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沃歷史名人

沃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2-27 17:39:10

1. 找歷史名人

當然是魯迅了
七歲開始讀書,十二歲從壽鏡吾老先生就讀於三味書屋。十三歲那年家裡發生一場很大的變故,經濟狀況漸入困頓,接著父親一病不起,使他飽嘗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1898年離開故鄉考進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後又轉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路學堂。1902年初畢業後被選派赴日留學,先是學醫,後為改變國民精神,棄醫從文。1909年8月回國。

辛亥革命後應蔡元培之邀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供職,後又隨部遷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上發表新文學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正式開始了輝煌的創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繼出版短篇小說集《吶喊》和《彷徨》等。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使其思想產生了飛躍,由此進化論思想為主導,轉向以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論思想為主導。1930年3月「左聯」成立時,被推薦為常委,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左翼文化運動的主將。

後十年的雜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槍,充滿了唯物辨證的精神。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專集中。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

毛澤東認為:魯迅是「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 忠縣歷史名人

忠州,總是讓人魂牽夢繞,不管是古人,還是今人;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盡管它在當今時代只是一個縣,而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比起不少地級市區卻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人之豐」。有據為證—— 2006年,忠縣躋身66個「中國文化旅遊大縣」之列。只要知道全國有2000多個縣,就知道忠縣文化的分量了。

今天單說與忠州有關的人。說人就說名人。說漏的歡迎補正。

與忠州相關的名人最早的或許應該算治水的大禹了。東溪鎮一些歲數大的老年人說,很多年前,翠屏山有一座不大不小的禹廟,是當地人用來紀念在這里治水做過短暫停留的大禹的。禹時期是夏朝的開端,歷史上為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傳說是存在的,真假只有「鬼」知道。禹的出生地據說是在汶川,他一路順小江進大江治水並非不可能。至今鍾溪口有老者還記得一句諺語:「三月三,九月九,無事莫走鍾溪口。」說的是,淹沒前的中壩子附近行船很危險,每當三月三、九月九,這一帶就有大旋渦,吞沒行船。當然,禹時代的船相比現在來,肯定是不大的。但在他們那個時代,也不是小的。特別是群眾安全,責任如山。所以,大禹在忠縣治過水,我們相信比不相信有價值些。何況我們多少有些人證物證,比起有些旅遊地把說什麼也不像的山說成是猴山還是要「誠實」得多。

忠州名人之豐,在於名人史之不斷檔。

戰國時期,忠縣就出了赫赫有名的斷頭將軍——巴蔓子。那時巴國內亂,請楚國派兵幫助平息,並許諾楚國包括忠州在內的三座城池為酬。內亂平息,楚國派使臣索城。守土臨江城(今忠縣)的巴蔓子對楚國使臣說:「借楚之靈,克弭禍難,誠許楚王城,可將吾頭往謝,城不可得也!」言畢,刎頸自盡,滿座大驚。

使臣無奈,捧蔓子將軍頭顱歸。楚王唏噓:「吾得臣如巴蔓子,用城何為?」遂以上卿之禮葬其頭顱;巴國也以上卿之禮葬其身於今重慶市七星崗。

巴蔓子,是巴人精神的化身,為大義凜然、救國救民的楷模。可以說,巴蔓子是忠州人篤誠篤信的集中體現。而其之後的歷史長河中,「忠義」文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忠州人。

物轉星移,若干年以後,巴蔓子的精神感染了另一位忠州人——嚴顏。

東漢末年,嚴顏出生於巴郡臨江(今忠縣)。東漢建安16年(211)劉備取益州,派張飛攻打江州,嚴顏死守其土,張飛施計引嚴顏夜出襲營。城破被俘,他站立不跪。張飛喝問:「你為何不降?」嚴顏回答道:「是你們不守信義,侵奪我州。我州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張飛大怒,喝令將嚴顏斬首。嚴顏面不改色,說道:「砍頭就砍頭,還發什麼怒呢!」張飛被其無畏精神所動,便釋放了嚴顏,並將其引為賓客。東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劉璋兵敗失益州,嚴顏聞訊後自刎於守土。唐貞觀八年(634),朝廷謚嚴顏為「壯烈將軍」,並追封嚴顏為忠州刺史。後來,忠州人為了紀念他,將其出生地取名將軍溪,即現在的烏楊鎮將軍村。縣城有嚴顏路、嚴顏橋、嚴顏碑等。

三國時期,東吳出了一名大將——甘寧,就是而今東溪鎮甘家田人。據《三國志》記載:甘寧頗讀諸子,行俠仗義,20餘歲投奔劉表、黃祖,不見進用,於是投奔吳國,周瑜、呂蒙共同向孫權推薦他,頗受重用。屢立戰功,大敗黃祖,隨周瑜攻曹操於烏林,攻曹仁於南郡,升為西陵太守。207年升為折沖將軍。甘寧敬賢士、重信義、輕錢財,深得部下愛戴。215年,甘寧幫助孫權攻打合肥,大戰張遼,選100名精兵強將,夜晚突襲曹營,取回首級數十個,被譽為「江表虎臣」,深受孫權器重。如今想來,在那個混亂的時期,甘寧還真有點「良禽擇木而棲」的味道。

忠州之人傑,不僅有武將,同樣還有文官。

晉朝時期,東溪文家溪出了一名文人叫文立。文立蜀漢時游於太學,博覽群書,官至尚書。晉武帝泰始二年(266)拜濟陰太守,後來入朝中給太子當老師。上書請求晉武帝敘用諸葛亮、蔣琬、費禕等人的子孫,以慰藉巴蜀人之心,傾吳國人之望。泰始10年(274)轉任散騎常侍,在皇帝左右規勸過失,以備顧問。並擬典章奏詔,常參與機要。後升為衛尉,掌管宮門警衛。咸寧末年(279)病故,朝廷派人送柩回鄉厚葬。

唐代的忠州,被貶至此為官者眾多。名相劉晏,是中國歷史上「十大理財家」之一,曾主要負責國家的經濟工作。歷任京兆尹、戶部侍郎兼度支使、鑄錢使、轉運使、宰相等職。他體察民情,寬惠為政,平斂賑救,發展農業,改革漕運,整頓鹽務,實行常平倉制度以調劑糧食、平衡物價,注重商品經濟和養民,建立高效率的管理體系。後因奸臣楊炎陷害,780年正月被貶為忠州刺史,半年後,奸臣假傳聖旨賜死。抄家時,「僅書籍兩車,米麥數斗而已。」劉晏長期主持全國經濟,每年過手的錢物何止億萬?楊炎原以為通過抄家可以揭出劉晏腐敗的問題,沒想到反倒證明劉晏是個清官。劉晏屈死,全國震動。

出生於浙江嘉興的陸贄,也與忠州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生命中的最後10年就是在忠州度過的。陸贄18歲時就中了進士,20歲開始進入政治場,39歲開始擔任宰相輔佐帝王。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他一生憂國憂民,直言敢諫。不幸的是,後來由於奸臣裴延齡陷害,42歲時從宰相的高位一下貶為忠州別駕——一個比縣官還小的官職。

陸贄不因個人的沉淪而頹廢,他在翠屏山上鑿洞讀書,繼續研究學問,仁心自守,保持著自己的節操。時值忠州瘟疫流行,百姓呻吟,陸贄搜集醫方50卷以解民間疾苦。唐順宗即位後下詔召還陸贄,詔書未到陸贄已經病逝。唐順宗追賜陸贄謚號為「宣」,葬於忠州南岸翠屏山,現存有陸公墓。

陸贄的學識和品德風范,深受後人稱贊。他的道德文章不僅僅屬於中國,而且屬於整個東方。在日本,1000多年來,陸贄一直受到頂禮膜拜,歷代天皇都把陸贄的文章作為必讀的經典,把陸贄尊為「聖哲中的聖哲」。1997年8月15 日,日本東洋文化振興會會長鬼頭有一教授不遠萬里專程前來尋訪陸贄的遺蹤,當他在烈日下找到了殘缺的陸贄墓碑後,激動得一頭跪了下去。第二年春天,鬼頭有一教授率領一個由33位日本學者組成的訪華團,冒著瀟瀟春雨再次來到翠屏山,在新落成的陸贄墓前舉行了隆重的祭奠儀式。他們在墓前擺上特地從日本帶來的供品,全體肅立,由鬼頭有一教授朗聲誦讀《祭陸宣公文》,然後列隊依次到墓前跪拜敬酒,一杯又一杯的酒澆濕了墓前的石壩。

然而「金無赤足,人無完人。」陸贄在位時,也曾偏聽偏信,認為太常博士李吉甫結伙營私,便把他貶到明州(浙江寧波)做員外長史。不久,陸贄卻被奸臣所害罷相,被貶到了忠州當別駕。後任的宰相明知李、陸有如此私怨,便玩弄權術,特意提拔李吉甫為忠州刺史,讓他去當陸贄的頂頭上司,意在借刀殺人,通過李吉甫之手除掉陸贄。不想李吉甫不記舊怨,反而禮待陸贄,因此六年不徙官。而今忠州大多市民不曾想到,被傳為千古佳話「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典故,原來出自忠州官員。

忠縣人文歷史不但有以保家衛國的英雄而傳世,而且還有一些光耀史冊的大詩人於此助輝。位於忠州鎮城西的白公祠,就是為紀念唐代大詩人、忠州刺史白居易而建的祠堂。白居易,官至翰林學士,太子左贊善大夫,他有開明的政治態度,在他的詩文中尖銳地揭露和抨擊官僚的荒淫、腐敗,因而遭到打擊和排斥,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被貶任忠州刺史。

在忠州任職兩年期間,白居易簡政安民,植樹修路。他在城郊東坡土質肥沃之地,遍植花樹,在城東嚴顏橋河邊遍種柳樹,在城西鳴玉溪畔植木蓮樹,在城西南種荔枝。(有傳北宋大詞人蘇軾後來到忠州,專程參觀了東坡花樹林,出於對白居易的崇拜,便改號為「東坡居士」。)白居易為忠州百姓辦了許多好事、實事,他寬刊均稅,鼓勵農桑,身先躬行、與民同苦樂,他創制的「香山蜜餅」成為忠州傳統名點。在忠州任職期間,寫下了百多首詩、詞,其中《荔枝圖序》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唯一描寫荔枝的專文。忠州人民崇敬他,把他同劉晏、陸贄、李吉甫並稱為「四賢」,在宋代修建了「四賢閣」以紀念。

除白居易外,唐代大詩人杜甫、元稹也於此駐足留詩,宋代大詩人陸游、蘇軾、蘇轍都有詩跡傳承下來,當然文人墨客以及官員在途旅長江中,大多數會來忠州懷古,以憑吊忠縣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他們登巴子台,觀嚴顏碑,贍仰白公詞,觀東坡花樹林。明人姚夔有詩曰:「人生一死終難免,落得忠州骨也香」,由此可見歷史上的許多過客們都十分看重忠州這塊神奇的土地。

忠州自古忠臣良將輩出。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忠州人高倬中進士。任浙江德清知縣。崇禎4年(1631)征授御史。大理右寺副,南京太僕卿,1644年提升右僉都御史。同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自殺,福王在南京稱帝,拜高倬為工部右侍郎。1645年任刑部尚書,5月清兵攻破南京,高倬痛罵福王昏聵、群臣腐敗造成亡國之災,仰天捶胸,自縊殉國。

出生於忠州的俠女秦良玉,是中國古代史上唯一列傳的女將軍。明神宗萬曆元年,秦良玉出生在忠州城西秦家壩,這里山環水繞,地勢雄奇,風光峻秀,是秦家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父親秦葵飽讀詩書,見多識廣,算得上是一方名士,育有三男一女,良玉居於第三,上有哥哥秦邦屏,秦邦翰,下有弟弟秦民屏。

秦良玉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從小生得如花似玉,聰慧伶俐,深受父母寵愛。父親不僅教良玉詩書字畫,還從小訓練她舞槍弄棒、騎馬射箭。良玉與兄弟們一起長大,不但詩書造詣上倍出於兄弟,就是論起武功,也決不會輸給他們,父親常誇她是一個奇女子。

秦良玉24歲時,嫁給了石柱宣撫使馬千乘為妻,訓練出一支能征善戰的「白桿兵」。1599年,秦良玉與丈夫一起率兵平亂,丈夫戰死,秦良玉代領其職。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陽抗擊後金,被明熹宗封為二品夫人、充總兵官。更曾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受到崇禎帝優詔褒美並封為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掛鎮東將軍印。清軍入關南下,她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晉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州侯。去世後謚號「忠貞」。其兄秦邦屏、邦翰,弟民屏,侄翼明、拱明、祚明、佐明分別做官至總兵、副總兵,其中五人為國捐軀,其子馬祥麟和兒媳張鳳儀也戰死沙場。真可謂「秦氏八將,滿門忠烈」。

忠州歷史上,不乏文人騷客,清代詩人李士棻,曾經名震海內外。少年李士棻家住忠州鎮鳴玉溪,13歲能作詩,1850年赴京會考以第一名及第,受到曾國藩的獎賞,贈詩贊他「太白醉魂今尚存」、「時吟大句動乾坤」,一時名震京師,曾國藩納其為幕僚,並親自書寫兩副巨作贈與李士棻。李士棻後來出任彭澤、臨川等四縣知縣,棄官後寓居上海、南昌。著有《天瘦閣詩半》6卷收詩1066首。

在近現代,中國積弱日甚,外侮內患,民不聊生。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刻,也造就了不少志士仁人。現拔山鎮金家河爾塬金家大院人金少穆,青年時留學日本,與孫中山同學。兩人關系密切,十分友好。後孫中山組織同盟會,金少穆大力支持並加入同盟會,全身心投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是辛亥革命發起領導人之一。

民國三年(1914年)孫中山致電金少穆,請他再赴日本一起討論救國救民大事。金少穆約好同在日本留學回國探親的馬仁庵一起赴日,並帶了不少現洋以供革命活動之需。不想船至奉節,金少穆突患急症,經醫治無效,不幸逝世。孫中山得知這一噩耗,十分悲痛,題寫輓聯一副:「天不許再到東京生還忠郡,君豈忍遠離西蜀死在夔門。」金少穆英年早逝,尚未婚配無子息。但他的民主主義思想和追求光明,獻身革命的精神影響全家子侄多人。十幾個侄兒都相繼走上革命道路。其中最有名的是金泣儒、金繼堯、金煥若,他們都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共黨員。

忠州鎮人吳恩洪,清光緒四年(1878)生於忠州名門望族。二十世紀初,不少有志之士相繼出國尋求救國之道,吳恩洪也東渡日本,就讀於東京法政大學。1905年,孫中山先生在日本東京將興中會、日知會、光復會等革命組織改組為中國同盟會。胸懷救國之志的吳恩洪成為最早的同盟會員之一。

1910年,吳恩洪回到忠州,組織同盟會員於宣統三年十月五日起義,被推舉為忠縣臨時軍政府總理,後就任辛亥革命後萬縣第一任知縣、重慶府知府、巴縣首任縣知事。曾參加護國討袁,1920年9月18日,暴卒於萬赴渝的外輪中。

花橋鎮人沈芷人,1918年9月與鄧小平同船赴法國留學,並與鄧小平、李富春、聶榮臻等人同窗,獲機械學博士和化工碩士、比利時電機碩士等學位,通曉英、法、德、拉丁等4種語言。回國後創辦重慶第一個無線電台,任劉湘兵工廠總工程師,為抗戰作出了重大貢獻。1941年創辦忠州大道中學(拔山中學)。1948年僑居馬來西亞沙巴州,大辦實業,被譽為「開發沙巴州的巨人」。

後來,沈芷人之子沈聯濤,遺傳其父聰慧的秉性,成為香港證監會主席、著名經濟學家、國際資本市場知名專家。

同是花橋鎮的余永藻,1921年考入北京中國大學,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大學黨支書、北京九區區委委員、共青團北京市委負責人。1927年,他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方局書記王荷波等從武漢返京,貫徹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准備武裝暴動。10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忠貞不屈,說:「要殺就殺,怕死不是共產黨員。」11月11日,余永藻與王荷波、吳可等18位北京市黨團組織重要負責人集體殉難。1949年12月,周恩來總理親臨主祭,將十八烈士忠骨移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三匯鎮泰來人羅廣文,1925年東渡日本,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29年回國。歷任黃埔軍校教官,98師少將師長、18軍軍長。抗戰時期參加淞滬抗戰、武漢會戰、宜昌保衛戰、鄂西大戰、常德會戰,多次負傷。1947年任國民黨4兵團中將司令,108軍中將軍長,1949年兼任川鄂綏靖公署副主任,15兵團司令。同年12月率部在成都郫縣起義,促進川康和平解放,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1954年12月當選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3月任山東省林業廳廳長。

羅廣文同父異母的弟弟羅廣斌,1948年經江竹筠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被組織派往成都對其兄長羅廣文做統戰工作,8月因叛徒出賣被捕,關入白公館,1949年「11·27」大屠殺中突圍脫險。建國後歷任共青團重慶市委統戰部長,市青聯副主席。1961年與楊益言合著長篇小說《紅岩》。已63次印刷達360萬冊,成為教育中國一代人的紅色經典。

石寶鎮人吳毅,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兩廣區委書記陳延年的秘書,1927年4月任廣州市委第一書記,11月任廣州起義總指揮部秘書,協助張太雷、周文雍,參與領導廣州起義。1928年4月任廣東省委常委兼廣州市委書記,8月不幸被捕犧牲,終年21歲。老一輩革命家陸定一在《紀念吳毅同志》中稱贊「他是個忠誠而極有才能的黨的幹部」、「是忠縣人民的光榮。」

在忠縣眾多革命人士中,還出了一名女革命家秦德君。她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馮玉祥尊稱她為「秦良玉第二」。1919年,秦德君到成都求學,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在吳玉章、李大釗領導下創辦上海平民女校,1923年經鄧中夏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時期與鄧小平等在馮玉祥部工作。大革命失敗後,與茅盾同船東渡日本,成為茅盾的紅顏知己,被茅盾稱為「北歐命運女神」。1930年回國任劉湘司令部參議官,抗戰後任民盟中央常委。建國後任2—7屆全國政協委員,文革中受江青迫害關進北京秦城監獄8年,平反後撰寫出版回憶錄《火鳳凰》,為海內外珍藏。

新中國成立後,忠縣涌現了不少科學家和文學藝術家。新立鎮人黃萬波,就是一名古人類學家,「巫山人」的發現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巫山龍骨坡古人類研究所所長。1950年由現在的拔山中學考入長春地質學院,1954年畢業後,一直在中國科學院從事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參與或主持全國多處古遺址發掘,科研成果累累,其中「巫山人」的發現是中國和整個世界人類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不僅填補了我國200萬年前人類演化的空白,而且為研究整個亞洲人類的起源與演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提出「長江大三峽是人類演化的搖籃」這一全新課題。

官壩鎮人方文培,1921年考入南京東南大學生物系,結業後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工作。1934年考入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所深造,1937年獲博士學位。同年歸國任四川大學生物系教授,直至去世。曾任中國植物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網路全書編輯委員、四川省政協委員等職。還是荷蘭皇家學會會員、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32年以來,發表植物學專著8部、論文50多篇,發現植物新種100餘種,其中由他命名的有40多種,是世界上公認的槭樹科、杜鵑花科專家。

現已90高齡的文學家馬識途,1915年1月出生於今塗井鄉一書香門弟。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大中文系。馬識途現任中國作家協會顧問,四川省「作協」主席職務,享受省長級待遇。作為革命家與文學家雙重身份的馬識途,16歲便負笈出峽尋求救國之道,游學於京滬寧,投身於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冒著生命危險在「國統區」從事地下工作。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和抗日戰爭,領導了昆明「一二·一」運動,與胡繩同志一起創辦了《大眾報》。

馬識途又是一位傑出的作家。自1935年起至今,馬識途已在全國報刊雜志共發表長短篇小說等文學作品19部。他少年時代曾聆聽過魯迅先生的講演,20歲時在上海參加了葉聖陶主持的徵文比賽並獲獎。從1959年起,馬老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創作發表了短篇小說《老三姐》、《找紅軍》等作品。1961年,長篇小說《清江壯歌》出版發行,震動全國,從而奠定了他在忠縣人物中國文壇的地位。70歲後,馬識途以驚人的毅力和意志開始學習電腦,並很快熟練掌握,成為中國作家中年齡最長的換筆人。 87歲以後,30萬字的電視劇本《沒有硝煙的戰線》就是他以電腦打字完成的。由於他對於文學的傑出貢獻,四川省已決定編輯出版20卷本《馬識途文集》,並組織專人完成研究專著《馬識途生平與創作》,該書稱:「馬識途在巴蜀現當代文學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和作用,他是繼郭沫若、巴金、何其芳之後最具影響的作家。」

上世紀八十年代,電影《湘西剿匪記》、《模範丈夫》熱了一代人,可少有人知道,這些電影的編導就是出生於原甘井鎮的周康渝。1957年,周康渝由忠縣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1961年畢業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作演員、副導演,與趙丹合演《青山戀》等影片。1981年調任瀟湘電影製片廠副廠長、湖南省電影協會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編導《天國恩仇》、《雍正皇帝》、《秋收起義》等30餘部影視劇。2001年11月21日在青島拍攝電視連續劇《執行局長》時,不幸因車禍而殉職。

在科學家和文學藝術家不斷涌現的時期,忠縣相繼出了白石鎮兩河的陳正富、三匯鎮人李啟科、汝溪鎮人蔣崇安、黃金鎮人吳玉金等四名少將,成為忠縣人的驕傲。

一部《飢餓的女兒》被譯為25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出版暢銷,在當代文學史上,不得不稱為奇跡,其作者虹影出生在忠縣。如今,虹影是享譽世界文壇的著名作家、詩人,中國新女性文學代表之一。出版40餘部小說、詩集、散文集。作品在大陸、台灣及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地數十次獲獎,2000年被評為中國十大人氣作家之一,2001年被中國圖書商報評為十大女作家之首。

在今年的奧運會上,不少忠縣人每遇中國男排的賽事必看,只因為國家男排主教練周建安是忠縣人。周建安自小在忠州二小讀書時,就參加了縣少年體校排球隊,現任北京市長的郭金龍成了周建安的啟蒙教練。1987年,周建安進入中國男排,曾獲得1990年北京亞運會冠軍和1998年曼谷亞運會冠軍、1997年和1999年亞洲錦標賽冠軍,這四項冠軍是迄今為止中國男排在亞洲重要賽事上所獲得的所有冠軍。1998年,周建安出任四川男排主教練,2005年12月任中國男排主教練。

2002年,因主演電影《生活秀》,囊括金爵獎、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的最佳女主角陶紅是新立鎮人。他6歲隨母離忠到寧夏大學與當教授的父親團聚。1989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主演《女警官》等7部電影,《中英街》等20多部電視劇。

3. 歷史人物故事

你需要那位歷史人物的簡介

4. 世界歷史名人有哪些

拿破崙,海倫凱勒,阿育王,

5. 歷史人物

秦檜的故事

南宋高宗年間。有一天,皇後在後宮設宴,召集各位官太太和貴婦人參加。

席間,御廚端上來一道菜——淮青魚。這種魚因為產量稀少,因此相當名貴。皇後很得意地招呼大家享用,還特別問宰相秦檜的老婆王氏:「你吃過這種魚嗎?」

王氏不假思索,回答道:「經常吃,我們家比這大的淮青魚都有,娘娘您要想吃,我明天就給您進奉幾條。」

王氏以為找到了一個拍皇後馬屁的好機會,回到家裡就把這事對秦檜說了,沒想到秦檜聽後大驚失色,說:「你這個蠢女人,闖了大禍了知不知道?」

王氏生氣地說:「我是為你在宮內鋪路,你不領情還罷了,反過來還責罵我。」

「唉!」秦檜嘆了口氣,也不理王氏,在房裡皺著眉頭來回轉悠。忽然,他的眉頭一展,高聲對外面喊道:「來人啊!去,買幾條大草魚,明天讓夫人送去宮里。」

「什麼?你讓我送草魚?」王氏莫名其妙,「那值幾個錢!而且它雖然看起來像淮青魚,但皇後娘娘可是行家,一看就知道。你想魚目混珠,不要命了?」

「你送淮青魚才真的叫不要命了!聽我的,明天就送大草魚進宮。」秦檜冷冷地說道。

第二天,皇後看到王氏送來的草魚,大笑道:「我昨天還跟皇上說,淮青魚天下珍饈,不信秦愛卿家會比皇家還要多。原來是你給搞錯了,把這些普通的大草魚當成淮青魚了,哈哈哈……」

6. 世界歷史名人的名字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

家天下的開創者——夏啟

開創八百年天下的君王——周武王姬發

制禮作樂創典章的第一人——周公旦

道家鼻祖——老子

萬世師表千古聖人——孔子

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

功成身敗的改革家——商鞅

第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屈原

千古一帝——秦始皇贏政

人中豪傑西楚霸王——項羽

大漢王朝的開創者——高祖劉邦

雄才大略的盛世君主——漢武帝劉徹

絲綢之路的開創者——張騫

創「史家之絕唱」的一代大師——司馬遷

篡汗奪位復古改制的權臣——王莽

屈死獄中的一代史學大家——班固

精天文通地理擅文學的科學家——張衡

亂世梟雄治世能臣——曹操

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主——劉備

立國江南沃地的吳主——孫權

鞠躬盡瘁興蜀漢的一代名相——諸葛亮

蹤跡猶在真跡難尋——「書聖」王羲之

隋王朝的開創者——隋文帝楊堅

毀譽參半的一代暴君——隋煬帝楊廣

盛世明君——唐太宗李世民

敢於直言犯上的諫臣——魏徵

萬里取經弘揚佛法的一代聖僧——玄奘

中國歷史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英明與昏暗集於一身的 唐玄宗——李隆基

盛唐文化的代表——詩仙李白

中國詩聖——杜甫

風流皇帝詞壇巨璧——南唐後主李煜

一代政治文學家——王安石

史學大家——司馬光

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歐陽修

唐宋八大家蘇家占其三——三蘇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畢升

捨身成仁的一代忠臣——文天祥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戲劇大師元曲大家——關漢卿

元代傑出科學家——郭守敬

平民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政績卓越奠大業——明成祖朱棣

敢罵皇帝的清官——海瑞

抗倭名將——戚繼光

醫學集大成者——李時珍

十三副鎧甲創大業——清太祖努爾哈赤

奠定中國疆域的一代君主——康熙帝玄燁

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

勤於政務爭議頗多的皇帝——雍正

開創一代盛世的皇帝——乾隆弘力

凄風冷雨寫《紅樓夢》——曹雪芹

「難得糊塗」的怪人——鄭板橋

爭眼看世界的禁煙英雄——林則徐

求天公不拘一格將人才——龔自珍

掌握中國半個世紀大權的女人——慈禧

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

晚清重臣——李鴻章

封疆大使——左宗棠

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

7. 歷史名人的資料

在我的認識里,評價一個君主到底是暴君還是明君,要看他做的什麼事來判斷,亦或者是功大於過亦或者是過大於功來看待。

嬴政生活的年代是戰國的末期,當時戰國七雄之間彼此攻伐無度,最受苦的就是列國之中的百姓。周朝建立八百年的時間里,諸侯國之間頻繁的攻打,由起初的幾百個諸侯國,發展到最後變成七個諸侯國之間彼此攻打。

從這個層面上來看,秦始皇的功勞絕對大過他的過錯,在我看來,修皇陵確實奢侈了一些,但正因為如此,還給我們留下了足以震懾世人的秦兵馬俑。

總之我認為,秦始皇算是個明君。

8. 沃姓的歷史名人

沃頖:明代成化進士,定海人。以監察御史左遷內鄉知事。興利除弊,禁奸保良。公署學校都是他建的。積谷10萬石備賑。升荊州知府。
其他沃姓名人有漢隱士沃雋等。近當代沃姓名人有愛國民主人士沃祖全,光學專家沃新能,外交官沃瑞棣等。 (1937~),達斡爾族;黑龍江江縣人。著名材料研究專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江蘇省計劃經濟委員會信息化建設規劃專家組組長,江蘇省信息化領導小級辦公室專家組組長。
1959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隨後在哈爾濱建築大學、哈爾濱玻璃鋼研究所任工程師。
1964年主持完成東風號XX「玻璃鋼端頭」項目,獲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科委聯合頒發的工業新產品一等獎。同年主持研製固體炎箭發動機殼體,先後完成特種玻璃鋼殼體研製任務。該課題在國內率先開展纖維纏繞機、纏繞工藝、固化設備及固化工藝、開口補強及結構強度研究,研製成我國第一中大型機械式纖維纏繞機,並用於型號研製。為航天事業作出了貢獻。
1972~1974年主持並參加從德國引進的第一台WE-250大型數控纏繞機。該機技術先進、耐用、價格合理。完成了一系列國家重點軍工配套項目的研製,為縮短我國與先進國家的技術差距作出重要貢獻。
1978年主持與參加大型纏繞玻璃鋼罐的製造,獲得國家建材局「部級科研貢獻獎獎狀」。
1990年和1992年兩次獲得全國愛衛會頒發的「十佳衛生城市市長獎」。
1994~1996年擔任南京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管理委員會主任。
主持編寫的著作有《化工建材便覽》,《復合材料進展》,《高分子泡沫塑料》。 吳興郡:周朝始置縣,三國時期吳國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吳興),取吳國興盛之意,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東晉朝義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吳興(今浙江吳興),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市、湖州市、餘姚市、杭州市、德清縣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一帶縣地。隋朝仁壽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瀕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時期亦曾改湖州為吳興郡。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並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改為市,成為山西省會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勤政堂:明朝時,沃頖以監察御史左遷內鄉知事。興利除弊,禁奸保良。公署學校都是他建的。積谷10萬石備賑。升荊州知府。
太原堂:周代宋國是君微子啟之後,以地名為氏。據《姓氏考略》載,沃氏先祖以沃州(今地不詳)地名為姓。沃姓望族居今山西省太原市曲沃一帶。現華東太原堂多分布於安徽東部,江蘇宿遷市沭陽縣以及淮安北部,揚州,無錫也有零散。
其它堂號:郡望堂號:吳興。

9. 中國歷史上著名人物有哪些

1、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 ,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後,尊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2、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 ,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

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3、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顏部人。大蒙古國可汗,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生於漠北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後,成為蒙古乞顏部可汗,一步步統一蒙古諸部。

開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征服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寶慶三年(1227年),興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4、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

年號康熙。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

5、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10. 亳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1、莊子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莊子是我國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亳州蒙城縣)人,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

代表作為寓言《莊子》,被唐明皇封為《南華經》,他本人也被封為南華真人,並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2、曹操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魏武帝。曹操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擔任官職,封為費亭侯。

據說父親曹嵩出身不明,《三國志·武帝紀》中說他是「莫能審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國志》時間接引用三國吳人所著《曹瞞傳》中稱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說可信度很不高。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 曹操小名阿瞞、吉利,故而有曹阿瞞之說。

3、李敬玄

李敬玄(615年-682年),亳州譙縣(今安徽譙城)人,唐朝宰相。李敬玄早年曾為唐高宗的侍讀,歷任中書舍人、弘文館學士、尚書右丞、太子右庶子、中書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後進拜中書令,封趙國公。儀鳳三年(678年),李敬玄被任命為洮河道大總管,率軍征討吐蕃。

因不通兵事,大敗而回。後被貶為衡州刺史,又任揚州長史。永淳元年(682年),李敬玄病逝,追贈兗州都督,賜謚文憲。李敬玄年輕時博覽群書,精通禮制,後在馬周的推薦下,進入崇賢館,成為太子李治(即後來的唐高宗)的侍讀。

4、李紳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李紳六歲時喪父,隨母親遷居潤州無錫。二十七歲時中進士,補國子助教。後歷任中書侍郎、尚書右僕射、淮南節度使等職,會昌六年(846年)在揚州逝世,年七十四。

追贈太尉,謚號「文肅」。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著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代表作為《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5、馬玉昆

馬玉昆(?-1908年),字荊山,亦作景山,民間稱為馬三元,安徽亳州市蒙城馬集人。初以武童從毅軍宋慶參加對捻軍作戰,積功至都司,後擢總兵。1874年與左宗棠部共同抗擊阿古柏和沙俄侵略。1894年補授山西太原鎮總兵,協助宋慶防衛旅順口。7月朝鮮事急,奉令率軍至平壤。

在平壤保衛戰中,他指揮所部奮勇抗擊,重創日軍第九旅團。但因主帥葉志超貪生怕死,指揮失當,終於敗回國內。1895年在遼河下游與日軍作戰中,馬玉昆雖英勇善戰,但由於清軍各部不協,仍以清軍失敗而結束。1899年擢浙江提督,次年調還直隸提督。庚子之變時,馬玉昆率武衛左軍抵禦八國聯軍。

閱讀全文

與沃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