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何生

歷史人物何生

發布時間:2021-02-27 09:52:12

歷史人物

秦檜的故事

南宋高宗年間。有一天,皇後在後宮設宴,召集各位官太太和貴婦人參加。

席間,御廚端上來一道菜——淮青魚。這種魚因為產量稀少,因此相當名貴。皇後很得意地招呼大家享用,還特別問宰相秦檜的老婆王氏:「你吃過這種魚嗎?」

王氏不假思索,回答道:「經常吃,我們家比這大的淮青魚都有,娘娘您要想吃,我明天就給您進奉幾條。」

王氏以為找到了一個拍皇後馬屁的好機會,回到家裡就把這事對秦檜說了,沒想到秦檜聽後大驚失色,說:「你這個蠢女人,闖了大禍了知不知道?」

王氏生氣地說:「我是為你在宮內鋪路,你不領情還罷了,反過來還責罵我。」

「唉!」秦檜嘆了口氣,也不理王氏,在房裡皺著眉頭來回轉悠。忽然,他的眉頭一展,高聲對外面喊道:「來人啊!去,買幾條大草魚,明天讓夫人送去宮里。」

「什麼?你讓我送草魚?」王氏莫名其妙,「那值幾個錢!而且它雖然看起來像淮青魚,但皇後娘娘可是行家,一看就知道。你想魚目混珠,不要命了?」

「你送淮青魚才真的叫不要命了!聽我的,明天就送大草魚進宮。」秦檜冷冷地說道。

第二天,皇後看到王氏送來的草魚,大笑道:「我昨天還跟皇上說,淮青魚天下珍饈,不信秦愛卿家會比皇家還要多。原來是你給搞錯了,把這些普通的大草魚當成淮青魚了,哈哈哈……」

⑵ 我喜歡歷史人物400字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諸雄爭霸。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我最崇拜的人無論是在小說里,還是在戲台上扮演,都有過他的出現,他就是人人稱為「奸雄」的曹操。曹操多才多藝,對書法、音樂、圍棋都非常精通。他文武兼備,能這么出類拔萃,還歸功於他孜孜不倦的學習,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其好學程度可見一斑。
曹操集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他的詩時而豪邁:「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時而散發著一絲絲的憂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時而流露出自己的雄心壯志:「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更是一個視「才」如命的人,在當時那個動盪不安的年月,他唯才不求,但凡有學之士前來投靠,他會放下架子,不計前嫌,委以重任。他也清醒地意識到,要找到「千里馬」,自己就必須做一個好「伯樂」。任人唯賢,歷史上又有幾位統領、帝王能做到?
我喜歡曹操,不僅因為他博學多才,更因為他珍視人才。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就因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被人們歸為「奸雄」之列,實在不公。我們看人還是要多看看他的優點,至於其它,還是留給歷史去評說吧。曹操「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是很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的,「學海無涯苦」,只有「苦作舟」,才能「更上一層樓」!

⑶ 講歷史人物故事

南征倭寇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進犯樂清、瑞安、臨海等地,戚繼光率軍前往救內援,但因為道路隔絕容而沒有來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繼光的罪。而後,汪直余黨作亂於岑港,戚繼光與俞大猷兩軍會合,前往圍攻。但很長時間都沒有攻下來,於是朝廷將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罷免,讓其帶罪殺敵。駐守在岑港的倭寇抵禦不住戚繼光與俞大猷的進攻,於是打算逃走。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備駕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繼光趁機發動進攻,擊沉倭寇大船,余黨向閩南逃竄從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燒殺搶掠,給事中羅嘉賓等人彈劾戚繼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正要准備治罪,戚繼光卻因平定汪直的功勞而復官,讓戚繼光守衛守台、金、嚴三郡。

戚繼光到浙江赴任後,發現衛所的將士作戰能力一般,而金華、義烏的人比較彪悍,於是戚繼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繼光的指導訓練下,將其練成一支精銳的部隊,後稱「戚家軍」。戚繼光根據南方多沼澤的地理特點制定陣法,又給他的部隊配備火器、兵械、戰艦等裝備,戚家軍因此名聞天下。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人是死對頭

人生不過百年,可這世間的恩怨紛紛擾擾,從古到今無人能免俗,有的竟能你來我往數十年,真是難解難分,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精彩的歷史故事。有心人還選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十大死對頭的故事。

NO.1 黃帝vs蚩尤

一個是華夏族的首領,一個是東夷族的大哥,他們之間的爭斗發生在五千年前,具體的過程記載在我們民族的神話傳說中。雖然是傳說中的角逐,但意義卻極其重大,因為這兩個對頭爭奪的是中華民族的「冠名權」。涿鹿一戰,黃帝在眾神的幫助下,打垮了東夷聯軍,擒殺了蚩尤。從此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被叫做華夏大地,所有的中華兒女都自稱是黃帝的子孫。

NO.2 越王勾踐vs吳王夫差

勾踐卧薪嘗膽的故事家喻戶曉,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最先忍辱負重以圖報復的卻是夫差。檇李一戰,夫差的父親闔閭被勾踐打敗,受傷身亡。臨死前囑咐夫差一定要為自己報仇,從此拉開了夫差與勾踐長達20餘年的恩怨。 2年後,夫差興兵南征,夫椒之戰,吳軍幾乎全殲越軍。就在越國唾手可得之際,夫差卻答應了勾踐的投降請求,給了死對頭以喘息之機。之後的幾年間,勾踐象奴隸一樣侍奉著夫差,把仇恨深深埋在了自己的心裡。麻痹的夫差最後還是放勾踐回了國。死中得活的勾踐勵精圖治,准備了整整20年,終於等到了報復的機會,一舉全殲了吳軍,把夫差逼到了絕路。天真的夫差希望勾踐象當年自己放過他一馬那樣放吳國一馬。可比他老辣、陰狠得多的勾踐根本不給他任何機會。夫差在絕望中自殺,結束了兩人長達20餘年的爭斗。

NO.3 孫臏vs龐涓

傳說中,兩人同時受業於世外高人鬼穀子,但陰險的龐涓深知師弟孫臏的才能遠在自己之上。所以下山之後,他時刻關注著孫臏的去向。在魏國,龐涓受到了魏王的重用,指揮著魏軍橫行中原,戰無不勝。但當他聽說師弟孫臏下山的消息之後,就將他騙到了魏國,對他展開了一系列的迫害。被挖去膝蓋骨的孫臏利用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師兄的魔爪,來到了齊國。從此師兄弟二人利用齊、魏兩個大國的軍隊上演了一場鬥智的好戲。最終心術不正的師兄在馬陵道中了師弟的埋伏,全軍覆沒,自殺身亡。

NO.4 蘇秦vs張儀

實際上此二人到沒有直接進行過對抗,但他們的政治主張卻是水火不容、針鋒相對的。一個是倡導六國合縱一致抗秦,一個則是鼓吹連橫與秦國結盟。在戰國中後期的政治舞台上,兩個完全相左的主張幾乎決定著戰國七雄的命運。蘇秦合縱六國,最終促成六國的盟約,六國全都任命他為相國,並承諾共同對付強秦,這使得秦國20多年不敢出函谷關。而當蘇秦死後,張儀往來於東方六國,用自己的伶牙利齒瓦解了六國的聯盟,為秦國取得對山東六國壓倒性的軍事優勢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將老學友、老對頭的成績一筆勾銷。

NO.5 劉秀vs王莽

一個是處心積慮數十年終於代漢自立的陰謀家,一個是以漢室宗親自詡、一心要恢復故國的少年豪傑。兩人自始就是不共戴天的仇敵。因此在反莽起義一開始,劉秀就跟他的大哥劉演在南陽起兵響應。雖然劉秀並不是反莽的主力,但昆陽一戰卻讓他成為了敲響新莽王朝喪鍾的人,他僅以萬余兵力戰勝了莽軍40多萬大軍,消滅了王莽最後的主力,從而最終導致了新莽王朝的滅亡。 劉秀與王莽之間的爭斗在民間傳說中流傳得更廣,甚至許多地名都與這兩個死對頭有關。

NO.6 劉邦vs項羽

鴻門宴、楚河漢界、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成語和典故都是劉邦和項羽這對老冤家奉獻的。這對曾經的結拜兄弟,為了江山大大出手,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雙方都曾被雙方逼得九死一生。最終還是老辣的劉邦計高一籌,迫使自己的義弟在上演了一幕霸王別姬的千古悲劇之後,橫劍自刎在烏江邊!

NO.7 諸葛亮vs司馬懿

《三國演義》中周瑜死時,曾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含恨而終。其實這句話應改成諸葛亮來說:「既生亮,何生懿」。在後曹操、後劉備時代的三國,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鬥智是最精彩的部分。假設魏國沒有司馬懿,恐怕諸葛亮早就突破了祁山防線,北進中原了。而弱小的蜀國若沒有諸葛丞相,可能劉禪也沒機會安安穩穩當了40多年的皇帝。兩個人可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甚至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仍上演像「死諸葛嚇走活仲達」這樣的好戲!

NO.8 牛僧孺vs李德裕

公元808年,制科考試,年輕氣盛的考生牛僧孺寫下了一篇針砭時弊的文章,矛頭直指當朝宰相李吉甫。位高權重的李吉甫立即讓考官取消了牛僧孺的考籍。此舉一石激起千層浪,朝中輿論嘩然,紛紛指責李吉甫的專橫,沒辦法,為了平息眾議,唐憲宗只得將李吉甫外放到地方,而這個李吉甫就是李德裕的父親。這件事也成為了李德裕與牛僧孺長達40年爭斗的導火索。在後來的唐朝官場上,牛李兩黨交替掌權,相互攻伐,斗得你死我活。最終在唐宣宗時,李德裕被貶到海南,牛僧孺病故,才結束了這場歷經五朝、長達40餘年的黨爭。

NO.9 岳飛vs金兀術

在民間傳說中,他們一個是金翅大鵬轉世,一個是赤須龍再來。去除神化的部分,他們兩個人都稱得上是蓋世的英雄人物。很難想像暗弱的南宋如果沒有岳飛會是什麼樣子。同樣道理,曾經動搖過的金國如果沒有金兀術,恐怕也無法完成佔領中原的宏圖大業。牛頭山、郾城、朱仙鎮……這些地方都因為見證了他們的對決而變得不朽。軍事上兩人各有千秋,唯一不同的是在金兀術的履歷中有「政治家」這個頭銜,於是他就利用自己的政治手腕,讓他的特工——秦檜用卑鄙的手段解決了岳飛。最終金兀術獲得自己想要的勝利和土地,而他的對手岳飛贏得了千百年來無數百姓的景仰與愛戴。

NO.10 毛澤東vs蔣介石

這是兩人唯一的一張合影。無論歷史怎麼評價他們的功過是非,但誰都不能否認在上個世紀大多數的時間里,是他們主宰了中國的命運。從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瘋狂屠殺共產黨人起,蔣毛二人之間的對抗延續了近半個世紀。井岡山、五次反圍剿、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兩個人在軍事、政治、外交等各個方面均進行了激烈的斗爭,最終人民選擇了共產黨,選擇了毛澤東,曾經不可一世的蔣介石只得帶著殘兵敗將退到孤島台灣。 雖然大勢已去,但兩個人的爭斗仍未結束,毛無時無刻不在提防著蔣、謀劃著解放中國最後的一片領土——台灣,而困守孤島的蔣也不甘失敗,時刻想著要反攻大陸。在此後的20多年裡,兩個人仍視對方為最主要的對手。直到上世紀的70年代中期,他們先後撒手人寰才為這場半個世紀的爭斗劃上了句號!

⑸ 王者榮耀中有很多英雄有歷史原型,哪些歷史人物堪稱家喻戶曉的

我覺得最家喻戶曉的肯定是諸葛亮。哪一個孩子的童年,不是看三國演義度過的?張口閉口就是:既生瑜,何生亮?要不然就是什麼三顧茅廬的故事。還有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這種口頭語處處都能講到諸葛亮,所以這個英雄真的是很出名的了。雖然不知道諸葛亮本人帥不帥,但是王者榮耀裡面的諸葛亮真的是超帥了,每次都很喜歡用他。

說到這家喻戶曉的話還有桃園三結義的關羽、劉備、張飛。這三兄弟在王者榮耀裡面還真是分配的蠻均勻的,有做戰士的,有打野的,也有自己當肉的。這么一看,這三兄弟再加上一個法師和輔助陣容還真的是算不錯呢~不知道有沒有人可以去選擇他們三個湊一起玩下,說不定錄個視頻可以火。

⑹ 既生瑜何生亮,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天生對頭,命中冤家

仔細觀察,在中國的歷史上,像既生瑜,何生亮這樣的事情並不少。在中國整段歷史當中,這樣的事情從來沒有中斷過,無論是在上古時代,還是在後來的明清時代。在這些朝代當中往往都會出現兩位爭斗多年,類似於命中冤家一樣的人物。

除了這些以外,像後來的司馬光和王安石,左宗棠和李鴻章,這些都是出現在同一個時代,同時個人能力都非常突出的兩位。不過很顯然,在這些比斗當中,肯定是有一方勝出,有一方落敗。例如左宗棠和李鴻章,在人品上左宗棠完勝李鴻章,在財富上左宗棠完敗。

⑺ 最引人爭議底歷史人物是誰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為什麼非得評個最呢?
有興趣的話,可以了解一下三皇五帝

⑻ 歷史人物故事

周瑜自幼來與孫策交好,孫策初崛起源時周瑜隨之掃盪江東,並送錢糧物資助孫策成就大事。袁術仰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正式投奔孫策,與孫策一起南征北戰,為打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深受孫策信任。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執掌軍政大事。曹操消滅袁紹後,威逼孫權送兒子為人質,周瑜志向高遠,勸阻孫權送質。赤壁大戰之時,力主抗曹,並慧眼預見到曹軍的劣勢和我軍的優勢,指揮全軍在赤壁、烏林大敗曹軍,是為三國歷史上最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其後又成功地攻克了荊州戰略要地南郡,曹仁敗走。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建議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吞並劉璋,與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准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

⑼ 歷史人物的作文!!!!!!不知道的別說!

1、天地蒼茫,歲月無聲,亘古的長風吹起歲月的風帆,歷史被如沙的時光悄悄地掩埋,當我們回首時,已了無痕跡。然而當我們真正回首去聆聽和撫摸這塵封的記憶時,卻總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的鳴沙中突兀,回盪。

如煙往事,似水流年,卻帶不走這樣一個熟悉的名字————周瑜。

周瑜,你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人們談到《三國演義》,首先要把諸葛亮抬出來美言幾句,贊頌一番,特別是他神話般的事跡更加讓人激動,那麼周瑜呢?一提起你,無不說你氣量狹小,嫉妒遇遇賢才,氣你千方百計要害諸葛亮。然而,你真的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嗎?周瑜盡忠於東吳,是吳國的一員大將,更是頂梁之柱,一生在戰場上馳騁,立下不少功績;你也愛惜人才,對下屬器重有加,又是一位大家公認的都督,誰不敬重你呢?

不得不說,《三國演義》把周瑜描寫成了一個氣度褊狹,忌才妒能的人物,被諸葛亮用計氣死了,甚至臨死還說出「既生瑜,何生亮」的話,讓一代名將聲譽蒙冤。但歷史上的你胸襟廣闊,氣度寬宏。老將程普因你年輕地位比自己高,對你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你,你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後被你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地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你成為好友。

周瑜,你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周瑜,你是世間少有的奇男子。你「青年有俊聲」,少年得志統領三軍,南平長江,西治巴蜀;治軍有度才服程普,力辯群臣寧戰不降;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是決勝千里的帥才;羽扇綸巾,輕袍緩帶是儒士風范;狂吟舞劍,聽弦歌而知雅意是名士風雅;時人無不知「曲有誤,周郎顧」,一曲《長河吟》與《廣陵散》一般成為世間絕響。這樣的人生還嫌不夠精彩,又與小喬配為佳偶,琴瑟相合羨煞世人。

流年似水,時光如電地過去,而歷史中,你是我的最愛————周瑜。

2、穿梭在歷史長河當中,不免會有像精忠報國的岳飛,智慧超人的諸葛亮,音樂奇才貝多芬出現。但他們都沒能使我停下腳步。唯一讓我停下腳步的是那《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原因就是,像他這樣的人自古以來就只有一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雄」,曹操是歷史上一位英雄,刺行董卓,可見他的勇敢;離間馬韓,可見他的智慧。這樣的智勇雙全,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雖然為世人的不齒,但人無完人。曹操在軍事上的卓越才能是誰也無法否定的。在那樣一個群雄紛爭,紛紜突變的年代,曹操能夠審時度勢,充分看清各方的長處和弱點,並不失時機地擴大自己的實力。他勇猛地馳騁在疆場,他沉著的指點江山。他讓足智多謀的孔明「燈滅蜀亡」,他讓善施陰謀的孫權「棄城丟吳」。他在《觀滄海》中這樣寫到「秋分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多麼偉大的氣概,這正是他自己的深刻寫照:赤壁戰敗,大小周郎諸葛,不恥下拜於關羽。不因眼前的小挫折放棄的局面,能屈能伸,此所謂大丈夫也。

然而,曹操更令我佩服的是他的文學才華。「對酒當歌,人生幾回。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充滿了對時光易逝的感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顯示老當益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是他視天下為己任的偉大志向。縱觀歷史,唐宗宋祖都是稍遜風騷的,曹操的文韜武略只能與毛澤東像媲美了。

人們大多不喜歡曹操,說他過於「殘暴」,干過「壞事」。人無完人,孰能無過,偉人也是會犯錯誤的。

《三國演義》中寫曹操借倉關王之頭,來穩軍心。若是換成袁紹好心不忍心做,恐怕霸業難成。更何況「無毒不丈夫」。與其說是毒,不如說成是一種果斷的決定,不會去瞻前顧後的做一種選擇。曹操富民強國,沒有一點手段是難成大事的。

讀了曹孟德,不禁感慨萬千。曹操的七尺之身,竟屹立於天地之間,超越了物質實體的渺小,達到精神上的博大。

自古以來,曹孟德就只有一個。

⑽ 留名千古的歷史人物的故事

千古以來,諸葛亮深受人們的愛戴,身上有著無數美麗的光環。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被善於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我喜歡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布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我喜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為赤壁之戰准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還喜歡諸葛亮的智勇超群與忠貞不渝。諸葛亮為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採用「攻心為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斗中七擒七縱,最後使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無不閃耀著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我喜歡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性格品質至今還廣為後人流傳。《三國演義》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現在已經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訪先人之遺跡,發聖賢之古情。
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廉潔、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出自諸葛亮,「三顧茅廬」,「舌戰群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齣祁山」,「白帝託孤」,「嘔心瀝血」、「七縱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不僅如此,後世留下了許多與諸葛亮有關的諺語、俗語或歇後語。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借箭——有去無還。」等等的這些諺語、俗語、歇後語不計其數。其傳奇般故事為世人千古傳誦,數不勝數。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他的精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何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