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金山歷史名人

金山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2-27 15:41:49

⑴ 金山有哪些名人

李鐵軍、傅盛、雷軍、陳勇、求伯君等等等等,上新浪微博搜金山吧,出來很多的

⑵ 金山衛地區有沒有出過名人啊

顧野王 丁公著 船子和尚 陳舜俞 婁機 楊維禎 唯庵 沈度 侯端
沈粲 包節 吳梁 徐石內麒 吳嘉允 吳欽章 侯承容祖 侯世祿 王頊齡
王鴻緒 焦袁熹 焦以敬 姚培謙 顧觀光 錢熙泰 鍾天緯 丁月心
葉漱潤 蔡叆裳 黃繼曾 張新 高旭 高燮 陳陶遺 周士楨 陶芑生
蔡模 高平子 徐樂同 孫雪泥 顧水如 華吟梅 姚光 陸定華 李海霞
陸愚青 金愚雲 程夷谷 沈世騏 李一諤 蔡振 陳寅生 李新民
袁世釗 徐書生 吳漢文 葉雪安 陸龍飛 吳紹澍 黃八妹 沈其睿
白蕉 張君定 莫翠寶 屠龍根 李全英 賀宜 方正之 朱守忠 沈德鏞 馮琪生 馬蕙斌 湯發良 湯校明 石龍生 周秉元 金德方

⑶ 金山文化,歷史,名人,發展,形成,起源 等

一、自然地理:區位獨特,交通便捷
金山區地處杭州灣畔,位於滬、杭、甬及舟山群島經濟區域中心,是上海市的西南門戶 ,豐富的土地資源、23.3公里的海岸線和建深水港的天然條件,構成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環境優勢和經濟輻射優勢。全區陸地總面積586.05平方公里,人口53萬,轄14個鎮及1個街道,為上海市土地面積最大的一個區。全國著名的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化學工業區座落於境內。金山交通便捷。滬杭鐵路、金山鐵路支線和亭衛公路、新衛公路橫貫南北,320國道穿越東西。上海金山車客渡碼頭的建立,開辟了上海至寧波等地的海上藍色通道。隨著上海市高速公路建設步伐的加快,至2005年,金山境內將形成「兩橫三縱」高速公路網架(「兩橫」指莘奉金高速公路和亭楓高速公路,「三縱」指滬杭高速公路、同三國道和嘉金高速公路),金山的交通條件將產生質的飛躍。
二、 歷史沿革:歷史悠久,發展迅速
金山是一塊古老的土地,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春秋時期已有村鎮,從明代成為江南海運和軍事重鎮,至公元1726年建縣,金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幾度輝煌。
春秋時,越拓土至今金山境(清嘉慶《松江府志·建置沿革表》)。金山地處吳、越交會,戰國時吳、越交戰頻繁,縣境隸屬屢變。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前後,吳王夫差敗越,金山地區一度歸吳;周元王三十年(前490年),勾踐被釋返國,縣境復入越。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威王興兵敗越,金山地區屬楚。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置會稽郡,金山隸會稽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海鹽縣(明天啟《海鹽圖經》作二十五年),金山隸會稽郡海鹽縣。海鹽縣治在今金山縣東南境,秦末或西漢時,陷為湖(柘湖),徒治武原鄉(今浙江平湖縣境內)。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劉邦封劉賈為荊王,海鹽縣隨會稽郡歸荊國管轄。十一年,劉賈為英布所殺,荊國廢(《漢書·地理志》)。英布之亂平定後,立劉濞為吳王,建吳國,海鹽隸吳國會稽郡。景帝三年(前154年),劉濞叛漢,吳國被除,海鹽仍隸會稽郡(嘉慶《松江府志·建置沿革表》)。王莽代漢(9—23年),改海鹽縣為展武縣。
東漢建武六年(30年),復海鹽縣名(《海鹽縣志·沿革考》)。永建四年(129年),以浙江(今錢塘江)為界,浙東為會稽郡,浙西為吳郡,海鹽縣隸吳郡(《嘉興府志》)。梁天監六年(507年),析海鹽縣東北境置前京縣(嘉慶《松江府志》作「太清三年」),隸信義郡,旋改隸吳郡。今張涇河以東地區屬前京縣,縣治在金山北麓,其城梁天監七年築(《輿地記勝》)。大通六年(疑為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又析海鹽東北境置胥浦縣,其地東至張涇,西抵長泖,北達橫潦涇,東南至海(乾隆《金山縣志·歷代建置圖》),縣治在胥浦里(今干巷附近)。梁太清三年(549年),分吳郡海鹽、胥浦為武原郡。尋胥浦縣並入前京縣。陳永定二年(558年),置海寧郡。前京、海鹽、鹽官縣同屬海寧郡(《陳書》)。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海寧郡,前京與海鹽並入鹽官縣,隸杭州(《元和郡縣志》)。金山地屬鹽官。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海鹽縣,隸吳郡。武德七年海鹽縣並入嘉興縣,隸蘇州。武德八年復海鹽,隸潤州(今鎮江)。貞觀元年(627年)海鹽復入嘉興縣。景雲二年(711年),復置海鹽縣,隸蘇州(《新唐書·地理志》)。先天元年(712年),海鹽縣復入嘉興縣,隸蘇州(《海鹽縣志·沿革考》)。開元五年(717年),復置海鹽縣(《海鹽圖經·卷一》),金山屬海鹽。
唐天寶十年(751年),吳郡太守趙居貞奏准,割海鹽北境、嘉興東境、崑山南境置華亭縣,隸吳郡(明萬曆《海鹽縣志》)。自此,金山地屬華亭縣。乾元二年(759年),改吳郡為蘇州,華亭屬蘇州(嘉慶《松江府志》)。
五代,吳越錢鏐寶大元年(924年),在嘉興設開元府(《十國春秋》),華亭隸開元。後唐長興三年(932年),錢元瓘廢開元,華亭隸吳郡。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在嘉興置秀州,華亭縣屬秀州(《十國春秋·吳越王穆王世家》、嘉慶《嘉興府志》)。宋代沿襲舊制,金山仍屬華亭。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華亭縣為華亭府,隸浙西道嘉興路。翌年,改華亭府為松江府,領華亭縣(至元《嘉禾志》)。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於華亭縣南境小官鎮(篠館鎮)築城置衛,以海中金山命名為金山衛。
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分華亭縣風涇、胥浦兩鄉及仙山、華亭、集賢、修竹等鄉之半建婁縣,隸松江府。金山地屬婁縣。
雍正二年(1724年),兩江總督查弼納以蘇松大縣,額賦繁多,一官難以治理,奏請分縣。同年戶部議復核准(《世宗皇帝實錄·卷二十四》)。雍正四年,析婁縣胥浦1鄉,並風涇、集賢、修竹、仙山4鄉一部建金山縣,設縣治於金山衛城,隸松江府。
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婁縣西南的胥浦鄉全部和風涇、仙山、集賢、修竹4鄉的一部置金山縣,東至米市渡、鄉界涇、高家涇、青龍港故道與華亭接壤,東南至杭州灣,西南至界涇、橫泖、山塘、放港、界河,與平湖縣交界,西至丁涇、徐涇、陳涇浦;茹塘、斜塘,北至三星港、呂岡涇,與婁縣相鄰。東西長22.5公里,南北寬31.5公里。
咸豐十年至同治二年(1860~1863年),太平天國統治期間,縣名改為金珊縣,隸蘇福(江蘇)省松江郡。同治三年,太平軍敗,恢復舊建置。
民國元年(1912年),金山成立軍政分府,隸江蘇省。民國3年設滬海道於上海,金山縣隸滬海道。民國16年廢滬海道,隸江蘇省。民國22年,金山縣屬江蘇省第四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駐松江)管轄。民國25年,改隸江蘇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26年11月5日,日軍在金山衛登陸,縣城淪陷。金山縣政府流亡於江浙邊境,隸江蘇省江南行署。同時,日軍組織「金山縣維持會」。民國29年,成立偽縣政府,隸汪偽國民政府轄下江蘇省。民國31~32年,日偽「清鄉」,偽金山縣政府改為金山特區公署,由駐嘉興日軍控制。民國34年,抗日戰爭勝利,金山縣仍隸江蘇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5月13日,金山縣解放。5月15日,成立金山縣人民政府,隸蘇南行政區松江專區。
1949年冬,蘇南行署命令將橫潦涇以北、豎潦涇以西的原泖港區潦北鄉,劃歸松江縣城西區;原屬松江縣潘涇以西的後崗鄉和灣樓鄉及亭林鎮和張澤鄉的部分地域,劃歸金山縣的張涇區。1951年春,原松江縣葉榭區山房鄉的金馬、楊柳、何浦3個村,劃歸金山縣泖港區米市鄉。 1957年,原松江縣亭林區胥浦鄉一新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劃入金山縣張堰鄉。
1958年3月,松江專區撤銷,金山縣改隸江蘇省蘇州專區。11月,金山縣劃歸上海市。
1966年1O月,松江縣亭林、楓涇兩鎮及朱行、山陽、漕涇、亭新、楓圍5個人民公社,及張澤公社的金明、津星2個大隊,劃歸金山縣;金山縣的泖港公社劃入松江縣。金山縣境面積從380.82平方公里,擴大到586.05平方公里。
1997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金山縣與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上海金山實業公司聯合建政、撤縣建區,金山的歷史再次翻開了嶄新的一頁,為實現新的跨越,開始譜寫新的篇章。
撤縣建區後,「拼搏二十年,把金山建設成城鄉一體的現代化的上海南翼濱海新城」成為55萬金山人民為之團結奮斗的新理想、新目標。撤縣建區三年多來,全區廣大幹部群眾發揚了「認清形勢知難而上、振奮精神迎難而上、埋頭苦幹排難而上,搶抓機遇,自加壓力,加快發展」的拼搏精神,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全面推進了兩個文明建設,使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與1997年相比,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得到增強。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7.5%;工業總產值增長44.2%;農業總產值增長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2.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09.1%;合同利用外資增長185.7%;固定資產投資增63.9%。
三、 基礎設施:重點突出,日臻完善
建區三年多來,新建和改造公路47.8公里,全區公路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0.94公里;新建和改造鄉村道路116公里。新增綠地面積164萬平方米,被評為「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區」和「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城市化率達到35.78%。在全國率先建立了IP寬頻多媒體通信網,並實現了「城鎮光纖樓樓通」。
四、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實力增強
發展工業是金山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金山工業已有化工、輕工機械、紡織服裝、電子、醫葯、汽車配件、暖通設備、建材、食品等行業,工業企業1300餘家,已形12個頗具實力的企業集團、15家年產值超億元或利潤超千萬元的企業。2000年,工業在全區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為49.1%,
以商業、旅遊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也有較快發展,特別是「九五」期間,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每年提高2個多百分點,是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2000年,第三產業在全區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佔41.7%,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趨勢。商貿業繼續在第三產業中占重要地位,全區已有大型綜合性商場10餘家,商業網點7900餘個。
金山的農業具有良好的基礎和優勢。現有耕地面積52萬畝,是上海糧、油作物的主要產區之一,其糧食、油菜籽總產量分別佔全市總產量的12.84%和25.93%,年提供食油2.69萬噸,居市郊首位。金山還是上海副食品的重要生產基地,豬、蛋、奶、水產品的產量歷居市郊前三位。近年來,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生豬、肉禽、優質米、蔬菜等已形成了產銷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的格局,其中各類肉製品在上海市場的佔有率已達30%左右。
五、旅遊資源:山海相擁,文化淵源
金山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是一塊極具開發價值的處女地。境內的「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三島是滬上僅存的一塊凈土,島上保存著上海陸上及其他地區早已絕跡的原始植被和珍稀植物,有獼猴等珍貴動物,大金山上的寒穴泉,更為一絕,因其水質甘冽,極得王安石、梅堯臣等古代文人墨客的推崇,被譽之為「神泉」。「三島」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理想的旅遊、避暑勝地。最近,經市有關部門批准,已列入適度開發的規劃。金山歷史悠久,朱涇東林寺、松隱華嚴塔、戚家墩春秋及西漢古文化遺址、亭林良渚文化遺址等將辟為古文化旅遊觀光的新景點;正在進入產業化、系列化新階段的金山農民畫、黑陶藝術將創作、生產出更多的精品向世人展示金山社會文化風情。
六、對外開放:優勢明顯,商機無限
面向新世紀,金山的發展機遇進一步顯現。一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兩橫三縱」高速公路網架將在「十五」期間逐步形成,大、小洋山深水港建設即將啟動,金山的交通條件將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與市中心及周邊地區的聯系將大大加強。二是產業發展的機遇。上海石化四期建設和上海化學工業區的開發建設,為金山依託大化工,發展化工延伸產業和配套服務產業創造了良機。三是潛在的地域優勢。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金山作為上海西南門戶以及地處杭州灣的海灣優勢將逐漸顯露,為金山發展物流業、倉儲業、運輸業提供了新的機遇。
七、金山文化
上海西南部的金山區,可能是以金山石化而出名的。大概六七千年前,長江、錢塘江沖擊形成大致相當於今天上海全境的陸地。金山在很長一段時間歸屬江蘇松江府管轄。金山的地下差不多全是肥沃的黑土地,又因離上海市區較遠,小橋流水人家或多或少得以保存下來。江南鄉土風情的文化形式也得了發展。
從上海市區出發,沿320國道行駛,經過閔行、松江,首先來到金山的亭林鎮。它是金山全境北通上海市區,東到浦東最近便的交通中轉站。亭林鎮歷史悠久,保留有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遺存。鎮上還有些七零八落的老房子,擠擠挨挨地連在一起。街道沒什麼規矩,近些年市河淤塞,有些小水道乾脆給填平了作小路行走。所以這么一個古鎮流露出些許衰敗的跡象。所幸的是,亭林鎮中心彎彎曲曲一條老街,名曰復興街,三合土夯成路面。兩旁青磚房、板壁屋一家連一家。有些牆壁用竹籬編成,再糊上泥土,刷上白灰。各家朝街的門臉約有一半作了店鋪,生意還過得去。街上有一株650年的羅漢松,樹干蒼虯古樸,下半截被火燒得只剩很少的一部分。人們於是在樹下修建了一座假山,用來承托樹冠的大部分重力。盡管如此,羅漢松還是枝繁葉茂,傲立於古松園中。旁邊還長有一棵厚轂樹,也有些年頭了。這株古松相傳是元代文學家楊鐵崖手植,所以又叫鐵崖松。園子里聚集了不少老人打麻將,自得其樂。
亭林以西十幾公里,要跨過一條寬闊、平直、清澈的河流----掘石港。它直通黃浦江,是金山境內一條重要的水運通道。然後住有五萬人口的朱涇就出現在面前。它是金山區北部的工商貿重鎮,盡管金山區政府遠在南部的山陽,人們還是習慣上稱它為金山。朱涇鎮上建設得不錯,街道整齊,綠樹成蔭,顯出一座縣城的味道。它與臨海的金山衛、石化街道南北呼應,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被譽為現代展間藝術奇葩的金山農民畫,在此得到挖掘和發展,深得中外友人的青睞。我去金山的時候,總愛在金山農民畫院遛一圈。畫院里展出的金山農民畫,大多採用鮮明的紅、黃、藍色,俯視角度。內容不外乎耕田、捕魚、放鴨,勾勒出一幅幅頗具江南沿海農民生活特色的場景。其中有一組用不同色調反映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愣是把江南畫得活靈活現。展覽館里還搬來一個老虎灶。灶台被刷得雪白,在灶壁、煙囪、擱台上分別繪有不同內容的圖畫,大意是祈求五穀豐登、農庭和睦。金山農民畫,曾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至於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應該是楓涇。楓涇鎮上許多別致的單元樓,外牆被整個地作了畫紙。巨幅的金山農民畫幾里之外都可以看見。其中的一副畫了許多房屋、院落。巧妙地將牆上的窗戶利用起來,作為畫中的門窗,融合得天衣無縫。
在藝術的領域里,金山人推陳出新。80年代創制的「金山黑陶」現今在國內已小有名氣。看過金山農民畫的色彩斑斕,再看黑陶,又別具另一番滋味了。展覽室里光線較暗,著裝樸素的工作人員開了燈,我一個人慢慢地欣賞起來。這些黑陶都是採用金山地下肥沃而有粘性的黑土燒制而成。香爐、花瓶、瓦罐,每一件的線條都柔美流暢,造型古樸典雅,工藝精湛。手工刻出的圖案精細耐看,每一個細節都經得起任何挑剔眼光的審視,在燈光下反射出金屬般的光澤。展覽架上的黑陶,根據大小差異及手工繁簡程度的不同,標價在300-900之間。工作人員告訴我,如果誠心要買的話,價格還可以降一些的。
畫院的外面,有幾株巨大的古楓楊,在滿街的香樟中格外顯眼。為了避開大樹,區委黨校的圍牆很有意思地繞了幾個小彎。由於人口和工業的壓力,朱涇市河已經嚴重污染。好在政府已經開始了對河道的治理工作。春天一到,白色的玉蘭花開了滿城,空氣里散布著梅花、玉蘭的芳香。朱涇老街上還座落著一座古寺--東林禪寺。來這里祈禱的人已經不多。燒香拜佛,那是祈求來生來世的幸福。可是,在金山,這一切似乎沒有多大必要了。物產豐富,生活富裕的江南,才有滋養文化的土壤。金山,讓人看到了中國農村的希望。
八、金山歷史名人
顧野王 丁公著 船子和尚 陳舜俞 婁機 楊維禎 唯庵 沈度 侯端
沈粲 包節 吳梁 徐石麒 吳嘉允 吳欽章 侯承祖 侯世祿 王頊齡
王鴻緒 焦袁熹 焦以敬 姚培謙 顧觀光 錢熙泰 鍾天緯 丁月心
葉漱潤 蔡叆裳 黃繼曾 張新 高旭 高燮 陳陶遺 周士楨 陶芑生
蔡模 高平子 徐樂同 孫雪泥 顧水如 華吟梅 姚光 陸定華 李海霞
陸愚青 金愚雲 程夷谷 沈世騏 李一諤 蔡振 陳寅生 李新民
袁世釗 徐書生 吳漢文 葉雪安 陸龍飛 吳紹澍 黃八妹 沈其睿
白蕉 張君定 莫翠寶 屠龍根 李全英 賀宜 方正之 朱守忠 沈德鏞 馮琪生 馬蕙斌 湯發良 湯校明 石龍生 周秉元 金德方

⑷ 金山鄉的著名人物

何鴻基,字逵一、揆一、豫甫,號六白山人,甘谷縣金山鄉人。曾任伏羌縣立中學首任校長。

⑸ 上海市金山區主要文化名人照片

尊敬的金山網路用戶您好:這個問題建議你查閱一下金山縣志(金山區歷史上是金山縣)。

⑹ 金山街道的著名人物

丁龍起:字殿葵,高州金山街道辦里麻保田坡村人,黃埔四期步一團步五連學員版,抗戰時期任廣東保安權二團團長,抗戰後任廣東保安司令少將,高級參謀。梁宇:廣東茂名高州金山人,廣東省一級播音員,現為廣東電視台《珠江新聞眼》(原630新聞)、《兩岸視點》新聞主播。曾獲「廣東省百佳主持人獎」、「廣東省播音主持作品獎」,「廣東電視台優秀播音作品獎」、「廣東電視台優秀論文獎」、「十七大報道的突出貢獻獎」、「2002、2006、2007、2009年度廣東電視台優秀工作者」和2009年度新聞中心「名主持」。

⑺ 金山的人物作品

專輯:大禹治水
發行時間:2012-02-01
語種:國語
專輯類型:錄音室專輯
唱片公司:皇清音樂
專輯簡介內:有這樣容一位歌手,他執著地尋覓著自己的追求,有這樣一位歌手,他無怨無悔地在歌唱之路上奮斗 ,音樂是他心靈的寫照,歌聲是他魅力的展現,話筒前他淺吟低唱,舞台上他豪情激盪,他是高唱美好生活的使者,他是撥撒愛在人間的代言,讓我們記注他的名字------金山 如今的中國樂壇情歌輩出 . 形成了一種普遍化的風氣 . 而作為歌手的金山卻推陳出新 . 著身於公益歌曲的創作與演唱 . 最為突出的就是環保性題材的作品 . 此專輯的歌曲波瀾壯闊 , 凝聚著中華民族眾志成城地歌曲《大禹治水》又呼嘯而出了 .歌曲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金山就是這樣事事爭先 . 憑借自己的實力在中國流行樂壇創造了諸多第一 。
專輯曲目
01.大禹治水
02.地球唯一的村莊
03.呼喚
04.花街
05.留下這片綠色
06.綠島美
07.母校
08.你好嗎?
09.年終總結,為紀念薩馬蘭奇
10.人鬼情未了
11.日子好好過
12.我的父親母親
13.我認識了你
14.我是真的不知所措
15.邀請世界

⑻ 百年金山的主要人物

鄺當-作者的高祖父 雪英-鄺當的妻子 鄺禮-鄺當二子 鄺忠-鄺當三字 鄺泗-鄺當四子回(作答者的曾祖父)
鄺光-鄺當子 鄺安-鄺當女兒 琳-鄺當女兒 楊氏-鄺泗第一個妻子 蒂茜-鄺泗在美國的妻子 四平-鄺泗妾
顏紅-鄺泗妾 梁氏-鄺庸妻子 龍氏-鄺庸妾 盧雁花-鄺庸妾 明(米爾頓)-鄺泗長子 雷-鄺泗次子 本尼-鄺泗三子 埃迪-鄺泗四子(作者祖父)
斯特拉-埃迪妻子(作者祖母) 西茜-鄺泗女兒 吉爾伯特.梁-西茜丈夫 理查德-西茜兒子(作者父親)
卡羅林-理查德妻子(作者母親) 麗莎-理查德女兒(作者自己) 銘權-長子 銘浩-次子 趣柳-長女 銘德-三子
銘昌-四子 趣蘭-次女 銘兼 銘階 趣霞 銘泰

⑼ 介紹金山名人

「楓涇是江蘇省和浙江省連系的一個小鎮,可以證明兩個『母親』共同喜歡這個孩子。」「一個小鎮跨越吳越兩地,一定有它的特點,所以使人流連神往。」「我的老家在楓涇,無形中育我成長的正是吳越文化。」這是國畫大師程十發在《丹青蘊情》一書中寫的幾句話,充滿了大師對故鄉楓涇的一片深情。

1921年,程十發出生於楓涇太平坊(今和平街151—153號)一戶行醫世家。程家原籍皖南,太平天國後期,避亂到楓涇。程十發的曾祖父世齋公是個讀書人,精通醫道。祖父子美公,也隨父學醫,且 練就一手好字,當年楓涇「積谷倉」三字就出於他的手筆。父親欣木公醫術高 深,在楓涇懸壺濟世,留下美名。

程十發4歲時父親去松江行醫,他就隨同祖父一起生活。7歲起被送到楓涇祥通小學讀書。9歲那年父親病故。之後,他的成長受祖父子美公影響較大。子美公擅長書畫,經常有三五同好來他家評書論畫,其中一位叫張定九的先生經常教程十發寫寫畫畫。耳濡目染,程十發對畫畫產生了濃 厚興趣。1938年,程十發遂報考上海美專,四年後畢業,就舉辦個人畫展。之後,不斷向《申報》投寄畫稿,開始漸漸有了名氣。

解放後,程十發先在上海人民出版社任創作員,1956年參加上海畫院籌備工作,擔任一級畫師。期間,程十發風華正茂,其畫作不斷獲獎。他的國畫作品《歌唱祖國春天》榮獲全國第一屆青年美展一等獎,《儒林外史》插圖榮獲華東地區書籍裝幀一等獎,同時獲德國萊比錫國際書籍裝幀銀獎。連環畫《孔乙己》、《畫皮》獲首屆全國連環畫繪畫二等獎,影響很大。70年代,《李時珍問葯圖》、《西湖民間故事》彩色插圖分別獲得上海科普畫展和全國書籍裝幀展覽會榮譽獎。之後,他出版了《程十發花鳥習作選》、《程十發近作選》、《程十發書畫》一至九集、《程十發畫集》、《程十發藝術》等書畫作品集,成為國內畫壇知名的國畫大師。他長期擔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職,在國內享有很高的聲望。
程十發曾三次回楓涇。1977年9月到12月,當時左的思想還在政治上佔主導地位,他被下放到楓涇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當時正是金秋時節,程十發不僅在楓涇鎮文化站創作了連環畫《馬頭琴的傳說》,還與故鄉的百姓特別是一批青年美術愛好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據當時的青年美術愛好者回憶,那時程十發在文化站後樓上,專注地創作連環畫,他身後的牆上,釘著一幅幅完成的畫作。每有青年愛好者前去,他總是指著案頭的一袋糖果招呼,「吃糖,自己拿。」一次,一位青年大膽問:「程先生,我們學得好畫畫嗎?」程十發望著那位後來繪畫創作頗有成就的青年緩慢而風趣地說:「聰明人,一學就會,一學就放,學不好畫畫;腦子有毛病的,也學不好;只有不聰明,但堅持畫下去的,才學得好。」程十發的話,鼓勵了當地不少的美術愛好者,使他們日後都在美術的道路上堅持走下去。
2002年3月24日,八十多歲高齡的程十發攜家人第二次回故鄉。他懷著對故鄉的一片深情,來到和平街幼年生活的祖居,還到南大街121號一125號中國早期共產黨員袁世釗烈士的故居敬獻了花籃,原來,袁世創烈士還是程十發的親舅公。
時隔兩個月,在金山區和楓涇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一本集中收集上世紀70年代程十發、劉旦宅、汪觀清、韓和平、鄭家聲等一批享有盛名的畫家到楓涇體驗生活期間留下的100幅精美畫作的大型畫集《丹青蘊情》出版了。程十發熱情地為該書封面題寫了書名。
在《丹青蘊情》畫冊的首發式上,程十發和其他畫家不僅深情地回憶當時的經歷,還與當時手把手教過的農民畫家陳富林等一起共同作畫,為楓涇鎮留下了珍貴的墨寶。
現在,程十發早期生活過的和平街151號祖居已經修復開放。這是一座三埭兩天井後帶花園的宅院。里邊恢復了程十發祖父、父親行醫的診所廳堂和程十發出生居住的卧室。卧室里雕花床、梳妝台一應俱全。同時祖居還展出了程十發部分畫作以及生活、創作用具。

⑽ 上海歷史名人

1、錢學森,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2、張愛玲,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志上發表作品。

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

3、宋美齡,海南文昌人,中國近現代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中國國民黨和中華民國的卓越領導人,在1943年6月至1949年1月期間擔任中華民國第一夫人。

4、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後因章太炎建議而改名鏞,號月笙,江蘇川沙(今上海浦東新區)人,是近代上海青幫中的一員。1949年4月,杜月笙前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於香港病逝,終年63歲。

5、胡適,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學名洪騂,後改名適,字適之。 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紅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

閱讀全文

與金山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