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清朝有那些吳氏歷史人物
吳偉業(1609~1672) 明末清初詩人。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雲道人,江南太倉(今屬江蘇)人。
吳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長伯。漢族,明末清初遼東人,祖籍江蘇高郵,身高約合現今1.73米,武舉出身,錦州總兵吳襄子,以戰功及父蔭授都指揮。
吳敬梓(1701~1754年),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敘》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清代小說家,漢族,安徽全椒人
吳瑭(1758—1836)字鞠通,江蘇淮陰人。十九歲其父親患病,四處求醫,醫治無效,終於卧病不起而死去。
② 歷史上有哪些姓吳的名人
歷史名人</B>
吳道子:唐代著名畫家。被後人奉為"畫聖"。其畫線條回遒勁雄放,答變化豐富,一變古來沿襲的高古游絲描的細筆,發展了線描的藝術方法,故表現出來的物象富有運動感、節奏感,被人們稱為"吳帶當風"。
吳承恩:明朝小說家。著有《西遊記》傳世。
吳勉:貴州黎平侗族英雄
吳起:戰國時著名軍事家。衛國人。初為魯將,繼為魏將,後奔楚國,任令尹,主持變法,後被殺。
吳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後為部將田臧假借陳勝命令殺害。
吳三桂 :明末清初人物,字長伯。明末清初遼東人,祖籍江蘇高郵,大將軍 。
吳敬梓:清代人,以小說《儒林外史》而著稱的傑出諷刺作家。
吳沃堯:清代著名小說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吳昌碩:清代著名的篆刻家、書畫家。工詩,善書法,尤精篆刻。
吳其濬:清代著名政治家、科學家。著有被譽為19世紀中國重要的植物學著作《植物名實圖考長編》22卷和《植物名實圖考》38卷。
吳氏吳懿的妹妹,原先吳懿事劉璋的時候,她給劉璋做了兒媳。後來劉備打入成都,便把她拿來做了自己的老婆,劉備稱帝後,吳氏被冊封為皇後。
③ 歷史上姓吳的名人有哪些
吳起,戰國時軍事家。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一說山東省曹縣東北)人。
吳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
吳芮(約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01年),是秦漢交替時期的百越領袖,他是第一個響應秦末農民起義的秦吏,項羽分封諸侯,吳芮被封為衡陽王;漢朝建立,改封為長沙王。卒於公元前201年,謚「文王」。
吳漢(?—44年),字子顏,漢族,南陽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台二十八將第二位。
吳道子(約680-759)唐代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畫史尊稱「畫聖」。
吳夲,(979-1036)北宋泉州同安人,被民間尊為「神醫」。
吳時來(1527—1590),男,字惟修,號悟齋,浙江仙居縣白塔鎮厚仁上街村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鄉試中舉。次年會試不第。歸來後至離家二十里的景星岩古剎,面壁苦讀,三年不下山。三十二年中進士,任松江府推官。萬曆十二年(1584),任湖廣按察副使,旋升任刑、吏二部侍郎。十五年,官至左都御。
吳勉,(1334~1385)侗族,元末明初五開洞(今貴州省黎平縣)人。吳勉起義首領。
吳承恩(約1500-1582)明代淮安人,小說家。被認為是《西遊記》作者。
④ 清朝歷史著名人物
1、林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竢村老人。福建侯官鼓東街(今屬福州市鼓樓區)人。。生於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二十六日。
父林賓日,字孟養,號暘谷,教書為業;母陳帙,做針線、剪紙花,以助家用。林則徐4歲隨父入塾啟蒙,少年擅文名。嘉慶三年(1798年)中秀才,就讀於鰲峰書院,開始注意經世致用之學。
2、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是我國明末清初傑出的寫意畫藝術大師。生於明天啟六年(1626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津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
他從小聰慧異常。又受過良好的藝術熏陶,八歲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並能懸腕寫米體小楷,並進官學為諸生。
3、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香岩,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漢族,清代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對洋務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綱領的一個總結和概括。
毛澤東對其在推動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方面所作的貢獻評價甚高,曾說過「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4、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實際執政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也是史上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
乾隆與其父雍正、祖父康熙共同開創「康乾盛世」,他在位期間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平定大小和卓、滅准噶爾汗國,安定西藏、平定大小金川,整飭吏治、重視農業、興修水利、發展漢學,始置伊犁將軍,完善治理新疆等。
5、曾國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謚文正,湖南長沙府湘鄉(今湖南省雙峰縣)人。中國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中興名臣之一,也是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
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人,現屬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天子坪。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道光十四年(1834)求學嶽麓書院,師從歐陽厚均。
⑤ 吳姓的歷史和名人故事
吳泰伯
生於公元前12世紀,壽九十一歲。父古公澶父,次弟仲雍,三弟季歷。季歷子昌有聖瑞,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泰伯、仲雍為遂父志,而奔荊蠻,斷發文身,建勾吳古國,從者千餘家。築泰伯城,鑿伯瀆港,傳播中原文化。孔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吳姓後裔奉為始祖,卒後葬鐵山(在鴻山鎮),為江南第一古墓。
吳 起
戰國時著名軍事家。衛國人。初為魯將,繼為魏將,後奔楚國,任令尹,主持變法,後被殺。
吳 廣
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後為部將田臧假借陳勝命令殺害。
吳 芮
秦朝時,吳芮以才能出眾,當上了番陽(今江西鄱陽東)縣令。他為政深得民心,百姓尊為「番君」。秦末農民起義。吳芮縱觀天下大勢,知秦必亡,遂率領當地越人起兵響應。後轉戰西北,與項羽等入關破秦,立下汗馬功勞,項羽封他做衡山王。漢朝一統天下,分封功臣,吳芮被封為長沙王,建都臨湘(今湖南長沙市),食邑3千戶。
吳道子
唐代著名畫家。被後人奉為"畫聖"。其畫線條遒勁雄放,變化豐富,一變古來沿襲的高古游絲描的細筆,發展了線描的藝術方法,故表現出來的物象富有運動感、節奏感,被人們稱為"吳帶當風"。
吳 玠
南宋抗金名將。字晉卿,年未二十參德順軍,後移居水洛(今甘肅庄浪)。 早年從軍御邊,抗擊西夏建功。後領兵抗金,和尚原之戰中,大敗金兵兀術部,破川陝路金兵進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撫使。
吳 璘
南宋將領。字唐卿。吳玠之弟。他智勇雙全,與他兄長一起成為著名的抗金大將軍。
吳承恩
明朝小說家。著有《西遊記》傳世。
吳敬梓
清代人,以小說《儒林外史》而著稱的傑出諷刺作家。
吳沃堯
清代著名小說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吳昌碩
清代著名的篆刻家、書畫家。工詩,善書法,尤精篆刻。
吳其濬
清代著名政治家、科學家。著有被譽為19世紀中國重要的植物學著作《植物名實圖考長編》22卷和《植物名實圖考》38卷。
吳本傲
近代人文學家、詩人、作家
吳姓現代人物
吳邦國、吳伯雄、吳官正、吳儀、吳學謙、吳基傳、吳勝利、吳健雄、吳昌碩、吳運鐸.
⑥ 明清歷史名人有哪些
海瑞、朱元璋、鄭和 朱棣 朱允文 唐伯虎 張岱 鄭成功、崇禎、史可法、袁崇煥、徐鴻儒 徐弘祖 劉六、劉七 羅貫中 李自成 陳友諒 常遇春 伯顏 孛羅帖木兒 康熙 乾隆 雍正 熬拜 多爾袞 和珅 道光 林則徐 洪秀成
曾國藩 李鴻章 左宗棠 張之洞 慈禧 陳圓圓 鄭成功 努爾哈赤 皇太極
順治 溥儀 曹雪芹 李永芳 代善 柳敬亭 張存仁 劉永福 年羹堯
僧格林沁 榮祿 愛新覺羅·載灃 張之洞 翁同龢 明珠 奕欣 範文程 鄭板橋
李秀成 陳玉成 林鳳祥 洪宣嬌 石達開 楊秀清 額爾德尼 安費楊古 額亦都
阿敏 清太祖 費英東 佟養性 羅桑·卻吉堅贊 班禪四世 揚古利 扈爾漢 固始汗
圖魯拜琥 錢謙益 孫奇逢 莽古爾泰 濟爾哈朗 清太宗 鮑承先 圖賴 尼堪
洪承疇 寧完我 李國英 李玉 王時敏 談遷 達海 孟喬芳 馮銓
宣統帝 張岱 陳洪綬 丁耀亢 朱之瑜 查繼佐 耿仲明 尚可喜 陳確
阿濟格 傅山 金聖嘆 豪格 傅以漸 吳偉業 郭人漳 金聲桓 李成棟
孔有德 陳名夏 於七 孫雲球 黃宗羲 黃梨洲 方以智 張履祥 李漁
吳三桂 蔣國柱 明安達禮 希福 金之俊 米思翰 楊起隆 穆占 賴塔
尚之信 王輔臣 圖海 耿精忠 黃機 博洛 歸庄 顧炎武 顧亭林
多鐸 宋琬 魏裔介 於成龍 魏象樞 侯方域 尤侗 王夫之 王船山
馬驌 谷應泰 阿旺羅桑嘉措 賴五世 施琅 趙良棟 毛奇齡 韓登舉 賽金花
李霨 宋德宜 朱耷 八大山人 李顒 王錫闡 呂留良 朱彝尊 庄廷鑨
唐甄 蒲松齡 顧祖禹 徐乾學 王翚 吳歷 萬斯大 惲壽平 靳輔
胡渭 梅文鼎 徐元文 顏元 傅彩雲 熊賜履 閻若璩 張英 陳潢
福臨 清世祖 順治帝 萬斯同 蘇納海 朱昌祚 索尼 蘇克薩哈 許雪秋
遏必隆 佟國綱 巴海 阿蘭泰 彭春 薩布素 索額圖 福全 伊桑阿
王士禎 陳廷敬 張玉書 王原祁 李光地 鄭經 噶爾丹 裘璉 費揚古
高士奇 洪升 王鴻緒 孔尚任 戴名世 納蘭性德 玄燁 清聖祖 康熙帝
陳元龍 覺羅滿保 查嗣庭 黃忠浩 隆科多 陳瑸 徐元夢 曹寅 朱一貴
李塨 田文鏡 趙執信 策妄阿刺布坦 拉藏汗 施世綸 允礽 朱軾 方苞
鄭克塽 張廷玉 李紱 沈德潛 策棱 胤禛 清世宗 雍正帝 曾靜
允禩 允禟 圖理琛 康濟鼐 鄂爾泰 張允隨 傅爾丹 胡中藻 江永
岳鍾琪 噶爾丹策零 訥親 張廣泗 允禵 莎羅奔 頗羅鼐 明安圖 鄭燮
徐大椿 楊應琚 尹繼善 陳宏謀 惠棟 梁詩正 吳敬梓 全祖望 兆惠
羅卜藏丹津 傅恆 劉統勛 王倫 傅清 珠爾默特那木札勒 蘇四十三 林爽文 吳八月
石三保 福康安 石柳鄧 蔡新 舒赫德 孫士毅 弘歷 清高宗 乾隆帝
於敏中 袁枚 盧文弨 阿桂 劉墉 江聲 阿睦爾撒納 達瓦齊 霍集占
博羅尼都 大和卓木 小和卓木 王鳴盛 戴震 蔣良驥 趙爾豐 紀昀 蔣士銓
趙翼 錢大昕 畢沅 姚鼐 福長安 段玉裁 明亮 章學誠 高鶚
海蘭察 崔述 三寶 梁國治 錢灃 陳周全 曹文埴 邵晉涵 汪中
錢大昭 王念孫 洪亮吉 額勒登保 熊成基 孔廣森 和琳 孫星衍 松筠
張格爾 楊遇春 長齡 顒琰 清仁宗 嘉慶帝 江藩 嚴可均 焦循
李汝珍 那彥成 阮元 王引之 顧廣圻 林清 李文成 劉逢祿 俞正燮
王聰兒 齊王氏 姚之富 朱駿聲 吳其浚 龔自珍 王鼎 潘世恩 楊芳
伊裡布 鄧廷楨 劉允孝 姚懷祥 謝朝恩 江繼芸 陳連升 麥廷章 祥福
隆文 韋逢甲 烏爾恭額 段永福 海齡 餘步雲 齊慎 特依順 包世臣
陳化成 許乃濟 鄭國鴻 祁貢 朱貴 關天培 張維屏 旻寧 清宣宗
道光帝 穆彰阿 恩銘 陳慶鏞 桂良 王錫朋 徐廣縉 王鎏 許槤
葛雲飛 琦善 耆英 尤渤 顏伯燾 達洪阿 文蔚 牛鑒 史榮椿
柏貴 樂善 載垣 恆福 伍崇曜 黃宗漢 穆蔭 劉韻珂 怡良
張喜 徐保 余保純 鄭復光 何玉成 何大庚 顏浩長 貝青喬 韋紹光
⑦ 歷史上姓吳的名人有那些
歷代吳姓名人簡介
--------------------------------------------------------------------------------
中國台灣網 (2006年04月13日)
吳起(?-前381),戰國時兵家。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北)人。善用兵。初為魯將,繼為魏將,後奔楚國,任令尹,主持變法,後被殺。
吳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字叔,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後為部將田臧假借陳勝命令殺害。
吳道子,唐畫家。河南陽翟人。又名道玄。所繪人物,時號「吳家樣」。善畫衣褶,有飄舉之勢,時稱「吳帶當風」,又有「吳裝」之稱。後被尊為「畫聖」。
吳丹(744-825),唐常州晉陵人,字真存。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正字。累歷協律郎、殿中侍御史等職。憲宗元和五年,遷太子舍人。穆宗長慶二年,以駕部郎中充宣慰副使,隨韓愈赴鎮州宣慰王庭湊。使還,拜諫議大夫。官至諫議大夫。能詩。
吳承恩(1500?-1582?),明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人。科舉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後任浙江長興縣丞。恥為五斗米折腰,指袖而歸,專意著述,著《西遊記》。另有《射陽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吳炳(?-約1647),明末戲曲作家。字石渠,號粲花主人。江蘇宜興人,有傳奇《綠牡丹》等五種,合稱《粲花別墅五種》。
吳三桂(1612-1678),明末清初高郵人,遼東籍。字長白。吳襄子。出身武舉,累擢為寧遠總兵,封平西伯。崇禎十七年引清兵入關,受封平西王。後以不願撤藩舉兵叛清,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建國稱周,不及半年即死。
吳歷(1632-1718),清初畫家。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桃溪居士。蘇州常熟人。與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惲壽平合稱「清六家」。亦工詩,著有《墨井詩鈔》、《三巴集》、《桃溪集》及《墨井畫跋》等。
吳銘道(1671-1738),清安徽貴池人,字復古。吳應箕孫。父吳孟堅亦隱居以終。銘道守祖與父之志,布衣終老,游跡半天下。有《復古詩集》、《滇海集》。
吳敬梓(1701-1754),清小說家。字敏軒,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諸生。受博學鴻詞薦,不赴。從此不應科舉。有小說《儒林外史》。另有《文木山房集》。
吳修(1764-1827),清浙江海鹽人,字子修,號思亭。諸生。官布政使司經歷。精於鑒別古今字畫金石。陸續刊刻有《湖山吟中嘯集》、《思亭近稿》、《居易小草》、《吉祥居存稿》。另有《青霞館論畫詩》、《續疑年錄》、《曝書亭詩集箋注》、《紀元甲子表》及《居易居文集》。刻有所集清人六百餘家尺牘。
吳其浚(1789-1847),清植物學家。字瀹齋,別號雩婁農。河南固始人。嘉慶進士。著有《植物名實圖考長編》22卷和《植物名實圖考》38卷。
吳昌碩(1844-1927),近代書畫家、篆刻家。初名俊、俊卿,字倉碩、昌石,別號缶廬、苦鐵。浙江安吉人。清末諸生。工書法,擅寫石鼓文,尤精篆刻。與同道創立西泠印社,並任社長。有《缶廬集》、《缶廬印存》等。
其它吳姓名人有三國魏文學家吳質,南朝梁文學家吳均,唐史學家吳兢,宋音韻訓詁學家吳棫,南宋詞人吳文英、名將吳玠、吳璘,元畫家吳鎮,明末醫學家吳又可,清文學家吳綺、書畫篆刻家吳煕載,清末金石學家吳大澄、小說家吳趼人等,近當代有戲曲理論家吳梅、生物化學家吳忠、教育家吳玉章、史學家吳晗、物理學家吳有訓、醫學家吳階平、新聞學家吳冷西、作家吳組緗、劇作家吳祖光、畫家吳作人、圍棋名手吳清源等。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5270478/webportal/W5270487/Uzhanglx/A236160.html
⑧ 關於歷史名人
王 詡:戰國蘇秦、張儀的老師,人稱「鬼谷先生」。常入雲夢山采葯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曾隱居雲蒙山水簾洞箸《鬼穀子》書三卷, 流傳於世。
王 翦:秦代名將,佐秦始皇掃平六國。頻陽(今陝西省富平)人,為秦始皇平定趙、燕、蘇、荊諸地,立下赫赫戰功。
王 充:會稽上虞(今浙江省)人。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是一位無神論者。著有《論衡》。
王 勃: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人,著名文學家,為「初唐四傑」之一。其成就最高以一篇《騰王閣序》露絕世才華,惜英年早逝。
王 維:太原祁(山西省祁縣)人,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美譽,有《輞川集》問世。
王 冕:字元章(1310-1359),諸暨(今浙江省紹興)人,元代詩人、畫家。元末文壇有影響的詩人,又是畫壇上以畫墨梅開創寫意新風的花鳥畫家。他的詩常流露出對元朝統治的憤懣情緒,而他的墨梅也借物抒懷,自認喜寫「野梅」,不作「官梅」,以蔑視當時那些「峨冠腐儒」。晚年他避居會稽九里山,自築「梅花屋」,種粟養魚,以清貧生活了其餘生。
王 暈:字石谷,號耕煙山人、烏目山人、清暉主人,江蘇省常熟人,著名畫家,王鑒弟子。與工時敏、王鑒、王原祁合稱 「四王」,加吳歷、惲壽平,亦稱「清初六家」。在清初畫壇上居主流地 位。所作以仿古為多,功力深厚, 熔鑄南北畫派於一爐。弟子很多, 稱「虞山派」,以楊晉較著名,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近現代的山水畫。 傳世作品有《仿曹雲西山水圖》、 《平林散牧、桃花源圖》、《重江疊 嶂圖》、《元人高韻圖》和《康熙南 巡圖》等。
王昭君:西漢元帝時宮女,為人正直賢貞,因不願賄賂畫工毛延壽,入宮數年不見帝,竟寧元年請嫁出塞,與匈奴和親。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山東省琅琊臨沂人,獨創圓轉流利的書法風格,人稱其書法「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在中國書法史被後人奉為「書聖」,與王獻之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字子敬,小字官奴,東晉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人。他是王羲之第七子,做過州主簿、秘書郎、長史,累遷建武將軍、吳興太守,征拜中書令,故人稱「大令」。在書法史上被譽為「小聖」,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王安石: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人。他主張「變風俗,立法度」實行變法。其散文以雄健峭拔著稱。現存《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周官新義》殘卷等。
王實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劇作家,作有雜劇十四種,除《西廂記》外,現存《麗春堂》、《破窯記》二種,另有《販茶船》、《芙蓉亭》各一折曲文。其最傑出的作品《西廂記》,在中國戲曲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王世貞: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江蘇太倉人,明中葉後七子之一,著述頗豐,其中作品有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的。著有詩文集《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續稿》、《讀書後》等。
王夫之:字而農(1619-1692),號姜齋,世稱船山先生,湖南省衡陽人,明末清初思想家。明崇禎十五年中鄉舉。清軍下湖南,與管嗣裘等於衡山起兵抗擊,事敗逃亡肇慶,任南明桂王政權行人司行人。因反對王化澄,幾陷大獄。又赴桂林依瞿式耜,桂林陷落,式耜死,乃隱遁山林。從此,勤奮著述凡四十年。對天文、歷法、數學、輿地諸學均有研究,尤精經史、文學。其主要貢獻是在哲學上總結和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唯物主義。主要著作有《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讀四書大全說》、《張子正蒙注》、《黃書》、《讀通鑒論》等。鄧顯鶴等集刊為《船山遺書》。
王國維:字靜安,晚號觀堂,浙江省海寧人,近代國學大師,為近代博學通儒,功力之深,治學范圍之廣,對學術界影響之大,為近代以來所僅見,其《人間詞話》等作品影響深遠。
王若飛:貴州省安順人,他是革命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1946年因飛機在山西省興縣黑茶山失事而逝世。
⑨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姓吳的偉人或英雄
吳起(?-前381),戰國時兵家。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北)人。善用兵。初為魯將,繼為魏將,後奔楚國,任令尹,主持變法,後被殺。
吳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字叔,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後為部將田臧假借陳勝命令殺害。
吳道子,唐畫家。河南陽翟人。又名道玄。所繪人物,時號「吳家樣」。善畫衣褶,有飄舉之勢,時稱「吳帶當風」,又有「吳裝」之稱。後被尊為「畫聖」。
吳丹(744-825),唐常州晉陵人,字真存。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正字。累歷協律郎、殿中侍御史等職。憲宗元和五年,遷太子舍人。穆宗長慶二年,以駕部郎中充宣慰副使,隨韓愈赴鎮州宣慰王庭湊。使還,拜諫議大夫。官至諫議大夫。能詩。
吳承恩(1500?-1582?),明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人。科舉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後任浙江長興縣丞。恥為五斗米折腰,指袖而歸,專意著述,著《西遊記》。另有《射陽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吳炳(?-約1647),明末戲曲作家。字石渠,號粲花主人。江蘇宜興人,有傳奇《綠牡丹》等五種,合稱《粲花別墅五種》。
吳歷(1632-1718),清初畫家。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桃溪居士。蘇州常熟人。與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惲壽平合稱「清六家」。亦工詩,著有《墨井詩鈔》、《三巴集》、《桃溪集》及《墨井畫跋》等。
吳銘道(1671-1738),清安徽貴池人,字復古。吳應箕孫。父吳孟堅亦隱居以終。銘道守祖與父之志,布衣終老,游跡半天下。有《復古詩集》、《滇海集》。
吳敬梓(1701-1754),清小說家。字敏軒,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諸生。受博學鴻詞薦,不赴。從此不應科舉。有小說《儒林外史》。另有《文木山房集》。
吳修(1764-1827),清浙江海鹽人,字子修,號思亭。諸生。官布政使司經歷。精於鑒別古今字畫金石。陸續刊刻有《湖山吟中嘯集》、《思亭近稿》、《居易小草》、《吉祥居存稿》。另有《青霞館論畫詩》、《續疑年錄》、《曝書亭詩集箋注》、《紀元甲子表》及《居易居文集》。刻有所集清人六百餘家尺牘。
吳其浚(1789-1847),清植物學家。字瀹齋,別號雩婁農。河南固始人。嘉慶進士。著有《植物名實圖考長編》22卷和《植物名實圖考》38卷。
吳昌碩(1844-1927),近代書畫家、篆刻家。初名俊、俊卿,字倉碩、昌石,別號缶廬、苦鐵。浙江安吉人。清末諸生。工書法,擅寫石鼓文,尤精篆刻。與同道創立西泠印社,並任社長。有《缶廬集》、《缶廬印存》等。
⑩ 歷史上姓吳的名人急
歷代吳姓名人簡介
--------------------------------------------------------------------------------
中國台灣網 (2006年04月13日)
吳起(?-前381),戰國時兵家。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北)人。善用兵。初為魯將,繼為魏將,後奔楚國,任令尹,主持變法,後被殺。
吳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字叔,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後為部將田臧假借陳勝命令殺害。
吳道子,唐畫家。河南陽翟人。又名道玄。所繪人物,時號「吳家樣」。善畫衣褶,有飄舉之勢,時稱「吳帶當風」,又有「吳裝」之稱。後被尊為「畫聖」。
吳丹(744-825),唐常州晉陵人,字真存。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正字。累歷協律郎、殿中侍御史等職。憲宗元和五年,遷太子舍人。穆宗長慶二年,以駕部郎中充宣慰副使,隨韓愈赴鎮州宣慰王庭湊。使還,拜諫議大夫。官至諫議大夫。能詩。
吳承恩(1500?-1582?),明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人。科舉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後任浙江長興縣丞。恥為五斗米折腰,指袖而歸,專意著述,著《西遊記》。另有《射陽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吳炳(?-約1647),明末戲曲作家。字石渠,號粲花主人。江蘇宜興人,有傳奇《綠牡丹》等五種,合稱《粲花別墅五種》。
吳三桂(1612-1678),明末清初高郵人,遼東籍。字長白。吳襄子。出身武舉,累擢為寧遠總兵,封平西伯。崇禎十七年引清兵入關,受封平西王。後以不願撤藩舉兵叛清,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建國稱周,不及半年即死。
吳歷(1632-1718),清初畫家。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桃溪居士。蘇州常熟人。與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惲壽平合稱「清六家」。亦工詩,著有《墨井詩鈔》、《三巴集》、《桃溪集》及《墨井畫跋》等。
吳銘道(1671-1738),清安徽貴池人,字復古。吳應箕孫。父吳孟堅亦隱居以終。銘道守祖與父之志,布衣終老,游跡半天下。有《復古詩集》、《滇海集》。
吳敬梓(1701-1754),清小說家。字敏軒,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諸生。受博學鴻詞薦,不赴。從此不應科舉。有小說《儒林外史》。另有《文木山房集》。
吳修(1764-1827),清浙江海鹽人,字子修,號思亭。諸生。官布政使司經歷。精於鑒別古今字畫金石。陸續刊刻有《湖山吟中嘯集》、《思亭近稿》、《居易小草》、《吉祥居存稿》。另有《青霞館論畫詩》、《續疑年錄》、《曝書亭詩集箋注》、《紀元甲子表》及《居易居文集》。刻有所集清人六百餘家尺牘。
吳其浚(1789-1847),清植物學家。字瀹齋,別號雩婁農。河南固始人。嘉慶進士。著有《植物名實圖考長編》22卷和《植物名實圖考》38卷。
吳昌碩(1844-1927),近代書畫家、篆刻家。初名俊、俊卿,字倉碩、昌石,別號缶廬、苦鐵。浙江安吉人。清末諸生。工書法,擅寫石鼓文,尤精篆刻。與同道創立西泠印社,並任社長。有《缶廬集》、《缶廬印存》等。
其它吳姓名人有三國魏文學家吳質,南朝梁文學家吳均,唐史學家吳兢,宋音韻訓詁學家吳棫,南宋詞人吳文英、名將吳玠、吳璘,元畫家吳鎮,明末醫學家吳又可,清文學家吳綺、書畫篆刻家吳煕載,清末金石學家吳大澄、小說家吳趼人等,近當代有戲曲理論家吳梅、生物化學家吳忠、教育家吳玉章、史學家吳晗、物理學家吳有訓、醫學家吳階平、新聞學家吳冷西、作家吳組緗、劇作家吳祖光、畫家吳作人、圍棋名手吳清源等。