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的山西名人
1、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回名將,早期答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2、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3、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
4、溫庭筠(約812年—約866年),本名岐,字飛卿,唐代詩人、詞人。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
溫庭筠是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有「溫八叉」之稱。
5、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又名元宏。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生母李夫人。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即位時僅5歲,改年號為延興。
2. 臨汾有那些名人
堯王,霍州漢武帝復時的大制將軍衛青(河西有衛青故里),還有他姐姐衛子夫,霍去病. 法顯(334年——420年),東晉司州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臨汾地區)人,一說是並州上黨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傑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
曇鸞
生於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 476年)。雁門(今山西省代縣)人。圓寂於東魏孝靜帝興和四年( 542年)。還有一說圓寂於北齊天保五年( 554年)以後。 曇鸞 自號有魏玄簡大主,受到南北朝帝王和朝野僧俗的尊崇。魏孝靜帝稱他「神鸞」;梁武帝稱他「肉身菩薩」。他一生弘揚凈土思想,奠定了凈土宗立宗的理論基礎,是一位傑出的凈土宗大師。 臨汾荀況,王勃 ,王通 ,薛道衡
3. 山西的歷史名人及貢獻
堯:堯中國古代人民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好國君。臨汾堯都區有始建於晉代的堯廟和唐代修建的堯陵。
重耳:春秋時晉國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中原霸業。
藺相如:今臨汾古縣藺相如人。戰國時趙國上卿,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董狐:春秋時晉國史官,一稱史狐。今翼城縣東50里的良狐村人。,開創我國史學直筆傳統的先河。
紀信:趙城(今洪洞縣)人,秦末劉邦起義軍的將領。代劉邦捨身赴難,轉敗為勝。
衛子夫:河東平陽人(今山西臨汾)人。大司馬大將軍衛青是她的弟弟,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是她的外甥。
衛青:西漢名將。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衛皇後之弟。衛青是抗擊匈奴的名將。
霍去病:,西漢名將。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衛青外甥,官至驃騎大將軍、封冠軍候,後任大司馬.
霍光:西漢政治家。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武帝的重要謀臣,任奉車都尉。
徐晃:平陽郡楊縣(今洪洞縣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
賈逵:河東襄陵(今襄汾縣)人,東漢、三國之際政治家、軍事家,一生忠於曹魏。沒有他就沒有曹魏。
賈充:西晉大臣,平陽襄陵(今襄汾)人。曹魏後期,任司馬氏屬下右長史,指使成濟殺魏帝曹髦,參與軍國機密。晉初歷任司空、侍中、尚書令、太尉等職。
賈南鳳:西晉惠帝皇後。平陽襄陵(今襄汾)人,賈充之女,性妒悍而多權詐。
法顯:平陽郡(今臨汾)人。原姓龔,是我國著名的旅行家、翻譯家,是第一位留學天竺的中國僧人。
柴紹:唐初將軍。臨汾人。李淵女平陽公主之夫。
朱好古:元代禽昌(今襄汾)人。為元代山西民間畫工領袖。
鄭光祖:元後期劇作家。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人。
4. 臨汾家鄉的名人都有誰至少寫出5f個
臨汾歷史上的名人—— 皋陶,又名咎繇(jiùyáo),是古代東夷部落少昊(shàohào)氏的首領。生於堯帝之時,卒於夏禹之前,活到一0陸歲。皋陶歷經堯舜禹三世,嘔心瀝血輔佐堯舜禹,功高德厚。 皋陶生於洪洞縣甘亭鎮士師村(現名皋陶村),至今村中祭祀皋陶的香火仍縷縷。 皋陶是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聖」之一,史學界公認的「司法鼻祖」。皋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留給後人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皋陶思想是儒家學術思想的重要源頭之一,其主體「法治」和「德治」與今天的「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著歷史淵源關系。 荀況,即荀子,號卿。約生於公元前三一三年,死於公元前二三吧年。戰國時趙國(在今安澤一帶)人。他是戰國末期儒家學派中的大師,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像、教育家。李斯、韓非都是他的學生。荀況一生到過很多地方。曾在齊國游學,在稷下(今山東臨淄北)學宮同各個學派的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和討論,並二次擔任學宮祭酒(行禮時的首席)。後來又到過秦國、趙國。晚年在楚國任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蘭陵鎮)令,著書立說,直到逝世。 晉文公,生於公元前陸9漆,卒於公元前陸二吧年,名重耳,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與齊桓公齊名,為春秋五霸之一 霍光,字子孟,約生於漢武帝元光年間,卒於漢宣帝地節二年(前陸吧年)。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他跟隨漢武帝近三0年,是武帝時期的重要謀臣。漢武帝死後,他受命為漢昭帝的輔政大臣,執掌漢室最高權力近二0年,為漢室的安定和中興建立了功勛,成為西漢歷史發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人(在今安澤一帶)。他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一段是在朝中參與政治軍事活動。終其一生,主要是做為武將活躍於歷史舞台的。 衛青,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西南)人。他的母親在平陽公主家做女僕,因丈夫姓衛,她就被稱為衛媼。平陽公主原號陽信長公主,是漢武帝的姐姐,因嫁與平陽侯曹壽(漢初名臣曹參之曾孫)為妻,所以也稱平陽公主。 霍去病(公元前 一四0——前 一一漆年),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人,是大將軍衛青的外甥。他的母親衛少兒是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家裡的奴婢,在與平陽縣衙役霍仲孺私通後,生下了霍去病。 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縣)人,生卒年不詳。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齊名,號稱元代四大雜劇家之一。 法顯(三三四年——四二0年),東晉司州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臨汾地區)人,一說是並州上黨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傑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 柴紹(?—陸三吧年),字嗣昌,晉州臨汾(今山西臨汾)人,唐朝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柴紹的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驃騎大將軍,歷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軍縣公;父親柴慎,為隋太子右內率,封鉅鹿郡公。柴紹出身於將門,自幼便「趫捷有勇力」(《舊唐書·柴紹列傳》),以以抑強扶弱而聞名於關中。少年時便當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煬帝長子)的千牛備身(陪伴)。唐國公李淵也將三女兒(即後來的平陽公主)嫁給了柴紹
5. 山西有哪些名人
山西有武則天、衛青、霍去病、王昌齡 、王維。
1、武則天
武則天,名武曌,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十四歲入宮後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後,尊號為天後。
67歲時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
4、王昌齡
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他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三十歲左右進士及第。最初擔任秘書省校書郎,後來被貶到嶺南。
5、王維
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出身河東王氏,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山西是一個歷史名人輩出的地方。悠久輝煌的歷史,美麗富饒的山河,為山西造就了眾多的優秀人才,在山西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特殊的人才,同時又影響著山西乃至全國的命運。在中國歷史上,山西大地上涌現的各種優秀人物,群星璀璨。
6. 山西臨汾都有哪些名人
孟偉哉, 董壽平來 , 任建新 ,樊習一自 ,李傑生 ,衛子夫 ,柴紹,李鴻海 ,帝堯 , 皋陶 , 晉文公 ,賈南風 , 趙毋恤 , 趙鞅 ,趙盾 ,霍光 , 彭真 ,郅都 , 李牧 ,衛青 ,霍去病 , 鄭光祖 , 荀子 ,法顯 ,李明性 , 董狐
7. 臨汾有哪些歷史人物
衛子夫,西漢武帝之後。生年不詳,卒於漢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平陽(今山西臨汾)人。子夫本是襲封平陽侯曹時府中的歌妓,服侍曹時的夫人平陽公主。漢武帝即位後,他的第一位皇後也就是武帝幼年時戲言要藏於金屋的阿嬌無子,所以平陽公車就把鄰近大戶女子收買來,養在家中,准備讓漢武帝選取為妃。適逢漢武帝在霸上祭掃後來到平陽侯家中,平陽公主就將這些美女裝飾打扮起來,供漢武帝選擇。但漢武帝看後,覺得都不滿意。在武帝與平陽公主一起飲酒的時候,又讓歌女起舞助興,漢武帝便看中了子夫。隨後,漢武帝起坐更衣,子夫便來服侍,一見傾心。這樣,平陽公主送子夫入了宮。入宮一年多來,子夫卻不能得到漢武帝的寵幸,正好漢武帝釋放一批宮女,子夫才又見到他,並哭泣著請求放她出宮。漢武帝憐惜她,便把她留下來,同時,又把她的兄長衛長君、弟弟衛青召入宮中為侍中。到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子夫生了一男,遂被立為皇後。 柴紹(?—638年),字嗣昌,晉州臨汾(今山西臨汾)人,唐朝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柴紹的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驃騎大將軍,歷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軍縣公;父親柴慎,為隋太子右內率,封鉅鹿郡公。柴紹出身於將門,自幼便「趫捷有勇力」(《舊唐書·柴紹列傳》),以以抑強扶弱而聞名於關中。少年時便當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煬帝長子)的千牛備身(陪伴)。唐國公李淵也將三女兒(即後來的平陽公主)嫁給了柴紹。 皋陶,又名咎繇(jiùyáo),是古代東夷部落少昊(shàohào)氏的首領。生於堯帝之時,卒於夏禹之前,活到106歲。皋陶歷經堯舜禹三世,嘔心瀝血輔佐堯舜禹,功高德厚。皋陶生於洪洞縣甘亭鎮士師村(現名皋陶村),至今村中祭祀皋陶的香火仍縷縷裊裊。皋陶是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聖」之一,史學界公認的「司法鼻祖」。皋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留給後人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皋陶思想是儒家學術思想的重要源頭之一,其主體「法治」和「德治」與今天的「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著歷史淵源關系。 晉文公,生於公元前697,卒於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與齊桓公齊名,為春秋五霸之一。 霍光,字子孟,約生於漢武帝元光年間,卒於漢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他跟隨漢武帝近30年,是武帝時期的重要謀臣。漢武帝死後,他受命為漢昭帝的輔政大臣,執掌漢室最高權力近20年,為漢室的安定和中興建立了功勛,成為西漢歷史發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人(在今安澤一帶)。他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一段是在朝中參與政治軍事活動。終其一生,主要是做為武將活躍於歷史舞台的。 衛青,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西南)人。他的母親在平陽公主家做女僕,因丈夫姓衛,她就被稱為衛媼。平陽公主原號陽信長公主,是漢武帝的姐姐,因嫁與平陽侯曹壽(漢初名臣曹參之曾孫)為妻,所以也稱平陽公主。 霍去病(公元前 140——前 117年),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人,是大將軍衛青的外甥。他的母親衛少兒是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家裡的奴婢,在與平陽縣衙役霍仲孺私通後,生下了霍去病。 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縣)人,生卒年不詳。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齊名,號稱元代四大雜劇家之一。 荀況,即荀子,號卿。約生於公元前313年,死於公元前238年。戰國時趙國(在今安澤一帶)人。他是戰國末期儒家學派中的大師,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像、教育家。李斯、韓非都是他的學生。荀況一生到過很多地方。曾在齊國游學,在稷下(今山東臨淄北)學宮同各個學派的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和討論,並二次擔任學宮祭酒(行禮時的首席)。後來又到過秦國、趙國。晚年在楚國任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蘭陵鎮)令,著書立說,直到逝世。 法顯(334年——420年),東晉司州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臨汾地區)人,一說是並州上黨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傑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
8. 歷史上山西的大名人有哪些
三晉帝王:
春秋霸主 晉文公、胡服騎射 武靈王
簡襄功烈 趙簡子、簡襄功烈 趙襄子
鮮卑驕子 拓跋宏、漢國皇帝 劉 淵
漢國皇帝 劉 聰、前趙皇帝 劉 曜
後趙皇帝 石 勒、後趙皇帝 石 虎
後唐太祖 李克用、後唐庄宗 李存勖
後唐明宗 李嗣源、後晉高祖 石敬瑭
後晉出帝 石重貴、後漢高祖 劉知遠
北漢皇帝 劉 崇、北漢末帝 劉繼元
政治強人
前 秦:趙 衰、趙 盾、祁 奚
漢 代:郅 都、霍 光、王 允
常 惠、爾朱榮
唐 代:溫彥博、溫大雅、裴 炎
楊國忠、狄仁傑、裴 度
宋 代:畢士安、文彥博、司馬光
明 清:王 瓊、王家屏、栗毓美
陳廷敬、徐繼畲、孫嘉淦、於成龍
近 代:高君宇、閻錫山
文化名人
荀 子、董 狐
法 顯、慧 遠、曇 鸞
王 通、薛道衡、司空圖
王 勃、王 維、王之渙、王昌齡
王 翰、盧 綸、宋之問、溫庭筠
柳宗元、白居易、元好問
白 朴、鄭光祖、羅貫中
傅 山、閻若璩、李殿林、劉大鵬
趙樹理、太原畫家
三晉良將
前 秦:李 牧
漢 代:衛 青、霍去病、關 羽
北 朝:獨孤信、斛律光、劉武周
唐 代:尉遲恭、薛仁貴、張 巡
宋 代:李 筠、王全斌、折從阮
呼延贊、楊家將、狄 青
慕容延釗
清 代:任 舉、宋世傑
近 代:姚以價、張培梅、傅作義
趙國美人
漢 代:衛子夫、貂 嬋
兩 晉:賈南風、衛夫人、婁昭君
隋 唐:獨孤後、王皇後、武則天
楊玉環、虢國夫人
宋 代:李三娘、折太君
近 代:石評梅
晉商名流
大同薛氏三兄弟、喬家大院的主人
開明富商渠本翹、由商而官展玉泉
獨辟蹊徑范世逵、鹽商祭酒楊繼美
崇尚仁德李明性、遠見卓識李宏齡
票號始祖雷履泰、雄才大略王海峰
金融大亨賈繼英、豪門國戚孔祥熙
9. 臨汾現代名人有哪些
魏孝靜帝稱他「神鸞」,奠定了凈土宗立宗的理論基礎。還有一說圓寂於北專齊天保屬五年(
554年)以後。他一生弘揚凈土思想.
法顯(334年——420年),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一說是並州上黨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梁武帝稱他「肉身菩薩」,東晉司州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臨汾地區)人,霍去病。雁門(今山西省代縣)人。
臨汾荀況。圓寂於東魏孝靜帝興和四年(
542年)。
曇鸞
自號有魏玄簡大主。
曇鸞
生於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
476年),是一位傑出的凈土宗大師,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他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受到南北朝帝王和朝野僧俗的尊崇,霍州漢武帝時的大將軍衛青(河西有衛青故里),傑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王通
,還有他姐姐衛子夫,王勃
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