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蘇州歷史故事

蘇州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04 23:26:59

❶ 有關蘇州園林的歷史故事有什麼

1、建於元代的古典名園獅子林有個景點叫立雪堂,蘊含的典故是大家熟知的程門立雪。「北宋兄弟二程」之一的程頤是著名的理學家和思想家,二十四歲便在開封收徒講學。一次,他的學生楊時和游酢去河南程府拜訪並求教老師。

時正隆冬,只見程頤老師正在廳堂內閉目養神,其實是佯睡觀察。兩位弟子見此情形,悄然退出,在院中靜候。不期,天始降雪,兩人冒雪靜待,等了好長時間,程頤才睜開雙眼,只見大雪已埋沒學生的腳背。典故提倡和渲染的是尊師重教的傳統思想。

2、全國四大名園之一的留園,中部水池東側有座建築名為曲溪樓,在罕見的八角門洞上,鐫有「曲溪」兩字,為文徵明所書。曲溪源於曲水流觴的典故。

東晉永和九年,書聖王羲之偕親朋好友共42人,在浙江紹興蘭亭(蘭溪畔的亭子)做「曲水流觴」的游戲,其中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一篇,十一人交白卷,各罰酒三觥。

王羲之將這些詩集結一起,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計28行、324個字,即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文中,王羲之既描繪了蘭亭優美的自然景色,又抒發了與朋友相聚的歡快心情,而書法更是遒勁舒展、變化無窮,二十多個「之」字,無一雷同。


(1)蘇州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和退思園,產生於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

1985年,蘇州古典園林即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記載,蘇州城內有大小園林將近200處。

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

「四大名園」與同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網師園、環秀山莊、藝圃、耦園、退思園一道,構成蘇州古典園林的傑出代表。

1997年,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和退思園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園林是世界造園之母,蘇州古典園林是中國園林的傑出代表」,這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對蘇州古典園林的評價。

世界遺產委員會這樣評價蘇州古典園林: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蘇州古典園林被公認是實現這一設計思想的典範。這些建造於11~19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20多年來,蘇州古典園林藝術自1980年首次出口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明式庭院「明軒」後。

「品牌」效應凸現,先後設計、建造並獲多項榮譽:日本池田「齊芳亭」、加拿大「逸園」、新加坡「蘊秀園」、日本金澤「金蘭亭」、美國佛羅里達「錦綉中華」微縮景區、香港九龍寨城公園、雀鳥公園、美國紐約斯坦頓島「寄興園」、99昆明世博會「東吳小築」(獲綜合大獎)、美國波特蘭「蘭蘇園」等。

使蘇州品牌的園林在五湖四海安家落戶,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也吸引了歐、亞、美等專家學者來蘇州考察古典園林。

❷ 蘇州的歷史以及風俗習慣

蘇州(漢語拼音:Sūzhōu,方言:蘇州話),中國城市,古稱吳,現簡稱蘇,擁有姑蘇、吳都、吳中、東吳、吳門和平江等多個古稱和別稱。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為蘇州,以城西南的姑蘇山得名,沿稱至今。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大城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江蘇省省轄市,行政級別為地級市,實際享受副省級城市待遇,是江蘇省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顧辟疆所建的辟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16——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餘處,現在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蘇州因此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蘇州遠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類聚居。據傳說夏禹治水分天下為九州,蘇州境屬古楊州。商末周初這里是吳國所在地、蘇州市滄稱吳, 即由此而來。春秋時蘇州是吳國的都城。當時吳國大將吳子胥得到吳王同意後在蘇州建城牆,還挖了運河作為護城河,來堅守蘇州城。吳國於周元王三年(前473),並歸越國,後又並於楚。秦和西漢置會稽郡,吳縣為會稽郡首邑。東漢時置吳郡。三國孫吳曾一度建都於此。東晉、南朝宋、齊置午郡,梁、陳置吳州。
隋廢吳郡,並改吳州為蘇州(以姑蘇山得名),這是蘇州得名的開始。在唐代,蘇州、吳郡兩名相同。唐天通元年(696),析吳縣另置長洲縣,兩縣同治於蘇州。五代時,一度叫吳洲,後為吳越國錢寥據地,宋升蘇州為平江府,轄吳縣、長洲、常熟、吳江、崑山五縣,府治設在 蘇州。從此,蘇州又稱為平江城。元朝改平江府為平江路。明初改平江路為平江府,領太倉州和吳縣、長洲、常熟、吳江、崑山、嘉定、崇明七縣。應天巡撫也駐在蘇州。清代沿稱蘇州府。雍正年間,分割長洲地置元和縣、崑山地置新陽縣、長熟地置昭文縣、吳江地置震澤縣、吳江 東山等地置太湖

同廳。時,蘇州是江蘇巡撫、江蘇布政使駐所。太平天國進駐蘇州,建立蘇福省,蘇州為蘇福省的首府,以後恢復甦州府。民國成立,廢蘇州府,長洲、元和兩縣並入吳縣,蘇州則為吳縣縣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城鄉分治,建立蘇州市,為省轄市。1983年3月,實行市帶縣的行政體制,蘇州市和蘇州地區合並。天堂蘇州,東方水城——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蘇州是中國著名古都,曾為春秋之吳國、戰國之越國、三國之孫吳、元末之張吳等多個政權的首都,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城市,經著名史學家顧頡剛先生考證為中國第一古城。她是吳文化的發祥地和集大成者,亦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是傳統文化發達、歷史底蘊深厚、風景秀美如畫的城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的蘇州園林和其他大量的自然景觀和歷史古跡。蘇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逾4200年,是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園林城市。一般認為,蘇州城始建於公元前514年,已歷經2500多年的滄桑。蘇州也是中國最精緻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著古代「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古跡名園」的獨特風貌。
蘇州風俗除了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外,還有軋神仙,冬至,石湖串月.正月初一.歲朝,男子開門放爆竹三聲,叫開門炮仗,象徵"高升三級".家家懸掛神軸,點香燭,供粉團茶食糖果於祖先神位,長幼依此而拜,叫"拜喜神"之後,依此向尊長叩頭拜年,尊長帶幼輩向鄰居賀年,早餐吃年糕,春餅,湯團,圓子,"高興團圓"之意
初三叫"小年朝"女婿和寄兒女上岳家或寄父母家拜年
初五,財神生日,初四晚上家家接財神,初五起,多數商店開門營業.
十五元宵節,鬧花燈.二月十二"虎丘花朝",三月"穀雨三朝看牡丹",清明"山塘看會",四月十四"軋神仙",
五月端午"龍舟競渡",六月廿四"賞荷觀蓮",七月十五"虎丘中元廟會",八月"山塘燈船";石湖串月""虎丘聽歌",九月"陽山關日出",十月"看元祀會"等等

❸ 蘇州滸關的歷史故事

相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求吳王劍,發闔閭墓」,見白虎蹲虎丘山上,率部追趕20餘里,虎不見處即名為「虎疁」地。
相傳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誤將「滸」字念成「許」,故至今一直稱「滸(Xǔ)墅關」。

❹ 蘇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1、顧炎武(1613.7.15—1682.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江蘇省崑山市)千燈鎮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佣;南都敗後,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

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顧炎武一生輾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創立了一種新的治學方法,成為清初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被譽為清學「開山始祖」。顧炎武學問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晚年治經重考證,開清代朴學風氣。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為一。詩多傷時感事之作。

顧炎武主要作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

2、馮夢龍 (1574年—1646年),字猶龍,又字子猶,公魚。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代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

馮夢龍出身士大夫家庭,與兄馮夢桂、弟馮夢熊並稱「吳下三馮」。他的作品比較強調感情和行為,最有名的作品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

三言與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兩拍」,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馮夢龍以其對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搜集、整理、編輯,為中國文學做出了獨異的貢獻。

馮夢龍編選的「三言」代表了明代擬話本的成就,是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寶庫。這三部小說集相繼輯成並刊刻於明代天啟年間。「三言」各40篇,共120篇,約三分之一是宋元話本,三分之二是明代擬話本。

「三言」中較多地涉及到市民階層的經濟活動,表現了小生產者之間的友誼;也有一些宣揚封建倫理綱常、神仙道化的作品;其中表現戀愛婚姻的占很大比例,《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其中最優秀的一篇,也是明代擬話本的代表作。

總之,明代擬話本較多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感情意識和道德觀念,具有市民文學色彩。它表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社會風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藝術上,「三言」比宋元話本有了很大進步。它與宋元話本一樣,具有情節曲折的特點,但它的篇幅加長了,主題思想更集中,人情世態的描繪更豐富,內心刻畫上也更細膩。但是,「三言」語言不若話本生動,矛盾沖突也淡化了。

馮夢龍在小說、戲曲、文藝理論上都做出了傑出貢獻,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於天順四年十二月六日,卒於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因長像奇特,而自嘲醜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明代著名書法家。

祝允明的科舉仕途頗為坎坷,十九歲中秀才,五次參加鄉試,才於明弘治五年(1492)中舉,後七次參加會試不第。甚至其子祝續也在前一科中進士,於是祝允明絕了科舉念頭,以舉人選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為廣東興寧縣知縣,嘉靖元年(1522),轉任為應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稱病還鄉。

祝允明擅詩文,尤工書法,名動海內。他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

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於旭、素,但在宋人影響下,又自成一格」。

其代表作有《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所書「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皆為傳世墨寶。

4、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涼涼州晉昌郡陵江將軍唐輝,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書畫題名中也常用「晉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儉跟隨李淵起兵,被封為「莒國公」,所以唐寅也自稱「魯國唐生」。

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車駕主事,死於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後代子孫多散部在蘇州吳縣白下、橋里間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這一帶,其父唐廣德經營一家小酒館。其父讓他讀書求取功名,唐寅不負父望,十六歲中蘇州府試第一入庠讀書。

28歲時中南直隸鄉試第一,次年入京應戰會試。因弘治十二年科舉案受牽連入獄被貶為吏,突發變故讓唐寅喪失進取心,從此游盪江湖,埋沒於詩畫之間,終成一代名畫家。

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准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5、黃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號一峰,江浙行省常熟縣(今江蘇常熟市)人。元朝著名畫家,「元四家」之首。

據傳本名陸堅,後過繼永嘉府平陽縣(今溫州平陽縣)黃氏為子,嘗自稱「平陽黃公望」。中年當過都察院掾吏,皈依全真教,別號大痴道人,在江浙一帶賣卜為生。

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趙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畫筆力老到,簡淡深厚。又於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稱「淺絳山水」。

黃公望學識淵博,工書法,通音律,能詩文,鍾嗣成說他:「公之學問,不在人下,天下之事,無所不知,薄技小藝亦不棄。」50歲才開始學繪畫,曾得到趙孟𫖯的指教,陶宗儀說他「畫山水宗董、巨」。

黃公望自稱為「松雪齋中小學生」,重視寫生,常在風景名勝地隨筆摹寫,其水墨山水尤為出色,創立了淺,代表作為《富春山居圖》,鄒之麟在題跋中稱此圖「筆端變化鼓舞,右軍之蘭亭也,聖而神矣」其著作有《山水訣》是中國山水畫的重要理論著作。

❺ 蘇州名人的資料 。 (人物簡介、事業成就、小故事)

1、陸遜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因受孫權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地位漸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

蜀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吳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

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謚「昭」。

2、張僧繇

張僧繇(yóu),字型大小不詳,吳郡吳中(今江蘇蘇州)人。南北朝時期梁朝大臣,著名畫家。

梁天監中,為武陵王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苦學成才,長於寫真,並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

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於有關他的傳說,記載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講求明暗、烘托的「退暈法」畫「凸凹花」,有立體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來的繪畫技法,「筆才一二、像已應焉」,很像現在的速寫,被稱為「疏體」。

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並不相同他還善於雕塑,有「張家樣」之稱。

張僧繇的繪畫藝術對後世有著極大的影響,與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並稱為畫家四祖,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於他。

3、張旭

張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代書法家,擅長草書,喜歡飲酒,世稱「張顛」,與懷素並稱「顛張醉素」。

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又與賀知章等人並稱「飲中八仙」,其草書則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

張旭出身不低,曾向堂舅陸彥遠學習書法,學有所成後為吳道子、顏真卿等欽慕;年長後通過應舉或薦舉、徵辟而入仕,釋褐為常熟縣尉。

先後任左率府長史、金吾長史,因而被世人稱為「張長史」;大約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約七十五歲。

在書法方面,張旭勤於觀察客觀事物,善於將客觀的自然物象與個人的主觀情感結合起來,既繼承傳統,又勇於創新,在繼承前人書法成就並加以創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藝術在盛唐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

4、范成大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國,不畏強暴,不辱使命,還朝後除中書舍人。

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靜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參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資政殿大學士。

紹熙四年(1193年)逝世,年六十八。累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後世遂稱其為「範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於詩。他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

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5、文徵明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道家、文學家。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謚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

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為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為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

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州

❻ 蘇州古老傳說字少或古老故事

1、軋神仙
軋神仙是蘇州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每年農歷四月十四這一天,在南浩街上會有神仙出現,如果我們有幸撞見,就會幸運一整年。不知道當初大家是怎麼建立起這個說法的,反正以後每年就形成了這樣一個固定的集會。屆時,蘇州製造的各種表演、各種小吃、各種花花草草都將一並拿出來交流分享,場面煞是熱鬧。
四月十四日是八仙之一的呂純陽的生日,他是民間信仰中很有影響的神仙。蘇州閶門內中市下塘的福液觀奉祀呂祖,俗稱神仙廟,據說呂純陽生日那天要化身乞丐、小販,混在人群之中濟世度人,因而逢此盛日每個人都可能是他的化身,軋到他身邊,就會得到仙氣,交上好運,這樣你擠我擠的,叫作「軋神仙」。
軋神仙原先只是民間宗教活動,後來變為一年一度的盛大廟會。屆時,神仙廟附近小攤林立,各色小吃、工藝品、花鳥蟲魚,應有盡有。蘇州市政府為保留這個民俗節日,修復了神仙廟,重建了南浩街。目前,南浩街已成為蘇州傳統風味小吃、特色食品、民間工藝品、日用小商品以及花鳥魚蟲、古玩綉品等「蘇」味極濃的市井文化集萃地,承載了歷代蘇州的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的南浩十八景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是蘇州旅遊的新熱點。
蘇州的福濟觀,建於南宋淳熙年間,原址在閶門下塘街,但因年代久遠,早已不復存在。文革後,破除四舊,寺、廟、祠、觀、庵等建築被混淆統稱為宗教建築,很多百姓也就再也分得清觀和廟的區別了,因觀中供奉八仙之一的呂純陽(呂洞賓),呂純陽又被中醫奉為祖師,觀中道士也假借呂洞賓名義為百姓祈福祛病,故常有貧困的百姓前去求治,這福濟觀在蘇州百姓之中也就有多了呂祖廟、神仙廟的叫法。傳說農歷四月十四是呂洞賓生日,好道者也會相約去福濟觀進香祈福,
看到去福濟觀的人多了,小販和江湖郎中們也想借機做些生意。因見觀里供著神仙,就想靠著神仙也發個小財,於是就將平日里普普通通的東西,說成了神仙糕、神仙水、神仙帽、神仙服、神仙鞋......
福濟觀本在小巷深處路窄處很是清靜,一下來得人多了,倒也顯得擁擠熱鬧,於是不小心就有了人擠到人了。蘇州人天性溫和,也不乏幽默,加上都是鄉里鄉親的,即使被擠了,也不過笑一笑,再說恰逢神仙生日,也就打趣說「就算被神仙軋到了」討個口彩。因為蘇州方言里擁擠稱為「軋」,因此形容這種擁擠的現象,也就有了「軋神仙」的說法了。
近年來政府為了營造商業氛圍,提升文化形象,重建了南浩街,並在南浩街北段、閶門吊橋西堍南側護城河畔建了廟宇,這造廟初衷出於吸引人氣,營造商業氛圍,加上神仙廟叫上口,於是就命名為神仙廟了。
雖說這呂神仙本是道家,應該住在觀里,這廟他是去不得的,但福濟觀早已不在,那呂神仙也就只能將就著在廟里長期寄住了。好在造廟的人也想得周到,怕呂神仙孤單,還把另外七仙也請進了廟里,雖說本由呂神仙獨享的香火,被眾神仙分了,但畢竟也少了許多寂寞,加上神仙廟里,呂神仙還多了一身,也算掙回了點面子。
現在政府還在每年的農歷四月十四呂神仙生日前後,以民俗文化節為主題,舉辦神仙廟會,徵集小商小販,設立各色小吃、工藝品、花鳥蟲魚等臨時攤點,努力打造「軋神仙」這個具有蘇州地方特色的文化消費的旅遊品牌,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與,自然神仙廟里香火也旺盛了許多,怎麼說對呂神仙也是個安慰,但這與道家的清靜無為也有些不符,不知這位呂神仙又會有哪些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2、虎丘的傳說
虎丘山很小,走遍天下名山,看到的都是「深山藏古寺」,只有虎丘卻是「山向寺中藏」。站在頭山門,舉首遠眺,只見林木蔥郁,寺院若隱若現,就是沒見到起伏的山坡,嶙峋的山崖。和很多名山大川相比,不到百米海拔的虎丘,只能歸入丘的類別。然而,在人們的潛意識里,那兩千多年的人文淵藪早已把它裝扮成氣象萬千的大山,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甚至讓人產生望而仰止。

大文豪蘇東坡說:「到蘇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於是,我們在一個春日的下午來到虎丘山下,這個與蘇州城一樣古老的名勝,因為古老,它的一草一木似乎都有著傳說的靈光。從二山門往上,一段短短的山道上星羅棋布著各種古跡。有東晉憨憨僧開鑿的憨憨井,據說水質晶瑩透明,清醇可口,是以前山上僧人招待貴客的佳泉。有吳王闔閭的試劍石,一塊石頭從中裂開,斷面筆直光滑,猶如刀砍斧劈一般,傳為吳王闔閭持莫邪劍所劈。還有一塊「枕頭石」,說的卻是風流才子唐伯虎偕秋香在此小憩的逸事。山道將盡時,路旁有一構築精緻古樸的石亭,亭內豎有一碑,這便是唐代名妓真娘的墓了,賣藝不賣身的真娘因守節而自盡身亡,美人情事從來是文人墨客題詠的好素材,所以這里俯首便有璀熠的詩篇。有王侯,有名士,有僧人,有妓女,在這不長的山道上,虎丘竟以非凡的魅力,吸納了各異的文化在這里互相輝映。本來是拾級而上的我們,卻象是走在時光的甬道上,聽著遠遠傳來的悠久故事。

山道盡處,豁然開朗,只見一巨石擋在眼前,巨石寬達數畝,卻平坦如砥。這便是有名的千人石了。成語「生公說法,頑石點頭」便源於此地,相傳東晉高僧竺道生曾在千人石北面一個石台上講經。台下聽眾雲集,竟達千人,生公講到精妙處,天呈異象,天花亂墜,千人石東面的白蓮池裡頑石點頭不已。

從一個傳說到另一個傳說,聽厭了的我們乾脆卸下厚厚的時光,在千人石上找一塊干凈而幽靜的地方席地而坐,聽著上方寺院里隱約的木魚聲,傍著石下幽深的澗谷,在下午微微的風里,享受著旅途里難得的靜謐。我想,如在有月的夜晚,月華照著這半山腰的巨石上,四周是一覽無余的空寂,撫著冰涼如水的石頭,抬頭月光如晝。便是沒有生公的舌綻蓮花,也會有一點見心明性的頓悟在心頭。

在虎丘,常常會不由自主地被一些傳說牽著走,想放也放不下。這些傳說里最大的、最古老的就是劍池。劍池雖與千人石只有一牆之隔,然而,境界完全不同,彷彿一牆隔開了兩個世界。一腳跨入洞門,迎面就是一股森森的寒氣,一泓碧波輕輕盪漾,深邃的看不見底,四周石壁合抱,如人工壘成。劍池底下就安葬著兩千多年前的一代霸主吳王闔閭,陪葬的有三千多把魚腸劍,因之以劍名池。這個傳說傳了兩千多年,一直沒人澄清真假,因為劍池的水從來沒有乾涸過。直到1955年,蘇州市政府為了搶修虎丘古塔,抽幹了劍池池水,終於找到了闔閭幽宮的墓門,傳說終於變成了事實。在導游的緩緩講解中,我試著把手浸到泠泠的碧水裡,感覺著水流過時的輕柔,無法想像兩千多年的時光怎樣從指間滑過。

彷彿是為了印證劍池的古老,當我們到達山頂時,看見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虎丘古塔巍巍而立,塔頂和周身的木質屋檐都已毀於雷火,只有那牆壁剝落的磚石在下午的夕照里顯得蒼老斑駁,時光在這里似乎早已凝固。我突然想起和虎丘古塔齊名的杭州雷峰塔,重建後的雷峰塔琉璃輝煌,古典莊重,晚上彩光高照,玲瓏剔透,然而總覺得缺少了什麼。現在想來,正是少了這份凝重,少了屬於歷史的真。 濃縮的都是精華。虎丘就是這樣的精華,它濃縮了兩千年的滄桑,它承載著兩千年的滄桑,它展覽著兩千年的滄桑。那些可觸摸的傳說,那些凝固的時光,現在竟如此深地感動了我。
3、靈岩山的傳說
靈岩山上有一塊烏龜望太湖的石頭,據說一隻神龜爬上靈岩山就不想走了,於是就化作一塊靈石。現在還看得見!

❼ 三國蘇州有什麼歷史故事或者典故

1、唐伯虎 沈九娘

沈九娘是唐伯虎的第三任妻子,前兩任分別病逝、改嫁。唐伯虎在青樓中認識了沈九娘。九娘很敬重這位才子,唐伯虎作畫時,九娘總是給他洗硯,調色,鋪紙,讓他倍感溫暖,畫藝愈見精到。他畫的美人,大都是從九娘身上體會到的風姿神采。天長日久,兩人產生感情,結為夫婦。過去那個放浪的風流才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情真意切、一心研畫的唐伯虎。

唐伯虎為九娘置辦了新園子作為居所,取名桃花庵,後生下女兒桃笙。唐伯虎為沈九娘作的詩,可見兩人的恩愛:鏡里形骸春去老,燈前夫妻月同圓。萬場快樂千場醉,世上閑人地上仙。

1510年,蘇州水災。九娘終因操勞過度病倒,臨終前九娘緊緊握著唐伯虎的手:「承你不棄,要我作你妻子,但我無福,無壽,又無能,我快死了,望你善自保重。」聽了這番話,唐伯虎禁不住淚如雨下。唐伯虎覺得自己已經看透人生,於是皈依佛門,號六如居士。

2、馮夢龍 侯慧卿

馮夢龍生平著作很多,大多是講愛情的。而馮夢龍之所以會寫這一類文章,其根本就是因為候慧卿這個人。馮夢龍與候慧卿之間的愛情經歷,深刻影響了馮夢龍。早年的馮夢龍意氣風發,風流倜儻,時常出入於煙花之地,飲酒作樂,潑墨揮毫,可謂「逍遙艷冶場,游戲煙花里」。一次偶然,馮夢龍遇見了當中極為出名的藝妓候慧卿,並對她動了真情。但最終,候慧卿並沒有一直伴他左右。

而是離開了馮夢龍、離開了煙花之地,選擇從良,這使馮夢龍深受打擊,大病一場。往後的日子裡他時常懷念候慧卿,共寫下了憶候慧卿詩三十首,從此不再踏入青樓。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經歷,改變了馮夢龍的愛情觀,也改變了馮夢龍的生活態度以及生活方式。他贊揚生死不渝的愛情,譴責負心薄情的行為。這也是成為馮夢龍一生創作、評點婚戀題材作品永恆不變的主題。

3、孟姜女 范喜良

秦朝時期,姑蘇有個書生叫范喜良,為了逃避追捕築長城,四處躲藏。他逃到了城南的孟家花園,無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個聰明美麗的蘇州女子,她和父母一起把范喜良藏了起來。兩位老人很喜歡范喜良,就把孟姜女許配給他了。新婚不到三天,范喜良就被公差抓去築長城。孟姜女苦苦地等待丈夫范喜良歸來,但一點消息也沒有。

想起丈夫遠在北方築長城,一定十分寒冷,就親手縫制了寒衣,從蘇州到長城去尋找丈夫范喜良,但卻得知丈夫早已命喪黃泉。秦皇應允孟姜女三件事,修橋、造墳、哭祭,孟姜女痛斥暴君後投水而死。這便是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的故事。

4、陳圓圓 吳三桂

陳圓圓,明末清初蘇州崑曲名伶,能歌善舞,響譽江南。在中國,能夠改變歷史的女人不多。陳圓圓卻扮演了一個改朝換代的「禍水」角色——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為了她引清兵入關,把偌大的大明江山送給了清人。明朝內憂外患,崇禎帝心情鬱郁不歡,田妃父親田弘遇為討皇上歡心將美人陳圓圓獻給崇禎帝,但被退回田府。吳三桂回京時,在田府對陳圓圓一見傾心,田便將陳圓圓送給吳三桂。

吳三桂喜得陳圓圓,無奈前方軍情緊急,只得獨自返回山海關。就在這期間,李自成軍攻入北京,抄了吳家,掠走陳圓圓。崇禎帝也弔死煤山。當吳三桂答應投降李自成時,聞圓圓已被李之部將所佔,沖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投降了清軍與農民軍開戰,大敗李自成,奪回陳圓圓。這即是所謂的「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5、虞姬 項羽

虞美人,西楚霸王項羽愛姬。虞姬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不僅長得美麗,舞姿也是楚楚動人。楚漢相爭後期,項羽趨於敗局,於公元前202年,被漢軍圍困垓下,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哀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

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竟也流露出了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隨侍在側的虞姬,不忍英雄如此糾結傷悲,也不肯降敵受辱,便愴然拔劍起舞,並以歌和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隨後自刎。這就是楚霸王與虞姬的愛情,悲愴而凄美。

❽ 求發生在蘇州的有名的歷史愛情故事或傳說

白娘子和許仙不是在閶門外住過一段日子的嗎?算不算啊?

❾ 關於蘇州的歷史故事

蘇小小 與 鮑仁

江南自古多名妓,錢塘的秀山媚水就曾經育出過不少才貌俱佳的青樓紅顏,南齊蘇小小就是其中的一個。蘇小小出身於錢塘一戶殷實人家,她家先世曾在東晉朝廷為官,晉亡後舉家流落到錢塘。蘇家利用隨身攜帶的金銀珠寶為本錢,在錢塘作買賣。到了蘇小小父母這一代,已成為當地的富商。蘇小小是父母的獨生女兒,所以自小被視為掌上明珠,因長得玲瓏嬌小,就取名小小。蘇家雖是商賈之家,但沿襲了祖上香書遺風,聰明靈慧的蘇小小深受薰染,自小能書善詩,文才橫溢。可惜好景不長,蘇小小十五歲時,父母就相繼謝世,蘇小小失去了依靠,仍住在城中舊院里,睹物思人,易引起傷感的情緒,於是變賣了在城中的家產,帶著乳母賈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橋畔。事情傳開後,錢塘的仕宦客商、名流文士都慕名來西冷橋畔造訪.然而蘇小小卻愛上一個名門公子阮郁,倆人如膠似漆,形影不離。萍水姻緣畢竟缺乏根基,半年之後,阮郁的父親在建康聽到兒子在錢塘與妓女混在一起的消息,立即派人把阮郁叫了回去,嚴加看管在家中,不許他外出半步。阮郁走後,蘇小小在家閉門不出,整日仰頭企盼,等待情郎的歸來。一個月過去了,不見情郎的蹤影;一年過去了,連一點音信也沒有。蘇小小由渴望、失望到絕望,終於病倒在床上。此時卻遇一書生--鮑仁,上京赴考,無奈盤纏短缺,無法成行.蘇小小變賣首飾,傾囊相助.就在次年春上,蘇小小受了些風寒,因調治不及,加之心境憂郁,年僅二十四歲的她竟就這樣香消玉殞,魂飄九霄了。這時鮑仁已在京城金榜題名,奉命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時順道經過錢塘,專門趕到西冷橋畔答謝蘇小小,誰料卻正趕上她的葬禮。鮑仁白衣白冠撫棺大哭,繼而遵照蘇小小對賈姨的囑托,把她安葬在離西冷橋不遠的山水極佳處,墓前立碑,上刻「錢塘蘇小小之墓。」
後來,諸多到錢塘的文人騷客都自願到蘇小小墓前憑吊,於是當地人在她的墓前修建了一個「慕才亭」,為來弔唁的人遮蔽風雨,亭上題著一副楹聯: 千載芳名留古跡,六朝韻事著西冷。
曾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為蘇小小賦詩:「蘇州楊柳任君誇,更有錢塘勝館娃。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

干將莫邪、唐伯虎點秋香、

閱讀全文

與蘇州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