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慶節的由來與歷史故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通稱國慶節、國慶,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設立的節日,在每年的10月1日慶祝。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世界各國確定國慶節的依據千奇百怪。據統計,全世界以國家建立的時間為國慶節的國家有35個。以佔領首都那天為國慶節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國家以國家獨立日為國慶節。
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 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⑵ 國慶節的由來故事100字
國慶節歷史由來
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⑶ 國慶節的小故事
國慶節是由一個國家制定的用來紀念國家本身的法定假日。自中專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每年屬的10月1日便是中國的國慶節。
早在唐朝時期,我國就有了國慶的說法。唐玄宗當政期間,滿朝文武呼籲將唐玄宗的生日八月初五這天定為「千秋節」。千秋節盛行後不久後又改版升級為「天長節」,慶祝形式更加浩大。後來,為了慶祝明治天皇的生日,日本遣唐使還把天長節帶回了日本。明清時,「天長節」又演變成了萬壽節,這個節日也成了與元旦、冬至一樣重要的節日。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將每年的10月1日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⑷ 國慶節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中國國慶節的由來在西晉時期就有記載。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之為「國慶」。於是,我們今天稱國家建立紀念日為國慶。在我國,國慶節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的紀念日——10月1日。
現代國慶節是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
(4)國慶節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節日意義:
1、國家象徵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徵,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並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2、功能體現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
3、基本特徵
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徵。
⑸ 關於國慶節的小故事或人物事跡
1、國慶節由來
1949年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即開國盛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最早提出『國慶日』的,是時任政協委員、民進首席代表馬敘倫先生。」 1949年10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許廣平委員發言:「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林伯渠委員也發言附議,要求討論決定。
當天會議通過《請政府明定十月一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舊國慶日》的建議案,送請中央人民政府采擇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決議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茲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這就是把「10月1日」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即「國慶日」的來歷。 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為了中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
2、國慶節的小故事之升第一面國旗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城(國慶節)樓。全世界都矚目於此。 下午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庄嚴而隆重地舉行。毛澤東強勁有力的湖南口音神聖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成立了!」
此前,軍委三局(我軍通信機構)的通信兵們為這一天的到來,進行了通信保障每個細節的周到准備。毛澤東雄偉蒼勁的聲音通過無線電波傳遍整個世界!這聲音宣告一個舊社會的結束,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接著,大典秘書長宣布:「請毛主席升國旗!」 一位站在毛主席身後的名叫蘇冶的通信兵,和所有人一樣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而激動,但他多了一份別人沒有的緊張和壓力。他的手也因這種激動和緊張而滲出了熱汗,因為毛主席將在世界人民面前使用他和一個戰友的一項技術發明:用電鈕升國旗。
蘇冶聽到大典秘書長宣布的議程,立即上前一步,將一個遙控電鈕遞在毛主席手中。毛主席神采奕奕,表情莊重地按動電鈕,在天安門廣場上所有人的翹首以待中,遙控電鈕順利啟動旗桿下的馬達,自動將一面長460公分、高338公分的五星紅旗徐徐升向明凈的天空。
隨著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升起,廣場喇叭里響起了雄壯激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無線電波首次把國歌送遍五湖四海,送上九霄雲外,送入每一個翻身作主、激動不已的中國人民心中。
此時,蘇冶注意到毛主席的胸膛劇烈地起伏,一代偉人已情不自禁。突然,毛主席發出一聲贊嘆:「升得好哇!」此話通過擴音器回盪在廣場。霎時,廣場上一片歡騰,群情振奮。蘇冶理解主席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感慨中華民族終於升起了自己的第一面五星紅旗,二是褒獎通信兵設計的遙控升旗十分先進。心潮澎湃的蘇冶已淚濕眼簾。
3、國慶節的小故事之國歌
一個有國籍的人,對本國的國歌一定不會陌生。在一些特定的場合,聽到國歌就有一種心靈的震撼,力量的涌動,精神的昂發和情感的傾瀉。 但你會一字不差地唱完國歌嗎?我說,我不會,你也未必就會,如果不是經歷一次不應有的尷尬,我不會想到關於國歌的話題。
前不久,我為一家遠在澳大利亞的朋友送行。朋友一家三口均系澳大利亞籍華人,7年前朋友留學澳洲,隨後妻兒舉家同遷墨爾本。朋友出國之初,他兒子僅僅降生3個月,在不到一歲、還不會說話時就已隨母親赴國外陪讀。
這次朋友帶七歲的兒子第一次回國探親,卻能操一口流利的漢語,自然是其父母的刻意傳授。朋友說,為了母語不至於在兒子身上失傳,他們對外說英語,家裡一概說漢語,而他孩子的中文名字,就叫小華。
小華和我玩了一會兒游戲之後,突然提出要和我一道唱歌。我問唱什麼歌,他不假思索地說:「唱國歌。」 我說:「你們澳大利亞的國歌我不會唱,中國的國歌你又不會唱,怎麼辦好?」 他閃動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說:「我說的就是唱中國的國歌,國歌是我唱得最好的一首歌。」 我頗感意外和懷疑,一個在還不會說話時就出國在外的孩子,能唱這支融中華民族之魂、民族之氣、民族之神的大歌?
然而,隨著童聲的響起,我不得不信。「叔叔,我們一起唱。」在小華的邀請下,我們開始了二人小合唱。我小聲地唱了三句之後,嘴裡竟冒不出原本十分熟悉的詞兒來,不得不合著節拍轉為哼唱那雄勁、激揚的旋律。
小華不斷地將我的軍:「叔叔,唱詞兒,唱詞兒呀!」他從頭到尾唱完了國歌,而我在旋律中偶爾摻加兩句還沒忘盡的歌詞,卻也不是錯了,就是混了。我羞愧難當。 我驚異小華能把國歌唱得如此熟練而且情緒飽滿。
我從朋友口中得知,在別的孩子學兒歌的時候,小華學唱的第一首歌曲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小華在澳洲上幼兒園後,有一次,幼兒園要舉行歌唱比賽,規定曲目是3首澳大利亞兒童歌曲。小華喜歡唱歌,嗓子有歌唱家的雛形,如唱規定的曲目獲獎希望極大。但小華在父母的支持下卻一再要求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幼兒園的阿姨既驚訝又惋惜,說唱中國國歌大家聽不懂,是獲不了獎的。而小華非常堅決:「不獲獎也要唱!」比賽之前,父母幫他做了認真的排練。比賽那天父母都去了,不僅僅是去聽兒子唱一首歌,而是去聽兒子在異國他鄉的舞台上唱祖國的國歌。小華頗「奶油」的稚聲中注入了幾分剛勁,幾分明快,幾分激昂,把國歌唱得既孩子氣甚濃,又大人味十足。
小華盡管沒有獲獎,但贏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就連那位說唱中國國歌聽不懂的阿姨也一邊鼓掌,一邊大聲地說:「中國男孩,OK!」我相信,這位阿姨雖沒聽懂,卻看懂了,黃皮膚黑頭發的中國娃,從血液到肌骨不都是「中國造」嗎?「中國品牌」的人種,國歌就寫在他的臉上,刻在他的心裡,流淌在他的血液之中!
4、國慶為什麼是10月1日
原定開國大典的日子不是1949年,而是1950年元旦。剛剛解放的北京社會治安十分復雜。西南、華南還有不少地方仍被國民黨軍隊佔領,制空權更是完全掌控在國民黨空軍手中。鑒於上述情況,中共中央決定開國大典緩行,抓緊時間打擊國民黨殘留人員的破壞活動,開國大典舉行的時間初步定在1950年1月1日。
就在此時,以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劉少奇為團長的中共中央代表團,對蘇聯進行了秘密訪問。訪蘇期間,斯大林問劉少奇:你們打算什麼時候宣布成立中央政府?劉少奇根據出國前中共中央醞釀的意見如實告訴斯大林。
斯大林聽後建議:解決重大問題時固然要穩妥,但更重要的是不可錯過時機。我想提醒你們注意防止敵人可能利用所謂無政府狀態進行干擾,這是極毒辣的一招,不能不防。
中共中央認真考慮了斯大林的建議,在分析國際國內的形勢後,很快作出決定: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同時,舉行盛大典禮,即開國大典。
5、為什麼要在下午舉行慶典?
開國大典選擇在下午3點舉行,為的就是防備蔣介石空襲。因為國民黨用於轟炸的飛機是美製B-24轟炸機。這種飛機時速488公里,最大航程為3380公里。
轟炸機的起飛地點是浙江舟山群島,和北京航距1230公里。如果上午從這里起飛,B-24轟炸機可以在3個小時左右抵達北京,執行完轟炸任務之後,還可以安全返回。但如果下午起飛,轟炸任務雖還可以執行,但夜航能力相當差的B-24,就很難飛回去了。
當然,10月1日下午舉行開國大典這個消息一直是絕密的,直到典禮開始前5小時,才由當時的北平新華廣播電台向全世界發出公告。
6、修繕天安門廣場只用了3小時
開國大典,最初選擇場地時,曾考慮天安門廣場和西苑機場兩處。經過周密對比研究,最後選定了天安門廣場。開國大典前的天安門廣場,就是中華北門及其東西兩道南北走向的紅牆之間,直到金水橋前凹形的空場,其南北長百餘米、東西寬七八十米,遠沒有現在這么寬大。
共青團北平市委籌委會和北平市學聯,要求各校在9月10日星期六下午組織4300名學生到天安門廣場義務勞動。消息在報上和各學校一公布,兩天時間內有18000人報名。各校只好採取抽簽辦法決定誰能參加。
9月10日下午3點,勞動開始。不到3小時,兩片面積佔了19980平方米,高出馬路半米的滿是青草亂石、七高八低的荒地,已變成了幾乎和馬路一樣平、略微向兩旁傾斜的一片光滑、眉眼舒展的廣場了。
⑹ 國慶節有什麼歷史故事
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最偉大的轉變
1949年9月的政協第一屆第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回國慶節。在1949年10月1日宣答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嚴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並親自升起了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
⑺ 關於國慶節的故事
原來是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做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於是,我們歡樂的國慶節就這樣被定下來啦!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了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天安門升旗儀式
升旗儀式是每一天都會完成的,但在國慶節這一天卻是分外的受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紅旗的升起是令國人振奮的,在標志著國家正式獨立復興的特殊日子裡,看著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已成為了國人的一種習俗。那這里就不得不提到關於升國旗的一個小故事。
當毛澤東雄偉蒼勁的聲音通過無線電波傳遍整個世界,宣告了一個舊社會的結束,一個新時代的來臨!接著就是升國旗了,大典秘書長宣布:「請毛主席升國旗!」
一位站在毛主席身後的名叫蘇冶的通信兵,和全部人一樣為中國人民成立而激動,但他多了一份別人沒有的緊張和壓力。他的手也因這種激動和緊張而滲出了熱汗,因為毛主席將在全世界人民使用他和一個戰友的一項技術發明:用電鈕升國旗。蘇冶聽到大典秘書長宣布的議程,立即上前一步,將一個遙控電鈕遞到毛主席的手中。
毛主席神采奕奕,表情莊重的按動電鈕,在天安門廣場上全部人的翹首以待中,遙控電鈕樹立啟動旗桿下的馬達,自動將一面長460公分、高338公分的五星紅旗徐徐升向了明凈的天空!
隨著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升起,廣場喇叭里響起來雄壯激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無線電波首次把國歌送遍五湖四海,送上九霄雲外,送入每一個翻身做主,激動不已的中國人民心中!
此時,蘇冶注意到了毛主席胸膛的起伏,一代偉人已情不自禁。突然,毛主席發出一聲贊嘆:「升得好哇!」此話通過擴音器回盪在廣場。霎時,廣場上一片歡騰,群情振奮。蘇冶理解主席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感慨中華民族終於升起了自己的第一面五星紅旗,二是褒獎通信兵設計的遙控升旗十分先進。心潮澎湃的蘇冶已淚濕眼簾。
閱兵式
在1950年至1959年期間,每一年的國慶日都會舉辦大型的慶典活動,而在這期間當然葉少不了我們的閱兵式,後來由於奉行了勤儉建國於是改成了「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
⑻ 國慶節歷史由來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
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節。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國慶都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制度。此後,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國慶均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集會和群眾遊行活動,但未舉行閱兵。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慶慶典上共進行過14次閱兵。分別是1949年至1959年間的11次和1984年國慶35周年、1999年國慶50周年、2009年國慶60周年的三次。
(8)國慶節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風俗習慣
國慶日,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每逢五年或逢十年的國慶日,有的還要擴大慶祝規模。
為慶祝國慶日,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節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
節日意義: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
⑼ 關於中國國慶節的故事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國慶節詩歌
祖國啊,我為你自豪
當巍峨的華表,
讓挺拔的身軀披上曙光,
當雄偉的天安門,
讓風雲迎來東升的太陽.
歷史的耳畔,
傳來了禮炮的隆隆回響,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響,
是中國滄桑巨變的回響.
一位巨人俯瞰著世界,
洪亮的聲音,
全世界都聽到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那勝利的旗幟,
在朗朗的空中迎風飄揚,
人民揚起了頭顱,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這歷史凝聚了宏偉,
盡情地塗染十月的陽光,
這氣勢慷慨激昂,
築起了一座豐碑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輝煌的紀元,
用蒼勁的大手,
抒寫了新中國燦爛的篇章,
人民自豪地指點江山.
苦難的母親,
擦去滿眼的淚花,
露出內心的喜悅由衷地歡暢,
祖國豪邁地走向了繁榮富強.
謳歌我們的歷史,
有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
迸發出生命的光芒.
謳歌我們的歷史,
有四大發明的榮耀,
播撒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
謳歌我們的歷史,
有老子孔子的聖明,
幾千年文明的聖火把我們照亮.
謳歌我們的歷史
國慶節資料及國慶節的由來
國慶節資料: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聚集天安門廣場的三十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和慶祝遊行.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為什麼把這一天定為國慶節呢?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並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實況廣播,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同時聯播。
各國國慶節由來
世界各國確定國慶節的依據千奇百怪。據統計,全世界以國家建立的時間為國慶節的國家有35個。以佔領首都那天為國慶節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國家以國家獨立日為國慶節。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殲滅了拿破崙的6萬遠征軍,在太子港宣布獨立,從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為國慶節。墨西哥、迦納等國也是如此。還有些國家以武裝起義紀念日作為國慶節。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另有一些國家以重大會議日為國慶節。美國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的日子為國慶日。加拿大以英國議會1867年7月1日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這一天為國慶節。還有以國家元首的生日為國慶節的,如尼泊爾、泰國、瑞典、荷蘭、丹麥、比利時等國家。
國慶節歷史由來 :
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