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小魯台灣歷史故事

小魯台灣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04 21:58:13

Ⅰ 台灣少數民族抗日故事

《青山碧血》中的「霧社事件」

發生在1930年的「霧社事件」,是日本殖民台灣時代山地專人(原住屬民)最後一次、也是最大規模的一次抗日事件,反映了被壓迫的少數民族對抗種族差別和經濟榨取政策所發出的慘烈抗議。

霧社位於台灣中部埔里的東方,靠近日月潭,這里住著「霧社番」,他們屬於台灣十多族原住民中的泰雅族,即最驍勇尚武的黥面番中的賽德克族。日本人在鎮壓了漢人的抗日武裝,在平地建立起穩固的統治權後,又從山地人的手中掠奪槍支,解除其武裝,企圖掠奪其賴以生存的山地,把他們當作廉價勞工。在開發山地的過程中,日軍不斷加強對山地人的壓榨。1930年10月27日,賽德克族的民族英雄莫那魯道率領300名族人起事,反抗日本的殖民統治,運用智謀和日軍展開殊死戰。為了鎮壓起義的300名勇士,日本人陸續出動了部隊1320人、警員1163人、軍夫1381人,運用所謂的「科學的攻擊法」,使用飛機大炮,甚至毒氣彈來對付部落勇士。同時還採用「以夷制夷」之策,挑起不同部落原住民之間的內斗,讓他們自相殘殺。莫那魯道及其子達達歐莫那均在打完所有的子彈後自盡而死。這就是在台灣抗日史上感天地泣鬼神的「霧社事件」。

Ⅱ 關於歷史上開發台灣的故事

鄭成功光復台灣之後曾帶去中原的先進生產方式;晚清台灣設省,首任巡撫劉銘傳為開發台灣也做了很大貢獻。當然這些歷史現在的灣仔是不知道的,他們只記得小日本把台灣變成農產品生產地的那段殖民「開發史」。

Ⅲ 關於台灣的故事有哪些

遠古時代,台灣與大陸相連,後來因地殼運動,相連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峽,出現台灣島。
台灣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從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而來的。1971年和1974年,兩次在台南縣左鎮鄉發現了迄今為止台灣最早的人類化石,被命名為「左鎮人」。考古學家認為,「左鎮人」是在3萬年前從大陸到台灣的,與福建考古發現的「清流人」、「東山人」同屬中國舊石器時代南部地區的晚期智人,有著共同的起源,都繼承了中國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灣早期住民中,還有少部屬於尼格利陀人種的矮黑人和屬於琉球人種的琅嶠人。上述台灣早期住民是現今台灣少數民族的祖先。
台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當時三國吳王孫權派1萬官兵到達「夷洲」(台灣),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對台灣最早的記述。隋唐時期(公元589—618年)稱台灣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師台灣。據史籍記載,610年(隋大業六年)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到宋元時期(公元960—1368年),漢族人民在澎湖地區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湖以後,開始向台灣發展,帶去了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公元12世紀中葉,宋朝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並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灣。元、明兩朝政府在澎湖設巡檢司,負責巡邏、查緝罪犯,並兼辦鹽課。明朝後期開拓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戰亂和災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當局和鄭芝龍集團曾經有組織地移民台灣。
16世紀,西班牙、荷蘭等西方殖民勢力迅速發展,開始把觸角伸向東方。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乘明末農民起義和東北滿族勢力日益強大,明政府處境艱難之時,侵入台灣。不久,西班牙人侵佔了台灣北部和東部的一些地區,後於1642年被荷蘭人趕走,台灣淪為荷蘭的殖民地。荷蘭殖民者實行強制統治,把土地據為已有,強迫人民繳納各種租稅,掠奪台灣的米、糖,把其收購到的中國生絲、糖和瓷器經台灣轉口運往各國,牟取高額利潤。荷蘭殖民者的統治,激起了台灣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農民領袖郭懷一領導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武裝起義。這次武裝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但它表明荷蘭的殖民統治已經出現危機。
1644年,清軍入關,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權。1661年4月,鄭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討大將軍的名義,率2.5萬將士及數百艘戰艦,由金門進軍台灣。鄭成功在進軍台灣時,向荷蘭殖民者表示,台灣「一向屬於中國」,台灣和澎湖這兩個「島嶼的居民都是中國人,他們自古以來佔有和耕種這一土地」,荷蘭「自應把它歸還原主。」經過激烈戰斗和圍困,1662年2月,鄭成功迫使荷蘭總督揆一簽字投降。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了中國領土台灣,成為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廣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設置分巡台廈兵備道及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至1811年,台灣人口已達190萬,其中多數是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移民大量開墾荒地,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興的農業區域,並向大陸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陸輸入的日用消費品和建築材料等,使台灣的經濟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這個時期,台灣與福建、廣東的來往十分密切,中華文化更加全面地傳入台灣。
由於西方列強向中國邊疆侵逼,中國出現了邊疆危機。1884—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法軍進攻台灣,遭劉銘傳率軍重創,到1885年6月《中法新約》簽定,法軍被迫撤出台灣。
中法戰爭以後,清政府為了加強海防,於1885年將台灣劃為單一行省,台灣成為中國第20個行省。首任台灣省巡撫劉銘傳積極推行自強新政,清理田賦,增加財政收入,購買輪船,架設電報線,設立郵電總局,建造鐵路;購買軍艦,增設炮台,設立機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務局,安裝新式採煤機器;設立興市公司,建街造路;創立西學堂、電報學堂,培養建設人才。劉銘傳把眾多新式事業集中於一省,使台灣成為當時中國的先進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翌年清政府戰敗,於4月17日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消息傳出後,舉國同憤,反對割台;台灣全省「哭聲震天」,鳴鑼罷市。協理台灣軍務的清軍將領劉永福等率軍民反抗日本的侵佔,堅持了5個多月的戰斗,歷經大小百餘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終遭失敗。從此,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達50年之久。
台灣人民從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統治,在日據初期,以農民為主體的抗日武裝進行了長達20年的斗爭。後來,文化協會、民眾黨、共產黨等還組織領導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民族抵抗運動。
1937年7月日本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時期,不少台灣同胞回到祖國參加抗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台灣的光復作出了貢獻。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2月9日,中國政府發出《中國對日宣戰布告》,明確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間關系者,一律廢止。」

Ⅳ 台灣的歷史及相關故事

海角七號
生命,只有一回!
夢想,不會只有一次!
錯過的愛情,只要肯回頭,還是有找回心靈相印的一天……。
這是一個關於音樂、夢想、與愛情的故事。
六十多年前,台灣光復,日本人撤離。一名日籍男老師隻身搭上了離開台灣的船隻,也離開了他在台灣的戀人:友子。無法當面說出對友子的感情,因此,他把懷念與愛戀化成字句,寫在一張張的信紙上。
六十多年後,台灣的樣貌早已完全改變,各個角落的人為生活而努力,幾個活在不同角落的小人物各自懷抱音樂夢想:失意樂團主唱阿嘉、只會彈月琴的老郵差茂伯、在修車行當黑手的水蛙、唱詩班鋼琴伴奏大大、小米酒製造商馬拉桑、以及交通警察勞馬父子,這幾個不相乾的人,竟然要為了度假中心演唱會而組成樂團,並在三天後表演,這點讓日本來的活動公關友子大為不爽,對這份工作失望透頂,每天頂著臭臉的友子也讓待過樂團的阿嘉更加不高興,整個樂團還沒開始練習就已經分崩離析……。
老郵差茂伯摔斷了腿,於是將送信大任交阿嘉手上,不過阿嘉每天除了把信堆在自己房裡外,什麽都沒做,他在郵件堆中找到了一個來自日本,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的郵包,他好奇打開郵包,發現裡面的信件都是日文寫的,根本看不懂,因此不以為意的他,又將郵包丟到床底下,假裝什麽事都沒發生。
演出的日期慢慢接近,這群小人物發現,這可能是他們這輩子唯一可以上台實現他們音樂夢想的時刻,每個人開始著手練習,問題是阿嘉跟友子之間的火葯味似乎越來越重,也連帶影響樂團的進度。終於,在一場鎮上的婚宴,大家借著酒後吐真言,原來阿嘉跟友子兩人都是孤獨的異鄉人,解開心結的兩人發現了怒氣下所隱藏的情愫,於是發展出了一夜情。
在阿嘉的房裡,友子看到了日本來的郵包,發現那居然是來自六十年前七封未及寄出的情書,她要阿嘉務必要把郵包送到主人手上,然而,日本歌手要來了、郵包上的地址早就不存在、第二首表演樂曲根本還沒著落、而貝斯手茂伯依然不會彈貝斯……。
而友子,在演唱會結束後,也要隨著歌手返回日本,開始新的生活。
阿嘉終於決定打起精神,重整樂團,他們的音樂夢是否能夠實現?沉睡了六十年的情書是否會安然送到信件的主人「友子」手中?而阿嘉跟友子的戀情,是否能夠繼續發展下去?……
人只能活一回,夢想卻有無數個,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知道機會屬不屬於自己……

Ⅳ 跟台灣有關的歷史名人的故事

我建議你去看來看一本書《張自學良大傳》,我看過,受益匪淺,很多地方提到關於台灣的史實。另外,多看一些近代台灣的史實,如甲午中日戰爭的台灣等等。對於人物類,建議從三國時期東吳孫權派人到台灣開發起了解,到明時鄭成功,清時鄭克爽,以及施琅與鄭經的關系,以及台灣當局現在各派別與大陸的關系。

Ⅵ 台灣的民間故事

台灣民間故事「十二生肖」

很久很久以前,還沒有日歷和月歷,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計算年份,於是去廟里拜拜,請求玉皇大帝幫忙。玉皇大帝聽了人們的話,也說:「咦!對喔!人們怎麼計算年歷呢?應該幫大家想個辦法。」他想了很久,終於想到一個好主意。他說:「動物和人類非常要好,如果用動物來代表人間年份的話,非但大家容易記得住,而且也很好用。我就叫動物來比賽渡河。最先到達對岸的十二種動物,依抵達順序排列下來,作為年份的名稱。」

這個命令發布以後,森林裡的動物很高興,大家鬧哄哄地商討著關於十二生肖比賽的事。 那時候的貓和老鼠像親兄弟一樣,關系非常密切,時常在一起吃飯睡覺。當他們討論到這個問題時,聰明而奸詐的老鼠心想:「如果能夠當上十二生肖的第一名,不知道有多好!可是不會游泳,怎麼渡過河去呢?」這時同樣不會游泳的貓剛好拼著頭想出了一個主意。它告訴老鼠說:「我有一個法子。水牛大哥很喜歡幫助別人,請它幫我們渡河,它一定會答應的。」

比賽的日子很快就到了。那一天早上,公雞還沒有睡醒,水牛已經來到河邊。貓揉揉眼睛站了起來。老鼠也伸了伸懶腰,還站都站不穩。水牛看了笑一笑,蹲下身來說道:「瞧你們這樣迷迷糊糊的!都爬到我的身上,我帶你們一起過河吧!」牛背上又寬大又溫暖,貓和老鼠一起爬到上面去,牛載著它們,開始過河。

水牛渡河的時候,奸詐的老鼠心想:「假如我們三個一起渡河,前三名一定是我們的;可是不行呀!我一定要排名第一呀!」於是它在水牛快渡過河的時候,虛心假意地靠到貓的身邊說:「貓哥哥,那頭的雲好漂亮呀!」貓一分神,老鼠一推,把貓推到河裡去了。

水牛並不知道它的背上發生了什麼事情。老鼠看到不會游泳的貓掉到水裡去,好得意地喊說:「牛大哥!快呀!我們快到了!」然後,它很快地鑽進水牛的耳朵里去。當水牛快要抵達終點的時候,老鼠從牛耳朵里跳到牛前面去,首先上岸,所以老鼠得了第一名。而水牛則是第二名。

過了一會兒,老虎全身濕淋淋地遊了過來。它很自信地以為自己一定會得到冠軍,結果玉皇大帝說:「你太慢了,只得到第三名。」

兔子也趁著別的動物過河的時候騎在它們的身上,得到第四名。但是因為兔子跑得太快,嘴唇被樹枝劃傷了。所以一直到現在,它的嘴巴還是好像裂了一半似的。

第五名是龍。因為它跑到南海去降了一場大雨,雷聲打得太響,把它自己的耳朵給震壞了。我們現在稱呼耳朵聽不到聲音的人為「聾」子,就是這麼來的。
接著,一條大蛇從草叢里鑽了出來,得到第六名。可是因為它跑得太快了,把腳給跑斷了,所以現在的蛇都沒有腳,只能在地上爬行。

第七名是馬。過了沒多久,羊、猴子、雞也都趕到了。其中第八名是山羊,它先在河邊和猴子、雞相遇。它們恰好看到河裡有原木漂流,於是一起跳到原木上過河。

過河的時候,猴子坐在中間。因為它在木頭上坐太久,把屁股坐紅了,所以現在的猴子屁股都是紅紅的。

雞原本有四隻腳,但是渡河的時候,兩只腳被原木壓斷了,所以現在只剩下兩只腳。

調皮的狗也慢慢地遊了過來,它的游泳姿勢好像在洗澡一樣。

豬也慢慢地過了河,一上岸,就一直大聲喘氣,好像在說:「累死我了!累死我了!」它得了第十二名。

Ⅶ 關於寶島台灣的歷史故事

公元前15000年―公元前3000年,台灣台東縣出現標志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特徵的
長濱文化。

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以新石器時代為特徵的台灣大坌坑文化出現。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台中縣出現牛馬頭文化。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00年,台灣屏東出現鵝鑾鼻文化。

公元前2500年,台灣地區出現與大陸文化有密切淵源的新石器文化"鳳鼻頭文化"。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80年,新店溪、淡水河、台北盆地出現園山文化。

200年,從苗栗到彰化的海岸地區出現標志進入鐵器時代番仔園文化。

230年,吳王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1萬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

607、608年,隋朝將軍朱寬兩次橫渡台灣海峽,到達流求(台灣)。

610年,隋煬帝派將領陳棱及朝請大夫張鎮州率領兵萬餘人到達了台灣。

1171年,泉州知府汪大猷在澎湖建起200間房屋,派水軍長期駐守。

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征討日本,途經台灣和澎湖。

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員到台灣"宣撫"。

1292年,元政府在澎湖設立了巡檢司,隸屬於晉江縣。

1297年,元政府派福建省都鎮撫張浩、福州新軍萬戶張進二人率軍前往流求招諭。

1335年,元正式在澎湖設立了政府管理機構――"巡檢司"。

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撤消澎湖巡檢司,將在澎湖居民盡遷內地。後澎湖巡檢
司又恢復。

1403―1424年(明成祖永樂年間),鄭和率領船隊曾在台灣停留。
1500年―1683年大事記
---------------------------------------------------------------------
l563年(明嘉靖42年), 俞大猷、戚繼光追剿海盜林道乾入台。
l580年,西班牙耶穌會教士前往澳門,歸途遇台風抵台。
1592年,日本海盜侵擾台灣雞籠、(水+扈)尾。(基隆。淡水)
1593年,豐臣秀吉派家臣原田孫七郎到台灣催促納貢未成。
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開始了對中國的侵略。
1602年,荷蘭派韋麻郎率領船隊東來,進攻澳門,遭到中國軍民的抵抗。
1603年1月8日,沈有容全殲竄入台灣的倭寇。
1604年,明朝政府在澎湖設立了名為"游歲"的軍事管理機構,並屯軍.以防倭寇侵擾。

1604年8月,韋麻郎又率領船隊進犯澎湖。
1604年10月,福建都司沈有容率領戰艦50艘驅逐進犯澎湖的荷蘭人。
1615年,德川幕府派四千士兵遠征台灣,中途因台風遇難。
1616年,日本軍閥政府派船進犯占灣,遭到明軍重創。
1621年,顏思齊率人居台灣,鄭芝龍附之。
1622年6月荷蘭再次派遠征艦隊總司令雷約茲率領軍艦14艘,再次侵入澎湖並對福建沿
海進行騷擾。
1622年7月13日,福建巡撫南居益迫使荷軍拆城。
1623年,明朝禁止船隻航行台灣。
1624年9月,荷蘭殖民者侵佔了台灣。
1625年,荷蘭殖民者建築熱蘭遮城(今赤嵌城)從此開始在台灣近38年的殖民統治。
1626年 ,西班牙艦隊登陸雞籠(今基隆)。
1629年,西班牙軍在淡水建造聖多明哥城(淡水城)。
1629年,荷人出兵征服小琉球。
1630年,鄭芝龍來台拓墾。
1634年,荷蘭軍於台南建造的熱蘭遮城(今赤嵌城)竣工。
1635年9月5日,台南麻豆社人民舉行反荷武裝起義。
1635年11月,麻豆社被攻破。
1636年3月,蕭壟社被攻破。
1641年,荷蘭人出兵佔領北部的雞籠(今基隆)、淡水,控制了北部沿海。
1652年,荷蘭人建普羅民遮城。
1652年,郭懷一與福建、廣東等移民密謀反荷起義。
1652年9月7日,郭懷一聚集義民16萬人,襲擊赤嵌樓。
1656年,清政府實施海禁。
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率將士2萬5千餘,戰船百餘艘進軍台灣。
1661年4月30日,鄭成率軍在台灣登陸。
1661年5月3日,荷蘭方面派出兩名高級官員與鄭成功進行談判。
1661年5月4日,普羅文查城荷軍簽署投降協議。
1661年5月5日,鄭成功進入大員市區,形成了對熱蘭遮城的包圍。
1661年8月中旬,荷蘭援兵抵達台灣。
1661年9月16日,荷蘭援軍配合熱蘭遮守軍向鄭軍水師發動攻擊戰敗。
1661年12月,荷軍主帥逃回了巴達維亞。
1662年1月25日,鄭軍向熱蘭遮城發起猛烈攻擊,粉碎了荷蘭殖民者的頑抗。
1662年1月27日,荷蘭的台灣評議會決定投降。
1662年2月3日,鄭、荷雙方的代表在大員市鎮的稅務所完成了協議換文。
1662年2月9日,荷蘭人退出熱蘭遮城投降,鄭成功收復台灣。
1666年,台灣第一座孔廟落成。
1669年,康熙皇帝派大臣到福建主持與鄭經談判。
1673年,沈光文設私塾教育平埔族人。
1674年,大陸發生"三藩之亂",鄭經乘機從海上出兵,遭失敗。
1680年,鄭經撤出廈門,完全退守台灣。
1681年,鄭經病逝,島內因爭權出現混亂。
1683年7月8日,施琅率領水陸官兵2萬餘人,戰船200餘艘,向台灣、澎湖進發。
1683年10日,清軍向澎湖發起進攻。
1683年10日16日,鄭軍與清軍進行激戰,鄭軍大敗。

Ⅷ 台灣的故事傳說

從前,在一座禿山北面的一個溝岔上,住著一個以打獵為生的小夥子,名叫阿里。

有一天,阿里到北山坡上去打獵,突然,看見山下有一隻吊睛猛虎,正在追趕兩個採花姑娘。阿里急忙從山坡上跑下來,一下跳到老虎的背上,手起刀落,只聽「咔嚓」一聲,老虎的腦袋被砍落在地,順著山坡滾了下去。兩個採花姑娘得救了。

當他剛要回北山坡上打獵時,又見從天上落下來一個手持龍頭拐杖的白鬍子老人,老人一邊笑,一邊拽著兩個姑娘的胳膊往南山坡上拉。阿里是個見義勇為的好小伙,他見這兩個姑娘剛脫離虎口,又遭到這壞老頭的調戲,心中燃起陣陣怒火。

他大喝一聲:「住手!」便一個箭步沖到那個壞老頭的面前,奪下他的龍頭拐杖,狠狠地照著老頭的前額打了一下。那老頭痛得大叫一聲,放開那兩個姑娘,再看他的前額起了一個很大的疙瘩。他一甩袖子,向空中飛去,一轉眼,就不見了。

沒過多久,晴天響起了雷聲,那雷聲由遠而近,越來越響,只見那兩個採花姑娘嚇得渾身亂顫,她們焦急地說:「這下可糟了,這下糟了!」

阿里奇怪地問:「這是怎麼回事?」

兩個姑娘說:我倆本是天宮里的仙女,聽說台灣島景色怡人,就偷偷來到這里。不想,遇見了惡虎,多虧你救了我倆的性命。誰知,由於貪戀這里的美景,誤了回去的時辰。

玉帝派老壽星下來捉拿我倆回天宮治罪。我們懼怕玉帝的刑法,不願意回天宮。正在老壽星拉我們的時候,你就跑過來把他打跑了。他把這件事告訴了玉帝,玉帝震怒,下令讓雷神用雷火將這一帶的生靈全部燒死。

阿里聽她倆這么一說,大吃了一驚,沒想到自己做好事反而給這一帶的生靈帶來了大災難,於是焦急地說:「難道就沒有什麼辦法,搭救這一帶的生靈嗎?」

兩個仙女說:「有倒是有,不過要有一個肯於犧牲自己性命的人,跑到南面那座禿山頂上,把雷火引開,使雷火不能蔓延,才能保住這一帶的生靈。阿哥你趕緊躲到安全的地方去吧,我倆這就到禿山頂上去引雷火。」

阿里搖著頭說:「不,老壽星是我打的,禍是我惹的,怎麼能讓你們去呢?還是讓我去引雷火吧!」說罷,他就拿起那根龍頭拐杖,急忙向南邊的那座禿山上跑去。不大一會兒,他就登上了禿山的山項。

他仰起頭來,朝著天空高聲喊道:「雷神噢!老壽星是我阿里打的,那兩個仙女是我阿里放的,禍是我阿里惹的,這一切都是我一手造成的,與他人毫無關系。你那雷火,朝我阿里身上擊吧!」

這時,雷神正好來到禿山上空。他舉起雷鑽和閃錘,只聽「轟隆」一聲響,一個沉雷,一下子把阿里的身體擊個粉碎,雷火在禿山項上燃燒起來。雷神見火著起來了,轉身到天宮交差去了。因為這座山上光禿禿的,沒有樹木和花草,雷火還沒燃燒到半山腰,就自己熄滅了。

阿里雖然被雷火擊死了,但他死後不久,這座禿山的漫山遍野卻長出了一片片的樹木。人們都說,這些樹木,是阿里被雷火擊碎了的皮肉和頭發變成的。

那棵神木呢?據說就是老壽星的那根龍頭拐杖所變成的。那兩個仙女,見到這種情景,深受感動,她們核計了一下說:「阿里阿哥是為我倆和大夥而死的,他死後,皮肉頭發都變成了樹木,為人們造福。我們倆就變成花草,好給阿里阿哥做伴,也為人們造福。」

從此以後,這座一無所有的禿山有了樹木和花草,漫山遍野,樹木鬱郁蔥蔥,花草飄香。人們為了紀念這個舍己為人的好後生,就把這座山改名叫阿里山。

(8)小魯台灣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阿里山,位於台灣省嘉義市東方75公里,地處海拔高度為2,216米,坐標為北緯23度31分,東經120度48分,東面靠近台灣最高峰玉山。由於山區氣候溫和,盛夏時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是全台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是台灣省的著名旅遊風景區。

阿里山和玉山山脈與玉山公園相鄰,平均氣溫為攝氏10.6度,夏季平均14.3度,冬季平均氣溫6.4度。阿里山森林游樂區西靠嘉南平原,北界雲林、南投縣,南接高雄、台南縣,總計面積高達1400公頃。

阿里山以五奇著稱,即登山鐵路、森林、雲海、日出及晚霞。日出、雲海、鐵路、森林與晚霞合稱為阿里山五奇,它們不但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風景,其聲名更是遠播海內外。

Ⅸ 台灣的歷史及相關故事有哪些

台灣的歷史

遠古時代,台灣與大陸相連,後來因地殼運動,相連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峽,出現台灣島。

台灣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從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而來的。1971年和1974年,兩次在台南縣左鎮鄉發現了迄今為止台灣最早的人類化石,被命名為「左鎮人」。考古學家認為,「左鎮人」是在3萬年前從大陸到台灣的,與福建考古發現的「清流人」、「東山人」同屬中國舊石器時代南部地區的晚期智人,有著共同的起源,都繼承了中國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灣早期住民中,還有少部屬於尼格利陀人種的矮黑人和屬於疏球人種的琅嶠人。上述台灣早期住民是現今台灣少數民族的祖先。

台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當時三國吳王孫權派1萬官兵到達「夷洲」(台灣),吳人沈某(此字打不出來)的《臨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對台灣最早的記述。隋唐時期(公元589—618年)稱台灣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師台灣。據史籍記載,610年(隋大業六年)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到宋元時期(公元960一1368年),漢族人民在澎湖地區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湖以後,開始向台灣發展,帶去了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公元12世紀,宋朝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並派兵戍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灣。元、明兩朝政府在澎湖設巡檢司,負責巡邏、查緝罪犯,並兼辦鹽課。明朝後期開始出現台灣的名稱。進入17世紀之後,漢人在台灣開拓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戰亂和災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當局和鄭芝龍集團曾經有組織地移民台灣。

16世紀,西班牙、荷蘭等西方殖民勢力迅速發展、開始把觸角伸向東方。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乘明末農民起義和東北滿族勢力日益強大、明政府處境艱難之時,侵入台灣。不久,西班牙人侵佔了台灣北部和東部的一些地區,後於l642年被荷蘭人趕走,台灣淪為荷蘭的殖民地。荷蘭殖民者實行強制統治,把土地據為已有,強迫人民繳納各種租稅,掠奪台灣的米、糖,把其收購到的中國生絲、糖和瓷器經台灣轉口運往各國,牟取高額利潤。荷蘭殖民者的統治,激起了台灣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農民領袖郭懷一領導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武裝起義。這次武裝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但它表明荷蘭的殖民統治已經出現危機。

1644年,清軍入關,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權。1661年4月,鄭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討大將軍的名義,率2.5萬將士及數百艘戰艦,由金門進軍台灣。鄭成功在進軍台灣時,向荷蘭殖民者表示台灣「一向屬於中國」,台灣和澎湖這兩個「島嶼的居民都是中國人,他們自古以來佔有和耕種這一土地」,荷蘭「自應把它歸還原主。」經過激烈戰斗和圍困,1662年2月,鄭成功迫使荷蘭總督揆一簽字投降。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了中國領土台灣,成為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廣大人民的敬仰。

鄭成功

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僅4個月即病逝。鄭氏政權把大陸的政治、文教制度移植台灣,重視土地開發和興修水利,發展對外貿易,促進了台灣經濟的發展。到鄭氏政權末期,台灣的漢族人口已達12萬人。

鄭氏政權末期與清政府處於軍事對峙狀態。清政府平定大陸後,開始謀劃進攻台灣,曾經採取招撫方針,企圖說服鄭氏降清未果。鄭氏政權曾多次反攻大陸沿海地區,至1678年秋鄭軍戰敗,所佔領的東南沿海州縣全部喪失,隨即完全退守台灣。此時,清朝政府統治中國已成定局,鄭氏政權逐步演變成為地方割據政權。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水陸官兵2萬餘人、戰船200餘艘,從銅山向澎湖、台灣進發。清軍向澎湖守軍發起攻擊,鄭軍潰敗。鄭成功之孫鄭克<土加爽>(此字打不出來)率眾歸順清政府。

1684年,清政府設置分巡台廈兵備道及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至1811年,台灣人口已達190萬,其中多數是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移民大量開墾荒地,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興的農業區域,並向大陸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陸輸入的日用消費品和建築材料等,使台灣的經濟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這個時期.台灣與福建、廣東的來往十分密切.中華文化更加全面地傳入台灣。

1840年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逼迫中國開放通商口岸。19世紀60年代.台灣的淡水、雞籠、安平、打狗相繼開港、進口以鴉片為大宗,出口則以茶、糖、樟腦為主。

l9世紀70年代,實行明治維新後的日本開始對外「開疆拓土」。向南把琉球和台灣作為擴張的目標,聲稱台灣是「土番」居住區.是「無主之地」,不在中國主權之下。清政府—再申明:「台灣全地久隸我國版圖」,「全台郡之生番,無一社不歸中國者」。1874年1月、日軍入侵台灣。10月,中日簽訂《北京專條》,雖然軟弱的清政府對日本作出妥協,但《北京專條》仍表明中國對整個台灣行使主權。此後.清朝官員提出台灣設省的建議。

由於西方列強向中國邊疆侵逼中國出現了邊疆危機。1884—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法軍進攻台灣。遭劉銘傳率軍重創。到1885年6月《中法新約》簽定,法軍被迫撤出台灣。
劉銘傳

中法戰爭以後,清政府為了加強海防,於1885年將台灣劃為單一行省,台灣成為中國第20個行省。首任台灣省巡撫劉銘傳積極推行自強新政,清理田賦,增加財政收入,購買輪船,架設電報線,設立郵電總局,建造鐵路;購買軍艦,增設炮台。設立機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務局,安裝新式採煤機器;設立興市公司,建街造路;創立西學堂、電報學堂,培養建設人才。劉銘傳把眾多新式事業集中於一省,使台灣成為當時中國的先進省份之一。

l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翌年清政府戰敗,於4月17日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消息傳出後,舉國同憤,反對割台;台灣全省「哭聲震天」,鳴鑼罷市。協理台灣軍務的清軍將領劉永福等率軍民反抗日本的侵佔.堅持了5個多月的戰斗,歷經大小百餘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終遭失敗。從此,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達50年之久。

日本在台灣實行總督專制的統治體制,建立嚴密的警察制度,控制台灣社會,並且利用保甲制度作為警察政治的輔助工具。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在台灣推行「皇民化運動」,灌輸忠「君」(天皇)愛「國」(日本)思想,力圖把台灣人民變成日本的忠臣良民。在經濟上,實行「農業台灣、工業日本」的政策,由台灣向日本提供稻米和蔗糖;後期則配合日本的南進政策,在台灣發展與軍需有關的工業,把台灣當作日軍的補給地。台灣人民從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統治。在日據初期,以農民為主體的抗日武裝進行了長達20年的斗爭。後來,文化協會、民眾黨、共產黨等還組織領導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民族抵抗運功。

1937年7月日本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時期,不少台灣同胞回到祖國參加抗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台灣的光復作出了貢獻。1941年l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2月9日中國政府發出《中國對日宣戰布告》、明確昭告中外:「所有—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間關系者,一律廢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8年英勇的抗日戰爭,終於收復了台灣。台灣同胞歡天喜地,慶祝回歸祖國。10月25日,同盟國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於台北舉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國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國主權之下。至此,台灣、澎湖重歸中國主權管轄之下。

Ⅹ 關於台灣的歷史資料及民間傳說

推薦《台灣民間文學》這本書,很符合你的要求。

目錄
風從海上來(代序)
敘論 台灣民間文學之自然與人文生態環境
第一章 台灣民間文學之地理、自然生態環境
第二章 台灣民間文學之歷史、人文生態環境
第三章 台灣民間文學之創作者、傳承者
第四章 台灣民間文學之民俗文化生太環境
第五章 台灣民間文學之信仰習俗文化生態環境
上篇 民間文學作品探索
第一章 台灣本島漢族民間敘事文學
第一節 神話
第二節 傳說
第三節 動物故事
第四節 幻想故事
第五節 生活故事
第二章 台灣本島漢族歌謠
第一節 閩南方言歌謠在台灣
第二節 台灣的客家方言歌謠
第三章 澎湖民間文學
第一節 澎湖民間文學的地理自然與歷史文化生態環境
第二節 澎湖民間傳說故事
第三節 澎湖褒歌
第四節 澎湖諺語
第四章 高山族民間文學
第一節 台灣學者論高山族歷史、社會、文化
第二節 高山族神話
第三節 高山族傳說
第四節 高山族動物故事
第五節 高山族幻想故事
第六節 高山族生活故事
第七節 高山族歌謠諺語
中編 資深學者
第一章 民間文學民俗學大師婁子匡
第二章 朱介凡與500萬字巨著《中華諺語志》以及歌謠研究、民俗研究
第三章 金榮華的民間故事采錄整理研究與《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類型索引》
第四章 王秋桂及其《中國民間故事全集》、《民俗曲藝》刊物與叢書
第五章 胡萬川的民間文學采錄與研究
下編 中青年學者
第一章 高山族學者達西烏拉彎·畢馬
第二章 年青學者的高山族民間故事研究
第三章 研究漢族民間文學的中青年學者
第四章 研究澎湖民間文學的中青年學者
第五章 陳益源的民間文學采錄研究與台灣民間文學史探索
第六章 唐蕙韻《金門民間故事研究》
第七章 林修澈、黃委平的《蒙古民間文學》
第八章 鹿憶鹿的《傣族敘事詩研究》、《中國民間文學》及其比較研究方法
後記
參考文獻書目

閱讀全文

與小魯台灣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