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南的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1.唐虞至南北朝
唐虞時代,海南島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為揚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統一嶺南廣大地區,在南方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秦始皇把中原幾十萬人遷徙其地。其時,海南島為象郡之外徼。秦漢之交,中原戰亂,秦龍川令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南越王國勢力和影響當及海南島。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
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春又罷珠崖郡,下詔放棄珠崖郡,設置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郡。
在西漢時期,從漢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設縣,至漢元帝初元三年罷棄,前後歷時65年,海南島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的。
東漢建武十九年癸卯(公元43),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往來南海,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屬合浦郡,而省朱盧縣。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丁卯(公元67)又復置儋耳縣,珠崖、儋耳2縣均隸屬於合浦郡,督於交州。加強了東漢王朝與黎族先民的聯系。
三國時期,吳赤烏年間(238~251)在雷州半島設立珠崖郡(治今廣東徐聞),領徐聞、朱盧、珠官3縣,屬高州管轄,對海南島實行「遙領」。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
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時儋耳歸附俚僚首領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請命於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書》均載「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峒」,是為「海南」一詞的最早記載。崖州設置,此事意義重大。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歷代州郡治所均設在大陸,對海南地區只是「遙領」而已。至南朝梁時,始在海南本土設置崖州,有效地管轄海南島全境。
西漢至南北朝,大概經歷了始置、罷棄、遙領、重建的過程。西漢王朝在海南開郡設縣,雖經殘暴手段實現,但從歷史上看,這無疑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但由於封建統治治理政策失誤和中原多亂,海南又長期處於自治的狀態。特別是南朝梁時,在廢儋耳郡歸附俚人首領冼夫人達千餘峒的基礎上重建崖州,這對後來歷代中央王朝有效統治海南有著重要的意義。
4.明清時期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同年十月,海南島改乾寧安撫司為瓊州府,並改吉陽軍為崖州,南寧軍為儋州,萬安軍為萬州,3州隸於瓊州府,仍屬廣西。不久又將南建州改為定安縣。洪武二年六月,海南州府改隸於廣東省。從此,海南島歸廣東省管轄。
洪武九年,海南島屬廣東布政使司海南道。當時領縣情況是:
瓊州府領瓊山、澄邁、臨高、定安、文昌、樂會、會同7縣;儋州領宜倫、昌化2縣;萬州領萬寧、陵水2縣;崖州領寧遠、感恩2縣。海南島1府3州13縣。
正統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倫縣並入儋州,崖州附郭寧遠縣並入崖州,萬州附郭萬寧縣並入萬州,也就是說,州治所在地的縣,歸並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機構重疊。瓊州府領3州10縣,並成了明代的定製。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
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
瓊州府(治今海口市),領1州8縣:瓊山(治今海口市)、澄邁(治今澄邁縣東北)、定安(治今定安縣)、文昌(治今文昌市)、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高縣)、儋州(治今儋州市西北)。
崖州直隸州(治今三亞市西北),崖州歸隸瓊州府,光緒三十一年(1905)升為直隸州。領4縣:感恩(治今東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縣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縣)、萬州(治今萬寧市)。萬州光緒三十一年降州為縣。
清代在海南設府,轄3州10縣,故史稱「十三州縣」。清末改設一府,1直隸州,1州,11縣。
5.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1914年萬州改萬寧縣)、昌江(因與浙江省昌化縣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元年(1912),海口所改稱鎮。民國十五年脫離瓊山縣建市。
民國十年廢道制。民國二十一年,曾擬劃為特別行政區,但未實行。當時行政區稱為瓊崖,直隸於廣東省。
民國二十一年八月改「撫黎局」為「撫黎專員公署」,加強對黎族地區的統治。民國二十四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把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區劃分為白沙、保亭、樂東3縣,推行鄉保甲里制。
據許崇灝《瓊崖志略》記載,當時白沙縣是析原儋縣屬的雅叉、白沙、元門、龍頭、炳邦峒;昌化縣屬的霸王、烏烈、大坡、保平、馮虛峒;感恩縣屬的吳什峒;陵水縣屬的南流、十萬峒;定安縣屬的新市、營根鋪、加釵、小水峒和思河圖;崖縣屬的紅毛上、下峒和道裁、紅茂村;瓊山縣屬的加泉、林灣峒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保亭縣是析原崖縣屬的首弓、三弓、不打、六羅、抱龍、同甲、水滃峒;陵水縣屬的保亭、五弓、六弓、七弓、烏牙峒和嶺門、白石圖;萬寧縣屬的稅司、南橋、西峒、北峒;樂會縣屬的竹根、太平、加曹峒和合水圖;定安縣屬的船埠、南引、加冬圖和母瑞山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樂東縣(當時又叫樂安縣)是析原昌化縣屬的七差;感恩縣屬的東方、馬隆、雞叨、峨差、峨逆、抱由、甲中、峨溝;崖縣屬的樂安、多澗、抱善、抱江、龍鼻、潭寨、多港、頭塘、萬沖、番陽峒等山區合並而成。
6.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海南島的建置為行政區,1951年設行政公署,駐海口市。在島的南半部地區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駐保亭縣沖山鎮(今五指山市沖山鎮)。
1950年5月海南島宣告解放,成立海南軍政委員會,實行軍事管制。 次年4月,成立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改稱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職權。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區革命委員會,實行「一元化」領導,1976年10月改稱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北部的海口、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行政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省實行省直接管轄市縣的體制。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建置沿革情況:
1948年6月五指山地區解放,1949年3月成立「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下轄白沙、保亭、樂東3縣,行政委員會駐白沙縣毛貴(今五指山市毛陽鎮)。1950年遷駐加釵,同年八月遷駐番陽,直轄白沙、保亭、樂東、瓊中4縣,屬瓊崖人民政府領導。1951年1月撤銷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專署級),區人民政府駐樂東縣抱由鎮,行政區劃包括樂東、白沙、保亭、瓊中、東方等5縣,共16個區、132個鄉。1953年自治區首府駐地由抱由鎮遷駐保亭縣。1954年,將原屬海南行政區的崖縣、陵水兩縣劃歸自治區管轄,范圍擴大到7個縣,32個區,459個鄉。1955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改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58年9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7縣共成立56個政社合一的農村人民公社。同年12月自治州人民政府遷至海口同海南行署合署辦公。又將州內原284個鄉(鎮)並為107個大鄉(鎮),並在此基礎上合並大縣,將原州轄7個縣並為4個,由昌感、東方和白沙的一部分合並為東方大縣,保亭、陵水、崖縣及萬寧的興隆農場合並為榆林縣,瓊中縣及白沙的部分地區合並為瓊中縣,樂東縣和崖縣、東方、昌感等縣的部分合並為樂東大縣。1959年至1961年又先後恢復原7縣建置,並從東方大縣分出一部分地區成立昌江縣。1961年11月恢復自治州行政機構,州政府搬回通什鎮。
1984年崖縣撤縣建三亞市,1987年設立通什市。自治州管轄七個縣兩個市。
1987年12月,因建省辦經濟特區的需要,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在自治州內建立了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黎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通什市為縣級市,兩市繼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
海南各市縣體制變化較大的有:
海口市。2002年9月16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海口市調整行政區劃。
根據國務院的批復,撤銷原瓊山市和原海口市秀英區、新華區、振東區,以原瓊山市和原海口市行政區域為「版圖」,設立海口市秀英區、龍華區、瓊山區和美蘭區。2003年1月1日海口市四個區正式掛牌。
屯昌縣。新建縣,前身是1948年由澄邁縣的第二區(今西昌鄉)、瓊山縣的第二區(今新興鎮、大同鄉、屯昌鎮、黃嶺鎮、藤寨鄉、南坤鎮)組成新民縣,1949年2月又將原定安縣的南呂、烏坡、楓木、北海、嶺門鄉成立定西特別區(相當於縣級建置),1950年5月,定西特別區並入新民縣。因同遼寧新民縣重名,1952年國務院為了便於管理,遂將海南新民縣以治所之名,更名為屯昌縣。
瓊海市。海南歷史上未有瓊海的建置。195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由瓊東、樂會兩縣合並而成。因地處瓊州東海岸,故取瓊海為縣名。1992年11月,撤縣建瓊海市(縣級)。
儋州市。1993年3月,撤儋縣建儋州市(縣級)。
文昌市。1995年11月,撤文昌縣建市(縣級),駐文城鎮。1997年文昌市府部分遷往清瀾鎮。
萬寧市。1996年8月,撤萬寧縣建市(縣級)。
三亞市。前身是崖縣,縣城駐崖城,1954年10月遷至三亞鎮。1984年5月以崖縣行政區域設立三亞市(縣級),因治所得名。1987年12月,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
五指山市。原稱通什市,通什市是新設縣級行政區域。原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駐地,當時稱作通什鎮。1987年1月由保亭、瓊中、樂東三縣劃鄉析鎮組成。2001年7月改稱五指山市。
東方市。1952年將原昌感、樂東、白沙、儋縣部分地區劃入建立東方縣。境內有東方、中方、西方三村,當時設治於東方村,故得名東方縣。1958年將昌感、東方、白沙三縣合並為東方縣(稱東方大縣),治所先設在寶橋(叉河),1960年遷八所。1962年分縣,恢復白沙縣,復立昌江縣。1987年12月建立東方黎族自治縣,1997年3月撤縣建市。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設縣始於1948年2月,由中共瓊崖特委設置。1949年3月並入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1952年劃鄰縣部分地區復置瓊中縣。因位於海南中部得名。1987年12月,建立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9008.htm
B. 請問有誰了解海南省屯昌縣的張氏
誰了解海南省屯昌抄縣張氏資料的??
上祖:張何煥 、 張何佐 大概在300年前 遷到現在的海南屯昌 縣大同鎮長文村(解放前屬瓊山管轄),由於現在的家譜中沒有記載上祖:何煥公、何佐公的祖輩的資料,現在我們的子子孫孫都無法找到祖先的根源。(舊家譜在抗戰時期被日本人燒毀)具老輩人中得知,我們的上祖何煥公、何佐公可能是從海南瓊山 定安 澄邁加發坡其中 一帶遷到這里來的。我們的輩派有:何 國 天 開 文 德 廣 猛 太 運 昌 熙,請有知道家譜中有記載其張何煥、張何字輩的張氏兄弟獻上聯系方式。
提
C. 屯昌縣有哪些南葯資源
編輯本段,海南概況
?年4月13,1988年,的「第七屆全國人民國會的成立海南決定和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首次會議;年4月26日,1988年,在中國共產黨海南省委員會,海南省的省人民政府正式。從那時起,海南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省份和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海南島是中國南海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僅次於台灣的第二大島。土地面積最小,海洋面積最大的省份。省會:海口。 ?33,920平方千米的土地總面積1.7147萬公頃的森林面積和森林覆蓋率達到51%。全省的熱帶天然林占約一半的森林面積從1994年起,全面停止採伐,保護和恢復。主要種植橡膠,桉樹,木麻黃,相思,芒果,龍眼,荔枝,椰子,檳榔等熱帶果樹樹種。森林的主要產品是熱帶水果,紙張和木片,橡膠及橡膠材,松脂,南葯。海南地處熱帶,108度37分-111度05分東經,北緯18度10分-20度之間的10分鍾的平均年平均氣溫23-25??℃,最冷的平均16-20? °C在2月,最熱的8月25-29℃,平均年降水量1500毫米長夏無冬。北冰數千英里,仍然是溫暖的暖空氣時,你可以海浴。全島面積?約34,000平方公里,人口845萬(2007年數據),黎族,苗族,回族和其他少數民族,120多萬人民。
海南島,夏威夷,美國在同緯度地區,旅遊資源可開發成島上終年氣候宜人,四季花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動物在整個1528年公里長的海岸的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和植物資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也相當可觀。培育罕見的森林類型的熱帶雨林和紅樹林,是開展科研,旅遊和教學最理想的選擇。已發現植物4200種,佔全國植物物種的15%,有近600種為海南特。 4200種植物,樹木和灌木超過1.4萬多種,佔28.6%的國家和灌木樹種,經濟價值高的用材樹種800種,葯用植物2500種,占約30%的葯用植物,包括137種具有抗癌作用的植物,果樹142種,油料植物89種,其它經濟植物近200種。野生動物,爬行動物,104種,佔全國的29.5%;哺乳動物76種,佔全國的18.6%。海南豐富的生物在中國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海南林業的優先事項之一。現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8種植物,其中一個種,19種兩,三個38種,保護動物133種,其中包括14種國家一級,兩個32種87種,省。
?海南是在亞洲,太平洋經濟圈,中部,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對,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島嶼島嶼和領海。中部五指山黎母嶺山和台地,四周寬度從平原到。島上的頂級10在海口美蘭機場和三亞鳳凰國際機場的機場之一,圍繞的島公路,跨越全省的高星級酒店,現代化的設施,為人們提供一個高端的食品,住房,交通,旅遊,購物,娛樂,旅遊條件。適宜的氣候和優良的海灘,這里整個的最好的沙灘和避暑勝地,如三亞鹿回頭,亞龍灣,中國東海,天涯海角,瓊山,秀英海,清瀾灣,文昌市,海南海市蜃樓,長坡,銅鼓嶺南北海岸,陵水縣猴島,魚鱗病的東阿縣,萬寧市石梅灣島。沿海火山爆發奇觀(如瓊山市桂林洋水下村莊和馬鞍嶺熔岩洞穴等)和紅樹林海岸景觀。陵水縣南灣猴島常常津津樂道。海南島五指山的最高峰,氣勢格外雄偉。前瓊中的瓊崖列相比,與現代革命紀念地。李分布在海南島,但只有約120多萬人的人口,他們良好的紡織,印染,服裝,食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為海南民族風情的最重要的旅遊資源。
編輯本段二,地理和氣候
?地形
?海南島和平面,中間高聳,手指,鸚鵡首歌曲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漸降低嶺周圍。山地,丘陵,高原,平原構成一個環形地貌,梯級結構。
?位置和領土
??中國的最南端的海南省是位於粵北劃界瓊州海峽,西,北部灣和在越南的親屬社會主義共和國,東到中國南海和台灣省的海,東南和南部以南中國南海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的鄰國。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島嶼和海域面積?海南島和西沙群島,東沙群島,南沙群島。全省陸地(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沙烏地阿拉伯,),總面積35,00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千米。海南島的形狀是一個東北西南向的橢圓形,悉尼,總面積33.9萬平方千米(不包括衛星島),是中國僅次於台灣的第二大島的島嶼。瓊州海峽兩岸之間的海南島和雷州半島,廣東省,寬18海里,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是中國最南端的領土。中國最大的跨緯度省份。
?歷史
?一個湯峪北部和南部的原則
?湯峪原則的時代,海南島,南橫土地,夏,商,周時期,楊岳南美。
?秦始皇30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的廣大地區,在桂林南部的縣,南海縣的縣,秦始皇的中原數百數千候鳥土地。時間到處去外縣,海南島等。秦漢之交,在中原的戰爭,秦龍川為了越南南方王趙佗獨立。王國的權力和影響力在越南南方的時候和海南島。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伏波將軍呂師博德,樓船,一般對越南南方的年輕公務員,混亂率。在海南島珠崖,儋耳縣縣豐原王朝(公元前110年)設置。
?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春天罷工珠崖郡,下詔放棄珠崖郡,設置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縣。
?在西漢時期,從豐原知君縣漢武帝的第一年成立漢元帝初元三年放棄罷工,並花了65年,海南島是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下。
?東漢建武19年來癸卯(公元43年),伏波將軍馬原平給中國南海之間的科欽,要求設置珠崖,復雜的家庭珠崖縣是廣西合浦縣,省,朱魯縣。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丁卯(公元67年),又可以設置儋耳縣,珠崖,儋耳縣合浦縣的一部分,國家總督支付。加強東漢李祖先的接觸。
?三國時期,吳琪吳時期(238至251),成立於半島珠崖郡(今廣東徐聞),領徐聞,朱魯,珠官縣是海南島的管轄范圍,實施了「高州遠程衣領。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縣,到合浦縣注冊成立。朱魯改變的玳瑁。盪張,南平,合浦縣領合浦,徐聞,玳瑁,珠官縣。跨州的情況。不久浪費珠官縣。
?南,直接投資,元嘉八年(431)復雜的立法珠崖縣,治徐聞,不久後的廢物。到官方珠,朱魯有更多的國家。
天皇大同?梁超晤的廢物儋耳縣地方(535?546),在廣州崖州系統設置。當丹耳效忠庸俗官僚領袖冼夫人千洞,冼夫人在朝鮮的申辯,這是設置崖州。歷史上的「北」和「隋唐史載於海南儋耳效忠千窟」字為「海南」的最早記載。崖州設置,無論是具有重要意義。後從漢源縣罷工撤出珠崖縣,位於中國大陸的古槍遺留在海南省,是「遠程領。之前他們在海南本地設置有效海南島的管轄下,南梁崖州。
?西漢時期,可能去之前被遺棄家庭罷工,遠程領,重建進程。西漢縣位於海南縣,盡管殘酷的措施來實現,但在歷史上,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然而,由於封建統治治理政策失誤和中原多亂,海南在很長一段時間的自治國家。南朝梁的廢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有效執政以後,歷代中央政府海南儋耳縣效忠俗人民的領袖冼夫人千洞崖州的基礎上重建。
?(2)明清
?第一年戊申明太祖洪武(1368)三月,明軍在南鄭六月海北道,元代,海南和海南,縣元帥,所出來的部隊。同年,海南,改變干寧安撫司為瓊州變化暨陽軍事崖州,南寧軍儋州萬安縣軍事萬州,三個國家的10月屬於瓊州仍然廣西,。很快變成改變定安縣南建州。洪武2002年6月,廣東省的領導下,海南的國有資本。從那時起,海南島擁有由廣東省管轄。
?在洪武9年,是海南島的行政專員海南路。領縣是:
??瓊州領瓊山,澄邁,臨高,安全,文昌,俱樂部,與7個縣,儋州市領彝倫,彰化縣,2萬州領萬寧,陵水兩縣領雅周寧,感恩縣2。海南島,政府三州13個縣。
?東正教彝倫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政府所在地)到儋州市崖州縣附郭寧遠到崖州,萬州附郭萬寧縣到萬州,也就是說,的州政府縣的位置屬於直接治理納入到國家,其土地的狀態,以避免機構重疊。瓊州領三州和10個縣,已成為明代的習俗。
?明代改變中國南海島嶼,擁有崖州管轄。
明代也納入到地圖,鄉鎮基層組織,「效忠」李?屬於縣,漢人納稅當差。
?清代,海南集瓊崖道。下屬:
?瓊州(規則這瓊山市政府鎮),領州8個縣(現在的政府,鎮)的瓊山,澄邁(今澄邁縣東北),丁(現在定安縣),文昌(今文昌市),與(瓊海市東北),會(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高縣),儋州(今儋州市西北)。
?崖州直隸(今三亞市西北),崖州李瓊州,光緒31年(1905年)所擁有的晉升為直隸。領4縣:感恩(今東方市南),昌化(今昌江黎族自治縣西),陵水(今陵水縣),萬州(今萬寧市)。萬州光緒31年下降的狀態,為全縣。
?清朝政府在海南,三州10個縣的管轄范圍,它被稱為「13個縣」。清末成立一個政府,直隸,一個國家,11個縣。
?(3)共和國
民國初期,中國的海南島建立還是通過設置瓊崖道清系統,轄13個縣總:瓊山,澄邁定安,文昌,景東(即清代一起),音樂? ,丹(1912年儋州市變化縣)縣,臨高,萬寧(1914年萬州變化萬寧縣),長江(具有相同的名稱在彰化縣,浙江省在1914年更名為長江),感恩,陵水,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第一(1912年),海口,被改名為鎮。 1926年,瓊山縣城市。
?,1931年2月13日,海口市,復歸瓊山縣。
?十年,廢物的渠道體系。二十多年來,已被指定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但沒有實現。行政區稱為瓊崖陳至立在廣東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8月21日局變「撫順李芙麗PC」,以加強黎族地區的統治。國民黨廣東省政府,1935年,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區劃分為的白沙,保亭,樂東縣,鄉保甲制度的實施。
??的趨勢浩「瓊崖,智略」它讀取的白沙縣是該縣原丹雅叉,沙白,元門領導兵轟隆窟的分析;彰化縣王吳的Lie,以及陡峭的斜坡,寶馮平虛擬洞;感恩縣屬武連洞,陵水仙術南流十萬洞;定安縣新市鎮的情況下,營,店,加上發夾,小的水溶洞和思維河圖洛書;赤壁仙術發較低的洞道光碟,紅色毛村,瓊山縣加泉,林灣洞和其他邊緣山區合並。
??保亭縣縣的第一個分析的原始崖拱,三鞠躬,不打,6羅,按住龍1翁洞水,;陵水縣保亭5弓,6弓7弓,黑齒洞嶺門,白石圖,萬寧縣的稅務司,南橋,西洞,洞北縣竹根;俱樂部,太平洋,加上曹彤山合水圖;定安縣碼頭的情況下,南引,再加上冬季地圖和母親西山邊山合並。
樂東縣(又稱岳縣)分析彰化縣7窮人;東,馬龍,雞百差,棉蘭老島,棉蘭老島逆,棉蘭老海溝保持感恩縣,屬,崖縣樂安多流,?把握好,保持江,長鼻子,多口村,湖,頭塘,萬庄,范揚塘山和其他山脈的合並。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時期(1949 - 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海南島成立後,建立於1951年成立行政區瓊山民政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在塞島南部的一半,國有資本在保亭縣趕到鎮(現五指山紅鎮)。
?,宣布在1950年5月解放海南島,海南軍政委員會的建立,實施戒嚴。次年4月,設立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更名為海南省,廣東省,行政公署。在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其權力。海南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於1968年4月,執行領導的「統一」,在1976年10月更名為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更名為海南行政區腐敗。海南行政區腐敗,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於1984年10月。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和在北部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丹縣,萬寧市,定安縣城的領土,管轄下的海南行政區西沙設立了辦事處,南沙,東沙群島。
1987年,海南行政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海南省於1988年。?海南實施全省系統直屬縣市管轄。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組織演變?:
?五指山地區在6月1948年解放「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成立於1949年3月,管轄下的白色沙灘,你的頭發在白沙縣(現五指山市毛陽鎮)保亭樂東縣執行委員會。 1950移動加發夾,在這一年的8月,楊帆提出,直屬的白沙,保亭,樂東,瓊中縣4 1瓊崖人民政府領導。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在1951年1月。
??海南李和苗族自治州是在7月1,1952年(代理級別)成立,區人民政府駐在樂東縣抱政府由鎮,行政區劃包括樂東,沙白,保亭,瓊中,東方5個縣,1共16個區,132個鄉鎮。 1953年,該地區首府居民持有鎮搬到在保亭縣。 1954年崖縣,陵水縣的司法管轄區根據自治區劃歸海南行政區原籍延長到7個縣,32個區,459個鄉鎮。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55年更名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在1958年9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7個縣形成56個農村人民公社的政治社會之一。?同年12月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政府搬到海口與海南行署在一個屋檐下。將原來的284個鄉(鎮)和107個鄉(鎮)的狀態,合並縣,並在此基礎上,超過七縣和四個原始狀態的司法管轄區,常合並到東寧縣東和白色的沙灘感保亭,陵水,崖縣,萬寧繁榮農場合並到榆林縣瓊中,白沙部分合並瓊中,樂東,崖縣,東方,昌感縣部分合並樂東縣。 1959年至1961年,恢復原來的7個縣建立成立於昌江縣部分地區,從東阿縣的分離。 1961年11月恢復自治州行政機構,州政府搬回連鎮。
?1984年崖縣三亞市,縣建設,成立於1987年,甚至城市。自治州,市七縣的管轄下。
?1987年12月,全省的經濟特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需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陵水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黎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三亞市升格為自治州,地級城市,甚至市縣級城市,城市繼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政策的待遇。
?,1994年1月24日,瓊山縣城市。
?海南市縣變革:
?1994年1月24日,瓊山,瓊山縣,以縣(市)。
?新縣屯昌縣,澄邁縣(今西昌鄉),區在1948年瓊山縣(現在的新興鎮,大傢伙,屯昌鎮,黃臻,藤寨鄉,南坤鎮新民縣)二月1949年「原南呂定安縣黑坡,楓木,北海,嶺門鄉成立定西特別區(相當於縣建立),定西特別區新民縣到1950年5月。相同的名稱,為了方便管理,遺留的名稱,被告的海南省新民縣,國務院於1952年遼寧省新民縣,屯昌縣更名為。
?瓊海市,海南歷史瓊海建設。 195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景東縣會合並。坐落在瓊州東海岸,所以他們選擇了瓊海縣。在1992年11月,一個縣建瓊海市(縣級)。
?儋州市在1993年3月,丹縣建儋州市(縣級)。
?文昌市,在1995年11月,市(縣),在文本鎮,文昌縣撤出。文昌市在1997年政府部分轉移到清瀾鎮。
?1996年8月在萬寧市,萬寧縣的撤退到一個城市(縣級)。
?三亞市前身,1954年10月崖縣,縣在崖城搬到三亞鎮。崖縣行政區域成立於1984年5月,三亞市(縣)命名,是因為傳統。在1987年12月,三亞市升格為直轄市。
?五指山市原名甚至,即使是新的縣級行政區域。原本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居民,被稱為甚至通過鎮。 1987年1月樂東縣保亭,瓊中縣劃為鄉分析小鎮。在2001年7月更名為五指山市。
?東方市原昌感,樂東,白沙一些地區在1952年,丹縣包括東阿縣成立。中國東,中,華西村,境內設置,以排除在東村,東阿縣而得名,。昌感,東方,白沙三縣在1958年合並為東寧縣(東縣),位於寶橋(跨流域)第一遺產,在1960年至八個。 1962年縣,恢復白沙縣,復雜李長江縣。 1987年12月建立東黎族自治縣縣1997年3月,撤縣建市。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位於該縣在1948年2月開始,由中國共產黨瓊崖特委設置。到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成立於1949年3月。一套復雜的瓊中部分在1952年繪制的鄰縣。位於海南名稱的核心部分。在1987年12月,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三,中國國務院沙市在2007年11月批准在海南,南中國海位於保存西沙,南沙,中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的3群島和的周圍海洋區域的的管轄下成立縣級市? ?26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的領土,根據的260多人的海南省人口第四,,中國是現在人口最少的城市,在市級行政中心位於西沙群島是也,南中國最大的島嶼南海島嶼 - 永興島。早在1911的和1930年的,中國有4中國南海砂已安置在廣東,海南,中國西南地區和沙特沙烏地阿拉伯工作委員會,西南沙辦事處的管轄范圍由中央政府於1959年批准在1969年3月成立, 「廣東省,西,南,沙群島革命委員會,恢復了」廣東省西,南,沙群島辦事處(縣級)在1981年10月更名為辦事處。海南省辦事處劃歸海南省管轄。 2007年11月西沙中沙,南沙辦事處更名沙市。該辦公室正式成立沙市取代。
?2007年11月後,中國領土最南端的城市不再是三亞,但屬於相同的三沙市,海南。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縣級市根據管轄西沙群島,中沙,朱南沙群島,覆蓋面積?13平方公里的島嶼,海域面積200多萬平方公里,它是中國最大的面積?人口最少的城市。
?山脈和河流
?海南島之間500-800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水平,81五指山,鸚哥嶺海拔1500多米的山峰,山上最重要的是,俄鬃嶺,猴糜靈,雅加達大嶺和吊羅山等。這些山脈大致分為三大山脈:海南島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最高的山峰在海南島五指山山脈;鸚鵡嶺山脈,主峰海拔1811.6米的西北五指山水平;雅加達島主峰海拔1519.1米的西大嶺山。大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山區,組成徑向河中,在海南島。整個島嶼單獨河入海,南渡江,昌化江,河,面積154?整個島嶼,海南島三大河流,其流域面積?47%。
?海南島的山脈大多在500-800米之間,實際上是丘陵和低山地形。 81峰,海拔1000多米,有滾動的低丘陵之上的長垣。山峰超過1500米海拔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宓雅加達嶺,大嶺,吊羅山等。這些山一般分為三大山脈,在海南島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最高的山峰在海南島五指山山脈在西北五指山,主峰1811.6米以上的鸚鵡嶺山脈海平面;雅加達島主峰海拔1519.1米的西大嶺山。
?環海南島地形四周低,比較大的河流大多發源於徑向河組成,在中部高地。 154單獨入海的整個島嶼,河流,其中超過100平方千米的水38。南渡江,昌化江,河,海南島三大河流,三條河流的流域面積的47%?全島面積。南渡江發源於白沙縣,斜貫島北部,南部山區,瓊山入海,全長311公里;彰化河發源於瓊中航展嶺,貫穿海南西部,到彰化香港大海,總長度230公里;萬泉河上游分南北兩個,分別發源於瓊中縣五指山和風門嶺,兩個流瓊海市龍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鰲港入海,主流長度163公里。
?海第三,海南人類歷史
?邱峻(公元1421年至公元1495),邛山人。中間的著名學者和政治家,經濟學家與大學傳播補編「和其他著作。官方40年,歷任編輯發言官經筵侍講,侍講學士,國子監,國子臨祭酒,禮部助理,部長,圖書編纂「憲宗實錄」總裁的官員,文淵閣大學士,尚書部首席吳鷹學者和其他工作人員。是一個布衣卿相從海南島邊境資本,被稱為海南畫家,詩人,其主要成果在經濟理論,他的勞動決定價值的角度來看,早170多年比「勞動價值理論」威廉·配第,在17世紀60年代的英國古典經濟學派的創始人,現代經濟理論界被稱為在15世紀的經濟思想家「精益求精。
?海(公元1514至公元1587),邛山人。明代名臣,政治家。原浙江省淳安縣(現為杭州的情況下,它是兗州)知縣,雲南司主要戰爭武庫部首席秘書,右怨御史州長和其他工作人員,後者辭職閑居。他一生正直,並製作了名為「南寶」,「海藍色的天空」,被稱為海南四大才子。
星宇(公元1416年至公元1418),在海南文昌。明代政治家和學者。官方超過20年,曾擔任四川站定臨時警察檢查員,知府,浙江台州,浙江布政司左政治,檢查員右怨,都察院左怨御史和其他工作人員。一個「美孔子集」。丘浚,海瑞齊名,合稱海南「三腳架腳」。
?鍾芳(公元1476至公元1544),海南省三亞市。明代著名學者,政治家,明代時,文官,武官,法官,學校官員和財務人員的一個突出的人物。在以下文庄(丘浚),下啟忠介(海),過去與未來的角色。 「春秋集學習容易懷疑」的作品,被稱為「嶺海巨儒」。
?胃唐代(公元1474 AD?1359)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學者,校長擔任山西和河南賽區主要員外郎,廣西局長學習幽怨的東西,雲南司法副使,雲南右部
D. 黎族歷史名人介紹,黎族名人有哪些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亞、樂東、東方、昌江、白沙、瓊中、五指山等縣市,其餘散居在海南省境內的萬寧、儋州、屯昌、瓊海等縣市,及貴州等省分均有分布。截至2015年海南省黎族人口149萬餘人 (省政府網站統計年鑒數據),占海南省少數民族人口90.67%。黎族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在我國古籍上很早就有關於黎族先民的記載。西漢以前曾經以 「駱越」,東漢以「里」、「蠻」,隋唐以「俚」、「僚」等名稱,來泛稱我國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其中也包括海南島黎族的遠古祖先。「黎」這一族稱最早正式出現在唐代後期的文獻上,唐末劉恂在《嶺表錄異》中就有「儋(州)振(州)夷黎海畔采(紫貝)以為貨」的記載。但普遍作為黎族的專用族稱,則是在11世紀宋代以後才開始固定下來,並沿用至今。
王馬:(?—1337)海南島瓊山人。元朝至順二年(1331),王馬因為不堪忍受元朝統治者在海南島黎族地區的軍事高壓和征調,在瓊山豎起義幟,號召廣大群眾奮起反抗。王馬率領起義軍先後攻陷了會同、問昌、樂會、萬州、南道州等縣,攻破了南寧軍、萬安軍、吉陽軍等軍事據點,並進攻海南島最高的統治中心-乾寧軍民安撫司,給元朝在海南島的統治以沉重的打擊。至元三年(1337),起義軍被官軍鎮壓,王馬被捕犧牲。王馬領導的黎族人民大起義,給元朝政府以沉重的打擊,在歷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王國興(1894—1975)黎族。原名王興。海南白沙(今瓊中)人。祖先曾被清朝委任為黎峒的「總管」。到他這一代,家庭經濟衰敗,曾以挑夫為業謀生。1943年8月前任白沙縣紅毛鄉鄉長。
E. 海南的歷史
歷史沿革 1.唐虞至南北朝 唐虞時代,海南島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為揚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統一嶺南廣大地區,在南方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秦始皇把中原幾十萬人遷徙其地。其時,海南島為象郡之外徼。秦漢之交,中原戰亂,秦龍川令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南越王國勢力和影響當及海南島。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 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春又罷珠崖郡,下詔放棄珠崖郡,設置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郡。 在西漢時期,從漢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設縣,至漢元帝初元三年罷棄,前後歷時65年,海南島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的。 東漢建武十九年癸卯(公元43),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往來南海,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屬合浦郡,而省朱盧縣。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丁卯(公元67)又復置儋耳縣,珠崖、儋耳2縣均隸屬於合浦郡,督於交州。加強了東漢王朝與黎族先民的聯系。 三國時期,吳赤烏年間(238~251)在雷州半島設立珠崖郡(治今廣東徐聞),領徐聞、朱盧、珠官3縣,屬高州管轄,對海南島實行「遙領」。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 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時儋耳歸附俚僚首領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請命於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書》均載「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峒」,是為「海南」一詞的最早記載。崖州設置,此事意義重大。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歷代州郡治所均設在大陸,對海南地區只是「遙領」而已。至南朝梁時,始在海南本土設置崖州,有效地管轄海南島全境。 西漢至南北朝,大概經歷了始置、罷棄、遙領、重建的過程。西漢王朝在海南開郡設縣,雖經殘暴手段實現,但從歷史上看,這無疑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但由於封建統治治理政策失誤和中原多亂,海南又長期處於自治的狀態。特別是南朝梁時,在廢儋耳郡歸附俚人首領冼夫人達千餘峒的基礎上重建崖州,這對後來歷代中央王朝有效統治海南有著重要的意義。 4.明清時期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同年十月,海南島改乾寧安撫司為瓊州府,並改吉陽軍為崖州,南寧軍為儋州,萬安軍為萬州,3州隸於瓊州府,仍屬廣西。不久又將南建州改為定安縣。洪武二年六月,海南州府改隸於廣東省。從此,海南島歸廣東省管轄。 洪武九年,海南島屬廣東布政使司海南道。當時領縣情況是: 瓊州府領瓊山、澄邁、臨高、定安、文昌、樂會、會同7縣;儋州領宜倫、昌化2縣;萬州領萬寧、陵水2縣;崖州領寧遠、感恩2縣。海南島1府3州13縣。 正統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倫縣並入儋州,崖州附郭寧遠縣並入崖州,萬州附郭萬寧縣並入萬州,也就是說,州治所在地的縣,歸並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機構重疊。瓊州府領3州10縣,並成了明代的定製。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 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 瓊州府(治今海口市),領1州8縣:瓊山(治今海口市)、澄邁(治今澄邁縣東北)、定安(治今定安縣)、文昌(治今文昌市)、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高縣)、儋州(治今儋州市西北)。 崖州直隸州(治今三亞市西北),崖州歸隸瓊州府,光緒三十一年(1905)升為直隸州。領4縣:感恩(治今東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縣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縣)、萬州(治今萬寧市)。萬州光緒三十一年降州為縣。 清代在海南設府,轄3州10縣,故史稱「十三州縣」。清末改設一府,1直隸州,1州,11縣。 5.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1914年萬州改萬寧縣)、昌江(因與浙江省昌化縣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元年(1912),海口所改稱鎮。民國十五年脫離瓊山縣建市。 民國十年廢道制。民國二十一年,曾擬劃為特別行政區,但未實行。當時行政區稱為瓊崖,直隸於廣東省。 民國二十一年八月改「撫黎局」為「撫黎專員公署」,加強對黎族地區的統治。民國二十四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把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區劃分為白沙、保亭、樂東3縣,推行鄉保甲里制。 據許崇灝《瓊崖志略》記載,當時白沙縣是析原儋縣屬的雅叉、白沙、元門、龍頭、炳邦峒;昌化縣屬的霸王、烏烈、大坡、保平、馮虛峒;感恩縣屬的吳什峒;陵水縣屬的南流、十萬峒;定安縣屬的新市、營根鋪、加釵、小水峒和思河圖;崖縣屬的紅毛上、下峒和道裁、紅茂村;瓊山縣屬的加泉、林灣峒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保亭縣是析原崖縣屬的首弓、三弓、不打、六羅、抱龍、同甲、水滃峒;陵水縣屬的保亭、五弓、六弓、七弓、烏牙峒和嶺門、白石圖;萬寧縣屬的稅司、南橋、西峒、北峒;樂會縣屬的竹根、太平、加曹峒和合水圖;定安縣屬的船埠、南引、加冬圖和母瑞山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樂東縣(當時又叫樂安縣)是析原昌化縣屬的七差;感恩縣屬的東方、馬隆、雞叨、峨差、峨逆、抱由、甲中、峨溝;崖縣屬的樂安、多澗、抱善、抱江、龍鼻、潭寨、多港、頭塘、萬沖、番陽峒等山區合並而成。 6.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海南島的建置為行政區,1951年設行政公署,駐海口市。在島的南半部地區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駐保亭縣沖山鎮(今五指山市沖山鎮)。 1950年5月海南島宣告解放,成立海南軍政委員會,實行軍事管制。 次年4月,成立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改稱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職權。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區革命委員會,實行「一元化」領導,1976年10月改稱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北部的海口、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行政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省實行省直接管轄市縣的體制。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建置沿革情況: 1948年6月五指山地區解放,1949年3月成立「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下轄白沙、保亭、樂東3縣,行政委員會駐白沙縣毛貴(今五指山市毛陽鎮)。1950年遷駐加釵,同年八月遷駐番陽,直轄白沙、保亭、樂東、瓊中4縣,屬瓊崖人民政府領導。1951年1月撤銷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專署級),區人民政府駐樂東縣抱由鎮,行政區劃包括樂東、白沙、保亭、瓊中、東方等5縣,共16個區、132個鄉。1953年自治區首府駐地由抱由鎮遷駐保亭縣。1954年,將原屬海南行政區的崖縣、陵水兩縣劃歸自治區管轄,范圍擴大到7個縣,32個區,459個鄉。1955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改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58年9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7縣共成立56個政社合一的農村人民公社。同年12月自治州人民政府遷至海口同海南行署合署辦公。又將州內原284個鄉(鎮)並為107個大鄉(鎮),並在此基礎上合並大縣,將原州轄7個縣並為4個,由昌感、東方和白沙的一部分合並為東方大縣,保亭、陵水、崖縣及萬寧的興隆農場合並為榆林縣,瓊中縣及白沙的部分地區合並為瓊中縣,樂東縣和崖縣、東方、昌感等縣的部分合並為樂東大縣。1959年至1961年又先後恢復原7縣建置,並從東方大縣分出一部分地區成立昌江縣。1961年11月恢復自治州行政機構,州政府搬回通什鎮。 1984年崖縣撤縣建三亞市,1987年設立通什市。自治州管轄七個縣兩個市。 1987年12月,因建省辦經濟特區的需要,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在自治州內建立了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黎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通什市為縣級市,兩市繼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 海南各市縣體制變化較大的有: 海口市。2002年9月16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海口市調整行政區劃。 根據國務院的批復,撤銷原瓊山市和原海口市秀英區、新華區、振東區,以原瓊山市和原海口市行政區域為「版圖」,設立海口市秀英區、龍華區、瓊山區和美蘭區。2003年1月1日海口市四個區正式掛牌。 屯昌縣。新建縣,前身是1948年由澄邁縣的第二區(今西昌鄉)、瓊山縣的第二區(今新興鎮、大同鄉、屯昌鎮、黃嶺鎮、藤寨鄉、南坤鎮)組成新民縣,1949年2月又將原定安縣的南呂、烏坡、楓木、北海、嶺門鄉成立定西特別區(相當於縣級建置),1950年5月,定西特別區並入新民縣。因同遼寧新民縣重名,1952年國務院為了便於管理,遂將海南新民縣以治所之名,更名為屯昌縣。 瓊海市。海南歷史上未有瓊海的建置。195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由瓊東、樂會兩縣合並而成。因地處瓊州東海岸,故取瓊海為縣名。1992年11月,撤縣建瓊海市(縣級)。 儋州市。1993年3月,撤儋縣建儋州市(縣級)。 文昌市。1995年11月,撤文昌縣建市(縣級),駐文城鎮。1997年文昌市府部分遷往清瀾鎮。 萬寧市。1996年8月,撤萬寧縣建市(縣級)。 三亞市。前身是崖縣,縣城駐崖城,1954年10月遷至三亞鎮。1984年5月以崖縣行政區域設立三亞市(縣級),因治所得名。1987年12月,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 五指山市。原稱通什市,通什市是新設縣級行政區域。原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駐地,當時稱作通什鎮。1987年1月由保亭、瓊中、樂東三縣劃鄉析鎮組成。2001年7月改稱五指山市。 東方市。1952年將原昌感、樂東、白沙、儋縣部分地區劃入建立東方縣。境內有東方、中方、西方三村,當時設治於東方村,故得名東方縣。1958年將昌感、東方、白沙三縣合並為東方縣(稱東方大縣),治所先設在寶橋(叉河),1960年遷八所。1962年分縣,恢復白沙縣,復立昌江縣。1987年12月建立東方黎族自治縣,1997年3月撤縣建市。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設縣始於1948年2月,由中共瓊崖特委設置。1949年3月並入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1952年劃鄰縣部分地區復置瓊中縣。因位於海南中部得名。1987年12月,建立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9008.htm
F. 海南屯昌烏坡軍坡節
有什麼問題么?在農歷二月十三那一天舉辦這個節。軍坡節時,村中版都要選一個較大的場權地來「裝軍」演戲,販售土特產。
軍坡分「公期」和「婆期」,主要是祭祀祖先和歷史人物的民俗活動。鄉村的「公期」和「婆期」時間不一致,各自供奉神主也不同,一般以一鄉或一村為單位,每到公期或婆期的軍坡節,村民必大搞祭祀,扛供奉的公祖婆祖巡村,請親朋好友來家中作客,不論是認識與否,只要過了門的就是客了,招呼十分熱情,甚至勝過春節年飯。村中組織來的舞獅舞燈隊到各家中去拜祭,敲鑼打鼓,熱鬧非常。入夜,各家各戶湊份子請戲班劇團來上演瓊劇,連續幾晚,大過戲癮。
G. 屯昌有哪些歷史文化
明,清皇宮(紫禁城在北京,沉陽故宮),頤和園,長城,廟天上
承德避暑山內庄和外八廟,平遙古容城,周口店
>麗江古城,古典園林蘇州,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武當山大足石刻古建築,莫高窟,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
龍門石窟,孔林孔府,孔廟曲阜,明,清帝王陵(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青城山 - 都江堰 />古村落,雲岡石窟,高句麗王城,墓葬,澳門歷史城區殷墟
H. 查一下海南歷史
1.唐虞至南北朝
唐虞時代,海南島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為揚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統一嶺南廣大地區,在南方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並將中原幾十萬人遷徙其地。其時,海南島為象郡之外徼。秦漢之交,中原戰亂,秦龍川令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南越國勢力遍及海南島。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
元帝初元三年(前46)春又罷珠崖郡,下詔放棄珠崖郡,設置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郡。
在西漢時期,從漢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設縣,至漢元帝初元三年罷棄,前後歷時65年,海南島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的。
東漢建武十九年癸卯(43),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往來南海,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屬合浦郡,而省朱盧縣。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丁卯(67)又復置儋耳縣,珠崖、儋耳2縣均隸屬於合浦郡,督於交州。加強了東漢王朝與黎族先民的聯系。
三國時期,吳赤烏年間(238~251)在雷州半島設立珠崖郡(治今廣東徐聞),領徐聞、朱盧、珠官3縣,屬高州管轄,對海南島實行「遙領」。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
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時儋耳歸附俚僚首領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請命於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書》均載「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峒」,是為「海南」一詞的最早記載。崖州設置,此事意義重大。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歷代州郡治所均設在大陸,對海南地區只是「遙領」而已。至南朝梁時,始在海南本土設置崖州,有效地管轄海南島全境。
西漢至南北朝,大概經歷了始置、罷棄、遙領、重建的過程。西漢王朝在海南開郡設縣,雖經殘暴手段實現,但從歷史上看,這無疑是一種歷史的進步。由於此後治理政策失誤和中原多亂,海南長期處於自治的狀態。南朝梁時,在廢儋耳郡歸附俚人首領冼夫人達千餘峒的基礎上重建崖州,這對後來歷代中央王朝有效統治海南有著重要的意義。南宋末年,因逃避戰亂,幾十萬閩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現在的海南島,帶來了閩南文化。同時莆田文化發達,考中致仕遍布中原,朝廷派官到海南任職也多數是莆田人,任職滿後定居在海南。
4.明清時期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同年十月,海南島改乾寧安撫司為瓊州府,並改吉陽軍為崖州,南寧軍為儋州,萬安軍為萬州,3州隸於瓊州府,仍屬廣西。不久又將南建州改為定安縣。洪武二年六月,海南州府改隸於廣東省。從此,海南島歸廣東省管轄。
洪武九年,海南島屬廣東布政使司海南道。當時領縣情況是: 天涯海角瓊州府領瓊山、澄邁、臨高、定安、文昌、樂會、會同7縣;儋州領宜倫、昌化2縣;萬州領萬寧、陵水2縣;崖州領寧遠、感恩2縣。海南島1府3州13縣。
正統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倫縣並入儋州,崖州附郭寧遠縣並入崖州,萬州附郭萬寧縣並入萬州,也就是說,州治所在地的縣,歸並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機構重疊。瓊州府領3州10縣,並成了明代的定製。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
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瓊州府(治今瓊山市府城鎮),領1州8縣:瓊山(治今府城鎮)、澄邁(治今澄邁縣東北)、定安(治今定安縣)、文昌(治今文昌市)、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高縣)、儋州(治今儋州市西北)。
崖州直隸州(治今三亞市西北),崖州歸隸瓊州府,光緒三十一年(1905)升為直隸州。領4縣:感恩(治今東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縣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縣)、萬州(治今萬寧市)。萬州光緒三十一年降州為縣。
清代在海南設府,轄3州10縣,故史稱「十三州縣」。清末改設一府,1直隸州,1州,11縣。
5.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1914年萬州改萬寧縣)、昌江(因與浙江省昌化縣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元年(1912),海口所改稱鎮。民國十五年脫離瓊山縣建市。
1931年2月13日,撤銷海口市,復歸瓊山縣。
民國十年廢道制。民國二十一年,曾擬劃為特別行政區,但未實行。當時行政區稱為瓊崖,直隸於廣東省。
民國二十一年八月改「撫黎局」為「撫黎專員公署」,加強對黎族地區的統治。民國二十四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把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區劃分為白沙、保亭、樂東3縣,推行鄉保甲里制。
據許崇灝《瓊崖志略》記載,當時白沙縣是析原儋縣屬的雅叉、白沙、元門、龍頭、炳邦峒;昌化縣屬的霸王、烏烈、大坡、保平、馮虛峒;感恩縣屬的吳什峒;陵水縣屬的南流、十萬峒;定安縣屬的新市、營根鋪、加釵、小水峒和思河圖;崖縣屬的紅毛上、下峒和道裁、紅茂村;瓊山縣屬的加泉、林灣峒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保亭縣是析原崖縣屬的首弓、三弓、不打、六羅、抱龍、同甲、水滃峒;陵水縣屬的保亭、五弓、六弓、七弓、烏牙峒和嶺門、白石圖;萬寧縣屬的稅司、南橋、西峒、北峒;樂會縣屬的竹根、太平、加曹峒和合水圖;定安縣屬的船埠、南引、加冬圖和母瑞山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樂東縣(當時又叫樂安縣)是析原昌化縣屬的七差;感恩縣屬的東方、馬隆、雞叨、峨差、峨逆、抱由、甲中、峨溝;崖縣屬的樂安、多澗、抱善、抱江、龍鼻、潭寨、多港、頭塘、萬沖、番陽峒等山區合並而成。
世紀大橋6.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海南島的建置為行政區,1951年設行政公署,駐瓊山。在島的南半部地區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駐保亭縣沖山鎮(今五指山市沖山鎮)。
1950年5月海南島宣告解放,成立海南軍政委員會,實行軍事性管制。 次年4月,成立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改稱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職權。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區革命委員會,實行「一元化」領導,1976年10月改稱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北部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行政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省實行省直接管轄市縣的體制。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建置沿革情況:
1948年6月五指山地區解放,1949年3月成立「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下轄白沙、保亭、樂東3縣,行政委員會駐白沙縣毛貴(今五指山市毛陽鎮)。1950年遷駐加釵,同年八月遷駐番陽,直轄白沙、保亭、樂東、瓊中4縣,屬瓊崖人民政府領導。1951年1月撤銷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專署級),區人民政府駐樂東縣抱由鎮,行政區劃包括樂東、白沙、保亭、瓊中、東方等5縣,共16個區、132個鄉。1953年自治區首府駐地由抱由鎮遷駐保亭縣。1954年,將原屬海南行政區的崖縣、陵水兩縣劃歸自治區管轄,范圍擴大到7個縣,32個區,459個鄉。1955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改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58年9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7縣共成立56個政社合一的農村人民公社。同年12月自治州人民政府遷至海口同海南行署合署辦公。又將州內原284個鄉(鎮)並為107個大鄉(鎮),並在此基礎上合並大縣,將原州轄7個縣並為4個,由昌感、東方和白沙的一部分合並為東方大縣,保亭、陵水、崖縣及萬寧的興隆農場合並為榆林縣,瓊中縣及白沙的部分地區合並為瓊中縣,樂東縣和崖縣、東方、昌感等縣的部分合並為樂東大縣。1959年至1961年又先後恢復原7縣建置,並從東方大縣分出一部分地區成立昌江縣。1961年11月恢復自治州行政機構,州政府搬回通什鎮。
1984年崖縣撤縣建三亞市,1987年設立通什市。自治州管轄七個縣兩個市。
1987年12月,因建省辦經濟特區的需要,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在自治州內建立了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黎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通什市為縣級市,兩市繼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
1994年1月24日,瓊山撤縣設市。
2001年7月,通什市更名為五指山市(縣級)。
2002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復《海口調整行政區劃》,瓊山市並入海口市。
海南各市縣體制變化較大的有:
瓊山市。1994年1月24日,瓊山撤縣設市(縣級)。2002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復《海口調整行政區劃》,瓊山市並入海口市。
屯昌縣。新建縣,前身是1948年由澄邁縣的第二區(今西昌鄉)、瓊山縣的第二區(今新興鎮、大同鄉、屯昌鎮、黃嶺鎮、藤寨鄉、南坤鎮)組成新民縣,1949年2月又將原定安縣的南呂、烏坡、楓木、北海、嶺門鄉成立定西特別區(相當於縣級建置),1950年5月,定西特別區並入新民縣。因同遼寧新民縣重名,1952年國務院為了便於管理,遂將海南新民縣以治所之名,更名為屯昌縣。
瓊海市。海南歷史上未有瓊海的建置。195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由瓊東、樂會兩縣合並而成。因地處瓊州東海岸,故取瓊海為縣名。1992年11月,撤縣建瓊海市(縣級)。
儋州市。1993年3月,撤儋縣建儋州市(縣級)。
文昌市。1995年11月,撤文昌縣建市(縣級),駐文城鎮。1997年文昌市府部分遷往清瀾鎮。
萬寧市。1996年8月,撤萬寧縣建市(縣級)。
三亞市。前身是崖縣,縣城駐崖城,1954年10月遷至三亞鎮。1984年5月以崖縣行政區域設立三亞市(縣級),因治所得名。1987年12月,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
五指山市。原稱通什市,通什市是新設縣級行政區域。原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駐地,當時稱作通什鎮。1987年1月由保亭、瓊中、樂東三縣劃鄉析鎮組成。2001年7月改稱五指山市。
東方市。1952年將原昌感、樂東、白沙、儋縣部分地區劃入建立東方縣。境內有東方、中方、西方三村,當時設治於東方村,故得名東方縣。1958年將昌感、東方、白沙三縣合並為東方縣(稱東方大縣),治所先設在寶橋(叉河),1960年遷八所。1962年分縣,恢復白沙縣,復立昌江縣。1987年12月建立東方黎族自治縣,1997年3月撤縣建市。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設縣始於1948年2月,由中共瓊崖特委設置。1949年3月並入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1952年劃鄰縣部分地區復置瓊中縣。因位於海南中部得名。1987年12月,建立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I. 海南有什麼歷史呢
遠古到唐代
據明代《正德瓊台志》記載,海南島在唐虞三代稱為「南服荒繳」(繳:邊界),在秦代稱為「越郡外境」。這說明海南島在當時為祖國轄區荒遠的邊界。海南島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於中國最南端。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治今瓊山)、儋耳郡(治今儋州)。屬交州刺史管轄。這是海南島歸入中國版圖最早的兩個行政地名,標志著中央政權對海南島直接統治的開始。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西晉時,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
南北朝時,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
唐代改郡為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儋耳郡為儋州。治所仍在義倫縣。設崖州、儋州、振州、萬安州、瓊州等5個州共22個縣,統屬嶺南道管轄。海南簡稱「瓊」系來源於唐代的瓊州 ,屬嶺南道。後屬南漢。
宋元時期
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平南漢。宋代,設一州和三個軍,瓊州領五縣,南寧軍領3縣,萬安軍領2縣,吉陽軍領3鎮,自始總領海南地區。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為瓊州路軍民安撫司。元文宗天歷二年(公元1329年),又改為乾寧軍民安撫司。不久,升定安縣為南建州。元惠宗至正末年,海南改隸廣西行中書省。
明清時期
明代海南設瓊州府,領儋、萬、崖三州10個縣。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襲明代。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年)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初承襲明制,西沙群島(時稱「千里長沙」)和南沙群島(時稱「萬里石塘」)隸屬於瓊州府的萬州管轄。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瓊州府(治今瓊山府城),領1州8縣:瓊山(治今府城)、澄邁(治今老城鎮)、定安(治今定城鎮)、文昌(治今文城鎮)、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城鎮)、儋州(治今中和鎮)。
民國時期
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設瓊崖道於瓊山府城,置道尹治理全島。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海南特別行政區成立,隸屬行政院,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設在海口。
新中國成立時期
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81年,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4月13日,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
海南別稱瓊崖、瓊州,西元前110年,中央政府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屬交州刺史管轄,標志著海南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1988年4月13日,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獨立建省,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正式成立。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
2018年4月13日,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2018年6月3日,經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調研、統籌規劃,決定設立海口江東新區,將其作為建設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點先行區域。
J. 海南省屯昌縣
應該是可以的。以下信息僅供參考,具體咨詢當地的車管所或交警大隊。
報廢的車主可申請使用舊號牌
?你必須注意申請「新車用舊的」三個細節
從2007年7月1日,部公安交通管理局發布了16項便民措施,其中規定,「結束後的生活的機動車輛,車主可以繼續使用原機動車車牌號。
?「新車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老號」嗎?有如下3:00預防措施。
?
1,遵循的車牌號是只適用於同類機型
?
新的車輛申請使用原車的車牌號,新車必須的情況下,同類機型的老車,那就是「一個新的汽車使用舊的,」只有在范圍內同類機型。
?
嗎?二手車,例如,大型客車的黃色車牌,使用原來的車牌號碼,購買一輛新車必須是大型客車,小客車的老字型大小,但也旅行車或轎車「繼承」和不小卡車。
?
2,老字型大小6個月以上不能遵循
?
對於一個新的汽車使用舊的,「還有一點是至關重要的,那就是當你申請一個新購買的車輛登記,可以申請繼續使用原機動車車牌號,但它必須是自車輛報廢回收處理程序從應用程序六個月內,否則,超過6個月的期限為原業主沒有提出繼續使用該應用程序的機動車號牌,車輛恢復。
?
3號等級所有權應為3年(含)以上
?
僱主的車輛的車牌號應為3年(或以上)。這是申請「新車使用老號」必須具備的重要條件。
?
涉及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或者事故的待審,或不申請注銷登記的,車輛所有人不得申請使用原車牌號的機動車報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