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歐陽什麼

歷史人物歐陽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27 23:20:38

⑴ 歐陽姓氏的歷代名人

1、歐陽建

歐陽建,字堅石,冀州人,石崇之甥。西晉渤海南皮人,卒於晉永康元年,年三十餘歲。歐陽建的《言盡意論》,雖然很短,但是,明確地說明了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的基本原則反映論。

在當時玄學貴無論的影響下,很多人都主張言不盡意,這些人就是歐陽建所說的「雷同君子」。在這篇論文中,歐陽建首先明確地肯定了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客觀性。

2、歐陽詢

歐陽詢,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

歐陽詢不僅是一代書法大家,還是位書法理論家,他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總結出練書習字的八法,歐陽詢所撰《傳授訣》、《用筆論》、《八訣》、《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學書的經驗總結,比較具體地總結了書法用筆、結體、章法等書法形式技巧和美學要求,是中國書法理論的珍貴遺產。

3、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歐陽修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導詩文革新運動,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義文風和詩風,取得了顯著成績。

由於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創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於唐代的韓愈。他薦拔和指導了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散文家,對他們的散文創作發生過很大影響。他的平易文風,還一直影響到元、明、清各代。

4、歐陽詹

歐陽詹(公元755-800年),字行周,福建晉江潘湖歐厝人,祖父歐陽衍溫州長史父歐陽昌博羅縣丞,妻林萍(林蘊妹),歐陽詹著有《歐陽行周文集》8卷。

歐陽詹生活在安史之亂後的中唐,一生沒有離開國子監四門助教這個官職。歐陽詹的祖先在唐代初年由江西遷到晉江,傳至歐陽詹為六世孫。歐陽詹的祖父、父親、兩個大哥都是唐代閩越的地方官吏。

5、歐陽歙

歐陽歙,生卒不詳,字正思,東漢政治家。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六年拜相,任大司徒。雖然頗有名聲,但歐陽歙為人不知自愛,依靠自己的權位,貪得無厭。一次,光武帝派遣謁者清查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土地,結果查出歐陽歙在汝南郡長任內,測量田畝作弊,貪污千餘萬錢,被捕下獄。

歐陽歙的學生平原人禮震,年紀才十七歲,要求代替歐陽歙一死。而劉秀毫不動搖,歐陽歙最後終於死在獄中,法律的尊嚴也得到維護。

⑵ 古代名人歐陽啥

歷史上姓歐陽的名人:
帝王將相

歐陽宰勛在(前333—前)稱王,
歐陽偉在(公版元前313—)稱帝,權
歐陽鴻業在(公元前301—)(—稱帝),
歐陽海宇在(公元前291—)稱帝,
歐安朱在(公元前261—)(—稱帝),
歐陽搖在(公元前232—)稱帝,
歐陽昭襄在(公元前185.9—稱帝,
歐陽建前176—前163(—稱帝)。

歐陽生:名容,字和伯。漢千乘(今山東廣饒縣)人,曾從伏生學今文《尚書》,為博士,授倪寬。他的後代也多出學者,其曾孫曰高、高孫地余,地余孫曰歙,連續八代均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書》為特長,因此《尚書》世有歐陽氏學。

歐陽歙(公元前35年——39年)字正思,漢千乘(今山東廣饒縣)人。東漢光武帝宰相。後又遷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書育人,任用賢才,頗有政績。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

歐陽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書法家。
歐陽通(公元620——691年):字通師,一字通之。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詢之子。唐武則天宰相。

文學藝術方面:

歐陽修、歐陽玄、歐陽建、歐陽山、歐陽中石、歐陽一葉、歐陽繼修、歐陽鋒、歐陽詹、歐陽通

⑶ 歐陽家族有哪些歷史故事

這個問題涉及到歐陽這個姓氏的起源,詳解如下:
1、歐陽姓氏起源:

歐陽姓為漢族姓氏,根據《姓氏考略》記載:"越王無疆之次子封於烏程歐余山之陽,後有歐氏、歐陽氏、歐侯氏,望出平陽。"由此可見歐氏和歐陽氏都是越王無疆的第二房子孫,而越王無疆則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
追溯上去,歐陽姓還是黃帝的後裔。越王勾踐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2079年(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於會稽。黃帝長於姬水,以水為姓。
2、姓氏起源考證:
歐陽(ōu yáng )姓源流單純,出自姒姓,與歐陽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兒子無余,被封於會稽,建立了越國,為諸侯國。到春秋的時候被吳國給滅掉了。十九年後,勾踐又復國。到勾踐六世孫無疆為越王的時候。被楚國所滅,無疆的次子蹄被封於烏程歐余山的南部,以山南為陽,所以稱為歐陽亭侯,無疆的支庶子孫,於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歐陽、歐侯三個姓氏。
得姓始祖:無疆。歐陽氏是春秋時代著名的越王勾踐的後裔。歐陽氏與歐(區)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無疆的子孫,而越王無疆,則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歐陽氏的得姓,大約有2000年的歷史。根據《路氏》上的記載說,越王無疆的次子,被封於烏程歐余山的南邊,後代中有歐氏,歐陽氏。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的記載,歐陽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於會稽,傳至越王無疆時,為楚國所滅,無疆的兒子蹄,改封烏程歐余山南方,為歐陽亭侯,子孫就以歐陽為氏。據《郡望百家姓》記載,歐陽氏望族居於渤海郡,就是現在的河北省滄縣。由此可見,歐陽氏和歐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無疆的子孫,而越王無疆,根據考證,則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換言之,歐陽氏和歐的得姓歷史,大致2000年。故歐陽氏後人尊無疆為歐陽姓的得姓始祖。

⑷ 姓歐陽的名人

歐陽(ōu yáng )姓: 編輯本段歐陽姓名人
1、歐陽宰勛在(前333—前)稱王, 2、歐陽偉 在(公元前313—)稱帝,
3、歐陽鴻業 在(公元前301—)(—稱帝), 4、歐陽海宇 在(公元前291—)稱帝, 5、歐安朱 在(公元前261—)(—稱帝), 6、歐陽搖 在(公元前232—)稱帝, 7、歐陽昭襄 在(公元前185.9—稱帝, 8、歐陽建 前176—前163 (—稱帝)。 9、歐陽生 10、歐陽歙11、歐陽建 12、歐陽詢 13、歐陽通

14、歐陽詹 15、歐陽修 16、歐陽玄 17、歐陽予倩 18、歐陽繼修 19、歐陽鋒 20、歐陽自遠: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21、歐陽予:中國科學院院士 22、央視主持人歐陽夏丹。 23、央視主持人歐陽智薇 24、著名表演藝術家、電影教育家歐陽儒秋,1918年9月7日生,安徽蕭縣人。1937年參加第五戰區青年軍團,隨後參加抗敵演劇二隊任演員,開始從事抗日救亡和**戲劇運動,演出《壯丁》、《八百壯士》等劇目。 歐陽姓歌手25、歐陽靖26、歐陽漢聲27、歐陽羽臣28、歐陽江岸29、歐陽大龍30、歐陽勇31歐陽勇征…… 32歐陽輝33歐陽海華34歐陽德勛35歐陽菲菲36歐陽玲玲37歐陽明琪……娛樂明星38歐陽震華39歐陽奮強 40歐陽龍 中國人民解放軍歐陽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41歐陽文中將 歐陽文(1912-2003),湖南省平江縣人。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3年6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42歐陽毅中將 歐陽毅(1910-——),湖南省宜章縣人。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歐陽平少將 歐陽平(1916-——),江西省興國縣人。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離休後,又拿起了筆。兒童團的天真、紅校受訓的樂趣、長征中的坎坷、延安聖地的榮耀、敵後抗戰的艱險、淮海戰場的勝利、上海工作的繁忙、接受勛章的激動、黃海之濱的波濤、西域雪山的足跡……一一在筆端流瀉。短短十年出版有《敵後戰歌》、《清晨漫曲》、《奮斗到底》(上下集)等50多萬字的回憶錄和詩集,並堅持練習書法,先後在報刊上發表了20多幅書法作品。 43歐陽奕少將 歐陽奕(1912-1987),江西省安福縣人。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7年7月14日因病逝世,終年75歲。 44歐陽家祥少將 歐陽家祥(1909-1980),江西省吉安縣固江鎮人。1929年在當地參加農民運動。1931年6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湘贛獨立師第一團俱樂部主任,1933年起任紅8軍22師文書、營部書記,紅17師49團偵察排排長,第50團司令部參謀兼通信主任。參加了湘贛革命根據地地反「圍剿」。1934年8月隨紅六軍團西征。10月與紅三軍會師參加了龍家寨戰斗和開闢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斗爭。 1935年11月隨紅二、六軍團主力參加長征,任紅6軍團17師51團營長、團參謀長、團長,第16師參謀長。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後,任紅六軍司令部偵察科科長。1936年入紅軍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20師359旅718團參謀長,參加了晉西北收復七城戰斗。1940年起,先後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一旅參謀長、副旅長,擔負保衛中央領導機關,保衛和建設陝甘寧邊區的作戰和生產任務。1945年,隨八路軍南下第二梯隊挺進湘粵邊。 解放戰爭時期,赴東北任遼西保安司令部司令員、熱遼軍分區司令員,領導建立政權,肅清土匪,擴大武裝,建立解放區。1949年,任熱河軍區副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遼東軍區副司令員,東北軍區空軍參謀長。1952入軍事學院學習。1954年畢業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4軍第一副軍長、軍長。1957年,任第二十兵團參謀長。1958年後,任高等軍事學院高級系副主任,防化學兵學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防化兵部顧問。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0年8月3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1歲。 政治人物 45歐陽欽、46歐陽武、47歐陽海、48歐陽自遠、49歐陽吟、50歐陽勇51歐陽勇明52歐陽永53歐陽永明 54歐陽明高55歐陽堅56歐陽龍57歐陽淞 體育人物 58歐陽鯤鵬59 歐陽貴景 --60歐陽若熙 61歐陽若曦----62歐陽嘵光63 歐陽嘵芳-- 64歐陽耀沖--65歐陽靜玲 文化藝術 66歐陽德、67歐陽楚翁、68歐陽澈、69歐陽長法、70歐陽斌元、71歐陽彬、72歐陽鐸、 73歐陽中石(中國最著名書法家之一)74歐陽予倩 其他名人 75歐陽庚 76歐陽敏盛 77歐陽祥山 78歐陽明 79歐陽旭 80歐陽潔 81歐陽仲謀 82歐陽德 83歐陽知 84歐陽衛民 85歐亞平 86歐通國 87歐廣 88歐廣源 89歐建強 90歐兆倫 91歐震 92歐陽謙 93歐陽文 94歐陽武 95歐宗清 96歐陽耀沖 97歐陽日 98歐陽日平 99歐陽通 100歐陽若熙 101歐陽常林 102歐陽元和103歐陽華金104歐陽龍

⑸ 歷史上歐陽氏有哪些名人

歐陽生:名容,字和伯。漢千乘(今山東廣饒縣)人,曾從伏生學今文《尚書》,為博士,授倪寬。他的後代也多出學者,其曾孫曰高、高孫地余,地余孫曰歙,連續八代均為博士,世

代以研究《尚書》為特長,因此《尚書》世有歐陽氏學。

歐陽歙(公元前35年——39年)字正思,漢千乘(今山東廣饒縣)人。東漢光武帝宰相。為人廉恭禮讓,以祖傳「伏生尚書」任博士。王莽時任長社宰,後投更始劉玄任原武令。東漢建立後任河南尹,封波陽侯,後又遷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書育人,任用賢才,頗有政績。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摘自《中國歷代宰相志》第35頁)。

歐陽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書法家。少孤,江總以故人子私養之。自少敏悟絕人,總數以書記。每讀輒,目盡數行,遂博通經史。陳辟為東閣祭酒、五禮學士。陳亡入隋為太常博士。唐高祖征時,數以游。既即位,擢累給事中。素工書翰,飛白尤妙。初效羲之書,後險勁過之。因自名其體,尺牘所傳,人以為寶。高麗常遣使求之。帝嘆曰:「詢之名遂滿夷狄耶!」常見索靖所書碑,觀之去數步復返。及疲遂布坐其下,三日乃得去。貞觀初,歷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大學士、銀青光祿大夫,時太宗置弘文館,精選文學士。詢同虞世南、姚思廉、蔡允、蕭德言等入直商榷政事,夜分乃罷,寵遇至渥,乃令。中書韓約、尚書高世廉等。訪遍袁、吉、衡三州歐陽氏宗派,自晉渡江,同是一宗,撰成譜表,貞觀三年敕付之。又奉詔書九成宮醴泉銘,字體清勁,至今為寶於世。並撰有《文藝類聚》百餘卷及諸碑竭甚富。封渤海郡男,食邑五百戶,賜紫金魚袋,贈越州都督。卒年八十五,敕葬長沙鄉書堂山。夫人徐氏,生四子:長卿、肅、倫、通。《唐書》有傳。

歐陽通(公元620——691年):字通師,一字通之。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詢之子。唐武則天宰相。曾任中書舍人、殿中監、夏官尚書等職,封渤海子。武則天天壽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禮卿兼判納言事。初拜蘭台郎,遷駕部郎中。儀鳳中,遷中書舍人,懷州刺史,衛尉卿。居母喪,詔奪哀,每入朝徙跣及門,夜值籍蒿以寢,非公事不語,還家輒號慟,年飢未克,葬。居廬四年,不釋服。冬月,家人以氈絮潛置席下,通覺,即撤去。累遷殿中監、兵部尚書、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祿大夫,封渤海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則天天壽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禮卿兼判納言事。輔政月余,會則天武後,欲廢中宗立武承嗣,獨立不語,灑淚進諫。忤旨被害。神龍初,奉敕清雪。復官爵,還家產,特立廟祀蔭。一子官爵繼嗣。通早孤,母徐教以書父書。懼其墮業,嘗余錢使市父遺跡。通乃刻意臨摹數年,書亞於詢。父子齊名,號大小歐陽體。晚自矜重,以狸毫為筆,伏以兔毫,管皆犀象,非是未嘗書。夫人胡氏,生子三:幼明、幼讓、幼咸(因員公子、從弟歐陽韶配王氏無出,承父命特出繼福建晉江潘湖歐陽韶為嗣)。《唐書》有傳。(摘自《中國歷代宰相志》第199頁)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八大家」。

⑹ 叫歐陽什麼的歷史人物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版永豐縣)人,北權宋政治家、文學家,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天聖八年進士。以翰林學士修《新唐書》。英宗時,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文忠。有《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篇》。汲古閣本有《六一詞》,略同《近體樂府》。歐陽修自幼喜愛讀書,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少年習作詩賦文章,文筆老練,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興的希望,曾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子不必擔憂家貧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僅可以創業光宗耀祖,他日必然聞名天下。」歐陽修的散文內容充實,形式多樣。無論是議論,還是敘事,都是有為而作,有感而發。
歐陽詢(557年-641年),字信本,唐代書法家。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楷書字體,成為後來學習書法者經常模仿的對象。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楷書《蘭亭記》行書有《行書千字文》。

⑺ 姓歐陽的英雄有那些

歐陽偉 在(公元前313—)稱帝,
歐陽生:名容,字和伯。西漢千乘人,曾從伏生學今文《尚書》,為博士,授倪寬。他的後代也多出學者,其曾孫孫高、高孫地余均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書》為特長,因此《尚書》世有歐陽氏學。
歐陽歙:字正思,樂安千乘(今山東省高青東北)人。東漢光武帝宰相。為人廉恭禮讓,以祖傳「伏生尚書」任博士。王莽時任長社宰,後投更始劉玄任原武令。東漢建立後任河南尹,封波陽侯,後又遷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書育人,任用賢才,頗有政績。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
歐陽建:西晉哲學家,字建朝,堅石,渤海南皮(今河北省南皮)人。歷任尚書郎、馮翊(今陝西大荔)太守,甚得時譽,後來被趙王司馬倫所害。他曾提出「言盡意」的學說,認為「形不待名而圓方已著,色不俟稱而黑白已彰」,客觀世界是離開人的概念和語言而獨立存在的,但語言概念又是人們用以說明客觀世界的工具。他說: 「誠以理得於心,非言不暢,物定彼,非名不辨。」駁斥了當時玄學家「言不盡意」的論點,即認為語言概念無法表達事物真相的一種看法。著作有《言盡意論》,載於唐朝人纂集的《藝文類聚》卷十九。
歐陽詢:唐國唐州臨湘人,入唐官至弘文館學士,善書法,初學王羲之,八體盡能。後又做過太子率更令,故世稱其書體為率更體。流傳的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等。參與編纂《藝文類聚》一百卷。
歐陽通:字通師,唐氏潭州臨湘(今湖南省長沙)人,歐陽詢之子。官蘭台令,儀鳳中累遷中書舍人,封渤海公,天授初轉司禮卿判納言事,二年為相,--。自幼喪父,母徐氏教其家雖貧,卻能遍購父書,繼父名,號「大小歐陽」。工於楷,盡得父法。晚年頗有矜重,以狸毛為筆,覆以兔毫,犀象骨做管。其傳世作品有《道因法師碑》、《泉男生基志》等。
歐陽詹:字行周(756-800),福建晉江潘湖人。他天賦聰穎,博覽群書,文章詩賦名噪一時,受到泉州刺史薛播、席相及福建觀察使常袞的賞識和鼓勵,上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沖破閩人不願到外地應試做官的習慣。貞元八年(792年),歐陽詹以優異成績榮登進士第二名(榜眼),同榜有賈×、韓愈等名士,時稱「龍虎榜」。貞元十五年(799年),歐陽詹任國子監(即皇家貴族子弟高等學校)四門助教。所以人們尊稱他為「歐陽四門先生」。歐陽詹雖英年早逝,但他才高學博,對福建文教事業有較深遠的影響。《閩政通考》雲,「歐陽詹文起閩荒,為閩學鼻祖」。
歐陽修:字永叔、永明,自號醉翁、六一居士。宋國人。天聖八年中進士甲科,官至參知政事。因議新法與王安石不和,退至潁川。博學多采,以文章聞於世。纂有《毛詩譯本》、《新五代史》、《集古錄》等,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後人輯有《歐陽文忠集》。
歐陽玄:字原功(1283-1357),別號圭齋,元瀏陽人,歐陽萬公後裔。官翰林學士,國子祭酒(主管教育的長官),以文章著名。修《宋史》、《遼史》、《金史》,有《圭齋文集》十六卷。《元史》有傳。
歐陽海:桂陽縣兩路鄉(今歐陽海鄉)人,家赤貧,7歲、8歲隨父砍柴燒炭,分擔家庭生活重擔。1958年,歐陽海剛滿18歲就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軍僅三個月就加入共青團,一年後升任班長,不久又入黨,曾三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評為「五好戰士」,他領導的班也被評為「四好班」。1963年11月 17日,部隊進行野營訓練 歐陽海班擔任收容任務。18日清晨,歐陽海班隨著炮連剛走進衡山某地的兩山夾谷間,遠方就傳來282次列車嗚嗚的汽笛聲,前面部隊按照行軍紀律,都閃到離鐵路4米遠的地方魚貫前進。歐陽海也連忙關照全班:「火車來了,注意安全!」同時,看了看前邊炮兵連的馬匹,也已靠到山邊前進。可是,當龐然怪物般的火車頭呼嘯著沿新月形鐵道突然出現時,炮連最後一匹黑騾馬驚怒了。馭手勒不住野性大發的牲口,被它拖著直往軌道上奔去,當奔至鐵道上時,這匹馱著炮架的騾馬驚惶地橫在鐵道上死也不動了。看到這一情況,火車司機緊急剎車,但由於巨大的慣性,列車仍風馳電掣般前進了一段。四十米、三十米、二十米,眼看馬死車翻人亡的慘禍就要發生,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歐陽海不顧個人安危,以異乎尋常的敏捷,毫不猶豫地沖上鐵軌,使盡全力,把驚呆的烈馬猛往軌道外面推了出去。列車呼嘯而過,安然無恙,而歐陽海卻被捲入車底,左腿壓斷,身受重傷,倒在血泊中。經多方搶救無效,壯烈犧牲,年僅23歲。
歐陽竟無:名漸(1871-1943),字鏡湖,號竟無,江西省宜黃人。近代著名佛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人稱「宜黃大師」。歐陽竟無畢生窮究佛學,初研瑜伽,中研般若,晚精法相唯識,實集佛學之大成。他在《竟無內外學》巨著中提出的「結論後的研究」的方法和「佛教宗教非哲學」、「法相唯識非一」的思想,在當時頗有影響。
歐陽繼修:本名陽翰笙(1902-1992年),原名歐陽本義,字繼修,曾用華漢等筆名。四川高縣人。黃埔軍校教官,黨支部書記。解放後任周恩來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全國文聯副主席。文革中與周揚、夏衍、田漢同時被打為文藝界--四條漢子--。1979年恢復文聯副主席,主持文聯日常工作。在文藝界與茅盾齊名,他與郭沫若一樣,都是四川籍文藝泰斗。寫有社會科學著作2部、中篇小說8部、短篇小說10餘部、電影劇本17 部、話劇8部、詩歌200餘首,著作頗豐。
歐陽予倩:名立袁。湖南瀏陽人,演員、戲劇家。清朝光緒三十三年入日本明治大學商科學習,光緒三十四年改入早稻田大學文科學習。辛亥革命後回國參加新劇同志會、春柳劇社,倡導新劇運動。解放後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中國文學藝術研究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主席及中國舞蹈工作者協會主席。是中國戲劇運動倡導者和話劇的開拓者之一。1962年逝世。著有回憶錄《自我演劇以來》、論文集《一得余抄》以及多個劇本。
歐陽文(1912-2003),湖南省平江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歐陽毅(1910-——),湖南省宜章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湘南起義。
歐陽平(1916-——),江西省興國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由共青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歐陽奕(1912-1987),江西省安福縣人。1929年在家鄉任鄉農民協會委員、鄉蘇維埃政府委員和少先隊隊長。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歐陽家祥(1909-1980),江西省吉安縣固江鎮人。1929年在當地參加農民運動。1931年6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還有很多文化、文藝、體育等公眾人物。

⑻ 一位名人叫歐陽什麼

歐陽修 (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回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答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⑼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幾個姓歐陽的人都分別叫什麼

歐陽詢,歐陽通,歐陽詹,歐陽修

⑽ 歷史上歐陽氏武將有哪些

歐陽姓,貴族之後,名門望族。遍布神州,復姓第一。俊傑輩出,敢為人先。泱泱華夏幾千年,歐陽薪火永傳。

夏朝帝王少康的兒子無余,被封於會稽,建立了越國,為諸侯國。,越國主要處在歐余山之南面,古代以南為陽,故無余的後代以歐陽為氏,歐陽是一個古老的姓氏,越國歷代國君都是歐陽氏。在春秋晚期,越國被吳國打敗,後來經過勾踐的二十年的准備,終於報仇雪恨,並將吳國消滅吞並,國土一直達到齊魯南部,並遷都琅琊。
越國在中原的霸業維持了一百多年,到戰國初期,越王無疆由於田姓說客的蠱惑,改變即定伐齊計劃,轉而攻楚,結果中了埋伏,兵敗身亡。後來越國分裂,越王的諸子分別建立了東越、閩越、駱越三個國家。
後來東越又收復了被楚國佔領的江東、江北之地,從始至終,越國都是春秋戰國四強之一的國家。
秦亡,越王歐陽搖參加了反抗暴秦的戰爭,並率東甌子弟攻入關中,立下汗馬功勞。後來又幫助漢高祖打敗項羽,因功復封越王。
西漢武帝時期,越國滅國,族眾遷往江淮,河北。
歐陽姓的分支主要有歐、歐陽、陽、區。另外東歐武帝昭襄曾封二弟、三弟為顧余侯、騶侯,此二人子孫分別以此為姓氏。
越國在夏商周分別稱:甌越、漚越、歐余。主要直系後裔是歐陽姓。
東歐帝國(又稱作「歐越」),在東方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
帝國國君出自越帝歐陽余(又稱作「歐余」)的後裔。
越國自夏代到西漢歷代國君世系表:
東歐帝國(歐越)(前1888——前110) 序列 稱號 名字 在位時間 都城 (備注)
(一)歐越-夏朝時期:
1-1 歐越帝 歐陽余(又稱歐余) 前1888—前 (建國) 前1888年定都:歐余望南(紹興花街)
1-2 歐越帝 丕誠
1-3 歐越帝 歐陽宗元
1-4 歐越帝 紹聖
1-5 歐越帝歐陽毅正
1-6 歐越帝 子誠
1-7 歐越帝 歐陽婁
(二)歐越-商國時期:
1-8 歐越帝 俶 前1598年遷都:埤中(諸暨店口)
1-9 歐越帝 歐陽枋 1-10 越帝 菪
1-11歐越帝 潛(公元前--
1-12歐越帝 歐陽扃
1-13歐越帝 厲
1-14歐越帝歐陽皓
1-15歐越帝 僮
1-16歐越帝 歐陽渾淳
1-17歐越帝 仲庚
1-18歐越帝 歐陽太辛
1-19歐越帝 咸享
1-20歐越帝 歐陽順
1-21歐越帝浤 1-22 越帝 天表
(三)歐越-西周時期:
1-23歐越帝 歐陽盟 前1046年遷都:大部(諸暨楓橋)
1-24歐越帝 加佑
1-25歐越帝 歐陽子升
1-26歐越帝 綱
1-27歐越帝 歐陽汝稷
1-28歐越帝 洽
1-29歐越帝 歐陽杞
1-30 越帝 歐陽少連
(四)歐越-春秋時期:
1-31歐越帝歐陽騮 前770年遷都:山南(東陽六石)
1-32歐越帝歐陽逸 1-33 越帝 歐陽鯉
1-34歐越帝歐陽必高
1-35歐越帝歐陽無余 前621—前591(中興) 前621年遷都:嶕峴(義烏稠城)
1-36歐越帝 無壬 前591—前565
1-37歐越帝歐陽無譯 前565—前538
1-38歐越帝 夫譚 前538—前
1-39歐越帝歐陽允常 497 前538年遷都:勾嵊(嵊州--諸暨牌頭)
1-40歐越帝越王勾踐在前496元年稱王,次年稱帝 前490年遷都:平陽(紹興平水) 前489年遷
都:會稽(紹興越城)
(五)歐越-戰國時期: 前468年遷都:琅邪(山東諸城)
1-41歐越帝 歐陽鹿郢前465.11—前459
1-42歐越帝 不壽 前459—前449 越帝 朱勾 前449—前412
1-43歐越帝 歐陽一(字-翳) 前412—前376.7()前379年遷都:姑蘇(江蘇蘇州)
1-44歐越帝 諸咎 前376.7—10
1-45歐越帝 歐陽枝 (前376.10—前375 1-46歐越帝 之侯 (前375—前363平定)
1-47歐越帝 歐陽無顓 (前363—前355
1-48歐越帝 歐陽無疆-歐陽發疆 (前355—前333)
1-49歐越帝 歐陽馬 前333—前 (歐江)
1-50歐越帝 歐陽宰勛(前333—前)稱王 (遷都甌江)次年稱帝,始稱東歐大帝,東歐皇帝。
《東歐帝國(歐越國)國君皇室、皇帝記表》(歐越有稱甌越)
1-51 歐越帝 歐陽偉 始稱東歐武帝,東歐皇帝 (
1-52 歐越帝 歐陽勇 始稱東歐光武帝,東歐皇帝(
1-53 歐越帝 歐陽尊 (字-尊山) (—稱帝,東歐皇帝
1-54 歐越帝 歐陽親 (—稱帝,東歐皇帝
1-55 歐越帝 歐陽鴻 (字-鴻業) (—稱帝,東歐皇帝
1-56 歐越帝 歐陽恆(—稱帝,東歐皇帝
1-57 歐越帝 歐陽宇 (字-海宇) (—稱帝,東歐皇帝
1-58 歐越帝 歐陽朝 (字-建朝) (—稱帝,東歐皇帝
1-59 歐越帝 歐陽歷(勇歷--號-永曆)—稱帝,東歐皇帝 歐侯伯歷 稱王
1-60 歐越帝 歐陽睦—稱帝,東歐皇帝
1-61 歐越帝 歐陽朱—稱帝,東歐皇帝 次年又立 歐安朱 為帝
1-62 歐越帝 歐陽諸 前232—前214 前232年遷都:東冶(福建福州)
1-63 歐陽搖 (建搖族,稱東歐武帝,東歐皇帝) 前232—前214(----) 前232年定都:(江蘇南京)
(六)西漢時期:
1-64 歐越帝 歐陽無諸 前202.2—前192.2(復國)前202年定都:東冶(福建福州)
1-65 歐越南海帝 歐陽織 前195.3—前178.5(分封)前195年定都:南武(福建武平)
1-66 歐越帝 歐陽勇搖 始稱東歐文帝,東歐文皇帝。
前192.5—前 185.9(復國)前192年定都:東歐-東甌(浙江溫嶺大溪)
1-67 歐越帝 歐陽修 始稱東歐(永文帝)前192.2—前176 前192年遷都:崇安(今福建武夷山)
1-68 歐越帝 歐陽勇修(字-永修稱帝,東歐皇帝。)
1-69 歐越帝 歐陽莫 前185.9—前176 (—稱帝)
1-70 歐越帝 歐陽昭壤 前176—前163 (—稱帝)
1-71 歐越帝 歐陽甲 前163—前155)
1-72 歐越帝 歐陽建(始稱東歐文武帝,東歐文武皇帝。)
前163—前138.7
1-73 歐越帝 歐陽勇建(字-勇健,始稱東歐武文帝,東歐武文皇帝。)
1-74 歐越帝 歐陽永 (始稱東歐光文帝,東歐光文皇帝。)
1-75 歐越帝 歐陽詠 (稱東歐光文帝,東歐光文皇帝。)
郢 前155—前135.9 前155年遷都:東冶(福建福州)
1-76歐越帝系帝 歐陽勇潔(字-永潔)(始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東歐系帝)-(繇帝)
閩越國國王在135.9—前110.初(稱帝/被殺)
余善前稱帝,次年/被廢,於善前被殺。)
1-77 歐越帝 歐陽貞 (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前138.7—9(----) 前135.9—前120(分封) 前135年定都:繇(今福建將樂)
前135年定兩都:崇安(武夷山)/東冶(福州)
1-78歐越帝 歐陽望 前120—前110.初(---)
1-79歐越帝 歐陽股(字勇股,號雍股,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80歐越帝歐陽脈(字-勇脈,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81歐越帝歐陽居
1-82歐越帝歐陽元(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83歐越帝歐陽文(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84歐越帝歐陽陰(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85歐越帝歐陽科歐(字-口科歐)(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86歐越帝歐陽傑歐(字-口傑歐)(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87歐越帝歐陽恩歐(字-嗯歐) (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88歐越帝歐陽東(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89歐越帝歐陽亞(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90歐越帝歐陽北(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91歐越帝歐陽南(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92歐越帝歐陽北人(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93歐越帝歐陽南人(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94歐越帝歐陽越陽(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95歐越帝歐陽三陽(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96歐越帝歐陽五陽(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97歐越帝歐陽一陽(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98歐越帝歐陽七陽(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99歐越帝歐陽九陽(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100歐越帝歐陽二陽(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101歐越帝歐陽四陽(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102歐越帝歐陽六陽(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103歐越帝歐陽八陽(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104歐越帝歐陽十陽 (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
1-105歐越帝歐陽十一陽(稱東歐系帝,東歐皇帝。)《東歐帝國-----歐越-----
歐陽帝-----大帝----皇帝-----》
歐陽建:西晉二十四友之一,著名思想家、
歐陽生:名容,字和伯。漢千乘(今山東廣饒縣)人,曾從伏生學今文《尚書》,為博士,授倪寬。他的後代也多出學者,其曾孫曰高、高孫地余,地余孫曰歙,連續八代均為博士,世

歐陽修
代以研究《尚書》為特長,因此《尚書》世有歐陽氏學。
歐陽歙(公元前35年——39年)字正思,漢千乘(今山東廣饒縣)人。東漢光武帝宰相。為人廉恭禮讓,以祖傳「伏生尚書」任博士。王莽時任長社宰,後投更始劉玄任原武令。東漢建立後任河南尹,封波陽侯,後又遷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書育人,任用賢才,頗有政績。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摘自《中國歷代宰相志》第35頁)。
歐陽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書法家。少孤,江總以故人子私養之。自少敏悟絕人,總數以書記。每讀輒,目盡數行,遂博通經史。陳辟為東閣祭酒、五禮學士。陳亡入隋為太常博士。唐高祖征時,數以游。既即位,擢累給事中。素工書翰,飛白尤妙。初效羲之書,後險勁過之。因自名其體,尺牘所傳,人以為寶。高麗常遣使求之。帝嘆曰:「詢之名遂滿夷狄耶!」常見索靖所書碑,觀之去數步復返。及疲遂布坐其下,三日乃得去。貞觀初,歷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大學士、銀青光祿大夫,時太宗置弘文館,精選文學士。詢同虞世南、姚思廉、蔡允、蕭德言等入直商榷政事,夜分乃罷,寵遇至渥,乃令。中書韓約、尚書高世廉等。訪遍袁、吉、衡三州歐陽氏宗派,自晉渡江,同是一宗,撰成譜表,貞觀三年敕付之。又奉詔書九成宮醴泉銘,字體清勁,至今為寶於世。並撰有《文藝類聚》百餘卷及諸碑竭甚富。封渤海郡男,食邑五百戶,賜紫金魚袋,贈越州都督。卒年八十五,敕葬長沙鄉書堂山。夫人徐氏,生四子:長卿、肅、倫、通。《唐書》有傳。
歐陽通(公元620——691年):字通師,一字通之。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詢之子。唐武則天宰相。曾任中書舍人、殿中監、夏官尚書等職,封渤海子。武則天天壽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禮卿兼判納言事。初拜蘭台郎,遷駕部郎中。儀鳳中,遷中書舍人,懷州刺史,衛尉卿。居母喪,詔奪哀,每入朝徙跣及門,夜值籍蒿以寢,非公事不語,還家輒號慟,年飢未克,葬。居廬四年,不釋服。冬月,家人以氈絮潛置席下,通覺,即撤去。累遷殿中監、兵部尚書、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祿大夫,封渤海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則天天壽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禮卿兼判納言事。輔政月余,會則天武後,欲廢中宗立武承嗣,獨立不語,灑淚進諫。忤旨被害。神龍初,奉敕清雪。復官爵,還家產,特立廟祀蔭。一子官爵繼嗣。通早孤,母徐教以書父書。懼其墮業,嘗余錢使市父遺跡。通乃刻意臨摹數年,書亞於詢。父子齊名,號大小歐陽體。晚自矜重,以狸毫為筆,伏以兔毫,管皆犀象,非是未嘗書。夫人胡氏,生子三:幼明、幼讓、幼咸(因員公子、從弟歐陽韶配王氏無出,承父命特出繼福建晉江潘湖歐陽韶為嗣)。《唐書》有傳。(摘自《中國歷代宰相志》第199頁)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八大家」。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歐陽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