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黨章歷史故事

黨章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7 11:33:40

⑴ 黨章的歷程的內容簡介

深度發掘紅色記憶,首次披露珍稀鏡頭,全球尋覓僅存史料。講述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內,展示黨史容研究的最新成果。十六部黨章與黨波瀾壯闊的歷史同行。中共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為什麼缺少第十一條?中共六大為什麼在俄國召開?中共七大召開時,毛澤東在會上為什麼說我們都是倖存者?毛澤東思想是什麼時候確立的?為什麼十五大對黨章只修改了160個字,卻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什麼時候寫進黨章的?胡錦濤總書記和中央書記處全體同志為什麼在十六大結束後不久,前往西柏坡?十七大對黨章進行了哪些修改?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之際,讓我們隨著珍貴歷史鏡頭,講述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展示黨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回首黨章的發展歷程。
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八十七年的歷史征程。

⑵ 怎樣了解一個黨史的故事

章建寧,時來任孝感市公源安局正縣級偵查員。2011年,也是他退休後的一年冬天,在北國冰城吉林市。一天,路過松花江邊,只見遠處有幾個大人和小孩在冰凍的江面上玩耍。突然,有人大聲呼救「求求你們快救人啦,我的孩子掉到冰洞里了」。正坐在計程車里的章建寧,聽到呼救的聲音,趕緊叫司機停車,不等車停穩,就跳出車門,邊跑邊解衣扣邊思考最佳簡易的施救法,不顧腳趾傷殘和大腿疼痛的老毛病,冒著零下近二十度的嚴寒,跳進冰洞里救人。幾經反復、周折,終於抓住小男孩的衣服,然後向上推、頂、托、舉出冰面,小孩終於得救了。

⑶ 幾十個字簡單黨史故事

中國共產黨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從年7月23日成立以來整個發展過程的全部歷史。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歷次代表大會的情況、黨章的不斷完善過程、黨在各個不同時期的組織建設和發展狀況、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歷程和全部史實的記載。

中共建黨90多年來共經歷了如下十個主要階段:

1、大革命階段

2、土地革命階段

3、抗戰階段

4、民主革命階段

5、新民主主義階段

6、社會主義建設階段

7、文化大革命階段

8、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

9、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

10、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3)黨章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歷史條件

一、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無產階級的革命做了榜樣,隨後馬克思主義為李大釗,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所接受並傳播,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礎,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 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於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最終勝利。

四、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五、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⑷ 中國共產黨黨史 年代及其主要事件

黨的一大:中國共產黨誕生
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黨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2年在上海召開。
1922年,中共二大,正確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現階段的革命綱領即最低綱領是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二大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黨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3年,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1923年,黨的三大召開,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政治、思想、組織上的獨立性。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義,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黨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5年四大召開,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四大的缺點和不足是:雖然提出了領導權的問題,但對於如何爭取領導權,缺乏具體明確的方針,只講對群眾運動的領導權,而完全忽視了對政權和武裝力量的領導權。提出了農民是革命同盟軍的問題,但沒有提出土地革命這一解決農民問題的根本思想。
黨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7年五大召開,大會雖然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但對爭奪革命領導權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如改造武漢國民黨、改造武漢國民政府、組織和擴大黨對革命武裝的領導等問題,均未做出切合實際的回答。大會對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實質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認識。五大實際上並未解決挽救時局的問題。
黨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國外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開,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線基本是正確的,對後來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但這次會議也存在著缺點,即對中間階級的作用、反動勢力內部的矛盾缺乏正確的估計和政策,特別是對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仍舊把城市工作放在全黨工作的中心,這對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消極的影響。
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1931年,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召開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
1934年,中央紅軍進行長征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
1935年長征過程中,遵義會議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日本帝國主義開始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也開始進行全國性抗戰。
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1940年,百團大戰由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指揮。
1941年根據地經濟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進行了減租減息和大生產運動。
1942 年延安整風運動的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1945年10月10日,國共兩黨經過激烈的爭論,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又名《雙十協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開,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七大做出的歷史性貢獻。大會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
黨的八大: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1948年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後,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開,大會正確分析了國內外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由於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八大是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黨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會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上,周恩來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鄭重地向全國人民提出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1969年九大召開,九大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使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黨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會
1973年黨的十大召開,繼續了九大的「左」傾的錯誤。
黨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後的首次大會
1974 年,中國趕走南越侵略軍,收復西沙群島。
1975 年的全面整頓工作由鄧小平主持進行。
1977年黨的十一大召開,雖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直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才將黨和國家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從而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黨的十二大: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1979年3月,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開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作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講話。
1982年十二大召開,鄧小平在這次大會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嶄新命題。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黨的十三大: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1987年十三大召開,十三大第一次系統地闡明了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大會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這一論斷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大會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大會還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經濟發展分三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並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
1988年9月,鄧小平同志根據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現狀,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鄧小平同志的這一論斷,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理論和科學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既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點,也是科學技術發展必然結果。社會生產力是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作為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學,必然包括在社會生產力之中。科學技術一旦滲透和作用於生產過程中,便成為現實的、直接的生產力。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和現狀告訴我們,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生產力諸要素全面滲透,同它們融合。
黨的十四大: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年初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後,為黨的十四大召開作了充分的理論准備,1992年10月十四大召開,這次大會作出了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一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二是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是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黨的十五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1997年黨的十五大召開,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大會指出,中國共產黨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黨的十六大:與時俱進的大會
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這次大會是我們黨新世紀乘勝前進,規劃制定新世紀中國發展重大戰略的會議,也是與時俱進,為指導思想增添理論新成果的代表大會,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三個代表」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並實現了我們黨承前啟後,完成整體性新老交替的任務。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
黨的十七大: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的大會
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黨的十七大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黨的十八大:中共十八大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總結過去5年的工作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實踐,回顧總結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全面審視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對全面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戰略部署,進一步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繼續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繼續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⑸ 1000字有關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故事

90年的風風雨雨,90年的勵精圖治。新看今天,我們擁有的是豐碩的成果。回顧昨天,卻是斑斑的血痕。倭寇的賊船曾侵擾過沿海人民;英國侵略者用鴉片、大炮敲開了中國的大門;八國聯軍飛揚跋扈,列強們瘋狂搶掠我奇珍國寶;圓明園在獸蹄下灰飛煙滅,日本鬼子燒殺搶掠,肆意踐踏我國的錦綉山河,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下的舊中國,老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黃河在咆哮,大地在哭泣,祖國的兒女在苦苦掙扎,在奮力抗爭…… 1921年7月共產黨的誕生,仿如一道曙光劃破夜空,在東方閃爍。共產黨,是一個嚴肅而又關心人民的軍隊,人們需要它,它保護著人們。
那神聖的黨章:一把斧頭和一把鐮刀。一下子,那個理解更確切了,共產黨,一個服務人民的組織。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黨員便是共產黨的組成部分。 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中華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率領下浴血奮戰,最終打敗日寇,推翻了蔣家王朝,自此,一個獨立的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出現在世界的東方!
從戰爭走向和平,從打破一個舊世界到建設一個新世界,中國面臨著重要的轉折,她能完成這個任務嗎?共產黨用事實證明,能幫助祖國完成這個任務!共產黨首先帶領全國人民開展經濟恢復工作,迅速醫治戰爭給人民來的創傷,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共產黨的先進性,還體現在共產黨始終在探索適合中國的發展之路。從農村包圍到城市奪取政權,建立新中國,到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主義道路,建設小康社會,踐行科學發展觀,共產黨總是在探索中不斷創造出新的經驗。
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曾經也有過挫折,走過彎路,但是共產黨是一個敢於善於自我完善的黨,終於撥亂反正,提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的發展思想。從那個時候起,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邁入了一個新時期,越來越受到人民的擁護了。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祖國越來越強大、中華兒女越來越團結:當我國面臨洪水、雪災、地震、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時,全國人民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創造了一個個震驚世界的奇跡;當面對「非典」、甲型H1N1流感等的沖擊時,共產黨沖鋒在前,奮戰在第一線,使我國總是以勝利者的姿態昂首挺立;當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時,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共克時艱,是中國成為抵禦危機的一直重要力量……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勇敢的迎接並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不斷地開創著中國特色社會事業的新局面。
有一首歌唱得好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辛勞為民族,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他堅持抗戰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設了敵後根據地,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啊,沒有共產黨的艱苦奮斗,哪有沒有今天的繁榮富強呢?同學們,我們是中國共產黨的接班人,讓我們一起做胡錦濤爺爺說的「四好少年」吧!

⑹ 黨章背後的故事觀後感

根據上級黨組織的要求,在集團黨總支部的精心組織下,我們全體黨員認真觀看了《黨章的歷程》紀錄片。這一紀錄片形象而生動的向我們展示了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克服艱難險阻,努力拚搏,走向勝利的歷程。通過觀看學習,我對黨章和中國共產黨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為自己身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而感到無限光榮,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
作為黨的根本大法,中國共產黨章程經過十六次的修改與補充,體現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回眸十六部黨章,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是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典範,是中國共產黨在探求民族復興的過程中心路歷程的縮影。
凝眸鐮刀與斧頭繪織的黨旗,仰視熱血與汗水鋪墊的國旗,腦海中掠過烽煙燃燒、戰火紛飛,眼前浮現出深圳建設、西部大開發……伴隨著紀錄片,一起回顧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黨章是隨著我們黨的不斷發展壯大和逐漸成熟而不斷完善的,它反映著黨的理論的發展,反映著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反映著黨的成熟程度。該紀錄片中提到了中國共產黨執政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困難以及取得的一些可喜的成績,這些成績都是來之不易的,黨章作為千百萬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澆灌出來的一個碩果,她彰顯著我們中國共產黨自強不息的強大戰鬥力。
今天,中華民族已經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又吹響了新長征的進軍號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是人民的願望,又是黨的庄嚴承諾。新任務能否完成,經濟社會能否更快更好地發展,關鍵在黨。我們能有今天的成就實屬不易未來的路還很長,任務還很艱巨,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在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我們必須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展望未來,中國共產黨要繼續站在時代的前沿帶領人民勝利前進。
黨章是黨的總章程,集中體現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黨的重要主張,規定黨內的重要制度和體制機制,對推進黨的工作,加強黨的建設,具有根本性的規范和指導作用。我們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高度重視黨章,把制定、修改和完善黨章作為黨的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堅持不懈地加以推進。
《黨章》它對每一位共產黨黨員來說,都是一桿標尺。作為一名黨員,要時時逐條對照黨員的權利和義務,嚴格按黨章規定的要求辦事,要維護自己的權利,更要履行自己的義務,要從我做起,時刻牢記自己肩負的責任,不求索取,但求奉獻,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勇於創新,使我們的黨永葆青春。
作為一名企業員工,我將時刻督促自己,以《黨章》為行動宗旨,時刻審視自己,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黨員,積極發現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及時解決,做到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為企業的發展而努力奮斗,為社會多做公益事業,堅決擁護黨的領導,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盡我所能為黨的事業奉獻全部。盡管,我們黨帶領全國人員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還很漫長,中國共產黨肩負的責任還很重大,但我堅信: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一定會勇往無前,奪取最後的勝利。

⑺ 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故事

正式成立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

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黨的早期組織。這些組織當時叫法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則稱共產黨小組或支部,由於它們性質相同,因此,後來統稱它們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

(7)黨章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發展階段

根據中國共產黨的歷次代表大會對《中國共產黨章程》的修改,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演變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延安整風之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七大到八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八大到九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九大到十四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十四大到十六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十四大黨章)

十六大至十七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黨章)

十七大至十八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十八大至十九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

十九大至今,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共產黨



⑻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過程,近代史有關共產黨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取得勝利

1、成立過程: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次全國代表大會在 上海召開。各地共產主義組推舉的12名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他們是:湖南小組的毛澤東、何叔衡,湖北小組的董必武、陳潭秋,上海小組的李達、李漢俊,北京小組的張國燾、劉仁靜,濟南小組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小組的陳公博和日本小組的周佛海,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

他們代表了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尼科爾斯基也列席了這次會議。由於會場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國巡捕的搜查,最後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 上舉行。大會討論了當時的政治形勢、黨的基本任務、黨的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等問題,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個綱領》。

黨綱的主要內容是: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規定黨的奮斗目標是以無產階級的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廢除私有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確定黨內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還規定了黨的紀律。

大會還通過了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確定黨成立後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大會選舉產生了黨的中央領導機關中央局,陳獨秀任中央局書記,李達任傳主任,張國秦任組織主任。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直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重大歷史事件: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紅軍長征、秋收起義、遵義會議、百團大戰、三大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等。

3、取得勝利原因:

(1)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這是總結我們黨的歷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經驗。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行動指南。

(2)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力量。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取得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

(8)黨章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共產黨成立的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不僅對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中共的成功宣告了「歷史終結論」的破產,終結了西方文明模式「元敘事」的論調,同時向世界提供了應對發展困局、破解治理難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尤其在政黨治理、國家治理、全球治理等方面,中國共產黨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模式和方案。

⑼ 列舉95年黨史中的重大事件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以什麼事件作為標志的?
答:五四運動。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昭示了無產階級的偉大力量,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志,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
2、誰是中國第一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進分子?
答:李大釗。1919年,他在《新青年》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歷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完成了從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
3、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是在哪兒創建的?
答:上海。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起到了在全國范圍內建黨的發起組和聯絡中心的作用。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4、被譽為「五四運動的總司令」的是誰?
答:陳獨秀。1915年9月,他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後改名《新青年》),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一場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向傳統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戰的新文化運動,從而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閥門,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
5、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的標志是什麼?
答:1922年5月5日至5月10日在廣州召開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討論和通過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等六個決議案,選舉施存統、高君宇、張太雷、蔡和森、俞秀松為青年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施存統任書記。
6、大革命時期,針對黨內外對農民運動的責難,毛澤東撰寫了什麼文章? 答:1927年3月發表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這個報告中,毛澤東贊頌農民群眾打翻鄉村封建勢力的偉大功績,批駁黨內外責難農民運動的各種謬論,闡明農民斗爭同革命成敗的密切關系。
7、什麼事件的發生標志著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和全國性抗戰的開始?
答: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製造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
8、三大主力紅軍是何時何地會師的?
答:1936年10月間,紅四、紅二方面軍先後同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靜寧將台堡(今屬寧夏回族自治區)會師,勝利地結束了長征。
9、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是以何為標志?
答: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次日,蔣介石發表談話,事實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10、新民主主義革命區別於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標志是什麼?
答:無產階級的領導權。
11、毛澤東在哪幾部主要著作中系統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理論?
答:1939年和1940年,毛澤東先後發表了《<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完整地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理論。 12、1945年10月10日,重慶談判的國共雙方代表簽訂了什麼文件?
答:《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國民黨政府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
13、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是何時?
答:1945年8月15日。
14、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少數民族區域自治政府是哪一個?什麼時候成立的?
答:內蒙古自治政府,1947年5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新中國成立後,改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內蒙古自治區也是我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區。
15、戰略決戰階段,人民解放軍先後發動了哪三次戰略性戰役?
答: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16、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是哪個文件?
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17、中國首次系統地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什麼時候?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是什麼?
答:時間:1953年12月31日周恩來在北京接見印度談判代表團時。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18、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何時何地召開?
答: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
19、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何時通過並公布?
答:1954年9月20日,由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並正式公布。
20、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討論重大國際問題的國際會議是哪次?
答:1954年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國際會議,即日內瓦會議。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及其他有關國家外交部長參加。會議促成了印度支那停火,但在朝鮮問題上未達成任何協議。
21、哪次會議將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答:黨的七大。
22、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是哪一天? 答:9月3日。
23、1945年,哪位中國共產黨黨員參加了聯合國制憲會議並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哪五國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答:董必武,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
24、國民黨撕毀雙十協定,全面內戰爆發,發生在哪一年?
答:1946年。國民黨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向解放區大規模進攻,全面內戰爆發。
25、中國何時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答: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國掌握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禦。

26、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何時恢復的?
答:1971年10月25日,在許多亞非拉國家和其他主持正義國家的共同努力下,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票,通過了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和立即把台灣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2758號決議。
27、黨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是在何時? 答: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採取斷然措施,一舉粉碎「四人幫」。
28、中美兩國何時建立外交關系?
答: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聯合公報發表,決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兩國建立外交關系。同日,美國宣布斷絕同台灣的外交關系。
29、1955年4月周恩來率團參加的哪次國際會議,打開了新中國與亞非國家廣泛交往的大門?
答:亞非會議,也稱萬隆會議。這是繼參加日內瓦會議之後,新中國走向國際政治舞台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30、第一個五年計劃確定集中力量發展哪個產業?
答:1955年7月30日,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一五」計劃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
31、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屬於何種類型的憲法?對國家的性質作了怎樣的規定?
答:是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憲法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
32、1955年7月,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在全國實行何種兵役制?
答:義務兵役制。
33、黨的十四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寫入了什麼理論和什麼基本路線?
答: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34、黨的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麼?
答:黨的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5、「五個一工程」具體指什麼?
答:1992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頒發「五個一工程」組織工作獎和入選作品獎。「五個一工程」即一本好書、一台好戲、一部優秀影片、一部優秀電視劇(片)、一篇或幾篇有創見有說服力的文章。
36、鄧小平視察南方時提出的「三個有利於」是什麼?
答: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7、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什麼決定?
答: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時尚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38、1994年3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國21世紀議程(草案)》,確定實施什麼戰略?
答:可持續發展戰略。
39、科教興國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答: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科教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
40、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具體指什麼?
答:一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一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⑽ 黨章背後的故事 心得體會1500字

一、情況概述。簡要地交代一下工作或學習的時間、背景、大體過程和成績、效果等。專
二、主要做法、經屬驗和體會。這部分是總結的重點,可以先講做法,後講體會、經驗;也可以根據內容分成幾個問題,一個一個地寫,每個問題既有做法,又有體會;還可以把工作或學習分成幾個階段,按時間順序來介紹情況,談體會。
三、存在的問題和教訓。問題要提得准確,以便今後去解決;教訓則側重今後要注意避免和克服的方面。
四、今後的努力方向。努力方向要寫明確,對下一步工作或學習的設想、安排意見要提得切實可行。
寫總結不必非要遵循固定的格式,以上幾個部分也不必一一都寫到每篇總結里。有的可以合並,有的可以突出,有的還可以省略,這要根據總結的寫作目的和要求來確定,靈活安排。

閱讀全文

與黨章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