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曲的歷史名人

曲的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2-27 07:17:20

1. 古代歷史人物傳記曲原

楚國自從被秦國打敗以後,一直受秦國欺負,楚懷王又想重新和齊國聯合。秦昭襄王即位以後,很客氣地給楚懷王寫信,請他到武關(在陝西丹鳳縣東南)相會,當面訂立盟約。
楚懷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國;去呢,又怕出危險。他就跟大臣們商量。
大夫屈原對楚懷王說:「秦國強暴得像豺狼一樣,咱們受秦國的欺負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們的圈套。」
可是懷王的兒子公子子蘭卻一股勁兒勸楚懷王去,說:「咱們為了把秦國當做敵人,結果死了好多人,又丟了土地。
如今秦國願意跟咱們和好,怎麼能推辭人家呢。」
楚懷王聽信了公子子蘭的話,就上秦國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懷王剛踏進秦國的武關,立刻被秦國預先埋伏下的人馬截斷了後路。在會見時,秦昭襄王逼迫楚懷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讓給秦國,楚懷王沒答應。秦昭襄王就把楚懷王押到咸陽軟禁起來,要楚國大臣拿土地來贖才放他。
楚國的大臣們聽到國君被押,把太子立為新的國君,拒絕割讓土地。這個國君就是楚頃襄王。公子子蘭當了楚國的令尹。
楚懷王在秦國被押了一年多,吃盡苦頭。他冒險逃出咸陽,又被秦國派兵追捕了回去。他連氣帶病,沒有多久就死在秦國。
楚國人因為楚懷王受秦國欺負,死在外頭,心裡很不平。特別是大夫屈原,更是氣憤。他勸楚頃襄王搜羅人才,遠離小人,鼓勵將士,操練兵馬,為國家和懷王報仇雪恥。
可是他這種勸告不但不頂事,反倒招來了令尹子蘭和靳尚等人的仇視。他們天天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
他們對楚頃襄王說:「大王沒聽說屈原數落您嗎?他老跟人家說:大王忘了秦國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們不主張抗秦,就是不忠。楚國出了這種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兒能不亡國呢?大王,你想想這叫什麼話!」
楚頃襄王聽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以後,經常在汨羅江(在今湖南省東北部,汨音mì)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詩歌。
附近的莊稼人知道他是一個愛國的大臣,都挺同情他這時候,有一個經常在汨羅江上打魚的漁父,很佩服屈原的為人,但就是不贊成他那愁悶的樣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邊遇見漁父。漁父對屈原說:「您不是楚國的大夫嗎?怎麼會弄到這等地步呢?」
屈原說:「許多人都是骯臟的,只有我是個干凈人;將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還醒著。所以我被趕到這兒來了。」
漁父不以為然地說:「既然您覺得別人都是骯臟的,就不該自鳴清高;既然別人喝醉了,那麼您何必獨自清醒呢!」
屈原反對說:「我聽人說過,剛洗頭的總要把帽子彈彈,剛洗澡的人總是喜歡撣撣衣上的灰塵。我寧願跳進江心,埋在魚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凈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臟。」
由於屈原不願意隨波逐流活著,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終於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里自殺了。
附近的莊稼人,得到這個信兒,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兒。大夥兒在汨羅江上撈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
漁父很難受,他對著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當地的百姓想起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劃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裡去祭祀他。後來,他們又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小船改為賽龍船。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成為一種風俗。

2. 流曲鎮的歷史名人

孫丕揚(1531年—1614年),字孝叔,號立山,流曲鎮南街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進士,歷任應天府尹、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大理寺卿、戶部右侍郎;詔拜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
萬曆初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以嚴為治,屬吏皆惴惴按行。
任刑部尚書,理案迅捷,囚無淹系。萬曆二十二年(1595年)出任吏部尚書,創「掣簽法」,以抽簽決定官職,杜絕權貴請謁之弊。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主持辛亥京察。萬曆四十年(1612年)「掛冠出都」,居家二年卒。贈太保,謚恭介。曾著《應時草》、《巡按約束》、《論學篇》等,他所編撰的《富平縣志》為明代陝西八部名志之一,史稱《孫志》。
李恕、李宗樞父子
流曲鎮東川村人。李恕是明弘治年間進士,歷遷貴州左參議。明嘉靖進士李宗樞,是恕第三子,歷任都御史,河南巡撫,曾在河北宣府任職,力主修建居庸關長城,留有石疊集四卷。 流曲鎮昌寧村人。唐憲宗年間,12歲的男孩梁悅,為了替父報仇,殺死仇人秦杲。
在定罪性質上引起較大爭議,此舉在當時被傳為佳話,人稱之為「孝子梁悅」。後被流放於循州。 流曲鎮梅家莊人,孫丕揚至交,明萬曆庚子武舉。
其長子楊定國為武進士,任朔方副總兵都督。次子楊衛國,武舉,任寧夏衛游擊將軍。

3. 中國古代音樂上一有那些名人

一、《高山流水》

此曲最初刊見於我國現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譜》。該書在解題中寫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二、《廣陵散》

又名《廣陵止息》。現存琴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據該書編者稱:此譜傳自隋宮,歷唐至宋,輾轉流傳於後。《廣陵散》的題材源於古代的《聶政刺韓王曲》。該作品講的是一個造劍工匠被韓王無辜殺害,他的兒子聶政為了報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韓宮,謀刺失敗後,他逃入深山刻苦學琴,十年成絕技再度混入宮中,利用彈琴的機會刺死了韓王,實現了多年的願望,自己也為此而壯烈犧牲。「廣陵」的意思是流傳在廣陵(今江蘇揚州)地區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三、《平沙落雁》

明代稱本曲為《雁落平沙》。樂譜最早刊於《古音正宗》琴譜集。《平沙落雁》的曲調悠揚流暢,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雁群在空際盤旋顧盼的睛景。《天聞閣琴譜》中寫道:」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鵠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者也。」《平沙落雁》雖然出現較晚,卻是近三百年來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種琴譜刊載此曲。它之所以流傳甚廣,除了曲調流暢、動聽之外,還因為它的表現手法新穎、別致,容易為聽眾理解。

四、《梅花三弄》

此曲系借物詠懷,借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贊頌節操高尚的人。樂曲前半闋奏出了清幽、舒暢的泛音曲調,表現了梅花高潔、安詳的靜態;急促的後半闋,描寫了梅花不屈的動態。前後兩段在音色、曲調和節奏上然不同,有著鮮明的對比。同曲中泛音曲調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復了三次,所以稱為」三弄」。《梅花三弄》現存譜最初刊見於《神奇秘譜》(1425年版)。

五、《十面埋伏》

這是一首歷史題材的大型琵琶曲。關於樂曲的創作年代迄今無一定論。資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寫過的著名長詩《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聽過有關表現激烈戰斗場景的琵琶音樂。本曲現存樂譜最早見於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行》。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垓下決戰的情景。漢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取得勝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湯琵琶傳」中,曾記載了琵琶演奏家湯應曾演奏《楚漢》一曲時的情景:「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鼓聲、劍弩聲、人馬聲……使聞者始而奮,繼而恐,涕泣無從也。其感人如此。」《十面埋伏》流傳甚廣,是傳統琵琶曲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六、《夕陽蕭鼓》

這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旋律優美流暢,在演奏中運用了各種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擴展、收縮、局部增減和高低音區的變換等手法展開全曲。此曲流傳甚廣,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樂譜最早於1875年的抄本。1925年前後,上海大同樂社根據此曲改編成絲竹樂曲《春江花月夜》,它猶如一幅長卷畫面,把豐姿多彩的情景聯合在一起,通過動與靜、遠與近、情與景的結合,使整個樂曲富有層次,高潮突出,音樂所表達的詩情畫意引人入勝。

七、《漁樵問答》

此曲在歷代傳譜中,有30多種版本,有的還附有歌詞。現存譜初見於明代。樂曲通過漁樵在青山綠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趣,表達出對追逐名利者的鄙棄。樂曲採用漁者和樵者對話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調表示問句,下降的曲調表示答句。旋律飄逸瀟灑,表現出漁樵悠然自得的神態。正如《琴學初津》中所述:「《漁樵問答》曲意深長,神情灑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歌之矣乃,隱隱現於指下。迨至問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八、《胡笳十八拍》

本曲為根據同名古詩譜寫的樂曲,歌詞最早刊於南宋朱熹的《楚詞後語》。有《大胡笳》和《小胡笳》兩種傳譜。「胡笳」原來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的吹奏樂器,它音量宏大,用於軍樂以壯聲威。《胡笳十八拍》所反映的主題是著名的「文姬歸漢」的故事:漢末戰亂中,蔡琰(即蔡文姬)在匈奴流落達十二年之久。她雖身嫁左賢王為妻,然而十分思念故鄉。當曹操派人接她回內地時,她又捨不得離開兩個孩子,還鄉的喜悅被骨肉離別之痛所淹沒,心情非常矛盾。詩人李欣曾作詩如下:「蔡女者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向邊草,漢使斷腸嘆歸客。」詩人戎昱在《聽杜山人彈胡笳》中,也正是抓住了這一矛盾最尖銳的場面:「南看漢月雙眼明,卻顧胡兒寸心死。」本曲成功地表達了這種復雜的心情,無疑是非常感人的。

九、《漢宮秋月》

此曲有兩種較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為箏曲;另一為二胡曲,由劉天華先生所傳。本曲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箏曲演奏運用了吟、滑、按等諸多技巧,風格純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東箏曲;二胡曲則速度緩慢,用弓細膩多變,旋律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音樂時斷時續,加之各種復雜技法的運用,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具有很深的藝術感染力。

十、《陽春白雪》

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陽春白雪」的故事,《宋玉答楚王問》上寫道:當歌手唱《下里巴人》時,國中和者數萬人。後又改唱《陽春白雪》,因為曲高和寡,只有幾個人跟著唱和。現存琴譜中的《陽春白雪》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神奇秘譜》在解題中說:「《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盪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它經過歷代名人的刪改,音樂結構更集中、更嚴謹、更富有層次,音樂形象也更加鮮明,成為一首雅俗共賞的優秀傳統樂曲。

4. 中國古代有哪幾個音樂名人

伯牙、嵇康、李延年、高漸離、師曠等。

1、伯牙

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雖為楚人,卻任職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伯牙撫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親回國途中發生的故事。

這個故事最早是從民間口頭流傳下來的,歷史上並無確切記載。在古籍中,最早見於戰國鄭人列禦寇著《列子》一書中有關於伯牙撫琴的故事。

經考證,伯牙本姓伯,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在小說中的杜撰,史志載鍾子期為漢陽集賢村人氏,鄉民以子期為榮,口耳相傳一句俚詞:「子期遇伯牙,千古傳知音。」

2、嵇康

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譙國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 。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嵇康幼年聰穎,博覽群書,廣習諸藝,又喜愛老莊學說。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眾。後娶魏武帝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拜郎中,調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

後隱居不仕,屢拒為官。因得罪司隸校尉鍾會,遭其構陷,而被掌權的大將軍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

3、李延年

李延年,西漢音樂家,生年不詳,前112年春天為武帝所用。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家世代為倡,李延年與其妹李夫人皆出自倡門,能歌善舞,容貌喜人。

李延年原本因犯法而受到腐刑,負責飼養宮中的狗,後因擅長音律,故頗得武帝寵愛。一日為武帝獻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李延年的妹妹由此得幸,後來封為李夫人,漢武死後李夫人被追封為漢武皇後。

後李夫人生下了昌邑王劉髆,產後不久病逝。李延年也得以被封「協律都尉」,負責管理皇宮的樂器,極得武帝幸愛,「與上卧起,甚貴幸,埒如韓嫣」,成為漢武帝的男寵。

李延年對後世音律作詞起著深刻的影響。禮教不分家,他的音樂著述無一不為了封建王朝的統治。在文化上,他的代表作《佳人曲》對五言詩起著一個開端的作用 。

4、高漸離

高漸離,戰國末燕(今河北省定興縣高里村)人,荊軻的好友 ,擅長擊築(是古代的一種擊弦樂器,頸細肩圓,中空,十三弦),高漸離與荊軻的關系很好。

荊軻刺秦王臨行時,高漸離與太子丹送之於易水河畔,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後秦滅六國後,秦王因為高漸離擊築太好了,就請他來王宮為他擊築,可是高漸離是荊軻的好友,秦王也就有所防備,事先命人將高漸離的眼睛弄瞎,以為這樣高漸離就沒法刺殺他了。

但高漸離往築里灌鉛,趁秦王聽曲正入迷時,向秦王的頭部猛砸,想殺死他,但失敗被殺。

5、師曠

師曠,字子野,今河北省南和縣迓祜村人(《莊子·駢拇》陸德明釋文),春秋時著名樂師、道家。他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瞑臣。為晉大夫,亦稱晉野,博學多才,尤精音樂,善彈琴,辨音力極強。以「師曠之聰」聞名於後世。

他藝術造詣極高,民間附會出許多師曠奏樂的神異故事。洪洞縣曲亭鎮師村師曠墓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嵇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延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漸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俞伯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師曠

5. 古今姓曲的名人有誰

曲環:唐代安邑人來,官至司自空,封晉昌郡王。善兵法,善騎射。天寶年間(742-756年)授果毅別將。安祿山反,守鄧州,平河北,敗吐蕃,威名大震。後任陳許節度使,寬賦稅,簡條教,不三年乃五穀豐登。 曲端:北宋人,文韜武略集於一身,懲罰了貪官污吏、奸詐小人,老百姓心裡高興,安居樂業。官宣州觀察使,好讀書,善作文章,長於兵略。後來被奸臣陷害,死在大牢里,人們都感到萬分痛惜。 曲廉:明朝縣官,治理水患,獎勵耕種,政績優良。 雲南白葯的創制者——曲煥章 曲煥章(1880-1938)字星階,原名占恩。民國時期中醫外傷科著名醫家。雲南江川縣人。原籍江寧,其祖明初襄沐黔國戎幕來滇,十餘傳至煥章。性仁慈,有活人志

記得採納啊

6. 中國古代曲姓的歷史名人

曲 環:唐代安邑人,官至司空,封晉昌郡王。善兵法,善騎射。天寶年間(742-756年)授果專毅別將。安祿山屬反,守鄧州,平河北,敗吐蕃,威名大震。後任陳許節度使,寬賦稅,簡條教,不三年乃五穀豐登
曲 端:北宋人,文韜武略集於一身,懲罰了貪官污吏、奸詐小人,老百姓心裡高興,安居樂業。官宣州觀察使,好讀書,善作文章,長於兵略。後來被奸臣陷害,死在大牢里,人們都感到萬分痛惜。
曲 廉:明朝縣官,治理水患,獎勵耕種,政績優良

曲振侔中將
曲振侔(1930-——),山東省牟平縣人。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戰爭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船管團分隊隊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連政治副指導員。1958年畢業於海軍指揮學校,後任海軍艇長、海軍艦艇支隊副參謀長、副支隊長,艦隊副參謀長,北海艦隊副司令員,1981年任南海艦隊副司令員。
1988年9月被授予海軍中將軍銜。

7. 有哪些音樂歷史人物

中國音樂歷史--20世紀的20位風雲人物
回首20世紀中國音樂的百年歷程,情隨時遷,感慨系之。世紀對中國來說是個榮辱參半的世紀,我們曾經背負奴隸的枷鎖,忍受貧困落後的恥辱,但20世紀對今天的中國來說更是一個奮發圖強的世紀,中國人將重整昔日的輝煌和自信。

有鑒於此,我們遴選出20位曾經或依然影響著20世紀中國音樂發展的風雲人物。歷史是人類所有永恆主題的大舞台,音樂史則有如顆顆音樂家寶石穿綴而成的玉珠串,那些富於歷史意義的天才創舉一旦發生,便會決定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進程,這就是所謂風雲人物的含義。

1.李叔同(1880年--1942年)

本世紀中國學堂樂歌著名作者,祖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一個進士、鹽商家庭,自幼聰穎,少年時便以詩畫、篆刻聞名。1901年入上海南洋公學, 1905年--1910年就讀日本東京上野美術專科學校,研習美術、音樂,在此期間與歐陽予倩等人創立我國最早的話劇演出團體「春柳社」,並成為名噪一時的《茶花女軼事》、《黑奴籲天錄》的主角。190 6年春,以個人之力編輯出版我國最早的音樂刊物《音樂小雜志》。一生經歷傳奇,集新舊文化為一身。創編歌曲達70多首,對後世影響甚巨。

2.肖友梅(1884年--1940年)

本世紀中國近代專業音樂教育奠基人,作曲家、教育家、音樂理論家。廣東中山人。1912年赴德國學習音樂,以論文《中國17世紀前管弦樂隊之歷史研究》獲哲學博士。1927年在蔡元培等人支持下於上海創辦中國近現代音樂歷史上第一所音樂學院--國立音樂院(即後來的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中國音樂教育事業先驅,在創辦專業音樂教育機構和培養專業音樂人才方面功不可沒。

3.黎錦輝(1891年--1967年)

本世紀近代專業音樂創作兒童歌舞音樂代表人物和作曲家。湖南湘潭人,曾創辦「中華歌舞專科學校」、「中華歌舞劇團」等音樂團體。追隨五四運動精神,熱衷於改革普通音樂教育和推廣國語,作品極好地繼承了學堂樂歌的優秀傳統,反映出五四時代科學與民主的精神。其劇作廣泛傳唱全國,收入當時中小學音樂教科書,影響甚巨。

4.王光祈(1892年--1936年)

本世紀中國現代音樂歷史中音樂學研究領域先驅。四川溫江人,自幼受到較深的封建文化熏陶。1927年入柏林大學主攻音樂學。研究范圍寬泛,傳世17 種論著。不僅是當時東亞最早實踐比較音樂學研究方法並提出頗具開創性見解的學者,更是中國近代音樂歷史上第一個以外文向世界各國介紹中國音樂的音樂學家。

5.梅蘭芳(1894年--1961年)

本世紀最富盛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原籍江蘇,生於北京。承其家傳,9歲學戲,14歲搭喜連成科班。嗓音圓潤,唱腔柔婉,身段優美,表演細致,享譽全國。先後排演《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天女散花》等,在擴大京劇藝術的表現力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繼王瑤卿後,以長期舞台實踐為基礎,將青衣、花旦、刀馬旦融為一體,鞏固並發展了「花衫」 這一行當。中年形成雍容華貴的「梅派」藝術?影響深遠。
6.劉天華(1895年--1932年)

本世紀近代專業音樂發展歷史中民族器樂大師、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江蘇江陰人,文學家劉半農之弟。1909年開始接觸西洋管樂。1914年執教家鄉中學過程中先後隨江南民間音樂家周少梅等人學習二胡、琵琶;之後悉心研習多種民族樂器,記錄整理民間樂譜,並進入音樂創作領域。1922年受聘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之後兼任於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等機構。曾以五線譜准確記錄梅蘭芳唱腔,並收集珍貴民間樂譜數種,為當時民間音樂創作教學領域最活躍者。

7.賀綠汀(1903年--1999年)

本世紀抗日救亡運動專業音樂創作代表人物。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湖南邵陽人。建國後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19 34年,學生時代的他即以《牧童短笛》和《搖籃曲》分獲「徵求中國風味的鋼琴曲」頭獎和名譽二等獎,其中《牧童短笛》較早地將中國旋律和西洋復調手法進行了成功結合,令世人矚目。1934年至1938年間,曾為16部電影配樂,其中一些歌曲如《天涯歌女》等廣為流傳。

8.黃自(1904年--1938年)

本世紀上半葉專業音樂創作的代表,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江蘇川沙人。1916年北京清華學校學習,始學音樂。 1924年赴美留學,主攻心理學,兼攻音樂。1929年回國執教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以嚴謹高質量著稱,培養出一批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作曲家,在中國近代音樂教育史上功不可沒。清唱劇《長恨歌》為我國現代音樂史第一部該類體裁的作品,音樂會序曲重詞是第一部在國外受到好評的交響性管弦樂曲。

9.聶耳(1912年--1935年)

本世紀「左翼音樂運動」的旗手,國歌曲作者,作曲家,雲南玉溪人。自幼喜愛音樂,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左翼聯盟」主要成員。在不到三年的創作生涯中,為後輩留下了一批寶貴的財富。他的創作主要集中在群眾歌曲和抒情歌曲領域,前者以《義勇軍進行曲》、《前進歌》為最重要,後者則以《鐵蹄下的歌女》、《塞外歌女》為最突出。他是我國現代音樂發展史中第一個准確而又深刻地反映我國無產階級形象的作曲家。

10.冼星海(1905年--1945年)

偉大的人民音樂家、作曲家。原籍廣東番禺,自幼酷愛音樂。

1930年赴法國學習,先後師從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後考入巴黎音樂學院主攻作曲和指揮,在此期間曾創作頗受好評的《風》、《遊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創作真實反映了本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拯救民族危亡進行抗日斗爭的生活。創作有《游擊軍》、《在太行山上》、《黃河大合唱》等數百首。

11.馬思聰(1912年--1987年)

著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廣東海豐人。1923年赴法留學,於巴黎從奧博德菲爾學習小提琴,後考入巴黎音樂學院布舍里小提琴班。建國後出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等職,「文革」中受迫害,1966年11月移居美國。德才兼備的藝術家,他不僅是中國近現代音樂歷史中優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也是當時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教育家。小提琴曲《牧歌》等奠定了中國近現代小提琴音樂的基礎。
12.王洛賓(1913年--1996年)

西部歌王,作曲家,民間音樂收集家。北京人,192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到山西,1938年7月到蘭州,在當地開展抗日歌詠活動。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入新疆。在甘肅、新疆等地廣泛接觸西北各少數民族音樂,記錄並譯配了大量維吾爾、哈薩克族民歌,如《達坂城的姑娘》、《半個月亮爬上來》等,由於其深入持久地紮根西北,成為開發我國西北少數民族音樂寶庫的先驅。

13.朱踐耳(1922年--)

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出生於天津,讀書於上海,課余隨錢仁康學習和聲並自學鋼琴。1955年留學蘇聯,師從謝 ·巴拉薩年,1960年回國。創作力旺盛,體裁多樣,與羅中釒容並稱「南朱北羅」之稱。歌曲《敲碎你的腦袋》、《唱支山歌給黨聽》等曾唱遍大江南北。大量作品如民樂合奏《翻身的日子》、《敘事詩「思凡」》、管弦樂《節日序曲》等風格獨特,語言多變,在交響音樂中擅長將歐洲傳統技法、西方現代技法和中國民族風格三者融匯之,音響效果獨特,別具一格。

14.羅中(1924年--)

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四川三台人。1947年以筆名普薩創作了首部作品《山那邊呦好地方》,大獲成功,從此逐漸全心轉向作曲。他的創作風格多樣,主要集中在交響音樂領域,通過各種不同題材和體裁形式的融合,在借鑒西洋傳統技法和某些現代技法並使之民族化的方面進行了有益而大膽的探索,積累了豐富寶貴的經驗。主要創作有合唱《十里長街送總理》以及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等。

15.周廣仁(1928年--)

本世紀中國著名女鋼琴家,音樂教育家。原籍浙江寧波,出生於德國漢諾威,1935年回國。1955年隨中央音樂學院蘇聯鋼琴家塔圖良進修,1956 年在第一屆舒曼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多次代表中國出訪。在其努力和倡導下,19 83年9月成立以社會廣大青少年為對象的星海青少年鋼琴學校。短短1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鋼琴教育的普及發展方興未艾,她被譽為「中國鋼琴教育之母」。

16.王酩(1934年--1997年)

本世紀中國現代輕音樂重要代表作曲家之一,上海人。1964年到中央樂團從事音樂創作,對中國輕音樂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先後為電影《小花》、《櫻》、《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知音》、《紅衣少女》等影片配樂,其中故事片《小花》的音樂榮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音樂獎。大量電影、電視劇插曲家喻戶曉,如《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妹妹找哥淚花流》等。

17.施光南(1940年--1990年)

著名作曲家,祖籍浙江金華,以歌曲創作影響廣泛,70年代初即寫有《最美的贊歌獻給黨》、《打起手鼓唱起歌》等群眾歌曲,1976年後創作了《周總理,你在哪裡》、《祝酒歌》等著名作品。1978年後到北京中央樂團,寫有《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膾炙人口的集群眾性和藝術性為一身的歌曲。同時,留有著名歌劇《傷逝》。

18.歌劇《白毛女》創作集體

歌劇《白毛女》創作集體成員由劇本執筆賀敬之、丁毅,作曲馬可、張魯、瞿維、煥之、向隅、陳紫、劉熾等人組成。該劇在新秧歌運動和秧歌劇創作的豐富經驗基礎上,吸收和借鑒了外國歌劇的某些特點,大膽進行新的創造。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較為成熟的大型新歌劇,具有劃時代意義。

19.譚盾(1957年--)

中國當代作曲家,80年代以來新潮音樂創作領域的代表人物。在學期間即已創作大量體裁的作品,並頻頻獲獎,如交響曲《離騷》等。作品技法富於探索性,風格新穎。1983年--1985年風格發生明顯改變,從純真、質朴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當代人的情感出發,創作出《弦樂隊慢板》等作品。是目前國際樂壇最活躍和最具有影響力的中國作曲家之一。

20.崔健(1961年--) 聽歌

中國搖滾樂第一人,80年代中國流行歌壇的代表,第一個被國際搖滾樂壇承認的中國搖滾歌手。他很早便涉足音樂領域,14歲隨其父學習小號,1981 年加入北京交響樂團達7年之久。1985年聽到英國威猛樂隊的訪華演出,受到很大震動。1986年,第一次聽到甲殼蟲樂隊的唱片,同年,隨著《一無所有》在工人體育館演出後,一發不可收拾,自組樂隊,問鼎中國搖滾歌壇。之後《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系列以及而後的《讓我睡個好覺》等,可謂代表了當時中國搖滾樂發展的最高水平,對後來各路搖滾樂隊產生重大影響。

8. 曲姓的名人

古代名人:
曲宮---秦末大臣。(是否姓曲,待考,因其後近千年的史書上不見曲姓之人物.),歷任御史,曾受二世之命,詔令蒙毅自殺,毅百般辯解,其知二世本意,遂殺毅。
曲 環:唐代安邑人,官至司空,封晉昌郡王。善兵法,善騎射。天寶年間(742-756年)授果毅別將。安祿山反,守鄧州,平河北,敗吐蕃,威名大震。後任陳許節度使,寬賦稅,簡條教,不三年乃五穀豐登。
曲崇裕,又作鞠崇裕,唐武則天時代人,具體生卒年不詳,高昌國末帝鞠智盛的侄子,初授左豹太將軍,垂拱二年(公元688年)被武則天命為中軍總管,統兵十萬大敗越王李貞,立下大功後,被武則天封為「左武衛大將軍」,賜爵為「交河郡王」,風光一時。
曲承裕---唐末人,哀帝天?年間,乘亂據有安南,領靜海軍節度使。
曲珍----隴干(今屬甘肅)人,宋代將領。善騎射,為綏德城監押,屢挫西夏人,遷內殿崇班◇又從征交趾,因功升為鹿阝延路副總管。哲宗元初,為環慶路副總管,擊破西夏兵,解涇原之圍,升為忠州防禦使。生平不知書,而忠朴好義,善撫士卒。
曲 端:北宋人,文韜武略集於一身,懲罰了貪官污吏、奸詐小人,老百姓心裡高興,安居樂業。官宣州觀察使,好讀書,善作文章,長於兵略。後來被奸臣陷害,死在大牢里,人們都感到萬分痛惜。
曲樞一作曲出。元朝西土人(蒙古族,非漢族,曾祖達不台,祖阿達台,父質理花台,世贈功臣,追封王爵),為元徽仁裕聖皇太後宮臣。元仁宗幼時,他入則佐視食飲,出則抱負游衍,鞠躬盡力。元武宗時任平章政事,行大司農,封應國公。仁宗即位,加太保,領崇祥院、司天台事。
曲 廉:山東篷萊人,明代官吏,明敕封大理寺評事。任莆田知縣時,治理水患,興修水利,親率百姓復墾荒地,種植桑棗。又立社學等善舉,使外流之民回歸。任滿後,百姓上書挽留,並立石頌其德行。
曲銳:山東萊陽縣人,明代官吏。成化辛丑十七年進士。累遷為僉都御史,巡撫寧夏。曾因不同流合污,而被奸臣劉瑾罷職。其有治能,獄無滯囚,民人德之。恩榮坊,乃為其立。
曲敬:山東萊陽人,明朝敕封大理寺評事。晝綉坊,乃為其立。
近現代名人:
曲同豐:山東福山人,北洋軍閥皖系重要人物。參加過甲午中日海戰,後又留日學習軍事。歸國後,曾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參戰軍第一師師長等職。直皖戰爭爆發後,任皖軍第二路總司令。戰敗後被關押。一九二四年晉升陸軍上將。
曲煥章:雲南白葯的創始人,生於1880年,雲南江川人,民國時期中醫外傷科著名醫家,1902年研製出傷科聖葯百寶丹(即雲南白葯),開創曲氏百年中醫葯世家(曲氏醫葯)
曲波:山東黃縣人,當代小說家。從一九五五年開始從事業余文學創作,一九五七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又有長篇《山呼海嘯》、《橋隆飆》、《戎萼碑》等。
曲雲:演員,(1928.11.8-~)女演員。山東牟平人。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任膠東文協文工團話劇演員。1956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長於塑造各種類型的老年婦女形象。如 《苦菜花》中的馮大娘,《布穀催春 》中的東升娘,《天山行》中的鄭母,《葯》中的華大媽,《失去的歌聲 》中的奶奶,《金不換》中的金大嬸 等。還曾參加拍攝《泉水默默流》、 《天倫》等電視劇。
曲度:祖籍黑龍江安達(1954.3.29--),法籍華人,當代外科學家,與當代文學研究者.他用了近三十年時間(1980-2009)進行實驗與理論深入研究,在國際上率先創立曲度無血外科學理論體系,並成功地用於臨床,被同行稱為曲式無血切肝法(中華腫瘤雜志等),曲式無血全胃聯合臟器切除術(中華消外科雜志).他還在世界上首先創立了曲度體外循環悖論學說,一舉解開了自體外循環問世以來,這一困擾該領域的國際性核心問題等......與此同時,他長年業余研究中國文學問題,首先創立了曲氏漢詩全絕律理論,曲氏漢詩龍絕律理論等......
曲振濤:當代教育家,哈爾濱商業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法經濟學專家。 獲國務院、黑龍江省特殊津貼,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 兼任中國商品學會會長、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經濟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經濟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博士後基金評審專家。 兼任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黑龍江省經濟學會會長、黑龍江省法學會副會長、黑龍江省國際稅收學會副會長、黑龍江省科技顧問委員會專家、哈爾濱市專家顧問委員會財政金融組長。
曲雲霞:1972年12月8日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從小喜愛田徑運動,尤其擅長中長跑。1988年她被選入遼寧省田徑隊,師從於著名教練馬俊仁,主攻中跑。在教練員的精心指導下,曲雲霞的運動成績提高很快。1990年她以4分13秒67獲得第3屆世界青年田徑錦標賽1500米跑冠軍。1991年以2分04秒65和4分26秒01的成績獲得亞洲田徑錦標賽800米和1500米的金牌。同年她還在第1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以4分07秒7獲1500米冠軍,並破該項亞洲紀錄。1992年曲雲霞首次參加第25屆奧運會,以3分57秒08的成績獲得銀牌,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奧運會中跑項目獎牌的運動員。
曲非:山東德州人(1977年11月--)--牛人傳媒的創世人,山東、河南明星代言營銷的開山鼻祖
曲柵柵:演員 ,1999年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系;2005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
曲丹:籍貫:大連,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獨唱演員五朵軍花之一,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師從於金鐵霖教授(宋祖英的老師).吳碧霞老師
曲秀錦:山東視網聯總經理,著作《電視傳媒革命》(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年),曲秀錦最早是山東電視台記者,後來創辦衛視午夜欄目,再後來做網站。
曲煒:人格學者,著有《人格之謎》,該書是跨學科研究人格問題的重要專著之一,被學界廣泛引用。
曲婉婷(Wanting Qu)中國內地唱作人,[1]1983年10月10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2000年到加拿大留學,2009年成為加拿大Nettwerk音樂公司首位華人合約音樂人。她的英文歌曲《Drenched》成為了彭浩翔導演《春嬌與志明》的主題曲,深受港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聽眾的喜愛。又憑借一首原創歌曲《我的歌聲里》,在華語樂壇一炮而紅。2012年加盟環球音樂,並於同年4月24日在北美首發個人首張原創專輯《Everything In The World》。作為首位在國內未發片便先在國外發片的華語原創流行女歌手,是華語樂壇惟一一位同一張唱片跨三家國際公司發行的藝人(加拿大由索尼音樂、美國由華納音樂、亞洲由環球音樂發行)。2013年受央視春晚邀請擔任表演嘉賓,與杜淳合唱《我的歌聲里》,同年2月15日擔任溫哥華旅遊大使,是溫哥華史上第一位旅遊大使,10月18日其第二張唱作專輯《Say The Words》由環球唱片發行。
曲竟濟(1919-1985),河南省鞏縣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教導團營副教導員,團政治處教育股股長,營教導員,行唐游擊支隊副政治委員,晉冀軍區第4軍分區30團政治主任,第1團政治處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4縱隊10旅28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第12旅36團政治委員,第34團團長,第19兵團64軍190師568團團長、師參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19兵團64軍190師師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志願軍190師副師長、師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64軍政治部副主任,第3兵團政治部副主任,旅大警備區政治部主任。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85年6月逝世,終年66歲。
曲振侔(1930-——),山東省牟平縣人。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戰爭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船管團分隊隊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連政治副指導員。1958年畢業於海軍指揮學校,後任海軍艇長、海軍艦艇支隊副參謀長、副支隊長,艦隊副參謀長,北海艦隊副司令員,1981年任南海艦隊副司令員。
1988年9月被授予海軍中將軍銜。
曲繼寧中將,1929年8月24日出生,山東龍口人。1946年參軍,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1950年入朝參加抗美援朝,1951年5月參加第五次戰役時因傷回國,傷愈後任七十九師政治部青年幹事,1957年1月,被任命為二十七軍政治部青年幹事,1960年8月,任二十七軍司令部副團職協理員。1961年4月,任二十七軍政治部青年處副處長。後因部隊精減整編,撤消青年處,於1963年2月,任二十七軍八十一師組織科科長。1964年8月,任二十七軍八十師二三八團政治委員。1969年8月,任二十七軍八十師政治部副主任。1970年1月,任該師副政治委員。1973年10月,調北京軍區優秀青年幹部學習班學習。1976年9月,任二十七軍八十一師代理政治委員,1977年7月,任該師政治委員,1980年8月,曲繼寧任二十七軍政治部主任。1983年4月,任二十七軍副政治委員。1984年7月,曲繼寧被任命為二十四軍政治委員。1986年10月,中央軍委又任命曲繼寧為六十三集團軍政治委員。1989年5月,北京發生動亂,曲繼寧和其他領導同志一起率領全軍按時趕到北京,圓滿地完成了戒嚴任務,受到上級的好評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90年4月,曲繼寧任濟南軍區副政治委員。
1988年9月,曲繼寧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他是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榮獲三級解放勛章。1990年9月,隨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赴朝訪問,受到了朝鮮人民的偉大領袖金日成的接見,並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友誼勛章。
曲壽堂(1929-——),又名曲秀堂,山東省榮成縣(今市)寧津鎮曲家村人。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膠東軍區後勤部會計、審計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濟南軍區後勤部參謀、副科長、辦公室主任,某分部參謀長、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後勤部參謀長等職。
1955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勛章,榮立一等功1次。1988年7月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功勛榮譽章。1988年9月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

9. 歷史音樂傳奇人物介紹

約翰·溫斯頓·列儂,MBE(英語:John Winston Lennon, MBE,1940年10月9日-1980年12月8日)是一名英國音樂人、歌手及作曲,以身為披頭士創團團員揚名全球。列儂與保羅·麥卡特尼的合作是20世紀最成功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創作組合之一,並「創作了搖滾史上最受歡迎的歌曲」,他在單曲榜史最有成就的作曲家中名列第二,僅次於麥卡特尼。因其在音樂界的活躍和貢獻,1965年獲英國女王頒發的大英帝國勛章。

黃家駒(Wong Ka Kui,1962年6月10日-1993年6月30日)是香港傳奇的粵語流行音樂音樂人、歌手及作曲人,為香港殿堂級搖滾樂隊Beyond主音歌手、節奏吉他手、團長及創隊成員是最廣為人知。他擅長於創作,樂隊中大部分的歌曲也是由他創作,所以他被稱為樂隊的靈魂人物。他的吉他技術精湛,極具音樂才華[2],是香港樂壇公認的巨星及香港搖滾樂的代表人物。他以獨特的沙啞嗓音、尾音處理巧妙見稱。Beyond在1983年至1993年這段時期發表的大部分音樂作品均為黃家駒作曲及主唱,由他創作的《大地》、《真的愛你》、《長城》、《光輝歲月》、《海闊天空》等歌曲廣為傳唱,在兩岸三地亦有很多黃家駒的歌迷。

邁克爾·約瑟夫·傑克遜(英語:Michael Joseph Jackson,1958年8月29日 – 2009年6月25日)是一位美國的創作歌手、舞蹈家及演員,常被尊稱為「流行音樂之王」(King of Pop)。傑克遜對音樂、舞蹈和時尚的貢獻,以及備受關注的個人生活,使他成為全球流行文化的代表人物超過四十年。傑克遜於1982年所發行的專輯《Thriller》是迄今為止全球銷量最高的專輯。其它的專輯,包括《Off the Wall》(1979年)、《Bad》(1987年)、《Dangerous》(1991年)以及《HIStory》(1995年)也躋身全球銷量最高的專輯行列。傑克遜是為數不多的已兩次入選搖滾名人堂的藝術家之一,是唯一一位進入舞蹈名人堂的流行藝人。他的其它成就包括了多項吉尼斯世界紀錄;13個格萊美獎以及「格萊美傳奇獎」和「格萊美終身成就獎」;26個全美音樂獎,為所有藝人之最,其中包括「世紀藝術家」和「20世紀80年代藝術家」;在他單飛生涯中,他擁有13個美國冠軍單曲,在公告牌百強單曲榜中超過其他任何一位男歌手;以及超過4億的全球銷量記錄。傑克遜贏得了數百個獎項,使他成為流行音樂歷史上獲獎最多的藝人

埃爾維斯·亞倫·普雷斯利(英語:Elvis Aaron Presley,1935年1月8日-1977年8月16日),每當他演唱情歌時,總會吸引一堆女性歌迷,就像公貓會吸引一堆母貓,因此昵稱貓王(The Hillbilly Cat and King of Rock and Roll),知名美國搖滾樂歌手與演員,是20世紀最受歡迎的音樂家之一,常被稱為「搖滾樂之王」。
普雷斯利出生於密西西比州圖珀洛,13歲時隨家人搬至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居住。曾經在德國美軍基地服役,與他同期的搖滾歌手還有迪恩·馬丁(Dean Martin)、比爾·海利(Bill Haley)、查克·貝瑞(Chuck Berry)、巴迪·霍利(Buddy Holly)、傑瑞·李·路易斯(Jerry Lee Lewis)和小理查德(Little Richard)等。美國南方地區的歌迷們為他取了沿用至今的昵稱「The Hillbilly Cat」,意為「來自南方的小貓」。

10. 「曲高和寡」是關於哪位歷史人物的

題名: 曲高和寡
所屬朝代: 春秋戰國時代
拼音: qǔ gāo hè guǎ
出處
戰國楚·宋玉《對內楚王問》:「引容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解釋
解釋
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相關例句
我在省城,只聽人稱贊靚雲,從沒有人說起逸雲,可知道~呢!(清·劉鶚《老殘游記續·第五回》)

相關人物: 宋玉
相關作品: 對楚王問

閱讀全文

與曲的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