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中國歷史人物圖片

中國歷史人物圖片

發布時間:2021-02-27 19:46:42

1. 一位中國近代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具體進來看圖片,急求姓名,牛人請進啊!!!!!

周汝昌,1918年生於天津,本字禹言、號敏庵,後改字玉言,別署解味道人,曾用筆名念述、蒼禹、雪羲、顧研、玉工、石武、玉青、師言、茶客等。我國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詩人、書法家,新中國紅學研究第一人,享譽海內外的集大成者。有七十多部學術著作問世,其代表作《紅樓夢新證》是紅學史上具有開創和劃時代意義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現當代紅學研究的堅實基礎。2012年5月31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中文名: 周汝昌
別名: 玉言、解味道人等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天津市津南區鹹水沽鎮
出生日期: 1918年4月14日
逝世日期: 2012年5月31日
畢業院校: 燕京大學西語系、中文系研究院
主要成就: 新中國紅學研究第一人、集大成者
主要成就: 創立曹學、脂學、探佚學三大分支
考證高峰、悟證先河
代表作品: 《紅樓夢新證》《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紅樓夢與中華文化》
重要作品: 《石頭記會真》《曹雪芹傳》
重要作品: 《楊萬里選集》《永字八法》
主要身份: 學者 紅學家 詩人 作家 書法家
主要職務: 中國藝術研究院首批終身研究員

周汝昌是我國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他是繼胡適等諸先生之後,新中國研究《紅樓夢》的第一人,享譽海內外的考證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周汝昌自幼喜文慕學,絲竹粉墨,無所不涉。學程至為坎坷,中經多種災難。周汝昌先生初中畢業於覺民中學,高中先就讀於南開中學,後畢業於天津工商學院附中(今天津實驗中學),而後就學於北京燕京大學西語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先後任燕京大學西語系教員、華西大學與四川大學外文系講師、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部編輯、是第五——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和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韻文學會、中國楹聯學會、中國大觀園文化協會顧問,中國曹雪芹學會榮譽會長、《紅樓夢學刊》編委。1991年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首批終身研究員。 治學以語言、詩詞理論及簽注、中外文翻譯為主;平生耽吟詠、研詩詞、箋注、賞析、理論皆所用心,並兼研紅學。有60多部學術著作問世,尚有幾部正在印製之中。其中《紅樓夢新證》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這部著作是紅學研究歷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是近代紅學研究的奠基之作。 1980年赴美國出席「首屆國際紅樓夢研討會」;1984年受國家委派赴蘇聯考察列寧格勒藏本《石頭記》;1986-1987年,獲美國魯斯基金,赴美國訪學講學一年並任威斯康辛大學客座教授。

主要作品
紅學專著
《紅樓夢新證》(40萬字),上海棠棣出版社,1953年,(此書三月內連銷三版,上海三聯書店 2008年6月影印出版,後增訂至80萬言, 197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曹雪芹》(14萬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後增訂至20萬字的《曹雪芹小傳》,1980年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恭王府考》(12萬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獻芹集》(40萬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石頭記鑒真》(20萬字),與周祜昌合著,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
《紅樓夢與中華文化》(18萬字),工人出版社與台灣東大圖書公司分出,1989
《紅樓夢的歷程》(11萬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
《恭王府與紅樓夢》(20萬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曹雪芹新傳》(23萬字),外文出版社,1992
《紅樓藝術》(19萬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
《紅樓夢的真故事》(27萬字),華藝出版社,1995
《紅樓真本》(12萬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
《周汝昌紅學精品集》(184萬字),華藝出版社,1998
《風流文采第一人》(25萬字),東方出版社,1999;
《紅樓奪目紅》(20萬字),作家出版社,2003年10月;
《紅樓十二層》 (28.6萬字),書海出版社,2005
《獻芹集:紅樓夢賞析叢話》(40萬字),中華書局,2006
《紅樓柳影》(24萬字),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
《紅樓小講》(19萬字),中華書局,2007
《紅樓別樣紅》(26萬字),作家出版社,2008年4月;
《紅樓夢與中華文化》(增訂本)(20萬字),中華書局,2009;
《誰知脂硯是湘雲》(16.8萬字),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
《亦真亦幻夢紅樓》(18.7萬字),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
《蘭亭秋夜錄》
《詩詞賞會二集》

學術專著
《范成大詩選》(22萬字),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白居易詩選》(20萬字),與他人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楊萬里選集》(28萬字),1962年中華書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
《書法藝術答問》(又名《永字八法》)(8萬字),1980年香港中華書局、1982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分出;
《詩詞賞會》(20萬字),1987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東方赤子·大家叢書·周汝昌卷》(28萬字),1999年華文出版社出版;
《當代學者自選文庫·周汝昌卷》(54萬字),1999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其他著作
《石頭記人物畫》(題詩40首),1979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歲華晴影》(23萬字),1997年上海東方出版社中心出版;
《胭脂米傳奇》(18.5萬字),1998年華文出版社出版;
《硯霓小集》(30.8萬字),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脂雪軒筆語》(18萬字),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講唐詩宋詞》(18萬字),2006年中華書局出版。
此外,主編了《紅樓夢辭典》、《中國當代文化大系·紅學卷》;校訂過新版《三國演義》、《紅樓夢》、《唐宋傳奇選》,並撰序文;為《中國古代文學詞典》、《唐宋詞鑒賞詞典》、《詩詞曲賦名作鑒賞大詞典》、《中國歷代短篇小說選》、《詩詞典故詞典》。《〈紅樓夢〉世界語版》等撰寫了序文;另有大量學術論文、序跋與專欄文章發表於各地報刊。

學術成就
眾所周知,周汝昌先生一生致力於紅學研究,其研究方法師承於胡適,但又獨樹一幟。周汝昌先生重點考證了曹雪芹的身世與家世,並且仔細研究了大量清宮檔案之後,得出了《紅樓夢》是自傳體小說的觀點。並且通過對前八十回的仔細研讀結合曹家史實,經過嚴密思考和邏輯推理,周汝昌先生為我們揭開了隱藏在書中的深刻藝術內涵。偉大的詮釋了《紅樓夢》這部小說的藝術成就。其研究觀點早已深入人心,為廣大紅學研究者和人民群眾所接受。 周汝昌先生不僅在紅學方面造詣頗深,而且在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宋詩詞研究上德高望重,曾主持編訂了《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楊萬里詩選》等,廣受讀者歡迎。2008年登上百家講壇為觀眾講解四大名著,獲得廣泛好評。

你可以看這里:http://ke..com/view/59082.htm

2. 中國古代歷史人物圖片

呵呵,去玩三國群英傳,都有頭像的,還有一些歷史游戲都有,繼玩游戲又了解了…多美

3. 求一張中國歷史人物的長圖(和微博里經常見到的長長的信息圖表類似)

4. 中國民族歷史人物的圖片,不要太難畫的


行嗎

5. 中國古代第一幅人物圖是哪一幅,哪個朝代

根據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來看

楚帛和絲綢的紋樣主要有有信期綉、長壽綉、乘雲綉、茱萸紋綉、方棋綉、雲紋綉、樹紋綉、梅花紋綉、赤綉等。

《人物龍鳳帛畫》和《人物御龍帛畫》,是迄今所見我國古代最早的兩幅帛畫,是「早期國畫的雙璧」《人物龍鳳帛畫》,長31厘米,寬22.5厘米。畫中一婦人側立,高髻細腰,寬袖長裙,雍容富貴,合掌作祈禱狀。婦人頭上,左前畫有一鳳,作飛翔狀;鳳對面畫有一龍,作騰升狀。《人物御龍帛畫》長37.5厘米,寬28厘米。正中畫一男子,側立面左,高冠博袍,腰佩長劍,立於巨龍之背。龍昂首卷尾,宛如龍舟。龍左腹下畫有一條鯉魚,龍尾畫有一立鳥(似鶴)。男人頭上方還畫有華蓋一重。人、龍、魚均向左,以示前進方向,連華蓋上的纓絡也迎鳳飄動。整個畫面呈行進狀,充滿了動感。這兩幅帛畫,基本上運用白描手法,但也有地方使用平塗,人物則略施彩色。畫面布局精當,比例准確。線條流暢,想像豐富,表現了楚藝術譎怪莫測的獨特風格。

楚國先王宗廟及公卿祠堂,有大量壁畫,壁畫主要內容是圖畫天地、山川、神靈,和古代聖賢、怪物。江陵天星觀1號墓槨室的橫隔板上繪有畫。另11幅彩繪壁畫,所繪為菱形、田字和雲紋等幾何形紋樣。

楚國漆器業發達,所以楚人也善於在漆器上繪畫,成為我國古代獨特的藝術珍品棗漆畫,如1941年長沙黃土嶺出土了彩繪車馬人物花紋漆奩、1952年長沙顏家嶺出土了繪有圖案的漆奩、1957年信陽長台關出土了繪有狩獵場面的漆瑟、1978年隨州擂鼓墩1號墓出土了繪有二十八宿圖案的漆箱和繪有人、物的鴛鴦形盒等。荊門包山2號墓出土漆奩上的《迎賓圖》(圖2,《迎賓圖》局部),繪有眾多的人、物,堪稱楚漆畫中的奇葩,在我國古代繪畫藝術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這幅漆畫,長87.4厘米、高5.2厘米,繪有26個人、4輛馬車、10匹馬、2頭豬、1條狗、7隻雁和5棵柳樹。以黑漆為底色,兼采紅、黃、褐、綠諸色,運用線勾平塗等手法,使眾多的人、物組成一幅色彩富麗、和諧別致、生動活潑的富有立體感和動感的組合性畫面。

戰國楚雕刻藝術的許多極有特色的代表性作品,如神奇的虎盆座飛鳳、譎怪的「鎮墓獸」雕刻(圖3,信陽長台關出土「鎮墓獸」),形態輕盈優美的虎座鳳座鼓,各種形式的雕刻座屏(圖4,雙龍座屏)、寫實的木雕鹿、具有抽象意味的木雕辟邪和幡蛇樽以及各種狀態形象的漆盒等等,代表著楚雕刻藝術成就,以及楚人在運用雕刻藝術形式時所表現出來的一些審美意識。

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雕塑作品一般均為各種青銅器物的附飾,如攀附獸或作為器耳、器首、器足的各種動物形象雕塑;也有用作大型器物的支架、底座或附件,如曾侯乙墓編鍾架銅人、虎形掛鉤、編磐架立獸、蟠龍建鼓座(見圖5,蟠龍建鼓座)等。而較少如曾侯乙墓所出《鹿角立鶴》那樣獨立的青銅雕塑作品。這些作為器物附飾或支架、底座、附件的青銅雕塑大都具有相對獨立的藝術欣賞價值,可以看出設計者在考慮到它們作為附飾與附件的特殊功能,注意到它們與器物之總體藝術風格相統一的同時,是把它們當作一件獨立的藝術品來創作的。因而這些作品往往體現出戰國楚人對雕塑這一藝術樣式的濃烈興味。

概略言之,楚國造型藝術有以下一些特色:

人神交融的浪漫意境。楚人相信,靈魂是永生的,死只是靈魂脫離了軀殼,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山川、草木、鳥獸等等亦皆有靈。

楚藝術形象中的動物、植物以及自然現象大都是變態的、抽象的,這均與神話有聯系。例如風是楚藝術品囤材中較多的形象,它是鳥類,但不是現實中咱、鳥,而是神話中的鳥。1949年湖南長沙楚墓出士的《人物龍鳳帛畫》中的龍、風就是導引靈魂升天的動物。木雕鎮墓獸為楚墓常見的出土物,這種藝術品形狀怪異,頭插鹿角,口吐長舌,似龍非龍,似虎非虎,莫可名之。

飄逸、流暢的動態美感。楚藝術十分強調曲線、弧線,具有一種運動的態勢,例如青銅器中的升鼎,楚人按照自己的審美觀將中原的鼎加以改創,把直耳改為撇耳,器腹加以束腰,蹄足增添了獸面紋,鼎周並附上數只爬獸。化靜為動,化嚴肅為輕盈,以柔美的線條,改變了原來給人以壓抑之感的禮器氛圍。動態美在漆畫、刺綉藝術上表現得更為灑脫。那些雲紋、氣象紋和動物造型,既奔放又多樣。如漆畫常見的雲紋就有十幾種形態,有的如雲海滾滾,有的像秋天的流雲、陣雲,有的像朵朵的飄雲。這些迴旋捲曲的紋飾,難以捉摸,給人一種飄逸之感。

楚地出士漆器最多。楚人所以喜愛漆器,主要是漆器適宜於表現豐富而絢麗的色彩,並且經久不變。這是當時其他質地的器物難以比擬的。據統計,已出士的先秦漆器有紅、黑、黃、白、綠、藍、紫、褐、金、銀、桔紅、海藍、暗紅等色。如透雕座屏彩繪,就運用了紅、綠、黑、金、銀等數種漆色。在楚漆器中,運用最多的是黑、紅兩色,常以這兩種顏色為基調。因為黑、紅兩色對比鮮明、強烈,典雅不俗,如果再加上描金,就更顯得華貴富麗了。

絲織物和刺綉也適宜於表現艷麗的色彩。楚墓出土的絲織品顏色有紅、黃、綠、藍、紫、棕、褐、黑及藕色等。可見,楚人對色彩強烈的愛好,也推動了古代染色工藝的發展。絲綢是服飾的材料,而服飾最能體現人的愛美心理,五顏六色的絲織品,更能滿足楚人對色彩的欲求。刺綉的色彩更復雜,有紅、綠、藍、棕、黃、褐、黃、金黃、深紅、朱紅、桔紅、草綠等等。

6. 著名歷史人物圖片

中國真正的歷史偉人!周恩來總理

7.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圖片,寓言圖片等

孟母三遷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3%CF%C4%B8%C8%FD%C7%A8&in=22795&cl=2&cm=1&sc=0&lm=-1&pn=10&rn=1&di=847775412&ln=326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3%CF%C4%B8%C8%FD%C7%A8&in=32515&cl=2&cm=1&sc=0&lm=-1&pn=13&rn=1&di=881030561&ln=326

岳母刺字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4%C0%C4%B8%B4%CC%D7%D6&in=18042&cl=2&cm=1&sc=0&lm=-1&pn=6&rn=1&di=511703960&ln=508

我就是舉個例子,想找的話就元好去網路圖片中搜成語吧

8. 十位中國歷史名人資料要有文字介紹要有人物圖片

第十名:孫武。孫武(約公元前535-?),字長卿,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人,是吳國將領。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提起《孫子兵法》,相信大多數人都不陌生,甚至有人還可以背誦其中的名言警句。這部中國古代兵學名著雖然僅有5000餘字,卻以其博大精深的戰爭哲理、啟迪心靈的斗爭智慧在中外軍事思想史上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堪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
第九名:蔡倫。蔡倫(61~121)字敬仲,漢族,東漢桂陽郡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改造者(非發明者)。作為一名古代宦官,他曾在昂貴的絲綢和竹板上書寫過,但是,他改造了造紙術,用樹皮、魚網和竹子壓製成紙。造紙術的發明徹底改寫了後世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也使蔡倫屹立於古今中外的傑出人物之列。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第八名: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他8周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在位期間將皇權政治推向頂峰,同時也是中國衰落的起點。主要奠定了中國的大致版圖。
第七名:楊堅。楊堅(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他在位期間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文帝在位期間,隋朝開皇年間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巔峰時期。三省六部的設置成為後代封建國家中央政權的固定製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加強中央集權。對唐及以後歷代王朝影響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這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表明封建制度已發展到成熟階段。自隋定製,一直沿襲到清朝。
楊堅最大的貢獻是科舉制度的創立。科舉制度在中國實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對中國以至東亞、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隋唐以後中國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舉的影響。時至今日科舉的一些習慣仍然可以在中國大陸的高考中看見。例如分省取錄、將考卷寫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頭裝訂起來,從而杜絕判卷人員和考生串通作弊、稱高考最高分者為狀元等等,俱是科舉殘留的遺跡。
第六名:老子。老子即李耳,字聃,楚國苦縣歷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除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老子》一書中還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此外,書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第五名:李白,杜甫。李白和杜甫是我國古代最為著名的、影響最為深遠的詩人。李白和杜甫是中國唐代詩歌的乃至中國古代文學的兩座高峰,我們分別稱他們為「詩仙」「詩聖」。他們共同經歷了唐王朝由極盛到動亂的歷史。面對這個亂世,他們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詩歌藝術風格和個人性格。李白和杜甫,是照耀著唐代乃至整個古典詩壇的兩面萬古常新的旗幟。他們二人的作品無疑"同樣都具有高度的現實性和人民性","李白和杜甫,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來說,都是繼往開來、沾溉百世的人物"。
第四名:司馬遷。司馬遷(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被後人尊為「史聖」。他最大的貢獻是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的史學巨著《史記》,是「二十五史」之首。同時造就了西方無法比擬的歷史傳承記載。
第三名:毛澤東。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從1949年到1976年,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
其主要貢獻:
一、毛澤東引導中國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二、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開始了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紀元。
三、開創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開始了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艱辛而曲折的探索。
四、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對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執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
五、奠定了新中國在國際上的大國地位,為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第二名:秦始皇。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趙氏,故又稱趙政,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第一位皇帝,秦莊襄王之子,十三歲即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地方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以後歷代有為皇帝無不以大一統為目標。
第一名: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農歷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孔子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孔子為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自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學一直被歷代統治者視作正統學科,以至作為任賢用能的標准,影響延綿數千年至今。

9. 中國古代女人圖片

先說明一下……真實的古代人的問題……仕女畫一般來講不是真實的古代女子形內象……是屬於古人們對容女子美好的想像……尤其是明代的……仕女畫與容像畫等寫實畫出入很大……

我經常去大明衣冠論壇……很學術……
發的都是古畫且以人物畫居多……
http://www.ming-yiguan.com/forumdisplay.php?fid=17

10. 中國古代的歷史人物畫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
唐代韓滉的《文苑圖》
閻立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專》
唐吳道子《孔子行屬教像》》、《天王送子圖》、《十指鍾馗圖》
五代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
北宋李公麟的《維摩詰像》
南宋李唐的《採薇圖》
梁楷的《李白行吟圖》
元代王繹的《楊竹西小像》
明代仇英的《列女圖》卷
曾鯨的《侯峒嶒像》
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人物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