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第一個紋身的名人是誰
在中國,最早被人們普遍記憶的有明確記載的紋身便是出現在水滸傳裡面的各位梁版山好漢身上。權
最出名的有,九紋龍史進的九條青龍,傳說他原本只紋了一條青龍,但是身上有8處刀槍傷,十分難看,於是就乾脆又紋了8條青龍,把傷疤蓋了起來。
其次就是浪子燕青的百花綉,再書中寫道京城名妓李師師看上燕青就是因為燕青的百花綉,傳說燕青的輩上紋滿了101朵色彩各異的花朵。 還有一個就是花和尚魯智深,書中寫道在魯智深大鬧五台山,喝多了以後光著膀子就回寺里了,這時才顯露出期肩頭的一朵大牡丹,從此被人稱為花和尚(不是應為喝酒吃肉)
② 古代紋身是什麼樣的人才會紋的
《水滸》中史進就是一個大財主。
③ 三國什麼人物紋身好看
關羽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現今普遍流行的三國形象基本都是游戲或者漫畫中來的內,歷史或者真容實形象是沒有的,而游戲漫畫很多人物的形象又會有些沖突或者重疊,只有關羽的形象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或者一看就知道是他,即使是呂布也沒有這么明顯的形象特徵,呂布一般還得配上方天畫戟才比較容易認出來,再者,關羽也不需要弄全身像,有個頭像也足夠了
不過提醒一下,你要紋身的話最好找個技術好的,我表哥當年是在街上混的,就是紋了個關公,但是那紋身技術太差,設計的形象也不合理,後來跟人打架被砍了好幾刀差點殘廢,為此他還經常嘮叨估計就是關公紋太差了沒有保佑他
④ 中國古代有紋身師嗎有紋身產業嗎有愛好紋身的名人嗎
古代漢族來一般將紋身作為懲罰,因為自儒家思想中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刺青和剃發和殺頭基本是一個級別的刑罰,所以在古代無論犯了什麼事一旦剃發出家官府一般就不追究了。紋身的名人我不知道是不是愛好而紋身的,九紋龍《越絕書·外傳本事》記載:「越王句踐,東垂海濱,夷狄文身。」《墨子·公孟》:「越王句踐,剪發文身。」《左傳·哀公七年》則指出:「太伯……仲雍嗣之,斷發文身,裸以為飾。」---剪頭發和紋身,不穿衣服當成裝飾。先秦時代以來黥刑就是在犯人臉上刺字.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就曾出現文身、鏤身、扎青、點青、雕青等文字,其他還有用刺青來作警示的例子如岳飛之母刺字的故事.但慢慢刺青已演變成個人裝飾的一種,例如在《四大奇書》之一《水滸傳》中,至少就有三個滿身刺青的重要角色: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與浪子燕青。此外,還有族群文身的,東漢楊孚《異物志》就記載著廣西的文身族群:「雕題國,畫其面及身,刻其肌而青之,或若錦衣,或若魚鱗」。
麻煩採納,謝謝!
⑤ 這個紋身的來歷,有什麼傳說
紋身是一項古老的習俗,世界各地都有有關紋身起源的傳說。在中國少數民族中也保留了非常豐富的紋身習俗傳說。現在紋身作為一種裝飾和藝術,被人們所熟知特別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但是在人們對紋身的圖案和效果品評時,是否了解紋身的習俗來源呢?作為紋身的愛好者,對於紋身的習俗文化是不能不知曉的。紋身作為古老的文化,已經存在二千多年,對於紋身的歷史紋身者一定要加以了解。
紋身的習俗來源都有哪些:
文身習俗:產生於世界各地原始部落民族的紋飾膚體的習俗。即經手術後在身體某部留下不褪色的圖案。花紋有鳥獸花卉或圖騰、經文、八卦等。反映其審美意識及宗教觀念。在中國,高山、德昂、黎、獨龍、傣、布朗、基諾等族皆有文身習俗。
民俗名:即於肌膚刺字等之習俗。見《穀梁傳·哀公十三年》:「吳,狄夷之國,祝發文身。」人們以於身體一定部位之皮膚,用墨或其它色繪圖寫字,乘墨跡未開,即以針刺其上,墨汁即從針刺之孔波及膚下。愈後,洗去皮表之墨跡,所繪圖形字跡即呈現於皮下,永不消失。稱之為文身。
現代文身:文身作為人類輝煌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延續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在現在的現實生活中文身給人印象多半是不可思議的,很直接就想到是黑道人物的專利品,其實這種觀念並不適合現代,近幾年來社會日漸開放民眾大量接受歐美、日本等國的文化資訊,已不再把文身當作禁忌,在文身人員中有些是夫妻、情侶,表作愛意將對方的相貌留在身上,亦有些是看見不幹凈種。
一種是毛利人流傳下來的,用鯊魚牙齒及動物骨刺捆上木棒蘸上墨水,用小錘敲擊入膚。第二種是用數根針綁在一起捆在木棒上,手工點刺入膚。第三種是用電機帶動針刺入皮膚,此種方法是當今文身師常用的方法。現代人對文身的理解又是包羅萬象,極具個性化的。這種有稍微痛楚的久性圖案將伴隨著人的一生。這種身體語言的紀念性,激勵性,解脫性,每個人的理解又不盡相同。
紋身的習俗來源都有哪些,以上就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詳細介紹。我們通過了解才知道,原來紋身歷經了這么多的變化,古代紋身和現代紋身雖然有著很大的差別,但是有著相同的淵源。了解紋身的文化能夠幫助紋身者更加深刻的了解紋身,紋身不只是身體上的裝飾,更是一種藝術。
⑥ 我想問各位大神,紋身紋什麼歷史人物或者神仙之類的最霸氣關公和趙雲已經被兄弟紋了
關羽跟趙雲被紋了那你就紋張飛
⑦ 紋身的全部歷史
中國古代開始就有關於刺青的記載,先秦時代以來黥刑就是在犯人臉上刺字。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就曾出現文身、鏤身、扎青、點青、雕青等文字,其他還有用刺青來作警示的例子如岳母刺字的故事.但慢慢刺青已演變成個人裝飾的一種,例如在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至少就有三個身滿刺青的重要角色: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與浪子燕青(燕青)。
部份的刑罰讓人對刺青產生負面的印象,但在許多文化中,刺青是一種社會階級與地位的象徵。包括台灣泰雅族和賽夏族之內,世界各地的原住民都有在面部刺青的傳統,古埃及更利用刺青來畫分社會地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婦女流行在唇部文上紅色,類似現代的文唇、文眉等永久性彩妝的美容方式。
(7)歷史人物紋身擴展閱讀:
紋身對人的健康有危害
1、損傷皮膚:
用針尖在人體上刺、紋,對人體皮膚細胞、神經細胞,是一種破壞皮膚,不利於健康的行為。
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能抵禦外界機械性、物理性、化學性刺激的傷害和病原微生物的侵襲。紋身損傷了皮膚,容易招致細菌感染,如癤、癰、丹毒、膿皰瘡等。如果創傷面積大、細菌毒力強,甚或在血液中生長繁殖,還會患敗血症。
2、引起皮膚過敏反應:
3、並發皮膚病:
某些皮膚病好發於紋身部位,如瘢痕疙瘩、扁平苔癬、銀屑病、盤狀紅斑狼瘡,以及結節病、黑素瘤、角化棘皮瘤、疣、鱗狀細胞癌、皮膚原位癌等都有報道,其中不少可能是對紋身刺激的一種同形反應。
4、誘發皮膚癌:
據研究,紋身專用的刺青顏料,含鉛、鉻等重金屬及其它化合物,這些有色化學合成物質對人的身體有潛在的危害,是誘發皮膚癌的因素之一,會引至細胞突變,產生癌變等。
5、傳播疾病:
紋身專用的針頭如消毒不凈,可傳播多種疾病,如結核病、乙型肝炎、艾滋病、麻風、梅毒和膿皮病等。
6、紋身之後是極難除掉的,唯一的辦法是做整形手術,可能給患者帶來心理障礙。
⑧ 紋身的由來及發展歷史 紋身是如何流行起來的
Yantra紋身《泰拳選手》,2008-2011年,曼谷
19世紀
美國罪犯獲釋時要紋身,英國逃兵要紋身。後來西伯利亞的監獄和納粹集中營的在押人員身上也刺上標記。
19世紀中葉
紋身成了傳達私密或社會信息、顯示個人信念或與某一團體歸屬關系的一種方式。從士兵到囚犯,紋身者的皮膚成了書寫秘密的卷宗。
1881年
美國的紋身先鋒之一塞繆爾·奧瑞利(Samuel O』Reilly)發明了第一台電動紋身機。
19世紀晚期
英國上層社會男女曾流行紋身。
19世紀末
紋身這種方式被日本當權者禁止。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紋身者大都是女人,原因是為了紀念在戰爭中失去的愛人,它們一般紋上小鳥、蝴蝶、紅玫瑰、或是愛人的名字。
20世紀初
紋身作為助興演出中的經典節目風靡一時,以「粗重輪廓線」為特點的「老式」風格逐漸形成並成為主流。20世紀街幫或摩托車幫的成員常以紋身圖案來作為標記。20世紀早期具有民族特色的風格已漸趨消失。紋身在世界大部分地方已將滅或絕跡,只有特殊醫學用途或歐美、日本紋身類型例外,這些是1990年代重新引起興趣的主題。
20世紀70年代末
大洋洲和東南亞的傳統紋身也經歷了一場人種、部族或巫術概念上的革命:隨著交通與旅遊業的發展,在交流不斷增加的背景之下,古老的紋身經受著全球各種社會巨變的洗禮。
上世紀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時期
紋身因被視為腐化淫穢的產物而遭到禁止。
上世紀70年代
隨著美國邊境監獄里颳起的「奇卡諾」(Chicano)風,奇卡諾紋身首現端倪;這些監獄里關押的犯人多是中美和拉美裔的黑幫成員。
奇卡諾紋身大多是代表對組織、家庭、女人和上帝的忠誠。始於四、五十年代,最初都是用縫紉針刺成,線條較細,色彩單調,圖案多樣,主要由手工製成。通常都是黑灰單色的,所以也被稱為「墨西哥黑灰」。
今天,盡管多數中國人仍對其抱有偏見,但在全球流行文化的浪潮中,紋身正重新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
⑨ 歷史上那個人物可配得上一個仁字求紋身
孔子: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孔子一生推行仁政和德政,用仁、義、禮、智、信教化民眾。
⑩ 刺青是何時起源的,我國那些名人有刺青
文身俗稱刺青,文身作為人類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延續至今已有二千多年。中國古代專開始就有關於刺青屬的記載,先秦時代以來黥刑就是在犯人臉上刺字。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就曾出現文身、鏤身、扎青、點青、雕青等文字。
例如在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至少就有三個身滿刺青的重要角色: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與浪子燕青(燕青)。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他出身貧寒,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為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發,戴銅面具,沖鋒陷陣,立下了卓越的戰功。狄青折節讀書,精通兵法。以功升樞密副使。平生前後25戰,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襲昆侖關最著名。狄青生前,備受朝廷猜忌,導致最後抑鬱而終;死後,卻受到了禮遇和推崇,追贈中書令,謚號「武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