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剿匪英雄是誰在扮演的江漢波
江漢波的扮演者是陶宇佳。
陶宇佳,1980年7月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畢業於上海市版戲曲學校話劇影視權班,中國內地女演員。
2002年陶宇佳參演主旋律題材劇《省委書記》,自此開始演藝事業。2005年出演都市情感劇《不想回家》。2006年參演家庭倫理劇《給我一個愛的理由》 。
2007年出演打擊走私題材電視劇《滄海英雄》 。2011年主演戰爭歷史劇《絕戰桂林》。2012年加盟諜戰懸疑劇《刺蝶》。2015年主演戰爭題材劇《戰昆侖》。
(1)剿匪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人物經歷
2011年,在張國慶執導的剿匪電視劇《瑤山大剿匪》中飾演綽號「鶴頂紅」的柳葉飛;同年,在馬魯劍執導的戰爭歷史劇《絕戰桂林》中出演被軍統安插到桂林行營的女狙擊手苗萱。
2012年,在徐僧、文靜主演的抗日戰爭劇《神槍之出生入死》中飾演烽火奇女子「火蘭花」蘭曉月;之後,加盟李森執導的諜戰懸疑劇《刺蝶》,在劇中飾演上海中共地下黨重要領導成員舒秀。
2013年,在張國慶、路軍聯合執導的民國剿匪題材劇《剿匪英雄》中飾演國民黨特派員江漢波。
2015年,參演郝萬軍執導的戰爭題材劇《戰昆侖》,在劇中飾演日本精英特務宮本雲子。
『貳』 中國近代史人物
張學良(1901-2001) 字漢卿,遼寧省海城人,一級陸軍上將,長城抗戰時為陸海空副總司令,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張學良的父親為東北軍領袖張作霖。張作霖為了培養兒子將來承位,光宗耀祖,在張學良很小時,就聘請專人教他文化和科技知識。1918年張學良17歲,即被任命為衛隊旅營長,以後又送他進東北講武堂學習軍事。1920年,19歲的張學良晉升為少將旅長,以後又兼任了航空學校校長,籌劃建立了空軍和海軍,嚴格選拔和訓練各種人才,為東北軍的振興打下了基礎。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他以第三軍軍長的身分,率部一直打到了天津。1928年,蔣、馮、閻、桂聯合北伐,張學良以京漢線總指揮身分率軍與之對抗,結果連遭失敗,張作霖只好下令撤退。6月4日當張作霖乘坐的專列行駛到沈陽皇姑屯時,被日軍炸彈炸毀,張作霖受傷身亡。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司令,他不顧日本的威脅利誘,為了維護祖國統一,毅然決定易幟,接受南京政府的領導,隨後南京國民政府任命張學良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官。1930年5月,蔣、馮、閻的中原大戰爆發,兩派都派人聯絡張學良,張學良權衡再三,出兵幫助蔣介石打敗了馮、閻聯軍,蔣封張學良為陸海空副總司令,並把華北大權交給他。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東北淪喪,華北受侵,張學良判斷失誤(同時也為保存自己的實力)面對日本的侵略下達不抵抗的命令。蔣介石為了平息全國民眾的怨情,逼張學良引咎自辭,張學良只得於1933年3月11日通電下野,出國去療養,蔣介石安排何應欽接替了張學良北平軍分會代委員長的職務。1934年1月張學良被蔣介石從國外召回,先後任他為鄂豫皖三省「剿總」副司令,西北「剿總」副司令,代理總司令職務。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西北軍將領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扣留了蔣介石逼他答應抗日。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但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後,卻被秘密軟禁起來,由大陸到台灣,幾十年失去了自由。
張作霖(1875.3.19——1928.6.4),
奉系軍閥首領,字雨亭。1875年3月19日出生於遼寧海城縣城西小窪村(今盤錦市大窪縣東風鎮葉家村張家窩棚屯)。
張作霖幼年家境貧寒,為人放豬,12歲時去私塾偷聽,被塾師楊景鎮發現後允其免費讀書。14歲時父親去世,隨母親前往鎮安縣(今黑山縣)投奔外祖父。為謀生賣過包子,當過貨郎,學過木匠,後跟隨繼父學獸醫、相馬。
1894年因為報父仇殺人而流落至營口,適逢甲午戰爭爆發,便投入駐營口田莊台的毅軍,後因表現出眾,被提拔為毅軍統領宋慶的衛士,後升任伍長。甲午戰爭失敗後,1895年3月被遣返,回到故里,投身草莽。1902年被官府收編,任巡警馬隊幫帶、統帶,因剿匪有功升為洮南鎮守使。
武昌起義時,張作霖起兵勤王,任「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鎮壓革命軍,受到清廷破格升賞,出任「關外練兵大臣」,賞頂戴花翎,被派任掌管奉軍軍事大權的巡防營務處總辦,成為奉天省地方最大的軍事首領。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後,1912年被任命為第27師中將師長,袁世凱稱帝後,被封為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袁死後,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奉天督軍兼省長、東三省巡閱使,在日本幫助下控制了遼吉黑三省,成為奉系首領。此後,張作霖以東北為基地,向關內擴張勢力。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前,與直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
1922年4月,發動第一次直奉戰爭。戰敗後,張作霖挾「東三省議會」推舉自己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宣布東北自治。1924年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打敗直系軍閥,控制北洋政府。1926年稱安國軍總司令。1927年4月,殺害了共產黨人李大釗等35名愛國進步人士。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並組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
1928年4月,在蔣、馮、閻、桂四大集團軍的攻擊下,奉軍全線崩潰。6月2日,張作霖聲言退出北京。由於他沒有滿足日本帝國主義的全部要求(包括開礦、設廠、移民和在葫蘆島築港等),1928年6月4月晨5時許,當張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專列駛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匯處橋洞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好的炸彈炸毀,這位亂世梟雄身受重傷,當日逝世,時年53歲。
曾國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謚文正,湖南人。中國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中興名臣」之一,也是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人,現屬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天子坪。
曾國藩,字伯函,號滌生。1811年出生於湖南省雙峰縣井字鎮荷葉塘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
曾國藩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並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可見他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至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
曾國藩28歲便考中了進士,從此之後,他一步一階的踏上仕途之路,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門生。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值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從七品一躍而為二品大員,
曾國藩的一生是和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分不開的。1852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這時太平天國的起義已席捲半個中國,盡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不堪一擊。因此,清政府屢次頒發獎勵團練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製革命勢力的發展,這就為曾國藩的湘軍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機會。1853年藉著清政府給予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復雜的人際關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軍。曾國藩殘酷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用刑苛酷,史稱「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審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案至即時訊供,即時正法,亦無所期待遷延」。不僅他自己直接殺人,他的父親和四弟也殺人,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稱呼為「曾剃頭」、「曾屠戶」。據說,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在和太平軍作戰中,曾國藩用劫掠財物、封官賞爵的辦法來鼓舞士氣,養成湘軍兇悍領殘的本性。湘軍在軍事素質落後的清朝武裝力量中成為中國南方地區與太平天國軍事力量作戰的主力之一。曾國藩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
曾國藩一生著述頗多,但以《家書》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879年,也就是曾國藩死後7年,傳忠書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鴻章編校的《曾文正公家書》。
曾國藩本人也善於運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鴻章都與他有密切關系。左宗棠、李鴻章等稱呼曾國藩為老師。曾國藩曾說「李少荃拚命做官,俞蔭甫(俞樾)拚命著書」。
太平天國失敗後,太平軍在江北的余部與捻軍匯合,清廷命曾國藩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曾國藩帶領湘軍二萬,淮軍六萬,配備洋槍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針是「重迎剿,不重尾追」,並提出「重點設防」等計劃,妄圖把捻軍阻擊在運河、沙河地區,使捻軍無處可逃,然後加以消滅。但是捻軍突破了曾國藩的防線,進入山東,使曾國藩的戰略計劃全部破產。曾國藩被免職,由李鴻章接代。
1870年,正在直隸總督任上的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數千名群眾因懷疑天主教堂以育嬰堂為晃子拐騙人口、虐殺嬰兒,群集在法國天主教堂前面。法國領事豐大業認為官方沒有認真彈壓,持槍在街上碰到天津知縣劉傑,因發生爭執開槍射擊,當場擊死劉傑僕人一人,民眾激憤之下先殺死了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及其秘書西門,之後又殺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焚毀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發生後,英、美、法等國聯合提出抗議,並出動軍艦逞威。曾國藩到天津後,考量當時局勢,不願與法國開戰,「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一當否」,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後處死為首殺人的18人,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被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並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這個交涉結果,朝廷人士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引起全國朝野的垂罵,連他的湖南同鄉,也把他在湖廣會館誇耀其功名的匾額砸爛焚毀。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歷: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贈太傅,死後被謚「文正」。其家族後代多出官宦,如曾紀澤等。
『叄』 剿匪電視劇有哪些
1、《血色湘西》
該劇以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湖南主戰場為背景,講述了1939-1945年期間,以田穗穗、石三怒、龍耀文、龍耀武為代表的湘西麻溪鋪鎮一帶抗日軍民,在共產黨員童蓮的教育、發動、組織、領導下,面對日寇進犯,誓死捍衛家園的悲壯故事。
2、《新烏龍山剿匪記》
湘西匪患嚴重,解放初期,我人民解放軍英勇剿匪的故事就曾在這里上演,號稱"東北虎"的我方英雄劉玉堂智斗土匪頭目"鑽山豹"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該劇描寫了解放軍剿匪小分隊隊長,人送外號「東北虎」的劉玉堂為首的剿匪小分隊依靠當地人民群眾與匪首田大榜、鑽山豹,國民黨女特務四丫頭等展開的一場殊死的斗爭。
3、《大西南剿匪記》
這是一個亂世中的愛情故事,也是1950年前後的一段驚世傳奇。歌仙鄭幺妹和土匪劉大卯本應該是兩條平行線,卻被那亂世之像生生擾成了銳角,人生切過來橫過去,有了難得的交集卻最終沒能定格成首尾相連的團圓。
4、《林海雪原》
該劇主要講述了1946年冬天,國民黨在東北地區成立了「中央先譴軍」。這對當地百姓的工作、生活都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我軍和當地人民經過激烈交鋒,殲滅全部匪徒,取得了剿匪的全面勝利的故事。
5、《鐵梨花》
講述的是一個出生在晉陝交界盜墓賊家的女兒,在橫跨軍閥混戰直至抗日戰爭這段動盪歲月里中,與身邊的親人、愛人、朋友甚至仇敵共同演繹的一段傳奇歲月,先後與幾個男人間的愛恨糾葛,以及她從一個普通人家女兒、到軍閥家的姨太太、再到堅定抗日的民族志士的心路歷程。
『肆』 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土匪頭子有哪些
在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都有土匪橫行,尤其是在朝代更迭之時,土匪之亂更盛。在中國歷史上,大多數人耳熟能詳的土匪頭子有程咬金、張作霖和座山雕。前兩位都是土匪出身,後來歸順了朝廷,唯有座山雕一條匪路走到終。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部長篇小說《林海雪原》,牽動了多少讀者的心!書中對土匪頭子座山雕等人的描寫,使現代的人們了解到了土匪的兇殘。的確,土匪是兇狠的,土匪是霸道的,土匪是打家劫舍的,土匪就是強盜。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對土匪頭子座山雕等人的描寫,是對關東大地眾多土匪劣跡的濃縮。
『伍』 余則成歷史人物是誰
余則成的歷史人物是吳石、黎強和劉青石。
余則成是三十集諜戰系列電視連續劇《潛伏》的男主角,由孫紅雷塑造的經典形象。該人物出自龍一同名小說《潛伏》。
劇中余則成人物的原型是吳石、黎強、劉青石等人。在《潛伏》熱播後,余則成不僅僅成為我地下黨的代表,更成為一切間諜的代稱。
(5)剿匪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余則成原型介紹:
吳石
吳石原名萃文,字虞薰,福州市倉山區螺洲鄉人,1916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24年為國民革命軍第四師處長,後任北伐軍總參謀部作戰科科長。
1929年赴日本留學,回國任參謀本部第二廳處長,抗戰中任第四戰區參謀長、軍政部主任參謀兼部長。1948年參加民聯,與中共華東局直接建立聯系,提供重要軍事情報。
1948年底調任福州綏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6月去台灣,後任國防部參謀次長。1950年,因中共台灣省工委書記蔡孝乾叛變而被秘密逮捕,同年6月10日,與陳寶倉、聶曦、朱諶之在台北遇害。
黎強
黎強原名李碧光,曾用名李唯平,潛伏特務機關時用名李長亨;董必武為其在黨內起化名黎強,意為能力強,後一直沿用。
劉青石
劉青石本名劉英昌,是中共地下黨員,余則成原型之一。1923年生於台灣基隆一戶普通人家,台北工業學校畢業。
『陸』 剿匪時期真有田大榜和鑽山豹嗎
亂說,黔陽縣安江鎮的是黃月嬌好不,就是湘西剿匪里的好不
『柒』 歷史上的山西名人
1、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回名將,早期答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2、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3、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
4、溫庭筠(約812年—約866年),本名岐,字飛卿,唐代詩人、詞人。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
溫庭筠是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有「溫八叉」之稱。
5、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又名元宏。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生母李夫人。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即位時僅5歲,改年號為延興。
『捌』 歷史人物的剿匪英雄中的杜鵑現在還在嗎
還在的。杜鵑是由袁志博主演的。
袁志博,中國演員,是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2000級畢回業生。
袁志博答演技精湛,能准確地把握了人物的內心情感,尊重角色本身的特徵和劇情發展的需要(新浪娛樂)[19] 。袁志博屏幕形象百變,自出道以來塑造了很多經典形象,其中有溫婉可人的客家女子「等郎妹」,有美麗善良、溫柔多情的草絨,也有貪慕虛榮的女軍醫汪小麗。和沉穩大氣的女公安局長,完成了一次角色的大轉換。
望採納。
『玖』 歷史川軍有名人物啥大將~將軍之類的!!
川軍將領名錄(部分)
姓名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籍貫
軍銜
結局
劉伯承 1892.12.4 1986.10.7 四川開縣
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軍銜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24年脫離川軍,加入共產黨,解放軍締造者之一,後病逝於北京。
熊克武
1885.12.2
1970.9.2 四川井研縣
北洋政府陸軍中將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策動川西起義,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常委。病逝於北京。
劉存厚 1885.1.24 1960.6 四川簡陽縣
北洋政府陸軍上將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到台灣,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終於台灣。
周道剛 1875 1953 四川雙流縣
北洋政府陸軍上將
病逝於成都。
彭光烈 1883 1956 四川雙流縣 北洋政府陸軍中將 1949年在雙流縣通電起義。
石青陽 1878 1935 四川巴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病逝於上海。
劉湘 1888.7.1 1938.1.20 四川大邑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北洋政府陸軍上將
率軍出川抗日,出師未捷身先死,病故於漢口。
楊森 1884.2.20 1977.5.15 四川廣安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到台灣,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病逝於台灣。
劉文輝
1894.1.10
1976.6.24
四川大邑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在彭縣通電起義,林業部部長、全國人大常委。病逝於北京。
李家鈺 1892.4.25 1944.5.21 四川浦江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在陝縣秦家坡高地遭到日軍的圍攻,壯烈殉國。
鄧錫侯
1889.6.22
1964.3.30
四川營山縣
北洋政府陸軍上將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在彭縣起義,四川省副省長、全國人大代表。病逝於成都。
孫震 1892.2.5 1985.9.9 四川綿竹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逝世於台北市。
王陵基 1883.9
1967.3.17
四川樂山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50年化裝成軍醫外逃被捕,1964年獲人民政府特赦。病逝於北京。
呂超
1890.3.9
1952.7.20
四川宜賓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留居大陸,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等職。病故於重慶。
潘文華
1886.10.1.
1950.11.16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彭縣通電起義,後任西南軍政委員。病逝於成都。
但懋辛
1886.1.25
1965.11.7
四川榮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策動川西起義,任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等職。病逝於成都。
王纘緒
1885.5.9
1960.11
四川西充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成都起義,1957年潛赴深圳企圖越境,被逮捕。病死於獄中。
田頌堯
1888.6.19
1975.10.25 四川簡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彭縣起義,四川省政協委員。病逝於成都。
王銘章 1893.7.4 1938.3.14 四川新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山東滕縣與日軍作戰時壯烈殉國。
饒國華 1894.12.7 1937.12.1 四川資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抗日戰爭期間在廣德、泗安戰役中,自殺殉國。
唐式遵 1883 1950.3.28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被解放軍擊斃於越雋縣。
賴心輝 1886 1942.4.18 四川三台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病逝於成都。
楊幹才 1900
1949.4.24
四川廣安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安徽蕪湖兵敗自殺。
楊漢域 1905 1973 四川廣安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成都參加起義。
范紹增 1894年
1978.3.5
四川大竹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大竹起義,河南省體委主任等職。病故於鄭州。
趙渭賓 1893 1938.3.17 四川新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38,徐州會戰,在滕縣殉國。
許國璋 1897 1943.11 四川成都市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常德會戰中自殺殉國。
羅澤洲
1891.5.15
1950.7.17
四川浦江縣
北洋政府陸軍少將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在成都吞服煙膏身亡。
黃隱 1890.6.12
1968.4.2
四川華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彭縣通電起義,川西軍區副司令員,病逝於成都。
馬毓智 1894 1956 四川成都市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彭縣參加起義。後任四川文史館館員。 病逝於成都。
喻孟群 不詳 不詳 四川營山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廣漢率部起義。
劉邦俊 1891
1950
四川簡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被俘獲後在簡陽被處決。
夏首勛 1890 1969 四川江津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全國政協委員。1969年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予以平反。
陳離 1892 1977.5.3 四川安岳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國家林業部副部長。病逝於北京。
陳萬仞 1888 1961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參加成都起義,後任成都市政協委員。逝世於成都。
廖震 1881 1949.11.30 四川簡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在成都服毒自殺。
許紹宗 1896 1967 河北青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廣漢起義。重慶市沙坪壩區政協委員。
董宋珩 1891 1955.1.8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什邡率第16兵團起義。解放軍第9兵團副司令員。
陳光藻 1890 1962 四川成都市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雅安參加起義。
劉元瑭 1903 1958 四川大邑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因抗拒政府,被判處死緩,在獄中病故。
唐英 不詳 不詳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參加康定起義,1950年率部叛變,後又率部回康定投誠。
向傳義 1886 1955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拒赴台灣,在成都迎接解放。
鍾體乾 1879 1962 四川成都市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協助潘文華起義。後任四川省副省長等職。病逝於成都。
劉兆藜 1893 1962 四川南部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成都率部起義。任重慶北碚區政協委員。
韓全朴 1891 1971 四川南充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萬縣參與策動國民黨軍起義。後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
傅翼
1888.3.8
1952 四川酉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拒絕參加反共武裝,在重慶迎接解放。
張斯可 1882 1961 四川資中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彭縣參加起義。四川省政協常委,病逝於成都。
王澤浚 1903
1974.1.19
四川西充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8年在浙江邳縣戰敗被俘。病逝於秦城監獄。
李宗昉 1891 1954 四川彭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川西首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四川文史專員。
孟浩然 1897 1953 四川梁山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渠縣參加起義。
胡臨聰 1902.1.10 1989.3.19 四川犍為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8年淮海戰役中於商丘被俘,1960年獲特赦。病故於成都。
廖澤 1890 1952 四川江津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51年在重慶被捕,次年被處決。
傅秉勛 1906 1952.9.2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52在黑水兵敗自殺。
楊曬軒
1892.11.21
1965 四川岳池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彭縣參加起義。任解放軍第8步兵學校副校長等職。
楊勤安 1890.9.7 1962 四川峨邊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成都起義。後任解放軍西南軍區高參。
陳蘭亭 1887.6.25 1961.5.23 四川石柱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重慶迎接解放,後病逝於重慶。
夏炯 1897 1950.11.10 四川溫江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50年在灌縣被俘,後被處決。
王翥 1894 1959 四川大足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溫江起義。四川民主聯軍新編第12軍副軍長。病逝於重慶。
王靖宇 不詳 不詳 四川犍為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在雅安參加起義。因起義部隊叛亂被捕,1964獲特赦。
陳鼎卿 不詳 不詳 四川簡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彭縣率部起義。後任江蘇省文史館館員。
牛錫光 1887 1960 四川成都市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參加彭縣起義。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員。病逝於成都。
楊漢烈 1917 1987.7.10 四川廣安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率20軍在金堂起義。解放軍第7軍19師師長。
彭斌 1900 1978 四川榮昌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灌縣起義,後作為戰犯被押,1961年被赦。
謝無圻 1897 1952 四川華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四川彭縣參加起義。後任解放軍第60軍第179師師長。
黃鰲 不詳 不詳 四川崇慶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四川崇慶起義。
呂康 1892 1969 四川華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什邡縣隨16兵團一起起義。重慶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
周從化 1895
1949.11.27
四川新繁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重慶被國民黨殺害,1950年追認為烈士。
伍培英 1908
1968.10.22
四川大邑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西昌起義。因文革中迫害,在成都自殺。
羅俊樹 不詳 不詳 四川巴中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50年在犍為參加起義。
羅忠信 1896 1962 四川瀘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川為中共從事策反工作,後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余際唐 1888.12.6 1964.5.22 四川榮昌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春參與策動國民黨軍起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薛奉先 不詳 不詳 四川滎經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邛崍被俘。
彭煥章 1895
1971.12.3
四川永川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宜賓起義,四川政協委員。病逝於內江。
羅君彤 1892 1969 四川營山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四川什邡起義。
范楠煊 不詳 不詳 四川大竹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四川渠縣參加起義。
楊學端 1888 1969 四川西昌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雅安參加起義。1969年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嚴嘯虎 不詳 不詳 四川華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8年在彭縣參加起義。四川省政協常委,重慶市人民政府參事。
汪匣鋒 1899 1953 四川簡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8年在淮海戰役中被俘。1953年病逝於鐵嶺獄中。
向廷瑞
1898 不詳 四川遂寧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廣漢起義。任解放軍第7軍17師參謀長,重慶市政協委員。
劉元琮 1909
1951.3.22
四川大邑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雅安參加起義。解放軍第62軍186師師長。1951年自殺。
劉元瑄 1911.8 1996.3 四川大邑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雅安參加起義。解放軍第62軍副軍長。
田鍾毅 1895 1972 雲南漾濞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成都參加起義。四川省政府委員,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
李樹驊 1893 1966 四川遂寧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成都參加起義。川北區剿匪副總指揮,川北區政協委員。
廖敬安 1899.5.1 1987.10.2 四川開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開縣起義。四川政協常委。病逝於萬縣。
柴意新 1898 1943 四川南部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3常德會戰中殉國。
註:1.石青陽、李家鈺、王銘章、饒國華、唐式遵、楊幹才生前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去世後追贈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2.許國璋、趙渭賓、傅秉勛生前軍銜為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去世追贈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3.劉文輝、潘文華、王纘緒、唐式遵其軍銜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加上將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