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美國歷史小故事

美國歷史小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7 21:44:49

㈠ 外國歷史故事

埃及的金字塔

0獅身人面像

00特洛伊木馬

00「冒犯上帝的城市」巴比倫

00埃及艷後

00智慧的所羅門

00聖地耶路撒冷

00薩拉丁——阿拉伯人的英雄

00奧林匹亞賽會

00古城龐貝之謎

00佛祖釋迦牟尼

00愛琴文明

00悲慘的角斗奴

00空中花園

00軍營斯巴達

00「希臘的學校——雅典」

00七大奇跡

00亞歷山大大帝

00羅馬城的建立

00羅馬競技場

00白鵝的功勛

00愷撒大帝

00羅馬帝國的滅亡

00耶穌的傳說

00查理大帝

00十字軍東征

00聖女貞德

00但丁和神曲

00橫跨歐亞非的奧斯曼帝國

00梵蒂岡的誕生

00基督教會的首腦——教皇

00君士坦丁堡之戰

00偉大的蘇里曼大帝

00瑪雅文明

00文藝復興

00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00麥哲倫環球航行

00罪惡的奴隸貿易

00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00矮子巨人——拿破崙

00霧月政變

00滑鐵盧戰役

00太陽王——路易十四

00威廉大帝

00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槍

00美國國父華盛頓

00斷頭的國王

00「倒幕」運動與明治維新

00巴黎公社

00五月流血周

00攻克巴士底獄

00俄國革命的鏡子——托爾斯泰

00色當戰役

00出身德國的俄國女皇

00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

00普加喬夫起義

00不修邊幅的總統

00「達爾文的看家狗」

00一份被篡改的電報

00國際航道——蘇伊士運河

00約翰·布朗起義

00白衣天使
「緬因」號事件
00日俄旅順戰役
00薩拉熱窩的槍聲
00日德蘭大海戰

㈡ 美國歷屆總統的故事

美國總統軼事

喬治·華盛頓

華盛頓在全國7個州擁有共超過13000公頃的土地
華盛頓在任期居住於紐約和費城
一些軍隊官員曾經要為華盛頓「黃袍加身」(實施帝制),但被華盛頓拒絕了
華盛頓開了美國總統最多連任一次的先例

約翰·亞當斯

亞當斯是第一位居住於白宮的總統,當時白宮被稱為「行政官邸」(Executive Mansion)
亞當斯的副總統,托馬斯·傑弗遜,是亞當斯的主要政敵,從屬於另外一個政黨
直到2000年總統大選以前,亞當斯和他兒子,約翰·昆西·亞當斯,是唯一一對父子總統
美國獨立戰爭領袖塞繆爾·亞當斯是約翰·亞當斯的堂兄弟

托馬斯·傑弗遜

傑弗遜一生都擁有奴隸,雖然他反對奴隸制
傑弗遜1826年七月四日去世,距其簽署獨立宣言正好50周年
傑弗遜是農民、律師、建築師、發明家、博物學者、哲學家和科學家
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第一批書是從傑弗遜的私人藏書中買的

詹姆斯·麥迪遜

麥迪遜是大陸會議中最年輕的代表,時年29歲
麥迪遜的兩位副總統都於在任期間死掉了
由於對基本法的貢獻,麥迪遜經常被稱為美國憲法之父

詹姆斯·門羅

門羅是第一位乘坐蒸汽輪船的總統
門羅的就職典禮是史上第一次在戶外舉行,因為國會的座次排序有爭議
門羅的連任幾乎沒有任何異議,得到了除了一張反對票之外的所有選票
門羅任期內,黨派之爭大大減少,此時期被稱為「era of good feelings」

約翰·昆西·亞當斯

在14歲時,亞當斯就成為了美國遣俄羅斯特使的秘書兼翻譯
亞當斯和他老爸是美國第一對總統父子

安德魯·傑克遜

傑克遜在白宮多次舉行對普通公眾開放的大型宴會
傑克遜是惟一一位還請了國債的總統
脾氣火爆的傑克遜在一次決斗中殺死了狄金森,因為狄金森對其婚姻的侮辱

馬丁·范·布倫

范布倫是一個狡黠的政治家,被稱為「小小魔術師」和「Kinderhood紅狐」
范布倫在紐約建立了美國第一個州際政治機構,稱為「奧爾巴尼攝政團」
以范布倫為首的一個政黨派系,最終成為了民主黨

威廉·亨利,哈里森

哈里森在他的就職典禮後32天死於肺炎,他是第一個在任期間逝世美國總統
哈里森的父親簽署過獨立宣言,而他的孫子成為了第23屆美國總統
哈里森的8578字的就職演說,是目前為止最長的美國總統就職演說

約翰·泰勒

1843年,泰勒承受了一次來自於自己所在政黨的彈劾
泰勒於15歲進入威廉及瑪麗學園,17歲畢業
泰勒是14個孩子的父親,這個數目是美國總統之最

詹姆斯·波爾克

波爾克於1848年七月四日,在華盛頓特區放下華盛頓紀念碑的基石
由於過量飲用白蘭地,波爾克於17歲時接受了膽囊手術
電報在歷史上第一次用於政治——宣布波爾克提名總統

扎卡里·泰勒

泰勒的愛駒——惠特尼,可以自由在白宮草坪馳騁
在64歲前,泰勒都沒有投過選舉票
泰勒是第二個在任期間逝世總統

米勒德·菲爾莫爾

15歲時,菲爾莫爾跟著一個布工做學徒
菲爾莫爾的老婆,亞比該,建立了第一個白宮圖書館
菲爾莫爾拒絕了牛津的榮譽學位,說:「沒有人應該接受自己讀不懂的學位」

富蘭克林·皮爾斯

皮爾斯由於酗酒,導致他在1842年從參議院辭職,之後成功戒酒
皮爾斯是惟一一個在任期間被自己的政黨反對其連任的總統

詹姆斯·布欽南

布欽南是一個高大健壯的人,但是據說他對自己的小腳引以為豪
詹姆斯·布欽南是第一個未婚當選的美國總統
布欽南任期結束時,數個州從聯邦分裂了出去

亞伯拉罕·林肯

林肯是個擅長講故事和說笑話的人,但是同時他也非常抑鬱
林肯設計了一個用於調整蒸汽船浮力的系統,並在1849年獲得專利
林肯將信件、賬單和文件放在他的高筒大禮帽里
林肯身高六英尺四英寸(約1.93米),是有史以來最高的美國總統

安德魯·約翰遜

約翰遜在從政前是個裁縫
約翰遜從來沒有上過學,他的老婆,Eliza maCardle,在他17歲的時候教會他寫字

尤利西斯·辛普森·格蘭特

格蘭特的個人回憶錄在其逝世後出版,成為最暢銷的美國總統回憶錄之一
格蘭特原名海勒姆·尤利西斯·格蘭特,但是他後來改名了,因為他不喜歡這個名字的縮寫——HUG
格蘭特曾經自嘲:「我只會兩首歌,一首是揚基歌,另一首不是」

拉塞福德·海斯

海斯的家庭為孩子舉行了第一屆白宮復活節滾彩蛋活動,這是一項延續至今的傳統
1880年,海斯成為了第一位訪問西海岸的總統
海斯獲取的選票比他的對手Samuel Tilden少,但是選舉委員會還是將總統一職授予了海斯

詹姆斯·加菲

加菲能夠一隻手寫希臘文,一隻手寫拉丁文
詹姆斯·加菲是第二位被刺殺而死的總統
加菲在其總統競選中,經常和所遇到的德裔美國人用德語交流

切斯特·亞瑟

其斯特·亞瑟嗜好精緻的服飾和娛樂活動,因此得到了「公子總統」、「優雅的亞瑟」以及「亞瑟王子」等綽號
當亞瑟還是一個年輕的律師的時候,他打贏了一個官司,為黑人贏得了乘坐紐約路面電車的權力

格羅夫·克利夫蘭

克利夫蘭是惟一一個任職於兩屆不連續任期的美國總統
克利夫蘭曾經是紐約布法羅市的治安官,執行過兩個罪犯的死刑
克利夫蘭在1893年於遊艇上進行了一次秘密手術,移除了上顎的癌

本傑明·哈里森

哈里森是唯一一個爺爺也是美國總統的美國總統
哈里森在內戰期間被自己的團起外號為「Little Ben」

威廉·麥金利

麥金利是第一位通過電話競選的總統候選人
麥金利是第三位被刺死的美國總統

西奧多·羅斯福

羅斯福的對外策略是「小聲說話,手執大棒(Speak softly and carry a big stick)」
羅斯福在1912年的競選演講時被刺殺者射中,但是他沒有停止,說「我要繼續演講,或者死掉。」
羅斯福在42歲稱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美國總統
羅斯福是第一位乘汽車和做飛機的美國總統
羅斯福是第一位在職期間旅行國外的美國總統,他在1906年訪問了巴拿馬和波多黎各

威廉·霍華德·塔夫脫

塔夫脫體重超過300磅,在白宮內特別安置了一個大號浴缸
塔夫脫是第一位為棒球賽季投擲開賽球的美國總統
在總統任期後,塔夫脫成為了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這是他的畢生目標

伍德羅·威爾遜

威爾遜在一戰期間在白宮草坪上放養羊,並用羊毛為紅十字會籌錢
威爾遜第一位在職期間穿越大西洋的總統
威爾遜開了定期召開總統記者招待會的先河

沃倫·哈丁

哈丁是第一位訪問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總統
哈丁在職兩年後死於心臟病發作
哈丁是第一位用無線電通話的總統,也是第一位在白宮內有無線電的總統

卡爾文·柯立芝

柯立芝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什麼都沒說過,那你就無法被要求重復你的話。」
柯立芝的父親,約翰·加爾文·柯立芝,一個治安法官,主持了他兒子在1923年的總統宣誓
柯立芝患有慢性胃痛,需要每天睡10~11小時的睡眠和一次下午小睡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胡佛和他老婆,Lou Henry Hoover,共同翻譯了一本16世紀的關於礦業的拉丁文書籍,名叫De Re Metallica
胡佛是第一位桌子上有電話的美國總統
1920年發現的小行星Hooveria,是以胡佛的名字命名的
胡佛出版了至少16本書,包括「垂釣之樂——清洗你的靈魂」(Fishing for Fun-And to Wash Your Soul)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1939年四月,羅斯福成為了第一位上電視的總統
羅斯福執掌總統一職12年,比其他任何總統都長
富蘭克林·D·羅斯福在血緣和婚配關繫上,和之前的11位總統都有聯系
羅斯福是第一位指定女性成為自己內閣成員的人,這位女性是Frances Perkins,1933年上任的美國勞動部長

哈利·S·杜魯門

杜魯門總統的著名桌匾上寫著「我負責」(「the buck stops here」),這是在一個俄克拉何馬州監獄為其製作的
杜魯門的中間名首字母S,不代表一個特定的名字,而是用於紀念他的兩位祖父
杜魯門在1950年逃過一場刺殺,一位白宮保鏢被殺

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

「骨牌理論」的概念是基於艾森豪威爾對美國進入越南的解讀
艾森豪威爾當年是西點軍校橄欖球隊的明星防守隊員,號稱「堪薩斯旋風」
艾森豪威爾愛好烹飪,發明了一個蔬菜湯配方,全文共894個詞,配料包括旱金蓮的莖

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

肯尼迪因其著作「勇敢者略傳」(Profiles in Courage)獲1957年普利策獎
肯尼迪是第四位被刺殺的總統
肯尼迪是史上最年輕的美國總統,當選年僅44
肯尼迪在二戰時被塑造成一個英雄,在他的船隻被日本驅逐艦擊沉後,他救了三個人
肯尼迪是第一個天主教徒總統

林登·貝恩四·約翰遜

1961年時任航天委員會主席的約翰遜,已經向肯尼迪總統提議,載人登月在1966或1967年將成為可行
約翰遜15歲從高中畢業,打了兩年零工才上大學
在46歲時,約翰遜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參議院多數黨領袖

理查德·米赫·尼克松

尼克松是第一位主動辭職的總統
尼克松出版過十本書
尼克松於1985年放棄了前任總統都擁有的終身特工保護
尼克松在1946年的參議院競選中得到了一個不太好聽的外號——「狡猾的迪克(Tricky Dick)」

傑諾德·魯道夫·福特

傑諾德·福特當童子軍的時候獲得了最高階銜:老鷹童子軍
福特逃過了兩次刺殺,殺手都是女人
福特拒絕過為(橄欖球隊)綠灣包裝隊和底特律獅子隊效力的機會
福特是惟一一個沒有經由選舉而當上副總統以及總統的美國總統

吉米·卡特

卡特寫了很多書,包括The Little Baby Snoogle Fleejer,插畫由他的女兒所作
卡特赦免了抵制越戰徵兵者
卡特在聯合大學學習核物理,並參與了核潛艇開發
在年輕的時候,卡特將自家的花生園辦成了一個大而成功的事業

羅納德·威爾遜·里根

里根年輕時在伊利諾斯的迪克森市做海灘救生員,救援了77位溺水者
里根在從政前是一位成功的電影和電視演員
里根擊破了「20年詛咒」,之前(始於1840年)每一位於0結尾年份選舉的總統都在任期內身亡

喬治·H·W·布希

在1985年,里根進行為其三小時的手術期間,布希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位代理總統職權的副總統
布希在二戰期間當過海軍飛行員,曾在太平洋上空被擊落,然後被潛艇救起

威廉·傑弗遜·柯林頓

柯林頓是惟一一個會吹薩克斯的總統
柯林頓33歲時當選阿肯色州州長,是美國史上最年輕的州長之一
柯林頓比其他總統在內閣中指派的女性要更多

喬治·W·布希

布希是美國歷史上第二個子承父業的總統
布希是繼1888年本傑明·哈里森後,又一個鎩羽普選,卻贏得總統選舉團青睞的總統

㈢ 求一篇有關美國歷史的小故事,要求英文版!不要超過300

1870年美國鐵路的價格大戰和其出人意料的結果。
當年美國有兩條基本平行的鐵路干線,一條叫「伊利」鐵路,老闆叫古爾德;另一條叫「中央」鐵路,老闆是船王范德比爾特。雙方為了爭奪從水牛城到紐約的牲畜運輸貨源,進行了一場「殊死的」搏鬥。
那年5月,他們打起了價格戰。船王范德比爾特運輸一個車皮牲口的成本價是125美元,古爾德卻把價格降低到每車皮75美元。船王方面當仁不讓,進一步降到50美元,古爾德以25美元的價格回敬。船王無疑自認為可以比伊利鐵路更能承受這種自殺性的降價,也如法炮製再次降價。
在當年的6月25日,船王索性把價格降到了純屬象徵意義的每車皮只收1美元的荒唐水平,而古爾德似乎被對方壓到不再跟進。
當新價格開始實施之後,船王范德比爾特得到報告,伊利鐵路上的火車趟趟放空,而他的中央鐵路線上卻車車滿載。船王特喜不自勝!
但他很快就查明了原委,發現自己上了古爾德的大當!原來古爾德把從中西部運至水牛城的所有的牛全部買下來,然後通過幾乎是免費的中央鐵路,將這些牛運到紐約,轉手倒賣大發橫財
船王這才明白,自己的鐵路線上賓士著的滿載的列車,都是在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古爾德白白地幹活。他幾乎氣瘋了!為自己如此輕易地被對手擊敗而感到恥辱和憤怒,發誓「再也不跟這幫騙子打任何交道」。
我發覺這真是個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經典故事,把那種殺人不見血的競爭表現得淋漓盡致!我想學經濟類專業的朋友可能聽老師講過這個故事。隔行如隔山,對政治經濟學孤陋寡聞的我,簡直對這些「資本家」的手段「佩服」得五體投地!我上網一查,在兩本翻譯成中文的書《華爾街的惡魔天才》和《偉大的博弈: 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中,都記載了這個故事,只是略有出入,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找來仔細讀讀。特別對有意在商海揚帆的朋友,一定大有裨益!
In 1870 the United States railway price war and beyond all expectations of the res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two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railway line, one called " Erie" railway, the boss told Gould; another is "the central" railway, the boss is ship king vanderbilt. Both sides in order to capture from buffalo to New York cattle transport supply, concted a " desperate".

In May of that year, they hit the price war. Ship king Vanderbilt transport a wagon stock cost is $125, but Gould to bring the price down to $75 per wagon. Ship king aspects then, further reced to $50, Gould at a price of $25. Ship king certainly think can than the Erie Railroad can withstand this suicide rection, also be modeled on the prices again.

In June 25th of that year, the ship king simply bring the price down to a purely symbolic significance of each wagon only $1 absurd levels, while Gould appears to be pressed to no longer follow up.

When the new price begins to carry out, ship king Vanderbilt received reports of the Erie Railroad, the train trip times are short, and his central railway line is car loaded with. Wang Texi did not win since the ship!

But he soon found out the whole story, found himself in Gould's big when! The original Gould took from the Midwest to Buffalo all cattle all buy down, then through virtually free of the central railroad, the Niu Yun to New York, reselling windfall

The ship Wang Zhecai knew that, own railway line runs the crowded trains, is for his rival Gould white work. He was almost driven mad! Himself for being so easily defeated by his opponent and the shame and anger, vowed" never tell any dealings with this group of swindlers".

I find it really is a capitalist development history classic story, take that kill without spilling blood in the competition is behaved most incisive! I want to learn economy kind professional friends may listen to the teacher told this story. Interlacing as foster, on political economics with very limited knowledge and scanty information I, was the" capitalist" means" admire" extremely admire! I checked on the Internet, in two the translation into Chinese of book" Wall Street of the evil genius" and" the great game: Wall Street financial empires", recorded the story, just a slight discrepancy, interested friends may wish to carefully read. Particularly intended to sail to the sea friends, must be of great advantage!

㈣ 求一篇美國歷史小故事 英文版

1860年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總統,美國民主黨遭到慘敗,這就成為南方奴隸主脫離聯邦和發動叛亂的信號。南部蓄奴州南卡羅來納州首先脫離聯邦,接著喬治亞州、亞拉巴馬、佛羅里達、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薩斯諸州相繼脫離, 並於1861年2月宣布成立「南部同盟」,另立以傑斐遜·戴維斯為總統的政府。1861年4月12日叛亂政府軍開始炮轟在南卡羅來納的聯邦薩姆特要塞,14日被攻陷。林肯政府於4月15日發布討伐令,內戰爆發 。不久,弗吉尼亞、北卡羅來納、田納西、阿肯色4州退出聯邦參加南部聯盟。

戰爭初期北方實力大大超過南方,北方有2234萬人口,南方只有910萬,而且其中有380多萬是黑奴。北方有發達的工業,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和豐富的糧食,而南方幾乎沒有工業,鐵路也很少。但南方有充分的軍事准備,擁有裝備及訓練都較精良的軍隊。而且,內戰前夕J.布坎南總統曾設法把大量武器和金錢輸送到南方去。林肯政府在內戰初期進行戰爭的目的是恢復南北的統一,擔心觸動奴隸制度會把一些邊境奴隸州推向南方叛亂者一方,從而失掉邊境諸州這個重要的戰略地區。由於北方政府不肯宣布解放奴隸。因此,在內戰第一階段,北方在軍事上連遭失敗。在1861年7月馬納薩斯和1862年夏的半島戰役中,北軍損失慘重。北軍雖然在西線取得一系列輝煌戰果,從南軍手中奪取了幾個重要戰略據點,但是這些戰果都被東線的慘敗所抵消。

在北方軍事上屢次失敗的情況下,共和黨內部的激進派及社會上的廢權主義者提出解放奴隸和武裝黑人的主張。林肯也意識到解放奴隸的必要性。

㈤ 請告訴我一些國外歷史名人的小故事!!

馬克土溫曾經說過,議會里的一半人都是狗娘養的。後來議會讓他書面道歉,他沒辦法,在報紙上說,議會里的一半人不是狗娘養的。十秒~~

㈥ 美國文明禮儀的歷史故事

社會注意到美國人的另一個社交習慣,就是他們跟其他許多民族一樣,說話時往往做手勢。他們談天之際,可能拍拍對方的肩膀,以示友好,或者輕拍小孩的腦袋,以示親愛。依照其他國家某些民族風俗來說,這種表達法可能不受歡迎,尤其是用左手來表達。許多美國人都用慣左手;在美國左右手沒輕重之分,不論用左用右,都沒有什麼不敬。不過,在這一類的小事上,如果對方在社交場合中用雙手的用法令你不快的話,你只須略加猶豫,你的美國朋友往往就明白你的意思了。
靜居獨處
美國人無靜居獨處之念,往往是遊客難以了解的。美國人不是圍牆高築、重門深鎖的國民。他們的院子通常連在一起,連籬笆亦付闕如。他們通常不經邀請,也不先通個電話,就互相過訪;他們在辦公室工作,總是大門敞開。
他們無靜居獨處的念頭,也許是本國歷史發展的結果。美國是個幅員廣闊的國家。美國從無築牆之城,美國人也用不著防犯鄰邦。美國在初期居民極少,所以鄰居非常重要,不能把他們摒諸門牆之外。鄰居在艱苦創業時會提供保護和幫忙,他們彼此守望相助。
從美國早期歷史發展出來的這種不願獨處,只求坦然相對的願望,遊客可以從許多小的地方觀察到:美國家庭可能有幾間無門的房間或只有玻璃牆。假若你看見有人走出你的房間忘了關門,別認為他粗魯無禮。幫他們,讓他們知道你喜歡把門關上,要不然你就得適應新方式了。總之,你對於彼此間的不同,要忍耐。
沉默
美國人人都不喜歡沉默。他們會侃侃而談,以免談話中止,縱使片刻的停頓,亦非所願。假若你很久沒作聲,美國人就會盡量設法讓你加入談論。他們也許問你是不是身體不舒適,要不要他們幫忙。不過,美國人如果不同意你所說的話,可能默不作聲。他們不出聲,未必表示他們同意你的意見,而是表示他們認為同你繼續辯論下去是沒有禮貌的。
說話爽直
遊客到了美國,都發覺美國人不說「廢話」。這就是說,美國人答話的時候,往往簡單到只說「是」、「不是」、「當然」,或極普通的一個「對」字。但簡單的答語並不表示美國人怠慢、粗魯或腦筋簡單。美國人平時匆匆忙忙,跟你打招呼不外一個「嗨」。真的,你在美國居留期間,將一再聽到這個招呼,幾乎人人都說,不論地位、年齡、職業。不過,聽慣了比較長的、漂亮話的人,也許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對美國人的「坦言」不當一回事。
美國人感到難為情時,就實話直說。遇到別人特別客氣的稱贊或道謝時,美國人可能難為情而不知道該答什麼話好。他們不是有意粗魯無禮,他們其實是喜歡別人稱贊他們的。除了特殊的假日,例如聖誕節,美國人通常不送禮。因此,你會發現美國人接到禮物的時候很難為情,他們如果沒有東西回禮,就更加如此。他們大體上是個熱情不拘禮節的民族。
介紹
美國社會風俗跟別國社會風俗大不相同的一點,就是名字的稱呼。美國人不重視「地位」,尤其是社會地位。大多數美國人都不願意自己因年齡或社會地位的關系而特別受人尊敬,這樣會令他們覺得不自在。許多美國人甚至覺得「先生」「太太」「小姐」的稱呼太客套了。不論年齡,大家都喜歡直呼其名。「別稱我史密斯太太,叫我薩莉好了。」稱呼名字,往往是表示友善親近。不過,你如果覺得直呼其名不好,盡可用比較客氣的稱呼。你可以向對方笑笑,說你已經習慣成自然,初與人見面的時候總是比較拘謹,過一陣就會直呼名字了。
介紹的時候,往往是連名帶姓:「瑪麗·史密斯,這位是約翰·瓊思。」遇到這種情形,你可以自己決定該稱呼那位女士為「瑪麗」還是「史密斯小姐」。有時你們兩人交談,開頭是稱呼對方的姓,但沒過多久,其中一人或彼此就直呼對方的名字了。你盡可自己選擇,假若你不願意一下子就直稱別人的頭字,而要依照你自己的習俗稱呼別人,誰也不會覺得你沒有禮貌。
你可能會注意到,美國人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幾乎從不提彼此的頭銜。如果你平時聽慣了不離頭銜的談話,就會覺得美國人說話不客氣,不近人情。你高興的話,盡可依你本國的習慣稱呼別人的名銜。美國人聽你這樣說話,只是覺得有趣,覺得特別。不過,假若他們談話時不稱頭銜,你可別不高興。
頭銜
社會階級的差異,在美國是不受重視的,所以美國人沒有家庭世襲的頭銜,雖則他們對於用慣了頭銜的外來客也會以他的頭銜相稱。美國人反而有時用職業上的頭銜。這種頭銜有別於家庭頭銜,因為它是靠自己「掙來」的,而不是由祖先傳下的。有頭銜的職業,最常見的是法官、高級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和宗教領袖。這里且舉幾個例子:哈利法官、史密斯參議員、克拉克將軍、布朗醫生、格林博士(教授)、懷特神父、科恩老師(對猶太人的尊稱用語)、格雷主教等。
至於從事其他行業的人,則稱他為「先生」、「小姐」、「太太」(音密西斯)。「Ms.」(音密絲)對已婚和未婚的女士都可適用,近年來在美國已甚為通行。假若你跟一個美國人第一次碰面,不曉得他的頭銜,但又要對他表示尊敬,那麼可用「先生」或「夫人」稱呼。被你這樣稱呼的人也許會想到你不知道該用什麼稱呼,於是會把正確的名稱告訴你。不過,一個人除非是從事某種特殊職業,否則正式的頭銜是不常用的。美國人注重友好的、不拘禮節的關系,而不注重地位頭銜。美國人相信自己即使直稱一個人的名字,仍一樣可以對他表示尊敬。
服務
頭銜之外,美國生活中還有別的事情,是平時受女傭、司機、廚師侍候慣了的遊客,可能發覺和他在本國的情形大不相同。有的遊客也許想到自己是有身份的人,但在美國所受的待遇即跟普通人一樣,因此覺得自己被怠慢了。不過,美國是個「樣樣自己動手」的國家。一般美國人,不管是醫生、教授、商人、律師,都是自己煮飯、洗衣、上市場買東西或做其他工作。在美國,服務是要錢的;誰都可以「買」服務,只要付得起錢就成,地位是不相乾的。一個人不管乾的是什麼職業,如果自己動手做家務,絕對不會被人認為有什麼不對。其實,許多美國人都花得起錢請廚師、司機,但他們不那麼做。他們寧願享受家庭寧靜,如果家裡有個請來的幫手,寧靜感可能多少就會喪失掉。也有人寧願把錢花在旅行或其他方面,而不願付出高昂的美國工資僱人幫忙料理家務。
找漱洗間
一位新到美國的遊客,最近有人問他,在美國第一天最麻煩的事情是什麼,他毫不猶豫地答:「找漱洗間。」
有些國家在大街上有明顯可見或在小建築物裡面標志明顯的公眾漱洗間,美國可沒有。在美國,公眾漱洗間均設於加油站(都是乾乾凈凈的,免費的,不過可能要向站員索取鑰匙)。機場、公共汽車站、火車站、餐館、圖書館、大商店、戲院,以及一切歡迎大眾光臨的場所,都有漱洗間,你還可以走進任何一家旅館借用「女漱洗間」或「男漱洗間」,即使你不是這家旅館的住客。
不要被漱洗間門上的名稱弄糊塗了。有時上面寫著「男」或「女」以及「女士」或「夫人」,或乾脆叫「漱洗間」。有的在門上可能畫個圖形或其他標志,以示男女之別,餐館尤其採用這種方式。女用漱洗間有時稱為「化妝間」。歐洲人使用的「方便處」或「W.C」,在美國是少用的,但一般人都明白是什麼意思。
對你國家的認識
你可能會遇到一些對貴國知之甚少的美國人。假若有這種情形,請容忍他們。很遺憾,美國學校很少教授他國的文化風俗。美國東西兩面是大洋,跟其他國家隔得很遠。結果,美國人對於其他國家的文化和不同的工作方式都不大熟悉;這在其他國家也是常見的。假若美國人用你所不熟知的辦法來幫你的忙,假若他們把貴國誤認為是千里以外的另一個國家,請多包涵。跟別的國家相比,美國發展成為現代國家的時間極短,只有300年的光景。美國人一直忙於本土的成長,忙著修建公路,忙著建立城市,忙著為千百萬的孩子制定免費教育制度,忙著發明,忙著發現,忙著為全球的利益而發展。在這300年間,有大部分的時候全國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美國本身,而不在世界。直到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美國人才開始對世界其他地區發生興趣。
社會習俗
美國人的祖先來自全球各地,所以在美國境內「認可的」社會習俗,比有些國家的社會習俗要多得多。因此,到美國旅遊的人如果要照自己國家的風俗習慣去做,也不必覺得難為情或有什麼不對。雖然美國人不拘禮節,但是,如果你願意在社交場合中穿著打扮得很正規,你盡管照你自己的方式做好了。你周圍的人一定會接受的。
不過,你能夠對美國一般的習俗做詳盡的了解,也是有所裨益的。當然,這個題目范圍太廣,不能在這里詳加探討,下面所談的,只是你訪問美國時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常見情形。
有些私人問題,在甲國可以提出來談,但在乙國則不應該談。比方說,美國人可能會問你:「你在什麼地方工作?」「你有幾個孩子?」「你的房子有多大?」「你有沒有假期?」在美國人看來,這些問題不算是純粹的私人問題。他們往往問這些話,不外是要了解你與他之間的共同點,或作為交談的開始。請你明白,問這些話的本意都是友善的,問者是對你表示關心,不是對你無禮。
美國人自己也是這樣相識的。由於美國人在美國時常搬遷,這類問題就是他們每年認識許多新朋友的常用辦法。
有些國家的人們幾乎終生未離開過一個市鎮,所以社會風俗頗為不同。遊客到了這些國家,可能要過了許久,才會有人向他問起家庭、職業、居所等私人問題。但是在美國,樣樣事都快,美國人沒時間講究禮節。他們一定要在今天認識你,因為不久他們可能又要搬到遙遠的另一個市鎮去了。
在一些國家裡,居民的社會關系需要長期慢慢地培養。習慣了這種情形的遊客一旦到了美國,可能覺得美國人的方式可怕,太注意私人問題和無禮。不過,美國人認為純粹是私人問題的一些事,在美國也是避而不提的,否則未免太無禮了。這些問題包括一個人的年齡,他有多少錢,他的衣服和財產一共值多少錢,他的宗教信仰,和他的私生活等等。
假如有人向你提出什麼問題,而你覺得這純粹是私事,那麼你盡可不答。你可以說「不知道」,或說:「在我的國家裡,這個問題好怪。」再不然,你可以把話題一轉,談些不關私人的事情。你這樣做,美國人不會覺得你無禮,事實上,他多半會明白你是不想回答或不想繼續談論這些私人問題 (一)見面禮節去繁就簡西方國家人民在傳統上有一套繁瑣的見面禮節,從握手、問候到互相介紹都有約定俗成的習慣。相形之下,美國人在人與人間的交往上就比較隨便。在美國,朋友之間通常是熟不拘禮地招呼一聲「哈羅」,哪怕兩個人是第一次見面,也不一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個招呼就行了,還可直呼對方的名字,以示親熱。但在正式場合下,人們就要講究禮節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在美國,握手時,男女之間由女方先伸手。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緊,如果對方無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點頭鞠躬致意。長幼之間,年長的先伸手;上下級之間,上級先伸手;賓主之間,則由主人先伸手。握手時應注視對方,並掐下手套。如果因故來不及脫掉手套,須向對方說明原因並表示歉意。還應注意人多時不可交叉握手,女性彼此見面時可不握手。同握手的先後順序一樣,介紹兩人認識時,要先把男子介紹給女子,先把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先把職位低的介紹給職位高的。(二)稱呼隨便舍姓喊名大多數美國人不喜歡用先生、夫人或小姐這類稱呼,他們認為這類稱呼過於鄭重其事了。美國男女老少都喜歡別人直呼自己的名字,並把它視為親切友好的表示。人們初次見面,往往是連名帶姓一起介紹,譬如說:「我叫瑪麗·史密斯。」這時對方可以隨便叫她「瑪麗」或「史密斯小姐」。常見的情況是,交談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稱呼,過不了一會兒就改稱名字了。有時剛同一個美國人結識,不知如何稱呼好,你可以只稱先生或女士。這時,對方會很快理解你的心理。熱情地告之:「我叫詹姆斯·威爾遜,叫我詹姆斯好了。」或者「別叫我史密斯夫人,叫我薩利好了」。的確,美國人之間,不論職位、年齡,總是盡量喊對方的名字,以縮短相互間的距離。美國有家刊物曾專就稱呼問題在150種工商行業中做過調查,結果發現他們之中85%的稱呼是只喊名字。美國人很少用正式的頭銜來稱呼別人。正式的頭銜一般只用於法官、高級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和高級宗教人土等。例如:哈利法官、史密斯參議員、克拉克將軍、布朗醫生、格林教授、懷特主教等。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人從來不用行政職務如局長、經理、校長等頭銜稱呼別人。(三)與人交談莫問私事在美國社會中,人們的一切行為都以個人為中心,個人利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種准則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人們日常交談,不喜歡涉及個人私事。有些問題甚至是他們所忌談的,如詢問年齡、婚姻狀況、收人多少、宗教信仰、競選中投誰的票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禮的。美國入看到別人買來的東西,從不去問價錢多少?見到別人外出或回來。也不會去問上一句「你從哪裡來?」或「去哪兒?」至於收人多少,更是不能隨便問的事,誰想在這些方面提出問題,定會遭人厭惡。美國人往往用「鼻子伸到人家的私生活里來了」這句話來表示對提問入的輕蔑。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人對年齡的看法同我們大不相同。在我國,老年人受到尊敬,而在美國卻是「人老珠黃不值錢」。因此在美國,老年人絕不喜歡別人恭維他們的年齡。有一次,中國留學生在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城市舉行盛大聚會,賓客如雲。當地一位名牌大學的校長與其母親也光臨盛會。留學生在歡迎辭中說:「××老夫人的光臨使我們全體同學感到榮幸。」「老」字在中國是尊稱,不料卻觸痛了這位老夫人,當時她臉色遽變,尷尬不堪,並從此再也不在中國留學生的聚會上露面了。美國人還十分講究「個人空間」。和美國人談話時,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公分以外為宜。平時無論到飯館還是圖書館也要盡量同他人保持一定距離。不得已與別人同坐一桌或緊挨著別人坐時,最好打個招呼,問一聲「我可以坐在這里嗎?」得到允許後再坐下。(四)社交場合女士優先美國婦女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這里姑且不論。但在社交場合中,她們總是會得到格外的優待。尊重婦女是歐美國家的傳統習俗,從歷史角度分析,是受到歐洲中世紀騎士作風的影響;若從宗教的角度分析,它是出於對聖母瑪利亞的尊敬。按照美國人的習慣,在社交場合,男子處處都要謙讓婦女,愛護婦女。步行時,男子應該走在靠馬路的一邊;入座時,應請女子先坐下;上下電梯,應讓女子走在前邊;進門時,男子應把門打開,請女子先進。但是下車、下樓時,男子卻應走在前邊,以便照顧女子;進餐廳、影劇院時,男子可以走在前邊,為婦女找好座位;進餐時,要請女子先點菜;同女子打招呼時,男子應該起立,而女子則不必站起,只要坐著點頭致意就可以了;男女握手時,男子必須摘下手套,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女子的東西掉在地上時,男子不論是否認識她,都應幫她拾起來。總之,美國男子在社交場合同女子接觸時,一方面事事尊重她們,另一方面又要處處以保護人的姿態出現,以顯示男子的地位。(五)禮貌用語多多益善不少到過美國的人,都有這樣一種印象:即美國人講話嘴很甜,他們對好聽的話從不吝嗇,常令聽者心舒意暢。的確,在美國「請」、「謝謝」、「對不起」之類的語言隨處可聞,不絕於耳。在美國,不論什麼人得到別人的幫助時都會說一聲「謝謝」,即使總統對待者也不例外。在商場里,售貨員的臉上總是堆著笑容,當顧客進門時,他們會主動迎上來,問一聲「我可以幫助你嗎?」當顧客付款時,他們會微笑著道謝。最後還會以謝聲送你離去。同樣,顧客接過商品時也會反復道謝。美國人在一家人之間也是客氣話不離口,不僅夫妻之間如此,對小孩子們說話也常帶「請」和「謝謝」,這樣,孩子便自然地養成了講禮貌的好習慣。美國人還習慣於對別人道「對不起」。當人們發生小摩擦時,一聲「對不起」,常使芥蒂煙消雲散。就是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向別人問路、在劇場中從別人座位前走過等,美國人也會連聲表示歉意。美國人把在公共場所打嗝或與別人交談時打噴嚏、咳嗽都視為不雅,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就會說聲「對不起」,請對方原諒。 在網上找的,希望能幫到你,祝順利!

㈦ 美國名人小故事(短短短!!!)

牛頓每天除抽出抄少量的時間鍛煉身體外,大部分時間是在書房裡度過的。一次,在書房中,他一邊思考著問題,一邊在煮雞 蛋。苦苦地思索,簡直使他痴呆。突然,鍋里的水沸騰了,趕忙掀鍋一看,「啊!」他驚叫起來,鍋里煮的卻是一塊懷表。原來 他考慮問題時竟心不在焉地隨手把懷表當做雞蛋放在鍋里了。

還有一次,牛頓邀請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飯。他研究科學入了迷,把這件事忘掉了。他的傭人照例只准備了牛頓個人吃的午飯。臨近中午,客人應邀而來。客人看見牛頓正在埋頭計算問題,桌上、床上擺著稿紙、書籍。看到這種情形,客人沒有打攪牛 頓,見桌上擺著飯菜,以為是給他准備的,便坐下吃了起來。吃完後就悄悄地走了。當牛頓把題計算完了,走到餐桌旁准備吃午 飯時,看見盤子里吃過的雞骨頭,恍然大悟地說:「我以為我沒有吃飯呢,我還是吃了。」

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並不關重要,不過表明了牛頓是一個怎樣沉思默想,不修邊幅,虛己斂容的人,他對科學極度的專 心,總是想著星辰的旋轉,宇宙的變化,而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這種物我兩忘,謙虛謹慎、一絲不苟的學風值得後世學習!

㈧ 求15個歷史小故事越精簡.越短越好

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裡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8.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裡,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裡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25 13:29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於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里,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後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並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里,淳於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後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於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於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裡,有人在國王面前說淳於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於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於棼發現庭院里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於棼想起夢里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完)

班門弄斧

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一個詩人《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後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內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只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裡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裡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裡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裡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裡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後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裡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來,終於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於贊揚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託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才高八斗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於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並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遊山玩水。後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節制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後,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草木皆兵」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把草木都當成敵兵。形容極度疑懼,驚恐不安。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率領90萬兵馬,南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精兵迎戰。

秦軍前鋒苻融攻佔壽陽(今安徽壽縣)後,苻豎親自率領八千名騎兵抵達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只要他的後續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於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後,報告了秦軍的布防情況,並建議晉軍在前秦後續大軍未到達之前襲擊洛澗(今安徽淮南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濛的一片。仔細看去,那裡桅桿林立,戰船密布,晉兵持刀執戟,陣容甚為齊整。他不禁暗暗稱贊晉兵布防有序,訓練有素。

接著,苻堅又向北望去。那裡橫著八公山,山上有八座連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晉兵的大本營便駐扎在八公山下。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堅中謝玄的計,下令將軍隊稍向後退,讓晉兵渡過淝水決戰。結果,秦兵在後退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大敗北歸。

這一戰,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認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他一聽,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指鹿為馬

English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English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望梅止渴

English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掩耳盜鈴

English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㈨ 有關美國的歷史故事

南北戰爭:Civil War,U.S.

1861年4月~1865年4月,美國南方與北方之間進行的戰爭。又稱美國內戰。北方領導戰爭的是資產階級。在南方,堅持戰爭的只是種植場奴隸主,他們進行戰爭的目的是把奴隸制度擴大到全國, 而北方資產階級的目的在於打敗南方,以便恢復全國的統一。

19世紀中葉,北部自由勞動制度與南部奴隸制度之間的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南部奴隸制度成為美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南北之間的斗爭在西部土地的爭奪中表現得最為激烈。19世紀上半葉在美國領土向西擴張的過程中,在西部接連成立新的州。但是每當新州成立之際,就發生在該州內容許或禁止奴隸制存在的斗爭。北方資產階級和農民主張在新州內禁止奴隸制度,要求把新州確定為自由州。南方奴隸主則力圖把奴隸制擴大到西部,主張把新州確定為蓄奴州,奴隸主利用其在美國國會及政府中的統治地位,連續取得勝利,激起北方廣大人民的憤慨。1854年在北方成立了美國共和黨。同年,南方奴隸主企圖用武力把奴隸制擴張到堪薩斯州,於是在堪薩斯州爆發了西部農民與來自自由州的移民反對南方奴隸主的武裝斗爭,斗爭持續到1856年,揭開內戰的序幕。1857年奴隸主又企圖把奴隸制擴展到美國全部領土上去。從而導致約翰·布朗起義。

第一階段

1860年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總統,美國民主黨遭到慘敗,這就成為南方奴隸主脫離聯邦和發動叛亂的信號。南部蓄奴州南卡羅來納州首先脫離聯邦,接著喬治亞州、亞拉巴馬、佛羅里達、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薩斯諸州相繼脫離, 並於1861年2月宣布成立「南部同盟」,另立以傑斐遜·戴維斯為總統的政府。1861年4月12日叛亂政府軍開始炮轟在南卡羅來納的聯邦薩姆特要塞,14日被攻陷。林肯政府於4月15日發布討伐令,內戰爆發 。不久,弗吉尼亞、北卡羅來納、田納西、阿肯色4州退出聯邦參加南部聯盟。

戰爭初期北方實力大大超過南方,北方有2234萬人口,南方只有910萬,而且其中有380多萬是黑奴。北方有發達的工業,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和豐富的糧食,而南方幾乎沒有工業,鐵路也很少。但南方有充分的軍事准備,擁有裝備及訓練都較精良的軍隊。而且,內戰前夕J.布坎南總統曾設法把大量武器和金錢輸送到南方去。林肯政府在內戰初期進行戰爭的目的是恢復南北的統一,擔心觸動奴隸制度會把一些邊境奴隸州推向南方叛亂者一方,從而失掉邊境諸州這個重要的戰略地區。由於北方政府不肯宣布解放奴隸。因此,在內戰第一階段,北方在軍事上連遭失敗。在1861年7月馬納薩斯和1862年夏的半島戰役中,北軍損失慘重。北軍雖然在西線取得一系列輝煌戰果,從南軍手中奪取了幾個重要戰略據點,但是這些戰果都被東線的慘敗所抵消。

在北方軍事上屢次失敗的情況下,共和黨內部的激進派及社會上的廢權主義者提出解放奴隸和武裝黑人的主張。林肯也意識到解放奴隸的必要性。

第二階段

1862年9月22日,林肯發表預備性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宣布:假如在1863年1月1日以前南方叛亂者不放下武器,叛亂諸州的奴隸將從那一天起獲得自由。消息傳到南方後,成千上萬的奴隸逃往北方。英國工人階級也展開了支持北方的運動,迫使英國政府放棄了原來的干涉計劃。

林肯政府還實行一系列革命措施和政策:1862~1863年實行武裝黑人的政策。因此,成千上萬黑人報名參加北方軍隊,其中主要是南方逃亡奴隸;1862年5月頒布的《宅地法》規定:一切忠於聯邦的成年人,只要交付10美元的登記費,就可以在西部領取64.74公頃土地,在土地上耕種5年後就可以成為這塊土地的所有者。林肯政府嚴厲鎮壓反革命分子,清洗軍隊中南方代理人。1863年開始實行徵兵法,以代替募兵制,從而,增強北方的兵力。同時,林肯調整了軍事領導機構,實行統一指揮,任命有卓越軍事才能的U.S.格蘭特為全軍統帥。

1863年,北方在軍事上出現轉機。同年7月1日葛底斯堡大捷,殲滅南軍2.8萬人 ,成為內戰的轉折點。戰場上的主動權轉到北方軍隊手中。1864年,北方最高統帥採用新的戰略方針:在東,西兩線同時展開強大攻勢。在東線以消耗敵人的力量為主要目標;在西線用強大兵力深入敵方腹地,切斷「南部同盟」的東北部與西南部的聯系。1864年9月,W.T.謝爾曼將軍麾下的北軍一舉攻下亞特蘭大,兩個月後開始著名的「向海洋進軍」,在進軍中徹底摧毀了敵人的各種軍事設施,使南方經濟陷於癱瘓。在東線,格蘭特將軍統率北軍把敵軍驅逼到叛亂「首都」里士滿附近。1865年初,奴隸紛紛逃亡,種植場經濟瀕於瓦解。北方海軍實行的海上封鎖,幾乎斷絕了南方與歐洲的貿易。同時,在南方內部也出現反對派,許多小農加入聯邦派從事反戰活動。南方逃兵與日俱增。糧食及日用品匱乏。1865年4月9日,R.E.李的部隊陷入北方軍隊的重圍之中,被迫向格蘭特請降。美國內戰終止。美國恢復統一。

內戰的意義

內戰期間,雙方戰費消耗150億美元。聯邦軍傷亡63萬人,南軍傷亡48萬人。戰爭顯示了近代工業的威力,雙方都大量裝備了新式線膛武器,促進了散開隊形、野戰工事和步兵近迫作業的運用和發展。鐵路和電報發揮了重大作用,並在戰爭史上第一次使用裝甲艦、地雷、水雷和潛水艇。

北方在戰爭中的勝利,確立了北方大資產階級在全國的統治地位。內戰消滅了奴隸制,從而為美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宅地法》的實施 ,加速了西部的開發,促進農業資本主義發展中美國式道路的勝利。因而19世紀末美國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農業資本主義大國。黑人在內戰後的重建時期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視和種植場主的剝削,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權及選舉權,從奴隸枷鎖下解放出來。因此,美國內戰在美國歷史發展中是具有劃時代的進步意義的。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雖然傷亡人數超過60萬,但它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較好的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掃清了道路,並為美國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奠定了基礎。

㈩ 最好是關於美國歷史名人的細節決定成敗的例子(3個)

美國的真的很難找:找到幾個不是美國的
一、忽視細節——導致失敗
1、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臨近黃河岸邊有一片村莊,為了防止水患,農民們築起了巍峨的長堤。一天,有個老農偶爾發現螞蟻窩一下子猛增了許多。老農心想:這些螞蟻窩究竟會不會影響長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報告,路上遇見了他的兒子。老農的兒子聽後不以為然地說:那麼堅固的長堤,還害怕幾只小小螞蟻嗎?隨即拉著老農一起下田了。當天晚上風雨交加,黃河水暴漲。咆哮的河水從螞蟻窩始而滲透,繼而噴射,終於沖決長堤,淹沒了沿岸的大片村莊和田野。這就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這句成語的來歷。
2、亡於鐵釘的帝國
國王查理三世和公爵准備拚死一戰,這場戰斗將決定誰統治英國。進行戰斗的當天早上,查理派一個馬夫備好自己最喜歡的戰馬。
「快點給它釘掌,」馬夫對鐵匠說,「國王希望騎著它打頭陣。」
「你得等等,」鐵匠回答,「我前幾天給國王全軍的馬都釘了掌,現在我得找點兒鐵片來。」
「我等不及了。」馬夫不耐煩地叫道。
鐵匠埋頭幹活,從一根鐵條上弄下四個馬掌,把它們砸平、整形,固定在馬蹄上,然後開始釘釘子。釘了三個掌後,他發現沒有釘子來釘第四個掌了。鐵匠本准備砸釘子將最後一個馬掌釘好的,但在馬夫的催促下,只好將馬掌掛在蹄子下。
兩軍交鋒了,查理國王就在軍隊的陣中,他沖鋒陷陣,指揮士兵迎戰敵人。遠遠地,他看見在戰場另一頭自己的幾個士兵退卻了。如果別人看見他們這樣,也會後退的,所以查理快速沖向那個缺口,召喚士兵調頭戰斗。他還沒走到一半,那隻掛著的馬掌掉了,戰馬跌翻在地,查理也被掀在地上。國王還沒有抓住韁繩,驚恐的畜生就跳起來逃走了。查理環顧四周,他的士兵紛紛轉身撤退,公爵的軍隊包圍了上來。
他在空中揮舞寶劍,「馬!」他喊道,「一匹馬,我的國家傾覆就因為這一匹馬。」
英國國王理查二世與里奇伯爵准備決一死戰,決定誰來統治英國。決戰當天,理查派馬夫去准備戰馬,馬夫讓鐵匠給國王的戰馬打掌。鐵匠說:「我早幾天給軍隊的戰馬全部打了馬掌,馬掌和釘子都用光了,要重新打。」馬夫不耐煩地說:「我等不及了,你有什麼就用什麼吧!」於是,鐵匠找來4個舊馬掌和一些釘子。可最後一隻馬掌只打了兩枚釘子,馬夫又等不及了,認為兩枚釘子應該能夠掛住馬掌,就牽走了馬。結果在戰場上,理查的馬掉了一隻馬掌,戰馬失足把理查掀翻在地。理查被裡奇伯爵活捉,他的王國也隨之崩潰。後來,人們評價說:細節決定成敗,帝國亡於鐵釘。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徽賞識,連司馬徽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諸葛亮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准,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先生開始很惱怒,但不久還是被諸葛亮的好學精神所感動,對他更關心,更器重,對他的教育也就更毫無保留了。而諸葛亮也就更勤奮了。通過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終於成為了一個上知天文,下識地理的一帶飽學之人

勤奮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無數與勤奮有關的事例歷來為人們稱道,車胤「螢入疏囊」是勤奮;孫康「雪映窗紗」是勤奮;匡衡「鑿壁偷學」是勤奮;蘇秦「懸梁刺股」是勤奮;祖逖「聞雞起舞」也是勤奮,勤奮使他們最終都成就了一番偉業。

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 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系在房樑上,只要一打磕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裡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

孔子一生勤奮學習,到子晚年,他特別喜歡易經。易經是很難讀懂的,學起來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復誦讀,一直到弄懂為止。因為孔子所處的時代,還沒有發明紙張,書是用竹簡或木簡寫成的,既笨又重。把許多竹簡用皮條編穿在一起,便成為了一冊書。由於孔子刻苦學習,勤展書簡,次數太多了,竟使皮條斷了三次。後來,人們便創造出了「韋編三絕」這句成語,以傳誦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

閱讀全文

與美國歷史小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