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的資料

歷史人物的資料

發布時間:2021-02-27 22:37:53

歷史人物的資料

這個 你需要的版權

http://ke..com/view/2275.html?wtp=tt

Ⅱ 歷史人物介紹

是讓我們幫你介紹一個你想要知道的歷史人物嗎?你想要讓我們給你介紹哪一個歷專史人物呢?古代的屬歷史人物非常非常的多,例如有文人,有墨客,有文官有武將,有名媛,有歌姬,你得給我們一個范圍。然後我才能從他的呃歷史背景以及他對當時社會產生的什麼影響給你進行介紹。或者把他的照片發上來,我也能。幫你一下。

Ⅲ 介紹一個中國的歷史人物

1、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

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

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但是到了後期,求仙夢想長生,苛政虐民,扼殺民智,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台沙丘。

2、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 ,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後,尊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後」,以皇後身份入葬乾陵。其後累謚為「則天順聖皇後」。

3、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4、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5、張居正

張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號太岳,幼名張白圭,湖廣荊州衛(今湖北省荊州市)軍籍 ,生於江陵縣(今屬荊州) ,故而時人又稱之「張江陵」。

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歲的張居正考中進士。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後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隆慶六年(1572年),明神宗登基後,因為李太後與司禮監太監馮保的支持,張居正代高拱為內閣首輔。

當時明神宗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張居正在任內閣首輔十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

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萬曆十年(1582年)7月9日(農歷六月二十日)張居正病逝,享年五十八歲,贈上柱國,謚文忠(後均被褫奪)。

張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文官。死後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恢復名譽。著有《張太岳集》、《書經直解》、《帝鑒圖說》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居正

網路——秦始皇

網路——武則天

網路——王羲之

網路——李白

Ⅳ 歷史人物的資料有哪些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縣(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與書法家。三國中曹魏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先為東漢大將軍 、丞相,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其為魏武帝。一生以漢朝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為統一中原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廣泛屯田,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曹操文學作品的特色、創新、開創對中國文學史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魯迅先生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漢末書法評論家評出章草大家五人,即崔瑗、崔實、張芝、張昶、曹操。可謂多才多藝的一代霸主。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以少勝多大敗河北袁紹。

公元201年在倉亭(今河南管縣東北)再次擊破袁紹大軍。

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烏桓,徹底鏟除了袁氏殘余勢力,基本統一了中原地區。

公元208年,曹操就任東漢帝國丞相。7月,曹操南征荊州劉表,12月在赤壁(湖北省黃岡市境內)與孫劉聯軍作戰,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領軍西征擊敗了以馬超為首的關中諸軍,構築了整個魏國基礎。

公元213年,漢獻帝派御史大夫郗慮冊封曹操為魏公,以冀州、並州等十郡為魏國封地。於鄴城建立魏王宮銅雀台,享有天子之制,獲得「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至高權力。

公元215年攻佔陽平關,擊敗、降服了漢中張魯。

公元216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於洛陽逝世,享年66歲,謚號「武王」,死後葬於高陵。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謚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
曹操畫像

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Ⅳ 著名歷史人物簡介

1、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 ,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2、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

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3、王莽(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邯鄲大名縣)人,西漢權臣,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後王政君侄,篡奪皇位。新朝開國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人雖然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實際上卻是沽名釣譽之輩。在朝野素有威名。

西漢末年,在漢哀帝早亡、皇權旁落的情況下,王莽乘機竊取大權。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4、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後,尊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5、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歷史名人的資料

在我的認識里,評價一個君主到底是暴君還是明君,要看他做的什麼事來判斷,亦或者是功大於過亦或者是過大於功來看待。

嬴政生活的年代是戰國的末期,當時戰國七雄之間彼此攻伐無度,最受苦的就是列國之中的百姓。周朝建立八百年的時間里,諸侯國之間頻繁的攻打,由起初的幾百個諸侯國,發展到最後變成七個諸侯國之間彼此攻打。

從這個層面上來看,秦始皇的功勞絕對大過他的過錯,在我看來,修皇陵確實奢侈了一些,但正因為如此,還給我們留下了足以震懾世人的秦兵馬俑。

總之我認為,秦始皇算是個明君。

Ⅶ 歷史人物的資料

曹操
曹操(155年-年3月15日)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詩人。

魏武帝

姓名: 曹操

廟號: 太祖

謚號: 武皇帝

陵墓: 高陵

政權: 曹魏

在世: 155年--220年

生平

曹操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末年宦官集團十常侍中的一員。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曹嵩的出身,當時就搞不清楚,所以陳壽稱他:「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後任司隸校尉、大司農、太尉等官。

曹操是曹嵩的長子,他「少機警,有權數」,自幼博覽群書,善詩詞,通古學。曹操也有過人的武藝。曹操「任俠放盪,不治行業」,未被時人所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橋玄一見曹操就大為驚奇,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隨之,橋玄又讓曹操去拜訪漢末主持「月旦評」的名士許邵,許邵評價曹操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漸知名於世。

靈帝熹平三年(174),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勢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立即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靈帝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盧植等人合軍進攻潁川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斬首數萬級。隨之遷為濟南相。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濟南國(今山東濟南一帶)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長吏八名,濟南震動,貪官污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當時正是東漢政治極度黑暗之時,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託病回歸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

中平五年(188),漢靈帝為鞏固統治,設置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中平六年(189),董卓進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劉協,後又殺太後及少帝,自稱相國,專擅朝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師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

曹操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組織起一支五千人的軍隊,准備討伐董卓。

獻帝初平元年(190)正月,關東州郡牧守起兵討伐董卓,共推袁紹為盟主。曹操以行奮武將軍的身份,參加討董軍。二月,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陽抵禦關東軍。董卓之涼州軍驍勇善戰,關東軍十餘萬人駐酸棗(今河南延津北)一帶,無人敢向洛陽推進。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應趁機與之決戰,遂獨自引軍西進。曹操行至滎陽汴水(今河南滎陽西南),與董卓軍遭遇,大敗,士卒死傷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回至酸棗,曹操建議諸軍各據要地,再分兵西入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圍困董卓,關東諸將不肯從。

關東諸軍名為討董卓,實際各自心懷鬼胎,意在伺機發展自己勢力。不久,諸軍之間發生摩擦,相互火並。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與呂布在長安定計殺掉董卓,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攻陷長安,殺王允,進攻呂布,關中也陷入戰亂。是時,州郡牧守各據一方,形成諸侯割據的局面。

初平三年,青州黃巾軍大獲發展,連破兗州郡縣,陣斬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迎曹操任兗州牧。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黃巾。鮑信戰死。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終於將黃巾擊敗。獲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曹操收其精銳,組成軍隊,號「青州兵」。

獻帝初平四年(193)秋,曹操進兵徐州(治郯,今山東郯城),向東南擴展勢力。徐州牧陶謙退守郯縣。不久曹操軍糧將盡,撤圍回軍。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東海。曹操征徐州期間,所過大肆殺戮,一路上「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曾參加討董卓之戰的陳留太守和曹操部將陳宮對曹操不滿,遂叛操,迎呂布為兗州牧。呂布為當時名將,先為董卓部將,曾與王允定計誅殺董卓。

當時只有鄄城(今屬山東)和東郡的范(今山東范縣東南)、東阿(今山東陽谷東北)兩縣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別由司馬荀彧和壽張令程昱、東郡太守夏侯敦等堅守,形勢異常危急。曹操從徐州趕回,聽說呂布屯於濮陽,遂進軍圍攻濮陽。二軍相持百餘日,蝗災大起,雙方停戰,曹操軍還鄄城。

興平二年(195)夏,曹操整軍再戰呂布,於巨野(今山東巨野南)大破呂布軍,呂布逃往徐州投靠劉備。

曹操從陳留起兵到興平二年將呂布、張邈趕出兗州,經過六年的經營,終於有了自己的一塊根據地。曹操起兵之初,僅有數千人,出任東郡太守前後,他陸續延攬一些擁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強地主歸附自己,後擊潰青州黃巾軍,又收其精銳組成「青州兵」。這樣,曹操又有了一支頗具戰鬥力的軍隊。根據地和軍隊,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條件。

獻帝劉協自被董卓劫至長安後,一直處於顛沛流離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獻帝終於回到洛陽,洛陽經董卓之亂,已是一片廢墟。百官沒有地方居住,「披荊棘,依丘牆間」,洛陽也沒有糧食,「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群僚飢乏,尚書郎以下自出采穭,或飢死牆壁間」。

早在初平三年(192),曹操的謀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的戰略性建議,曹操深以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親至洛陽朝見獻帝。隨即挾持漢帝遷都許昌。從此,曹操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

漢魏之間,社會生產遭受嚴重破壞,出現大飢荒。這一時期,糧食供應成為各軍事集團最大的問題,因軍糧不足而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

建安元年,曹操採納部下棗只等人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在許下募民屯田,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於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設置田官,興辦屯田。屯田有效地解決了曹操集團的糧食問題,所以曹操說:「後遂因此大田,豐足國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

在興置屯田的同時,曹操採取各種措施,扶植自耕農經濟。針對當時人口流失,田地荒蕪的情況,曹操先後採取招懷流民、遷徙人口、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檢括戶籍等辦法,充實編戶,恢復農業生產。此外,曹操還陸續頒布法令,恢復正常租調制度,防止豪強兼並小農。建安五年(200),曹操頒布新的徵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確:「其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而已,他不得擅興發。」曹操前後實行的這一系列措施,使瀕於崩潰的自耕農經濟不斷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這成為曹操集團的雄厚經濟基礎。

通過以上二項措施,曹操統治區的農業生產迅速恢復。這是曹操在經濟上的一大成功。

迎獻帝、遷都於許和恢復農業生產是曹操得以成功的兩個重要條件。

從建安二年起,曹操利用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東征西討,開始了他翦滅群雄,統一北方的戰爭。

其時,在曹操的北邊,是佔有冀、並、幽、青四州的袁紹;南邊,是占據揚州的袁術;東南,是占據徐州的呂布;正南,是占據荊州的劉表;西邊,是關中諸將。此外,董卓部將張濟之侄張綉投降劉表後,屯駐於宛縣(今河南南陽),對許都形成威脅。

建安三年(198)九月,曹操東征徐州,進攻久與他為敵的呂布。在曹軍攻勢之下,呂布軍上下離心,十二月,呂布將侯成、宋憲等生擒呂布謀士陳宮歸降曹操。呂布見大勢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將呂布、陳宮處死,收降呂布將臧霸、孫觀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當時,群雄實力最強的是袁紹。曹操預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潛在影響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佔領齊(治今山東臨淄)、北海(治今山東壽光東南)等地,鞏固右翼;又命大將於禁屯軍黃河南岸,監視袁軍。不久,張綉聽從謀士賈詡之計,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張綉為揚武將軍,解除了後顧之憂。這年十二月,曹操自率軍屯於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准備迎擊袁紹。

劉備在徐州牧陶謙死後,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後徐州被呂布攻佔,劉備投奔曹操。曹操認為劉備是個英雄,先後表他為豫州牧、左將軍。曹操攻佔徐州不久,淮南袁術准備逃往青州往依袁紹,曹操派劉備去截擊。建安五年正月,董承等人謀誅曹操事泄,被曹操殺掉。劉備遂襲殺徐州刺史車胄,占據徐州。

曹操為了免於將來同袁紹作戰時前後受敵,決定先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時諸將皆怕袁紹乘機來バ磯跡

Ⅷ 中國歷史名人資料簡介

【名人1】 孔 子

評選理由: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他概括了中國人的基本思想,成為獨創一套信仰體系的鼻祖。他的哲學根基於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範來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觀念,貫穿於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長達兩千年之久,對世界上許多人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名人2】 秦 始 皇

評選理由:秦始皇是一位偉大的中國皇帝。他在位期間(公元前238~前210),用武力統一了中國,實行了一系列影響廣泛的改革。隨後中國之所以一直保持著文化統一,這些改革是一個主要因素。

【名人3】 成吉思汗(鐵木真)

評選理由:鐵木真九歲時,他父親被一個敵對部落的成員殺害。歲歲月月,家中的倖存者一直在危難和貧困的邊緣上掙扎。這是一個不幸的開端,但是後來鐵木真的境況還更為惡劣得多。年青時,他在一次敵對部落的突然襲擊中被俘。由於怕他逃跑,他們給他脖子上套了一個木枷。但是鐵木真卻在一片原始荒涼的國土上,由一個完全無依無靠、目不識丁的囚犯崛身而起,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人物。

【名人4】 毛 澤 東

評選理由:毛澤東在中國領導共產黨奪取了政權,並在此後的二十七年中,對這個大國進行了其歷史上成效最顯著、意義最深遠的改造。毛澤東在中國政府內顯然是最最重要的人物。

【名人5】 孟 子

評選理由:中國哲學家孟子是孔子最重要的繼承人。他的學說如在《孟子》中所闡述的,許多世紀在中國頗受崇拜。他常被稱為「亞聖」,即在智慧上僅次於孔子。他大約是孔子後200年間的人。

【名人6】 隋文帝(楊堅)

評選理由:中國皇帝隋文帝(原名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嚴重分裂後的中國。自從那時起,中國在大多數的世紀里都保持著他所建立的政治統一,因而基本上是世界強大的國家之一。政治統一帶來的一個重要結果是中國人——大體佔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比歐洲、中東和世界上大多數其他地區的居民都少受戰爭恐怖的折磨之苦。

【名人7】老 子

評選理由:在卷帙浩繁的中國書海當中,有一卷薄而又薄可能在國外擁有最多的譯者和讀者,這本書名叫《老子》或《道德經》。《道德經》是解釋道教哲學的主要經文。雖然今天沒有幾個人自稱是道教徒,但是除了孔子以外,再沒有哪一位中國哲學家對人類思想的影響象老子那樣廣泛和持久。

【名人8】 岳 飛

評選理由:岳飛,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曾率岳家軍英勇抗金,後被投降派秦檜等人誣陷,被殺害。

【名人9】 祖沖之

評選理由:祖沖之是南北朝時期傑出的科學家,在數學、天文歷法,機械製造等領域都有卓越的貢獻。祖沖之在世界數學史上第一次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並和兒子祖目恆一起導出了球的體積公式,祖沖之在三十六歲時修改了歷法,編制了先進的大明歷。他還設計製造了利用水力磨面的水碓磨,。製造了「千里船」等。

【名人10】 蔡 倫

評選理由:他總結了西漢以來麻質纖維造紙的經驗,改進造紙術,製成優質紙張「蔡侯紙」。造紙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四大發明之一,對世界文明的傳播有過重要貢獻。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的資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