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雞鳴寺歷史故事

雞鳴寺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7 05:07:47

① 南京的雞鳴寺有典故嗎

關於南京雞鳴寺名稱的起源有一說,就是認為是因寺前有雞鳴埭而得名,清人余賓碩的《金陵攬古》中,有一條關於「雞鳴寺」的記述,曰:「寺前有雞鳴埭。齊武帝早游鍾山,射雉至此,始聞雞鳴也。」非常簡單的記述,沒有曲折和趣味的故事。清初詩壇領袖、刑部尚書王士禎《登雞鳴寺》的詩更有影響:「雞鳴山上雞鳴寺,紺宇凌霄鳥路長。古埭尚傳齊武帝,風流空憶竟陵王。」
其實,余賓碩的記述和王士禎的詩都誤引了齊武帝習武雞鳴埭的典故,造成了雞鳴山、雞鳴寺名稱與雞鳴埭密切關系,讓人們以為「雞鳴寺」之名是由雞鳴埭而來的。造成了後來的誤解。實際上,雞鳴寺與雞鳴埭相去甚遠,「雞鳴寺」的取名與雞鳴埭無關,史學家蔣贊初先生說「雞鳴埭在玄武湖北」,清末文人壬氏父指明「在邁皋橋附近」,顯然,並非雞鳴寺前有雞鳴埭。真正的原因是,雞鳴寺因雞鳴山而得名,原來,該山為北極閣山,又名「雞籠山」,此山早先是以學館而聞名的,如《寰宇記》曰:「元嘉十五年(438)立儒館於北部,命雷次宗居之,次宗因開館於雞籠山。」「(齊)竟陵王子良嘗移居雞籠山下,集四方學士,抄五經百家為《四部要略》千卷。」後來,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文化水平不太高的朱元璋奪取天下之後,也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他想建造國子監,就親臨雞籠山去選址,後來在雞籠山東麓選中了館址,很可能是在竟陵王子「集四方學士」舊址上,但其山名「雞籠」,顯然不合聖意,就改名為「雞鳴」,取的是「晨興勤苦」之意。
很久就有一個傳說,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南京玄武湖邊的九華山上,盤踞著一條十分厲害的蜈蚣精,能口噴數十丈毒火焰,經常噴火毒害行人和牲畜,危害極大。後來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此事,就派了在天宮中報曉的金雞下凡,以金雞來對付蜈蚣。金雞領命後,到了凡間,果然當場見到了蜈蚣精站在九華山上噴射毒焰傷人,金雞站在北極閣山頂,沖著蜈蚣精一聲啼叫,蜈蚣精也被這震耳欲聾的啼叫聲嚇得匆忙逃脫,毒焰也散了,四散奔逃的人們緩過神來,只見北極閣山頂萬道霞光,霞光中有一隻金雞昂首挺立,氣概非凡。人們猜想到了,正是這只金雞的啼叫聲趕走了蜈蚣,驅散了毒焰。可是,不甘失敗的蜈蚣精調整了狀態後,又沖上山頂,瘋狂地噴吐更濃的毒焰,金雞站在北極閣山頂一見,飛奔過來,一口咬住蜈蚣精,經過一番搏鬥,蜈蚣精被咬死,金雞也因中毒太深而倒下了,而九華山下的大眾免除了災難。從此以後,人們為了紀念為民眾除害的金雞,便把北極閣山上的那座寺廟稱為是「雞鳴寺」

② 南京最美千年古寺雞鳴寺,是如何做到香火年年旺盛不衰的

因為那段讓人震撼的胭脂井故事,導致雞鳴寺千年來也是香火旺盛,不得不說雞鳴寺確實有很重要的地位。曾在作為中國佛教中心的雞鳴寺其實一直就有著重要的地位,加上它被稱為“南朝第一寺” 自然系很多遊客的到來;但雞鳴寺最吸引遊客的其實是裡面那一口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井,卻是我們飯後不能忘懷的凄美故事,吸引很多遊客來看看。

由於雞鳴寺是重要的佛教中心,加上有胭脂井的存在,自然吸引很多遊客的到來。

③ 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典故

公元833年,杜牧被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牛僧孺是「牛李黨爭」中牛黨的代表人物。838年,杜牧入宣徽觀察使崔鄲的幕府,擔任宣州團練判官,他由宣州去拜訪牛僧孺時,有感而發創作了《江南春》這一詩作。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不考慮歷史背景,杜牧的這首詩應該是一首非常好的景色詩,如果聯繫到杜牧的身份和所處的歷史背景,這首詩就不是單純的景色了。(杜牧像)

《江南春》的創作背景如何?
763-840年間,安史之亂後,自唐代宗開始就崇信佛教,佛教得以迅速發展。在這一時期,佛教享有特權,寺廟的土地可以免稅,佛教僧人可以免除徭役。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多農民將土地「送給」寺院,繳納一定的稅額差給寺廟,剃度出家也可以免除勞役,寺廟經濟蓬勃發展。幾十年下來之後,大量的土地和人員依附到寺廟中,各地的建立的寺廟鱗次櫛比,寺廟發展影響到了國家的賦稅和勞役,已經觸及到唐王朝的底線。(煙雨蒙蒙中寺廟景色)

作為官員的杜牧也清楚了解這一事實,但也無可奈何,只能發出隱喻的感慨罷了。安史之亂後到唐武宗時期的皇帝們都崇信佛教,819年大文學家韓愈上奏了《諫迎佛骨》的奏摺,被貶往地方,差點身死,誰還敢多說話。

安史之亂後崇信佛教的唐朝皇帝有:唐代宗、唐德宗、唐順宗、唐憲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等。

《江南春》有什麼典故?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一詩句中的講到的是南朝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皇帝們都崇信佛教,不過最終都消亡了的歷史典故,王朝短命,佛也沒有解救這些王朝。

南朝是指420-589年在中國南方先後建立的四個王朝。其中劉宋王朝時宋文帝崇信佛教,他聽說佛教有助於統治,教化民眾,就開始信佛教了。宋孝武帝時期,甚至有僧人參與朝政,僧人慧琳被當時的劉宋人稱之為「黑衣宰相」。南齊的齊武帝深通佛教理論,甚至著有佛教著作。南梁梁武帝曾經四次將自己捨身寺廟,讓大臣將自己贖回來,其中有一次花費了一億錢。南陳的諸位皇帝為了統治的需要也崇信佛教。(南朝梁武帝像,崇信佛教,最終被餓死)

根據統計,南朝宋、齊、梁、陳四朝的全境寺廟和僧侶如下:

一、劉宋時期。佛教寺院1913座,僧侶36000餘人;

二、南齊時期。佛教寺院2015座,僧侶32500餘人;

三、南梁時期。佛教寺廟2846座,僧侶82700餘人;

四、南陳時期。佛教寺

④ 南京雞鳴寺有怎樣的歷史

雞鳴寺在南京玄武湖畔、雞鳴山東麓。寺名從山名而來,山名因其形狀而得名。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南朝時,梁武帝蕭衍崇信佛教,曾經修建了大量的寺廟。雞鳴寺就是梁大通元年創建的,初名為同泰寺,後又稱法寶寺,明朝時重建後叫雞鳴寺。梁武帝曾經4次到同泰寺里捨身當和尚,弄得大臣們只好拿出巨款為他贖身。549年侯景之亂,梁武帝被俘後憂恨成疾而死。陳後主當了皇帝以後,驕奢淫逸。589年,楊堅統一北方,發兵伐陳。陳後主自恃長江天塹可守,依然沉緬於酒色,歌舞達旦,把國事置之度外。後來,台城被楊堅軍隊攻破以後,陳後主才大夢初醒,驚慌逃竄,竟然攜寵妃張麗華、孔貴妃避隋兵於景陽殿側的枯井之中。隋兵發現以後,把他們三人從井中拉上來時,都嚇得痛哭流涕,二位妃子的胭脂沾滿井石欄,用白布擦都擦不掉,留下了胭脂痕跡至今。這其實是一個後人附會的傳說。據史載胭脂井原名景陽井,在台城內,後被淹沒。後人為了記取陳後主的教訓,就在雞鳴寺東側重新立了胭脂井。宋朝進士曾鞏寫了辱井銘,用篆文刻在石井欄上:辱井在斯,可不戒乎。王安石也在此留詩一首:結綺臨春草一丘,尚殘宮井戒千秋。奢淫自是前王恥,不到龍沉亦可羞。至於井欄上的胭脂色,實際是取有紫紅色脈的石頭做成。

⑤ 古詩詞或歷史故事里出現過的南京地名,請附出處\原地名和現地名

都」,是一座名聞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這里以詩言志,興懷感物,將南京的一點一滴盡入詩中。且不說氣勢雄偉、龍蟠虎踞的鍾山、長江,壯美秀麗的的六朝石刻,壯觀宏大的明城垣,即便是古巷小境、尋常巷陌,說不定都可以在古詩詞中尋到它的痕跡呢。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唐詩人劉禹錫的這首《烏衣巷》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一千三百多年後,南京依然保留留有烏衣巷和朱雀橋的地名。同樣,秦淮、石頭城、台城、桃葉渡、鳳凰台……這些古跡歷來為詩人們所吟詠,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供我們尋覓歷史的蹤跡,品味古城的變遷,追溯文化的源流,發思古之幽情。。。

[桃葉歌] 東晉--王獻之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
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葉渡
桃葉渡為南京古名勝之一、金陵四十八景之列。 桃葉渡之名的由來,要追溯到東晉時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獻之住淮水南烏衣巷內,他常在這里迎接他的愛妾桃葉渡河,他有一首《 桃葉歌》,其中所說的渡,即桃葉渡,當時因秦淮河上已設浮航(東城航),獻之迎接 桃葉無需用船。六朝以來,許多文人墨客來此攬勝對渡賦詩。隨著秦淮風光帶的建設,「 桃葉臨渡」這一景點已再現遊人眼前。
[地址]
位於淮清橋邊,十里秦淮與古表溪水道合流處。今渡口處立有桃葉渡碑,並建有桃葉渡亭。(吳敬梓故居內,桃葉渡8號)
[線路]
夫子廟風景區,4路,7路,40路,44路,49路,304路,夫子廟站。

[長干行] 唐---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訂弄表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十六君遠行,瞿塘灧預堆。
五月不可觸,猿鳴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長干里
《建康實錄》中記載:古代南京人,稱「山隴之間曰『干』,建業南五里有山岡,其間平地,庶民雜居。有大長干、小長干、東長干、並是地里名。小長干,在瓦宮南巷,西頭出江」「金陵南郭群山環之,而雨花峰為最大,其脊曰石子岡,即古之大長干也。稍西曰小長干,吳立大市,晉瓦宮寺適當其地。」長干里地勢高亢,雨花台陳於前,秦淮河衛其後,大江護其西,又是秦淮河的入江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秦、漢、六朝時期,長干里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是著名的商業區和貨物集散地。
[地址]
長干里是南京古代著名的地名,遺址在今內秦淮河以南至雨花台以北,雨花台到長干橋一帶。
[線路]
游2路、2路、16路、26路、33路、49路、802路、814路、816路、新善線、新九線,中華門內或雨花路站。

[登金陵鳳凰台] 唐---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之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白鷺洲與鳳凰台
白鷺洲原為古代靠秦淮河口的一個沙洲。後江流改道,白鷺洲與陸地相連。現在的白鷺洲公園緊鄰夫子廟,歷史上稱為徐太博園,徐中山園、東園,是明初中山五徐達王府的東花園。東園定名為白鷺洲,始於民國初年,其原因在於湖中有洲,四面環水,洲邊多植蘆葦,秋日時有水鳥白鷺飛來,與原長江邊的白鷺洲相像,墨客騷人在此觀景暢飲時,為了讓名園平添詩情畫意,故借李白《登金陵鳳凰台》的詩句,名之曰「白鷺州」。
鳳凰台位於城內西南隅的一座山崗上,其遺址就在現今花露北崗一帶。建於南北朝劉宋暑期。相傳有鳳凰翔集於此,因築台而稱鳳凰台。由於鳳凰台是六朝勝跡,為歷代文人墨客悼古吟詠之所,特別是李白晚年,於唐上元二年(761年),也就是去世前一年,還登鳳凰台,抒發歷史的慨嘆。從此,鳳凰台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在六朝勝跡中閃爍生輝。至南宋,歷經數次重建,最終圮廢。今有來鳳街、鳳台路。
[地址]
白鷺洲:古洲名,為江邊沙洲,不是現在的白鷺洲公園。
鳳凰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集慶門附近,南京市秦淮職業學校(原四十三中學)內。(花露北崗21號)。
[線路]
白鷺洲:夫子廟風景區,44路、304路,平江府路。
鳳凰台:35路,集慶門站;14路、19路、21路、75路、80路、81路、305路,集慶門站。

[金陵五題--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與朱雀橋
烏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廟文德橋邊,是一條幽靜狹小的巷子。烏衣巷得名於三國時吳曾在此扎營,吳兵皆穿烏衣。六朝時,成為東晉名相王導、謝安的宅院所在地。為紀念王導、謝安,在烏衣巷東建有來燕堂,建築古樸典雅,堂內懸掛王導、謝安畫像,仕子遊人不斷。成為瞻仰東晉名相、抒發思古幽情的地方。
朱雀橋為東晉時建在內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橋,在今中華門內,已不存。人們為追憶朱雀橋,往往把鎮淮河當作昔日的朱雀橋,不知有多少歷代文人名士來此抒發過桑梓情思,撫今追昔!如今在武定橋和鎮淮橋間新架設了朱雀橋,遊人至此,望著瀟灑的「朱雀橋」三個字,思古之情頓生。這里淮水微轉,橋卧晚霞,尚不失當年風范。
[地址]
烏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廟文德橋邊。
朱雀橋:因年湮代遠,朱雀橋早已無存,遺址也縹緲難尋。該橋應在今中華門城內的鎮淮橋和武定橋之間,正當古長樂渡之處。
[線路]
烏衣巷:夫子廟風景區。

[金陵五題--石頭城] 唐---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石頭城
石頭城,俗稱鬼臉城,南京別稱石頭城,亦由此而來。它位於漢中門外的北面,清涼山的西面。這里原是一座石頭山,峭立江中的天壁,繚繞如城牆的巨石。公元前三百三十多年,楚威王滅越國後,在石頭山後建立了一座城池號金陵邑。公元二一二年,東吳孫權自京口遷都秣陵,改秣陵為建業,意思是枯這里建立帝王大業。不久,就在楚國金陵邑修建了著名的石頭城。吳時石頭城緊依長江,地勢險要,是軍事重鎮,周瑜曾在此練過水軍。東吳之後,東晉、陳、唐等代也曾不斷修築石頭城、明朱元障定都南京後,於洪武二年興建城牆,此處石頭城便成了著名的南京城垣的一部分。
南京民間中有關鬼臉城的傳說很多。相傳這塊岩石原來猶如刀削一般,光滑如鏡。在鬼臉城前有一處清亮的池塘,從水面可以看到鬼臉城的倒影,老南京人俗稱之為「鬼臉照鏡子」。現建成石頭城公園成為人們踏青覓翠的的好去處。
[地址]
位於漢中門外的北面,清涼山的西面。(虎踞路87號)
[線路]
游4路、21路、75路、91路、高新線、818路,國防園站。

[金陵圖] 唐---韋庄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台城
台城是東晉、南朝皇帝辦公居住的宮城。當時皇宮的規模很大,僅東晉的宮內大小殿宇就有三千五百多間,至南朝四代,更是重樓四起,殿閣櫛比,以後台城在歷史上屢遭破壞。梁大同十二年(546年)侯景之亂,梁武帝餓死台城,陳太建十二年(580年)隋兵南下,活捉陳後主於胭脂井中,到了五代十國,楊吳先後三次築金陵府城,台城被徹底廢除。據專家考證,台城在今東南大學一帶,後人據韋詩將玄武湖之柳與台城連在一起,並將雞鳴寺後的一段明城牆附會為台城。現在位於玄武湖南岸,雞鳴寺之後,東端與明都城相接,西端為一斷壁,這段城牆全長253.13米,外高20.16米,下以條石為基,高7.36米,基石上的城磚高12.8米。登臨城上,東眺鍾山龍蟠蒼翠,北賞玄武十里煙柳,南觀九華塔影婆娑,西覽雞鳴黃牆青瓦,古剎鍾聲盪氣回腸。這里現已建成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館,供人們參觀憑吊。
[地址]
位於玄武湖南岸,雞鳴寺之後。(解放門8號)
[線路]
304路,玄武湖公園(台城)站;15路、2路、3路、11路、20路、31路、44路、52路、70路、游1路、802路,雞鳴寺站。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秦淮河
秦淮河古名「淮水」,一名「龍藏浦」。早在遠古時代就是長江的一條支流,也是南京地區第一大河。秦淮河有兩個水源頭,南源在溧水縣東廬山,稱溧水河。北源在句容市寶華山南麓,稱句容河。南北二源合流於江寧縣方山埭西北村。
秦淮河至通濟門外九龍橋,又分成內、外兩支。秦淮河全長100多千米,整個流域2600餘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16條。遠在石器時代,秦淮河流域就有人類活動。從東水關至西水關的沿河兩岸,有大小集市100多處,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和居民區。六朝時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商賈雲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隋唐以後,漸趨衰落,卻引來無數文人騷客來此憑吊。到了宋代逐漸復甦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兩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時期。金粉樓台,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漿聲燈影構成一幅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但到了近代,由於戰亂等原因,昔日繁華景象已不復存在。1985年以後,江蘇省、南京市拔出巨款對這一風光帶進行修復,秦淮河又再度成為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
[地址]
秦淮風光帶地處南京城南,東起東水關淮清橋秦淮水亭,越過文德橋,直到中華門城堡延伸至西水關的內秦淮河地帶,包括秦淮河兩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跡和風景點。
[線路]
公交遊2路、游4路抵達風景區;301路、304路穿境而過;1路、30路、31路在風景區入口處設立了總站;4路、7路、40路、43路、47路、49路、81路、82路、101路、103路等10多路公交車均在風景區設立了過路站。

[水龍呤--登建康賞心亭] 南宋---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溫英雄淚!

。。。賞心亭
賞心亭為金陵名亭。據《景定建康志》載:「賞心亭在下水門之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覽之勝。」下水門即西水關。賞心亭在南宋時為金陵第一勝跡。李白、陸游、辛棄疾等都曾登臨覽勝,賦詩填詞。其中南宋詞人辛棄疾三登三吟賞心亭,留下了著名詞句,表達了一個愛國志士壯志未酬的心曲。1999年水西門廣場重建「賞心亭」,使這一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景點得以重現。
[地址]
故址在當時金陵水西門城樓上,已不存。現賞心亭為移建。(水西門廣場)
[線路]
4路、7路、13路、19路、21路、23路、37路、75路、游4路,水西門站。

⑥ 雞鳴寺的寺名由來

關於南京雞鳴寺名稱的起源有一說,就是認為是因寺前有雞鳴埭而得名,清人余賓碩的《金陵攬古》中,有一條關於「雞鳴寺」的記述,曰:「寺前有雞鳴埭。齊武帝早游鍾山,射雉至此,始聞雞鳴也。」非常簡單的記述,沒有曲折和趣味的故事。清初詩壇領袖、刑部尚書王士禎《登雞鳴寺》的詩更有影響:「雞鳴山上雞鳴寺,紺宇凌霄鳥路長。古埭尚傳齊武帝,風流空憶竟陵王。」
其實,余賓碩的記述和王士禎的詩都誤引了齊武帝習武雞鳴埭的典故,造成了雞鳴山、雞鳴寺名稱與雞鳴埭密切關系,讓人們以為「雞鳴寺」之名是由雞鳴埭而來的。造成了後來的誤解。實際上,雞鳴寺與雞鳴埭相去甚遠,「雞鳴寺」的取名與雞鳴埭無關,史學家蔣贊初先生說「雞鳴埭在玄武湖北」,清末文人壬氏父指明「在邁皋橋附近」,顯然,並非雞鳴寺前有雞鳴埭。真正的原因是,雞鳴寺因雞鳴山而得名,原來,該山為北極閣山,又名「雞籠山」,此山早先是以學館而聞名的,如《寰宇記》曰:「元嘉十五年(438)立儒館於北部,命雷次宗居之,次宗因開館於雞籠山。」「(齊)竟陵王子良嘗移居雞籠山下,集四方學士,抄五經百家為《四部要略》千卷。」後來,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文化水平不太高的朱元璋奪取天下之後,也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他想建造國子監,就親臨雞籠山去選址,後來在雞籠山東麓選中了館址,很可能是在竟陵王子「集四方學士」舊址上,但其山名「雞籠」,顯然不合聖意,就改名為「雞鳴」,取的是「晨興勤苦」之意。

⑦ 雞鳴寺中的胭脂井,有何歷史典故

雞鳴寺中的胭脂井是南朝四個王朝的寵妃張麗華的胭脂

閱讀全文

與雞鳴寺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