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翡翠的歷史故事

翡翠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7 19:57:29

㈠ 翡翠玉璧是什麼 翡翠玉璧有哪些歷史故事

璧是中國古代用於祭祀的玉質環狀物,凡半徑是空半徑的三倍的環狀玉器稱回為璧。《答爾雅》雲:「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所謂肉是指邊,好是指孔。
翡翠玉璧就是翡翠做的環狀物,但中國自雍正才開始使用和琢磨翡翠,所以翡翠璧的年份都很短;歷史故事就不用說了;最著名的是玉璧故事——和氏璧。

㈡ 墨爾本翡翠故事的來歷

我在墨爾本公幹期間,去拜訪一位多年未見的朋友。朋友旅居墨爾本10年,在我們未見面之前,在MSN上有多次交流。朋友對我的造訪充滿熱情。 墨爾本這座城市,在我忙於公務時,並沒有多少時間去欣賞它。但跟隨著朋友駕車漫無目的地轉悠,才發覺它是濃墨重彩的油畫一般的城市,厚重而不乏優雅。其實澳大利亞不算歷史悠久的國家,墨爾本卻讓我感受到歐洲移植過來的古老文明,或許因為它曾是英國的殖民地。 逛得乏了,朋友與我到一間咖啡館休憩,我的腦海里突然跳出一首歌的名字來。我問朋友:「在國內時,我聽說有一首歌叫《墨爾本的翡翠》,但沒有認真聽過。澳大利亞也出產翡翠嗎?帶我去看看吧。」朋友對翡翠所知不多,他思考片刻後說:「你想買翡翠?可以,我帶你去唐人街。」 朋友認為,要找翡翠,只有去華人聚居的地方,像翡翠和玉石這類「石頭」,東方人視作珍寶,西方人好像不大「感冒」。 在一間華人的珠寶店內,我總算見到了慕名已久的墨爾本翡翠。店主是一位廣東人,在墨爾本經商多年,和他一番攀談後才知道,墨爾本其實並不產翡翠,澳大利亞全境也不出產,他店內的翡翠是從中國運來的。朋友卻有些不信,他認為,歌曲中既然唱了,肯定有這么一回事。後來我們詢問了一名澳大利亞當地人,才發現,《墨爾本的翡翠》講述的是,一個女孩對男孩說,要是他能找到一塊墨爾本的翡翠,就嫁給他。男孩找了多年,才知道,墨爾本原來是不產翡翠的。朋友哈哈大笑起來,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說:「你就是那個男孩吧!」 據說有人看了電影《非誠勿擾》後,為了追尋愛情到北海道,我聽了《墨爾本的翡翠》,卻跑到墨爾本尋找根本不存在的翡翠

㈢ 關於玉石的故事,如《和氏獻璧》·《完璧歸趙》

著很多的
和氏獻璧
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幹了,接著流出來的是血。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璧。

美玉的傳說
相傳盤古死後,他的呼吸變成風和雲,他的肌肉化成土地,而骨髓就變成玉石和珍珠,因此玉器被視為吉祥物,具有驅邪避凶的魔力。從古到今,不少人把它作為家傳之寶或定情信物,甚至認為是君子的象徵。《禮記》曾記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憶力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 而《說文解字》亦稱玉是「石之美者」,因此人們對玉器的崇高情操可見一斑今天,玉石已成為深受歡迎的裝飾品與藝術品,傳說玉器具定驚、趨吉避凶之效,能保佩帶者平安吉祥、富貴長壽,有深遠寓意。中國人認為玉器可令佩帶者凝神聚氣,而圓形的玉更代表天地之司的和諧圓滿,所以玉環、玉扣及玉厄等圓形飾物都非常受歡迎。玉的顏色除了從自到綠外,還有黑色、棕色及紅色,而最受中國人喜愛的顏色則首推清澈的綠翡翠。

密玉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在鄭州新密牛店這個地方,有一個叫「石匠全」的村莊。村頭住著一個老石匠,他有一個女兒叫綠翠,還收了一個徒弟叫玉郎。玉郎為人忠厚老實,人緣好,又勤快,深受全村老少誇獎,有人便牽線將綠翠許配給玉郎,老石匠欣然同意。
正當老漢忙著給玉郎、綠翠籌辦婚事的時候,大禍忽然從天而降。皇帝派來選美的欽差,聽說綠翠長得美,便降旨要綠翠入宮。老石匠眼看女兒要被人奪走,十分惱怒,撕碎聖旨,一頭向欽差撞去。欽差惱羞成怒,一刀將老石匠砍死,接著把綠翠強行拉到轎中帶走。再說玉郎趕回家,看到師傅倒在血泊中,綠翠又被搶走,便不顧一切追上前去,死死拖住花轎不放,結果被亂棍打死。
皇帝是個好色昏君,見綠翠美貌,心中大喜,立即降旨,冊封綠翠為貴妃娘娘,五天後舉行大婚盛典。
綠翠進宮後,哭得死去活來。她決定絕食,以死抗爭。到了第三天,忽然進來一位長者,有人稱他為國公。來人喝退宮女和左右人等,對綠翠說:「好姑娘,不要再哭了,你在這里就是哭死,也沒有用。況且,你這樣做,保不住性命事小,可怎麼給你爹爹和玉郎報仇呢?」綠翠聽了,忙請教這位老者。
國公走後,綠翠喚宮女端飯進餐,然後讓她們幫自己梳妝打扮。太監見了,趕快向皇帝稟報。皇帝聽了異常高興,連忙來到後宮。看到綠翠的樣子,以為她已經回心轉意。 綠翠請求皇帝允許她返鄉祭奠爹爹,然後回宮。昏君正在猶豫為難之際,老國公恰好進宮奏事,這個昏君就把綠翠的要求告訴老國公,要他出主意。國公說:「還是依了她好,以免她尋死身亡。皇上如果不放心,國公我可以前往護駕,保管萬無一失。」於是皇帝命國公帶領兵丁,護送綠翠回到老家。
綠翠回到石匠全村,在爹爹和玉郎墳前痛哭。霎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天昏地暗。接著,雷聲隆隆,電光閃閃。
緊接著,玉郎的墳墓忽然變成一座大山。隨著一聲巨響,山崩地裂,大山攔腰裂開一條巨縫,山縫里出現一個大門。玉郎飄然站在山門旁,滿臉含笑地向綠翠招手。綠翠一見玉郎,便縱身向山門撲去。接著又一聲巨響,裂縫閉合,大地恢復了平靜。從此以後,再也不見玉郎的墳墓,代替它的是一座高聳人雲的大山。
前來護駕的國公,看到綠翠和玉郎雙雙團聚,放聲大笑,在笑聲中氣絕而逝,化成一座山峰。
不久,石匠全村的鄉親們在山縫中,發現了一層綠色透亮的石頭。當地的老人們便一齊前往觀看,都說是綠翠撲山門時,把綠色的衣裙夾在山縫中了。於是,石工們就順著綠色的痕跡挖鑿起來,希望能救出綠翠。挖到深處,挖出了紫紅色和綠色的彩石,晶瑩透亮,閃射出奇光異彩。這天晚上,石工們做了一個美好的夢,夢見國公老人說:紫紅色石頭是玉郎變的,綠色石頭是綠翠的化身。這些彩石叫翠玉,可以雕琢成器,是無價之寶。於是,石工們就把它雕成各種美麗的玉器,從此,密玉一直深受珠寶商的歡迎。
玉郎和綠翠的故事也就流傳了下來。

完璧歸趙
戰國時候,趙王得到了一塊名貴寶玉「和氏璧」。這件事情讓秦國大王知道了,他就寫了封信,派人去見趙王,說秦王願意用十五座城來換那塊寶玉。
趙王看了信,心裡想,秦王一向是只想佔便宜,不肯吃虧的人。這一次怎麼這么大方吶?要不答應吧,怕秦國興兵來進攻,要答應吧,又怕上當。他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們商量。大臣們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
藺相如知道了,對趙王,說:「大王,讓我帶著『和氏璧』去見秦王吧,到那裡我見機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來交換,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趙王知道藺相如是個又勇敢又機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藺相如到了秦國,秦王在王宮里接見了他。藺相如雙手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非常喜愛。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一個一個地看,然後又交給後宮的美女們去看。
藺相如一個人站在旁邊,等了很久,也不見秦王提起割讓十五座城的事兒,知道秦王根本沒有用城換寶玉的誠意。可是寶玉已經到了秦王手裡,怎麼才能拿回來呢?他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計策,就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看著雖然挺好,可是有一點小毛病,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一聽有毛病,趕緊叫人把寶玉從後宮拿來交給藺相如。
藺相如拿著「和氏璧」往後退了幾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氣沖沖地對秦王說:「當初大王差人送信給趙王,說情願拿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和氏璧』。趙國大臣都說,千萬別相信秦國騙人的話,我可不這么想,我說老百姓還講信義吶,何況秦國的大王哩!趙王聽了我的勸告,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來。方才大王把寶玉接了過去,隨便交給下面的人傳看,卻不提起換十五座城的事情來。這樣看來,大王確實沒有用城換璧的真心。現在寶玉在我的手裡。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願把自己的腦袋跟這塊寶玉一塊兒碰碎在這根柱子上!」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對著柱子,就要摔過去。
秦王本來想叫武士去搶,可是又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摔碎,連忙向藺相如賠不是,說:「大夫不要著急,我說的話怎麼能不算數哩!」說著叫人把地圖拿來,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從這兒到那兒,一共十五座城,都劃給趙國。」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會耍鬼把戲,可別再上他的當!他就跟秦王說:「這塊『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寶貝。我送它到秦國來的時候,趙王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送寶玉的儀式。現在大王要接受這塊寶玉,也應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接受寶玉的儀式,我才能把寶玉獻上。」秦王說:「好!就這么辦吧!」他就派人送藺相如到賓館去休息。
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到了公館里。就叫一個手下人打扮成一個買賣人的樣兒,把那塊寶玉包著,藏在身上,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趙國去了。至於秦王會把他怎麼樣,他一點也沒有考慮。
後來秦王發覺這件事,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想發兵攻打趙國吧,趙國在軍事上作了准備,怕打不贏。最後秦王只好放藺相如回到趙國去。這件事情在歷史上就叫作「完璧歸趙」。直到今天,人們談起這段故事來,還對藺相如的英勇行為翹大拇指哩。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公元550年,東魏的孝靜帝被迫讓位給丞相高洋後被毒死。高洋同時還殺害他的兒子及所有親屬以斬草除根。後揚言殺他的遠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寧願被殺頭也不願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殺害

㈣ 關於玉,翡翠,血玉的傳說,民間故事,越多越好,謝謝

1琢玉大師陸子岡 傳說明代萬曆年間,蘇州琢玉大師陸子岡應御用監之召,進京服役。神宗皇帝早已聽到陸子岡精於琢玉的美名,也聽到他有一個「惡癖」:常在自己製作的玉器上署名。作為一名工匠,這是「越軌」舉動,製作御用的器物,則更不允許如此。神宗皇帝既要搜盡天下珍奇,又要維護自己的尊嚴,便決心以陸子網一試,詔諭他用一塊羊脂白玉琢成玉壺,但不準署名。不日,陸子岡便把琢好的玉壺呈上,神宗皇帝細細把玩,果然是名不虛傳,那玉壺做得「明如水,聲如磐,萬里無雲」。神宗將玉壺通體查遍,並沒有陸子岡的署名,才露出了笑容,誇獎一番,賜了金銀財物,放他回去。事後,神宗又生疑心,惟恐陸子岡做了什麼手腳,便把玉壺反反復復仔細察看,此時,一線陽光從窗口射進寢宮,正好照在玉壺上,神宗猛然發現,在壺嘴中隱隱有「子岡」二字!神宗大怒,但又不能對已經褒獎過的陸子岡出爾反爾,也不忍損壞這把精美絕倫的玉壺,便只好作罷。陸子岡冒著身家性命的危險,維護了琢玉藝人的尊嚴,贏得了落款署名的權利,這也許正是在古往今來眾多的琢玉高手之中,陸子同獨享盛譽、名垂後世的原因吧? 2 天下名玉和氏璧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也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塊玉就是「和氏璧」,每次易主都伴隨著血腥的廝殺。
2680多年前,有一個叫卞和的人從山中覓得璞玉,兩次獻給國王,都被視為欺誑而先後砍去兩腳。後來新國王即位,卞和抱璞痛哭在山腳下。他說:「我並不是被砍斷雙腳而悲傷,是因為明明是寶玉,硬說是廢石,我明明是老實人,卻被認為是騙子,我是被屈辱感到難受啊!」。國王被感動,使人雕琢其璞,果得寶玉,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也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塊玉「和氏璧」。
過了三百多年,「和氏璧」落入趙惠文王手中。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聞訊,表示甚至願意用15座城市來交換它。當藺相如將璧送到秦宮,秦昭王卻食言踐約,他機智地奪回璧,設法帶歸趙國。弱小的趙國終沒有保住和氏璧,它還是為秦朝所獲。秦始皇滅趙後,將它刻成玉璽,希望藉助這塊寶玉的神力護佑他的王朝千秋萬世。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枚象徵至高無上的皇權的玉璽。
自此之後,各代帝王都看重這枚傳國璽,認為只有得到此璽,才是真命天子。但是,這種稀世珍寶卻突然消失,至今仍無蹤影。以玉為璽的制度保留了下來,一直沿襲到中國最後一個王朝。

㈤ 求中國古代關於玉和翡翠的故事

石之美者為玉」中國人對玉的喜愛甚於外國人對鑽石的追捧,一部紅樓夢,就寫那晶瑩剔透的石頭歷劫的故事,所以又叫《石頭記》,一個大觀園,其間寶玉,黛玉,妙玉,紅玉,玉滿天下,有了玉似乎一切都透著靈性。
西王母獻玉
民間傳說中的西王母子居住在遠古人類的發源地喜馬拉雅山肪和昆侖山肪,曾向黃帝堯舜獻玉,這反映了古人類對自己故鄉的懷念,對自己祖先崇拜之心的結晶。
和氏之璧
說的是2000多年前的楚國和氏,把在山中得到的玉璞獻給楚國的厲王和武王,但厲王聽信玉人的讒言,兩次以欺君之罪,先後砍去了和氏的左、右腳,後來文王繼位,知道和氏因璞玉被誣為石頭而在山中痛哭了三天三夜,便命人剖玉察看,證實那果然是一塊舉世無雙的美玉。於是把這塊美玉琢成玉壁,為了獎勵和氏獻玉有功,逐以和氏之名命名此壁為「和氏璧」。
完壁歸趙
還是那塊「和氏璧」,到戰國後期,被楚國用作向趙國求婚的聘禮,贈給了趙國。秦國也非常想得到它,就宣稱願以十五座城池交換趙國的「和氏璧」。雖名曰交換,其實只想騙而取之,趙國也明白秦國的用意但因懼怕秦又不敢拒絕,於是便派機智勇敢,足智多謀藺相如擔任出使秦國,護送「和氏壁」去秦國交換城池的任務,在談判過程中,藺相如識破秦王的陰謀,略施小計,從秦王的手中奪回了「各氏壁」,並順利地返回趙國。後來,秦統一七國,這塊「和氏壁」便被秦始皇琢成世代相傳的「傳國玉璽」,上刻「受命子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成為帝王無上權力的象徵。
鴻門宴
公元前206年,項羽在謀臣范增的策劃下,設了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欲除去勁敵劉邦,建立霸業,但在宴飲過程中,項羽因講義氣而猶豫不決,急電得范增向項羽頻丟眼色,並且三次舉起隨身所佩之玉塊,希望磺羽快作決斷(跌,決同音),殺掉劉邦渡過險關,最終滅項興漢,建立了大漢帝國。
《玉環》的典故
戰國晚期,秦王政曾遣使送一個玉連環給齊國,並對齊國說:這連環上的兩個環,沒有人能分開,齊國人足智多謀,能不能把它解開呢?想以此不可解之環試探齊國的虛實,齊國的王後聽罷來使之言,拿來鐵錘,把玉環打破了,並對來使說,我們已遵命打開了連環。秦王政知道此事後,認為齊國有寧為玉碎的精神,所以就不敢再存伐齊之心了。
弄玉吹簫
弄玉是古代神化傳說中的神仙佳人,據說是秦穆公的女兒,生時正好有人南來一塊碧色美玉,一周歲生日時,宮中擺了很多珍珠寶石,其女獨抓此玉,弄玩不舍,因起名為弄玉,弄玉長大後姿容光煥發絕世,聰明能幹,善於吹簫,不用樂師,就能自成音調,穆公令巧匠剖此玉做成簫,弄玉吹之,聲音如鳳鳴。穆公寵愛此女,特為她修築「鳳樓」,樓前建有高台,名「鳳台」,隨後穆公欲為其女尋求佳婿,而引出了吹簫引鳳,弄玉成親,乘龍快婿的典故。
女媧補天
相傳遠古之時,天柱傾塌,九州崩裂,大火燃燒,洪水汪洋不息,民不聊生,女媧煉以五色石補蒼天,挽救了眾生,又將補天石多餘之石散後落在大地,「千樣瑪瑙萬種玉」由此而來。這個神化將玉說成補天之物,可見我們民族對玉有著特殊的喜好。
雨花瑪瑙
在南京中華門外,有一座滿是礫石小山崗,相傳在1400多年的梁朝,有一位和尚雲光,曾在這里講經說法,直講得頑石點頭,落花如雨。從此這里就有了很多花紋美麗、色澤鮮艷的小圓石子。(雨花石)人們認為這是從天上降下的雨花,因此把這一帶叫做雨花台。
水仙的眼淚
珍珠 中國古代傳說,在南海外有一種鮫人,他們像魚一樣在大海中生活。鮫人善織一種薄的絲綢,做鮫絹,更為廳特的是,鮫人在悲傷哭泣時,滾落的眼淚是美麗的珍珠,而且珍珠的圓潤與否與月亮的盈虧有關,月圓之夜珠亦圓,月缺之夜珠亦缺。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在他寫的七律《錦瑟》中,第五句就寫進了這個傳說,即:「滄海月明珠有淚」。國外的古老傳說:漲底的貝類到海面上,當它張開貝殼時,正好有露珠或雨珠落入,不久就變成了珍珠。

㈥ 玉和翡翠的由來有沒有相關故事呢

談到這翡翠名字的由來,曾經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在中國雲南古代有一種翡翠鳥叫做翡翠鳥,雄性是紅的顏色,雌性是綠的顏色,在中國古代婦女的頭飾往往用它羽毛,作成各種各樣的首飾,都帶一個翠字,比如說珠翠、細翠等等。由於後來使用了輝石玉,人們逐漸地把美麗的鳥名演化成美麗的玉名了。這就是翡翠名字的由來。
翡翠原為鳥名。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宇》關於翡翠的解釋為:「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後漢書·班固傳》註:「翡翠形如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從其字意分析,以上的翡翠均指紅、綠兩種顏色的鳥。漢代班固《西都賦》中的「翡翠火齊,流耀含英,懸黎垂棘,夜光在焉」。張衡《西京賦》中的「翡翠火齊,絡以美玉。流懸黎之夜光,綴隨珠以為燭」。從前後文意看,其中的翡翠當指玉無疑。

【翡翠的流行 】

傳說十三世紀初,雲南的一個鹽商偶然的從緬甸馱了一塊石頭回國,那塊晶瑩透亮的綠石頭一下子征服了愛玉的中國人,這塊石頭就是翡翠,因其色澤艷麗、產出稀少、具有玻璃光澤、質地滋潤、韌性較強、硬度高,在玉石家族中稱「硬玉」,又稱「玉中之王」。

翡翠產地多屬於未開發山區,雖不致鬼魅魑魍、豺狼虎豹,但孟尹深山,往往走上一日不見陽光,茫茫林海,只有求玉人走出的小毛路;霧露河,滾滾濁流,每逢夏日雷雨天氣,水面上處處泡起,縷縷煙生,煙生至三尺高度即聚攏不散,人坐船中,伸手不見五指,如入五里霧中。除了蠻煙瘴氣,蚊蟒瘧疾,環境惡劣,加上工具原始,旱季短少,物資缺乏,玉石的開采,備極艱辛。

直到18世紀,隨著科技的進步,翡翠才真正大量進入中國雲南。雖然翡翠從傳入到應用也只有300~400年的時間,但由於喜愛翡翠的人們賦予其神奇的文化內涵,其短暫而輝煌的歷史足以讓其他玉石羨慕不已,並與其他玉石一並構成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玉器文化。明代,我國出現緬甸翡翠;清代,由於王公貴族的喜愛(尤其是受到清朝乾隆皇帝的推崇和慈禧太後的癖愛),被稱為"皇家玉",由此翡翠身價百倍,成為玉中極品。翡翠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人們眼中,它不僅是一種美麗的石頭,還帶有神秘的信仰和附托。古人與今人都皆愛玉、喜玉、玩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現業已成為世界各地炎黃子孫及韓國等地最流行的玉石,佩玉愛玉已成為一種現代時尚。

【翡翠的形成】

翡翠是如何形成的?民間有很多神奇的傳說;地質學家以前一直把它看成一個謎,曾有人認為翡翠與鑽石一樣,都是在地殼深部幾千度高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的,其實不然;美國不少地球物理學家在實驗室做了大量的模擬實驗,再結合世界各地發現翡翠礦床的實際情況,他們認為,翡翠並不是在高溫情況下形成的,而是在中─低溫條件下在極高壓力下變質成因的。

緬甸聯邦政府每年舉辦一次翡翠拍賣會,吸引了不少買家。

日本東北大學砂川一郎教授在《話說寶石》(1983年出版)一書中,更具體指出翡翠是在一萬個大氣壓和比較低的溫度(200 - 300oC )下形成的。我們知道地球由地表到深部,越往深處溫度越高,壓力也越大。但翡翠既是在低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當然不可能處於較深部份,那麼高壓究竟從何而來呢?

這高壓是由於地殼運動引起的擠壓力所形成的,現已獲得證實,凡是有翡翠礦床分布的區域,均是地殼運動較強烈的地帶。

還有另外一個因素是:凡發現有翡翠形成的地方均有含鈉長石的火成岩侵入體(中─基性岩)。鈉長石的化學成份為 NaAlSi3O8,所以可以推測翡翠是在中─低溫、高壓條件下由含鈉長石的岩石去硅作用而形成的。

㈦ 關於翡翠鳥的傳說

翡翠一名,漢語意為翡紅翠綠,源自於翡翠鳥名。在中國古代,翡翠是一種生活在南方的鳥,其毛色十分好看,通常有藍、綠、紅、棕等顏色。但一般而言,這種鳥雄的為紅色,謂之「翡」,雌的為綠色,謂之「翠」。唐代著名詩人陳子昂在《感遇》一詩中寫道:「翡翠,巢南海,雌雄珠樹從,......,旖旎光首飾,葳蕤爛錦衾」。到了清代,翡翠鳥的羽毛作為飾品進入宮廷,尤其是綠色的翠羽深受皇宮貴妃喜愛。她們將其插在頭上作為發飾,用羽毛貼鑲拼嵌作首飾,故其製成的首飾名稱都帶有翠字,如鈿翠、珠翠等等。與此同時,大量的緬甸玉通過進貢進入皇宮深院,為貴妃們所鍾愛。由於其顏色也多為綠色、紅色,且與翡翠鳥的羽毛色非常相似,故人們稱這些來自緬甸的玉為翡翠,漸漸地這一名稱也應在中國民間流傳開了,從此,翡翠這一名稱便由鳥名轉為玉石的名稱了。
關於翡翠礦產的發現,據《緬甸史》記載,公元1215年,勐拱人珊尤帕受封為土司。傳說他渡勐拱河時,無意中在沙灘上發現了一塊形狀像鼓一樣的玉石,驚喜之餘,認為是個好兆頭,於是決定在附近修築城池,並起名為勐拱,意指鼓城。這塊玉石就作為珍寶為歷代土司保存,這里就成了後來翡翠的開采之地。有一民間傳說稱,太陽神把三個蛋給女兒,女兒帶著三個蛋出嫁,嫁到的那個地方就出翡翠、寶石和黃金,這個地方就是今天的勐拱一帶。
翡翠發現的另一傳說起於雲南。據英國人伯琅氏所著的書中記載,翡翠實為雲南一馬夫發現的。據說雲南商販沿著已有2000餘年歷史的西南絲綢之路與緬甸、天竺等國的商人進行交易。一次有一位雲南的馬夫為平衡馬馱兩邊的重量,在返回雲南騰沖(或保山)途中,在今緬甸勐拱地區隨手拾起路邊的一塊石頭放在馬馱上。回來後卸下馬馱一看,途中撿得的石頭原來是翠綠色,非常好看,似乎可作玉石,經初步打磨,果然碧綠可人。其後,馬夫又多次到產石頭的地方撿回石頭到騰沖加工。此事得以廣為傳播,吸引了更多的雲南人去找這種石頭,然後加工成成品出售,這種石頭就是後來的翡翠

㈧ 關於翡翠的故事

我把所知抄的題材給你吧。
翡翠由襲來:卞和薦寶,馬夫撿石等
翡翠傳奇人物:歐陽秋眉,杜茂盛等
翡翠歷史:慈禧太後與她的翡翠,宋美齡與翡翠的故事等
賭石的故事:太多太多了,這個題材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你在網路里搜一下「賭石的故事」一定會出來好多。
翡翠題材故事:這個也多,和氏碧,翡翠西瓜,宋美齡與翡翠手鐲,香港佳士德拍賣的翡翠項鏈,慈禧與翡翠西瓜,翡翠白菜等等,這又不少了吧
樓主,這樣勞師動眾的題材,不給點分,也太那個了吧

㈨ 翡翠與慈禧太後的歷史故事

在恢宏的紫禁城裡,曾經居住過二十四位有著不同性情、不同嗜好的明清皇帝,而在這些帝王們中間,有兩個人卻有著一種完全相同的愛好,那就是他們都特別喜歡玩玉。據說,故宮現今存留下來的三萬多件玉器中,有二萬多件都歷經了這兩個人的把玩和收藏,他們一位是執政時間長達61年之久的乾隆皇帝,另一位就是垂簾聽政46年的慈禧太後。我們今天所要講述的正是關於這個晚清女人的故事。

1793年,一位叫馬戛爾尼的英國使臣帶著大英帝國的禮物來拜見大清朝的乾隆皇帝時,喜愛珍玩玉器的乾隆回贈給他的是一隻精工細作的白色玉如意。當時的馬戛爾尼或許還不太明白,一個原本用來撓癢癢的物件兒,為什麼會被中國人推崇為一種摯愛珍寶。在他的眼裡,這東西不過就是一塊兒不怎麼值錢的白色石頭。然而,歷史常常就是這樣荒誕而又有趣,若干年之後,當一個外國人拿著一顆他們西方光彩奪目的鑽石敬獻給慈禧太後的時候,這位全傾天下的晚清女人面對這樣一件從來沒有見過的舶來品,同樣流露出了一絲不屑的神情,她只揮了揮手,淡淡地說了一句:「邊兒去。」也許在這位東方女人看來,這件噴射著火彩的洋人鑽石遠不如她收藏的那些石頭們可愛。

慈禧太後一生有許多嗜好,她喜歡過年,也喜歡看戲。而她喜歡過年的真正目的並不只是為了圖個熱鬧和沾點兒喜氣,而是更喜歡收年禮。每當別人送來的禮物,慈禧都會一件件地仔細過目,喜歡的就留下來用,不喜歡的就鎖進倉庫里。也許再不去看上一眼了。這些禮物包括細小的用品、珠寶、綢緞、衣服,應有盡有。慈禧從28歲與慈安一齊「垂簾聽政」,到她74歲死去的四十六年裡,每年過年都要收受禮物。有時候一年就能收到裝滿幾個房間的禮物。因為禮物太多,慈禧設立了專門的收藏間,這也就是「鎖在庫內」 這種說法的來歷。因為慈禧很在乎這些年禮,大臣們都把送年禮看作是巴結這位老佛爺謀求個人發跡的大好機會。

一次,一個人捧著一塊產自緬甸的綠色玉石進獻給慈禧太後,面對這個水潤潤、綠瑩瑩的小物件兒,慈禧的眼睛裡忽然大放異彩,她迫不及待地大聲喊了起來,「好東西!賞!」之後,這位進獻者得到了一筆價值不菲的賞賜。這件產自緬甸的綠色寶石就是「翡翠」。

相傳慈禧太後在頤和園里有一個珠寶房,四面擺著檀木方櫥,盛著大大小小的玻璃錦盒,那些用綉緞包裹著精緻盒子里邊就裝滿了各式各樣的珠寶,金銀、寶石、珍珠、瑪瑙、翡翠、數也數不清。在這成千上萬件寶物里,她最喜歡的是一對翡翠西瓜。

翡翠西瓜什麼樣子?為何珍貴?一般人常常以為翡翠是綠色的,其實不然,除了常見的深淺不一的綠色,翡翠還有紅、黃、白、黑、灰、藍和紫之分,各色中又有深淺之別,一塊同時並存有多種色彩的翡翠,不僅寓意豐富,也更加珍貴。傳說中的翡翠西瓜正是由綠色、紅色、黑色三色之分,據說,這對翡翠西瓜是生的瓜皮翠生生、綠瑩瑩的,還帶著墨綠的條紋,瓜里的黑瓜籽、紅瓜瓤還能影影綽綽的看得見,可謂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據說,這對翡翠西瓜是在昆侖山自然生成的,而且雕琢得非常精美。慈禧對它可謂是愛若至寶啊!就是放在最堅實的櫃櫥里還是覺得不放心,後來,又加上一把機械鎖。如果要想打開這把鎖,你必須把鑰匙插入鎖心左轉五次才行,如果方向轉錯了,或者多轉少轉了一圈兒半圈兒的,就根本打不開了。為了這對翡翠西瓜的安全,慈禧還特意派了幾名親信太監,三人一班,日夜輪流看守這間珠寶房。每到高興的時候,慈禧太後就會讓太監把翡翠西瓜取出來,在自己手裡盡情地把玩觀賞一番,她還經常向人誇耀說:「這對兒翡翠西瓜啊!你找遍天下也就這么一對兒。」

㈩ 魔獸世界 潘達利亞翡翠林的香里拉村有什麼歷史故事嗎

自從一萬年前,末代皇帝少昊將潘達利亞大陸以迷霧保護起來,遠離了整個艾澤回拉斯的紛爭以後,就答很少有潘達利亞的居民離開他們生活的家園,前往外面的世界,這片大陸間的各個勢力維持著微妙的平衡,而其中起主導作用的也正是熊貓人種族,他們封鎖了錦綉聖谷,在領土西側抵禦螳螂妖的進攻,提防遺跡中魔古族的暗中活動。在潘達利亞重現世間以後,這塊古老的大地迎來了新的考驗,聖谷之下隱藏的秘密也昭然若揭。
翡翠林是熊貓人最重要的居住區域,環境宜人,植被茂盛,以熊貓人的大型城市晨芳園為中心,數個熊貓人村鎮在大地上星羅棋布。而錦魚人和猢猻也各自居住在這片林地里。聯盟與部落首次踏足潘達利亞以後,正是在翡翠林率先展開了殖民計劃,他們為土著居民帶來的不僅是先進的文化與科技,還有戰火和災難的洗禮。
在迷霧散去後,翡翠林的許多地方都出現了威脅,但位於翡翠林東北方的小村香里拉村卻絲毫未被捲入戰火之中。香里拉村只是一個幸運的沒有被戰火捲入的小漁村,並沒有什麼歷史典故,和雲南的香格里拉更沒有什麼關聯,這里的故事線就是在北方的十雷台遺跡,一個山澤魔古族軍閥想要將大量魔古亡靈填入石像中創造一支軍隊,最終被成功阻止,僅此而已。

閱讀全文

與翡翠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