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上臨海市出過哪些名人
臨海文教,始於漢晉,興於唐,而盛於宋明,源遠流長。自唐以降,臨海即為台州文化中心回,素答有「小鄒魯」和「文化之邦」的美譽。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千年文脈,至今猶存。屈晃、謝靈運、顧況、駱賓王、鄭虔、朱熹、尤袤、王士性,都為一代文宗。唐鄭虔為廣文館博士,詩、書、畫被唐玄宗譽為「鄭虔三絕」,在臨海設館廣授門徒,遂成台州文教始祖。駱賓王,曾任臨海縣丞,有駱臨海之稱,他的詩集稱為《駱臨海集》。朱熹在臨海辦學講學,在東湖小瀛洲建上蔡書院,並手書書院匾額。明代傑出地理學家王士性,著述頗豐,在人文地理方面成就高於徐霞客。史載,僅宋一代臨海中進士者二百十七人,在全國各縣中居第五。
想知道更多,打開這個網址。
❷ 航海家有哪些歷史名人
迪亞斯發現好望角
巴爾托洛梅烏·迪亞斯是15世紀著名的航海探險家。專 1487年,巴爾托洛梅烏·屬迪亞斯被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選派去非洲最南端探險。他成為繞好望角航行的第一位歐洲人。
迪亞斯和他的船員在1487年8月出發,沿非洲西南海岸南行。但他們遇到了風暴,風暴將他們向西推入大西洋。因為看不到陸地,船員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害怕自己會從地球的邊緣滾下去。因此一旦風暴過去,迪亞斯便調頭向東駛。他們行駛了許多天,指望能到達非洲海岸,但沒有成功。迪亞斯認為他們必定已越過了非洲的南端,於是改向北駛,終於在莫塞爾貝登陸。該地位於我們現在所知的好望角以東320千米處。
1488年,巴托羅繆·迪亞斯饒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南緯35°),從而實現了歐洲航海家的夢想。證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水是相通的,並進而證明南北兩半球的風是對稱的。這樣就使世界航海探險活動步入高峰期。
❸ 外海街道的歷屆名人
外海地居崖門上游,廣東西南之水乃注崖海而出,外海陳氏先祖除充分利用優越的地理環境發展生產外,還注重於道德文章,教育子孫,大振學風,培養人才。自明、清以來,科甲仕宦之盛,為一邑之冠!數百年來,這家族可稱得是「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當任歷朝仕宦者無數,而為國家建功立業、為革命無私奉獻、為經濟建設、文化科學有卓著成就者,不乏其人。除了遠代祖輩如賢相陳俊卿、民族英雄陳文龍、賢臣陳莘隱等外,明代有歷史名臣陳吾德。 陳吾德,字懋修,號「省齋」,生於明嘉靖八年(1529年),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陳吾德考選第二名舉人。過了十三年,又考中進士。他上京任聘,冊封為汶川郡王。 清末民初,有啟蒙教育家陳子褒,名榮袞,號耐庵。31歲參加鄉試,中第五名,還列在康有為之前。陳子褒平時論政,多重教育。他積極參加康有為、梁啟超的戊戌變法維新。他於光緒25年(1889年)發表《八股文言之禍亡中國》,得到有識之士的好評。他是主張應用語體文的第一人。後來東渡日本,專門考察當地的中小學教育,羈留日本五年,回國之後,棄政從教,立志改良小學教育,用語體文編輯教科書多種,曾在澳門和香港建學校,對文化教育事業貢獻之大,堪稱為中國文化教育革新之先驅者。 民主革命元勛陳少白。陳少白與孫中山相識後,義結兄弟,共謀推翻清帝,建立共和之大業。1895年,籌劃廣州起義失敗,陳少白隨孫中山赴日本避難,在日本建立興中會。1899年,陳少白根據孫中山的意見,於香港開辦《中國日報》。1921年,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禮聘陳少白為總統府顧問。但不久,陳少白便辭官歸里,熱心於家鄉的建設。外海陳氏鄉親力推他出任鄉事委員會主席、民團保甲局長、鄉長兼新會縣第四區區長等職。他在任職期間,興建學校,開通公路,禁煙禁賭,建築市場,繁榮經濟,成績卓著。 民國期間的陳晉英,他留學日本宏文學院,曾任嶺南大學、中山大學教授,兩任開平縣縣長、廣東省民政廳廣州市社會局主任秘書,均有政聲。著有《百衲詩集》。 粵劇名宿陳非儂,他的演技馳名中外,與薛覺先、馬師曾、白駒榮、文覺非、白玉堂等齊名。晚年還在香港創辦「非儂粵劇學院」,培養了李寶瑩、羅艷卿等大批戲曲人材,其女兒陳寶珠在香港影視界至今還卓有聲譽。 抗日戰爭期間,有一位劉胡蘭式的革命女烈士陳笑影,她是外海上街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陳笑影投入愛國救亡運動,次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41年12月,她被派到惠州、東莞、寶安抗日游擊隊設立的醫院任政治服務員。當時中共領導的游擊隊經常受到日偽軍的襲擊,環境很艱苦。醫院設在寶安縣南頭鎮鐵岡附近的山溝里,工作人員分散隱蔽。1942年5月的-天,日偽軍襲擊醫院,陳笑影為了掩護傷病員突圍,勇敢與敵軍周旋,傷病員才得以安全轉移,但她不幸被捕,受盡酷刑,寧死不屈,犧牲時年僅21歲。 陳德生,原名秋盛,外海上灣人。1950年10月,隨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一次激烈戰斗中,他奮不顧身用手榴彈炸壞了美軍三架坦克,被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授予」孤膽英雄「的稱號,記特等功一次。
❹ 江門外海名人故事
31世紀的來孤女艾蜜兒最大的源夢想,是希望自己趕快成長到可以打工的年紀,然後賺一大筆錢.體驗一下有錢人的生活.這天,一架從天而降的宇宙飛船出現在她的門前,當她不怕死地決定先「驗驗貨」的那一刻起,她的命運開始發生逆轉.飛船被炸、被太空人販子拐賣、誤上「賊船」、奇怪的打工任務、與海盜船長共處一室、遭遇不明生物,艾蜜兒的宇宙冒險生活很新鮮,又充滿著不可預知的危險性.一個瘦小單薄、身無所長的地球少女如何在全是成年男性的外星海盜船上生存下來?茫茫宇宙中.大大小小的行星星羅棋布,各類航線錯綜復雜,如何才能找到回家的路?看來,艾蜜兒要面對的難題,不僅僅是有勇氣就能解決自白……
❺ 南澳大利亞州的歷史名人
羅賓·沃倫(來J. Robin Warren)是澳大利源亞科學家,於1937年6 月11 日,出生於南澳大利亞州阿德萊德。1961 年,獲南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碩士學位。1982 年,他與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發現了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並證明該細菌感染胃部會導致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這一研究成果打破了當時流行的醫學教條,並最終於20 多年後幫助兩位科學家贏取了2005 年諾貝爾醫學獎。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評價說,馬歇爾和沃倫先驅性的發現,使胃潰瘍從原先人們眼中的慢性病,變成了一種「採用短療程的抗生素和酸分泌抑制劑就可治癒的疾病」。
❻ 亞洲的歷史名人
你好。先說中國:唐寅(1470—1523),是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畫家、文學家。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初字伯虎,更字子畏,號桃花庵主等。
沈萬三,名富;字件榮,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三秀,所以又稱三秀,作為巨富的別號,元末明初人。
韓國:李舜臣(1545-1598):民族英雄。
朝鮮:李舜臣是朝鮮歷史唯一一個拿得出手的人物。他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海戰奇才。
就說這么多。樓主在網上一搜一大堆啊。
❼ 作文寫外海人的歷史文人故事
寫作文總是要反映社會生活,也就離不開寫人。要寫人,就得通過對人物的外貌、心理專、行為、屬語言等生動具體的描繪,才能使人物栩栩如生。在這里,外貌描寫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那麼,怎樣寫好人物外貌呢?步驟/方法理解外貌描寫的含義所謂外貌描寫,就是對人物外貌特徵,即人物的容貌、衣飾、神情、姿態、聲音等加以描寫。由於人物的外貌總是與他的社會地位、生活環境、性格特徵、脾氣愛好有密切關系,因此,我們總是要通過外貌描寫來表現人物的身份、職業和性格特徵,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2不要為寫外貌而寫外貌有些同學由於平日不注意觀察周圍的人物,在作文時往往不容易寫好人物的外貌。如有的為寫外貌而寫外貌,不是選擇特徵,用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而是把眼睛、鼻子、頭發、胡須、衣服、褲子.什麼都寫上去。變成了毫無意義的啰嗦文字。
❽ 江門歷史名人介紹
江門名人
陳白沙:一代大儒陳白沙,本名陳獻章(1428~1500年),字公甫,號石齋,又號碧玉老人,因是新會白沙鄉人,故世稱白沙先生。白沙即今天的江門市新會區都會。 陳白沙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被稱為「一代大儒」「嶺南一人」。據明史載,他身材修偉,有極聰慧的儀表,目光如星,右邊臉上,長了七顆好像北斗星座般的黑痣。從小就穎悟非凡,過目不忘,而且很有氣節,要做天地間的第一等人,即孟子所謂的「天民」。他19歲中鄉試,20歲參加會考,榜上有名,因而得以到京師進國子監讀書,投名師吳與弼門下,學問得以大進。
陳白沙經過這一段國子監的讀書生活,受了師友的熏陶,越發有志於學問。回歸故鄉之後,竟不假外求,在自己家裡築了一座陽春台,常靜坐其中,一意深思,學問更加精進。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廣東布政使彭韶上疏薦他,憲宗准奏,但他借口母親久病不去。巡撫右都御史朱英對他說,如果你不去,我就得負欺君之罪。陳白沙只好赴京。不久,即上疏請准終養母親天年。憲宗批准,授他以翰林院檢討之職。他在詩中說:「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他所過的生活,正如他所說的:「既買鋤頭又買書,半為農者半為儒。」
他終生致力於讀書、講學。在講學中,極力宣傳他的主張:在政治上,他主張「薄稅斂,減徭役,省刑罰」,以減輕農民負擔。在理學上,他主張一要「自覺」,二要「知疑」,三要「靜坐」。他說:「學無難易,在人自覺耳。才覺退,便是進也。」又說:「前輩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此外,他主張,「以自然為宗」「以靜坐為主」,並且要求學生端莊靜坐來澄清自己的胡思亂想。
他是當時著名的學者和理學家,他的學說得到學生的廣泛接受和贊同,陳白沙成為宋明理學史上一個承先啟後、轉變風氣的重要人物。以「自然為宗,忘己為大,無欲為主」「心即理也」等觀點為代表的理學學說,創立了哲學領域的「嶺南學派」,亦稱「江門學派」。
陳白沙多才多藝,精詩文、工書法、善畫梅。山居時,因為筆的供應不便,於是束茅草作筆,遂另成一家,號為茅筆字。他的字和畫,都被公認是精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一直就為時人所珍視。他的詩作有2000多首,其詩格調頗高,張翊評論他的詩,「專功而入神品,有古人所不到者」。
從他的詩中,不難看出,他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人,如寫給他的得意弟子李承箕的相憶詩:「去歲逢君笑一回,經年笑口不曾開;山中莫謂無人笑,不是真情懶放懷。」可以想見他們師徒之間,「真有相視而莫逆者」,所以李承箕曾從湖北嘉魚到新會,涉江浮海,水陸萬重,四度去探謁白沙,這是何等的儒慕之情!
明孝宗弘治十三年,陳白沙病死於家鄉,被謚為「文恭」。明萬曆二年,朝廷詔建家祠於白沙鄉,即江門的陳白沙祠。至今,江門留有很多陳白沙的遺跡,如釣魚台、碧玉樓、白沙墓等,過去曾一度破壞,現已修復,供遊人參觀游覽。
古來讀書為做官,「學而優則仕」,白沙卻甘於寂寞,精思重教,終成大家。他不僅獨創學派,而且影響了一代弟子,著實令人敬佩。江門眾多的陳白沙遺址的修復,也正說明了後人對他的景仰和懷念。
梁啟超: 梁啟超(1873~1929年),近代思想家,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梁啟超自幼在家中接受傳統教育,1889年中舉。1890年赴京會試,不中。回粵路經上海,看到介紹世界地理的《瀛環志略》和上海機器局所譯西書,眼界大開。同年結識康有為,投其門下。1891年就讀於萬木草堂,接受康有為的思想學說並由此走上改良維新的道路,時人合稱「康梁」。1895年春再次赴京會試,協助康有為,發動在京應試舉人聯名請願的「公車上書」。維新運動期間,梁啟超表現活躍,曾主北京《萬國公報》(後改名《中外紀聞》)和上海《時務報》筆政,又赴澳門籌辦《知新報》。他的許多政論在社會上有很大影響。1897年,任長沙時務學堂總教習,在湖南宣傳變法思想。1898年回京,積極參加「百日維新」。7月,受光緒帝召見,奉命進呈所著《變法通議》,賞六品銜,負責辦理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務。9月,政變發生,梁啟超逃亡日本,一度與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有過接觸。在日期間,先後創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鼓吹改良,反對革命。同時也大量介紹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武昌起義爆發後,他企圖使革命派與清政府妥協。民國初年支持袁世凱,並承袁意,將民主黨與共和黨、統一黨合並,改建進步黨,與國民黨爭奪政治權力。1913年,進步黨「人才內閣」成立,梁啟超出任司法總長。袁世凱稱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啟超反對袁氏稱帝,與蔡鍔策劃武力反袁。1915年底,護國戰爭在雲南爆發。1916年,梁啟超赴兩廣地區,積極參加反袁斗爭,為護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袁世凱死後,梁啟超出任段祺瑞把持的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兼鹽務總署督辦。9月,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11月,段內閣被迫下台,梁啟超也隨之辭職,從此退出政壇。1918年底,梁啟超赴歐,親身了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回國之後,即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梁啟超也是一位著名學者。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1901至1902年,先後撰寫了《中國史敘論》和《新史學》,批判封建史學,發動「史學革命」。歐游歸來之後,以主要精力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寫下了《清代學術概論》《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文化史》等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著作。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餘萬字。其於學術研究,涉獵廣泛,學貫中西,囊括古今,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域,均有建樹,以史學研究成績最著。一生著述等身,總約千萬余字,有多種作品集行世,以《飲冰室合集》較稱完備。
1912年回國,1918~1920年旅歐,回國後不遺餘力地從事講學和著述,研究重點為先秦諸子、清代學術、史學和佛學。1922年起在清華學校兼課,1925年應聘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指導范圍為「諸子」、「中國佛學史」、「宋元明學術史」、「清代學術史」、「中國文學」、「中國哲學史」、「中國史」、「史學研究法」、「儒家哲學」、「東西交流史」等。這期間著有《清代學術概論》、《墨子學案》、《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情聖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文化史》等。主要著作收入《飲冰室文集》。1927年,離開清華研究院。1929年病逝。 梁啟超在文學理論上引進了西方文化及文學新觀念,首倡近代各種文體的革新。文學創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詩歌、小說、戲曲及翻譯文學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響最大。
梁啟超共有有9個子女:思順、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達、思懿、思寧、思禮,其中思順、思成、思庄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達、思懿、思寧、思禮為王夫人所生。他們中的許多人後來都成為傑出的人才。
梁思順(令嫻)(1893年~1966年),長女,曾經生活在日本,並當父親的日語翻譯,1966年病逝。
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長子,著名建築學家,1948年3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人文組);其妻為林徽因。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學家,1948年3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人文組)。
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國民黨十九路軍炮兵校官,因病早殤。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圖書館學家。
梁思達(1912年-),四子,長期從事經濟學研究。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從事社會活動。
梁思寧(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軍參加中國革命。現已離休,住在山東濟南。
梁思禮(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統專家,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馮如:中國航天第一人,原名馮九如。1884年1月12日出生於廣東省恩平縣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童年僅讀過幾年書,便輟學牧牛了。他從小喜歡製作風箏和車船等玩具。對神話故事尤其是飛天故事,更是滿心嚮往。
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年僅12歲的馮如,揮淚告別父母,隨親戚遠渡重洋,去美國三藩市謀生。到三藩市後,通過學習英語和科技知識以及目睹日新月異的先進機器,他認識到:國家富強,必有賴於機器,於是更加發憤學習,專攻機器製造。
馮如在紐約學習期間,出現了兩件轟動世界也震動馮如的大事。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首創動力載人飛機飛行成功,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在我國東三省廝殺,我同胞慘遭蹂躪。這兩件事,不僅進一步激發了馮如的愛國熱忱,而且也使他更加明確奮斗方向。1906年,馮如發誓說:「是(指製造機器)豈足以救國者,吾聞軍用利器莫飛機若。誓必身為之倡,成一絕藝,以歸饗祖國。苟無成,毋寧死」。他又說:「中國之強,必空中全用飛機,如水路全用輪船。」馮如不僅是第一個提出航空救國主張並為之奮斗終身的中國人,而且也是我國近代最早的軍事航空思想家。
1906年,馮如在紐約學習機器製造之後,重返三藩市,開始招徒製造機器,同時也開始收集有關設計、製造和駕駛飛機的資料。
10年的發憤學習和工作實踐,使馮如終於成為一名精通機械和電器技術的專家。他先後研製了抽水機、打樁機、發電機、有線電話和無線電報機等先進機電設備,在當地頗負盛名。《三藩市呼聲報》稱他為:「很有名氣的機械師和發明家」《三藩市考察者報》更贊譽馮如為「奧克蘭市天才的發明家」。當時曾有華僑富商集團邀請他主持一項發展祖國電力工業計劃,但他認為,興辦飛機製造工業更為迫切,更為重要。因此,他婉言謝絕邀請,並於1908年5月集資在奧克蘭市東九街359號創辦了以製造飛機為目標的「廣東製造機器廠」。當時僅有黃杞、張南和譚耀能3人參股,他們盡傾所有,連工具、材料折款在內也不過1000餘元。盡管人少力薄,但他們卻在近7.5平方米的廠房裡研製飛機,這正體現著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發展航空事業的精神。
經過多年努力,馮如終於在1909年9月,即世界第一架飛機問世不到6年的時間內,完成了中國人自己設計、自己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從而擠身於早期世界航空之林。
陳少白:陳少白(1869~1934年)名白,幼名聞紹,號夔石,江門外海人。1888年入廣州格致書院讀書,次年在香港結識孫中山。1890年1月由孫中山推薦人香港西醫書院。常與孫中山、尤烈。楊鶴齡一起傾談反清,被人稱為"四大寇"。1895年與孫中山、楊衢雲等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策劃廣州起義。起義流產後逃亡日本。1897年赴台灣,設立興中會分會。1899年回香港創辦(中國日報),任社長和總編輯,並組織出版(中國旬報),積極宣傳革命,與保皇派的(商報)論戰。1900年與畢永年、平山周等聯絡長江流域哥老會、廣東等地三合會的首領,在香港成立興漢會,推孫中山為總會長;10月惠州三洲田起義爆發,在香港負責接濟工作。1905年香港同盟會分會成立,任會長。翌年辭去(中國日報)社長職,從事實業。1911年廣州光復後,任廣東都督府外交司司長。後辭職,組織粵航公司,任總經理。1915年與李煜堂設立上海保險公司,任主席。1921年任孫中山總統府顧問,協助孫中山督師北伐。1922年後,致力家鄉建設。1934年在北平(今北京)去世,著有《興中會革命史要》、《興中會革命史別錄》等。
❾ 海寧有哪些歷史的名人
1、戚袞,字公文,鹽官袁花(今海寧袁花鎮)人。梁簡文在東宮,召戚袞講論。戚袞神采自若,對答如流,梁簡文深加贊賞。不久封員外散騎侍郎,又改任員外散騎常侍。敬帝承製,戚袞出任江州長史,並隨沈泰鎮南豫州。
沈泰投奔齊朝時,逼戚袞與他同行,戚袞後從鄴工逃回。他又隨程文季北伐,呂梁軍敗,戚袞淪落於周,久而得歸。仍兼國子助教,封中衛始興王府錄事參軍。左建十三年死,死時六十三歲。
2、許遠,字令威,杭州鹽官(今浙江海寧西南)人。唐代名臣,右相許敬宗玄孫(許敬宗孫子許彥伯的孫子)。
許遠為開元末年進士,曾入劍南節度使府為從事,因得罪節度使章仇兼瓊,貶為高要尉。安史之亂時,被唐玄宗召為睢陽太守。至德二載(757年)正月,遭安慶緒部將尹子琦合兵十餘萬圍攻,他與真源令張巡以數千兵卒協力固守睢陽。
堅持至十月,糧盡,羅雀掘鼠充飢。終因外援不至,城破被執,送至洛陽,在安慶緒兵敗渡河北走時,遭殺害。後詔贈荊州大都督,圖像於凌煙閣,並敕建雙忠廟於睢陽,歲時致祭。
3、顧況(生卒年不詳),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漢族,唐朝海鹽人,(今在浙江海寧境內)人。唐代詩人、畫家、鑒賞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有《華陽集》行世。
4、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南宋著名女詞人,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浙江海寧路仲人(海寧簡志) ,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與李清照齊名。
生於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讀書,但一生愛情鬱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終因抑鬱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是劫後余篇。
5、張九成(1092—1159年6月23日),字子韶,號無垢,其先開封人,後遷海寧鹽官(今浙江海寧)。南宋官員、理學家。
南宋紹興二年( 1132 )殿試為狀元。授鎮東軍簽判,因與上司意見不合,棄官歸鄉講學。後應召為太常博士,歷任宗正少卿、侍講、權禮部侍郎兼刑部侍郎。
他為官不附權貴,主張抗金,反對議和,為秦檜所忌,謫守邵州,不久又革職,復以「謗訕朝政」罪名,謫居南安軍14 年。秦檜死,重新起用,出知溫州。因直言上疏,不納,辭官歸故里,不久病卒。後追贈太師,封崇國公,謚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