局的發展,大西國政權已岌岌可危,轉移財寶是情理之中的事。大概張獻忠也料到如果清軍滅掉了大西國,再要復辟是十分困難的事,作長期打算,必須埋藏財寶,以便將來之需。開采出的石材或者用來修了地宮,或者砌了山洞,也有可能掩藏在某處山坳。而採石的工匠,則全部殺害滅口。
張獻忠青峰山採石之謎雖然無人破解,但有幾件事卻與藏寶聯系起來。
其一,普照寺修建的石料傳言是神仙之力,山裂石出,就如清道貌岸然光灌縣錢璋文中所言。但極有可能是普照寺僧人偶然發現了張獻忠開採的石料。
其二,普照寺不但發現了石料,也發現了張獻忠所藏之寶的一部分。
其三,張定國是張獻忠最忠誠的部下,主管糧草後勤,是張獻忠的財務和後勤部長。而張定國的部下——後來到普照寺任住持的心蓮和尚專程到尚未修復的普照寺開創基業,並從他開始普照寺才一步步走向輝煌。心蓮和尚到普照寺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到青峰山護寶,奉張定國之命保護大西國藏寶;另一種可能是他知曉藏寶的秘密,到青峰山伺機取寶。
古今中外,不斷進行著藏寶與尋寶的游戲。藏寶者大都是高智商的人,他們不但要選擇藏寶之地,更要設計藏寶的方法,而疑陣、設機關,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總要經過萬千思慮,做到不留痕跡,萬無一失。讓尋寶人耗盡畢生精力也猜不透藏寶人布下的迷魂陣。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也許張獻忠的寶藏就在我們伸手可及的地方,但卻讓你做夢也料想不到。
青城山確實是個適合藏寶的地方。
普照寺與雪山寺的易名之爭
相傳雪山寺開山立廟後,代代僧人皆喜好練武。雪山寺的承傳方式也很特別,並不像其它寺廟傳袈裟之類的衣缽,而是像江湖幫會一樣傳信物。這信物就是以開山祖師嘯雲凈命名的「嘯雲劍」。此寶劍不足二尺,劍鞘和劍柄鑲有七顆寶石,為雪山寺鎮廟之寶。凡據有此寶劍者,即為雪山寺主。可是到了清朝中葉後,鄰近的普照寺突然崛起,其間雪山寺的「嘯雲劍」不幸被人盜去,住持方丈自責退位,雲游四方,發誓不尋到寶劍絕不回來,從此杳無音信,雪山寺也就此衰落下來,一蹶不振。後來,雪山寺僧人認為這是旁邊的鎣華廟改名普照寺相剋所致:普照之下,雪山焉能不化?於是更換牌匾,將雪山寺更名為「烏雲堂」,意在「烏雲」遮擋「普照」,倒克普照寺。普照寺僧人也不甘示弱,在寺名前加上山名,換作「青峰山--普照寺」,取「清峰」諧音「清風」,意即「清風驅散烏雲」,再反過來倒克雪山寺......
心蓮和尚之謎
普照寺挖出財寶可能與張獻忠藏寶的另一條值得懷疑的線索有關,就是普照寺的開山祖師心蓮和尚。
張獻忠在西充鳳凰山被清軍和地主武裝所殺,而他的部將張定國卻率部轉戰南北,擁戴朱明王朝一個宗室子弟,打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分別地兩湖兩廣活動了10多年,最後才在清軍的圍剿下,出境到了緬甸的桂所,堅持反清斗爭。 而就在這時,心蓮和尚突然來到了青峰山,把殷姓棄祠改建成了鎣華廟。據傳,心蓮和尚曾在成都昭覺寺參學,數年後認國此處不合其理想,便前往名盛一時的報恩寺掛單,不想到達漢州時,報恩寺遭遇火災,只剩一片瓦礫。喪氣之餘,心蓮和尚在道旁樹下休息,恍惚中,見一個高顴突骨、碧眼赤須的人牽了一匹紅鬃大馬過來,拍著他的肩頭說:「報恩寺遭劫,鎣華祖師應運遷居,師父何不追隨而去?」心蓮和尚趕緊雙手合十為禮,求指明路。那人讓心蓮和尚同騎紅馬,瞬間來到一個地方,只見有破屋數間,鎣華祖師正盤腿坐在屋中。心蓮和尚正欲上前拜識,忽然一聲炸雷,大雨傾盆而至,把心蓮和尚澆醒了。雷電驚夢,冷雨澆頭,心蓮和尚全然不顧,努力地追索、回憶夢境。後來竟按夢境尋覓到了青峰山開創了鎣華廟。
此說有偽托之嫌,更何況,當時的殷姓棄祠極其破敗,根本沒有發展光大的可能,無法吸引心蓮和尚。又有傳說,心蓮和尚是被青峰山的「金蓮寶地」格局所迷,才於此不計艱難破敗地開山立廟,弘法妙門。此說也太玄太縹緲、不可信。惟有一個解釋合情合理,那就是心蓮和尚是張定國的部將,受張定國之遣,從緬甸桂所秘密潛到青峰山看護張獻忠的藏寶。如果這個假設成立,普照寺後來的諸多謎團便迎刃而解,不攻自破。
作為一個「護寶人」,心蓮和尚以鎣華廟為掩護,恪守著自己的職責,他的使命可能就是看護好藏寶,以便日後張定國攻入境內時,起出藏寶以資助和響應。然而出乎心蓮和尚意料的是,沒過幾年在三桂便奉清廷旨意,率大軍剿平了桂所、大西軍徹底灰飛煙滅。心蓮和尚萬念俱灰,最後在絕望和貧困中死去,但他臨死前肯定向弟子講明了他作為大西軍將領、隨「八大王」張獻忠和張定國轉戰南北的不凡身世和經歷。但不知為什麼,心蓮和尚沒有向弟子說明藏寶之事,這可能與他心死如燈滅有關,想把藏寶作為一個謎永遠爛在自己肚子里,或者他想:今後弟子們能不能發現和利用這筆藏寶,就看他們的緣分吧,佛門不是講究緣分嗎?所以直到心蓮和尚死後許多年,普照寺的和尚才在無意間發掘出財寶。但是開山祖師是大西軍將領的秘密卻不宜張揚,只在各代住持和方丈之間秘密流傳。
http://bbs.028bm.com/read.php?tid=189944&fpage=1

㈤ 歷史上關於青城山的道教傳說故事有哪些

在東漢,天師張道陵來到青城山,看中了青城山的深幽涵碧,因此在青城山結廬傳道。並且還有傳說,當時張道陵來青城山傳道也是受了太上老君的指點,張道陵來到這里後就展開了一場收服妖魔的大戰。

太上老君對他堅定的道心贊不絕口,遂傳給他正一盟威秘錄、雌雄寶劍一對和印章一枚,並對他說:「近來蜀中有八大鬼神,殘害人民,你替我去整治,使得人鬼有別,晝夜各分,以降福生靈。這樣你功德無量,可以名登仙籍了。」

張道陵連忙受命,率領門人王長等人,趕往蜀中。據說當時在蜀中作怪的鬼神為首的共有8個。劉元達專門施雜病,張元伯專放瘟疫,趙公明傳痢疾,鍾子季播下瘡腫,史文業散發瘧疾,范巨卿讓人渾身酸痛,姚公伯灑下五毒,李公仲帶來瘋癲病。

他們手下鬼兵億萬,到處為害百姓,遭他們暴行枉死的人不計其數。

張道陵到了蜀中,選定了青城山為戰場。到了青城山,張道陵先設置琉璃高座,列成法壇等待八大鬼帥。不久八大鬼帥率部來攻,一時間飛沙走石,空中飛箭如雨。

只見張道陵用手一指,化一朵蓮花拒敵。鬼兵們燃起無數火炬,一哄而上,張道陵抬手一指,那火反而向鬼兵燒去。

鬼帥們遙望形勢,高聲叫道:「你本來住在峨眉山修仙,為什麼跑來侵犯我們的地盤?」

張道陵答道:「你們殘害生靈,所以奉老君之命來討伐你們。」

劉元達等聽了大怒,率領鬼兵再次攻上,將張道陵圍住。張道陵用筆向空中遙畫一個陣勢,鬼眾被這無形陣勢困住,個個仆倒不起。

八大鬼帥見狀只得叩頭求饒,張道陵將筆倒揮,鬼兵又個個活了過來。張道陵對鬼帥們說道:「你們過來聽從吩咐,從今開始趕快遠離此地,不要再在人間傳播疾病。」

鬼帥分辯說:「降災給老百姓,是我們本來的職責,怎麼把這權利都給剝奪了?不如還留一半地盤給我們享用。」

張道陵不答應,喝令他們快避去。

鬼帥們心中不服,第二日又糾集了六大魔王,率領百萬鬼兵再次攻打上來。

張道陵的隨從見狀大驚,說道:「鬼兵勢盛,如何抵擋?」

張道陵說:「無須驚慌,看我頃刻退敵。」於是他再次揮筆一畫,鬼眾們仍然死於當場,只有六大魔王不死,但也仆翻在地,爬不起來,叩頭救饒。

張道陵不許,用筆豎著一砍,將面前山峰劈為兩半。魔王再無法飛越山頭,大聲哀求說:「我們再不敢為非作歹,懇求饒命,此後一定在西方世界居住,再不來此地。」

張道陵這才放他們歸去,餘下的鬼帥,也表示受管束。張道陵仍怕他們心中不服,於是對他們說道:「看來你們心中不服,且再給你們一個比試的機會,如果斗得過我,便讓你們自由。」

劉元達等鬼帥們一聽,正中下懷,答道:「好,就這么辦!」

張道陵命人燒起一堆火,投身火中,卻腳底生青蓮,踩著蓮花徐徐出來,鬼帥們也拿出神通,跳入火中,誰知神通不靈,被火燒著。

張道陵又在木、水、土石中進出自如,鬼帥們卻處處碰壁,一怒之下,八大鬼帥變成8隻大老虎撲來。張道陵變成一隻巨獅,將八虎趕走。鬼帥又變成8條飛龍來抓人。張道陵搖身一變,成為專吃龍屬的金翅大鵬鳥,來啄龍的眼睛,八龍只好倉皇逃走。

這樣變化鬥法多時,看看鬼神已近技窮,張道陵用手一指,化一重萬余斤的巨石,用藕絲懸著,掛在鬼兵陣營上空,又變成兩只老鼠竄上去啃藕絲,那巨石眼見立即要掉下來,鬼帥們這才同聲哀求:「請饒我們,一定遠離此地,再不敢虐害百姓。」

張道陵於是下令五方八部、六大鬼王統統會盟於青城山。使人住陽間,鬼居幽冥,六大鬼王回到豐都,八部鬼神流放西域。

那些鬼眾捨不得這么好的地盤,還賴著不想走。張道陵發起怒來,畫了一個符送上雲霄,片刻之間,風雨雷電轟鳴,空中飛來無數刀箭,鬼兵這才逃得無影無蹤。

當然,這個世界上並沒有鬼,道士更不可能會驅鬼的法術。這個傳說多半是後人為神化張道陵而杜撰出來的,但通過這個傳說,也可以看出古代人對敢於為民除害之人的敬重。

因為張道陵在青城山傳道,所以青城山成為了天師道的祖山之一,全國各地歷代天師均會到這里朝拜祖庭。後來青城山的天師道經過張道陵及其子孫歷代天師的創建和發展,逐漸擴及全國。

㈥ 都江堰的歷史故事300400字

都江堰主要歷史故事:

1、司馬遷考察都江堰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馬遷奉命出使西南時,實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記·河渠書》中記載了李冰創建都江堰的功績。後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離堆處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紀念。

2、諸葛亮設兵護堰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為農業之根本、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徵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進行經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官員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3、張陵傳道青城山
東漢順帝時(公元126~144年),張陵從洛陽越秦嶺到鶴鳴山修道,漢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弟子來青城山結茅傳道。張陵在青城一帶山區傳道13年,漢桓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頂。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發祥地,常道觀被稱為「仙都眾奧之妙,福地會昌之域,張天師羽化處焉」。歷代龍虎山的天師多來青城山朝拜祖庭,為漢天師張陵掃墓。 在天師洞旁有一顆古銀杏樹,要七八個大漢才能把它圍住,在四川省乃至全國的極其罕見,據說這個古銀杏樹是張陵親手種的。

4、馬可·波羅游歷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間(公元1264~1294年),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從陝西漢中騎馬,行20餘日抵成都,游覽了都江堰。後在其《馬可˙波羅游記》一書中說:「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魚,船舶往來甚眾,運載商貨,往來上下游。」

5、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來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無與倫比。曾於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書簡》中設專章介紹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詳細介紹給世界的第一人。1872年,李希霍芬稱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㈦ 青城山的典故是什麼

溯禹跡尊岷阜以還,南接衡湘,北連秦隴,西通藏衛,東峙夔巫。蔥蔥鬱郁,縱橫八百里輿圖。試躡屐登上清絕頂,看雪嶺光騰,紅吞淪海;錦江春漲,綠到瀛洲;歷井捫參,須臾踏蝸牛兩角。爭奈路隔蠶叢,何處尋神仙帑庫?丈人峰直牆堵耳!回思峨眉秋月,玉壘浮雲,劍門細雨。尚依稀繞襟袖間。況乃夜朝群岳,聖燈先列宿柴天;泉噴六時,靈液疑真君唾地。讀書台猶存芳躅,飛赴寺安敢跳梁!且逍遙陟檐卜崗,渡芙蓉島,都霧出廬山面目,難遽追攀,樓歡互玲瓏。今幸青崖徑達,問當初華渚姚墟,銅鑄明皇應宛在?

自軒壇拜寧封而後,漢標李意,晉著范賢,唐隱薛昌,宋征張愈。烈烈轟轟,上下四千年文物。漫借瓻考前代遺徽,記官臨內品,墨敕親頒;曲和甘州,霓裳同詠;鸞章翠輦,不過留鴻爪一痕。可憐林深杜宇,幾番喚望帝歸魂。高士傳豈欺予哉!莫道趙昱斬蛟,佐卿化鶴,平仲馳騾,悉縹緲若遐荒事。兼之花蕊宮祠,巾幗共譙岩竟秀;貂嬋畫像,侍中與太古齊名。攜孤琴御史曾游,吹長笛放翁再往。休提說王柯丹鼎,譚峭靸鞋,那堪他沫水洪波,無端陶盡。英雄多寄寓,我亦碧落暫棲,待異日龍吟虎嘯,鐵船賈郁定重來。

——清·李善濟題青城山建福宮後殿[殿柱楹]

(此聯作者廣引博證,遣詞嚴謹,其中穿插有二、三十個與青城山有關的歷史人物和典故,記述了三十六峰和一百零八景的概況;尤其是聯中借得唐宋著名詩人李白、杜甫、陸游吟誦四川勝景的名句「峨眉秋月」、「玉壘浮雲」、「劍門細雨」等,把青城山烘托得更加雄奇幽深,引人入勝。)

㈧ 青城山的由來是怎樣的

青城山的由來:青城山歷史源遠流長,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御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並建觀(丈人觀)紀念。

在古時與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陝西景福山合稱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盪魔大帝、五嶽丈人寧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護道天尊、廣援普度天尊。

西漢末年,被稱為「蜀中八仙」之一的陰長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張道陵。

(8)青城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屬於道教名山。建福宮,始建於唐代,規模頗大。天然圖畫坊,是清光緒年間建造的一座閣。天師洞,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現存殿宇建於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細,並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

青城山位於中國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處。因為山上樹木茂盛,四季常青,故歷來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重要發祥地。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10餘座。建福宮建於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現存建築為清代光緒年間(公元1888年)重建。

現有大殿三重,分別奉祀道教名人和諸神,殿內柱上的394字的對聯,被贊為「青城一絕」。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閣,建於清光緒(公元1875~1909年)年間。這里風景優美,遊人到此彷彿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

這些建築充分體現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採用按中軸線對稱展開的傳統手法,並依據地形地貌,巧妙地構建各種建築。建築裝飾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長壽和升仙的思想。對於深入研究中國古代的道教哲學思想,有著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青城山因其的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眾多道教建築而成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覽勝地和隱居修練之處,文人墨客們留下了的珍貴「墨寶」,為這座名山增添了豐富的人文景觀。

特別是為數眾多的楹聯,不但贊美了青城山的美麗,還頌揚了道教思想、道教經典,表達出對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對國家興衰、民生榮辱的關注。

㈨ 青城山30字的小故事

蔣公曾游游青城山,路上口渴,就在路邊的草亭坐下喝茶。這時,在山路上走來一個道回士。

青城山,全球答道教全真道聖地,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道家辟穀養生研修院落座於青城山圓明宮。
青城山位於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東距成都市區68公里,處於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峰老君閣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青城山歷史悠久,是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是全國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青城山名勝古跡很多 ,古建築各具特色,古今名人詩畫詞賦處處可見,有優美的風光和神奇的傳說。全山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建有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玉清宮、朝陽洞、圓明宮道家辟穀養生研修院等。「青城山自古是文人墨客探幽訪勝和隱居修練之地,古稱「洞天福地」、「神仙都會」。青城山在歷史上名稱很多,曾叫「汶山」、「天谷山」、瀆山、丈人山、赤城山、清城都、天國山等名。青城山被譽為「天下第五名山」。

㈩ 青城山有什麼故事

青城山的故事:

相傳軒轅黃帝遍歷五嶽,封青城山為五嶽丈人,故又名為丈人山,名為青城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終年常綠,諸峰環繞,狀若城廓,故為青城山。

另一種是青城山原名為清城山,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代時佛教發展迅速。

佛教和道教在山上發生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兒,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詔書將清城寫成了青城,所以改稱青城山。

(10)青城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屬於道教名山。建福宮,始建於唐代,規模頗大。天然圖畫坊,是清光緒年間建造的一座閣。

天師洞,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現存殿宇建於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細,並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

青城山位於中國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處。因為山上樹木茂盛,四季常青,故歷來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10餘座。建福宮建於唐開元十八年,現存建築為清代光緒年間重建。

現有大殿三重,分別奉祀道教名人和諸神,殿內柱上的394字的對聯,被贊為青城一絕。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閣,建於清光緒年間。

這里風景優美,遊人到此彷彿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這些建築充分體現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採用按中軸線對稱展開的傳統手法,並依據地形地貌,巧妙地構建各種建築。

建築裝飾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長壽和升仙的思想。對於深入研究中國古代的道教哲學思想,有著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青城山因其的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眾多道教建築而成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覽勝地和隱居修練之處,文人墨客們留下了的珍貴墨寶,為這座名山增添了豐富的人文景觀。

特別是為數眾多的楹聯,不但贊美了青城山的美麗,還頌揚了道教思想、道教經典,表達出對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對國家興衰、民生榮辱的關注。

閱讀全文

與青城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