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述評歷史人物

述評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2-27 16:07:01

A. 歷史人物述評報告.

劉邦是沛縣人(江蘇沛縣),在秦朝時曾做過亭長(亭長是管十里以內的小官)。有一次,上司要劉邦押送一批民工到驪山去做苦工,他們天天趕路,每天總有人逃跑,管也管不住。劉邦想:照這樣下去,到了驪山也無法交差。乾脆決定把這些民工放了,讓他們自找活路去吧。民工們知道後激動得直哭。當時有十幾個民工情願跟著他一起找出路,劉邦就同十幾個民工逃到芒碭山躲了起來,過了幾天,聚集了一百多人。

陳涉起義以後,劉邦的朋友沛縣縣衙的文書蕭何等人殺了縣官,讓劉邦當了沛縣的首領,所以人們稱他「沛公」。後來劉邦又和張良(橋下拾鞋的張良)匯合,他們談得很投機,便一起投奔了當時聲勢最大的項梁。項梁立了楚懷王以後,劉邦就聽楚懷王的調遣了。

楚懷王派劉邦攻打咸陽(秦國都城),劉邦便調動人馬,一直攻到咸陽城外,迫使秦朝投降。劉邦進入咸陽,統治了十五年的秦朝滅亡了。

劉邦聽了張良的勸告,進了咸陽以後公布了約法三章,嚴明軍紀,受到百姓的歡迎,大夥爭先恐後地拿著酒肉去慰勞軍隊。劉邦的人馬在百姓中留下了好印象。

後來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劉邦很不服氣,但因當時自己的力量太弱,沒辦法和項羽爭高低,只好帶人馬到他的封地南郡(陝西省漢中東)去。

到了南郡,劉邦招兵買馬,發現和重用有才能的人,准備和項羽爭奪天下。

有一次,丞相蕭何一人親自連夜追回了一個逃兵,逃兵名叫韓信。

聽到這事以後,劉邦覺得很奇怪,生氣地問蕭何為什麼親自去追一個逃兵?蕭何說:「將軍有的是,像韓信這樣的人才,簡直是舉世無雙,大王要是不想打天下就別用韓信,要是准備爭天下,就非用他不可。您到底怎麼樣呢?」劉邦說;「我當然不能總留在漢中啦。」蕭何說:「那您就趕快重用韓信,不然早晚他還是要走的。」劉邦對韓信的才能還不太相信,就說:「讓他當個將軍吧。」蕭何說:「太小,這樣還是留不住他。」劉邦說:「那就拜他為大將吧!」蕭何這才同意了,他接著說:「大王決心拜他為大將,要選個好日子,還得隆重地舉行拜將的儀式。」劉邦一一答應了。

到了拜將那天,大家才知道大將是地位低下的韓信,都很吃驚,但漢王劉邦在儀式過後接見了韓信,恭敬地向韓信請教戰勝項羽的策略。韓信說得頭頭是道,劉邦聽了很高興,只後悔沒早發現這個人才。

由於劉邦聽取意見,善用人才,最後終於迫使項羽烏江自刎。公元前二零二年建立了比秦朝更強大的漢朝,劉邦就是漢朝的第一個皇帝──漢高祖。

漢高祖劉邦在慶功會上,當著眾大臣總結成功的原因時說:「要知道成功失敗,全靠用人。坐在帳帷里定計劃,算得准千里以外的勝利,這一點,我不如張良;治理國家,安撫百姓,運送軍糧,這一點我比不上蕭何;統帥百萬大軍,能攻下城,打勝仗,這一點我趕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當代的豪傑,我能重用他們,是我得天下的原因。項羽連一個范增都不能用,所以被我滅了。」

漢朝共維持了二百二十多年的時間,都城一直設在長安 (陝西西安),歷史上把這個時期叫做「西漢」,也叫「前漢」。

乾隆簡介

乾隆帝弘歷,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卒於嘉慶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終年89歲。

乾隆即位之初,實行寬猛互濟的政策,務實足國,重視農桑,停止捐納,平定叛亂等一系列活動中,充分體現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風雅,精於騎射,筆墨留於大江南北,並是一個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宮書畫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其卷數是《永樂大典》的三倍,成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總匯。

但乾隆為人重奢靡,晚年時國庫財用耗竭,並重用貪官和紳,以至農民起義在其晚年也已層出不窮,是清王朝從強盛走向衰敗的標志。

B. 求個歷史人物述評報告

所謂歷史人物是指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留下深遠影響的個人。按其對歷史所產生影響的性質,又分為傑出人物和反面人物。怎樣對歷史人物進行正確評析,是中學歷史教學的難點。下面就此問題談談個人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一.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唯物辯證法認為,具體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點。矛盾特殊 性原理,要求我們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在運用這一原理評價歷史人物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從大的方面去把握歷史人物的特殊性。因為,歷史人物的活動是豐富多彩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科學家等,不同類型歷史人物的活動都有其特殊的方面。
其次,要分析制約人物活動內容的因素。第一,一定的歷史人物總要受到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限制。列寧說:「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注意理論的絕對要求,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列寧全集》第二卷,512頁)第二,歷史人物又具有階級的制約性,一定的階級產生一定的歷史人物。在階級社會中,任何歷史人物都難免要打上階維的烙印。歷史人物的歷史命運,一般來說是隨著他們所屬的階級興衰而沉浮的。此外,歷史人物對歷史影響的強弱不同,主要取決於他們認識社會發展 和反映人民群眾要求的正確程度,以及他們的個性特徵。
最後,要分階段去評價每一歷史人物。任何一種事物都有其發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事物在發展過程中總會顯示出不同的發展階段,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上,其矛盾的特點也各不相同。同一歷史人物本身又是一個復雜的矛盾體,在不同發展階段同樣個有不同特點,甚至會出現自相矛盾,性質完全相反的情形。因此我們分析每一具體歷史人物時,要注意分階段去評價。
二. 堅持「兩點論」「重點論」
事物的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矛盾。事物內部矛盾諸多矛盾中必有一對是主要矛盾。事物內部的主要矛盾決定著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次要矛盾對事物發展起延緩或促進作用。要善於抓住和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因此在分析事物主要矛盾的時候,也要注意次要矛盾。不論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其對立的雙方總有一方處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則為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性質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
唯物辯證法承認矛盾的特殊性,同時也承認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決定我們在分析問題時,要堅持「兩點論」,「兩分法「。
運用「兩 點論」不評價歷史人物,就是要分清歷史人物的功與過。每一歷史人物的活動都對客觀現實產生了浣的影響。這種影響既有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符合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積極的一面;也奪不符合歷史發展潮流和廣大人民群眾根本意志並造成社會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的一面。就秦始皇本人南昌言,統一中國,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統一貨幣,文字,度量衡,攻打匈奴等措施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這是其有功的一面;而焚書坑儒,聚斂賦稅,加重力役,嚴刑苛法等則是不符合歷史發展要求和人民意願的,這是其有過的一面。
我們評價歷史人物堅持「兩點論」同時,還要堅持「重點論」。在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同時存在著許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即使在同一矛盾體中,雙方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分析問題時要堅持「重點論」抓主流。
何為主流,何為支流,便是對一個歷史人物進行性質上的認定。清代史學家趙翼在《唐女媧》中說:「開元之治,幾於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是以敗之。」這一觀點之所以是錯誤的,就在於趙翼沒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唐朝由盛轉衰的根本原因是唐玄宗後期中央政治腐敗,地方節度使擁兵自重,導致「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戰亂和割據削損了中央的統治,破壞了社會經濟)。楊貴妃受寵,唐玄宗沉湎酒色,這只是中央政治腐敗的表現之一,是次要矛盾。趙翼把這說成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根本原因是錯誤的。這一表現本身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封建帝王唐玄宗造成的,趙翼把責任載入矛盾的次要方面----楊貴妃頭上是不對的。趙翼的根本 錯誤在於誇大了楊貴妃個人----這一矛盾的次要方面對唐朝由盛轉衰的影響。
對於秦始皇這一歷史人物不說,因其推動了歷史前進和發展,所以其功績應處於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是主流。因而,對該歷史人物評價應是肯定的。
三. 透過現象看本質
現象是事物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徵,是事物的外在表現;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是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事物的本質一定要通過現象表現出來,因此,我們在分史人物時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1840年,拿破崙從羅馬教會手中奪過皇冠,戴在頭上,當上了尖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皇帝」一詞是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從這點看拿破崙的政權是封建性質的。但我們從拿破崙的對內對外政策來看,他不但沒有恢復,保護過時的封建制度,而恰恰相反恰恰相反,是進一步摧毀這種制度,保衛了資產階級大革命的成果。最後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是:拿破崙的政權不是封建政權,而是大資產階級的軍事政權。
歷史上還有許多同一本質的東西出現截然相反的現象。例如,同是為了鞏固封建統治,秦始皇 使用暴政,西漢初年的統治者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孟子主張實行「仁政」,韓非子則強調用嚴厲的刑法鎮壓人民的反抗。我們只要通過分析,找出他們的共同目的,就可以看出他們共同的本質都是維護封建統治。
四. 把歷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辯證地統一起來看問題
必然性是指客觀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合乎規律的一定要發生的,確定不移的趨勢;偶然性是指客觀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並非確定發生的,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的,不確定的趨勢。一般來說,偶然性在歷史發展中不居支配地位,對歷史發展反起加速或延緩作用,必然 性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居支配地位,對歷史的前途和方向起著決定作用。歷史的必然性是通過無數的偶然事件表現出來的。在分析具體問題時,我們要善於透過偶然事件找出隱藏在歷史發展過程內部的必然性。
歷史任務的時機成熟了,提出了社會變革的要求,一定有人發現並提出這個任務,滿足這個要求,這是必然的,准來做這件事,恰巧是某個人物而不是別人,這又是偶然的。法國在督政府統治時期,內奪王黨叛亂,外有武裝干涉,督政府的資產階級政客們對此束手無策,大資產階級需要強力政權。當時遠在埃及的拿破崙從一張報紙上了解到法國國內局勢後,便離開埃及軍隊,獨自回國,發動霧月政變而上台。恩格斯於1894年在《致瓦。博爾吉烏斯》的信中曾這樣評論拿破崙,恰巧拿破崙這個科西嘉島人何等了被戰爭弄得精疲力竭的法蘭西共和國所需的軍事獨裁者――這是個偶然現象。但是如果不曾有拿破崙這個人,那麼他的角色會由另一人具來扮演的。這是可以由下面的事實來證明:即每當需要一個人的時侯,他就會出現:如愷撒,奧古斯都(屋大維的尊號),克倫威爾等等 ,恩格斯的評論說明:拿破崙的崛起是法國大革命這一特定的歷史時代的產物,是當時法國社會階級斗爭形式造成的,即時事造英雄。歷史人物的出現體現了歷史的必然性,是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如果不具備產生歷史人物的必要條件,任何英雄豪傑都「永遠跨不過由可能到現實的門階「(《普列漢諾夫哲學選集》第二卷 368頁)
五. 正確處理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的關系
主觀動機是歷史人物改造社會的要求。客觀效果是主觀動機運作後產生的結果。
個人的動機總是從屬於階級的,民族的。哥倫布懷著追求黃金的熱望,,橫渡大西洋,發現新大陸。新大陸的發現,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表面上看,其客觀效果遠遠超出了哥倫布的主觀動機,但實際上哥倫布的動機是那個時代資產階級的動機,反映了資產階級謀求發展的要求,因而,最後的效果亦非偶然,兩者並不矛盾。
列寧說過,據說歷史喜歡同人開玩笑,本來想進這屋子,結果卻走到另一間屋子裡。這形象地說明了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不相一致的特點。不要認為主觀動機是好的,就可以置不良的客觀效果於不顧。秦始皇焚書坑儒,從主以動機上看是為了維護統一,理應是肯定的;但從客觀上看,它摧殘了文化,鉗制了思想,遠遠超出了其主觀動機----加強思想控制,維護統一的范疇,因而應予以批判。同時,也不要認為產生了良好的客觀效果就可以置不良的主觀動機於不顧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授殖民侵略有功的觀點就是片面地誇大其客觀效果,因而是錯誤的。
六. 正確分析傑出人物與人民群眾的關系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 的主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毛澤東選集》第三卷932頁)
傑出歷史人物是歷史任務的承擔者,是歷史過程的影響者,他們能夠影響甚至決定歷史事件,加速或延緩歷史任務的解決。但是歷史任務對歷史的影響再大,也決不能影響歷史發展的總趨勢,下面看個例子:
有人認為,如果沒有人們對黃金和財富的巨大慾望,就不會有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的航行,也就不會有現代資本主義和各種劃時代的科技發明;如果沒有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狂妄野心,善良的歐洲人就不可能鄭入那場可怕的令人膽顫心驚的戰爭。可見,人類歷史 的道路是由人們的動機,慾望和實現,這種動機,慾望的努力所決定的。
顯然,這一觀點是錯誤的,原因在於犯了「英雄史觀」的錯誤,即片面誇大個人的作用 ,根本否定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
七. 教會學生正確科學地評述歷史人物的方法
首先,教會學生給歷史人物列提綱。方式有三種:一是橫向分析法,把歷史人物按活動性質分成幾個部分或幾個部分或幾個方面,例如,「評述漢武帝」一題,我們可以把其政績分為政治、軍事、民族關系、經濟、文化等方面依次評述。二是縱向分析法,把歷史人物按時間順序分成幾個階段。例如,「試述李大釗對我國革命的主要貢獻」一題,我們可以從「五四運動中」、「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時期」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幾方面進行評述。三是縱橫結合法,即把歷史人物先分成幾個階段,再將各階段的內容分成幾個方面。例如,「概述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活動」一題,我們從縱向上將毛澤東同志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主要活動分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四個階段。然後從橫的方面----革命實踐和革命理論方面進行評述。每一時期的「革命實踐」和革命理論「又可分為更小的單位。如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革命政治方面又可分為:1。關於紅色政權的理論;2。關於土地革命的理論;3。關於軍事的理論;4。關於統一戰線的理論。
其次,教會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概括。例如,「簡要敘述孫中山先生的主要活動」一題,就需要把散見於高中〈〈中國現代史〉〉教材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等有關內容綜合起來進行敘述。
概括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把原文大小要點全部概括進去的詳細概括;二是捨去大部分比較次要的要點,保留少部分比較重要的要點中度概括; 三是只用一個句子就把一個歷史事件甚至它的意義敘述出來的高度概括,究竟採取那種概括方法應視具體問題而定,一般來說,要點越多,要求概括的層次就較高。
最後,教會學生在評述歷史潮流人物時要做到史論結合。一般的人物評述題高水平該以述為主,以「寓評於述」為主要表現方法。「一事一評」,「數事合評」,還可「分階段評述「等 。

C. 中國古代歷史人物評述

歷史人物很多復,仁者見仁。制
比如:唐朝的李世民,他可以殺掉自己的親兄弟,但,他仍可以是為國為民的一代明君。
宋朝的文天祥,不降元蒙,視死如歸,這種凜然正氣,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明朝的於謙,能夠在危難之際,保護京城,是我們的民族英雄。
清朝就不想說了,這種小朝廷,讓中華文明、科技倒退的王朝,真的讓人很悲哀。清朝的文字獄、閉關鎖國等這種破壞性極強的政策,讓華夏子孫失去了道德、責任,失去的創造,僅僅剩下奴才嘴臉。。。嗚呼!

D. 請問歷史人物評述怎麼寫

張學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假設沒有他和他所做的事情的話,中國的歷史肯定要改寫。
但是,一個國家的教育是和一個國家的政治聯系的。現在網路上可以看出前蘇聯當年國內的統治是一種紅色專制,中國,現在沒有當年蘇聯那麼專制,也免不了對當年的歷史有所隱瞞和修改。所以,我更願意避開教科書里那些主觀的判斷性的結論性的語句。網路給了我們更多接觸歷史的道路。我更願意去看上面的一些回憶錄。
首先,我不把張學良當成教科書中的「大英雄」來看待。俗話說,人非聖人,孰能無過。他出身軍閥家庭(而且是由土匪發展起來的軍閥家庭)盡管後來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但是,耳濡目染讓他身上有他父親-張作霖的土匪氣息。這在他後來的作為中有所體現。軍事將領做的好不好先且不論,至少能先說出來,他不懂的玩弄政治。
之前應該說一下,看電影的時候我就覺得,張學良能帶領他的東北兵,並不只是他土匪爹的緣故,他在東北軍中的威望非常高,比如在郭松齡叛變中,士兵見到他知道不是他的命令後幾乎放棄作戰;護送蔣介石回南京被扣留後西安東北軍暴起,釀成二二事件。這些,都可以看出他手下的軍隊,都是願意為他而死的,如果他想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話,軍隊是回服從他的。
從東北易幟開始說起,歷史書上說這是張學良系國仇家恨於一身,為民族大義而為。當時真的沒有別的想法嗎?軍閥,近代中國軍閥混戰,為的是什麼,無非是底盤和權利。當時,身後,日本在虎視眈眈;正面,蔣介石的軍隊—這支披著國民革命軍的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閥的軍隊,也在步步逼近;自己的父親剛剛去世,自己還沒有完全能控制的情況下,易幟,應該是最好的自保的方法。而對於蔣介石來說,即使張學良不能象他老爹那樣把東北軍指揮好,這支由生性剽悍的東北人百戰而出的軍隊也不是好啃的,搞不好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對方卻主動要求易幟,他當然高興的了不得。所以很多條件也就答應下來。
當然,就算這個假設成立的話,也依然不能磨滅張學良的歷史功績,他選擇了自己的國家,而不是投降到當時實力遠超過蔣介石的日本,擾亂了日本侵略中國的計劃。可以想像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當時頂住了多大的壓力才能做到的事情。這里也能隱約看到他老爹的影子。我是軍閥,但是我不賣國。什麼事都敢做,就是不敢做漢奸。
然後是中原會戰的時候,領兵入關,在黑雲壓城,千鈞一發的時候援助了蔣介石,幫蔣介石這個大軍閥打敗了其他軍閥,成為形式上的領袖。在國內,閻西山,李宗仁,白崇喜哪個都是在軍事和影響上都不弱。不能平起平坐,獨霸一方,各自為政倒是沒問題的。蔣介石在大陸,可以說從來沒有真正的統一過中國。直到到了台灣,才算是真正的成了國民黨的絕對領袖。
正是這次出兵相助,使蔣介石和張學良做了結拜兄弟,(但是蔣介石從來沒好好對待過他的兄弟。李宗仁,馮玉祥也受過這個待遇。結果最後結果都不怎麼樣,甚至比張學良還慘。)恐怕也使蔣介石看到東北軍的厲害,覺察出這是個威脅。心裡恐怕已經有了找個機會滅了你的想法了。
九一八,不抵抗,放棄東北退回關內。教科書上一直在說,是蔣介石給他的命令。張學良當時是背黑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結果後來人家說了,不抵抗的命令是自己發的,不關老蔣的事。日本關東軍在東北為了什麼,就是做侵略中國的先鋒部隊的,人家的裝備是什麼,東北軍的裝備是什麼,有人說東北軍裝備比關東軍還好,稍微懂軍事的都知道這是瞎說。當時日本的戰斗機連美國都打不了,更別說東北軍里那幾架一戰風格的飛機了。剛才說了,張學良是個愛國的軍閥,軍閥最看中的是什麼,軍隊啊,抵抗,光讓我抵抗,軍隊打完了我是什麼,什麼也不是啦。這個,當時的張學良應該還是接受不了的。而且,他也錯誤的認為,日本不過是在找事,之前也發生過別的事嘛;他還期望國聯能從中調停。這些讓他做出錯誤的決定也沒什麼可以值得懷疑的。再說,當時東北軍多少人,幾天撤回關內?沒有提前的准備能這么快?

參考資料:張學良
3

E. 一:歷史人物述評報告.

修三:簡介報告(詩,小說,詞,元曲.選一種)
1.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文學風格.
2.產生的歷史背景(時代背景,經濟文化)
3.在歷史上的影響,歷史上的地位.
4.字數500子左右.
老師要下個星期交的..

F. 一句話評述一個歷史人物

諸葛亮,周恩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毛 澤 東 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舵手。:)
袁崇煥 功到雄奇即罪名
崇禎 自毀長城
劉備 一世梟雄
李白 一口氣就是半個盛唐
韓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岳飛 精忠報國
劉禪 樂不思蜀
慈禧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唐明皇 漢皇重色思傾國
漢武帝的李夫人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康熙 千古一帝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陶淵明 以道家之精神,行儒家之事業
曹雪芹 滿紙荒唐言,一把傷心淚
李後主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廣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林甫 口蜜腹劍
魯迅 中國的脊樑
張良 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外
項羽 婦人之仁,匹夫之勇
凱撒 我來過,我看見,我征服!
希特勒 人類最大的戰爭魔王
彭德懷 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朱鎔基 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後,全國人民能說一句,他是一個清官,不是貪官,我就很滿意了。
回答者: strikerzhu - 門吏 二級 2-2 00:09

諸葛亮,周恩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毛 澤 東 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舵手。:)
袁崇煥 功到雄奇即罪名
崇禎 自毀長城
回答者:あ我愛小雯あ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2 08:20

厲害啊
回答者:monster945 - 助理 二級 2-2 09:32

毛澤東:人民領袖
周瑜:智慧有餘,氣量不足
周恩來:公僕的楷模
回答者:76035 - 助理 二級 2-2 10:23

成也風雲,敗也風雲
呵呵
回答者:664370180 - 兵卒 一級 2-2 11:49

話多了沒處講————上面的人
回答者:acpaolomaldini - 秀才 二級 2-2 14:50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回答者:無量居士 - 千總 四級 2-2 15:17

諸葛亮,周恩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毛 澤 東 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舵手。:)
袁崇煥 功到雄奇即罪名
崇禎 自毀長城
劉備 一世梟雄
李白 一口氣就是半個盛唐
韓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岳飛 精忠報國
劉禪 樂不思蜀
慈禧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唐明皇 漢皇重色思傾國
漢武帝的李夫人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康熙 千古一帝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陶淵明 以道家之精神,行儒家之事業
曹雪芹 滿紙荒唐言,一把傷心淚
李後主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廣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林甫 口蜜腹劍
魯迅 中國的脊樑
張良 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外
項羽 婦人之仁,匹夫之勇
凱撒 我來過,我看見,我征服!
希特勒 人類最大的戰爭魔王
彭德懷 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朱鎔基 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後,全國人民能說一句,他是一個清官,不是貪官,我就很滿意了。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曹操:制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周瑜:智慧有餘,氣量不足
周恩來:公僕的楷模
回答者:bimingze1104 - 初入江湖 二級 2-2 15:51

垃圾
回答者:可愛1988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1 23:07

諸葛亮,周恩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毛 澤 東 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舵手。:)
袁崇煥 功到雄奇即罪名
崇禎 自毀長城
劉備 一世梟雄
李白 一口氣就是半個盛唐
韓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岳飛 精忠報國
劉禪 樂不思蜀
慈禧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唐明皇 漢皇重色思傾國
漢武帝的李夫人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康熙 千古一帝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陶淵明 以道家之精神,行儒家之事業
曹雪芹 滿紙荒唐言,一把傷心淚
李後主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廣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林甫 口蜜腹劍
魯迅 中國的脊樑
張良 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外
項羽 婦人之仁,匹夫之勇
凱撒 我來過,我看見,我征服!
希特勒 人類最大的戰爭魔王
彭德懷 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朱鎔基 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後,全國人民能說一句,他是一個清官,不是貪官,我就很滿意了。
回答者:strikerzhu - 門吏 二級 2-2 00:09

諸葛亮,周恩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毛 澤 東 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舵手。:)
袁崇煥 功到雄奇即罪名
崇禎 自毀長城
回答者:あ我愛小雯あ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2 08:20

厲害啊
回答者:monster945 - 助理 二級 2-2 09:32

毛澤東:人民領袖
周瑜:智慧有餘,氣量不足
周恩來:公僕的楷模
回答者:76035 - 助理 二級 2-2 10:23

成也風雲,敗也風雲
呵呵
回答者:664370180 - 兵卒 一級 2-2 11:49

話多了沒處講————上面的人
回答者:acpaolomaldini - 秀才 二級 2-2 14:50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回答者:無量居士 - 千總 四級 2-2 15:17

諸葛亮,周恩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毛 澤 東 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舵手。:)
袁崇煥 功到雄奇即罪名
崇禎 自毀長城
劉備 一世梟雄
李白 一口氣就是半個盛唐
韓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岳飛 精忠報國
劉禪 樂不思蜀
慈禧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唐明皇 漢皇重色思傾國
漢武帝的李夫人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康熙 千古一帝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陶淵明 以道家之精神,行儒家之事業
曹雪芹 滿紙荒唐言,一把傷心淚
李後主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廣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林甫 口蜜腹劍
魯迅 中國的脊樑
張良 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外
項羽 婦人之仁,匹夫之勇
凱撒 我來過,我看見,我征服!
希特勒 人類最大的戰爭魔王
彭德懷 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朱鎔基 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後,全國人民能說一句,他是一個清官,不是貪官,我就很滿意了。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曹操:制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周瑜:智慧有餘,氣量不足
回答者:玩游戲到頭大 - 初學弟子 一級 2-3 20:54

漢武帝的李夫人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康熙 千古一帝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陶淵明 以道家之精神,行儒家之事業
曹雪芹 滿紙荒唐言,一把傷心淚
李後主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回答者:№直¨覺_ - 試用期 一級 2-4 15:23

李林甫 口蜜腹劍
曹雪芹 滿紙荒唐言,一把傷心淚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魯迅 中國的脊樑
張良 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外
項羽 婦人之仁,匹夫之勇
凱撒 我來過,我看見,我征服
回答者:mingyan2003 - 試用期 一級 2-4 15:31

人是多維度的,很難用一句話來定義和定性,更何況,眾人所知的都是表面,有幾位人可以了解一位偉人一生的滄桑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讀部分傳記

牛頓
最傑出的靈長類動物
回答者:ksben - 助理 二級 2-4 15:40

項羽 婦人之仁,匹夫之勇
回答者:世紀博士 - 初學弟子 一級 2-6 22:39

毛 澤 東 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舵手。:)
袁崇煥 功到雄奇即罪名
崇禎 自毀長城
劉備 一世梟雄
李白 一口氣就是半個盛唐
韓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岳飛 精忠報國
劉禪 樂不思蜀
慈禧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唐明皇 漢皇重色思傾國
漢武帝的李夫人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康熙 千古一帝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陶淵明 以道家之精神,行儒家之事業
曹雪芹 滿紙荒唐言,一把傷心淚
李後主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廣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林甫 口蜜腹劍
魯迅 中國的脊樑
張良 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外
項羽 婦人之仁,匹夫之勇
凱撒 我來過,我看見,我征服!
希特勒 人類最大的戰爭魔王
彭德懷 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朱鎔基 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後,全國人民能說一句,他是一個清官,不是貪官,我就很滿意了。

諸葛亮,周恩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毛 澤 東 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舵手。:)
袁崇煥 功到雄奇即罪名
崇禎 自毀長城
牛頓
最傑出的靈長類動物

G. 歷史人物述評報告 秦始皇

對秦始皇的評價對於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評價?自秦亡後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有人盛贊他為「千古一帝」(李贄《藏書·卷二目錄》);有的人說秦始皇「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記》);有人歌頌秦始皇的統一事業:「秦主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自《秦王掃六合》)他們都高度評價秦始皇的功績,肯定其對歷史的作用,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另一些人則咒罵秦始皇「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 「以暴虐為天下始」(賈誼《新書·過秦論》);「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貞觀政要》卷八);「始皇剛毅戾深,樂以刑殺為威,專任獄吏而親幸之,海內愁困無聊」(引自陳登原《國史舊聞》)。他們都指斥秦始皇統治的殘酷,是暴君。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於評論者的立場和出發點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應當歷史地看問題,即把秦始皇置於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他的功過是非,去研究他的貢獻和罪惡。而在研究秦始皇所處的歷史環境的時候,不僅要注意戰國末期歷史發展的一般趨勢,尤其要注意秦國自建國以來所形成的歷史特點,以及它們對秦始皇的影響。這後一點是迄今以來,對秦始皇評價中被大多數人所忽略的問題。當我們系統地研究過秦史以後,再評價秦始皇,則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較為合乎歷史實際的結論。

根據這樣的觀察,應當說,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有巨大貢獻的傑出的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殘酷的暴君。他的功績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蓋罪惡;他的罪惡是深重的,但也不應因此抹煞其巨大的歷史功績。

秦始皇的最重要歷史功績,在於完成了統一事業,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當然,秦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客觀形勢已經為統一造成條件,秦始皇是在統一果實成熟了的時候來到果園中的。但這種歷史必然性並非意味個人的作用無足輕重。為什麼統一由秦國來實現?完成統一的時間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這些方面顯示了秦始皇的個人作用。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就逐漸強大,從各方面都表現出新興封建制旺盛的生命力。昭王統治後期,秦國並吞六國的條件已逐步形成。秦始皇執政以後,盡管在如何統治中國的方法上與呂不韋有分歧,並從而引起一場屠殺,但在向東發展消滅各割據的諸侯國的基本方針上,他始終堅持秦的既定國策,沒有絲毫動搖、猶豫,他認清了有利形勢,當機立斷,一鼓作氣的完成了統一事業。只要看看秦始皇執政以後的日程表,就可看出秦國進軍的步伐幾乎是馬不停蹄:

公元前二三八年至前二三○年,秦軍不斷向韓、趙、魏進攻,為大舉消滅各諸侯國做准備。

從公元前二三○年開始,幾乎是一年一國地消火它們:

前二三○年滅韓

前二二九年攻趙

前二二八年滅趙

前二二七年攻燕

前二二六年滅燕

前二二五年滅魏

前二二四年攻楚

前二二三年滅楚

前二二二年滅代

前二二一年滅齊

從這樣進軍步伐的速度,可以看出秦始皇完成統一的氣魄和膽識。所以賈誼說他「續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過秦論》引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在統一中國中的作用。如果秦始皇不能這樣堅決果斷地推進統一戰爭,戰國的局面是否能在公元前二二一年結束,恐怕還是一個問題。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決策以外,秦始皇對統一的貢獻,在於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有些評論家盛贊秦始皇的「軍事指揮才能」,這種評價是沒有多少根據的。比起他的先輩,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親率軍隊作戰的君主,秦始皇幾乎可以說沒有直接指揮過打仗;但是,秦始皇卻取得了比他前輩更輝煌的成就,這除了歷史給他造成的機運以外,主要在於他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在統一中國前夕,秦國聚集了幾乎是全中國所有的第一流的軍事家、政治家。這里有王翦、王賁、尉繚、李斯、姚賈、頓弱等等,他們大都並非秦國人,卻在盡心地為秦效力。一切克敵制勝的軍事進攻和政治策略計劃,都是由他們制定和實現的。秦始皇的作用在於善於發揮他們的作用, 聽從他們的勸諫和有錯勇於改。如滅楚時,他開始誤用李信遭到失敗後,馬上改過,親請王翦出征,並傾全國之兵交付與王翦,結果取得勝利。這種情況,若與趙國國君不信李牧,齊國國君輕信讒言,致使國亡的情況相對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為一個君主,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對於歷史發展具有多麼重要的影響。

秦始皇的貢獻還在於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基礎。秦統一後實行的各種政策和措施,有的不僅影響至以後二千年的封建社會,而且及於現在,如文字的統一就是一例。秦始皇採取的各種統一措施和制度,對當時的歷史發展來說,是一種大膽的革新,他不僅改變割據狀態的政治和文化,從而使封建的社會經濟順利地向前發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變了秦國固有的歷史傳統,如秦國以前一直被中原諸國視為西方落後地區,秦孝公也曾為此面苦惱,昭王以後雖然秦國勢力進入中原,但主要統治地 區、根據地仍不出關中。到秦始皇時期,其國土竟達到空前廣大的程度,而臨這種局面,秦始皇以秦國制度為基礎,創建各種制度,他並未囿於秦國固有的制度和傳統,表現其政治眼光較為遠大。從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為後來所繼承,可以證明:這些制度和措施是適應當時歷史形勢的。而創建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視野若不超出地處西陲的秦國的局限,則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在秦國的歷史上,繼秦穆公、商鞅以後,秦始皇是對秦國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也是開創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還是一個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殘暴不能僅僅用「地主階級本性」這種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釋。唐甄曾說過:「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潛書·室語》),這種看法是對的。但秦始皇這個「賊」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過更大。他不僅窮侈極欲,造成了廣大人民的苦難;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於統一的措施,雖然從長遠來看有利於社會發展,而在當時則成了一場浩劫,如修長城,經年累月征發數十萬人進行著極為沉重勞動。這種搖役負擔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從下述記載就可看出達到多麼可怕的程度。清人楊廷烈著《房縣志》記載:有人發現一種全身長毛的「毛人」,據說他們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築長城勞役的民夫,由於躲入深山老林,年長日久,全身長出毛,傳說當碰到毛人時,他先問你:「長城築完乎?秦皇還在么?」只要回答:「長城未築完,秦始皇還在!」「毛人」就會嚇跑。這個記載當然只能視為人民群眾的一種傳說,然而如果歷史上根本沒有那樣殘酷的現實,絕不會出現這種可怕的傳說。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為都是建立在對廣大勞動人民殘酷剝削和壓榨之上的,而這種剝削和壓榨遠遠超過社會所能承擔的程度,致使社會簡單的再生產都難以維持下去,所以就連對歷史發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給當時的人民造成災難。

秦始皇統治的殘酷,與秦國歷史傳統有密切關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國。從立國之日起,秦就處於同敵人戰斗的環境中。「秦人耐苦戰」是歷史造成的,統治者的「酷烈」也是同這種戰爭的殘酷現實相一致的。從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統治手段始終是極為殘酷的:「夷三族」、「夷九族」,這在其它諸侯國是極為罕見的,殉人多至上百也僅見於對秦的記載。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國君統一中國的計劃,同時也把秦國殘酷統治的手段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是,強調秦國的傳統,決不意味著開脫秦始皇個人的罪責,他個人性格殘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統一以後剛愎自用,獨斷專行,以及恣意享樂,乃是加重人民災難的重要原因。正因為如此,也是由於他把當時的社會經濟推到崩潰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為歷史上一個極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這樣一個歷史人物:他既是一個有巨大貢獻的政治家,也是一個暴君。

H. 史記人物述評

1、秦始皇:天下六合鑄就大秦瑞氣,巨星隕落化為一聲嘆息。
你長袖一揮,胡人不敢南下牧馬,士不敢彎弓報怨;你訣世一去,良將勁弩不見當初豪氣,金城千里盡失昔日威嚴。
萬世霸業,竟從內里崩潰,千古功過,任由世人評說。
2、屈原:世人皆醉,惟你獨醒。塵世昏暗,萬馬齊喑,而君秉持高潔,疏離邪惡,壯志可與日月爭光。
於是,孤獨成為一種偉大的情感;於是,死亡成為一種惟美的跨越。
自你歸去,汨羅江畔的墨香和正氣升騰了千年。
3、項羽:滾滾烏江東逝,匯成一段歷史。公元前202年,一頭雄獅在這里倒下,漢王朝從此抬起驕傲的腳步,一路奔跑。
人傑鬼雄,英名千秋難慰一腔熱血;拔山蓋世,壯歌一曲盡抒萬丈悲情。
昔日霸王,英雄氣未斂,本該東山再起,何言無面?
4、諸葛亮:丞相祠堂仍在,隆中舊夢已遠。為酬三顧,先生在歷史舞台閃亮登場。空城觀景,胸藏精兵百萬;輕搖羽扇,已成天下三分。然出師未捷身先死,孤忠一片,可嘆蜀道寒雲。
江流石轉,千古成敗付諸笑談,先生之名如不墜的孔明燈,永照汗青。
5、李白:你,從頁頁詩篇走來,酒入豪腸,三分劍氣,七分月光;你,向歷史深處走去,秀口一吐,半個盛唐。仙骨豪情,傲岸不屈,風情萬種,仗筆獨行。
你輕舟一解,整條長江就詩意奔騰;你亮麗的文字,刺痛了一雙雙習慣黑暗的眼睛。

閱讀全文

與述評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