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長征歷史故事

長征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7 22:52:27

① 關於長征的歷史故事,簡短的

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長征途中,有位女戰士叫小董,才13歲。爬雪山是每人發一個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沒帶辣椒。小董剛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發抖。隊員一直喊:「同志們千萬別坐下,坐下就起不來啦。到了山腰,小董實在又冷又累,但還是堅持著,終於到了山頂,小董看隊員們都滾了下去,一滾就是幾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滾,100多丈。終於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② 紅軍長征故事最簡短的

長征中發生的故事
1個:《一袋干糧》
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她堅持沒告訴戰友們,裝成沒事發生一樣,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讓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自願地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讓我們看到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大人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可她並沒有這么做,而是選擇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輕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每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隊伍的優良品質了。
第2個:《戰地女傑:賀子珍的身體里嵌入17塊彈片》
在悲壯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活躍著一群特殊身影,她們中有中央領導同志的夫人、有女幹部,也有普通女兵。飢餓、疾病、血戰、死亡,沒有什麼能阻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這一群可親可敬的巾幗英雄在彌漫的硝煙中一路穿行。
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區的大街小巷,苦苦尋找當年參加過長征的女紅軍。那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耗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因為每一個采訪對象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驚喜,一種久違的精神在召喚著他們、激勵著他們、感動著他們。
盡管,當年風華正茂、叱吒風雲的紅軍女戰士大多已經告別人世,而女紅軍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麗故事依然那樣盪氣回腸、動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女紅軍們剛拖著疲倦的身體趕到貴州盤縣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群敵機嗡嗡地叫著突然從山後飛過來,其中一架快速俯沖下來,一陣激烈的機槍子彈迎頭掃射,三枚炸彈投向休息營地。戰士們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溝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勢把一些人遮蔽起來,但要命的是一些紅軍傷員躺在擔架上根本動不了。
賀子珍本來是隱蔽在路邊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顧個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擔架,這時,一枚炸彈投了下來,在她身邊頓

③ 紅軍長征途中的故事

一、長征途中出生的孩子

長征途中,紅五軍團參謀長周子昆的妻子曾玉是一名在戰火中生下孩子的女紅軍。曾玉本不在長征的名單中,但她實在捨不得離開紅軍、離開自己的丈夫。挺著7個月大的肚子,悄悄跟在隊伍後面一路走了下來,成了編外人員。因為是「編外」,曾玉沒有口糧和裝備,憑著堅韌的毅力和戰友們的接濟苦苦支撐。

部隊在翻越老山界時,遇追兵追趕,那時曾玉肚子疼得厲害,馬上要生了。董必武找來擔架抬著她沒走多遠,抬擔架的人在遭到敵人襲擊時放下擔架跑了。曾玉只好騎上錢希均找來的馬,顛簸中,鮮紅的血順著她的腿流下來,把馬鞍上墊著的被子都濕透了。

追兵越來越近,女紅軍們只好把她從馬上扶下來,攙著她走。大家架著曾玉一步一個血印朝前走,想找一個稍微安靜和安全點兒的地方把孩子生下來。莽莽山林中,不見一戶人家,幾位女紅軍只好找來一把枯草,把曾玉圍起來,孩子就出生在這把枯草上。

這個紅軍長征途中出生的嬰兒還沒睜開眼睛,她的命運就已註定。她的母親只能把她留在出生的地方,期待有人能收養。孩子的哭聲在繼續,母親的心更痛,女紅軍們只能架起曾玉繼續趕路。

1936年,紅四方面軍第三次過草地時,婦女幹部李金蓮就要生了。草地一望無際,婦女工作人員只好在距離大部隊行軍道旁不遠的地方圍成一個圈,李金蓮就在這個圈中生下了孩子。孩子生下後,大家你扯一塊衣襟、他湊一塊布,勉強把孩子包裹起來,走出了草地。後來,她含淚把孩子送給了當地的老鄉。

二、七根火柴

王願堅在1985年發表的《七根火柴》的小說中,生動記述了這一曾經真實存在著的故事——一名紅軍戰士在即將陷入沼澤地的戰友身上找到了一本黨章和寶貴的七根火柴。

「那同志一隻手緩慢地打開了紙包,那是一個黨證,揭開黨證,裡面並排擺著一小堆火柴,並且是乾燥的火柴。紅紅的火柴頭聚集在一起,正壓在那朱紅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記住,這,這是,大家的!他驀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著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

戰士用生命守護的火柴和黨章留了下來,然而他卻永遠地犧牲了。

看似普通的火柴對於在草地上行軍的戰士們來說,就像是救命的葯品一樣。草地里的天氣,一日三變,溫差極大。夜間氣溫降至零攝氏度以下,經常凍得戰士們瑟瑟發抖。所以,火柴是草地上最珍貴的物品之一。這位戰士留下的火柴,不知可以帶給多少戰士溫暖,挽救多少戰友的生命。

紅軍長征給我們留下來取之不盡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重溫紅軍長征的歷史,不僅是為了表達長眠於長征路上的無數革命先烈的深切懷戀,更是為了繼承和發揚紅軍戰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長征精神,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更好地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主席借書故事

在長征途中,因為毛澤東愛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還曾鬧出過笑話。有一天,紅軍隊伍經過一個村莊,毛澤東命令隊伍在村外紮好營地,然後派警衛員去村裡借書。毛澤東對身邊的警衛員說:「小王,你去村裡看看有沒有讀書人,想辦法幫我弄『水滸』和『三國』來。」

警衛員找了幾個讀書人,其中有一個私塾先生,他知道紅軍是為窮人打天下的好兵,對老百姓秋毫無犯,聽說紅軍首長需要「水壺」和「三鍋」用。私塾先生二話不說,拿出家裡的水壺就給了警衛員,可是,他家裡實在沒有「三鍋」,只有「一鍋」,但他也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家裡僅有的一口燒飯鐵鍋交給了警衛員。

警衛員謝過私塾先生,喜洋洋地把水壺和鐵鍋帶回了駐地。警衛員說:「主席,水壺拿來了,村裡人沒有一家有『三鍋』,我就借來了『一鍋』。」毛澤東抬頭一看,禁不住笑了。他把警衛員叫到身邊,語重心長地說:「小王呀,你有空要抓緊學習文化知識才行啊。我要你去借的是中國四大名著的《水滸傳》和《三國演義》,而不是燒水的水壺和做飯的鐵鍋。

四、運動會燒牛糞

紅軍在爐霍期間,為了活躍長征途中的部隊生活,鼓舞士氣,朱德總司令倡議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運動會。這次運動會內容十分豐富,有球賽、賽跑、跳高、跳遠、跨越障礙,有刺殺、投彈、騎兵表演,也有識圖、測距、識別和利用地形地物。在這次運動會上,最別出心裁的項目,要數朱總司令提議增設的燒牛糞比賽了。

比賽規則是,看誰先點著升起火苗。比賽開始了,隨著點火的信號聲響起,數千名紅軍戰士幾乎在同一時間劃著了火柴。一會兒,寬闊的平地上到處冒起了青煙。青煙越拉越長,越滾越大。數千條煙龍匯合在一起,翻動飛騰,直上青天。

五、吃冰激凌

爬雪山時,周士第在黃埔一期的老同學———幹部團團長陳庚,提議周士第用廣東話給大夥唱支歌。周士第大大方方地放開嗓門,唱了兩句,自己就開懷大笑起來。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有人吃干糧,有人一把一把地吞雪解渴。幹部團參謀長畢士梯把珍藏在筆記本中的一小包糖精拿出來,往每個人的口杯里放了一點點。

肖勁光大聲喊道:「來來來,吃冰淇淋了!」周士第嘗了一口拌糖精的雪粉,故作陶醉狀說:「我這杯,比南京路冠生園的還美哩!」陳庚也嘖嘖贊道:「我的更美,是安樂園的哩!」他們把干糧當餅干,把雪粉當冰淇淋,又說又笑,渾身的疲乏一沖而散。吃罷「冰淇淋」又向著雪山頂上爬去。

六、吃牛皮

郭林祥在回憶錄中記載:「走出草地的前一天,我帶的干糧就吃完了,肚子餓急了。好不容易找到前面部隊殺氂牛吃後丟下的一塊皮,我撿起來,把毛燒掉再烤,半生不熟的,洗一洗就吃,一邊咀嚼還一邊吱吱地響,靠這塊牛皮維持了一天。

「其實,能吃到皮帶,那對戰士們來說,可是一頓大餐。」黃忠學將軍的兒子黃宏波說,「父親常說,吃皮帶時,先把皮帶烤一烤,烤軟了以後,再放到水裡煮。這一根皮帶,就是戰士們的美味佳餚了。」

黃忠學的回憶錄中也寫到:「一天,一個同志笑著對我伸出一雙手,『給一塊油炸餅干你吃吧。』我驚喜地接過來瞧著:『你從哪兒撈到的餅干呀?』焦黃的顏色,綴著粟米大的泡泡兒,很像是油炸的。我放到嘴裡嚼了嚼,覺得滋味不錯,就問道:『這究竟是什麼東西呀?』『牛皮!』他哈哈地笑了。

我們十來個人每人都有一條牛皮帶,往後,我們除了挖野菜充飢外,還烤牛皮帶吃。」

④ 紅軍長征的100個故事

(一)

紅軍在爬雪山、過草地以前,進入到一個崇山峻嶺的地帶。

那天晚上,下著傾盆大雨,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往北去的山路,崎嶇不平,又特別滑。

董必武和警衛員小王,沿著高低不平的羊腸小道,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前摸索著趕路。小王不小心踩翻了一塊石頭,重重地摔了一跤,當他爬起來的時候,滿身是泥,嘴裡也摔破了,流著血。

最倒霉的是,腳上穿的鞋子不見了,他沒有對任何人說,決定咬咬牙挺過去,只好光著腳丫子趕路。第二天清早,雨過天晴,大地像一座水晶宮一樣,雨珠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

董必武發現小王的光腳丫上有幾條血口子,就知道他的鞋子丟了,便從馬褡褳里取出一雙自己的舊布鞋,遞給小王說:「要取得革命勝利,現在就要吃大苦。你光著腳,是走不出雪山草地的,快拿去穿上吧!」

小王堅決地說:「我不怕苦,就是打赤腳,也保證在長征路上不掉隊,走出雪山草地沒問題!」這是多麼好的戰士啊!董必武聽了心裡十分感動,仍舊把那雙鞋遞到小王手上,說:「這是命令,你拿著穿!」

小王說:「我知道首長只有這雙鞋,還是您自己留著穿吧。」

董必武把腳往上一蹺,得意地說:「這不還有一雙草鞋嗎?」小王說:「那雙草鞋已經很破了。」董必武笑了笑,說:「不要緊,我還准備了一批『特製布鞋』。」

小王十分疑惑,心想從長征開始,就一直跟隨著首長,這種鞋,別說沒有見過,連聽都沒有聽說過。小王望著董必武,眨眼問道:「什麼特製布鞋?我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哈哈哈,」董必武笑了起來,然後指著馬背上的馬褡褳說,「那不就是嗎?」

小王知道,馬褡褳里,除了董必武的一些辦公用具和簡單的生活用品外,其餘的東西都是在行軍途中撿的破爛,像破布、破鞋、破襪子、破麻袋、破棕片等。平時,由於工作忙,董必武沒有給小王解釋。

今天,他親自從馬褡褳里取出幾塊棕片,在自己的腳上嚴嚴實實地包紮起來。包紮好以後,在地上走來走去,一邊走一邊說:「過去古人作戰,用鐵甲做衣服。我們把這些破爛撿來做鞋穿,用壞了一層,再包紮一層,不就是『特製布鞋』嗎?」說完又得意地笑起來。

從此以後,董必武又多了一個撿破爛的夥伴,就是警衛員小王。正是董必武發明的這些「特製布鞋」,在長征行軍中廣為流傳,陪伴紅軍爬過來雪山,走過了草地。

(二)

剛過大渡河,周恩來就病了。經常高燒不退,有時甚至處於昏迷狀態。

紅軍什麼葯品都沒有,平時普通戰士受傷了,也只能用鹽水給傷員洗洗傷口,這就是最好的治療了。

他的醫護人員劉江萍很著急,總是和其他醫護人員千方百計到各個部隊去找葯。

周恩來知道了這件事,就把劉江萍叫來,對她說:「戰士比我更需要葯品,決不能到部隊去找,我們有什麼就用什麼!」

每到一個宿營地,劉江萍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到處買葯,偶爾能買到一點止痛退燒葯,就立即讓周恩來服用。有一次他們在一個集鎮上,買到了二兩木耳,劉江萍喜極而泣,這在整個長征途中可以算是最高級的補品了。

由於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周恩來整天高燒不退,經常處於半昏迷狀態,翻雪山前部隊專門為周恩來准備了擔架,可他堅持自己走路。最後,他實在走不動了,才躺到了擔架上。

周恩來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從來沒有把自己當領導看待,而是把自己當做普通戰士,別人能吃苦,他也能。而且他比別人操的心多,費的神多。

過草地時,醫護人員好不容易給周恩來煮了一碗粥,他嚴厲地問劉江萍:「部隊現在吃什麼你們不知道嗎?」劉江萍說:「怎麼不知道,吃草根、吃樹皮,可你病得這么重,還協助毛主席工作,分擔全軍的重擔,難道吃一小碗稀飯都不應該嗎?」

「小劉呀,我們是革命的隊伍,一定要官兵一致,好壞大家都要一樣。」周恩來最終也沒吃那珍貴的稀飯。

紅軍進入甘肅時,正是收獲的季節,隊伍經過一片梨園時,長途行軍的紅軍看到,樹上果實累累,黃瑩瑩的,看見了都忍不住流口水。可是誰也沒有上前去拿梨子吃。

房前屋後,梨子成堆。周恩來卻坐在梨樹下,一手端水喝,一手拿鉛筆,聚精會神地看地圖。劉江萍看到生病的周恩來沒吃老百姓一個梨子,睡在梨堆邊的他也一個梨都沒拿。

第二天,有戰士請求可不可以買點梨子,周恩來答應了。可當地群眾受國民政府的欺騙宣傳,沒人敢說價錢,只是說:「吃吧、你們吃吧!」梨農不接錢,戰士們就不吃梨。結果,在盛產梨的地方,紅軍沒吃上一個梨子就離開了。

(三)

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

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著他們。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四)

一支長長的紅軍隊伍,在雲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頂著混沌迷濛的飛雪前進。嚴寒把雲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狂風像狼似的嗥叫著,要征服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將軍的馬,早已讓給了傷號騎。將軍和戰士們一道踏著冰雪行軍。他不時被寒風嗆得咳嗽著。他要率領這支隊伍向前挺進,為後續部隊開辟一條通道。

等待他們的將是十分惡劣的環境和十分殘酷的戰斗,可能三天兩頭吃不上飯,可能要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這支隊伍的素質怎麼樣呢?能不能經受住嚴峻的考驗?

將軍思索著……

前面的隊伍忽然放慢了行軍的速度,有許多人圍在一起,不知干什麼。

將軍邊走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

將軍的警衛員回來告訴他:「……前面……凍死了一個人……」

將軍愣了愣,什麼話也沒說,朝那邊走去。風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蹌,眼睛有點迷離。

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一棵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一動也不動,好似一尊塑像。他渾身都落滿了雪,可以看出鎮定、自然的神情,卻一時無法辨認面目,半截帶卷的旱煙還夾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煙火已被風雪打熄。

他微微向前伸出手來,好像要向戰友借火……「怎麼?他的衣服這么單薄、破舊?像樹葉,像箔片一樣薄薄地貼在身上……他的禦寒衣物呢?為什麼沒有發下來?

將軍的臉上頓時陰雲密布,嘴角邊的肌肉明顯地抽動了一下,驀然轉過頭向身邊的人吼道:「叫軍需處長來,老子要……」一陣風雪吞沒了他的話。他紅著眼睛,像一頭發怒的豹子,樣子十分可怕。

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

「聽見沒有?警衛員!快叫軍需處長跑步上來!」將軍兩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動著,不知是由於冷,還是由於憤怒。

終於,有什麼人對將軍小聲地說了一聲:「這就是軍需處長……」

將軍就要發火的手勢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佇立了足有一分鍾。雪花無聲地落在他的臉上,溶化成閃爍的淚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了右手,舉至齊眉處,向那位與雲中山化為一體的犧牲者敬了一個庄嚴的軍禮……

雪更大了,風更狂了。大雪很快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碑……

將軍什麼話也沒說,大步地鑽進了彌天的風雪之中,他聽見無數沉重而又堅定的腳步聲在說:「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

(五)

長征途中,有位女戰士叫小董,才13歲。爬雪山是每人發一個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沒帶辣椒。小董剛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發抖。

隊員一直喊:「同志們千萬別坐下,坐下就起不來啦。到了山腰,小董實在又冷又累,但還是堅持著,終於到了山頂,小董看隊員們都滾了下去,一滾就是幾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滾,100多丈。終於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⑤ 紅軍長征的著名故事

由於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紅軍未能打破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被迫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直屬部隊共8.6萬人,分別自瑞金、鄠都地區出發,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
紅軍的最初計劃是從南線突破粵軍的封鎖,到達湘西會合紅二、六軍團。由於當時臨時中央的領導者,在指揮中央紅軍實行戰略轉移和突圍的時候,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紅軍雖然英勇作戰,連續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但是自己也損失慘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時,紅軍和中央機關人員由出發時的8萬餘人已經銳減至3萬餘人。而且這時國民黨已判斷紅軍將沿湘桂邊境北上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戰略意圖,調集重兵,企圖把中央紅軍一網打盡。在這革命的危急關頭,在毛澤東等人的力爭下,中央紅軍改變了原先的戰略計劃,決定爭取主動,向敵人防禦薄弱的貴州前進。12月,紅軍在佔領通道城後,立即進入貴州東部,一舉攻克黎平,強渡烏江,把國民黨的追剿軍甩在烏江以東和以南地區,於1月7日佔領黔北重鎮遵義城。
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之後,紅軍像重新獲得了新的生命,他們重整旗鼓,振奮精神,在中央軍委的指揮下,展開了機動靈活的運動戰。他們轉戰貴州、四川、雲南邊界地區,四渡赤水,迂迴曲折穿插於敵人重兵之間,殲滅大量敵人。隨後,南渡烏江,佯攻貴陽,分兵黔東,誘出滇軍來援。這時,紅軍出其不意地向雲南疾進,在昆明附近虛晃一槍,隨即於5月初搶渡金沙江。至此,中央紅軍擺脫了優勢敵軍的追堵攔截,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計劃,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之後,由於執行了正確的民族政策,紅軍得到彝族人民的支援,順利通過大涼山地區。1935年5月下旬,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終年積雪、人跡罕至的夾金山,在6月14日與先期到達懋功的紅軍第四軍會師。
兩軍會師後,擺在黨和紅軍面前的首要任務是正確制定統一的紅軍發展的戰略方針。6月26日召開兩河口會議。會議決定,紅軍應集中主力向北進攻,以創造川陝甘蘇區。7月上旬,紅軍連續翻越夢筆山、打鼓山等大雪山,到達四川松潘地區的毛兒蓋。8月上旬,中央決定紅一、四方面軍混合編隊,組成左、右路軍經草地北上。8月下旬,中共中央隨右路軍跨過草地,先後抵達阿壩和巴西地區。9月,在中央的一再催促下,張國燾才率領左路軍抵達阿壩地區。之後,他拒絕執行中央北上方針,並要挾中央和右路軍南下,甚至企圖危害中央。中央發覺後,為貫徹北上方針,避免紅軍內部可能發生的沖突,決定率右路軍中的紅一、三軍和軍委縱隊迅速轉移,脫離險境,單獨北上,並攻佔天險臘子口。10月間,張國燾在卓木碉另立偽中央後,率領紅四方面軍南下,分裂黨和紅軍。黨中央和毛澤東等同張國燾的分裂主義進行了嚴肅的斗爭,決定以陝北作為領導中國革命的大本營,於10月19日抵達陝甘根據地的吳起鎮。紅四方面軍南下後,遭到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攻襲擊,被迫退往西康的甘孜一帶,並於1936年7月2日,在此與紅二、六軍團會師。在朱德、賀龍、劉伯承的斗爭和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要求下,張國燾被迫取消偽中央,同意與紅二方面軍(紅二、六軍團於會師後改稱紅二方面軍)繼續北上。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同紅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至此,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紅軍長征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長征是在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反對了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在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下取得勝利的。它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她所領導的紅軍發展壯大的巨大精神力量,並給了全國人民以巨大的影響。中國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先後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進行了戰略大轉移。長征勝利地跨越了12個省、總行程達2.5萬里以上。雖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據地,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鍛煉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幹,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正當抗日戰爭的烽火即將在全國熊熊燃燒起來的時候,這三支主力紅軍為擔負起中國革命的新任務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職責而在西北會師,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正如毛澤東同志所宣稱的那樣,「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它預示著中國革命新的局面的開始。長徵用鐵的事實表明,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具有戰勝任何困難的無比堅強的生命力,她們是國內外任何反動勢力所不可戰勝的。(完)

閱讀全文

與長征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