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ppt怎麼才能做好
背景一致,切勿花哨。
挑出重點,切忌大段文字講解。最好就是看到這個關鍵詞自版己抬權頭給大家講解。
整個PPT全文圍繞某一中心,連貫有序,內容上不要太死板,偶爾穿插一點小笑話或者轟動氣氛的故事
最忌諱的就是大段文字照著讀,老師不喜歡,氣氛也會沉悶。建議樓主多加些自己的語言,加上些肢體動作講解。
最後為表客氣,在最後一頁謙虛些「做的不好請大家包涵,最後請老師點評」之類
想要掌聲的話自己可以帶頭鼓掌,或者下台時鞠躬
② 歷史成語故事競賽ppt 例看圖猜成語 鼠目寸光
鼠目寸光
shǔmùcùnguāng
[釋義]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遠的地方。回形容目光短答淺;沒有遠見。
[語出] 清·蔣士銓《臨川夢》:「尋章摘句;別類分門;湊成各樣新書;刻板出賣。嚇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時文朋友;拜到轅門;盲稱瞎贊。」
[正音] 寸;不能讀作「chùn」。
[辨形] 鼠;不能寫作「屬」。
[近義] 目光如豆
③ 跪求有關黃河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的ppt,
編輯本段成書背景
過去封建時代讀書人最企盼的前途是通過科舉謀得社會地位,十年寒窗,含辛茹苦,一旦高中,就飛黃騰達,榮宗耀祖,即使不做官,在社會上也高人一等。如果命運不佳,屢試不爽,則往往就意志消沉,為了生存,教個蒙館,默默無聞,也就此潦倒終身。在封建社會里讀書人想通過科舉實現自己的價值,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人的秉性各異,有的人做官未必會有什麼政績,干別的也許還能展其所長。所以有時科舉失敗未必是壞事,如能靜下心來,在別處下一番功夫,同樣可以做出對社會有貢獻的成績。我這里想介紹一位清代著名經學家胡渭在科場失意後專注學術的事跡。 胡渭,原名渭生,字朏明,晚號東樵。浙江德清人。明崇禎六年(1633)出生在一個世代科舉的家庭里,他的曾祖父是進士,做過廣東順德令,祖父是諸生,父親是舉人。所以胡渭從小就認為科舉是他長大後的必由之路。崇禎十七年,胡渭十二歲,父親死了,隨母親避亂於浙西山區。母親是他的啟蒙老師,教他讀四書五經。清順治四年,胡渭十五歲,成為縣學生,於是「專攻制義,苦心鑽研,寒暑不輟」。希望在科舉上有所發展,無奈命運不佳,屢試不第。到康熙十五年(1676)他的從侄胡會恩以進士第二名及第,而他已過不惑之年,還是一個老秀才。不久就在大學士馮溥家裡教館。康熙十七年,朝廷開博學鴻詞科,馮溥想推薦胡渭應詔,胡渭堅辭不就。旁人因胡渭是當今相國公子的老師,為避嫌而不應就。不料最後看到的推薦名單里卻沒有胡渭的名字,這對胡渭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從此決意科舉,專攻經義。康熙二十一年,馮溥退休。胡渭又館於相國徐乾學府。在京師的幾年裡,與當代一時名選朱彝尊、毛奇齡、吳任臣、閻若琚、李振裕、萬斯同等過從甚密,切磋學問,大有裨益。康熙二十九年又應徐乾學之邀,去蘇州洞庭東山參加《大清一統志》的編纂。這一年胡渭已經五十八歲了。 參與纂修《大清一統志》的短短的兩年多時間,對胡渭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關鍵的意義。當時胡渭認為歷來注經家對《尚書·禹貢篇》注釋有不少錯誤和缺漏,有志對這篇傳世佳作重新做一番整理。與胡渭一起參加編修工作的有顧祖禹、黃儀、閻若琚、查慎行等對沿革地理學有很深修養的學者,正好共相切磋,悉心就教。同時由於朝廷對纂修《大清一統志》的支持,「因得縱觀天下郡國之書」,可以廣泛收集資料。胡渭真是如魚得水,開始了對《禹貢》的系統研究。
編輯本段定名
《禹貢》是《尚書》中的一篇,雖僅有1193個字,但歷來被奉為我國「古今地理志之祖」。它假託大禹治水後的政治區劃,實際上是地理區劃,將全國分為九州,並分別記述了這九個區劃的山嶺、河流、藪澤、土壤、物產、貢賦以及交通道路等,此外,還羅列了我國主要山脈、河流的走向和流經,中原地區以外五個不同層次區域與中央的關系等等,是我國最早一部科學價值很高的區域地理著作。因為它是經書中的一篇,歷來研究者不下數十百家。除了鄭玄、馬融、王肅、孔潁達、蔡沈等一些著名經學家外,歷代注釋、疏證者不可勝數。對其中的文字、名物、制度、地理的考訂,旁徵博引、盈篇累牘,雖各有所見,總不免顯得疊床架屋,過於煩瑣。總的來說,其缺點是主要著重於從儒家經典的角度來研究,或「僅以資科舉而已」,而沒有將其看成是一部完整的區域地理著作。胡渭利用編纂《大清一統志》能夠看到國家圖書館藏書的機會,收集了大量歷代地理資料,進行細致的考訂研究,最後寫成了一部二十卷四十餘萬言的專著,取《莊子·秋水篇》「以管窺天,以錐指地」之意,定名《禹貢錐指》。
編輯本段貢獻
這部書的貢獻大致有下列幾個方面: 一是匯集了前人研究《禹貢》所有成果,包括自東漢以來直至明末清初諸家的詮注;特別注意利用自《史記·河渠書》以下歷代正史河渠志、《水經注》以後歷代河渠水利專著,還有《元和郡縣志》以下歷代總志、方誌來印證《禹貢》時代的地理。除歷代註疏、地理專著外,「凡古今載籍之言,無論經史子集,苟有當於《禹貢》,必備錄之。」真是做到博採群書,薈萃眾說。對歷代諸家歧異之說,力求取得統一的說法;對承訛襲謬者,則加以匡正。同時還延伸到對歷代山川陵谷變遷的研究,體大精深,蔚然可觀。所以說它是歷代研究《禹貢》的集大成著作,決不過譽。 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創見。在廣泛收集了前人的傳注,經過自己的參驗辨異,定其是非,最後提出自己的看法,非可與一般解經者齊論。例如對《禹貢》九州方域的定位,對「九河」形威的看法,對「灉、沮會同」的解釋,對「浮於淮泗,達於河」的「河」,應作「菏」的結論等等,都較前人高出一籌。 三是對歷代河流變遷、水利興衰特為關注。胡渭注釋《禹貢》某水不僅指出即今某水而已,而是將該水變遷和水利興衰都作全面的論述。讀者不僅了解了《禹貢》時代某水的面貌,同時對戰國以來該水的歷代變遷、水利興衰以及社會經濟方面的影響,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例如釋冀州「衡漳」不僅指出即為漳水,還從戰國魏西門豹、史起修漳水十二渠「以富河內」開始,記述曹魏、北朝、唐宋引漳灌溉工程的興衰更替,強調「漳水之為利也大矣,然冬官不修,溝逆地防,水屬不理孫(通遜,即順),則有害矣。」並指出明正德年間,漳水自安陽南決,「袤百餘里,廣四十里,土田悉成汗萊,其為害不亦大乎!」注釋河北平原上的滱水(今唐河)、滹沱河,強調宋代以後由於北方邊防塘泊的修築,造成河流的變遷,說明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影響環境的變化。釋「三江」又連帶探討太湖流域水利興衰和吳淞江堙廢的原因和後果。特別用力的是對歷代黃河變遷的研究。黃河自古為害頻繁,善決善徙,自有文獻記載以來,粗略統計就有一千五百餘次,北達海河,南抵淮河的廣大黃淮海平原皆罹其害。胡渭認為「中國之水,莫大於河;禹功之美,亦莫著於河」。其書「導河」一節和《附論歷代流徙》兩部分佔了很大篇幅。他深入研究了黃河上中下游各河段的變遷,並有中肯的分析,特別是對下遊河道自禹河以來至元明變遷歸納為五大徙,即周定王五年、王莽始建三年、北宋慶歷八年、金明昌五年、元至元中五次。這五大徙說對後代影響極大,此後二百數十年講黃河歷史的一般都採用此說,直至20世紀50年代出版的論著仍沿用五大徙說,不過加上清咸豐五年銅瓦廂改道一次變成了六大徙。可見其影響之深。同時對元明以來治黃主要為了保運的政策提出了批評,認為這是黃河「東沖西決,卒無寧歲」的根本原因。這種對時弊針砭的態度已非一般注經者所及。胡渭對自己的黃河研究頗為得意,他說:「余博考精思,久乃得之。」錢大昕在評論胡渭的黃河研究時曾說:「漢唐以來河道遷徙,雖非《禹貢》之舊,要為民生國計所系。故於《導河》一章,備考歷代決溢改流之跡,且為圖以表之,其心經濟,異於迂儒不通時務者遠矣。」 四是對歷代各地區產業和經濟開發的關注。《禹貢》各州記有貢物,反映了戰國時代各地的產業,以往經學家主要著眼於名物的考訂,而胡渭則進一步詳述戰國時代以後各歷史時期該物產在本州及其他各州的生產情況和變遷。如講到兗州「桑土既蠶」,即論及黃河下游地區古代以來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在提到豫州貢物紵麻時時,指出古代豫州是紵麻的主要產地,唐以後種植地域南移至長江中下游地區,胡渭認為是「古今風土之變」。揚州在古代地勢低下,沼澤密布,開發較晚,故田列為九等、賦七等。兩晉以後,揚州逐漸開發,尤其是唐宋時期大量水田的開辟,東南地區成為全國經濟重心,國家賦稅所出。為了增加糧食生產,太湖地區圍湖造田,蔚為風氣,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胡渭對五代兩宋以來,蘇松常嘉湖五府圍湖造田之害、吳淞江淤塞的緣由,均有詳細的論述。並對宋、明人對東南水災日甚、田賦日增的不滿,深表同情,並雲:「三江震澤之區,昔之民溺於水,今之民溺於賦。溺於水者,禹從而拯之,使民登於衽席;溺於賦者,日朘月削,如水益深,數百年於此矣,而卒未有拯之者。有能惻然於東南民力之竭,而為之曠然一變其法,使水復底定之跡,而賦不失壤之規,斯真所謂功不在禹下者矣。」這是胡渭對時政的批評,顯然其志而遠非限於注經而已。
編輯本段影響
《禹貢錐指》成書於康熙三十六年,時胡渭六十五歲,真可謂大器晚成了。康熙四十一年書在蘇州刻成,四十四年由李振裕、查士升呈獻給玄燁。同年三月康熙南巡,駐蹕蘇州。胡渭親自攜書呈獻,得到康熙的嘉獎,贈御書詩扇及匾額「耆年篤學」四字。胡渭以七十三歲的老翁得此殊榮,一時名聲大噪,傾倒士林。我們今天稱道的倒不是他當年受到的榮寵,主要是說這部《禹貢錐指》的學術價值是很高的,其內容非僅限於注經,而是延伸及歷代國民生計的許多問題,直至近三百年後的今天,還是我們研究《禹貢》和歷史地理的必讀書。雖然其中個別論斷經現代科學證明是錯誤的,但總的說來,如今還沒有一部全面研究《禹貢》的著作可以代替它。就是這部書奠定了胡渭在學術史上的地位。嘉慶《杭州府志》卷8本傳:「國朝浙江治經學者,鄞縣萬斯大、蕭山毛奇齡、嘉興徐嘉、秀水朱彝尊,核其撰述,渭為稱首。」梁啟超在《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說:「他的學風,不尚泛博,專就一個問題作窄而深的研究,開後人法門不少。幾部書中,後人最推重的是《禹貢錐指》。這部書雖然有許多錯處,但精勤搜討,開後來研究地理沿革的專門學問,價值當然也不可磨滅。 贊同
0
④ 歷史典故的ppt
請給我郵箱,謝謝
⑤ 春秋戰國時期小故事ppt
專諸殺吳王僚
春秋時期吳國內部發生權力斗爭。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雇專諸刺殺王位競爭對手吳王僚。話說事發當日,公子光宴請王僚,私下埋伏甲兵於室內。王僚也早有防範,命人沿途布滿兵卒,門窗檯階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親信,夾道而立的侍衛,皆手持長鈹。酒酣耳熱之時,公子光佯裝有足疾,退入內室。這時專諸閃亮登場了!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把匕首藏在魚腹中,佯裝為王僚獻菜。等走到王僚跟前,說時遲那時快!專諸突然撕開魚腹,拿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當場斃命。遺憾的是,專諸當即也被侍衛殺死。公子光趁對方群龍無首,速命埋伏的甲士攻擊王僚的侍從,盡數將其誅殺。為感念專諸,吳王闔閭加封專諸之子為上卿。---這件事改變了吳國的形勢,公子光雄才大略,任用孫武,伍子胥等把吳國治理得整整有條,一躍成為大國,破楚國都,威震中願。後來的吳越爭霸也一定程度受專諸殺吳王僚而產生。[夫差乃公子光之子]。專諸殺吳王僚是一次很高水準的刺殺,創意新奇,驚天動地。專諸應被授於「最佳創意刺客」。
荊柯刺秦王
荊柯大名頂頂,別跟我說不知道他的故事。「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至今成了絕唱。荊柯的刺殺雖以失敗告終,但它對歷史的影響卻是巨大的。荊柯刺秦王加速了六國的滅亡,也鼓舞了人們反抗暴政的勇氣。荊柯世代為人所頌揚,可謂婦幼皆知,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非他莫屬,他的故事也是文學、電視劇、電影的熱門題材,深受大家喜愛。建議授於荊柯同志「最知名刺客獎」。
聶政除韓相
《刺客列傳》有他的大名。聶政本是屠夫,當俠客實屬業余愛好。然而聶政天生是一塊刺客的料,小露拳腳後便名滿江湖,前來聯系業務的客戶絡繹不絕。某日,韓國貴族嚴仲子帶著黃金和誠意跑來找他,要他除掉韓國首相俠累。聶政婉言辭謝。嚴仲子不悅:「汝耍大牌乎?」政曰:「非也,只因老母在世,姐姐未嫁,我不能死也。」不久,聶政母親去世,嚴仲子前來弔孝,執親子之禮。聶政深受感動。在厚葬完母親之後,聶政火速將姐姐出嫁,跟隨仲子刺殺俠累。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響。俠累身為首相,空有幾十名警衛,竟然被武功高強的聶政從容地從首相府門外一直殺進大廳,被一劍刺了個透心涼。這時,警衛們才圍了上來。聶政眼看無法脫逃,決定舉劍自殺。在咽氣之前,他用長劍將自己的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臉劃成一堆肉泥。英雄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不讓人們認出他,以免連累他那親愛而苦命的姐姐!韓國政府為了知道刺客是誰,貼出告示說凡是能認出這具屍體的,賞金千兩。聶政的姐姐聶榮聽說後,斷定是弟弟所為,不顧一切來到聶政的屍體旁放聲大哭。官員問她,你不怕被牽連嗎?聶榮說:「我弟弟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不讓你們認出他,以便保全我。可這樣一來,他的英名不就被埋沒了嗎?我豈能為了保全自己而讓英勇的弟弟死得默默無聞呢?」說罷,聶榮大叫三聲天啦,在弟弟的身邊氣絕身亡。看來「最震撼人心刺客」非聶政莫屬。
朱亥錘晉鄙
還記得語文課本中的《魏公子信陵君列傳》嗎?朱亥在那篇傳中是位奇人,有點神秘不可測,隱於市井之間以殺豬為業。公元前257年,秦王派大軍圍攻趙國,趙國危在旦夕,派信使來魏國求援,魏國便派晉鄙率十萬大軍前去增援。秦王知道消息後,開始威脅魏王。魏王害怕了,急命走到中途的晉鄙停止前進。信陵君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幾次促請魏王堅持出兵救趙,魏王就是按兵不動。信陵君不願坐以待斃,就自已籌集了車馬,帶著門客們前去援趙。經過城門的時候,侯嬴[戰國時期魏國人。最初為看守城門的一個門衛,直到七十歲才被信陵君奉為上賓]把他止住,面授機宜:公子切勿魯莽行事,我有妙計一策。信陵君依計而行,從魏王的寵姬那裡竊來了虎符,把朱亥帶著到晉鄙那裡奪取兵權,朱亥同志當場把不聽調遣的晉鄙一鐵錘錘死。於是信陵君順利奪取了兵權,指揮大軍前往救趙,終於擊退了秦軍,保全了趙國。懷疑《大鐵錘傳》寫的就是這位朱力士。後來的張子房不知是否受了朱亥錘晉鄙的啟發,也請人錘始皇,可惜大失水準,不然歷史又要改寫了。朱力士一擊必中,兵器奇特,可謂「最有水準」。
刺客刺岑彭、來歙
岑彭、來歙是東漢開國名將。東漢光武11年,來歙奉命進攻盤拒巴蜀的公孫述,乘勝而進,蜀人大懼,使不知名刺客刺來歙於軍營。岑彭率軍連破蜀城,打到離成都數十里地方,勝利將至。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蜀刺客以神鬼莫測的手段刺殺了岑彭,使這位建方面之號、立功頗多的中興名將含恨而終。
小霸王遇刺
小霸王孫策以比項羽還少的人數起兵,以速雷之勢定江東。演義中的孫策勇猛果敢,憑大嗓門都可殺人。這樣的猛男竟被幾個不知名的刺客搞定,真有點、、、、、
郭修刺費禕
蜀大將軍費禕與諸將大會於漢壽,郭修在坐;禕歡飲沉醉,修起刺禕,殺之。禕資性泛愛,不疑於人。越巂太守張嶷嘗以書戒之日:「昔岑彭率師,來歙杖節,咸見害於刺客。今明將軍位尊權重,待信新附太過,宜鑒前事,少以為警。」禕不從,故及禍。
安祿山史思明
這兩位逆臣戰場上能征善戰,幸好他們各生了要命的兒子,不然天下的形勢還不知怎樣。這二梟雄死得竟如次相似,看來是教子無方所至。
高澄遇刺
高澄是北朝高歡的長子,是高歡的接班人。他在高歡死後大力籌備登基,但是在路上遇刺,時年二十九。時有童謠曰:「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燈燈滅。」識者以為王將殂之兆也。高澄遇刺使高洋成了北齊的曹丕。
武元衡遇刺
唐憲宗是較有作為的一位皇帝。憲宗欲平淮西吳元濟,吳元濟遣使求救於恆、鄆二鎮。王承宗、李師道數上表請赦元濟,憲宗不從。宰相武元衡主用兵事。李師道所養客說李師道曰:「天子所以銳意誅蔡者,元衡贊之也,請密往刺之。元衡死,則他相不敢主其謀,爭勸天子罷兵矣。」師道以為然,即資給遣之。 [ 六月,癸卯,天未明,元衡入朝,出所居靖安坊東門。有賊自暗中突出射之,從者皆散去,賊執元衡馬行十餘步而殺之,取其顱骨而去]刺客還傷了裴度。京城大駭,於是詔宰相出入,加金吾騎士張弦露刃以衛之,所過坊門呵索甚嚴。朝士未曉不敢出門。上或御殿久之,班猶未齊。賊遺紙於金吾及府、縣,曰:「毋急捕我,我先殺汝。」故捕賊者不敢甚急。經過一翻驚心動魄的搜捕,乃知刺客頭目竟是八十多歲的寺僧圓凈,勇悍過人,為史思明舊部。事後查出幕後主謀為李師道。此刺殺使憲宗堅定平藩鎮的決心,使唐朝廷認清了形勢,引發了許多征討。寺僧圓凈獲「終身成就刺客」獎提名。
朱溫遇刺
朱溫可是歷史上的厚黑第一人。朱溫的荒淫,行同禽獸,兒媳都不放過。朱溫病重時,打算把朱友文從東都召來洛陽付以後事。其親子「友珪婦亦朝夕侍帝側,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指朱溫)以傳國寶付王氏懷往東都,吾屬死無日矣!』」朱友珪隨即利用他掌握的宮廷宿衛侍從及其親信韓勍所部牙兵發動宮廷政變,「中夜斬關入」,「友珪僕夫馮廷諤刺帝腹,刃出於背。友珪自以敗氈裹之,瘞於寢殿」。這樣,朱溫最後於乾化二年(912)六月被親子友珪所害,終年 61歲。朱溫建立的後梁,是五代中歷年最長的一個朝代,存在了17個年頭,他嘆曰:「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後梁於923 年被後唐取代。
遼穆宗遇刺
遼穆宗在位十八年,知女巫妖妄見誅,諭臣下濫刑切諫,非不明也。而荒耽於酒,畋獵無厭。偵鵝失期,加炮烙鐵梳之刑;獲鴨甚歡,除鷹坊刺面之令。賞罰無章,朝政不視,而嗜殺不已。某夜, 遼穆宗的近侍、庖人等六人刺殺了遼穆宗。此刺殺造就了遼國出現一位女主---蕭後蕭燕燕。
韓非子是個知識分子,堅持要用法的觀念來治理國家,他對這些動不動就藐視國家法律的刺客們深感頭痛,在他的著作里老實不客氣地批評說:俠以武犯禁。
總之,刺客的人生就如此這般地充滿了血光之氣,這種血光之氣可能是他們人生最美麗最浪漫的飾品。但這也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自古以來,有多少刺客不死在劍下呢?所以,他們拔出的那柄劍是雙刃的,它既有快的一面,也有痛的一面,而痛和快也就構成了刺客人生的主旋律。套用一句話,那是痛並快樂著。
有多少相看兩不厭?
⑥ 課件:有關黃河的歷史故事(急)
1、河圖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泛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這一來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二來可報被淹死之仇。
馮夷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他從來沒有挨過治水的事兒,一下子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束手無策,發了愁。咋辦呢?自己道行淺,又沒什麼法寶仙術,只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告訴他,要治理好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個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著玉帝的指點,一心要畫個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鄉親們都討厭他好逸惡勞,沒人答理他。他找到村裡的後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志。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給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幫幫他。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里來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黃河水情。兩個人一跑就是好幾年,硬是把後老漢累病了。後老漢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分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幹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人手不夠,他說服鄉親們幫忙。
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著河圖,黃河哪裡深,哪裡淺;哪裡好沖堤,哪裡易決口;哪裡該挖,哪裡該堵;哪裡能斷水,哪裡可排洪,畫得一清二楚。只可嘆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河伯想想,總有一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
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面。不料,黃河連連漲水,屢屢泛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面,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
後老漢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見面。他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兒子叫羿,射箭百發百中。無論後老漢如何講,羿不讓他去找河伯。後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沖走淹死,連屍體都沒找到。後羿非常恨河伯,咬著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
這一天,河伯聽說大禹帶著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著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見河對岸走著一個年輕人。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著問起來:「喂,你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後羿。他抬頭一看,河對岸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喊,就問道:「你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嗎?」
後羿一聽是河伯,頓時怒沖心頭,冷笑一聲,說:「我就是大禹。」說著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心裡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猛地傳來一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對岸一個頭戴斗笠的人,攔住了後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後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後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後羿隨大禹一同趟過河。後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河伯知道了後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你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哩。」
河伯說:「我的心血和治河辦法都在這張圖上,現在授給你吧。」
大禹展圖一看,圖上密密麻麻,圈圈點點,把黃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畫得一清二楚。大禹高興極啦。他要謝謝河伯,一抬頭,河伯躍進黃河早沒影了。
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終於治住了黃河。
2、爾德老漢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裡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鬍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鬍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裡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鬍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一下又並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鬍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裡。那時,你走進河底洞里,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裡,黃河水就流向哪裡。」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裡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里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里,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裡。這時只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里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鬍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裡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樑。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⑦ 有趣的歷史故事ppt
老師是講哪個學期的故事啊?是古代史、近代史還是世界史1、韓信-胯下之辱
韓信少孤貧,有志無力。釣魚於淮陰,寄[註:依靠或依附]食於漂母,母每日飯信。信曰:「後必重報。」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信嘗入市,被屠宰所欺,戲曰:「子能舍死,持刀殺我;如不能,出我胯下。」信不得已,俯過胯下,市人皆小信怯。後蕭何[註:劉邦的丞相]三薦於漢王[註:漢王指劉邦],築壇拜信為大將,佐漢有功,封信為三齊王
2、孫臏與龐涓
這個故事很久遠了,發生在戰國時候。故事中,孫臏與龐涓曾同拜於一個師傅的門下,各有所長。但龐涓,卻在出道之後已是魏國的將軍了仍猜忌著孫臏,怕孫臏的才情勝於自己。於是,就生了狠毒的心,騙孫臏赴約,挖其膝蓋骨,再墨型刺臉,置於囹圄。當時,父親講述著,如章回小說那樣,在緊張處截住,留在第二個晚上繼續。我便一整天的擔心,擔心孫臏的結局。這一整天,我就會在放學後奔到與我們住的樓一條馬路之隔的小山上,掩在草叢中靜坐,想父親講著的故事,任樹梢上撲騰著有鳥兒飛過。
天黑了,窗外的小山已看不見,父親便開始講述囹圄中的孫臏了。這一段,聽得不輕松啊!那孫臏"瘋瘋顛顛"的,已站立不起,又破了相,不再是完好的形象。所以,時月久了,看守的人也不太在意了。就這么一天一天混著,有了人士相幫,孫臏就暗中見了來訪的齊國使者,一吐自己的慘況。齊國的使者驚訝之後,有了拯救的舉動,帶孫臏一起返齊。
這一走,孫臏最後的勝就註定了。我懸了好幾天的心便放下,長吐了一口氣,知道接下來的較量,龐涓必敗。果然,去齊國,孫臏的智慧與謀略展示出來,終讓齊王信任,被任命為軍師,為將軍田忌謀劃,再看著齊軍出征。這時候的孫臏,坐在帷幔圍著的戰車里,不露真容,但卻在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標。
很久以來,我一直想,那時父親的講述,把一個沉重的故事烙在我與姐姐的心裡,為什麼呢?父親沒有解釋。也許,父親的本意就是講故事,講他讀過的書,講他自己也感慨的那些人生,讓我們懂一段歷史,然後,記住它,在以後的成長中有分辨善惡的標准。
最後,馬陵一仗,孫臏、龐涓一決勝負了。情節中,魏國與趙國聯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於是,齊王便讓田忌當大將,前往救韓。這救韓,田忌率兵就直奔了魏國,搗毀老窩。龐涓聞訊,只得撤出韓國,趕將回來。這時齊兵已西去,龐涓窮追三日,見沿途的灶台逐漸減少,大喜,以為齊軍懦弱,已逃遁大半,且不知中了孫臏之計。
這計,是孫臏身心遭辱的最後洗涮啊。所以,那棵大樹在被刮掉半塊皮後寫著:"龐涓死在這棵樹下!"然後,孫臏等著,等著這一刻的到來,這時候的孫臏堅決,沒有放龐涓一碼的念頭。我便欽佩孫臏的分明,不含糊,對敵手狠狠地反擊。接著,聽那個結局:龐涓追來了,追進了狹窄的山溝里,在傍晚將黑的夜色中看到那棵大樹。於是,劃了火柴,讓亮光照著,讀那一行字,明白了自己的末日已到。的確,是龐涓的末日了,那萬箭拉開的氣勢,是孫臏堅定的命令,讓燃起的火光告之四面埋伏的將士:是時候了,射!
龐涓倒下了,萬箭之中,他自殺而亡。但自殺之前,他留下的那句話是:"這一仗可讓這小子出名了。"這小子指的當然是孫臏。由此,龐涓的狹隘、貪名聲、容不下別人出色,直至死改變不了。所以,孫臏的勝,消滅的是邪惡,是邪惡的一顆靈魂。
3、朱元璋
朱元璋,即明太祖。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出身貧農,少時在皇覺寺出家為僧,後率農民軍推翻元朝統治,建立了明王朝,在位三十一年(1368—1399年)。
尊師賠情
傳說朱元璋登基後,在浙江微服察訪。這一天,他去多寶寺進香。進殿以後,香煙繚繞,鼓鈸齊鳴,朱元璋感到心曠神恰。特別是多寶寺的名稱,引起他的興味,不禁脫口吟道:
「寺名多寶,有許多多寶如來。」
這本是朱元璋一時乘興,信口而出。誰知一個滿身油污、衣著破舊的老秀才,竟不顧左右,昂首拈須,接著吟道:
「國號大明,更無大大明皇帝!」
朱元璋一聽,快活得象大伏天扇芭蕉扇似的。他不僅是贊賞老秀才的才思敏捷,更主要的是他非常滿意那個老秀才能把他這位皇帝比作如來,降福於民。只是他沒有暴露身份,只好默默地注視著老秀才;老秀才也彷彿遇到知音,含蓄地望著他笑。
逛罷多寶寺,朱元璋肚子有點餓了,路過山下一家小酒店時,便抬腳踅了進去。當了天子,自然吃喝要講究點,瞅了幾瞅,小酒店實在沒有啥可吃的東西,不禁搖搖腦袋,又吟了一聯:
「小酒店三杯五盞沒有東西。」
誰知老秀才跟在後面又聽得一清二楚,隨即搖頭晃腦地吟出下聯:
「大明君一統萬方不分南北。」
這又似甜酒澆到朱元璋的心窩窩,聽了以後好不快活。待老秀才一走,朱元璋吩咐隨從說:「朕馬上回都,你給朕把老秀才請到皇宮去。」
朱元璋請老秀才幹啥呢?原來朱元璋過去少讀了書,建國後,感到立國理事,深為不便,他要為兒子請個飽學夫子。皇太子當然不同於一般孩子,一連換了幾個先生,都沒有管教得住。如今無意中發現老秀才才思敏捷,當然不會輕易放過。
看來,老秀才不僅肚子有貨,為人也有些古怪,朱元璋請他到皇宮去教書,他並不高興;封他為「太子太傅」,他也無所謂。只是冷冷地說:「試試看吧!」
頭一天老秀才給太子教書,先是圈講文章,之後,讓太子背誦文章,自己便坐在椅子上閉起雙目,搖頭晃腦地輕輕吟起詩來。一會,太子向兩個伴讀的書僮做起鬼臉,書僮便念道:
「先生教學生——頭動;
「學生見先生——頭痛!」
老秀才把戒尺一拍:「念的什麼?。
「念的文章。」
先生還未睜眼,一個書僮已躡手躡腳走到老秀才的座位旁邊,伸手揪老秀才的耳朵。這書僮仗著太子一向放肆慣了,好多老師招架不住,只好來個「冷鍋貼餅——溜了」。這樣,他們越發膽大。哪知這位老秀才可不同——說時遲,那時快,書僮的手剛近老秀才的耳朵邊,老秀才伸手就抓住書僮的手反擰過來,書憧痛的鼻歪眼斜。太子也不怠慢,舉起戒尺就打,戒尺未落,老秀才伸出另一隻手,又抓住太子的手。喝聲:「大膽!」把太子的手也反擰過來。
老秀才喝令:「跪下!」
書僮「撲咚」一聲,雙膝落地。太子還倔強地挺身不動。恰巧朱元璋朝罷回宮,從這里經過,看到兒子一隻手被先生反擰著,額上出汗,臉色泛紫,便替兒子求情;「先生,饒他這一次吧!」
老秀才將頭搖得象撥浪鼓:「陛下,不行啊!常言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老秀才發起傻勁,竟把「萬乘之尊」的朱元璋搞火了,喝道:「你放手不放手?」
老秀才直著喉嚨說:「不放!」
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還沒有人敢這樣冒犯過他,他臉漲得通紅,大聲嚷道:「來人哪!」
武士紛紛跑來,朱元璋火頭上下了命令,把老秀才抓了起來。
關起了老秀才,朱元璋回到皇宮還氣呼呼地罵個不休。皇後馬娘娘一看朱元璋那黑臉胡桑的樣子,心想,壞啦,老秀才准沒命啦!她忙叫宮女沏上香茶,勸他息息怒:「皇上,昨個把老秀才誇上天;今個把老秀才氣下地,為啥呢?」
朱元璋余氣未消,就怎來怎去地一說。馬娘娘原是明情達理的人,心想,替兒子護短,罰先生不是,這是「慣子不孝,肥田收癟稻」,可是在他氣頭上勸諫,恐怕勞而無功。就說:「陛下,跟愚夫子計較啥?你說咋辦就咋辦。宮女,快給皇上進御膳!」
三杯兩盞落肚,朱元璋臉色舒展開來。馬娘娘說:「陛下,你可記得,在淮西時,你曾說古往今來,世上有兩種人沒有私心。,
「嗯……嗯——」
朱元璋一時想不起來。馬娘娘接著說:「一個是治病的郎中,一個是教書的先生。哪個郎中願意他的病人翹辮子;哪個教書先生不願意他的學生多識幾個字,進學中舉!」
「這倒也是。」
馬娘娘就勢追上一句;「那末,太子太傅呢?」
朱元璋語氣平和地說:「倒也是為太子好。可這人太蠻橫,連我去求情,他也不開縫。」
「陛下,這不開縫好!他那是為大明的天下!」
「咋說?」
「這不開縫,就是教之嚴,太子才能上路。玉要琢,方成器。要是一開縫,往後太子還聽他的話嗎?想怎麼干,就怎麼干,先生哪裡還能管得?往日先生膿包,管不好太子,教不了幾天就跑了。如今先生肚裡有韜略,手中有武藝,可你竟把人家關起來,弄不好還要殺。常言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師有師道,你把這些一齊丟了,大明天下不是也要完了嗎?」
馬皇後一席話,說得朱元璋懊悔起來:「別說了,把他放了,不就得了嗎?」
「吃燈草的,講的輕飄。人家受了一肚子窩囊氣,就這么不明不白地關,又不明不白地放,叫我也不願意!」
「那你說咋辦呢?」
「你我領著太子去賠情。」
「這個——」
「你要不要大明天下呢?為大明天下,只有這么辦。」
當時,朱元璋頭腦還算清楚,便聽信皇後的話,把太子叫來,嚴肅地責備一頓。然後由太監領路,皇帝、皇後、太子徑赴先生被押的地方。
老秀才還真倔,見他三人到來,竟別轉身子,不理不睬。
朱元璋說:「老秀才,勿氣嘛!那是寡人一時欠考慮,你還是教育有方的呀!」
馬皇後說:「先生,皇帝率領太子向你賠情來啦!」
太子也說:「往後,願聽先生教誨:」
老秀才慢慢轉過身子,讓獄官去了枷,由太監和太子扶著回到書館。路上,老秀才一句話不講,朱元璋和馬皇後微笑著跟在後面。到了書館,老秀才在椅子上坐下,動動腿,伸伸手,慢吞吞地活動一下,看皇帝和皇後還是不急不躁,和顏悅色的,這才攤開紙,磨好墨,提起筆來,寫了兩行字。寫好後雙手托起紙,走到朱元璋面前,跪下說:「老臣謝——恩——」
朱元璋拿起紙一看,愣住了,兩眼又睜得圓圓的。為啥呢?因為紙上寫的兩行字是——
明王明不明
賢後賢非賢
朱元璋正要發作,馬皇後笑嘻嘻地說:「老先生,你念給皇上聽聽。」
老秀才念道:
明王明不?明!
賢後賢非?賢!」
朱元璋一聽,緊綳著的臉又鬆弛下來,咧開嘴笑了。 ?
⑧ 成長必讀的歷史傳說故事:品德故事(適合小學生)的ppt急急急急!!!
1.維護人格最重要。春秋時期,齊王派晏子出使楚國。晏子個子很矮,楚王想乘機內侮辱他,叫人把城門關了容,讓晏子從城門旁一個五尺高的小門進去。晏子對接待的人說:「這是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楚王得知晏子的話,只好吩咐大開城門,把晏子迎進城去。
2.自信有助於成功。古希臘有位雄辯家,小的時候聲音微弱,口吃嚴重。每當看到別人滔滔不絕地演講時,就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雄辯家,他自信能夠成功。為了使聲音變得……想知道更多故事請向本人提問,本人將樂此不疲地向你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