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描寫歷史典故的情緒的故事
成語「怒發沖冠」是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起帽子。比喻極度憤怒。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怒發沖冠」這則成語的冠是帽子。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起帽子。比喻極度憤怒。 怒發沖冠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璧玉。這塊璧是春秋時楚人卞和發現的,所以稱為和氏璧。不料,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為己有。於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願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 趙王怕秦王有詐,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來犯。同大臣們商量了半天,也沒有個結果。再說,也找不到一個能隨機應變的使者,到秦國去交涉這件事。 正在這時,有人向趙王推薦了藺相如,說他有勇有謀,可以出使。趙王立即召見,並首先問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換15座城池。藺相如說:「秦國強,我們趙國弱,這件事不能不答應。」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卻又不肯把15座城給我,那怎麼辦?」 「秦王已經許了願,如趙國不答應,就理虧了;而趙國如果把璧送給秦王,他卻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無理。兩方面比較一下,寧可答應秦王的要求,讓他承擔不講道理的責任。」 就這樣,藺相如帶了和氏璧出使秦國。秦王得知他來後,沒有按照正式的禮儀在朝廷上接見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個臨時居住的宮室里召見藺相如。他接過璧後,非常高興,看了又看,又遞給左右大臣和姬妾們傳看。 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早已非常憤怒,現在又見他只管傳看和氏璧,根本沒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 藺相如把璧拿到手後,馬上退後幾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極度憤怒,頭發直豎,頂起帽子,激昂地說:「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後,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騙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聽了我的意見,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來。今天我到這里,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拿到璧後竟又遞給姬妾們傳觀,當面戲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來。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願把自己的頭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 在這種情況下,秦王只得道歉,並答應齋戒五天後受璧。但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私下讓人把璧送歸趙國。秦王得知後,無可奈何,只好按照禮儀送藺相如回國。
Ⅱ 歷史上暴君的故事
1、夏朝暴君桀寵愛美人妺喜
桀為了寵愛妺喜,特地為她特地為她造了富麗堂皇的瓊室、象廊、瑤台和玉床,倆人日夜飲酒作樂,置朝政於不顧。傳說桀建造的酒池能夠行船,池中的就可以同時讓三千人一同飲用,釀酒剩下的酒糟堆了長達十里。
2、紂王
紂王除了寵愛妲己之外,他還有許多的無道行為。他曾多方搜集狗馬和新奇的玩物,填滿了宮室,又擴建沙丘的園林樓台,捕捉大量的野獸飛鳥,放置在裡面。他還對鬼神傲慢不敬。
3、秦始皇——贏政
初中歷史也學過,「焚書坑儒」就是他最著名的暴行之一,還有沉重勞役賦稅,甚至一人犯法(所謂的犯法也只是延誤時辰)要株連九族,使許多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4、殺忠臣關龍逢
桀手下有個叫關龍逄的臣子,見桀荒淫無道、不理朝政,百姓都很憤怒,便對桀進諫說:「天子謙恭而講究信義,節儉又愛護賢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穩固。
哪今陛下奢侈無度,嗜殺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你早些滅亡。陛下已經失去了民心,只有趕快改正過錯,才能挽回人心。」桀聽了又怒罵關龍逄,最後下令將他殺死。
5、烽火戲諸侯。
據說褒姒長得如花似玉,但她卻常常面無表情、冷若冰霜,被選進宮以後,從來沒有笑過。周幽王為了博她一笑,用了許多辦法,但褒姒始終沒有笑。為此,幽王竟然懸賞求計,誰能引得褒姒一笑,賞金千兩。這時有個佞臣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個主意,提議用烽火台一試。
Ⅲ 關於忍與爭 的歷史典故
隱忍不發
包羞忍恥
含垢忍辱
忍氣吞聲
慘不忍睹
1.百忍可成金
2.忍耐以養大氣
3.忍一時風平浪靜版
退一步海闊天空
4.(有志者權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作者
胡寄垣,明代人,生平事跡不詳
5.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留侯論》〔宋〕蘇軾
【譯文】古代所謂的豪傑之士,必定有超過常人的節操,以及常人在情感上不能忍耐的氣度。普通人一旦受到侮辱,就拔出寶劍跳起來,挺身去決斗,這可談不上勇敢。世界上有堪稱「大勇」的人,當突然面臨意外時不驚慌失措,當無故受到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的抱負很大,而他們的志向又很遠。
Ⅳ 由憤怒造成的悲劇的故事
漢武帝晚年十分奢侈,常常大興土木,以致國庫空虛。漢武帝還喜歡任用酷吏,加重刑罰,從來也不把殺人當作一回事。而太子劉據則經常勸他與民休息,盡量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實行寬厚仁慈的政策。於是,漢武帝逐漸對劉據產生了不滿和怨恨。
除太子劉據外,漢武帝後來還有5個兒子。在這6個兒子裡面,漢武帝最喜歡的是小兒子劉弗陵。漢武帝經常誇耀劉弗陵像自己,甚至打算廢了太子劉據,改立劉弗陵做太子。
當時京城巫蠱術十分盛行。所謂巫蠱,就是人們製作木頭人,在上面刻上冤家的姓名,然後再放到地下或者放在房子里,日夜詛咒。據他們說,這樣詛咒下去,就可以讓對方遭殃,自己得福。這種巫蠱術,也傳進了皇宮。那些怨恨皇帝、皇後和其他人的美人、宮女,也紛紛埋藏木頭人,偷偷地詛咒起來。
漢武帝對這一套很迷信。有一天中午,他正躺在床上睡覺,忽然夢見幾千個手持棍棒的木頭人朝他打來,把他給嚇醒了。他以為有人在詛咒他,立即派江充去追查。
江充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傢伙,他找了不少心腹,到處發掘木頭人,並且還用燒紅了的鐵器鉗人、烙人,強迫人們招供。不管是誰,只要被江充扣上「詛咒皇帝」的罪名,就不能活命。沒過多少日子,他就誅殺了好幾萬人。
在這場慘案中,丞相公孫賀一家,還有衛皇後的女兒陽石公主、諸邑公主,都被漢武帝斬殺了。江充見漢武帝居然可以對自己的親生女兒下毒手,就更加放心大膽地干起來。他讓巫師對漢武帝說:「皇宮里有人詛咒皇上,蠱氣很重,若不把那些木頭人挖出來,皇上的病就好不了。」
於是,漢武帝就委派江充帶著一大批人到皇宮里來發掘木頭人。他們先從跟漢武帝疏遠的後宮開始,一直搜查到衛皇後和太子劉據的住室,屋裡屋外都給掘遍了,都沒找到一塊木頭。
為了陷害太子劉據,江充趁別人不注意,把事先准備好的木頭人拿出來,大肆宣揚說:「在太子宮里挖掘出來的木頭人最多,還發現了太子書寫的帛書,上面寫著詛咒皇上的話。我們應該馬上奏明皇上,辦他的死罪。」
劉據見江充故意陷害自己,立即親自到甘泉宮去奏明皇上,希望能得到皇上的赦免。而江充害怕劉據向漢武帝揭穿了自己的陰謀,趕緊派人攔住劉據的車馬,說什麼也不放他走。劉據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好讓一個心腹裝扮成漢武帝派來的使者,把江充等人監押起來。
劉據指著江充罵道:「你這個奸臣,現在還想挑撥我們父子的關系嗎?」說完,劉據就借口江充謀反,命武士將他斬首示眾。
太子劉據為預防不測,急忙派人通報給衛皇後,調集軍隊來保衛皇宮。而這時,宦官蘇文等人逃了出去,報告漢武帝說是太子劉據起兵造反。漢武帝信以為真,馬上下了一道詔書,下令捉拿太子。
事到臨頭,劉據只好打開武庫,把京城裡的囚犯武裝起來,抵抗前來鎮壓「造反」的軍隊。並想調集胡人軍團與北軍,結果胡人軍團被漢武帝調集鎮壓太子叛亂,北軍監護使者任安受了太子的印後閉門不出。太子還向城裡的文武百官宣布:「皇上在甘泉宮養病,有奸臣起來作亂。」這樣一來,弄得城裡的官民也不知道究竟是誰在造反,就更加混亂起來。
雙方在城裡混戰了四五天,死傷了好幾萬人,大街上到處都是屍體和血污。結果,劉據被打敗,只好趕緊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往南門,守門官田仁放太子逃出長安,最後跑到湖縣(今河南靈寶西)的一個老百姓家裡躲藏起來。
不久,新安(今河南澠池東)縣令李壽知道了太子的下落,就帶領人馬來捉拿他。劉據無處逃跑,只好在門上拴了一條繩子,上弔死了。他的兩個兒子和那一家的主人,也被李壽手下的張富昌等人殺死了。
後來,漢武帝派人調查,才知道衛皇後和太子劉據從來沒有埋過木頭人,這一切都是江充搞的鬼。在這場禍亂中,他死了一個太子和兩個孫子,又悲傷又後悔。於是,他就下令滅了江充的宗族,宦官蘇文被活活燒死。其他參與此事的大臣也都被處死。
最後,漢武帝越想越難過,就派人在湖縣修建了一座宮殿,叫作「思子宮」,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歸來望思之台」,藉以寄託他對太子劉據和那兩個孫子的思念。
Ⅳ 因小事發怒而失敗的事例 名人
你可以網路一下,官渡之戰 3. 建安五年八月,兩軍相持於官渡,雙方互有勝負。其後曹操軍中缺糧,適逢袁紹謀士許攸與營中將士不和,投奔曹操。許攸獻計燒袁紹軍糧,使袁紹不戰自敗。 還有一個故事,也許不是偉人的,但是如果是寫細節決定成敗一類的作文也可以用上 1967年8月23日,前蘇聯著名宇航員費拉迪米爾·科馬洛夫,獨自一人駕駛聯盟一號宇宙飛船,經過一晝夜的飛行,完成了任務,勝利返航。 此刻,全國的電視觀眾都在收看宇宙飛船的返航實況。但當飛船返回大氣層後,准備打開降落傘以減慢飛船速度時,科馬洛夫發現無論用什麼方法也打不開降落傘了。 地面指揮中心採取了一切可能救助措施幫助排除故障,都無濟於事,經研究決定將實況向全國公民公布。 當時播音員以沉重的語調宣布,聯盟一號宇宙飛船由於無法排除障礙,不能減速,兩小時後將在著陸基地附近墜毀,我們將目睹民族英雄科馬洛夫殉難。 在人生的最後兩小時,科馬洛夫沒有沉浸悲傷和絕望中,而是十分從容地用了大部分時間向上級匯報工作,然後再向他的母親、妻子和女兒作最後的訣別。 他對泣不成聲的12歲的女兒說:「爸爸就要走了,告訴爸爸你長大了干什麼?」 「像爸爸一樣,當宇航員!」 「你真好!可我要告訴你,也告訴全國的小朋友,請你們學習時,認真對待每個小數點,每一個標點符號。聯盟一號今天發生的一切,就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這場悲劇,也可以叫做『對一個小數點的疏忽』。同學們,記住它吧!」 7分鍾後,轟隆——一聲爆炸,整個蘇聯一片寂靜,人們紛紛走向街頭,向著飛船墜毀的方向默默地哀悼 ……
Ⅵ 講一個歷史故事
因為「安定門之約」,也是因為盡快逼迫清政府議和的手段,當然也有心思想要掩蓋當時英法聯軍犯下的暴行罪證,所以才有了兩次火燒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的起因其實很復雜。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逼近了京城。英法聯軍派出了以兩個使者加一位記者,還有一小隊印度士兵的使團前去談判有關停戰的協議。但是在此期間,英法聯軍已經開始了對圓明園的劫掠以及毀壞。
當英法聯軍聽到使團被囚禁的消息之後,憤怒的軍隊焚燒了當時圓明園的一座宮殿。但是這只是一個起始,數日後清軍打開安定門,讓英法聯軍進入,並釋放了囚禁的使團。但是當時使團中的一些人員傷亡,以及使團內部自稱受到虐待的報告,致使當時駐清英國最高長官額爾金,照會恭親王。要將圓明園夷為平地,以作報復。
其實第二次焚毀圓明園也是由於「安定門之約」的約束原因,當時於英法聯軍約定不得毀壞京城內的建築設施,而為了催促清政府盡快接受和談,英法聯軍選擇了當時在京郊的圓明園,作為報復警告以及示威的場地。當然其中也不乏,英法聯軍想要掩蓋當時在圓明園暴行的嫌疑。於是便有了第二次火燒圓明園,「三山五園」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只剩下些殘垣斷壁。
英法聯軍的暴行永遠無法被我們遺忘,現在的圓明園遺址還在述說當時的慘狀。這些恥辱,我們無法遺忘,也不應該遺忘。歷史教會我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終將會努力讓我們的國,屹立在世界之巔,讓這些恥辱永遠無法再發生在我們身上。
Ⅶ 歷史故事9個
故事名稱:秦王政誅嫪毐
時間(時代):秦
地點:秦國
主要人物:秦王嬴政、嫪毐
故事大致經過:
秦王政母趙太後私通呂不韋。隨著秦王政逐漸長大,呂不韋恐事泄被誅,於是將門下舍人嫪毐推薦給太後以代替自己。經事先買通主事者,嫪毐得以不受腐刑,只拔去須眉而入宮侍奉太後,後與太後私通。太後非常喜歡他,賞賜了豐厚的財物。秦王政八年(前239)封為長信侯,嫪毐與太後私生有二子,因此以秦王「假父」 自居。秦王政九年(前238),秦王政22歲,親自主持國政。有人告嫪毐並非宦官及太後姦情。嫪毐見事不妙,與是盜用秦王御璽和太後璽,發兵攻打秦王政所住的雍都蘄年宮。秦王得知,便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領兵攻擊嫪毐,戰於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斬首數百,嫪毐極其黨羽全部被抓獲。秦王將協同嫪毐作亂的官吏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20人梟首,車裂嫪毐,滅其三族,殺死與太後所生二子,遷太後於故都雍(今陝西鳳翔南)別宮,嫪毐的門客舍人或罰徒役3年,或奪爵遷蜀。免呂不韋相國。嫪毐之亂平息。
故事名稱:呂後誅殺韓信
時間(時代):漢
地點:漢
主要人物:呂後、韓信
故事大致經過:
楚漢戰爭一結束,韓信被改封為楚王。漢高祖六年(前201)十月,劉邦再次採用陳平計謀,誘捕韓信。十二月,將韓信貶為淮陰侯。韓信鬱郁不得志,稱病不參加朝廷活動。漢高祖十年(前197)九月,劉邦寵臣陳豨反叛,自立為趙王,劫掠趙、代屬地。劉邦用羽檄徵召天下兵士,並親自率兵征討陳豨。韓信一向與陳豨交情不錯,於是稱病在家,不聽從劉邦詔令,暗地裡派人去向陳豨聯絡,謀求里應外合,並准備與家臣乘夜偽稱詔令大赦諸官罪犯和奴役,發兵襲擊呂後和太子。當時韓信舍人得罪了韓信,韓信想殺掉他。舍人弟懷恨在心,向呂後告發韓信謀反情況。呂後想召韓信,又擔心他的黨羽作亂,便與丞相蕭何商討計策,將韓信抓了起來並斬殺於長樂宮鍾室,還滅其三族。韓信最初是被蕭何推薦給劉邦的,現又是蕭何將其騙入宮的,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故事名稱:趙高指鹿為馬
時間(時代):秦朝
地點:秦國
主要人物:趙高
故事大致經過:
趙高自知權利大,想要檢驗朝官是否俯首聽命,便在朝會時獻上一隻鹿,並指著它說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搞錯了,指鹿為馬!」又問左右群臣是鹿是馬,有人沉默不語;有人害怕趙高而回答是馬;也有人則據實而言。事後趙高陰謀殺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從此,人人自危,沒有人再敢說趙高有錯。
故事名稱:腰斬李斯
時間(時代):秦朝
地點:秦國
主要人物:秦二世、趙高、李斯
故事大致經過:
自從陳勝、吳廣起事後,各地義軍此伏彼起。這時,秦二世聽從郎中令趙高的建議,深居宮中,一切政事都由趙高決斷。趙高與李斯有夙怨,趙高就趁機誣陷李斯想割地稱王,又誣陷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與義軍私通。李斯想上書申辯,卻被趙高扣下。趙高派人四處搜捕李斯的宗族,又對李斯嚴刑拷打。李斯不堪酷刑,被迫認罪,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八月被腰斬於咸陽,並夷滅三族。李斯死後,秦二世任命趙高為丞相,事無大小,都由趙高決斷。
故事名稱:管仲輔佐齊桓公
時間(時代):春秋時朝
地點:齊國
主要人物:管仲、鮑叔、齊桓公
故事大致經過:
魯庄公九年(前685)齊魯乾時之戰,魯軍失敗後,齊大夫鮑叔率領軍隊,代表齊桓公前往魯國,表達齊國的意願。公子糾被殺以後,其輔佐管仲隨鮑叔返齊。回國以後,鮑叔對齊桓公說,管仲是天下奇才。您若僅僅治理齊國,那麼由高傒和我輔佐即可;您若要稱霸天下,則非管仲不可。齊桓公不記射中帶鉤之仇,以親自出城迎接之禮禮遇管仲,任命他為齊相,主持國政。管仲相齊後,一心輔佐齊桓公的霸業,對齊國很多方面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採取了若干有利於農業、手工業發展的政策;在管理上,他主張禮法並用,禮以使人知廉恥,法以使人守規矩。在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得到穩定和改善的基礎上,管仲積極促使齊桓公採取尊王攘夷、爭取與國的方針,以建立霸權。管仲的這些政策為齊國稱霸准備了物質條件。
Ⅷ 5個歷史故事
姜太公釣魚
太公 姓 姜,名 尚,西周 時 人,曾 輔佐 周 武王 滅了 商朝。據 民間 傳說,太公 在 出仕 之前,隱居於 渭水(在今陝西省境內)之 濱。他 常 拿 一根 不帶 魚餌 的 直鉤 釣竿,在 水面 上 憑空 釣魚。一些 樵夫 看到 他 這樣 釣魚 都 發笑。太公 說:」 我 不是 想 釣 真 的 魚,而 是 想 釣 一位 賢明的 君主。」 太公 就 這樣 期待了 幾十 年,到 他 快 八十歲 的 時候,周 武王 的 父親 周 文王 得知 太公 有 治國 才能,親自 請 他 出來 做了 丞相。
《味如雞肋》
三國 時期,曹 操 帶領 軍隊 攻打 一個 城市,很長 時間 沒有 攻打 下來。這 時候,他 感到 進推 兩難:撤退 吧,就 前功盡棄,實在 可惜;繼續 攻打 下去 吧,又 實在 沒有 取勝 的 把握。一天 他 在 吃雞 的 時候, 感到 這 情形 就 像 是 吃 雞肋:實在 沒有 多少 肉 可以 吃,可是 丟掉 又 捨不得。這 時候 有人 來 問 他」 今天 晚上 的 口令 是 什麼?」 他 就 隨口 回答」 雞肋。」
《胸有成竹》
宋朝 有 個 畫家 叫 文 興可,善於 畫 竹子。他 在 自己的 住房 周圍,栽了 許多 竹子,一年 四季,常 去 觀察 竹子 的 不同 姿態 與 變化。因而 對 竹子 的 形象 非常 熟悉,所以 他 畫出 的 竹子 生動 逼真。《宋史·文同 傳》里 說:」 當時 人們 紛紛 請 他 畫 竹子, 送去 的 絹,堆了 一大堆,他 有時 厭煩地 把 它們 扔在 地上。」
當時,文 興可 的 一位 很 要好的 朋友 兆 補之 寫了 一首 詩 贊揚 他的 繪竹 藝術,其中 有 兩句:」 興可 畫竹 時,胸有成竹。」
成語故事——如魚得水
三國時期,曹操的實力很強大,劉備在還沒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於親戚劉表的軍隊陣容,並且駐守新野這地方。可是劉備是個胸懷大志的人,他並不想長久寄人籬下,只做別人的軍師。正好這個時候徐庶向他推薦諸葛亮是個難得的好人才,徐庶勸劉備一定要網羅諸葛亮。
為了請諸葛亮協助自己獲得天下,劉備曾經三次親自到他住的茅廬拜訪他,諸葛亮看到劉備非常誠懇,最後才同意與劉備見面。劉備向他請教許多治理國家的方法,諸葛亮仔細分析了當時的情勢,建議劉備先佔據荊州,這樣才能有機會和曹操、孫權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劉備很欣賞諸葛亮的見解,而且和諸葛亮的感情逐漸加深,高興的劉備甚至對結拜兄弟關羽及張飛兩人說:「我得到孔明的輔助,就好象魚得了水一樣非常快。」
成語故事——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裡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裡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裡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裡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裡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成語故事——呆若木雞
紀渻子是春秋時訓練斗雞的行家,由於他的名聲太響亮了,於是齊王也把他找來訓練斗雞。
十天之後,齊王問他:「斗雞現在訓練得怎樣了?」紀渻子回答說:「雞的性情高傲,時候還不到。」十天後齊王又來問他:「這回斗雞該訓練好了吧?」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它現在還不能沉住氣呢。」一個月後齊王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可是紀渻子還是搖頭說不行。又過了十天後,紀渻子告訴齊王斗雞訓練好了,那隻斗雞非常厲害,別的雞一見到它就嚇得像木頭一樣呆住,可見它真是天下無敵的斗雞!
http://joke.usb9.com/joke/cygs.htm這里的很短.但 不知道可不可以上的,
Ⅸ 有關憤怒的故事(最好是名人的)
1、屈原之怒: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Ⅹ 關於愛國感人的歷史故事。
1、【文天祥】
老革命家吳玉章,從小就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年輕的時候,他到日本留學,在一所學校里讀書。1904年元旦那天,學校把世界各國的國旗都掛出來慶賀,可是沒掛中國國旗。吳玉章氣憤極了,帶著中國學生找到校方負責人,提出抗議說:「為什麼不掛中國國旗?學校如果不道歉,不糾正錯誤,我們就罷課,絕食。」
校方不滿意地說:「平日我們對你那麼好,你家經濟困難,我們不催你繳學費,還發給你零花錢,你為什麼帶頭反對學校?」吳玉章嚴肅地說:「學校對我 好,我很感謝。但是掛旗這件事是關系國家榮辱的大事。我不能不誓死力爭啊!」校方只好承認了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