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名人對李白的評價

歷史名人對李白的評價

發布時間:2021-02-27 09:24:22

① 對李白的評價

各大文人對李白的評價:

杜甫:「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杜甫:「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春日憶李白》)

辛棄疾:「當年宮殿賦昭陽,豈信人間過夜郎。明月入江依舊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尋飯顆山頭伴,卻趁汨羅江上狂。定要騎鯨歸汗漫,故來濯足戲滄浪。」(《憶李白》)

杜甫:「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

賀知章:「謫仙」(《本事詩》)。

魏顥:「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許多文人都對李白有著很高的評價。

蘇軾:「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高風絕塵亦少衰矣。」(《書黃子思詩集後》)

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白居易:「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楊升庵:李太白為古今詩聖。(《周受庵詩選序》)

(1)歷史名人對李白的評價擴展閱讀:

李白的著名詩作:

【1】《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時創作的一首依戀家鄉山水的詩,寫詩人在舟中所見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懸著半輪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動著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寫靜態之景;次句是俯視,寫動態之景。第三句寫出發和前往的地點,第四句寫思念友人之情。全詩連用五個地名,通過山月和江水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語言自然流暢,構思新穎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顯示了青年李白的藝術天賦。

【2】《渡荊門送別》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在出蜀漫遊的途中寫下的一首五律。此詩由寫遠游點題始,繼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後以思念作結。全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像瑰麗,以其卓越的繪景取勝,景象雄渾壯闊,表現了作者少年遠游、倜儻不群的個性及濃濃的思鄉之情。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

【4】《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盪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顯示了一種動態美。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並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表現出一種新鮮的意趣。

② 名人對李白的評價

杜甫《天末懷李白》《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回春天樹,江東日答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這里「清新庾開府」其實有點拍馬屁的意思,李白的詩不能叫做清新。

杜甫《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韓愈《調張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後,舉頸遙相望。
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
想當施手時,巨刃磨天揚。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
唯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流落人間者,太山一毫芒。
我願生兩翅,捕逐出八荒。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
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
顧語地上友,經營無太忙。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

等等…………………………

③ 有關後期名人評價李白的詩句最好註明哪位

有關後期名人評價李白的句子有:

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回張籍》)

唐朝文宗答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白居易:「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蘇軾:「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高風絕塵亦少衰矣。」(《書黃子思詩集後》)

黃錦祥對李白杜甫同贊道:「執唐詩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餘光中:「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綉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王世貞:五七言絕句,李青蓮、王龍標最稱擅場,為有唐絕唱。少陵雖工力悉敵,風韻殊不逮也。(《藝苑卮言》)

④ 有關歷史人物對李白的評價

有關歷史人物對李白的評價:

杜甫:「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專韻》)屬

辛棄疾:「當年宮殿賦昭陽,豈信人間過夜郎。明月入江依舊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尋飯顆山頭伴,卻趁汨羅江上狂。定要騎鯨歸汗漫,故來濯足戲滄浪。」(《憶李白》)

魏顥:「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蘇軾:「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高風絕塵亦少衰矣。」(《書黃子思詩集後》)

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白居易:「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王世貞:五七言絕句,李青蓮、王龍標最稱擅場,為有唐絕唱。少陵雖工力悉敵,風韻殊不逮也。(《藝苑卮言》)

黃錦祥對李白杜甫同贊道:「執唐詩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餘光中:「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綉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⑤ 歷代名人對李白的評價

杜甫怎樣復評價李白

杜詩涉制及李白的共有15首。時間從天寶三年至大歷元年。天寶六年以前,杜甫對李白的評價已由開始對李白有才華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表示惋惜之情逐漸發展到對李白的尊敬,並進而高度評價李白詩歌的重大藝術成就。此後杜甫不斷有問侯、關注、懷念李白的詩歌,它們表達了杜甫對李白的深切同情,對李白才華的仰慕,對李白詩歌的深刻理解等等復雜情感。

⑥ 求5位名人評價李白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杜甫)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

世人皆欲殺,唯吾獨憐才。(杜甫)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杜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杜甫)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杜甫)

詩總不離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於天才得李太白,於地才得杜子美,於人才得王摩詰。太白以氣韻勝,子美以格律勝,摩詰以理趣勝。太白千秋逸調,子美一代規模。摩詰精大雄氏之學,句句皆合聖教。(徐增)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袖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餘光中)

寫李白的對聯有:

半亭清風山與水
一船明月酒和詩

酌酒花間,磨針石上
倚劍天外,掛弓扶桑

可憐荒壟窮泉骨
曾有驚天動地文

神仙詩酒空千古
明達江天貯一樓

狂到世人皆欲殺
醉來天子不能呼

在大唐多若滿天繁星的詩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們譽為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傳奇的一生,豪放飄逸的詩風,確實給人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們一說起李白,就可以想見一個飄然不群的詩仙形象。

其實自賀知章稱李白為謫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然而這種定型化了的詩仙形象,也使人們與李白產生了一種近乎膜拜者與偶像之間的距離,一種霧里看花、雲中觀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們走入李白心靈的殿堂。

現在讓我們走進李白的思想。李白的一生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濟蒼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遺世獨立的思想,追求絕對自由,蔑視世間一切。他還深受游俠思想影響,敢於蔑視封建秩序,敢於打破傳統偶像。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俠本不相容,但李白卻把這三者結合起來。
李白生平浪跡天下,慷慨自負,不拘常調。「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彼漸陸遷喬,皆不能也。」他尚武輕儒,脫略小節輕財好施,豪盪使氣。這就養成了他崇尚英雄的性格。反映在詩歌中,他從無數古代英雄的風度,氣派中吸取力量,把現實的理想投影到歷史中去,從而在詩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畫廊。他歌頌草澤,際會風雲的英雄,如《梁甫吟》,寫太公望:「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發照清水,逢時壯氣思經綸。廣張三千八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歌頌視功名如草芥的義士。這反映了他敢於反對封建秩序,不畏強權的游俠思想。

在李白的身上,兼備了儒道俠禪各家的特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儒家的傲岸堅強;「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道者的避俗離濁;「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俠者的任性狷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禪者的玄思獨絕。真是難以想像,在一個人的身上,怎能呈現出如此豐富的景觀,且並不是流於表面,而是從心靈深處透出來的一種融合萬物,順應自然的美。也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受著各種流派的影響,各種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交鋒,有的被殺死,更多的是在沖突中走向融合。或者說,根本不存在各種思想流派的分別,他們本來就是構成熱的整個思想的各個零件,就象萬物組成了世界的自然和諧。人為的硬生生的割裂並不是一種客觀的態度。

⑦ 歷史上對李白評價的詩句

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

杜甫對其詩歌有「筆版落驚風雨,詩成權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贊其「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韓愈雲:「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曾鞏贊李白文「又如長河,浩浩奔放,萬里一瀉,末勢猶壯」。

……

⑧ 世人對李白的評價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胡小偉:人們說唐朝的詩歌是以直抒胸臆,無所拘束自稱,那麼唐詩里邊嗓門最大的詩人就是李白。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元浦:我們可能平談的生活中,因為有了李白的詩,突然間顯出來光彩。

北京大學教授袁行霈:中國是詩的國度。詩人一向特別受到人們的喜愛和尊重。但是像李白那樣,生前就引起轟動的,恐怕並不多見。李白以他的人格、熱情和才華,以他那驚風雨,泣鬼神的詩歌,征服了同時代的讀者。

上海大學教授董乃斌:如果打個比方的話,就像夏夜的星空一樣,有這么多燦爛的明星,這么多明星簇擁著一個明月,那個明月就是李白。

(8)歷史名人對李白的評價擴展閱讀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⑨ 後世對李白的評價是怎樣的

1、嚴羽:李、杜二公,正不當優劣。太白有一二妙處,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處,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鬱。

太白《夢游天姥吟》《遠別離》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車行》《垂老別》等,太白不能作。論詩以李、杜為准,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少陵詩法如孫吳。太白詩法如李廣。(《滄浪詩話》)

2、王世貞:五七言絕句,李青蓮、王龍標最稱擅場,為有唐絕唱。少陵雖工力悉敵,風韻殊不逮也。(《藝苑卮言》)

3、傅若金: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詩自為一體。子美學優才贍,故其詩兼備眾體,而植綱常系風化為多,三百篇以後之詩,子美其集大成也。(《清江集》)

4、高棅:太白天仙之詞,語多率然而成者,故樂府歌詞咸善。或謂其始以《蜀道難》一篇見賞於知音,為明主所愛重,此豈淺材者徼幸際其時而馳騁哉!不然也。白之所蘊,非止是。

今觀其《遠別離》、《長相思》、《烏棲曲》、《鳴皋歌》、《梁園吟》、《天姥吟》、《廬山謠》等作,長篇短韻,驅駕氣勢,殆與南山秋氣並高可也。雖少陵猶有讓焉,餘子瑣瑣矣。(《唐詩品匯》)

5、呂居仁:「唐自李、杜之出,昆耀一世,後之言詩者,皆莫能及。」(《江西宗派圖序》)

6、餘光中:「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綉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9)歷史名人對李白的評價擴展閱讀: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閱讀全文

與歷史名人對李白的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