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孔丘歷史名人

孔丘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2-27 21:58:20

① 收集古代名人孔子的資料

孔子(公元前來551年自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 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② 孔子這位歷史人物的事跡和取得的成就是什麼

孔子這位歷史人物的事跡: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孔子取得的成就有:

1、創立儒家學說派。

儒家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2、開創全新教育理念。

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主張無分貴賤不分國界,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開創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3、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

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4、創建經濟思想。

孔子的經濟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富民」思想。這也是儒家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對後世有較大的影響。

5、治史思想。

孔子治史思想的一個重要主張就是「直」,即研究歷史要實事求是,不但要重視根據,而且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為政》),他竭力反對那些狂妄不直的人。

③ 孔子的名人事跡

1、孔子誤會了顏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陳蔡一帶的地區,有七天的時間沒有嘗過米飯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顏回討來一些米煮稀飯。飯快要熟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中的飯吃。

孔子故意裝作沒有看見,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站起來說:剛才孟李祖先告訴我,食物要先獻給尊長才能進食,豈可自己先吃呢?

顏回一聽,連忙解釋說:夫子誤會了,剛才我是因看見有煤灰掉到鍋中,所以把弄臟的飯粒拿起來吃了。孔子嘆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時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時候。

2、有法律卻用不到才好

魯國有父子兩人打官司,季康子說:「殺掉他們。」孔子說:「不可殺。民眾不知道兒子狀告父親不是好事,已經很久很久了,這是上級官員的過錯啊。

如果上級官員有道義,那麼這樣的人也就不會有了。」季康子說:「治理百姓以孝道為本,現在殺掉一人而懲治不孝之徒,不是也可以嗎?」

孔子說:「不先用孝道來教化就採用殺戮的方式,這是暴虐地殺害無辜。三軍打了敗仗,不可因此而殺掉軍兵;訴訟之事處理得不正,不可因此而用刑罰進行懲罰。

上級官員先行教化而能使百姓服從善政,那麼,百姓就會順風而從。自身行得端正,然而百姓不順從善道,然後再設置刑罰來加以懲治,那麼,百姓就能知罪了。

幾尺高的牆,百姓不能越過;幾百尺高的山,即使是兒童也可以一步步地登上山頂。這是因為循序漸進。如今的情況是,仁義已經衰落很久很久了,百姓怎會不違背仁義呢?

《詩經》中說:『使民不會迷心性。』當初,君子引導百姓而使百姓不迷失心性,因此可以不用威嚴暴戾之法,設置了刑罰卻可以不使用。」於是,狀告父親的兒子聽說了此話之後,就請求放棄狀告了。

3、知仙不為

一次,趙國國君趙襄子,率領十萬多人,在中山國一帶打獵。所到之處,草木踐踏,山林焚燒;方圓百里,人聲鼎沸,煙火飛揚。

這時,忽見一人從石壁中走出,並隨著煙火,徐徐上下。眾人見了,都以為遇到鬼物。火蔓延到別處,見他又從火中慢慢走出,所經過的地方,好象對他沒有任何阻礙。

趙襄子見了,覺得很奇怪,便遣人邀他來,逗留片刻。那人悄然來到襄子近旁,如入無人之境。襄子細細觀察,發現他形色七竅象人。氣息聲音也象人。

於是,襄子很恭敬地問道:「請問先生,用什麼道術,使自己住在石中?用什麼道術,使自己入於火中?」只見那人目視遠方,漠然答道:「什麼東西是石?什麼東西是火?」

「噫!」襄子有點詫異,「適才,您出來的地方就是石,您進入的地方就是火呀!」那人聽了,微微低頭,看了一下襄子,然後,又抬頭繼續漠視遠方,半晌,回道:「不知!」隨後,飄然而去。

魏文侯聽說了這件事,便問孔子的弟子子夏說:「那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呀?」子夏迴文侯道:「在下據從老師那裡聽來的言教分析,那個人,大概是一個,已經心物融通的仙者。

這樣的人,外物不能傷,游於金石,蹈於水火,也都無所阻礙。」「哦!那你為什麼不這樣呢?」文侯笑著問。子夏搖搖頭:「這要凈心欲,絕智思才可以。我哪裡能做得到?不過說說道理而已。」

「那你們的老師,為什麼也不這樣呢?」文侯好奇地接著問。「我們的老師啊,他是屬能做得到,不去做的人。」子夏欣悅地答道。「這又是為何呢?」文侯不禁追問。

看著有點急切的文侯,子夏笑著說:「老師是為了我們呀。想想看,如果老師也象那位仙者一樣,一問三不知,那麼,一旦我們有什麼疑問,有什麼危難,要怎麼辦呢?」文侯聽到這里,大悅。

聖人們來到這個世間,為了直接、有效地幫助我們,不惜犧牲自己身體的逸樂,與我們同甘共苦,同赴危難。所以,易曰:聖人吉凶與民同患。菩薩說:地獄不空,我不成佛。

4、孔子學琴

有一次孔子隨師襄學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說:「可以了。」孔子說:「我已經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

又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又說:「可以了,你已於其數。」可是孔子仍說:「不可以,未得其志。」又過了相當的時間,師襄子認為這回真的可以了。

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於是,孔子反復的鑽研,體會琴曲的內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出來了,才罷休。

5、兩小兒辨日

一天,孔子向東游歷,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是什麼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時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剛升起時離人遠些,而中午時離人近些。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時看起來小而近時看起來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近時熱而遠時涼嗎?」孔子也無法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您十分有智慧呢?」

④ 有名的歷史人物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夏邑 ,出生回於答魯國陬邑。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了六經(分別為:《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了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文宣皇帝、文宣王。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⑤ 歷史人物孔子的簡介 200字左右

孔子姓孔(祖父字孔,以其為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是中國古代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古文獻整理家,儒家學派編撰人,被後人推崇為儒家學派創始人,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傳曾修《詩》《書》,訂《禮》《樂》,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中國人尊稱「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
孔子畫像(39張)作成《論語》。 在天道觀上,孔子不否認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對其持懷疑態度,主張「敬鬼神而遠之」。 孔子與孟子並稱「孔孟」,他們的思想並稱為孔孟之道。孔子被尊為「至聖」「素王」,曾子則為宗聖,孟子為「亞聖」。 孔子精通《周易》,據說是《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國古代突破對自然山水宗教式態度的第一人,我愛大自然更愛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災難、地震、龍卷風、恐龍的滅絕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風水,提出了「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的著名美學命題。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雖說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認為他曾修《詩》《書》,《禮》 《樂》,序 。

⑥ 曲阜歷史名人

曲阜歷史名人 〖少昊〗——五帝之首 黃帝的兒子,姓己名摯,號金天氏 。
〖柳下惠〗——展氏,名獲,字禽,春秋時期魯國人,是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中國歷代廣為傳頌。稱為「和聖」。柳下惠是中國柳姓的得姓始祖。山東曲阜人。
〖孔子〗——至聖 名丘,字仲尼。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始人,同時精通易經《十翼》孔子所作,孔子是中國古代突破對自然山水宗教式態度的第一人,我愛大自然更愛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災難、地震、龍卷風、恐龍的滅絕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風水,提出了「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的著名美學命題。
〖顏子〗——復聖 名回,字子淵,山東曲阜人。
〖魯班〗——魯班,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因是魯國人,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魯班乃木工匠開山鼻祖,魯班符咒記載:伏以,自然山水,鎮宅地板,抵抗一切災難,家宅吉祥如意,家庭興旺發達安康。
〖孔伋〗——述聖 字子思,孔子之孫。著有《中庸》、《子思子》。
〖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學家,著有《左傳》和《國語》 。
〖穀梁赤〗 儒家經典《春秋穀梁傳》作者,山東曲阜人。
〖申培〗(約前219~前135),名培,亦稱申公、申培公。西漢今文詩學「魯詩學」開創者。
〖孔安國〗字子國,西漢經學家。著有《古文尚書傳》、《論語訓解》、《古文孝經傳》、《孔子家語》等書。古文尚書學派開創者。
〖孔融〗東漢文學家,字文舉,孔子二十世孫。建安七子之一。孔融以散文見長。
〖賈應寵〗明末清初著名鼓詞作家 字思退,一字晉蕃,號鳧西,又號澹圃,亦稱木皮散客、木皮散人、木皮子。
〖孔尚任〗清初戲曲作家 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塘,自號雲亭山人。著有傑出的歷史劇《桃花扇》。
〖孔繼涑〗(1726~1791),著名書法家 字信夫,一字體實,號谷園,別號葭谷居士。他廣泛搜集古今名家書法,刻意鑒別,先行臨摹、構繪,而後精工刻成大小石碑584塊,名為「玉虹樓法帖刻石」。其拓片裝成101冊,故又稱「百一帖」。現存孔廟。
〖桂馥〗(1736~1805),著名書法家和訓詁學家 字冬卉,號未谷,別號老苔、紫雲仙館。當時一些名門貴族,對他的字畫爭相收藏。在當時有「無桂不成世家」的說法。
〖孔孚〗(1925—1997)現代山水詩風的開創者,原名孔令桓。1925年4月1日生於山東曲阜。1947年畢業於山東師范學院史地系。1949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大眾日報》文藝編輯,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1950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離休。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7年4月27日病逝。著有詩集《山水清音》、《孔孚冊水詩選》,詩論集《遠門之捫》等。《山水清音》獲山東省首屆泰山文藝創作獎一等獎,《孔孚山水•峨眉卷》獲1991年山東省優秀圖書獎一等獎、1991年全國計劃單列市出版社優秀圖書一等獎。 他的小詩清新、深邃、空靈,得到了許多讀者的喜愛。生前感到些寂寞。共發表了詩作三百多首,詩論三十多篇,共出版了六本書,但總印數不足兩萬冊,印數最少的一本只印了231冊 「孔孚先生是一位生不逢時的詩人」,「他在一個文化貶值的時代投身於文化,他在一個沒有詩意的時代選擇了詩歌,他在一個金玉滿眼的世界裡固執地尋覓一種素樸而純潔的境界。」。

⑦ 姓孔的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孔姓對中國的文明與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名人輩出,史不絕書。

孔子,名丘,春秋版時期魯國權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創始者。他晚年致力於教育,據傳有弟子三千人。他曾刪修《春秋》,整理《詩》、《書》等。在哲學上、政治上,他建立了一套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自漢以後成為兩千餘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封建統治者一直把他尊為聖人。

戰國、秦漢間的大商人孔氏,經營冶鐵業富至數千金。

西漢時,南陽人孔僅,大冶鐵商出身,武帝時任大農丞,後任任大司農;經學家孔安國,丞相孔光。

東漢有泰山都尉孔廟,其子孔融,漢末文學家,是「建安七子」之一。

南朝齊有文學家孔稚圭。

唐代有經學家孔穎達,河中陝華等州招討使孔巢父;僖宗、昭宗兩朝宰相孔緯。

北宋有說唱藝人孔三傳,曾經首創諸宮調。

清代有定南王孔有德,戲曲作家孔尚任,經學家、音樂學家,數學家孔廣森

⑧ 是怎麼評價孔子這歷史人物的

孔子是一個學者,一個教師,一個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正直社會活動家。承認這些並不會讓孔子的思想趨於黯淡,反而找到了他的定位。因為他是中國第一位真正的學者,教育家。他第一次系統的整理了周朝以來朝廷與民間的禮制文化精華的學者,是中國歷史開拓性的人物。第一次把教師作為一個偉大的職業區分於「神職」或者「官職」,這一點西方的耶穌等人皆沒有做到,因為他們不是學者,而是神職或者官職。他同時也是第一次把「正直」與「仁愛」這些文明社會構成的基礎思想系統化的人。
孔子當時代表貴族利益,維護周王朝的禮。思想是思想品格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3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安貧樂道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記》載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於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

與人為善
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毋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則。
這種光輝已經成為烙在歷史的印記,即使在世界范圍也是耀眼的光輝!

那些把孔子聖明化的人,要麼被誤解引導,要麼不懷好意。比如明朝以後就典型的開始把尊孔成為專制工具,而非尊重他的學問與政見。禮制本基於「仁愛」卻變成了專制的工具。重教育本是為傳播繼承並發揚文化,卻變成了八股文的思想禁錮工具,取其形而去其核,掛其像而泯其意,可謂用心險惡。

⑨ 中國歷史偉人孔子的成就

1 總結了堯抄舜禹三英時代和夏商周三代的政治智慧,開創了儒學。
2 創立私學學校,接收平民教育,開創了中國私人教育先河。
3 編寫詩、書、禮、樂、春秋、易傳六經。
4 擔任魯國大司寇、代相職務,治理期間魯國快速發展,並抵制了齊國的壓力,收回了被齊國吞並的領土。

⑩ 古代名人聖孔丘的稱謂

孔子,孔夫子,孔丘,孔老二,孔仲尼,孔聖人,大成至聖文宣王。

大概就這么多了吧?我們從孔子開始講起。

一;孔子,這個子字,是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爭出來的,子字代表有學問的人,百家諸子的意思就是有學問的人在爭鳴。所以,就一個「子」字來講,只是說明了孔子是有學問的人如老子,孟子,莊子等等都是有學問的人,是士大夫階層的一種雅稱,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

二;孔夫子,夫子一詞比子高出了一檔,能稱為夫子的人,大多是教育別人的先生了,在百家諸子中,能掛上「夫子」二字名謂的不多,就我所知,孟子曾經掛上過「夫子」這塊牌子。曾在某些書刊上看到過孟夫子的稱謂,道教教主李耳李老子,就沒有這個榮幸,只好自稱老子了,還玩起了裝神弄鬼的把戲,這跟儒教的以育人為方針的政策是大相徑庭了,老百姓只好叫他的門徒是道士了。夫子一詞,在這里是對教書先生的一點尊稱。也是對孔子的一點尊敬,別無意義。

三;孔丘,是孔子的本名,他爹娘給取的,沒有其他的意思。

四;孔老二,孔子在家排行第二,就這么點意思。

五;孔仲尼,是孔子的號或者說說字,民國以前出生的人,有錢人家的人,生了兒子後,習慣於要給孩子取個字或號,比如毛澤東字潤之,蔣介石字中正,就是如此,別無深意。

六;孔聖人,這是封建皇帝為了表彰孔子在教育事業上的貢獻,所封的尊號,百家諸子中沒有一個得到過皇帝的這個封號。至於後來人以及現在人對這個「孔聖人」的稱號,各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一些肉麻當有趣的讀書人對孔老二的馬屁話。

七;大成至聖文宣王,實在是大清皇帝弄錯了,但是皇帝聖旨巳下,這金口就難改了。於是將錯就錯給孔子的墓牌上刻上了這個封號。大清皇帝為了掩蓋一點自己的差錯,在孔子的墓牌前打了一道短牆,到過山東孔墓的人都知道,你站在正面,背後是大成至聖文宣王的墓牌,無論你怎麼調高調低,一道短牆把那個「王」字擋住了,你的照片上只有「大成至聖文宣」六個字,那個「王」字是不會顯示在你的照片身後的。這說明了滿清皇帝發覺了自己封錯了,封的太大了,給漢人長威風了,這是斷斷不可的。要想收回?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只好打一道短牆把那個「王」字擋住算了。不相信?自己去拍一張照片就是了。

閱讀全文

與孔丘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