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敦煌壁畫故事與歷史傳說的內容簡介
敦煌莫高窟是古絲綢路上一顆璀璨的藝術明珠。在中國西部的茫茫沙海中,閃版爍著絢麗奪目的光權彩。莫高窟自公元366年創建以來,經過一千多年的連續開鑿營造,至今保存洞窟492個,彩塑2200多尊,壁畫45000多平方米。本書主要闡述了敦煌的神話傳說、敦煌本地的佛教故事、敦煌社會歷史故事、敦煌歷史人物故事、敦煌石窟故事、敦煌近現代故事、敦煌學故事、敦煌壁畫本生故事、敦煌壁畫因緣故事、敦煌壁畫佛傳故事、敦煌壁畫佛教歷史故事、敦煌壁畫瑞像故事以及敦煌壁畫經變故事。
㈡ 敦煌壁畫故事與歷史傳說的目錄
敦煌的神話傳說三危山傳說/01
夜光杯傳說/03
觀音菩薩化現觀音井的傳說/04
渥窪池天馬的傳說/05
懸泉與貳師將軍李廣利的傳說/07
敦煌李廣杏的神話傳說/09
鳩摩羅什白馬塔的傳說/10
嗚沙山的神話傳說/11
武則天時期的敦煌祥瑞傳說/13
都河玉女娘子的神話傳說/15
橋灣人皮鼓的傳說/17
敦煌本地的佛教故事大禪師曇摩蜜多在敦煌傳教的故事/19
毗沙門天王靈驗記/20
吐蕃藝術家白央在敦煌作畫的故事/22
道真和尚為三戒寺修補佛經事記/23
歸義軍節度使發文警告沙州城小兒干擾僧人行法活動事件/24
公元951年四月八日大會通知僧眾事件/25
沙州都司為都僧統悟真法師舉辦葬禮記/26
金山國白衣天子張承奉發文督促僧人認真夏坐事/27
敦煌王曹賢順從遼朝帶來末法思想與藏經洞的封閉/28
榆林窟象牙佛的故事/29
敦煌社會歷史故事西涼立國敦煌歷史事件/31
北涼水灌敦煌城滅西涼事件/32
三國太守倉慈在敦煌的故事/33
太守皇甫隆在敦煌移風易俗的故事/34
唐名將侯君集征高昌與敦煌的故事/36
吐蕃人掠漢人女子的歷史事件/38
漢人向吐蕃統治者請求鐵農器和耕牛的歷史事件/39
玉關驛戶起義事件/39
敦煌歸義唐朝歷史事件/40
索勛篡位事件/41
金山國沙州百姓一萬人上回鶻天可汗的故事/41
歸義軍節度使曹議金同回鶻人的戰爭與談判/42
歸義軍外交家梁幸德遇難記/44
敦煌歷史人物故事索靖題壁仙岩寺的歷史故事/45
敦煌高僧摩訶衍前往吐蕃都城邏些(拉薩)辯法的歷史故事/46
落蕃官王錫的故事/47
敦煌吐蕃高僧法成的故事/48
敦煌高僧悟真法師的故事/49
敦煌藏經洞主人洪辯法師的故事/50
沙州刺史閆朝誓死守城的歷史故事/51
張議潮推翻吐蕃統治的歷史故事/52
歸義軍政變與張淮深之死歷史事件/53
拓西大王曹議金的故事/54
天公主隴西李氏的故事/56
敦煌曹氏外甥於闐太子從德在敦煌的故事/56
歸義軍曹氏畫院著名畫家董保德的故事/57
塑匠趙僧子賣兒的故事/59
僧張月光兄弟分家故事/60
泥博士范英振建佛堂的故事/61
僧張智燈告狀案事件/61
尼靈惠立遺書記事/62
敦煌石窟故事樂傅和尚開窟的傳說/63
北魏宗室東陽王元榮營建莫高窟第285窟的故事/64
北周瓜州刺史建平公於義營建莫高窟第428窟的故事/66
智嶷和尚在敦煌的故事/67
初唐翟通營建家窟莫高窟第220窟的故事/68
陰處士陰嘉政建家窟的故事/69
長安西明寺乘恩和尚修南大像事/72
敦煌紙匠家族粟特人何姓建莫高窟第196窟的故事/73
索義辯和尚建功德窟莫高窟第12窟故事/74
張氏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司徒窟」營建傳說/75
五代敦煌州學博士翟奉達重修家窟的故事/76
曹氏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夫婦重修北大像的故事/77
公元951年臘八日夜莫高窟遍窟燃燈記事/79
回鶻兵火燒莫高窟金光明寺事件/80
敦煌西窟上水事/80
牧駝人往莫高窟帶顏料事/81
於闐某公主在莫高窟建窟事記/82
元代皇室速來蠻建莫高窟皇慶寺的故事/82
敦煌近現代故事王道士發現藏經洞的故事/85
畫家李丁隴首次在敦煌臨摹壁畫的故事/86
著名畫家張大千在敦煌的故事/87
國民黨元老於右任視察敦煌的故事/90
著名學者向達在敦煌的故事/91
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在敦煌的故事/92
榆林窟郭道長與西路紅軍的故事/94
「文革」期間紅衛兵在莫高窟的故事/96
敦煌學故事 「敦煌學」一詞由來的故事/99
陳寅恪: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100
日本學者: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日本/100
季羨林: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101
敦煌壁畫本生故事屍毗王割肉救鴿的故事/103
毗楞竭梨王身釘千釘的故事/105
月光王施頭的故事/106
摩訶薩埵太子捨身飼虎的故事/106
九色鹿王救溺水人的故事/108
虔閑尼婆梨王身燃千燈的故事/109
獨角仙人被淫女所騎的故事/110
快目王施眼睛的故事/111
婆羅門聞竭施身的故事/113
須達孥太子施捨的故事/114
啖子孝養盲親的故事/115
設頭羅健寧變魚救災民的故事/116
郁多羅求法獻皮血的故事/116
敦煌壁畫因緣故事難陀出家的故事/117
須摩提女請佛的故事/118
沙彌守戒自殺的故事/119
五百強盜成佛的故事/120
微妙比丘尼的故事/120
弊狗與比丘的故事/122
佛度惡牛的故事/122
梵志夫婦摘花墜死的故事/124
佛使波斯匿王醜女金剛變美的故事/125
無惱指皈佛的故事/126
㈢ 敦煌有什麼名人故事
難兜靡、冒頓、霍去病、竇融、張朗
㈣ 敦煌有什麼歷史故事
難兜靡、冒頓、霍去病、竇融、張朗
一、難兜靡:烏孫國國王。秦末,大月氏向居留在敦煌一帶的烏孫發起攻擊,最後烏孫戰敗,國王難兜靡戰死,殘部逃往匈奴,大月氏控制了敦煌一帶。
五、張朗:東漢順帝時人。曾任敦煌太守。永建二年(127),西域諸國皆臣服,唯有焉耆王元孟沒有歸降,班勇上奏朝廷欲攻打焉耆。張朗率河西四郡兵三千人出關與班勇會師,征討焉耆。大軍分兩路前行,朗從北道,勇從南道。約定兩路大軍會師的時間。朗軍先至,派司馬率軍攻擊焉耆軍隊,斬首俘虜二千餘人,焉耆王被迫投降,遣子入朝詣闕貢獻方物。
㈤ 敦煌的歷史及歷史人物程佛兒之謎
敦煌開始時候只是因為距離玉門關很近,由於其地理位置重要性而出名(回漢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時曾經答經過這里,漢末時期大量移民湧入才開始大展,到了東漢設立西域都護府就是在敦煌,可見其重要性)在距離敦煌25公里處有座鳴沙山(風,地形作用發出聲音,古時候以為山有神仙)後來來了一位很有名望高僧,看到山丘發出佛光(夕陽反射)於是他在山側開鑿了一個洞窟,並且在其中修禪悟道,於是後來有許多僧眾也學習他,洞窟越來越多。到了北魏時候這里成了軍事重鎮,朝廷派來幾任官員經營此地,這些官員都尊崇佛教,不但大興佛事而且出資開窟造佛像,開始形成了莫高窟佛教文化的雛形!到了隋唐時期,與西域的交流更加頻繁,這里更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文化經濟發展多元化,佛教人員更是來往廣泛!莫高窟發展到頂峰時期,後來吐蕃趁著安史之亂佔領此地,為了安撫民眾,大興佛教,我們知道吐蕃有個僧官制度,僧人作為管理人員,更加豐富此地的佛教文化!至於你所問的程佛兒,我沒有聽說過,後來查了一下,這個人物是虛構的,只是為了藉此人來說敦煌壁畫的人物造型!這個人是一個大唐舞妓!
㈥ 敦煌有哪些名人
張騫
我叫子文,也是你們口中的張騫。在史書里有我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為是我,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促成經濟文化的交融。我開通的這條道路,被稱之為「絲綢之路」,而我,被你們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
可你們不知道,也不會記得,那些陪我一起出使西域的弟兄們,他們有很多,都永遠的留在了沿途,永遠看不到長安的天空,街市和親人了。他們留在了「絲綢之路」的某個地方,默默的守候著這條千年古道。轉瞬間時光千年,現在的你,是否走過我曾經走過的道路,是否看過關於我的故事,是否吃過千年之前我帶回來的西域食物。千年之後的華夏,是否還有走過曾經的「絲綢之路」?
我是張騫,現在的我,也在「絲綢之路」,和兄弟們一起,守候這條千年古道。樂遵和尚
我叫樂遵,你們口中的敦煌莫高窟開創者。可我其實不知道莫高窟是什麼,那日我正巧雲游到此,陽光下我仿若看見金光萬道,我相信,這肯定是我佛的指引。我佛曾言「修建佛洞功德無量」。於是我請來了匠人在石壁上開鑿洞窟,在洞中修行。
我聽你們說,在我之後,有許許多多的人效仿我在石壁上修建佛窟,莫高窟還被稱之為千佛洞,我相信,你們當中肯定有人也見過佛光,和我見得一般,都是我佛給予得指引。千年過去了,無論我是否修得大成,我的精神和信仰,一定可以創達給千年之後的你們,佛教一定還在世人中流傳。
我是樂遵和尚,現在的我,伴隨著莫高窟,等待迎來又一個千年的洗禮。
㈦ 敦煌有什麼名人故事
索勵,字彥義,官拜貳師將軍,是個有才略、有膽識的將領。當時,他奉命率酒泉、敦煌的將士千餘人,到樓蘭去屯田墾殖,以保西域安寧,絲綢之路暢通。古樓蘭國四周被茫茫沙漠包圍,乾旱缺水。新墾田地若無水澆灌,就長不出莊稼。索勵是敦煌人,懂得敦煌開渠引水的技術。他召集鄯善、焉耆和龜茲三國的三千多兵士,和他的部下計四千餘人,由他親自指導,開挖渠道,引來雪水,澆灌新墾良田。沙漠中有水就有生命,田地里禾苗一片蔥綠,生機盎然,豐收在望。誰知此地河神偏來作祟,認為自己驅水澆田,勞苦功高。可這些將士從不祭祀上供,便心生嫉妒,乘夏時天降暴雨,想沖毀河堤,要讓索彥義新墾田地的莊稼澆不上水,秋後顆粒無收吃點苦頭。於是,河神匯集各處雨水,湧入渠道,便渠內水勢猛漲,洪濤滾滾,河堤沿線,頻頻告急。
索彥義知道敦煌祭祀河神的習俗,並明白這是河神作怪。為保住河堤,忙率眾將土一面加緊護堤,一面設壇祭祀。他親自在祭壇上奉獻五牲供品,焚香跪拜,進行祈禱,諸河神接受供奉,收減水勢。並帶領將土,列隊於河堤上,敲鑼擊鼓,大聲喊叫,刀槍猛刺波浪,亂箭齊發,要驅走河中妖邪。一連祭祀了三日,將士在堤上也大戰、防護了三日,水勢才慢慢退了下去,終於保住了河堤。
原來河神享受了供奉已心滿意足,見將上揮刀舞槍害怕刺傷自己,人們日夜護堤,無機可乘,只得灰溜溜地退了洪水回去了。
由於渠水及時澆灌了莊稼,樓蘭新田三年來連續獲得大豐收糧食積存下百萬斤之多。素彥義退洪水的事在西域諸國傳遍了,胡人稱他為「鎮水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