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明朝的歷史故事

明朝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7 05:55:06

❶ 明朝歷史小故事50字

明朝的嘉靖皇帝信奉道教,為了表示自己的誠心能最後修成正果成仙,不惜以舉國之力供奉道觀版、道權士,以至於老百姓不堪重負,可又敢怒不敢言。以至於同時代的《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將這種不平反應在作品裡。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取經路上的道士都不是好人,都是害人精,如變化成道士的蜈蚣精、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等,相信道士的國王也是昏君,而和尚則總是被欺負被排擠的。

❷ 明朝歷史故事

王振走錯了土木堡,損失了22萬大軍,最後引得群朝文武轟動,於謙專來得可真及時,和石屬亭等人守護了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西直門、正陽門、宗文門等,最後保護了大明都城,也先失敗,大明守住了。 這是土木堡之戰!切記!

❸ 明朝重大歷史事件及時間

1、元朝農民起義:元朝農民起義是指1276年至1367年,蒙元統治中國時期所發生的民變。其中最為知名的有紅巾軍劉福通起義、郭子興起義及張士誠起義等。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於應天府。

2、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 ,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3、土木之變:亦稱土木堡之變、土木之禍,指發生於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的兵敗事變。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侵犯他人領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安全,但王振不準。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飢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進攻。明軍倉促應戰,所以兵敗,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

4、萬曆三大征:指明神宗萬曆(1573年—1620年)年間,先後在明朝西北、西南邊疆和朝鮮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分別為李如松(李成梁長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的寧夏之役;李如松、麻貴抗擊日本豐臣秀吉政權入侵的朝鮮之役;以及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的播州之役。這三場大戰鞏固了中華疆土,維護了明朝在東亞的主導地位。

5、廣州大屠殺:又稱庚寅之劫、殺人十八甫、填屍體六脈渠, 指1650年(清順治七年,南明永曆四年,庚寅年)11月24日到12月5日清朝軍隊在廣州的屠城暴行。當年公歷11月24日,清朝平南王尚可喜與靖南王耿繼茂指揮的清軍在圍城近十個月後,經過慘烈的戰斗,包括築壘相逼,以樓車攻城,及動用荷蘭炮手,終於攻破廣州城,隨後對據城死守的廣州居民進行了長達十二天的大屠殺。

❹ 明代或清代的歷史典故。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x0d清前期順、康、雍、乾四朝文字獄最酷烈,首先想到的是那兩句著名的賈禍之詩:「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記得中學歷史課本里就引證過,但這到底是誰的詩呢?略加翻檢,發現說法頗多.\x0d一種說法是:這是翰林院庶吉士徐駿(字冠卿)的詩.徐駿的父親徐乾學曾任康熙朝刑部尚書,又有另一重身份,即顧炎武的外甥.雍正八年,仇家揭發徐駿詩文集內有「清風不識字,何得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等詩句,並且還將「陛下」寫成「狴下」,雍正認為這是存心誹謗,於是照大不敬律斬立決.\x0d《清稗類鈔》則記載,雍正微服出遊,在一家書店裡翻閱書籍,當時「微風拂拂,吹書頁上下不已」,有個書生見狀順口高吟:「清風不識字,何必來翻書.」雍正「旋下詔殺之」.另有記載稱,這是車鼎豐的詩句.鼎豐與弟鼎賁小飲,乾杯後把酒杯翻轉,見杯底有「成化年造」字樣,於是吟道「大明天下今重見」,鼎賁介面說「且把壺兒擱一邊」.雍正認為「壺」、「胡」同音,「壺兒」就是「胡兒」,車氏兄弟因此問斬.據史,車氏兄弟實際上是因曾靜、呂留良案而牽連被殺的.\x0d流傳最廣的說法是,這兩句出自徐述夔《一柱樓編年詩》.傳聞徐幼負才名,自認為是狀元的料,後來卻科舉不利,滿腹牢騷.他所建一柱樓掛紫牡丹圖,題詩曰:「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夏天曬書,風吹書頁,憤然道:「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見酒杯底兒上有萬曆年號,便說:「復杯又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擱半邊.」晚上聽到老鼠嚙咬衣服,恨得直罵:「毀我衣冠皆鼠輩,搗爾巢穴在明朝.」這些言行被舉報之後,乾隆大怒,下令將已死的徐及其子懷祖剖棺戮屍,孫子、校編詩集者被處斬,江蘇藩司等一批官員被革職.又查出沈德潛曾替徐作傳,稱贊其品行文章,並且「奪朱非正色」兩句正是沈詩《詠黑牡丹》中的句子,於是已經死掉的沈德潛也跟著倒了大霉.\x0d《東華錄》所載乾隆四十三年十月上諭是官方記錄,給徐述夔定「大逆不道之罪」時所引用的卻是另外兩句:「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上諭認為,這明顯是借「朝夕」的「朝」來指代「朝代」的「朝」,而且不說「到清都」,偏說「去清都」,不是流露出反清復明之意了么?在詩文里說說「明月」、「清風」就招來如此大禍,唐宋一干詩人詞人要慶幸自己早生了幾百年.\x0d自然,乾隆絕不會有閑功夫找一個江南老書生的詩文集來翻,正如宋公明江州題反詩,必得有個黃文炳來揭發.那麼,這個黃文炳是誰呢?《東華錄》乾隆上諭說得很清楚:「徐述夔所作逆詞,若非劉墉據實陳奏,幾至漏網.」沒錯,這個劉墉,正是被「戲說」為一代名相的劉羅鍋.\x0d有個讓人不太笑得出來的笑話說,朱可夫元帥從斯大林辦公室出來後怒氣沖沖地嘟囔:「小鬍子魔鬼!」貝利亞馬上報告,斯大林把朱可夫叫回來問:「您說的小鬍子魔鬼是誰?」「當然是希特勒了!」朱可夫回答,於是斯大林轉頭問:「那麼,貝利亞同志,您指的又是誰呢?」乾隆也許該問問劉墉:你怎麼知道徐述夔詩里的「明朝(zhao)」是指「明朝(chao)」,而「去」是「去掉」的意思呢?

❺ 明朝歷史典故50字

明朝的:
1、成人之美:

明朝有一人名喚謝榛,瞎了一隻眼,但他善作歌詞,所作的歌詞在民間流唱甚廣。
萬曆元年冬,謝榛到彰德,孫穆王親自接待他,飲酒暢談之餘,孫穆王便讓自已的寵姬賈氏在簾後彈唱,賈氏唱的是謝榛所作的一首竹枝詞,孫穆王見謝榛聽得十分出神,乾脆叫賈氏出來拜見,賈氏長得非常漂亮,她接著又把謝榛所作的歌詞都唱了一遍,謝榛十分高興,起來說:「夫人所唱的,不過是在下粗淺之作。我當重作幾首好詞,以備府上之需。」
次日,謝榛即奉上新詞十四首,賈氏把它們一一譜曲彈唱,兩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孫穆王見兩人如此投機,便在次年元旦將賈氏及一些豐厚的禮品送給謝榛。世稱孫穆王成人之美,有君子風度;但也反映了古時女子的卑賤,被當作禮品送來送去。

一絲不苟

明朝時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殺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天,鄉紳張靜齋與舉人范進相約去拜訪高要縣知縣湯奉。湯知縣置酒招待他們。席間有位老者給湯知縣送來了他與其他幾個信回教的人拼湊起來的五十斤牛肉。湯知縣一向貪贓受賄,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時也不知該不該收下這份禮。於是問張靜齋:「你是做過官的,有關禁止宰殺耕牛的事正該與你商量。剛才有幾個信奉回教的人為了開禁,送來五十斤牛肉,請求我對他們稍微寬鬆些。你看是接受還是不接受?」
張靜齋搖頭道:「這可千萬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應當只有皇上,哪裡顧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問的劉老先生(指劉伯溫);洪武私訪到他家,正巧江南張王(指張士誠)送來一個菜壇子。、當面打開一看,是一壇金子。皇上大為惱火,第二天就把劉老先生貶為青田縣知縣,後來又用毒葯把他毒死了。
湯知縣見張靜齋說得頭頭是道,不由得不信,於是急忙請教該如何處置為好。張靜齋說道:「世叔可在這件事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來,打他幾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來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並且在旁邊出一張告示,說明他們大膽妄為,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辦事這樣一絲不苟,那麼你陞官發財就指日可待了。」
兩袖清風
明朝時期的於謙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深得明宣宗的賞識,被破格提拔為河南、山西巡撫。盡管身居高位,他的生活卻十分儉朴。宣帝駕崩之後,太子朱祈繼位,即明英宗。英宗年少,宦官王振專攬朝政大權,他勾結宮廷內外的官僚,為所欲為。大臣們對他十分忌憚,阿諛奉承,稱他為「翁父」。於謙為人剛正不阿,秉性高潔,十分不滿王振的獨斷專行。因此,王振十分忌恨於謙。當時流行這么一種風氣,外省官員進京朝見皇帝或辦事時,都要獻上重金或禮品賄賂朝中的達官貴族,否則事情就不能順利地辦好。於謙擔任巡撫時,從外地回到京城,他的手下建議他買些土特產孝敬權貴。於謙斷然拒絕了,他甩了甩衣服的兩只寬大的袖子,說:「我就帶兩袖清風去好了。」回家之後,他寫下了《入京》這首七絕詩。詩的大意是:絹帕、蘑菇、線香本是百姓用品,現在反而成為禍害;我去朝見天子不帶任何東西,免得讓別人說閑話,議論紛紛。

清代的:
洪雲托月
烘:渲染;托:襯托。原指作畫時,雲彩以襯托月亮。比喻從側面加以點染來烘托主體或主題。出自清朝《金聖嘆批<西廂記>》:「先寫張生者,所謂畫家烘雲托月之秘法。」

日新月異
新:更新;異: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不同。形容進步發展很快。出自清朝吳趼人《痛史•原敘》:「教授之術,亦采法列強,教科之書,日新月異。」

馬革裹屍
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包起來。形容為正義之事而戰死殺場。出自清朝黃遵憲《聶將軍歌》:「欲將馬革裹屍還,萬骨如山堆戰壘。」

蛛絲馬跡
蜘蛛的絲和馬的腳印。比喻調查探究事物根源的不很明顯的線索。出自清朝王家賁《別雅序》:「而實則蛛絲馬跡,原原本本,具在古書。」

懸崖勒馬
懸崖,高而陡的山崖。比喻到了很危險的地步及時醒悟回頭。出自清朝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第十六卷:「忽迷忍悟,能勒馬懸崖耳。」

一氣呵成
出自清朝文人李漁的一篇文章,它的意思是一口氣做成。多形容寫作、繪畫等結構緊湊,氣勢流暢。現在也有用它來比喻做事因安排得很緊湊、嚴密,好像一氣到底迅速完成。

❻ 明朝有哪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1572 神宗(朱翊鈞,1563-1620)
1572 張居正(1525-1582)為首輔,高拱(1512-1578)遭罷免
1573 萬曆
1578 李時珍(1518-1593)著《本草綱目》(Great Pharmacopoeia)問世
1580 張居正(1525-1582)丈量田畝
1582 吳承恩(1510?-1582?)逝,著有《西遊記》
1583 申時行(1535-1614)任首輔
1584 耿定理(1534-1584)逝
1590 王世貞(1526-1590)逝
1592 日本豐臣秀吉(1536-1598)出兵朝鮮
1593 文人徐渭(1521-1593)逝
1596 耿定向(1524-1596)逝
1596 日本第二次出兵朝鮮
1601 義大利耶穌教會傳教士利瑪竇(1552-1610)到北京
1602 李贄(李卓吾,1527-1602)獄中自殺
1604 顧憲成(1550-1612)重建東林書院
1606 袁黃(袁了凡,1533-1606)逝,著有《了凡四訓》
1610 袁宏道(1568-1610)逝
1615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定八旗制
1616 湯顯祖(1550-1616)逝
1620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1620 泰昌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1620 官宦之爭起
1621 天啟
1623 魏忠賢(1568-1627)為東廠長官
1627 思宗(朱由檢,1611-1644)
1628 崇禎 西北大飢荒,李自成(1605-1645)亂起
1630 袁崇煥( -1630)遭磔刑
1636 董其昌(1555-1636)逝
1637 宋應星(1587-1666)著《天工開物》
1642 洪承疇降清
1644 李自成(1605-1645)陷北京,明朝滅亡

南明(1644-1662)

1644 吳三桂(1612-1678)降清
1644 弘光 安宗(朱由嵩, -1646)福王即位南京
1645 隆武 紹宗(朱聿鍵,1602-1646)唐王即位福州
1646 紹武注1 唐王(朱聿𨮁, -1647)即位於廣州
1646 永曆 桂王(朱由榔,1623-1662)即位肇慶
1650 鄭成功(1624-1662)以金門、廈門為據點抗清
1658 鄭成功(1624-1662)封延平郡王
1659 桂王(1623-1662)逃緬甸
1661 鄭成功(1624-1662)攻台灣,驅荷蘭人
1662 吳三桂(1612-1678)殺桂王(1623-1662)

1521 世宗(朱厚熜,1507-1566)
1522 嘉靖
1550 瓦剌軍圍北京
1552 畫家仇英( -1552?)逝
1559 楊慎(1488-1559)逝
1559 文徵明(1470-1559)逝
1562 嚴嵩遭罷免
1557 葡萄牙獲澳門居住權
1563 俞大猷(1504-1580),戚繼光(1528-1587)於福建破倭寇
1564 甲子年
1566 穆宗(朱載《後工》,1537-1572)
1566 海瑞(1514-1587)非難世宗(1507-1566)入獄
1566 葡萄牙人建設澳門

❼ 明朝歷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明朝歷史上的有趣的故事,應該還是比較多的,比如說是明武宗朱厚照,就是一版個比較有趣的人,他應該算是一個有權趣的人,但是不適合在他這個位置,另外的話,明朝的人裡面也多數都是比較奇怪的人,比如說是後面的明世宗。

❽ 明朝歷史小故事

1、明朝統一戰爭

明朝統一戰爭是明洪武元年至二十二年(1368—1389年),明太祖朱元璋為統一全國,遣軍推翻元朝、消滅各地割據政權及元朝殘余勢力的一系列作戰。

元末,爆發了紅巾軍為主的農民起義。義軍首領朱元璋在江北紅巾軍掩護下,到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相繼攻滅江南漢帝陳友諒、吳王張士誠政權後,統一江南後。朱元璋審時度勢,決定北定中原、南略沿海並舉,以奪取全國統治權。

朱元璋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北取中原,進克大都(今北京);湯和為征南將軍,消滅割據浙東的方國珍勢力;胡廷瑞為征南將軍,攻取福建;湖廣行省平章楊璟等攻廣西。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在各路大軍接連獲勝之際,朱元璋於應天(今南京)即帝位,國號大明,是為明太祖,建元洪武。

2、洪武之治

洪武之治又稱洪武盛世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所出現的治世,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1368年,朱元璋於金陵應天府即皇帝位,明朝正式建立。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

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

在朱元璋時代,國家黃冊用來徵收田賦的土地,高達八百萬傾之多,比清朝康乾盛世的六百萬要高得多。整個洪武時期百姓充實,府庫衍溢。蓋是時,劭農務墾辟,土無萊蕪,人敦本業,又大興屯田,故上下交足,軍民胥裕。

同時還解除了元朝時期工商業對工匠的束縛制度,解除了唐宋元三朝佃農的卑下地位和生死懲罰由主人主宰的命運,中國的工商業工匠,佃農,第一次在法律上,被確認了平等的人權,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奴隸。

3、建文改制

建文改制是明惠帝、方孝儒、齊泰、黃子澄等人推行的改革,以先秦儒家的理想政治理念作為指導,遵循先聖之教誨而實行「德治寬政」,解決「朱元璋後」的嚴刑峻法、苛捐雜稅、藩王擁兵等問題。

明惠帝在位四年,推出不少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建文帝的悲劇除了來自於削藩的失敗,還來自其自身性格文弱,政治經驗不足有關。

4、永樂盛世

永樂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所出現的盛世,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後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採取了許多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天下大治, 國家富強,疆域遼闊。明成祖年號為「永樂」,後世的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以至稱贊該時期「遠邁漢唐」。

政治上明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由於廢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領導六部,事無巨細。明成祖時,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皇帝國事繁忙時,內閣作便依照皇帝的指示來替皇帝處理國政。這種制度影響了明清兩朝,乃至西方。

明成祖還在1421年,正式將明朝的首都遷到了北京。在地方設置管轄架構,比如東北、西北、西南設立行省或管理司。設哈密衛、貴州建制等。

5、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爭奪帝位的戰爭。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因太子朱標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與此同時,也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准備削除燕王。

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

朱棣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南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

戰爭歷時四年(1399—1402年)。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說於宮中自焚死,或說由地道逃去,隱藏於雲、貴一帶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

❾ 明朝冷門歷史:明朝有哪些有趣的歷史故事

明朝人物
傳奇人物皇後妃子王侯將相文人墨客
萬貞兒 楊廷和 朱常洵 胡宗憲 徐渭徐文長 孫承宗生平大事年表 湯若望 馬湘蘭 顧橫波 董小宛李香君 侯方域 木公 木增 鄭成功胞弟 鄭成功的母親 明朝皇後列表 徐霞客簡介 祁彪佳 黃道周 侯峒曾 凌濛初周道登 明末曹勛 馮夢龍 永安公主與長平公主 周延儒 張春 溫體仁 朱三太子朱慈煥 左良玉冒襄 侯方域 侯恂方以智 吳昌時 王鐸 方岳貢 孔貞運 李萬慶陳繼儒與董其昌 范景文張夢鯨 劉若宰 卞玉京 曹文詔 高迎祥 張居正 唐伯虎 先儒王陽明魏忠賢 魏忠賢鄭成功 羅貫中 朱翊鈞 明神宗朱翊鈞 建文帝朱允炆 張居正 馬皇後 闖王李自成 李時珍劉伯溫 太子朱標 湯和 宣德帝朱瞻基 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
明朝歷史
1587年11月13日 明代政治 傳奇皇帝朱元璋電視劇劇情簡介及大 湯若望為什麼來中國及湯若望名字由錦衣衛的簡介 賣布斷案 明朝東廠的簡介 唐伯虎巧判鶴犬案 1476年8月28日 蔣琬率先 南明政權與天主教 朱元璋對日本的政策 1461年8月7日 明朝大太監 明朝國號的由來戚繼光居然被老婆休掉 1626年北京王恭廠大爆炸發生了 1402年7月17日 朱棣繼帝 木府風雲的歷史背景
明朝文化
祝枝山寫對聯罵財主 祝枝山唐伯虎泡茶猜謎跳槽的由來 明朝居民收入 明朝萬曆年間物價水平麻將的起源 衣冠禽獸為什麼變味 綠帽子的由來 琵琶行圖 沈德符與《萬曆野獲編》簡介 明代皇家性教育 麗江木府 古代官職任免升降變動詞語 釣魚島嶼歷史面積與地圖 民間航海秘圖—更路薄 明朝掃黃禁娼運動
朱元璋的故事
明朝皇帝朱元璋冷麵殺附馬 明朝皇帝朱元璋「打老虎」三部曲 明朝皇帝朱元璋寫錯字 斬知州 明朝皇帝朱元璋封34位功臣 僅一位善終 明朝皇帝朱元璋反腐:殺駙馬震懾百官 明朝皇帝朱元璋:對潔癖畫家施糞桶刑 明朝皇帝朱元璋:對女人最狠的皇帝 明朝皇帝明城牆就是朱元璋的臉明朝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從和尚到皇帝 明朝皇帝朱元璋採用了哪些治國之道? 明朝皇帝朱元璋是怎麼解決腐敗問題的? 明朝皇帝朱元璋猜忌臣子變得神經質 明朝皇帝朱元璋妒嫉有學問的人 明朝皇帝朱元璋對自己的出身很自卑 明朝皇帝朱元璋反腐:對富人絕不手軟 民間故事關於朱元璋長相的民間故事等。
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明朝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